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校企联合提升高校教师实践创新能力——以电子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为例
1
作者 汪思晶 杨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4期0140-0143,共4页
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存在工程实践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加强高校与相关企业合作,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加强人才共育,通过完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校企专家双向交流、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企业工程问题导向、完善教师参与企业实... 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存在工程实践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加强高校与相关企业合作,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加强人才共育,通过完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校企专家双向交流、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企业工程问题导向、完善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机制、为新进教师配备企业成长导师、形成反馈机制等途径能够进一步提升高校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企业培养具备基础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联合 高校教师 创新能力
下载PDF
有限资源下的复杂航空电子产品并行调试任务重调度研究
2
作者 赵雪 谭抗 +2 位作者 刘民岷 赖复尧 李波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4-190,共7页
为了提高调试效率,文章针对复杂航空电子产品调试中的并行调试问题,建立最小化最大完工时间为目标的复杂电子产品调试调度静态优化模型,并利用改进离散粒子群优化(improved discret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IDPSO)算法进行求解;... 为了提高调试效率,文章针对复杂航空电子产品调试中的并行调试问题,建立最小化最大完工时间为目标的复杂电子产品调试调度静态优化模型,并利用改进离散粒子群优化(improved discret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IDPSO)算法进行求解;针对电子产品调试环境中存在的动态扰动,提出一种基于适应度差值阈值机制的周期和事件混合驱动重调度方案。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和算法及重调度方案的有效性,从理论上为解决复杂航空电子产品并行调试调度的研究提供研究思路以及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航空电子产品 并行调试 重调度 改进离散粒子群算法
下载PDF
舱外航天服下肢关节阻力矩迟滞特性研究与建模分析
3
作者 李照阳 戴跃洪 王君尧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4,共10页
舱外航天服关节阻力矩是评价航天服工效性能以及规划航天员出舱作业任务的重要指标。为研究航天服关节阻力矩的迟滞特性,首先总结了关节阻力矩的产生原因,得到了下肢关节阻力矩与运动角度之间的迟滞关系。其次,采用了Jiles-Atherton模... 舱外航天服关节阻力矩是评价航天服工效性能以及规划航天员出舱作业任务的重要指标。为研究航天服关节阻力矩的迟滞特性,首先总结了关节阻力矩的产生原因,得到了下肢关节阻力矩与运动角度之间的迟滞关系。其次,采用了Jiles-Atherton模型去描述关节阻力矩的迟滞特性,同时在实际关节阻力矩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模拟退火-粒子群优化算法去辨识Jiles-Atherton模型参数。最后,与改进型粒子群算法相比,所设计的模拟退火-粒子群优化算法收敛速度分别提高了15.58%和10.91%,计算精度提高了29.31%和11.77%,且对未知关节阻力矩预测误差分别减小了10.89%/25.73%和0.96%/22.2%,验证了设计算法的有效性。另外,根据建模误差特点设计了误差补偿函数,所辨识的Jiles-Atherton模型在误差补偿后对未知关节阻力矩预测误差进一步减小了46.49%/10.95%。计算所得模型可为后续舱外航天服关节助力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舱外航天服 关节阻力矩 迟滞特性 Jiles-Atherton模型 模拟退火算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
