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中高压智能配电网的电力电子变压器研究 被引量:226
1
作者 李子欣 王平 +2 位作者 楚遵方 朱海滨 李耀华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592-2601,共10页
分析了电力电子变压器(power electronic transformer,PET)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面向中高压电网的已有PET拓扑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基于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提出了面向中高压智能配电网PET的一种新... 分析了电力电子变压器(power electronic transformer,PET)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面向中高压电网的已有PET拓扑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基于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提出了面向中高压智能配电网PET的一种新型拓扑。与传统的PET电路拓扑相比,新型拓扑的优势在于其可以减少电力电子开关器件的数量;更重要的是,可以显著减少高频变压器的数量,具有更好的体积及重量优势。同时,分析了该拓扑PET的工作机制及不同电能转换环节的控制策略设计方法。10 kV/380 V配电网用PET样机上的仿真及试验结果表明了所提拓扑及其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网 配电网 电力电子变压器 模块化多电 平变流器
原文传递
电力电子变压器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276
2
作者 李子欣 高范强 +4 位作者 赵聪 王哲 张航 王平 李耀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74-1289,共16页
随着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等未来电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能实现变压、电气隔离、功率调节与控制、可再生能源接入等多种功能的电力电子变压器(也称为固态变压器、智能变压器等),相关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是,从总... 随着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等未来电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能实现变压、电气隔离、功率调节与控制、可再生能源接入等多种功能的电力电子变压器(也称为固态变压器、智能变压器等),相关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是,从总体而言,PET的大规模推广应用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该文在分析PET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对PET涉及的关键技术,尤其是PET的电路拓扑、控制保护技术、高频变压器优化设计技术、功率电路紧凑化设计技术、高压宽禁带半导体在PET中的应用等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最后对PET发展存在的关键制约因素以及发展的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子变压器 固态变压器 智能变压器 高频变压器
原文传递
高速磁浮牵引控制系统半实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金鑫 葛琼璇 +1 位作者 王晓新 崔冬冬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497-503,共7页
针对高速磁悬浮列车使用的长定子直线同步电机的高性能牵引控制,提出了一种双端供电下的牵引控制策略,包含位置环、速度环、电流环的控制方法,并且重点分析了电缆长度和信号传输延时对于控制性能的影响,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应的补偿... 针对高速磁悬浮列车使用的长定子直线同步电机的高性能牵引控制,提出了一种双端供电下的牵引控制策略,包含位置环、速度环、电流环的控制方法,并且重点分析了电缆长度和信号传输延时对于控制性能的影响,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应的补偿办法。基于硬件在环的高速磁浮交通半实物实时仿真平台,通过实验验证了控制策略和补偿算法有效性,在此仿真平台上可以实现从0到500公里时速的高速磁浮牵引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磁悬浮列车 实时仿真 双端供电 前馈控制 补偿算法 硬件在环
下载PDF
级联H桥型电力电子变压器隔离级高频电流波动抑制策略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航 李耀华 +4 位作者 高范强 李子欣 赵聪 王平 张宸宇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0-138,共9页
