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力用防火封堵材料发展现状
1
作者 曾晓亮 兰新生 +3 位作者 李文雄 郭德明 王燕 赵海波 《四川电力技术》 2025年第1期72-76,110,共6页
对电力系统中防火封堵材料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性的回顾,并探讨其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适用性及未来发展趋势。首先,对电力防火封堵材料进行了分类,并详细阐述了各类材料的特性及其单独或组合使用的优势;其次,通过具体案例分析,针对不同... 对电力系统中防火封堵材料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性的回顾,并探讨其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适用性及未来发展趋势。首先,对电力防火封堵材料进行了分类,并详细阐述了各类材料的特性及其单独或组合使用的优势;其次,通过具体案例分析,针对不同功能建筑、电力设施及封堵部位,探讨了适宜的封堵材料选择策略;最后,结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近期研究进展,对电力防火封堵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火封堵材料 类型演变 场景适配
下载PDF
全功率变速抽蓄机组调速系统稳定性分析及参数优化
2
作者 栾一航 孙建军 +3 位作者 庄凯勋 张远志 查晓明 丁理杰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99-1608,I0009,I0010,共12页
功率优先控制下全功率变速抽蓄机组调速器与变流器响应速度的较大差异使其面临转速反调、振荡乃至失稳的潜在风险。为此,建立了功率优先控制下全功率变速抽蓄机组线性化模型,提取了机组转速稳定性的关键影响因素,并据此推导了机组出力... 功率优先控制下全功率变速抽蓄机组调速器与变流器响应速度的较大差异使其面临转速反调、振荡乃至失稳的潜在风险。为此,建立了功率优先控制下全功率变速抽蓄机组线性化模型,提取了机组转速稳定性的关键影响因素,并据此推导了机组出力调节过程中以调速器控制参数为自变量的转速稳定域解析表达式,相较常规稳定域计算方法,该表达式在保证准确性的同时极大降低了计算量。基于所提稳定判据,分析了机组工作水头对机组稳定域的影响及调速器参数对机组转速特性的影响,并提出了实时计算调速器控制参数较优取值的简便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抑制机组出力调节过程中的转速振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功率变速抽蓄机组 功率优先控制 小信号建模 稳定性分析 调速系统 控制参数优化
原文传递
基于水-机-电联合模型的全功率变速抽蓄机组功率特性研究
3
作者 栾一航 张远志 +2 位作者 庄凯勋 丁理杰 孙建军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0-743,共14页
全功率变速抽蓄机组(Full-power VSPS)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及逐渐降低的成本成为未来电网中应对新能源随机性与波动性的重要设备,但理论研究及工程实践中均存在对机组出力调节过程中功率特性及振荡机理认识不清的问题。对此,该文基于子... 全功率变速抽蓄机组(Full-power VSPS)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及逐渐降低的成本成为未来电网中应对新能源随机性与波动性的重要设备,但理论研究及工程实践中均存在对机组出力调节过程中功率特性及振荡机理认识不清的问题。对此,该文基于子模块建模的方法,搭建考虑复杂引水系统的全功率变速抽蓄机组水-机-电联合仿真模型,并提出基于过渡过程中单位转速-单位转矩轨线的机组功率特性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绘制了采用两种基本控制策略的机组在抽水及发电工况下的典型轨迹,根据其变化趋势得到了机组关键物理量的演变规律及转速反调等潜在运行风险,并进一步给出了这些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对应的抑制策略。最后,结合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及结论的正确性。该文可为全功率变速抽蓄机组功率特性的分析与优化提供模型与分析方法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功率变速抽蓄机组 水-机-电联合仿真 转速优先控制 功率优先控制 功率特性
下载PDF
基于特征系统实现算法的改进次同步振荡参数辨识
4
作者 曾雪洋 陈刚 +3 位作者 刘一霖 张放 史华勃 王曦 《四川电力技术》 2025年第1期1-9,17,共10页
