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棘突间稳定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
1
1
作者
徐宏光
陈学武
+6 位作者
王弘
刘平
丁国正
黄德刚
王凌挺
宣华兵
姜宗园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337-339,344,共4页
目的:探讨棘突间稳定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5月间,采用上海锐植生产的棘突间稳定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管狭窄患者7例,腰椎节段性不稳定1例;其中男2例,女6例,年龄38-68岁,平均(53.4±11....
目的:探讨棘突间稳定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5月间,采用上海锐植生产的棘突间稳定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管狭窄患者7例,腰椎节段性不稳定1例;其中男2例,女6例,年龄38-68岁,平均(53.4±11.8)岁;病变部位:L3-4节段1例,L4-5节段7例。采用JOA评分评价手术前、后腰腿痛情况,手术前、后上下终板夹角测定腰椎活动度,中立位腰椎侧位片测量并比较椎间盘高度改变。平均随访(2.8±1.13)个月(0.5-4个月)。结果:术后患者腰腿痛有明显缓解,JOA评分术前20.1±1.46,术后6.9±1.9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板夹角术前为24.5°±4.4°,末次随访时为24.3°±3.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高度术前为(10.2±0.64)mm,末次随访时为(11.5±0.71)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选择合适的病例,棘突间稳定器治疗腰椎退行疾病是一个有效而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突间固定
椎间盘突出
腰椎节段性不稳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棘突间稳定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
1
1
作者
徐宏光
陈学武
王弘
刘平
丁国正
黄德刚
王凌挺
宣华兵
姜宗园
机构
皖南医学附属弋矶山医院骨二科
出处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337-339,344,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棘突间稳定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5月间,采用上海锐植生产的棘突间稳定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管狭窄患者7例,腰椎节段性不稳定1例;其中男2例,女6例,年龄38-68岁,平均(53.4±11.8)岁;病变部位:L3-4节段1例,L4-5节段7例。采用JOA评分评价手术前、后腰腿痛情况,手术前、后上下终板夹角测定腰椎活动度,中立位腰椎侧位片测量并比较椎间盘高度改变。平均随访(2.8±1.13)个月(0.5-4个月)。结果:术后患者腰腿痛有明显缓解,JOA评分术前20.1±1.46,术后6.9±1.9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板夹角术前为24.5°±4.4°,末次随访时为24.3°±3.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高度术前为(10.2±0.64)mm,末次随访时为(11.5±0.71)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选择合适的病例,棘突间稳定器治疗腰椎退行疾病是一个有效而可靠的方法。
关键词
棘突间固定
椎间盘突出
腰椎节段性不稳定
Keywords
interspinous prccess device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lumbar segment instabilit
分类号
R681.5 [医药卫生—骨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棘突间稳定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疗效观察
徐宏光
陈学武
王弘
刘平
丁国正
黄德刚
王凌挺
宣华兵
姜宗园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