串联谐振型双有源桥变换器(DABSRC)由于具有控制简单及软开关范围宽的特点,可用在级联H桥型电力电子变压器隔离级DC-DC电能变换环节中。考虑电力电子变压器各相单元存在二倍电网工频瞬时功率波动,导致隔离级DABSRC高频电流幅值呈现相同... 串联谐振型双有源桥变换器(DABSRC)由于具有控制简单及软开关范围宽的特点,可用在级联H桥型电力电子变压器隔离级DC-DC电能变换环节中。考虑电力电子变压器各相单元存在二倍电网工频瞬时功率波动,导致隔离级DABSRC高频电流幅值呈现相同波动,且过大波动将会增加隔离级开关器件导通损耗和电流应力。为解决该问题,文中以优化高频电流有效值为目标,提出一种零序电压注入控制策略,通过在交流侧级联H桥变换器中注入零序电压,降低了隔离级DABSRC开关器件电流应力。最后,利用苏州同里10 kV交流/750 V直流3 MVA级联H桥型电力电子变压器工程示范样机进行验证,仿真及样机测试结果证明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联H桥 电力电子变压器 串联谐振型双有源桥变换器 零序电压注入 电流应力
下载PDF
串联谐振间接矩阵型电力电子变压器高频电流特性分析及开关频率设计 被引量:16
5
作者 胡钰杰 李子欣 +2 位作者 罗龙 赵聪 李耀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42-1454,共13页
串联谐振间接矩阵型电力电子变压器(PET)通过高频开关并减小直流电容容值可实现高功率密度。然而,小直流电容会改变谐振回路等效电容,并影响高频谐振电流特性,进而影响零电流软开关(ZCS)的实现。该文建立小直流电容下串联谐振间接矩阵型... 串联谐振间接矩阵型电力电子变压器(PET)通过高频开关并减小直流电容容值可实现高功率密度。然而,小直流电容会改变谐振回路等效电容,并影响高频谐振电流特性,进而影响零电流软开关(ZCS)的实现。该文建立小直流电容下串联谐振间接矩阵型PET等效电路,推导高频电流时域解析表达式,并对ZCS条件下的开关频率进行设计,揭示直流电容和死区时间对开关频率的影响规律。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文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AC电力电子变压器 串联谐振 间接矩阵变换器 高频电流特性 零电流软开关(ZCS) 高功率密度和高效率
下载PDF
绝缘材料二次电子发射系数的测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杨威 任成燕 +3 位作者 孔飞 刘俊标 张燕 邵涛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共9页
固体绝缘材料的二次电子发射现象会导致介质表面的电子倍增及电荷积累进而产生放电造成器件的失效,准确测量固体绝缘材料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对于指导材料选型、评价材料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对比了绝缘与金属材料在二次电子产生、... 固体绝缘材料的二次电子发射现象会导致介质表面的电子倍增及电荷积累进而产生放电造成器件的失效,准确测量固体绝缘材料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对于指导材料选型、评价材料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对比了绝缘与金属材料在二次电子产生、输运和发射过程的差异,总结了现有的绝缘材料二次电子发射系数测量手段,分析了初级电子能量、束流、入射角度、材料表面状态及样品表面电荷积累对二次电子发射特性的影响。初级电子在绝缘材料中的平均自由行程远大于二次电子,所以初级电子激发的内二次电子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逃逸为二次电子。绝缘材料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测量中,样品表面很容易积聚电荷,积累的电荷从改变初级电子能量和出射二次电子能量两个方面影响样品的二次电子发射,最终会达到一个出射和入射动态平衡的带电状态。绝缘样品表面积聚电荷的中和是二次电子测量的难点,目前大多采用加热法和电子束辐照法,不能定量的消除累积电荷。目前绝缘材料二次电子发射特性测量装置性能不一,可重复性差,如何全面消除样品电荷累积对于提高测量装置的精度和可重复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材料 初级电子 二次电子 电荷累积 电荷中和
下载PDF
电动汽车用高功率密度碳化硅电机控制器研究 被引量:43
7
作者 张栋 范涛 +8 位作者 温旭辉 宁圃奇 李磊 邰翔 李晔 段卓琳 何国林 张少昆 郑丹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5624-5634,共11页
碳化硅(Siliconcarbide,SiC)作为世界公认的替代硅(Silicon,Si)的下一代半导体材料,具有耐压高、开关速度快、开关损耗小的优势,是实现车用电机控制器功率密度提升的关键要素。该文针对构成SiC控制器的关键部件,研究SiC金属氧化物场效... 碳化硅(Siliconcarbide,SiC)作为世界公认的替代硅(Silicon,Si)的下一代半导体材料,具有耐压高、开关速度快、开关损耗小的优势,是实现车用电机控制器功率密度提升的关键要素。该文针对构成SiC控制器的关键部件,研究SiC金属氧化物场效应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MOSFET)模块、直流支撑电容器、控制和驱动电路以及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EMI)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在SiC模块方面,研究多芯片并联结构MOSFET的布局评价体系,以此为基础设计包含72个SiC芯片的SiC MOSFET模块。在直流支撑电容器方面,以减小电容器体积为目标,结构上与控制器壳体统一设计,电气参数上建立描述电机系统性能与电容器容值及许用纹波电流关系的数学模型,优选最为合适的参数,减小电容器体积。在控制和驱动电路方面,通过采用非隔离电源系统、多层电路板等手段,减小电子系统的电路面积,开发出仅信用卡大小的超紧凑主控板和能够与SiC模块直接插接的紧凑型驱动板。在EMI滤波器方面,提出滤波器拓扑和滤波元件参数同步设计方法,有助于解决EMI滤波器设计中反复试验迭代和过设计的问题。基于上述研究成果,开发出峰值功率85kW,开关频率20k Hz,最高效率98.6%,功率密度37.1kW/L的全SiC电机驱动控制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电机控制器 SIC MOSFET模块 薄膜电容器 电子系统 EMI滤波器