基于特征系统实现算法(eigensystem realization algorithm,ERA)求解简便、运算量小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次同步振荡参数辨识方法。改进的算法先通过拼接同步相量的实部矩阵和虚部矩阵构造实数域汉克尔矩阵,并对其进行矩阵分解得到... 基于特征系统实现算法(eigensystem realization algorithm,ERA)求解简便、运算量小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次同步振荡参数辨识方法。改进的算法先通过拼接同步相量的实部矩阵和虚部矩阵构造实数域汉克尔矩阵,并对其进行矩阵分解得到系统矩阵,再求系统矩阵的特征值从而实现次同步振荡角频率的提取,仅利用200 ms的同步相量序列即可实现次同步振荡参数的高效辨识。改进的ERA有效解决了现有ERA在辨识过程中未考虑基波分量和振荡分量的角频率两两共轭约束的局限。再分别利用合成和实际测量的同步相量测量终端数据对改进的ERA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以准确提取基波和次同步/超同步振荡参数,并有效实现次同步振荡的动态实时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相量 次同步振荡 参数辨识 特征系统实现算法
下载PDF
三相开关型功率放大器设计及零序环流抑制研究
5
作者 徐琳 刘畅 路子豪 《四川电力技术》 2025年第1期85-92,共8页
为了满足硬件在环测试、并网变换器测试等需求,设计了一种交-直-交三相功率放大器,并在逆变侧采用并联交错T型多电平拓扑,满足了高开关频率、大功率等级以及低损耗等需求。此外,分析了三相开关型功率放大器中零序环流的流通路径,提出了... 为了满足硬件在环测试、并网变换器测试等需求,设计了一种交-直-交三相功率放大器,并在逆变侧采用并联交错T型多电平拓扑,满足了高开关频率、大功率等级以及低损耗等需求。此外,分析了三相开关型功率放大器中零序环流的流通路径,提出了零序环流的等效模型,给出了零序环流的数学表达式,并在仿真实验中进行了验证。最后,提出采用共模电感代替工频变压器抑制环流,大大减小了装置体积,节约了成本,并在仿真实验中验证了该措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型功率放大器 并联交错 零序环流 环流抑制
下载PDF
特高压换流变压器阀侧油浸表带触指腐蚀特征与快速检测
6
作者 黄志成 刘凡 +5 位作者 胡仕红 董仲明 王燕 程华润 徐赟 夏琅雨 《四川电力技术》 2025年第1期41-46,共6页
特高压换流变压器阀侧油中表带触指作为实现绕组引出线与阀侧套管电气连接的关键部件,长期服役在高电压、大电流、高环温等严苛条件下,难以避免出现腐蚀、劣化等情况。以在役表带触指劣化故障实例为基础,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 特高压换流变压器阀侧油中表带触指作为实现绕组引出线与阀侧套管电气连接的关键部件,长期服役在高电压、大电流、高环温等严苛条件下,难以避免出现腐蚀、劣化等情况。以在役表带触指劣化故障实例为基础,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检测手段探究了表带触指表面腐蚀产物的微观形貌演变,分析了腐蚀层主要成分及含量,后经由显微切片与表面磨抛观测探究了其腐蚀产物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腐蚀产物大多数仅附着于表带触指表面,未向内侵蚀,推断腐蚀产物Cu2S主要由油中Cu离子与腐蚀性硫化物结合沉积而来。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结合激光诱导光谱信号的快速检测分析方法,实现了对触指4类不同腐蚀程度的有效识别,准确度可达到99.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流变压器 表带触指 腐蚀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下载PDF
基于语义分割数据增强与可变形卷积的输变电线路缺陷检测
7
作者 王译萱 向思屿 +3 位作者 梁晖辉 邝俊威 张菊玲 刘松嘉 《四川电力技术》 2025年第1期32-40,84,共10页
为提高输变电线路在长期运行和自然环境影响下产生的各类缺陷的检测精度和效率,提出了基于YOLOv8和可变形卷积的改进算法。针对各类缺陷样本数量差距较大导致的长尾分布问题,提出使用分割一切模型对数据进行扩充以提高数据平衡性;在主... 为提高输变电线路在长期运行和自然环境影响下产生的各类缺陷的检测精度和效率,提出了基于YOLOv8和可变形卷积的改进算法。针对各类缺陷样本数量差距较大导致的长尾分布问题,提出使用分割一切模型对数据进行扩充以提高数据平衡性;在主干网络中引入DCNv2结构,通过动态调整卷积核的形状适应各类样本包含的特征以提高泛化能力,并结合multi-CA注意力机制使网络注重各通道的融合信息;使用损失函数WIoU引导模型学习,以适应不同质量的锚框。将改进的算法与其他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增加了对输变电缺陷检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Nv2 YOLOv8 分割一切模型 WIoU multi-CA
下载PDF
计及新能源低穿影响的系统频率响应模型
8
作者 叶希 徐韵扬 +4 位作者 朱童 王彦沣 赵丽莉 刘福锁 陈刚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0-128,共9页