下载PDF
分布式航天器编队约定时间姿轨耦合协同控制
4
作者 刘岩 曹璐 +3 位作者 秦开宇 肖冰 施孟佶 李维豪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9-838,共10页
针对具有参数不确定性、外部扰动和预设性能需求的航天器编队约定时间姿轨耦合控制问题,本文基于预设性能控制方法提出了一种低复杂度的约定时间编队姿轨耦合协同控制器,使得航天器在设定时间内形成编队,且编队误差满足预设的各种性能指... 针对具有参数不确定性、外部扰动和预设性能需求的航天器编队约定时间姿轨耦合控制问题,本文基于预设性能控制方法提出了一种低复杂度的约定时间编队姿轨耦合协同控制器,使得航天器在设定时间内形成编队,且编队误差满足预设的各种性能指标.首先,通过结合有限时间稳定概念引入一种约定时间性能函数,其系统稳定时间可以由使用者任意设定;然后,把约定时间性能函数与预设性能控制方法结合起来,提出了不依赖航天器质量和转动惯量等信息的约定时间编队协同控制器,保证了编队状态量的收敛性能和收敛时间,并使用李雅普诺夫理论证明了其稳定性.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编队飞行 姿轨耦合控制 预设性能控制 约定时间控制 航天器队形重构
下载PDF
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系统的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德才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5-128,共4页
航空电子系统是保障现代飞机性能的非常关键因素之一,对其开展故障预测及健康管理技术的研究是保证飞机安全性的重要课题。针对航空电子系统综合模块化的发展趋势,研究了一种面向其开放式与模块化架构的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通过对... 航空电子系统是保障现代飞机性能的非常关键因素之一,对其开展故障预测及健康管理技术的研究是保证飞机安全性的重要课题。针对航空电子系统综合模块化的发展趋势,研究了一种面向其开放式与模块化架构的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通过对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系统的分层结构分析,结合关键子系统展开设计,包含了飞机PHM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及相关环节的技术实现。结果表明该体系结构可满足航空电子系统标准化、层次化、模块化、开放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电子系统 故障预测 健康管理 综合模块化
下载PDF
流固耦合力学专题序
6
作者 徐万海 赖姜 马烨璇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1-523,共3页
流固耦合力学是流体力学与固体力学交叉而成的力学分支,以两相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为重要特征,研究可变形固体在流场作用下的行为及固体变形对流场影响的相互作用.流固耦合现象存在于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核能工程、土木工程... 流固耦合力学是流体力学与固体力学交叉而成的力学分支,以两相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为重要特征,研究可变形固体在流场作用下的行为及固体变形对流场影响的相互作用.流固耦合现象存在于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核能工程、土木工程等几乎所有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领域中,并会诱发结构静发散、载荷重新分布、颤振、极限环振荡及涡激振动等诸多工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环振荡 航空航天 固体力学 流固耦合 石油化工 两相介质 流体力学 土木工程
下载PDF
应用于太赫兹波驱动的DNP-NMR传输线
7
作者 王维 张澳歌 +4 位作者 宋韬 姚纳 焦蛟 张开春 刘頔威 《真空电子技术》 2024年第3期5-9,共5页
太赫兹波驱动的动态核极化增强核磁共振波谱系统可大幅提高信号灵敏度和缩短检测时间。该系统需采用传输线在驱动源回旋管与谱仪之间进行太赫兹波传输。本文针对400 MHz增强核磁共振系统设计了由准光模式变换器和波纹波导组成的太赫兹... 太赫兹波驱动的动态核极化增强核磁共振波谱系统可大幅提高信号灵敏度和缩短检测时间。该系统需采用传输线在驱动源回旋管与谱仪之间进行太赫兹波传输。本文针对400 MHz增强核磁共振系统设计了由准光模式变换器和波纹波导组成的太赫兹传输线,并进行了相关实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准光模式变换器可将263 GHz回旋管TE 03模式转换成准高斯波束,其高斯成份为97%,整个传输线最终输出波束的高斯成份为9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增强核磁共振 回旋管 传输线 准光模式变换
