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L结合CBL教学法在内分泌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8
1
作者 姚新明 赵咏莉 +4 位作者 何春玲 华强 邢春燕 翟清 姚应水 《安徽医学》 2017年第5期651-654,共4页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结合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BL)教学法在内分泌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在弋矶山医院内分泌科实习的76名皖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结合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BL)教学法在内分泌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在弋矶山医院内分泌科实习的76名皖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8人。试验组采用PBL结合C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BL)结合CBL教学法,通过教学考核成绩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教学考核成绩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临床技能操作、临床病例分析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问卷调查包括对该教学方法满意度、学习积极性及兴趣、临床思维模式的建立、学习效率及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查阅文献能力、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使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BL结合CBL教学法优于LBL结合CBL教学法,有助于临床实习医师临床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 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 内分泌学
下载PDF
皖南地区898例糖尿病足病及烧烫伤创面分泌物培养病原菌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高家林 张魏 +9 位作者 刘春声 朱玉 夏礼斌 陈月平 赵咏莉 何春玲 邢春燕 王勇 张斌华 陶秀彬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7期796-801,共6页
目的:分析本院糖尿病足和烧烫伤创面感染患者病灶分泌物培养病原菌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院感防控提供依据资料。方法:对2012年1月-2016年5月本地区898例糖尿病足病及烧烫伤感染创面分泌物培养病原菌及药敏数据进行汇总,回顾性分析病... 目的:分析本院糖尿病足和烧烫伤创面感染患者病灶分泌物培养病原菌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院感防控提供依据资料。方法:对2012年1月-2016年5月本地区898例糖尿病足病及烧烫伤感染创面分泌物培养病原菌及药敏数据进行汇总,回顾性分析病原菌株分布,耐药情况,利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病原菌年龄分布差异的相关性。结果:共898例次样本,698人次分离出病原菌株,240例次未分离出病原菌,有效分离率73.27%,创面呈现多种菌混合感染的趋势,检测到两种菌的比例占18.37%。病原菌分布以G-菌为主,共550株,占66.34%,主要构成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7.01%)、鲍曼不动杆菌(16.52%)、大肠埃希菌(11.22%)、肺炎克雷伯菌(5.79%)。G+球菌272株,占32.81%,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2.9%)、表皮葡萄球菌(6.99%)。主要G-菌对一、二代头孢菌素均高度耐药,对三、四代头孢、氨基糖苷类耐药率相对较低。在半合成青霉素中,大部分G-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仍保持一定敏感性。除鲍曼不动杆菌外,主要G-菌对亚胺培南仍具有高度敏感性。主要G+菌,除对青霉素高耐药外,对其余大部分抗生素仍保持不同程度的敏感性。不同病原菌年龄分布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多数病原菌感染具有年龄分布的显著性差异。结论:皖南地区近5年糖尿病足病感染及烧烫伤创面的病原菌分布具有地区特异性,其耐药情况,年龄分布差异分析有助于区域内的院感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烧烫伤 创面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过表达lncRNAHEM2M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小鼠的肝脏损伤
3
作者 孔祥 张腾 +5 位作者 张妍 高灵犀 汪文 汪梦燕 王国栋 吕坤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EM2M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小鼠肝损伤的影响。方法野生型C57BL/6(WT)和条件性髓系细胞lncRNAHEM2M过表达(MYKI)小鼠分别喂饲普通饮食(ND)和高脂饮食(HFD),即为WT+ND、MYKI+ND、WT+HFD和MYKI+... 目的探讨过表达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EM2M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小鼠肝损伤的影响。方法野生型C57BL/6(WT)和条件性髓系细胞lncRNAHEM2M过表达(MYKI)小鼠分别喂饲普通饮食(ND)和高脂饮食(HFD),即为WT+ND、MYKI+ND、WT+HFD和MYKI+HFD组。