建立电力系统频率响应模型,是当前实现频率预判的快速有效手段,有利于防止频率崩溃。对于水电为主的含高比例新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现有的系统频率响应模型适应性不足,且未考虑新能源低穿控制的影响。对此,分析新能源低穿控制策略对系... 建立电力系统频率响应模型,是当前实现频率预判的快速有效手段,有利于防止频率崩溃。对于水电为主的含高比例新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现有的系统频率响应模型适应性不足,且未考虑新能源低穿控制的影响。对此,分析新能源低穿控制策略对系统频率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系统频率响应扩展模型。该模型基于系统频率响应通用模型结构,扩展了新能源有功变化量与系统频差间的关系。通过验证,表明该扩展模型进一步提升了现有模型的精度,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响应模型 新能源 低电压穿越 扩展模型 新型电力系统
下载PDF
基于点模式匹配的直流输电VBE设备电路板缺陷检测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刘隆晨 杨玥坪 +3 位作者 陈少卿 张鹏 曹运龙 余人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2-280,共9页
随着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飞速发展,换流阀阀基电子VBE(valve base electronics)设备的稳定性对于保障直流输电的可靠性和效率至关重要。VBE设备电路板缺陷,如短路和失效元件,直接影响直流系统稳定性,而现有的检测方法,包括人工显微镜检... 随着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飞速发展,换流阀阀基电子VBE(valve base electronics)设备的稳定性对于保障直流输电的可靠性和效率至关重要。VBE设备电路板缺陷,如短路和失效元件,直接影响直流系统稳定性,而现有的检测方法,包括人工显微镜检查和自动检测算法,常受限于效率低和准确性不足。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点模式匹配的自动视觉检测方法,通过生成代表关键区域的点模式并进行匹配来提高检测的效率和准确率。通过实验验证,所提方法在检测速度和准确性方面相较于传统方法有显著提升,适合于生产线上的快速质量控制,为提高直流输电设备的质量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阀基电子设备 缺陷检测 点模式匹配方法 图像数据分析
下载PDF
基于NACS-PSO算法的光伏系统MPPT控制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白小惠 莫思特 +2 位作者 范松海 徐琳 熊嘉宇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70,共9页
对于局部遮阴下的光伏阵列,传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收敛速度慢、精度差、功率波动大且容易陷入局部最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新型自适应布谷鸟算法与粒子群算法相结合的复合算法。该方法在布谷鸟算法中引入自适应发现概率和自适应莱维... 对于局部遮阴下的光伏阵列,传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收敛速度慢、精度差、功率波动大且容易陷入局部最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新型自适应布谷鸟算法与粒子群算法相结合的复合算法。该方法在布谷鸟算法中引入自适应发现概率和自适应莱维飞行步长控制因子,同时加入对立种群策略,以提高算法收敛速度和全局寻优能力。在算法前期,用粒子群算法全局搜索快速找到全局最大功率点附近,后期用新型自适应布谷鸟算法在局部范围内精准寻优,以快速、准确和稳定地跟踪到全局最大功率点。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在四种光照模式下的收敛时间和跟踪误差分别为0.106s和0.012%、0.108s和0.034%、0.110s和0.059%、0.106s和0.031%,均优于其他算法,验证了本文算法在六种对比算法中,收敛速度最快、跟踪精度最高、功率波动最小、陷入局部最优的可能性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 最大功率点跟踪 新型自适应布谷鸟算法 粒子群算法 对立种群策略 莱维飞行
原文传递
基于共轭梯度法的晶闸管电热耦合模型快速求解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隆晨 李龙蛟 +3 位作者 彭东 禹佳 杨玥坪 喻悦箫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61,共8页
为解决传统求解技术在处理效率和计算成本上的局限问题,针对晶闸管电热应力耦合交互模型,提出一种基于共轭梯度法的高效解析方法。通过优化迭代过程和收敛条件来显著提升求解效率和精度。新的参数选择策略被引入以自动调整算法迭代步长... 为解决传统求解技术在处理效率和计算成本上的局限问题,针对晶闸管电热应力耦合交互模型,提出一种基于共轭梯度法的高效解析方法。通过优化迭代过程和收敛条件来显著提升求解效率和精度。新的参数选择策略被引入以自动调整算法迭代步长,加快收敛速度,减少计算资源消耗。相比传统求解方法,所提优化方法在求解时间上平均减少10%,求解精度提高8%。这一进展证明自适应共轭梯度法在电热应力耦合模型快速求解中的有效性,可为电力电子设备热管理提供高效、可靠的计算工具。所提方法在多种测试条件下均表现出显著的提升效率和良好的精确度,为晶闸管电热耦合模型的高效求解提供了创新方案,同时对电力电子领域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输电系统 晶闸管 电热耦合 共轭梯度法 优化求解