下载PDF
基于LSTM的超临界机翼抖振边界预测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紫浩 李滚 +2 位作者 刘大伟 陈德华 张书俊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65,I0001,共11页
超临界机翼的抖振对运输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着极大的影响,如何高效准确地确定抖振边界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针对CHN-T1型运输机标模,构建了一种基于长短时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神经网络的超临界机翼抖振边界预测... 超临界机翼的抖振对运输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着极大的影响,如何高效准确地确定抖振边界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针对CHN-T1型运输机标模,构建了一种基于长短时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神经网络的超临界机翼抖振边界预测框架。根据CHN-T1标模的计算数据,设计了基于LSTM的气动力系数预测模型和抖振起始迎角判定模型,用于准确预测给定马赫数下气动力系数的变化趋势,并且实现了抖振起始迎角的快速判定;通过整合抖振起始迎角数据确定了CHN-T1标模的抖振边界,并用风洞试验数据验证了结果的准确性。研究结果显示,LSTM模型对气动力系数变化趋势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其均方根误差维持在2%以内;同时,在抖振起始迎角的判定方面表现出色,抖振边界的误差保持在2%以内。这些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在抖振边界预测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超临界机翼的抖振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机翼 抖振边界 气动力系数预测 长短时记忆
下载PDF
基于能量检测的自适应通信频谱感知算法 被引量:1
9
作者 石伟宏 唐韬 +2 位作者 赵润晖 文红 冯学炜 《通信技术》 2024年第4期375-378,共4页
在传统的能量检测算法的基础上,对于无法准确测量噪声功率的信号,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检测的自适应通信频谱感知算法。该算法考虑了在噪声功率估计值不准确时利用噪声功率计算能量检测判决门限的问题,能够对先验信息较少和噪声功率无法... 在传统的能量检测算法的基础上,对于无法准确测量噪声功率的信号,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检测的自适应通信频谱感知算法。该算法考虑了在噪声功率估计值不准确时利用噪声功率计算能量检测判决门限的问题,能够对先验信息较少和噪声功率无法准确估计的信号进行自适应通信频谱感知。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能量检测的自适应通信频谱感知算法可以有效提高对于信号的频谱感知性能,在合理设置判决系数的条件下,算法可以对信号进行有效检测和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无线电 频谱感知 能量检测 自适应
下载PDF
主动航天服下肢关节电动伺服控制机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郭庆 张向刚 秦开宇 《载人航天》 CSCD 2013年第5期75-79,共5页
提出一种可应用于航天员太空机动作业、骨骼肌能恢复训练以及月面大范围活动的主动航天服概念。在分析航天员行走步态关节运动规律基础上,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膝关节和髋关节的动力学模型,并将航天员下肢大小腿与主动航天服机械装置的... 提出一种可应用于航天员太空机动作业、骨骼肌能恢复训练以及月面大范围活动的主动航天服概念。在分析航天员行走步态关节运动规律基础上,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膝关节和髋关节的动力学模型,并将航天员下肢大小腿与主动航天服机械装置的大小腿进行运动属性参数耦合,从而得到关节动态负载扭矩变化规律,为控制执行机构设计与选型提供理论依据。设计膝关节和髋关节角度反馈PID控制规律,满足航天员行走步态的随动跟踪控制。对膝关节和髋关节电机在抵抗动态负载扭矩情况下的角位移控制仿真表明,电动控制伺服机构方案能够满足航天员步态运动稳定跟踪控制需求,可扩展主动航天服系统的助力携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航天服 电动伺服控制机构 关节负载扭矩 关节角度反馈控制
下载PDF
GNPs改性环氧3D编织复合材料导热特性研究