原文传递
面向高压直流输电的电流源型主动换相换流器研究综述 被引量:28
8
作者 李子欣 徐飞 +7 位作者 赵成勇 郭小强 栾轲栋 罗进华 高范强 赵聪 王平 李耀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53-1068,共16页
采用自关断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电流源型主动换相换流器(actively commutated converter,ACC)具有有功与无功功率可解耦、不存在换相失败、无需大量储能电容等特点,在高压直流输电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该文针对适用于高压直流输电(high... 采用自关断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电流源型主动换相换流器(actively commutated converter,ACC)具有有功与无功功率可解耦、不存在换相失败、无需大量储能电容等特点,在高压直流输电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该文针对适用于高压直流输电(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的ACC功率半导体器件及其均压方法、电路拓扑、调制方法、功率特性、控制策略、故障及保护方法等进行调研和分析。结合具体实例,将ACC与现有HVDC的2种换流器,即电网换相换流器(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LCC)和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ACC的潜在应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方向进行总结和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关断半导体器件 电流源型换流器 主动换相换流器 高压直流
原文传递
基于谐波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谐波电流抑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张剑 温旭辉 +1 位作者 李文善 彭萌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336-3349,共14页
针对传统基于谐波注入的抑制策略只对特定的次电流谐波有效,而对其他幅值较高的低次谐波抑制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在推导出与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变流器及负载非线性等因素有关的电压、电流谐波解... 针对传统基于谐波注入的抑制策略只对特定的次电流谐波有效,而对其他幅值较高的低次谐波抑制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在推导出与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变流器及负载非线性等因素有关的电压、电流谐波解析表达式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谐波观测器的电流谐波抑制策略,通过对电压谐波的控制实现对PMSM/变流器系统中全频次低频电流谐波的有效抑制。所设计的谐波电流调节器通过与电流内环的基波电流调节器的并联,实现了对电流的基波分量和谐波分量的解耦控制,在不影响基波电流控制目标的前提下,实现了对于低频各次电流谐波的有效的抑制。为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在实验室搭建PMSM/变流器系统测试平台,进行电流谐波抑制策略的实验验证工作。动静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运算量小、实现方式简单,对各次低频电流谐波均有较为明显的抑制效果,可以有效的改善电流波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非线性模型 谐波观测器 谐波电流抑制策略
原文传递
基于输入串联输出并联的双向全桥串联谐振DC-DC变换器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杨博 葛琼璇 +1 位作者 赵鲁 周志达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574-2584,共11页
