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上腺脊髓神经病一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本孝 秦彬 +1 位作者 牛祥 王俊珺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446-447,共2页
肾上腺脊髓神经病(adrenomyeloneuropathy,AMN)是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drenoleukodystrophy,ALD)的一种特殊变异类型,是X-连锁隐性遗传疾病,临床表现以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进展性的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特点,临床少见,容易引起漏... 肾上腺脊髓神经病(adrenomyeloneuropathy,AMN)是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drenoleukodystrophy,ALD)的一种特殊变异类型,是X-连锁隐性遗传疾病,临床表现以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进展性的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特点,临床少见,容易引起漏诊、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肾上腺 极长链脂肪酸
下载PDF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1家系报告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本孝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09-409,共1页
神经纤维瘤病(N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神经皮肤综合征之一,现报道我院收治的一家系如下。 1病例 1.1先证者(Ⅲ7)女,43岁,因"全身散在灰色色素斑38余年,伴皮下结节28年"于2015年12月10日入院。患者于5岁时腰背部、四肢出现散在绿豆... 神经纤维瘤病(N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神经皮肤综合征之一,现报道我院收治的一家系如下。 1病例 1.1先证者(Ⅲ7)女,43岁,因"全身散在灰色色素斑38余年,伴皮下结节28年"于2015年12月10日入院。患者于5岁时腰背部、四肢出现散在绿豆至黄豆大小的浅棕色牛奶咖啡色斑,无自觉症状,其后皮损逐渐增大和增多,但未予重视。15岁开始胸、背部出现大小不等的结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 家系报告 神经皮肤综合征 皮下结节 自觉症状 腰背部 先证者 色素斑
下载PDF
神经精神狼疮一例临床分析
3
作者 王本孝 王鹏 +2 位作者 杨洁 王俊珺 赵学敏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4期274-276,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精神狼疮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分析1例神经精神狼疮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进展性头痛;头颅MRI显示右侧额、顶、枕叶皮质及皮质下多发性长T1、长T2病灶;脑脊液压力210mmH2O,细胞数37... 目的探讨神经精神狼疮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分析1例神经精神狼疮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进展性头痛;头颅MRI显示右侧额、顶、枕叶皮质及皮质下多发性长T1、长T2病灶;脑脊液压力210mmH2O,细胞数37×106/L,蛋白示1.1g/L,糖与氯化物正常;糖皮质激素治疗5d后临床症状消失。结论神经精神狼疮以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提示颅内压升高,细胞数、蛋白质升高,糖与氯化物正常;影像学表现为广泛脑皮质及皮质下异常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精神狼疮 临床表现 脑脊液 影像学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OCSP分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9
4
作者 王本孝 许平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85-88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OCSP分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对1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OCSP分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病变情况,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脑梗死OCSP各亚型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OCS...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OCSP分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对1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OCSP分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病变情况,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脑梗死OCSP各亚型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OCSP各亚型构成比为:部分前循环梗死为43.1%,腔隙性梗死为39.0%,后循环梗死为11.6%,完全前循环梗死为6.3%;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有斑块者占70.5%,完全前循环梗死+部分前循环梗死组患者中占斑块检出率的55.3%;不稳定性斑块患者的检出率为46.9%、斑块≥4个的患者为33.3%、斑块平均个数为3.26±1.87个,明显高于其它两型(P<0.05),腔隙性梗死、后循环梗死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斑块稳定性、个数与完全前循环梗死和部分前循环梗死的形成密切相关,对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斑块检出者应尽早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OCSP分型 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表现为双侧前后循环脑梗死的Trousseau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本孝 王鹏 +2 位作者 商利利 牛祥 王俊珺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27-228,共2页
1865年Trousseau首次报道了血栓栓塞事件与恶性癌肿之间的关系,此后人们将癌肿患者并发各种血栓栓塞事件称为Trousseau综合征[1],其临床多表现为深静脉血栓,表现为脑梗死者并不常见[2],而首发表现为急性脑梗死且双侧前后循环均受累者鲜... 1865年Trousseau首次报道了血栓栓塞事件与恶性癌肿之间的关系,此后人们将癌肿患者并发各种血栓栓塞事件称为Trousseau综合征[1],其临床多表现为深静脉血栓,表现为脑梗死者并不常见[2],而首发表现为急性脑梗死且双侧前后循环均受累者鲜有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Trousseau综合证
下载PDF
雌激素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IGF-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本孝 许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88-991,共4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CA1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雌激素组,每组10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VD大鼠模型;雌激素组腹腔注射17-β雌二...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CA1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雌激素组,每组10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VD大鼠模型;雌激素组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花生油溶解)1mg/kg,同时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的花生油,均为隔日1次,共30次。