11
作者 徐焜 侯辰辉 +2 位作者 程云浦 钱小妹 严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5-711,共7页
石墨烯纳米片(Graphene nanoplatelets,GNPs)改性3D编织复合材料将GNPs与编织物有机融合,有望协同提高材料导热特性。然而,3D编织复合材料内胞和表胞呈现出不同的导热特性,加之GNPs的协同改性作用,增加了材料导热特性研究难度。本文紧扣... 石墨烯纳米片(Graphene nanoplatelets,GNPs)改性3D编织复合材料将GNPs与编织物有机融合,有望协同提高材料导热特性。然而,3D编织复合材料内胞和表胞呈现出不同的导热特性,加之GNPs的协同改性作用,增加了材料导热特性研究难度。本文紧扣GNPs改性3D编织复合材料细观结构特征,以GNPs改性树脂等效热导率表征为基础,基于周期性温度边界条件,构建材料的多胞有限元热物理分析模型,详尽研究了GNPs含量、编织角和纤维体积分数等对各胞元热导率的影响规律。分析表明:随着GNPs含量增加,3D编织复合材料导热特性逐步提升。随着编织角增加,GNPs改性3D编织复合材料横向热导率迅速增加而纵向热导率下降;同时,GNPs改性3D编织复合材料热导率随纤维体积分数增加而提升。上述规律为GNPs改性3D编织复合材料导热性能设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编织 热导率 石墨烯纳米片 胞元分析 有限元建模
下载PDF
结合内卷与卷积算子的视频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俊宏 赖俊宇 +3 位作者 甘炼强 陈智勇 刘华烁 徐国尧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2,共10页
针对基于传统深度学习的视频预测中对数据空间特征提取效果不佳及预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内卷与卷积算子(CICO)的视频预测模型。该模型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提高视频序列的预测性能:首先,采用不同大小的卷积核增强对数据多粒度... 针对基于传统深度学习的视频预测中对数据空间特征提取效果不佳及预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内卷与卷积算子(CICO)的视频预测模型。该模型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提高视频序列的预测性能:首先,采用不同大小的卷积核增强对数据多粒度空间特征的提取能力,较大的卷积核能够提取更大空间范围的特征,而较小的卷积核可更精确地捕获视频目标的运动细节,实现对目标多角度表征学习;其次,用计算效率更高、参数更少的内卷算子替代核较大的卷积算子,内卷通过高效的通道间交互避免了大量的不必要参数,在降低计算和存储成本的同时提升模型预测能力;最后,引入核为1×1的卷积进行线性映射,增强不同特征之间的联合表达,提高了模型参数的利用效率并增强了预测的鲁棒性。通过多个数据集对该模型进行全面测试,结果表明,相较于目前最优的SimVP(Simpler yet better Video Prediction)模型,所提模型在多项指标上均有显著提升。在移动手写数据集上,均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分别降低25.2%和17.4%;在北京交通数据集上,均方误差降低1.2%;在人体行为数据集上,结构相似性指数和峰值信噪比分别提高0.66%和0.47%。可见,所提模型在提升视频预测精度方面十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视频预测 内卷 卷积 时空信息
下载PDF
基于锚框自适应和多尺度增强的SAR舰船检测 被引量:1
13
作者 邵子康 张晓玲 +1 位作者 张天文 曾天娇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4-1211,共8页
针对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舰船检测锚框尺度固定、多尺度检测性能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锚框自适应和多尺度增强网络(adaptive anchor multi-scale enhancement network, AA-MSE-Net)的SA... 针对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舰船检测锚框尺度固定、多尺度检测性能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锚框自适应和多尺度增强网络(adaptive anchor multi-scale enhancement network, AA-MSE-Net)的SAR舰船检测方法。首先,AA-MSE-Net引入了锚框自适应机制,来生成适应目标形态的高质量锚框,增强了舰船形态描述能力。其次,AA-MSE-Net提出了多尺度增强金字塔网络,来融合增强多尺度特征,增强了多尺度描述能力。最后,AA-MSE-Net在骨干网络中引入了可变形卷积,来提取舰船形变特征,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度。实验证明,AA-MSE-Net在公开SAR舰船检测数据集上的平均精度高于8种对比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舰船检测 自适应锚框 尺度增强