下载PDF
基于改进SqueezeNet算法的VBE设备电路板元件失效识别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隆晨 杨玥坪 +3 位作者 贾志杰 黄宇 唐世雄 谭博洋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6-247,共12页
在直流输电系统中,换流阀阀基电子VBE(valve base electronics)设备的稳定运作对维护直流系统安全至关重要。传统的阀基电子设备电路板(VBE板)元件失效检测方法依赖于耗时的人工检查或基于规则的自动化系统,这些方法通常检测效率低下且... 在直流输电系统中,换流阀阀基电子VBE(valve base electronics)设备的稳定运作对维护直流系统安全至关重要。传统的阀基电子设备电路板(VBE板)元件失效检测方法依赖于耗时的人工检查或基于规则的自动化系统,这些方法通常检测效率低下且准确性有限。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SqueezeNet深度学习模型的VBE板元件失效区域识别方法。通过引入深度可分离卷积和残差连接,所提改进SqueezeNet模型旨在提高元件失效检测的准确性,同时降低计算资源的需求。在VBE板元件失效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元件失效检测准确率和运算效率方面均优于传统方法和标准SqueezeNet模型,准确率达到了95.27%,比原模型高出4.45%。不仅提升了VBE板元件失效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而且为电力系统中类似设备的元件失效诊断提供了新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阀基电子设备 SqueezeNet模型 元件失效检测 特征提取
下载PDF
特高压换流变阀侧油浸表带触指劣化失效机制
13
作者 黄志成 刘凡 +3 位作者 涂彦明 胡仕红 刘凯 吴广宁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120-4130,共11页
油浸表带触指作为特高压换流变阀侧升高座区域绕组引出线与套管的关键载流连接件,其过热失效导致的阀侧直阻超标构成了电力系统的严重安全隐患。为此基于油浸表带触指的劣化分布特征,明确了引发其过热失效的外部原因;通过扫描电镜、能... 油浸表带触指作为特高压换流变阀侧升高座区域绕组引出线与套管的关键载流连接件,其过热失效导致的阀侧直阻超标构成了电力系统的严重安全隐患。为此基于油浸表带触指的劣化分布特征,明确了引发其过热失效的外部原因;通过扫描电镜、能量色散光谱、X射线衍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及模拟试验等手段,探究了油浸表带触指的劣化失效机制。结果表明:不对中引起的表带触指压力不均导致部分触指片过流并引发局部高温;高温环境下,镀银铜触指片发生孔蚀,铜基底通过微孔与银镀层、绝缘油构成银铜原电池,生成腐蚀性硫银-油与铜-油配合物、铜银硫矿及硫化亚铜等产物,造成触指片银镀层破坏、粘附性降低、接触电阻增大;电接触区域的磨损以及高温下不锈钢骨架的塑性变形则加速了表带触指的劣化。该研究结论可为油浸电接触部件设计、故障分析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浸表带触指 孔蚀 塑性变形 磨损 硫化亚铜
原文传递
全功率变速抽水蓄能机组控制策略与调节特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丁理杰 史华勃 +4 位作者 陈刚 周文越 姜海军 薛玉林 杨炳全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6-171,179,共7页
全功率变速抽水蓄能机组协调控制中通常采用变流器控制机组功率、调速器控制机组频率(转速)的快速功率控制,其忽视了对机组频率安全与效率的影响,且控制模式单一。分析了机组多控制模式振荡特性和功频响应特性,提出了机组发电工况快速... 全功率变速抽水蓄能机组协调控制中通常采用变流器控制机组功率、调速器控制机组频率(转速)的快速功率控制,其忽视了对机组频率安全与效率的影响,且控制模式单一。分析了机组多控制模式振荡特性和功频响应特性,提出了机组发电工况快速频率控制与快速功率控制相结合的协调控制策略,以及水泵工况定导叶开度变转速控制策略。设计了常规试验与性能优化试验结合的变速工况调试方法并应用于我国第一台全功率变速抽水蓄能机组启动调试中,验证了控制策略和调试方法的有效性。现场测试结果表明,调速器和变流器控制不协调易引发机组振荡,采取所提协调策略后机组安全高效运行,且具备百毫秒级的有功、无功快速调节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功率变速抽水蓄能机组 协调控制策略 启动调试 调节性能
下载PDF
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推演及其评估方法
15
作者 张涵 常政威 +4 位作者 鲁刚 魏阳 张颉 陈玉敏 朱锐 《标准科学》 2024年第S01期170-179,共10页
