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习护生撰写个案护理报告在消化肾脏内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王红燕 奚卫珍 杨桂芳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3期1287-1290,共4页
目的分析实习护生撰写个案护理报告在消化肾脏内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6—9月本院消化肾脏内科接收的20名实习护生为观察组,采取在传统带教基础上,实施实习护生撰写个案护理报告的教学模式;另选择2021年6—9月接收... 目的分析实习护生撰写个案护理报告在消化肾脏内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6—9月本院消化肾脏内科接收的20名实习护生为观察组,采取在传统带教基础上,实施实习护生撰写个案护理报告的教学模式;另选择2021年6—9月接收的20名实习护生为对照组,接受传统带教。带教结束后比较两组实习护生护理考核成绩及综合素质、个案护理报告撰写质量、自我评价、对带教的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实习护生护理考核理论成绩和Mini-CEX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较之对照组,观察组实习护生专科护理能力、预见性护理能力、应变处理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综合素质测评指标评分均有所提高(P<0.05)。较之对照组,观察组实习护生个案护理报告撰写质量(包括病史收集完整性、护理诊断准确性、护理计划可行性、联系思考思维)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实习护生自我评价(包括实习收获和职业认同感)及对带教的满意度(包括对带教方法的认可度和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习护生撰写个案护理报告的带教模式有助于提高消化肾脏内科实习护生的护理理论与实践操作成绩,提升综合素质,增强个案护理报告撰写能力,促进实习护生自我评价及对带教满意度的提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习护生 个案护理报告 消化肾脏内科 护理带教
下载PDF
过表达lncRNAHEM2M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小鼠的肝脏损伤
2
作者 孔祥 张腾 +5 位作者 张妍 高灵犀 汪文 汪梦燕 王国栋 吕坤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EM2M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小鼠肝损伤的影响。方法野生型C57BL/6(WT)和条件性髓系细胞lncRNAHEM2M过表达(MYKI)小鼠分别喂饲普通饮食(ND)和高脂饮食(HFD),即为WT+ND、MYKI+ND、WT+HFD和MYKI+... 目的探讨过表达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EM2M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小鼠肝损伤的影响。方法野生型C57BL/6(WT)和条件性髓系细胞lncRNAHEM2M过表达(MYKI)小鼠分别喂饲普通饮食(ND)和高脂饮食(HFD),即为WT+ND、MYKI+ND、WT+HFD和MYKI+HFD组。12周后行腹腔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试验后处死小鼠,检测小鼠血清和肝脏组织的肝功能指标,制备肝脏组织切片后行HE染色和F4/80免疫组化染色,ELISA法检测肝脏组织中IL-6、IL-1β和TNF-α水平,qRT-PCR检测M1型(TNF-α、iNOS和IL-6)和M2型(Arg-1、YM-1和IL-10)巨噬细胞标志物mRNA表达,免疫印迹检测肝脏组织中P-AKT、T-AKT、NLRC4、caspase-1和GSDMD蛋白表达,比色法和免疫荧光测定肝脏组织caspase-1活性。结果与HFD喂饲的WT小鼠相比,MYKI+HFD小鼠肝功能损伤减轻(P<0.01),肝脏脂肪变缓解,肝脏巨噬细胞浸润减少,糖耐量损伤及胰岛素抵抗改善(P<0.01);MYKI+HFD小鼠肝脏组织IL-6、IL-1β和TNF-α水平降低(P<0.01),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mRNA表达减少(P<0.01),M2型mRNA表达增加(P<0.01);MYKI+HFD小鼠肝脏组织NLRC4炎症小体活性降低(P<0.01),活性caspase-1减少,GSDMD-N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过表达lncRNAHEM2M降低NAFLD小鼠肝脏炎症因子水平,进而改善胰岛素抵抗并抑制肝脏NLRC4炎症小体激活,减少肝细胞焦亡,最终改善NAFLD小鼠肝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HEM2M 巨噬细胞 非酒精性脂肪肝 细胞焦亡
下载PDF
伴有抑郁症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神经内分泌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吴万春 张国政 +2 位作者 何池义 程光华 汪佑霞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0年第5期332-333,共2页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与抑郁症的关系及其神经内分泌机制。方法 用 SDS问卷调查法调查 FD患者组与正常人组抑郁症的发生率 ,并用酶联法和放免法测定血清褪黑素 (MT)和血浆胃动素水平。结果  FD患者抑郁症发生率比正常人组高 ,分别...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与抑郁症的关系及其神经内分泌机制。方法 用 SDS问卷调查法调查 FD患者组与正常人组抑郁症的发生率 ,并用酶联法和放免法测定血清褪黑素 (MT)和血浆胃动素水平。结果  FD患者抑郁症发生率比正常人组高 ,分别为 5 7.5 %和 17.4%。伴有抑郁的 FD患者组血清 MT和血浆胃动素水平比不伴有抑郁的 FD患者组及正常参照组低 (P <0 .0 1) ,伴有抑郁的 FD患者组 MT38.5± 17.2 ,胃动素 16 3.5 2± 37.2 ;不伴有抑郁的 FD患者组 MT6 9.5 2±2 5 .72 ,胃动素 2 98.2 1± 49.5 1;正常参照组 MT(77.42± 2 8.41) ng/ L,胃动素 (30 2 .31± 5 7.2 1) ng/ L。结论  FD与抑郁症有明显联系 ,血清 MT和血浆胃动素水平下降与伴有抑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抑郁症 褪黑素 胃动素
下载PDF
提高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11
4
作者 余结根 李荣 +2 位作者 刘文艳 胡荣华 董群 《医学教育探索》 2008年第1期95-97,共3页
影响临床实习的因素,归纳起来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深化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实习生管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强化临床教学管理,加强教学基地建设是提高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
关键词 临床实习 教学质量 实践 探索