下载PDF
基于D^(∗)Lite算法的多机器人非凸区域覆盖控制方法研究
14
作者 陈鑫 曾潼辉 +3 位作者 林玉秀 谢晓梅 魏明珠 吴祥飞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66,共7页
针对非凸区域下感知范围有限的多机器人协作区域覆盖问题,重新定义非凸环境下的距离度量函数、控制方法以及未知环境的定义方法,融合D^(∗)Lite算法启发式和增量式的特点,应用于具有动态特性的未知环境的探索覆盖。通过仿真实验,与基于Di... 针对非凸区域下感知范围有限的多机器人协作区域覆盖问题,重新定义非凸环境下的距离度量函数、控制方法以及未知环境的定义方法,融合D^(∗)Lite算法启发式和增量式的特点,应用于具有动态特性的未知环境的探索覆盖。通过仿真实验,与基于Dijskra算法的非凸覆盖算法相比,在已知环境下,算法覆盖率和冗余率分别达到97.98%和26.53%,未知环境下算法覆盖率和冗余率分别达到98。96%和30。01%,验证了基于D^(∗)Lite的非凸覆盖算法在已知环境下和未知环境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机器人系统 非凸区域覆盖 非凸Voronoi 控制率
下载PDF
基于离线学习的无人机网络抗干扰通信方案
15
作者 唐韬 赵润晖 +3 位作者 冯学炜 石伟宏 文红 彭钰琳 《通信技术》 2024年第5期495-499,共5页
无人机面临先进干扰技术的挑战,易受恶意节点攻击、数据截取和篡改,传统的抗干扰决策存在一定局限,无法根据干扰信号的变化进行自适应调整,而基于深度强化学习(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DRL)的抗干扰通信模型需要长时间与环境交互,... 无人机面临先进干扰技术的挑战,易受恶意节点攻击、数据截取和篡改,传统的抗干扰决策存在一定局限,无法根据干扰信号的变化进行自适应调整,而基于深度强化学习(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DRL)的抗干扰通信模型需要长时间与环境交互,对抗干扰的环境要求较高。研究了基于Decision Transformer的离线抗干扰方法,其能快速稳定地获得实用的抗干扰决策模型。仿真试验验证了该算法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和衰落信道环境下抗干扰决策的有效性,且该离线方案在训练迭代次数较少时便能达到预期奖励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抗干扰决策 深度强化学习 Decision Transformer
下载PDF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通信抗干扰系统
16
作者 冯学炜 文红 +3 位作者 唐韬 石伟宏 赵润晖 彭钰琳 《通信技术》 2024年第6期563-568,共6页
由于电磁信道的开放特征,存在恶意节点对正常数据流实施干扰,阻止合法接收者获得信息,进而截获并篡改数据,因此针对通信抗干扰的研究非常重要。传统的抗干扰方法采用单一抗干扰方式,并不能根据环境自适应改变抗干扰策略,因此难以在复杂... 由于电磁信道的开放特征,存在恶意节点对正常数据流实施干扰,阻止合法接收者获得信息,进而截获并篡改数据,因此针对通信抗干扰的研究非常重要。传统的抗干扰方法采用单一抗干扰方式,并不能根据环境自适应改变抗干扰策略,因此难以在复杂通信环境中达到较好的抗干扰效果。为应对这些挑战,研究了基于深度强化学习(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DRL)的抗干扰通信模型,并搭建仿真系统,利用DRL算法实现智能抗干扰决策。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智能抗干扰决策能够在复杂环境下根据环境选择最优抗干扰方案,有效提升通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抗干扰 抗干扰决策 深度强化学习 衰落信道
下载PDF
基于TD3的恶意节点检测与鲁棒联邦聚合算法
17
作者 孙凡 文红 +3 位作者 侯文静 王永丰 姚瑞祥 严地宝 《通信技术》 2024年第8期845-849,共5页
针对联邦学习中的数据安全与隐私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延迟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Twin Delayed 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TD3)的恶意节点检测与鲁棒联邦聚合算法,旨在提高系统在面对恶意攻击时的鲁棒性。以标签翻转攻击和梯... 针对联邦学习中的数据安全与隐私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延迟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Twin Delayed 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TD3)的恶意节点检测与鲁棒联邦聚合算法,旨在提高系统在面对恶意攻击时的鲁棒性。以标签翻转攻击和梯度上升攻击为例,展示了该算法对于恶意节点的有效识别与抵御能力,并对比分析了所提方法与传统的聚合算法,如FedAvg、Krum、MKrum等。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算法,所提算法不仅能有效防御恶意攻击,同时能保持高效的学习效率和模型准确性,显著提升了模型的整体安全防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邦学习 恶意节点检测 鲁棒联邦聚合 TD3算法