对基于输入串联输出并联(ISOP)的双向全桥串联谐振DC-DC变换器(DBSRC)系统的控制策略进行研究。采用周期平均法构建DBSRC及其ISOP级联系统的小信号模型及对应传递函数,其中各DBSRC子模块输入电压均受其他模块移相角影响。为了实现子模... 对基于输入串联输出并联(ISOP)的双向全桥串联谐振DC-DC变换器(DBSRC)系统的控制策略进行研究。采用周期平均法构建DBSRC及其ISOP级联系统的小信号模型及对应传递函数,其中各DBSRC子模块输入电压均受其他模块移相角影响。为了实现子模块输入电压的均衡,提出一种差分输入电压均压(DIVS)控制策略,该策略实现了系统控制框图中输出电压环和输入均压环的解耦控制。相比传统输入均压控制策略,该策略所需的通信数据量较少,具有较高的动态响应性能。最后,通过仿真和12kW样机的实验结果验证了DBSRC小信号模型的准确性及DIVS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串联输出并联 双向全桥串联谐振DC-DC变换器 小信号模型 差分输入电压
下载PDF
大气压CO2/Ar混合气体射频放电光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凯 张帅 +3 位作者 高远 孙昊 严萍 邵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280-3288,共9页
脉冲调制射频具有调制频率、占空比、输入功率等多种可调参数,可以较大范围地调节放电等离子体参数,因此其放电特性与传统交流或直流放电相比具有独特的特点。该文研究在大气压条件下13.56MHz射频电源系统激励的CO2/Ar气体放电光学特性... 脉冲调制射频具有调制频率、占空比、输入功率等多种可调参数,可以较大范围地调节放电等离子体参数,因此其放电特性与传统交流或直流放电相比具有独特的特点。该文研究在大气压条件下13.56MHz射频电源系统激励的CO2/Ar气体放电光学特性,主要考察了不同调制参数以及气体组分对等离子体羽流、发射光谱强度以及电子激发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改变射频调制参数可以明显调控上述光学特性:增加输入功率、占空比,或者降低调制频率和CO2含量,可以增大等离子体羽流长度和电子激发温度;其光谱主要包含OH(A→X)、 N2(C→B)、 Ar(4p→4s)、 O(3p→3s)、C(1p-1s)、C2 swan谱带等,且均随着输入功率的增加和CO2含量的降低而明显增强。所做研究为射频放电等离子体技术提升CO2资源化利用效率提供更多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压射频放电 调制频率 占空比 光谱强度 电子激发温度
原文传递
一种基于转移函数的电机驱动系统共模EMI滤波器设计方法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栋 孔亮 +1 位作者 宁圃奇 温旭辉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3-111,共9页
为抑制电机驱动系统传导干扰发射,提出一种基于转移函数的共模EMI滤波器设计方法。采用该方法针对一个电机驱动系统设计了逆变器直流侧和交流侧共模电磁干扰滤波器。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保证交流侧共模干扰强度不增加的同时,有效... 为抑制电机驱动系统传导干扰发射,提出一种基于转移函数的共模EMI滤波器设计方法。采用该方法针对一个电机驱动系统设计了逆变器直流侧和交流侧共模电磁干扰滤波器。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保证交流侧共模干扰强度不增加的同时,有效抑制直流侧共模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机驱动系统 电磁兼容 共模EMI滤波器 转移函数
下载PDF
基于电压功率角前馈的永磁同步电机单位功率因数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剑 李文善 +1 位作者 温旭辉 彭萌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81-293,共13页
传统的基于电压矢量定向的单位功率因数控制策略仅适用于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magnetsynchronousmachine,PMSM)/变流器系统交流侧接入电网、频率相对固定条件下的应用,而适用于变频控制的策略存在系统参数依赖性强的问题。该文从PMSM... 传统的基于电压矢量定向的单位功率因数控制策略仅适用于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magnetsynchronousmachine,PMSM)/变流器系统交流侧接入电网、频率相对固定条件下的应用,而适用于变频控制的策略存在系统参数依赖性强的问题。该文从PMSM/变流器系统变速、变频发电运行的实际需求出发,在分析系统单位功率因数发电运行状态下的电流、电压特性基础上,提出一种不依赖于电机及变流器参数的单位功率因数电流控制策略,所提方案基于电压功率角前馈思想,通过对内功率因数角的预测来实现对PMSM/整流器系统单位功率因数运行的控制。在实验室搭建策略仿真以及系统性能测试小功率实验台,进行策略仿真和实验验证工作。在此基础上,将所提控制策略在工程项目中进行实际应用,完成额定功率380kW的"交–直–交"级联系统满功率工况实验,并对系统进行13h不间断运行耐久性考核。实验室研究及工程应用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单位功率因数电流控制策略不依赖于系统的参数,在不影响直流电压控制精度的前提下,可以满足PMSM/整流器系统变频变速运行工况下的单位功率因数控制需求,系统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电压型整流器 单位功率因数控制 电压功率角前馈
原文传递
长初级双边直线感应电机制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志华 史黎明 +1 位作者 蔡华 李耀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854-2861,共8页