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为应对这一紧迫问题,世界各国相继制定了温室气体减排计划和碳中和时间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对城市温室气体排放管理需求的不断增加,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推演及其评估方法日益受到重视。这些... 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为应对这一紧迫问题,世界各国相继制定了温室气体减排计划和碳中和时间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对城市温室气体排放管理需求的不断增加,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推演及其评估方法日益受到重视。这些方法通过模拟未来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趋势,使政府、企业和各部门能够更好地了解城市如何通过低碳转型应对气候变化并推动可持续发展,从而在实现气候目标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然而,尽管这些方法在气候行动规划中愈加重要,国际上依然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方法论,这使得各城市在评估其气候行动计划和能源转型策略的有效性时面临挑战。为此,本文提出并探讨了一套标准化的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推演与评估方法,旨在为全球城市提供统一的技术指南。该方法涵盖数据收集、模型选择、情景定义与评估指标等关键环节。通过对两个典型城市的案例研究,本文验证了该标准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展示了其在支持全球城市低碳转型和气候行动中的重要作用。这一标准化方法的推广将为全球城市的气候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为标准研制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温室气体排放 标准化方法 低碳转型 数据集成分析 气候行动评估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火电厂碳核算主要方法综述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雪原 陈玉敏 +5 位作者 魏阳 孟拓 刘悦 周奇 向银太 李茜 《四川电力技术》 2024年第5期34-43,共10页
中国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最终实现碳排放量与碳吸收量之间的平衡,从而为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作为中国最大的碳排放源,火电行业承担的减排任务极为艰巨,其减排活动具有... 中国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最终实现碳排放量与碳吸收量之间的平衡,从而为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作为中国最大的碳排放源,火电行业承担的减排任务极为艰巨,其减排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火电厂碳核算是针对火电厂所排放的温室气体进行测量、计算和报告的活动。火电厂主要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其排放量与燃料类型、工艺流程、燃烧效率等因素有关。针对火电厂碳核算综述了主要标准、政策、方法和技术,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展望了火电厂碳核算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厂 碳核算 核算边界 碳核算方法
下载PDF
基于压缩开关候选集合的分布鲁棒配电网重构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杜浩程 李世龙 +1 位作者 巨云涛 张晋奇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24,35,共14页
在大规模多时刻配电网重构(distribution network reconfiguration,DNR)问题中,大量待优化的开关严重降低了配电网重构的求解效率。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压缩开关候选集合的分布鲁棒配电网重构模型,该模型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以最小化... 在大规模多时刻配电网重构(distribution network reconfiguration,DNR)问题中,大量待优化的开关严重降低了配电网重构的求解效率。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压缩开关候选集合的分布鲁棒配电网重构模型,该模型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以最小化系统有功网损为目标函数,使用最优匹配回路流法压缩开关候选集合,第2阶段以最小化取电成本和开关动作成本之和为目标函数,并构建以电源点容量为限值的机会约束,采用基于Wasserstein球的分布鲁棒方法处理分布式电源的不确定性,利用对偶转换方法对目标函数中的最坏情况期望和机会约束进行确定性转换,将模型转化为一个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问题。最后,对33节点和辽宁盘锦45节点系统进行了数值实验,证明了所提模型能够有效提升计算效率,与鲁棒模型和随机规划模型相比,决策者可以通过改变样本数量和置信度来调整模型的经济性和保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重构 最优匹配回路流 分布鲁棒优化 Wasserstein球 机会约束