下载PDF
无痛消化内镜的风险评估及护理进展 被引量:19
5
作者 董莹 张先翠 左利霞 《临床护理杂志》 2013年第4期47-50,共4页
消化内镜无痛技术是应用一种或多种药物,如异丙酚、舒芬太尼、咪唑安定等引起患者中枢抑制,提高痛阈,减弱咳嗽、吞咽等保护性反射,使患者在安静、安全、舒适、无痛的浅睡眠状态下完成胃肠镜检查的技术。与传统消化内镜相比,无痛消... 消化内镜无痛技术是应用一种或多种药物,如异丙酚、舒芬太尼、咪唑安定等引起患者中枢抑制,提高痛阈,减弱咳嗽、吞咽等保护性反射,使患者在安静、安全、舒适、无痛的浅睡眠状态下完成胃肠镜检查的技术。与传统消化内镜相比,无痛消化内镜可以减少患者的焦虑和不适,提高其耐受性和检查的满意程度,减少检查中生理损伤的危险,为内镜医师提供一个理想的检查环境。但镇静本身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及风险,同时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均存在护理人员责任、技术、心理、制度、管理等诸多因素的护理安全隐患。因此,加强风险评估,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是最为重要的策略和原则。现将无痛消化内镜的风险评估及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检查 护理
下载PDF
消化内镜在胃肠间质瘤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汪润芝 韩真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29-331,共3页
胃肠间质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非定向分化的间叶性肿瘤。自从1983年Mazur等提出这一概念,人们在病因、病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对其认识逐步加深。此文主要对其内镜下的诊治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内镜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健康教育对消化性溃疡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先翠 匡霞 《临床护理杂志》 2009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消化性溃疡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我科80例消化性溃疡病人进行调查,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4周,比较两组得分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使病人掌握了消化性溃疡...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消化性溃疡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我科80例消化性溃疡病人进行调查,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4周,比较两组得分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使病人掌握了消化性溃疡的基本知识,提高了对消化性溃疡的认识,增强了病人治疗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消化性溃疡 病人依从
下载PDF
如何提高实习医生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思维
8
作者 牛小平 韩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22期3071-3073,共3页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培养临床逻辑思维能力,并由学生向临床医师进行角色转换的重要阶段。消化内科实习是内科临床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消化系统与其他科室相比,牵涉的器官及病种较多,情况也较为复杂多...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培养临床逻辑思维能力,并由学生向临床医师进行角色转换的重要阶段。消化内科实习是内科临床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消化系统与其他科室相比,牵涉的器官及病种较多,情况也较为复杂多变。如何提高实习医生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思维,使其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精髓,本文就此提出一些对策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实习 消化内科 诊断思维
下载PDF
分期护理与系统护理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
9
作者 左利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2期0244-0244,共1页
将分期护理与系统护理应用于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探究其价值。 方法:将本院近一年在我院治疗的14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 将分期护理与系统护理应用于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探究其价值。 方法:将本院近一年在我院治疗的14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分期护理与系统护理应用于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 健康教育 糖尿病 自我效能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营养筛查和营养支持在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临床结局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曹斯娅 奚卫珍 张先翠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6年第12期20-22,共3页