12周后行腹腔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试验后处死小鼠,检测小鼠血清和肝脏组织的肝功能指标,制备肝脏组织切片后行HE染色和F4/80免疫组化染色,ELISA法检测肝脏组织中IL-6、IL-1β和TNF-α水平,qRT-PCR检测M1型(TNF-α、iNOS和IL-6)和M2型(Arg-1、YM-1和IL-10)巨噬细胞标志物mRNA表达,免疫印迹检测肝脏组织中P-AKT、T-AKT、NLRC4、caspase-1和GSDMD蛋白表达,比色法和免疫荧光测定肝脏组织caspase-1活性。结果与HFD喂饲的WT小鼠相比,MYKI+HFD小鼠肝功能损伤减轻(P<0.01),肝脏脂肪变缓解,肝脏巨噬细胞浸润减少,糖耐量损伤及胰岛素抵抗改善(P<0.01);MYKI+HFD小鼠肝脏组织IL-6、IL-1β和TNF-α水平降低(P<0.01),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mRNA表达减少(P<0.01),M2型mRNA表达增加(P<0.01);MYKI+HFD小鼠肝脏组织NLRC4炎症小体活性降低(P<0.01),活性caspase-1减少,GSDMD-N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过表达lncRNAHEM2M降低NAFLD小鼠肝脏炎症因子水平,进而改善胰岛素抵抗并抑制肝脏NLRC4炎症小体激活,减少肝细胞焦亡,最终改善NAFLD小鼠肝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HEM2M 巨噬细胞 非酒精性脂肪肝 细胞焦亡
下载PDF
皖南地区1831例中老年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及治疗对策 被引量:10
4
作者 高家林 张魏 +6 位作者 刘春生 朱玉 张斌华 夏礼斌 陈月平 邢春燕 王勇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6期678-683,共6页
目的:分析中老年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1月-2016年5月本地区5 429例中段尿培养及药敏标本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病原菌株分布,根据病原菌谱,分析各类菌株耐药情况。利用Cochran-Arm... 目的:分析中老年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1月-2016年5月本地区5 429例中段尿培养及药敏标本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病原菌株分布,根据病原菌谱,分析各类菌株耐药情况。利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产ESBL菌(ESBL^+)及主要病原菌分布的年度变化趋势。结果:送检中段尿标本5 429例次,分离出病原菌1 977株,分离率36.41%。检出主要革兰氏阴性(G^-)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653株,占总菌株数33.03%)、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105,5.31%)、奇异变形杆菌(36,1.82%)、铜绿假单胞菌(35,1.77%)、弗氏柠檬酸杆菌(26,1.32%);药敏提示,前两种主要病菌株对复方新诺明、喹诺酮类抗菌药、头孢菌素均呈现不同程度耐药。主要革兰氏阳性(G^+)菌,依次为粪肠球菌(379,19.17%)、屎肠球菌(183,9.25%)、表皮葡萄球菌(136,6.87%)、溶血葡萄球菌(97,4.91%)、金黄色葡萄球菌(31,1.57%);药敏提示前两菌株对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不同程度耐药。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56,2.83%)、光滑假丝酵母菌(55,2.78%)。ESBL^+大肠埃希菌和ESBL^+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55.89%及36.19%。ESBL^+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从2012到2016年,呈现逐渐下降趋势(P<0.05)。G^+菌中,除屎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分布表现出逐年下降趋势外(P<0.05),其余三种G^+菌株及主要G^-菌无明显年度变化趋势(P均>0.05)。结论:中老年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主要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病原菌耐药菌谱广,耐药率高,合理选用抗菌药物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尿路感染 中段尿 病原菌分布 耐药率 抗菌素
下载PDF
皖南地区人群^(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
5
作者 高家林 夏礼斌 +10 位作者 陆美琴 张斌华 陈月平 张安素 赵咏莉 华强 何春玲 陶绍能 杨继文 邢凤军 程光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6期680-687,共8页
目的:评价放射性131I治疗Graves病患者的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以及甲减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行131I治疗并成功随访的398例Graves病患者。结果:观察对象总治愈率达46.7%,总有效率86.7%;其中首次治愈率... 目的:评价放射性131I治疗Graves病患者的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以及甲减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行131I治疗并成功随访的398例Graves病患者。结果:观察对象总治愈率达46.7%,总有效率86.7%;其中首次治愈率48.6%,有效率为87.3%;治疗后1~3个月多数患者血FT3、FT4水平开始不同程度下降;对治愈率分别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甲状腺质量、24h摄碘率、131I给药剂量、治疗次数及是否合并肝损是影响治愈的主要因素,甲状腺质量小者、24h摄碘率低者治愈率高,根据公式计算出给药剂量少者治愈率也高。对甲减发生的单因素分析表明,摄碘率低者甲减发生率较高(χ2=7.487,P=0.02367);而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性别、甲状腺质量、治疗次数是甲减发生的影响因素,女性、甲状腺质量小、首次治疗更易发生甲减(P均<0.05)。结论:131I治疗Graves病疗效较好,可作为治疗首选,但其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需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给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131I 治疗 甲减