长初级双边直线感应电机(double-sided linear induction motor,DSLIM)制动时短次级作用区域与未作用区域的气隙磁场不同,造成的纵向动态边端效应对电机制动性能产生一定影响。该文建立长初级DSLIM解析模型,在考虑电机横向边端效应与纵... 长初级双边直线感应电机(double-sided linear induction motor,DSLIM)制动时短次级作用区域与未作用区域的气隙磁场不同,造成的纵向动态边端效应对电机制动性能产生一定影响。该文建立长初级DSLIM解析模型,在考虑电机横向边端效应与纵向动态边端效应的基础上,推导长初级DSLIM回馈制动与直流能耗制动时气隙磁密和制动力解析公式,分析长初级DSLIM随滑差率、品质因数、次级速度、次级电阻等参数变化下的制动特性,定量分析纵向动态边端效应对回馈制动与直流能耗制动的不同影响。研究显示电机回馈制动时的纵向动态边端效应在滑差率接近零时变小,直流能耗制动时的纵向动态边端效应在最大制动力时最强,通过增加次级作用区域极数和电机低滑差率制动能有效抑制纵向动态边端效应。建立了一台实验样机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了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长初级DSLIM制动特性计算方法的准确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初级双边直线感应电机 制动特性 解析模型 纵向动态边端效应 3D有限元
原文传递
一种基于电磁耦合的储能驱动用新型双转子感应电机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培龙 史黎明 杜玉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5216-5224,共9页
提出一种将飞轮惯性储能和电磁耦合器原理相结合的双转子感应电机(dual rotor induction motor,DRIM)。DRIM采用外转子(主动转子)储能、内转子(从动转子)驱动负载的结构。首先介绍该电机的结构特点与工作机理,然后基于有限元法分析DRIM... 提出一种将飞轮惯性储能和电磁耦合器原理相结合的双转子感应电机(dual rotor induction motor,DRIM)。DRIM采用外转子(主动转子)储能、内转子(从动转子)驱动负载的结构。首先介绍该电机的结构特点与工作机理,然后基于有限元法分析DRIM驱动模式下瞬态工作特性,讨论主动转子储能转速与励磁电压对DRIM输出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样机实验对电机原理及运行特性的理论分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DRIM具有电机励磁功率与输出功率之比小,电机结构及控制方式简单的特点,为大功率机械负载瞬时加速系统提供一种新型储能驱动集成电机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转子 惯性储能 电励磁 瞬态电磁场 有限元法
原文传递
基于格子玻尔兹曼方法的功率模块自动布局优化
16
作者 回晓双 宁圃奇 崔健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6-242,共7页
针对在传统的功率模块自动布局优化算法中,方案的电气评估效率低、占用大量计算时间的问题,提出利用格子波尔兹曼方法LBM(lattice Boltzmann method)代替传统评估方法,由于LBM不需要进行多个可逆矩阵的求解,可以更快地进行电气互连合理... 针对在传统的功率模块自动布局优化算法中,方案的电气评估效率低、占用大量计算时间的问题,提出利用格子波尔兹曼方法LBM(lattice Boltzmann method)代替传统评估方法,由于LBM不需要进行多个可逆矩阵的求解,可以更快地进行电气互连合理性判断及电压/电流计算。首先,在基于遗传算法自动布局设计程序的基础上,采用D2Q4格子类型建立二维布局评估方法;然后,通过ANSYS Q3D软件仿真验证了布局方案评估结果的准确性;最后,在Python3.10环境中进行对比测试,结果表明LBM平均缩短了75.4%的方案电气评估总时间,且评估方案中回路数量越多,LBM的计算优势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模块 遗传算法 格子波尔兹曼方法 阻抗评估
下载PDF
双向CLLC谐振变换器开关管开路故障特性分析
17
作者 刘洋 赵鲁 +3 位作者 马呈瑶 殷振环 马驰 董侃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1-539,共9页
为研究双向CLLC谐振变换器发生开关管开路故障特性,首先介绍双向谐振变换器CLLC的拓扑与基本原理,分析开关管开路故障后暂态特性6种模态及稳态特性4种故障模式的特点,并利用模态分析法进行建模。在此基础上对CLLC变换器故障后的电压增... 为研究双向CLLC谐振变换器发生开关管开路故障特性,首先介绍双向谐振变换器CLLC的拓扑与基本原理,分析开关管开路故障后暂态特性6种模态及稳态特性4种故障模式的特点,并利用模态分析法进行建模。在此基础上对CLLC变换器故障后的电压增益、谐振电流应力与谐振电容电压应力进行研究,并与DBSRC变换器发生开关管开路故障时的故障特性进行对比分析。最后,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了故障特性分析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CLLC谐振变换器 开关管开路故障 谐振电流应力 谐振电容电压应力
原文传递
永磁同步发电机宽转速范围稳压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国敬 范涛 +1 位作者 温旭辉 李勇 《电力电子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6-58,共3页