目的研究以NRS-2002为主要筛查工具的营养筛查和营养支持对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我院2013年3-9月消化内科30例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设为实验组,在患者入院24小时内应用营养风险筛查(NR... 目的研究以NRS-2002为主要筛查工具的营养筛查和营养支持对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我院2013年3-9月消化内科30例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设为实验组,在患者入院24小时内应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进行评价,依据评定结果予以营养支持,将我院2012年3-9月未开展营养筛查的30例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住院患者营养情况、并发症及平均住院日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营养筛查前后营养风险率无显著差异(P〉0.05),营养支持率有显著差异(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总平均住院日、有营养风险、无营养风险患者平均住院日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对照组总平均住院日、有营养风险、无营养风险患者平均住院日比实验组分别多1.40天、1.47天和1-31天。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采取营养筛查和营养支持能降低住院患者感染性及非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存在营养风险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改善了住院患者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筛查 营养支持 上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消化性溃疡病患者检测血清HBsAg的意义
11
作者 何池义 王练 张国政 《河北医药》 CAS 1997年第5期301-302,共2页
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近来有文献报道,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为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以我院消化内科1995年1月~1996年8月经纤维胃镜检测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病且又进行血清HBsAg测定的102... 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近来有文献报道,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为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以我院消化内科1995年1月~1996年8月经纤维胃镜检测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病且又进行血清HBsAg测定的102例住院患者为溃疡组,并以我院同期骨科、脑外科105例进行血清HBsAg检测的住院患者为对照组,进行消化性溃疡病与乙型肝炎病毒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乙型肝炎病毒 病理学
全文增补中
182例老年和1014例老年前期消化性溃疡内镜检查对比分析
12
作者 沈淑娟 季一如 +5 位作者 陈宗舜 占德彬 陆永彪 冒国光 王练 张银香 《安徽医学》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6-17,共2页
我院自1976年~1989年3月用纤维胃镜(简称内镜)检查的17091人中,检出消化性溃疡(PU)2805例,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组182例,45~59岁的老年前期组1014例。本文对老年与老年前期PU的内镜、活检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老年、老年前PU的特... 我院自1976年~1989年3月用纤维胃镜(简称内镜)检查的17091人中,检出消化性溃疡(PU)2805例,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组182例,45~59岁的老年前期组1014例。本文对老年与老年前期PU的内镜、活检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老年、老年前PU的特征。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老年人受检数为1195例,检出PU182例,检出率为15.23%。年龄最大者79岁。男性161例,女性21例,男与女之比为7.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内镜 诊断 老年人
下载PDF
安徽省消化性溃疡和糜烂性胃炎的治疗状况调查分析
13
作者 钟能华 韩真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718-719,722,共3页
目的:调查分析安徽省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治疗消化性溃疡和糜烂性胃炎患者的现状。方法:将安徽省和全国消化性溃疡和糜烂性胃炎的治疗调查资料作对比分析。结果:安徽省和全国消化性溃疡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 目的:调查分析安徽省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治疗消化性溃疡和糜烂性胃炎患者的现状。方法:将安徽省和全国消化性溃疡和糜烂性胃炎的治疗调查资料作对比分析。结果:安徽省和全国消化性溃疡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糜烂性胃炎感染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徽省对消化性溃疡Hp感染采用Hp根除+维持治疗高于全国(P<0.05),而对消化性溃疡Hp阴性、糜烂性胃炎Hp阳性及阴性患者的治疗,抗Hp治疗方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徽省对消化性溃疡Hp阳性者以Hp根除+维持治疗为主,其它治疗与全国相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 流行病学方法
下载PDF
钩虫病致上消化道出血38例
14
作者 张家富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5年第4期243-244,共2页
1985年1月-1994年10月,在收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 例中,因钩虫病所致者38例,现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男29例,女9例。年龄15-61岁,20-39岁组占20例。以农民发病率最高,共32例,其中菜农28例。凡有柏油样便或呕血,粪便中查到... 1985年1月-1994年10月,在收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 例中,因钩虫病所致者38例,现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男29例,女9例。年龄15-61岁,20-39岁组占20例。以农民发病率最高,共32例,其中菜农28例。凡有柏油样便或呕血,粪便中查到钩虫卵,且驱虫治疗有效(驱下钩虫,粪便中钩虫卵及隐血转为阴性),作为本组病例选择标准。凡合并消化性溃疡或肝硬变及其他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者均未列入。①呕血和黑便:38例入院时都有上消化道显性出血,其中柏油样便34例,呕血伴黑便4例。在病情较重的18例中,每次黑便量不超过300g,多数为1次/d,仅1例日达4次,呕血量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虫病 上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针对性护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倩 《系统医学》 2018年第14期184-186,共3页