下载PDF
PBL、CBL及LBL三法融合在内分泌科临床见习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43
6
作者 高家林 夏礼斌 +5 位作者 陆美琴 张斌华 陈月平 陈斌 史良会 童九翠 《中华全科医学》 2016年第7期1220-1223,共4页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及传统教学法(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三者融合对内分泌临床见习教学的影响与效果。方法将先后在内分泌科临床见习的68名学...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及传统教学法(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三者融合对内分泌临床见习教学的影响与效果。方法将先后在内分泌科临床见习的68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PBL、CBL及LBL(简称PCL)三者融合的教学法教学,对照组采用CBL及LBL(简称CL)教学法教学,并以问卷形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PCL组学生学习时气氛活跃,互动性强,能够积极发言和讨论,课堂气氛明显好于CL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满意度测评方面,PCL组36名学生,满意34人,不满意2人,满意度为94.4%,明显优于CL组(71.8%)。自我评价结果分析显示,除在"提高临床学习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拓宽知识面"3个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L组学生在对"是否有助于临床思维模式的建立(肯定度77.7%)、加强临床理论理解(肯定度66.6%)、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肯定度91.6%)、提高表达能力(肯定度80.5%)、提高沟通能力(肯定度75.0%)"5个项目的评价上均明显优于CL组(依次为:50.0%、40.6%、56.2%、40.6%、3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BL、CBL及LBL三者融合教学优于仅用案例和传统教学法教学,是内分泌临床见习带教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 PBL教学 CBL教学 LBL教学 临床见习
下载PDF
安徽省某三甲医院医护人员的甲状腺结节检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周咏 张斌华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8期1576-1579,共4页
目的调查安徽某三甲医院医护人员的甲状腺结节患病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20年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医护人员健康体检数据,包含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血常规、血脂四项、肝功能十项、肾... 目的调查安徽某三甲医院医护人员的甲状腺结节患病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20年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医护人员健康体检数据,包含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血常规、血脂四项、肝功能十项、肾功能四项、尿常规、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以及甲状腺B超结果等,分析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分析甲状腺结节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甲状腺结节检出600例,检出率为51.37%(男性甲状腺结节有157例,检出率为43.73%;女性甲状腺结节有443例,女性检出率为54.82%)。在甲状腺结节组内高血压178例,糖尿病57例,分别占40.18%和9.5%,与非甲状腺结节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结节组与非甲状腺结节组在年龄[(52.41±18.25)岁比(40.10±14.54)岁]和收缩压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结节组与非甲状腺结节组在嗜酸性细胞百分比[1.80(1.20,2.68)%比1.90(1.20,3.00)%]、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血小板(PLT)、血小板比积(PCT)、空腹血糖(GLU)、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胱抑素C、尿素氮(Bun)、糖化血红蛋白a[(5.94±0.73)%比(5.70±0.45)%]、糖化血红蛋白c[(1.42±0.85)%比(1.31±0.80)%]、CEA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嗜酸性细胞百分比是甲状腺结节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医护人员甲状腺结节发生率较一般人群的发生率高,且年龄、糖尿病是甲状腺结节发生的危险因素,嗜酸性细胞百分比是甲状腺结节发生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影响因素 医护人员
下载PDF
血管内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脾动脉瘤 11 例
8
作者 夏友传 殷芳 +3 位作者 胡骥琼 薛清泉 梁双超 冯桂林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2253-2256,共4页