此处提出一种基于电压平方项差值作为外环比例积分(PI)控制器输入的稳压控制策略,并给出了随电机参数、控制器参数及转速变化的电压环控制参数的整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发电系统在300~3800 r·min^(-1)宽转速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电... 此处提出一种基于电压平方项差值作为外环比例积分(PI)控制器输入的稳压控制策略,并给出了随电机参数、控制器参数及转速变化的电压环控制参数的整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发电系统在300~3800 r·min^(-1)宽转速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电压跟随性能和负载变化的鲁棒性,实现了高性能稳压控制,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发电机 比例积分 电压环控制参数
下载PDF
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直流电压自适应下垂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58
19
作者 罗永捷 李耀华 +3 位作者 王平 李子欣 高范强 徐飞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588-2599,共12页
直流电压控制是多端柔性直流输电(voltage sourced converter based multi-terminal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transmission,VSC-MTDC)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下垂控制策略无需通讯、可靠性较高,但存在直流电压质量较差、功... 直流电压控制是多端柔性直流输电(voltage sourced converter based multi-terminal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transmission,VSC-MTDC)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下垂控制策略无需通讯、可靠性较高,但存在直流电压质量较差、功率分配不独立、参数设计困难等问题。首先,研究MTDC系统中下垂控制参数对直流电压与电流(功率)的影响机理。接着,分析应用于MTDC系统的下垂控制策略的约束条件,研究满足MTDC系统功率平衡和直流电压稳定的V-I(V-P)下垂特性曲线。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自适应下垂控制策略,通过引入功率影响因子实现下垂系数的闭环控制,优化不同工况下的系统运行特性。该控制策略能够减小MTDC系统的直流电压偏差,简化控制器参数设计,同时不依赖于上层控制系统与换流站之间的高速通讯,有利于提高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算例分析和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柔性直流输电 直流电压 自适应下垂控制 功率影响因子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原文传递
等离子体射流处理对聚全氟乙丙烯薄膜沿面绝缘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胡多 任成燕 +4 位作者 章程 邱锦涛 孔飞 邵涛 严萍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4633-4640,共8页
闪络现象严重制约电气设备的设计制造和安全稳定运行,而绝缘材料的表面状态及特性对闪络有着重要影响。为探索聚合物材料表面带电特性对真空闪络的影响规律,利用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对聚全氟乙丙烯薄膜进行表面处理,研究不同处理条件对... 闪络现象严重制约电气设备的设计制造和安全稳定运行,而绝缘材料的表面状态及特性对闪络有着重要影响。为探索聚合物材料表面带电特性对真空闪络的影响规律,利用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对聚全氟乙丙烯薄膜进行表面处理,研究不同处理条件对材料表面绝缘特性的影响规律。对处理前后材料的表面化学组成、表面陷阱能级分布及空间电荷分布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表面处理在材料表面引入了含Si的无机基团,并使材料表面陷阱能级轻微变浅,材料表面陷阱密度明显增加,且陷阱密度增加趋势与空间电荷分布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开展了处理前后薄膜材料的真空沿面闪络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材料的真空沿面耐压随陷阱密度的增加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大气压等离子体表面处理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调控材料表面陷阱参数,适当增加材料表面陷阱密度,有助于提高材料真空沿面耐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陷阱参数 空间电荷 真空闪络 等离子体射流 聚合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