下载PDF
电解铜负荷参与需求侧响应功率控制方法
18
作者 王曦 陈保瑞 +3 位作者 谢濠聪 廖思阳 叶希 陈刚 《四川电力技术》 2024年第6期61-67,共7页
随着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建设,电网调节灵活性面临着新的挑战。除电源侧、电网测外,需求侧中高耗能工业负荷也具备提升电网调节灵活性的巨大潜力。然而,目前高耗能工业负荷缺乏挖掘自身提升电网调节灵活性的手段,其参与电网需求侧响... 随着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建设,电网调节灵活性面临着新的挑战。除电源侧、电网测外,需求侧中高耗能工业负荷也具备提升电网调节灵活性的巨大潜力。然而,目前高耗能工业负荷缺乏挖掘自身提升电网调节灵活性的手段,其参与电网需求侧响应程度并不理想。因此,以典型高耗能工业负荷电解铜负荷为例,研究其工艺流程并建立工艺流程模型,分析工艺流程中具备功率调控可行性生产设备,基于其功率特性及工艺流程耦合关联建立功率控制模型。最后,以电解铜负荷参与电网需求侧响应为例,通过与仅投切负荷控制手段相对比,验证了所提电解铜工业负荷参与需求侧响应功率控制方法的有效性,为高耗能工业负荷参与电网需求侧响应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功率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控制模型 需求侧响应 高耗能工业负荷 工艺流程建模 功率控制方法
下载PDF
考虑换相过程的电网换相换流器小信号阻抗建模
19
作者 张纯 李小鹏 +3 位作者 成清儿 王顺亮 马俊鹏 刘天琪 《四川电力技术》 2024年第2期5-10,44,共7页
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对于判断电力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其中阻抗模型凭借简单有效的优势成为判断系统稳定性的常用工具。为完成考虑换相过程的电网换相换流器阻抗建模,在dq坐标系下采用了基于平均化的小信号建模方法。首先,将换相重... 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对于判断电力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其中阻抗模型凭借简单有效的优势成为判断系统稳定性的常用工具。为完成考虑换相过程的电网换相换流器阻抗建模,在dq坐标系下采用了基于平均化的小信号建模方法。首先,将换相重叠过程中各物理量的非线性变化过程利用小信号法线性化,建立了物理量之间的传递函数;然后,加入了交流电源侧的交流网络简化模型,同时考虑了定电压控制方式和锁相环的建模,得到电网换相换流器直流侧和交流侧的等效阻抗模型;最后,通过对比PSCAD/EMTDC仿真结果和模型计算结果,证明了阻抗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换相换流器 小信号模型 换相重叠过程 复向量
下载PDF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全功率变速抽水蓄能与SVG功率协调控制
20
作者 潘鹏宇 丁理杰 +5 位作者 王珍 史华勃 陈刚 张远志 查晓明 孙建军 《四川电力技术》 2024年第5期1-7,33,共8页
全功率变速抽水蓄能机组(FSC-VSPSU)通过背靠背变流器接入电网,具有功率快速可调、有功无功独立解耦的优点,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由于新能源场站具有波动性,通常配置静止无功发生器(SVG)来维持系统电压稳定。针对SVG易出现容量不足... 全功率变速抽水蓄能机组(FSC-VSPSU)通过背靠背变流器接入电网,具有功率快速可调、有功无功独立解耦的优点,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由于新能源场站具有波动性,通常配置静止无功发生器(SVG)来维持系统电压稳定。针对SVG易出现容量不足的状况,研究FSC-VSPSU与SVG功率协调控制。分析了FSC-VSPSU与SVG无功调节特性,提出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功率协调控制策略。采用模型预测控制协调响应时间不同的FSC-VSPSU与SVG,通过电压灵敏度计算无功和电压的关系,建立以并网点电压、FSC-VSPSU电压偏差最小以及SVG无功储备最大为目标的模型预测控制(MPC)问题数学模型,求解得到FSC-VSPSU与SVG功率参考值。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模型预测控制的可行性以及其相较于下垂控制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功率变速抽水蓄能机组 SVG 模型预测控制 功率协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