目的评价血管内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脾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1年5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脾动脉瘤病人11例的临床资料,通过股动脉穿刺经微导管将可控弹簧圈(Boston Scientifc interlock)单纯瘤体填... 目的评价血管内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脾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1年5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脾动脉瘤病人11例的临床资料,通过股动脉穿刺经微导管将可控弹簧圈(Boston Scientifc interlock)单纯瘤体填塞6例,行瘤体、入瘤动脉及流出道填塞2例,行瘤体及流出道填塞3例。结果术中出现脾动脉夹层1例,经脾动脉中段弹簧圈栓塞后夹层消失。其余10例经弹簧圈栓塞的脾动脉瘤病人术后影像学效果满意,术后出现右下肢腘静脉血栓1例,经给予抗凝治疗4 d后超声复查示腘静脉通畅。术中、术后未出现动脉瘤破裂出血,未出现手术穿刺区域相关的并发症,随访所有病例未见瘤体进一步增大或复发。结论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脾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特点,是治疗脾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脾动脉 可控弹簧圈 介入栓塞治疗
下载PDF
雷公藤多苷治疗糖尿病肾脏病的临床疗效及抗炎抗纤维化分析
9
作者 许宜琪 吴茜 +7 位作者 刘书 刘帆 邢春燕 李勤 何俊俊 何春玲 赵咏莉 高家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9期1034-1042,共9页
目的:分析雷公藤多苷(multi-glycosides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GTW)治疗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临床病例资料,探讨GTW治疗DK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10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 目的:分析雷公藤多苷(multi-glycosides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GTW)治疗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临床病例资料,探讨GTW治疗DK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10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门诊进行GTW治疗的51例DKD患者的随访及治疗情况,分析治疗6个月后,GTW服药前后实验室疗效指标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治疗6个月后,患者白蛋白为(40.72±4.87)g/L,与治疗前(35.86±7.90)g/L相比明显升高(P<0.05)。治疗前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rea albumin creatinine ratio,UACR)为(2145±253)mg/g,治疗后为(1263±238)mg/g,治疗后有明显下降(P<0.05);尿常规尿蛋白半定量重度(3+、4+)患者总人数较前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PG)及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分别为(8.42±3.31)mmol/L、(7.41±1.48)%,与基线FPG(7.20±1.95)mmol/L、HbA1c(6.63±1.00)%相比下降(P<0.05);治疗过程中,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3a期血肌酐(Scr)倍增人数为1人(3.80%),UACR倍增人数为2人(7.70%),eGFR≤3b期分别为0人和1人(4.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5.90%)出现肝功能异常、1例(2.00%)出现白细胞减少,给予护肝、升白药物治疗后情况好转。其他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KD患者采用GTW治疗能够显著减少尿蛋白,提高白蛋白,改善患者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肾脏病 雷公藤多苷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溶酶体膜蛋白sidt2介导肝脏细胞的凋亡:不通过抑制自噬溶酶体途径
10
作者 许家豪 耿梦雅 +12 位作者 刘海军 裴文俊 顾静 漆梦湘 章尧 吕坤 宋迎迎 刘苗苗 胡鑫 余翠 何春玲 王李卓 高家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37-643,共7页
目的研究溶酶体膜蛋白Sidt2敲除后在肝脏细胞中调控凋亡的途径。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Sidt2敲除的人肝脏(HL7702)细胞模型,检测Sidt2和自噬关键蛋白LC3-Ⅱ/Ⅰ、P62蛋白水平,MDC染色观察自噬体形成情况,通过EdU和流式细胞实验观察... 目的研究溶酶体膜蛋白Sidt2敲除后在肝脏细胞中调控凋亡的途径。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Sidt2敲除的人肝脏(HL7702)细胞模型,检测Sidt2和自噬关键蛋白LC3-Ⅱ/Ⅰ、P62蛋白水平,MDC染色观察自噬体形成情况,通过EdU和流式细胞实验观察Sidt2对肝脏细胞增殖活性和凋亡的影响,并且使用0、10、25、50、100、200μmol/L的氯喹(CQ)摸索肝脏细胞CQ饱和浓度,检测对其自噬流的影响,以及使用CQ进一步探索影响肝脏细胞的增殖活性其凋亡水平的机制。结果成功构建HL7702细胞Sidt2+/+组及Sidt2-/-组。Sidt2基因缺失可导致肝脏细胞增殖被抑制和凋亡水平的增加,自噬关键蛋白LC3-Ⅱ/Ⅰ和P62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均增加且自噬体含量增加(P<0.05)。结果显示50μmol/LCQ作用下肝脏细胞自噬达到饱和状态,50μmol/L CQ使Sidt2基因缺失时LC3B和P62的表达均增加(P<0.05),且CQ进一步降低肝脏细胞活性,并促进其凋亡水平(P<0.05)。结论在离体水平上,Sidt2基因剔除后,HL7702细胞可表现自噬通路的异常,并且不通过抑制自噬溶酶体途径介导和调控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dt2 人肝脏细胞 凋亡 自噬 增殖