60d后,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各组大鼠进行学习和记忆功能,HE染色观察大脑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IGF-1阳性神经细胞数目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海马CA1区未见明显的病理变化,模型组细胞数和神经元层次明显减少,雌激素组偶见小的软化灶,细胞数和形态接近假手术组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及雌激素组认知能力明显下降,海马CA1区IGF-1表达增加(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雌激素组认知能力改善,海马CA1区IGF-1表达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 17-β雌二醇对VD大鼠脑组织损伤及学习记忆功能减退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这可能与增加大鼠海马IGF-1的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Β-雌二醇 血管性痴呆 学习记忆功能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本孝 许平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1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其稳定性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126例及正常对照者61例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将12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有斑块组102例,无斑块组24例,将102例...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其稳定性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126例及正常对照者61例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将12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有斑块组102例,无斑块组24例,将102例有斑块者分为稳定斑块亚组35例及不稳定斑块亚组67例;比较各组脑梗死危险因素,测量并比较各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血糖(BG)及纤维蛋白原(FIB)浓度。结果: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80.9%,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29.5%(P<0.01);与无斑块组相比,有斑块组患者高龄、吸烟、有高血压病及糖尿病史,血TC、Lp(a)、Apo B、FIB、LDL-C及BG浓度较高(P<0.01,P<0.05);不稳定斑块亚组FIB浓度高于稳定斑块亚组(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高纤维蛋白原等因素有关,纤维蛋白原与斑块稳定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超声检查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斑块稳定性
下载PDF
原发性直立性震颤一例
8
作者 王本孝 秦彬 +1 位作者 牛祥 王俊珺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378-378,共1页
1病例报告 患者女,61岁。因“双下肢震颤3个月余”于2014-03-05入作者医院。患者于入院3个月前被家人发现其站立时有双下肢震颤,与体位变化有关,在坐立、平卧及行走时无震颤,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帕金森病”,口服多巴丝肼(0.0625g 3... 1病例报告 患者女,61岁。因“双下肢震颤3个月余”于2014-03-05入作者医院。患者于入院3个月前被家人发现其站立时有双下肢震颤,与体位变化有关,在坐立、平卧及行走时无震颤,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帕金森病”,口服多巴丝肼(0.0625g 3次/d×2周;0.125g 3次/d×2个月)后未见效果,遂来作者医院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直立性震颤 震颤频率 氯硝西泮
下载PDF
原发性进行性冻结步态一例
9
作者 王本孝 刘彦龙 王俊珺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1期49-50,共2页
患者男性,68岁,因“进行性行走困难5年”于2016年3月12日入院。患者于5年自觉起步不灵活,需停顿数秒钟才能行走,行走正常,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脑梗死”,治疗后未见好转;后症状进行性加重,近两年来出现行走时转身困难,不能后退,
关键词 进行性加重 冻结步态 原发性 行走困难 医院诊断 脑梗死 患者
下载PDF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
10
作者 王本孝 王俊珺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1年第2期127-131,共5页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最先是从孕妇血清中分离出来的一种与妊娠相关联的大分子糖蛋白,后来发现它是一种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相关的锌结合金属蛋白酶。新近发现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是一种新型炎症标记物,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并且与...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最先是从孕妇血清中分离出来的一种与妊娠相关联的大分子糖蛋白,后来发现它是一种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相关的锌结合金属蛋白酶。新近发现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是一种新型炎症标记物,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并且与斑块的不稳定性关系密切,在不稳定的粥样斑块中大量表达,对识别不稳定斑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动脉粥样硬化 生物学标记物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血管性痴呆中的作用
11
作者 王本孝 许平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0年第6期514-516,共3页
血管性痴呆(VD)是痴呆的常见类型,是脑血管疾病造成的脑部损伤所致的智力损害综合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属于胰岛素家族,脑内IGF-1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发挥促进神经元分化的作用。在脑缺血性损伤后,脑组织中IGF-1及其受体表达增加... 血管性痴呆(VD)是痴呆的常见类型,是脑血管疾病造成的脑部损伤所致的智力损害综合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属于胰岛素家族,脑内IGF-1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发挥促进神经元分化的作用。在脑缺血性损伤后,脑组织中IGF-1及其受体表达增加,能减少梗死面积,修复损伤的神经元。血管性痴呆患者组织病理学上有胆碱能活性降低,IGF-1是脑内胆碱能系统潜在调节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脑缺血 血管性痴呆
下载PDF
脑卒中高危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龙 王复郁 +3 位作者 赵学敏 袁肖征 余勇 吕克南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80-784,共5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高危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病变进展的关系,为脑卒中一级预防提供临床依据。方法连续性选取2014年6—12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体检中心体检者2800人,收集其临床资料,筛选出脑卒中高危人群33... 目的探讨脑卒中高危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病变进展的关系,为脑卒中一级预防提供临床依据。方法连续性选取2014年6—12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体检中心体检者2800人,收集其临床资料,筛选出脑卒中高危人群332例;选择其中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提示有斑块或狭窄者26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以符合筛选条件及完成随访的203例作为研究对象,动态观察颈动脉病变进展情况,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014年颈动脉超声提示颈动脉斑块和狭窄者267例,203例完成1年内随访,其中Hp感染者133例(65.5%,133/203)。2015年颈动脉狭窄及狭窄加重者46例,其中Hp感染者30例(65.2%,30/4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1.632,95%CI 1.275~1.940,P=0.011)、收缩压(OR=1.343,95%CI1.105~1.632,P=0.019)、低密度脂蛋白(OR=1.590,95%CI1.188—2.005,P=0.005)、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R=1.732,95%CI 1.325~2.170,P=0.000)、Hp感染(OR=1.672,95%CI 1.180—2.154,P=0.016)是CAS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Hp感染与脑卒中高危人群CAS病变进展密切相关,积极有效地预防Hp感染、倡导戒烟、控制血压及血脂,能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幽门螺杆菌 颈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双侧中线旁丘脑梗死综合征1例报道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本孝 王俊珺 +1 位作者 施燕红 吕克南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1年第1期52-53,共2页