下载PDF
面向任务卸载的鲁棒多智能体联邦强化学习
18
作者 严地宝 文红 +3 位作者 侯文静 王永丰 马文迪 孙凡 《通信技术》 2024年第8期850-854,共5页
随着各种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边缘计算和计算卸载技术为这些智能终端提供算力支持来提升终端设备的服务质量。为了使边缘计算设备能够学习多种复杂任务卸载场景下的任务卸载策略,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算法的联邦学习策略... 随着各种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边缘计算和计算卸载技术为这些智能终端提供算力支持来提升终端设备的服务质量。为了使边缘计算设备能够学习多种复杂任务卸载场景下的任务卸载策略,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算法的联邦学习策略算法,旨在将多个边缘计算设备的训练策略聚合起来,并学习更优的任务卸载策略以适应更多样的场景,同时对于恶意节点有一定的防护能力。以奖励翻转攻击为例,该算法展示了对于恶意节点的有效识别与抵御能力。实验结果显示,所提算法不仅能够有效防御恶意攻击,还能够学习各节点的任务卸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卸载 恶意节点检测 联邦学习 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
下载PDF
一种激光除虫装置设计
19
作者 唐浩 代云中 +8 位作者 廖璘志 杨新茂 罗晓艳 杨昕 严才秀 郭容 李荣英 曹欣如 曾霞 《南方农机》 2024年第12期152-154,共3页
【目的】清理激光除虫装置内的害虫等残留物,提高残留物的清理效率。【方法】设计了一种激光除虫装置,装置包括主机箱和副机箱,副机箱的内部一侧设有灭虫通道,灭虫通道的内部安装有玻璃隔板,通过独特的活动连杆部件,快速清洁玻璃隔板的... 【目的】清理激光除虫装置内的害虫等残留物,提高残留物的清理效率。【方法】设计了一种激光除虫装置,装置包括主机箱和副机箱,副机箱的内部一侧设有灭虫通道,灭虫通道的内部安装有玻璃隔板,通过独特的活动连杆部件,快速清洁玻璃隔板的残留物。通过设置的清理组件,转动螺纹杆,带动活动杆及清理刷板,配合玻璃隔板上的水,可清理玻璃隔板一侧表面附着的残留物。【结果】能快速冲刷机箱隔板内的害虫等残留物,提高了对玻璃隔板除虫残留物的清理效率。【结论】提升了激光除虫的效益,解决了残留物影响激光除虫效率的问题,装置的实用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电控 除虫 清理
下载PDF
基于263 GHz回旋管的动态核极化核磁共振研究
20
作者 张朝阳 王维 +7 位作者 王爱钦 张澳歌 宋韬 郝伊宁 姚纳 焦蛟 张开春 刘頔威 《真空电子技术》 2024年第3期33-36,共4页
核磁共振技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是一项具有选择性和非入侵性的化学结构分析手段。而由太赫兹波驱动的动态核极化增强核磁共振技术(Dynamic Nuclear Polarization-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DNP-NMR)能够大幅提高核磁... 核磁共振技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是一项具有选择性和非入侵性的化学结构分析手段。而由太赫兹波驱动的动态核极化增强核磁共振技术(Dynamic Nuclear Polarization-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DNP-NMR)能够大幅提高核磁共振波谱信号灵敏度并能够数量级缩短检测时间,在材料、化学和生物等众多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该论文主要介绍了基于自主研制的驱动源太赫兹回旋管和太赫兹传输线搭建的动态核极化增强核磁共振系统,实验测试过程及结果,结果表明在该系统下通过263 GHz辐射源的驱动下,核磁共振信号实现353倍增强,所获得的实验结果已接近国际领先水平。我国在该领域的相关实验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该论文的研究内容对国内进行基于太赫兹波驱动的动态核极化增强核磁实验及系统设备国产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核极化 核磁共振 信号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