下载PDF
二甲双胍抑制高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内P38MAPK信号通路与氧化应激 被引量:8
11
作者 姚新明 孔祥 +6 位作者 赵咏莉 华强 何春玲 余丹 李业琼 戴晓康 叶山东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6期614-620,共7页
目的: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内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信号通路与氧化应激的关系及二甲双胍的调控作用。方法: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HBZY-1)在完全培养基中传代培养,并分... 目的: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内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信号通路与氧化应激的关系及二甲双胍的调控作用。方法: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HBZY-1)在完全培养基中传代培养,并分成以下5组:(1)正常对照组(NC组);(2)高浓度葡萄糖培养组(HG组);(3)二甲双胍治疗组(MET组);(4)SB203580治疗组(SB组);(5)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组(NAC)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用比色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内P22phox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内P22phox蛋白和磷酸化p38MAPK(p-p38MAPK)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浓度葡萄糖培养组细胞上清液中SOD活性降低,相反细胞上清液中MDA含量、肾小球系膜细胞内ROS水平、P22phox mRNA和蛋白及磷酸化p38MAPK蛋白表达均上升(P<0.05)。当二甲双胍干预后,细胞上清液中SOD活性上升,同时细胞上清液中MDA含量、肾小球系膜细胞内ROS水平、P22phox mRNA和蛋白及磷酸化p38MAPK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相似的结果出现在SB203580或N-乙酰半胱氨酸干预后(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以减轻高浓度葡萄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氧化应激和磷酸化p38MAPK蛋白表达,进而起到了保护肾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氧化应激 p38MAPK 肾小球系膜细胞
下载PDF
茶多酚对链脲佐链菌素诱发糖尿病大鼠降糖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汤圣兴 陈月平 +5 位作者 王安才 俞国华 黄文革 肖亦斌 汪佑霞 程光华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7-19,共3页
目的 :探讨茶多酚对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方法 :大鼠尾静脉注射链脲佐链菌素形成糖尿病大鼠 ,测定茶多酚对糖尿病大鼠口服葡萄糖、蔗糖和淀粉后 0、1和 2小时血糖的影响 ;并同时测定大鼠血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一氧化氮及内皮... 目的 :探讨茶多酚对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方法 :大鼠尾静脉注射链脲佐链菌素形成糖尿病大鼠 ,测定茶多酚对糖尿病大鼠口服葡萄糖、蔗糖和淀粉后 0、1和 2小时血糖的影响 ;并同时测定大鼠血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一氧化氮及内皮素。结果 :茶多酚能抑制糖尿病大鼠口服蔗糖和淀粉后 1和 2小时的血糖的升高 ,稳定糖尿病大鼠的糖化血红蛋白 ,升高其一氧化氮而降低其内皮素。结论 :茶多酚能改善糖尿病大鼠的糖耐量 ,稳定其血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链脲佐链菌素 血糖 糖耐量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114
13
作者 余翠 熊钱颖 +1 位作者 王李卓 高家林 《医学综述》 2015年第21期3944-3947,共4页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复杂,遗传因素、高血糖、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及细胞因子等参与了其发生、发展。临床治疗包括控制血糖、控制血压、调节脂代谢等基础治疗,但疗效局限;针对发病机制的特异性治疗正在不断探索中,主要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复杂,遗传因素、高血糖、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及细胞因子等参与了其发生、发展。临床治疗包括控制血糖、控制血压、调节脂代谢等基础治疗,但疗效局限;针对发病机制的特异性治疗正在不断探索中,主要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他汀类、维生素D类似物、内皮素拮抗剂、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抑制剂、免疫抑制剂等多种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发病机制 治疗
下载PDF