双侧中线旁丘脑梗死综合征,又称双侧腹内侧丘脑梗死综合征,属于丘脑循环障碍综合征的少见类型,是由双侧丘脑穿通动脉闭塞引起双侧腹内侧丘脑梗死所表现的一系列症状,属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一个特殊类型,
关键词 双侧中线旁丘脑梗死综合征 双侧腹内侧丘脑梗死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脑循环障碍 少见类型 动脉闭塞 脑穿通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彩超检查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方开峰 王本孝 《中华全科医学》 2012年第4期626-627,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MRI的弥散加权成像证实的86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7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方法分析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分布及性质。结果 86例脑梗死...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MRI的弥散加权成像证实的86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7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方法分析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分布及性质。结果 86例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74.4%,对照组中有斑块形成者检出率28.2%,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块多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脑梗死组中不稳定性斑块(软斑、溃疡斑)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脑梗死有密切的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最为简捷的方法,对临床预防脑梗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以八个半综合征为表现的脑桥梗死1例报道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本孝 牛祥 +1 位作者 秦彬 王俊珺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5年第6期380-381,共2页
八个半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脑干综合征,现将本院诊治的1例以八个半综合征为表现的脑桥梗死患者报道如下。1病例患者,男性,58岁,因"头晕伴视物模糊4 h"于2015年4月17日入院。患者于4 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为视物晃动,走路不稳,发飘感... 八个半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脑干综合征,现将本院诊治的1例以八个半综合征为表现的脑桥梗死患者报道如下。1病例患者,男性,58岁,因"头晕伴视物模糊4 h"于2015年4月17日入院。患者于4 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为视物晃动,走路不稳,发飘感,伴有右眼不能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个半 脑桥梗死 肢体活动障碍 脑桥被盖部 视物旋转 言语障碍 病灶侧 意识障碍 内侧纵束 大小便障碍
原文传递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TOAST分型与血浆D-二聚体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本孝 许平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0年第6期354-35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10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TOAST标准进行病因学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或腔隙性脑卒中(...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10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TOAST标准进行病因学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或腔隙性脑卒中(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心源性脑栓塞(cardio-embolism,CE),其他确定原因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stroke of other demonstrated etiology,SOE)和不明原因的缺血性脑卒中(stroke of undemomtrated etiology,SUE)。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1、7和14d时血浆D-二聚体含量,并与65例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亚型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急性期(第1d)增高,在高峰期(第7d)较急性期明显增高,在恢复期(第14d)下降至急性期水平,仍明显高于正常值;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中CE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亚型组(P<0.05);LAA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也显著高于SAO组、SUE组和SOE组(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浆D-二聚体含量升高明显,不同亚型的升高程度不同,这对于临床早期分型诊断并及时给予相应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TOAST分型 D-二聚体
原文传递
脑微出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本孝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5年第1期52-55,共4页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是脑内微小血管病变所致的一种脑实质亚临床损害,以微量血液外漏为特征。CMBs多无明确相关症状和神经系统体征,且常规头颅CT和MRI检测对其不敏感,故较少引起临床医师重视。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是脑内微小血管病变所致的一种脑实质亚临床损害,以微量血液外漏为特征。CMBs多无明确相关症状和神经系统体征,且常规头颅CT和MRI检测对其不敏感,故较少引起临床医师重视。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如磁共振梯度回波T2加权(gradient-echo T2 WI)和三维快速场回波磁敏感加权成像(three-dimensional fast field echo 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3D-FFE SWl,简称 SWI)等技术的推广应用,CMBs在脑血管病研究中越来越多,其中有关 CMBs 对脑血管病的治疗与预防及对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成为焦点,本研究就CMBs及其相关临床问题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出血 磁敏感加权成像 微小血管病变 神经系统体征 3D-FFE 脑血管病 亚临床损害 医学影像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