目的探讨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和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该院2016年10月—2017年8月收治的94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预见组和针对组,各47例,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案相同,治疗期间予以预见组... 目的探讨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和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该院2016年10月—2017年8月收治的94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预见组和针对组,各47例,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案相同,治疗期间予以预见组患者预见性护理,予以针对组患者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以及出血复发率、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HAMA评分、HAMD评分、GQOL-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1,0.047,0.082,P>0.05),针对组护理后的HAMA评分、HAMD评分分为为(8.52±1.14)分、(7.13±1.26)分,较预见组的(13.00±1.29)分、(11.30±1.41)分低(t=11.638,9.862,P<0.05),GQOL-74评分为(68.10±5.21)分,较预见组的(61.33±4.98)分高(t=4.201,P<0.05),两组出血复发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和针对性护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均能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预见性护理 针对性护理 应用效果
下载PDF
精细化管理在消化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16
作者 吴叶林 许崇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2期0222-0223,共2页
研究在消化科病房护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治疗的消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00例,按照科学分组方式将10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实施精细化管理,... 研究在消化科病房护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治疗的消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00例,按照科学分组方式将10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实施精细化管理,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护理成效和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的满意率。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成效,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护理满意率,试验组护理满意率96%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78%(P<0.05),有意义。结论:对消化科患者实施精细化管理后,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成效,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 消化科 常规护理 应用分析
下载PDF
微课与雨课堂混合式教学在消化内科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17
作者 王晶 李琳 +1 位作者 何池义 牛小平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2年第8期0182-0185,共4页
探讨微课与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消化内科本科教学中的应用,为制定教学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择2021年9月-2022年7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80名,随机分配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名,两组在... 探讨微课与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消化内科本科教学中的应用,为制定教学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择2021年9月-2022年7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80名,随机分配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名,两组在年龄、性别及上一学年学习成绩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由相同带教老师带教。对照组实行传统教学模式,即理论授课与床边带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验组在传统教学基础上,采用微课与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采用结科考试(理论知识、临床病例分析和技能操作)成绩和问卷调查课程满意度评分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理论考试(86.32±4.24)、临床病例分析(85.78±2.12)、技能操作(88.54±1.63)以及对课程满意度评分(87.45±1.34)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微课与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消化内科本科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教学考核成绩以及临床学习兴趣,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提升课堂学习活跃度,为临床教学的推广应用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课堂 微课 消化内科学 混合式教学
下载PDF
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慢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影响
18
作者 刘林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2期0247-0247,共1页