吡格列酮联用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何春玲 邢文 +2 位作者 鲁柯兵 夏礼斌 王安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98-201,共4页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用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A组),接受常规降糖药治疗和阿托伐他汀10mg/d;实验组35例(B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15mg/d,两组患...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用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A组),接受常规降糖药治疗和阿托伐他汀10mg/d;实验组35例(B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15mg/d,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用药12周后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的浓度、肱动脉内径变化率(FMD)。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ET-1水平有所降低(P<0.05),血浆NO水平和FMD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NO的升高水平和FMD较A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体重指数均有所改善(P<0.05,P<0.01)。结论:吡格列酮联用阿托伐他汀能够更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格列酮 2型糖尿病 内皮功能
下载PDF
培哚普利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浆内皮素-1、血管紧张素Ⅱ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邢文 何春玲 王安才 《疑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97-299,共3页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对两肾一夹(2K1C)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45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2K1C高血压组(模型组),2K1C+培哚普利2.4mg·kg^(-1)·d^(-1)组(培哚普利组),每组15只。于术前及给药不同时间...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对两肾一夹(2K1C)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45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2K1C高血压组(模型组),2K1C+培哚普利2.4mg·kg^(-1)·d^(-1)组(培哚普利组),每组15只。于术前及给药不同时间点大鼠尾动脉加压方法测量血压,给药12周后测定大鼠心脏体质量比(HWI),同时采用硝酸还原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术后各时点SB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培哚普利组SBP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HWI和AngⅡ水平升高,NO水平降低,ET-1、hs-CRP水平增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培哚普利组HWI和AngⅡ水平降低,NO水平升高,ET-1、hs-CRP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培哚普利在降压的同时能改善高血压大鼠的血管内皮功能和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肾性 培哚普利 内皮素-1 血管紧张素Ⅱ 高敏C反应蛋白 Wistar-Kyoto大鼠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18
16
作者 浦春 张斌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62-462,共1页
关键词 视黄醇结合蛋白 糖尿病肾病
下载PDF
培哚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何春玲 邢文 王安才 《疑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20-22,F0003,共4页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对糖尿病(DM)大鼠肾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表达的影响。方法10只大鼠正常饮食为正常对照组(A组),30只大鼠给予高脂高糖饮食+链脲佐菌素(STZ)制备DM模型,随机分3组:DM模型(B)组10只,培哚普利低剂量(C)组10只,培哚普...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对糖尿病(DM)大鼠肾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表达的影响。方法10只大鼠正常饮食为正常对照组(A组),30只大鼠给予高脂高糖饮食+链脲佐菌素(STZ)制备DM模型,随机分3组:DM模型(B)组10只,培哚普利低剂量(C)组10只,培哚普利高剂量(D)组10只,给药12周后,计算肾脏指数(KI),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AngII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ACE2的表达。结果DM大鼠肾脏ACE2的表达较正常大鼠降低(P<0.05);培哚普利干预后大鼠ACE2的表达高于DM组(P<0.01);给药后AngII、血糖水平及KI均有所下降(P<0.05,P<0.01)。