分析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慢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9年4月到2020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慢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配的方式将这56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28例)采... 分析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慢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9年4月到2020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慢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配的方式将这56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28例)采取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两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慢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者疾病的治愈,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 慢性消化性溃疡 影响
下载PDF
CGRP/ASIC3参与大鼠食道扩张内脏痛模型中背根神经节神经元高敏感机制的研究
19
作者 许草 顾勇 +2 位作者 石亚婷 汪桂祥 牛小平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9-23,29,共6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酸敏感离子通道3(ASIC3)参与大鼠食道扩张(ED)内脏痛模型中脊髓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高敏感发生的机制。方法:将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20)。腹腔麻醉50只SD大鼠,暴露大...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酸敏感离子通道3(ASIC3)参与大鼠食道扩张(ED)内脏痛模型中脊髓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高敏感发生的机制。方法:将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20)。腹腔麻醉50只SD大鼠,暴露大鼠食管下段,利用PE-240管对实验组大鼠的胸段食管进行1 h重复ED刺激,对照组则不予处理。分离并培养50只大鼠胸段脊髓DRG神经元,根据实验组培养液中有无加入CGRP拮抗剂(CGRP8-37)将其进一步分为ED组(n=15)和ED+CGRP8-37组(n=15)。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DRG神经元动作电位及ASIC3电流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DRG神经元中CGRP、ASIC3的表达定位;逆转录实时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CGRP与ASIC3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CGRP与ASIC3蛋白表达。结果:ED组DRG神经元动作电位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免疫荧光结果示CGRP与ASIC3在DRG神经元中存在共表达;与对照组比较,ED组CGRP与ASIC3的mRNA、蛋白水平显著上调(P<0.01);且CGRP的mRNA、蛋白表达与ASIC3的mRNA、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833、0.981,P<0.01);ED组和ED+CGRP8-37组ASIC3电流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ED+CGRP8-37组ASIC3电流较ED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CGRP和ASIC3共同参与了ED模型中DRG神经元的超敏反应,CGRP参与调节ASIC3电流变化可能是DRG神经元高敏感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敏感离子通道3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脊髓背根神经节 食管扩张 内脏高敏感
下载PDF
改良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应用及预后分析
20
作者 孙海 韩真 裴国勇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3期358-363,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内镜下切除方式对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Ts)患者的疗效及转归情况。方法本研究为回归性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内镜下直肠NETs切除术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通过内镜检查对患者病灶进行测量及分类... 目的探讨不同内镜下切除方式对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Ts)患者的疗效及转归情况。方法本研究为回归性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内镜下直肠NETs切除术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通过内镜检查对患者病灶进行测量及分类,并根据患者接受的内镜治疗方式分为改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m-EMR)组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组,术后比较两组整体切除率、组织病理学完全切除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影响不完全切除的危险因素。结果110例NETs患者病灶平均直径为6.27±2.92 mm,m-EMR和ESD治疗组的整体切除率分别为98.41%(62/63)和100%(47/47),组织病理完全切除率分别为92.06%(58/63)和80.85(38/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出现1例穿孔、3例迟发性出血、1例肿瘤复发。相较于m-EMR组,ESD组迟发性出血率更高(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7 mm、肿瘤深度为黏膜下层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EMR和ESD是切除直径≤15 mm直肠NETs安全有效的内镜切除方式。行内镜下切除需要术前对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直径等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内镜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