结论培哚普利可能对糖尿病肾病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哚普利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糖尿病 大鼠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水平与脂蛋白a和血尿酸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邢春燕 姚新明 +2 位作者 高家林 翟清 孟祥健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6期499-502,共4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水平与脂蛋白a和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以50例2型糖尿病伴蛋白尿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2型糖尿病尿微量蛋白阴性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并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血液生化指标;评估患者血糖浓度波动。分析...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水平与脂蛋白a和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以50例2型糖尿病伴蛋白尿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2型糖尿病尿微量蛋白阴性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并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血液生化指标;评估患者血糖浓度波动。分析血糖波动与脂蛋白a和血尿酸水平的关系。结果:两组平均病程、餐后2小时血糖(2hPG)、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脂蛋白a和尿微量白蛋白(U-mALB)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观察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1); U-mALB与脂蛋白α和血尿酸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 886,0. 943,均P <0. 05),总胆固醇、MAGE与脂蛋白a呈独立正相关(r分别为0. 560,0. 965,均P <0. 05),SDBG和MAGE与血尿酸呈独立正相关(r分别为0. 641,0. 495,均P <0. 05)。结论: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水平可影响脂蛋白a的表达和血尿酸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糖波动 脂蛋白A 血尿酸
下载PDF
SLC47A1基因型在预测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文 栾家杰 +4 位作者 刘俊 许慧芳 杨魁 赵咏莉 高家林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0年第7期1788-1793,共6页
目的:分析SLC47A1(rs2289669)基因型在预测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疗效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采集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收治二甲双胍治疗的191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原位杂交荧光染色分析技术检测接... 目的:分析SLC47A1(rs2289669)基因型在预测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疗效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采集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收治二甲双胍治疗的191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原位杂交荧光染色分析技术检测接受二甲双胍治疗T2DM患者SLC47A1基因型分布,并按基因型分组,分析不同基因型T2DM一般资料、血糖控制情况的差异;按二甲双胍降糖疗效分组,比较不同血糖控制效果T2DM患者SLC47A1基因型分布差异,分析T2DM二甲双胍治疗效果与SLC47A1基因型的关系。结果:191例T2DM患者SLC47A1基因型中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3.46%和56.54%,满足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P>0.05);不同SLC47A1基因型T2DM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c-peptide,C0)、餐后2hC肽(2-hour postprandia lc-peptide,C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FPG,2hPG,HbA1c基因型的比较:AA型<GA型<GG型(P<0.05);C0、C2比较:AA型>GA型>GG型(P<0.05);达标组携带AA,GA基因型比例高于未达标组,携带GG型基因型所占比例低于未达标组(P<0.05);携带AA型对T2DM二甲双胍治疗效果影响较大[Exp(β)=2.259,P<0.05]。结论:SLC47A1基因型分布影响T2DM患者二甲双胍治疗效果,携带AA基因型患者较携带GA,GG基因型患者可获取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SLC47A1 基因型 二甲双胍 疗效
下载PDF
结构化教育项目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咏莉 姚新明 +3 位作者 高荣梅 陈月平 何春玲 高家林 《当代医学》 2020年第20期192-194,共3页
糖尿病教育是糖尿病治疗的核心,国内外糖尿病防治指南均推荐糖尿病结构化课程为优先选择.本文综述了结构化教育项目的 相关内容,包括概念、临床意义、具体项目实施以及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同时结构化教育项目具有成本效果优势... 糖尿病教育是糖尿病治疗的核心,国内外糖尿病防治指南均推荐糖尿病结构化课程为优先选择.本文综述了结构化教育项目的 相关内容,包括概念、临床意义、具体项目实施以及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同时结构化教育项目具有成本效果优势,可以减少糖尿病患者医疗费用,节约医疗成本,旨在为2型糖尿病的教育管理提供依据,有益于国内糖尿病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结构化教育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