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案例教学法在风湿免疫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志 毛桐俊 曹衡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30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将规培学员分为传统教学组和案例教学组,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比较学员对两种授课方法的评价,科室考核比较两组学员的成绩差异。规培基地对出科学员进行...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将规培学员分为传统教学组和案例教学组,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比较学员对两种授课方法的评价,科室考核比较两组学员的成绩差异。规培基地对出科学员进行等级考核,并比较两组学员成绩分布状况。结果案例教学组学员对案例教学普遍欢迎,评价较高,案例教学组在科室理论成绩及总成绩均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规培基地出科考核等级构成比较,案例教学组优秀等级比例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 案例库 住院医师 规范化 培训 风湿 免疫科
下载PDF
抗鼠科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抗体和抗肽酰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亚莉 盛君 陆进明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377-380,共4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关节滑膜炎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侵蚀性自身免疫病,其早期临床症状隐匿且多不典型,如不早期治疗,病情反复发作,最终可导致关节的破坏,可致畸甚至丧失劳动能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RA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关节滑膜炎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侵蚀性自身免疫病,其早期临床症状隐匿且多不典型,如不早期治疗,病情反复发作,最终可导致关节的破坏,可致畸甚至丧失劳动能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RA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抗原抗体反应在其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寻找特异性及敏感性较高、在RA发病早期即可检测到的自身抗体对于RA的诊断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可用于RA的预后及对RA病情活动度的监测,以便临床医生更好地掌握病情并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鼠科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 肽酰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 抗体
下载PDF
趋化因子CXCL2在孤立性风湿性多肌痛中的临床意义
3
作者 钱闺唐 冯丹丹 +2 位作者 徐帅 汪筱莞 徐亮 《安徽医学》 2024年第7期811-815,共5页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CXCL2在孤立性风湿性多肌痛(PMR)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从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数据库(ChiCTR1800019715)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6例初诊且治疗后获得缓解的PMR患者血清、6例初诊未治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和6例体检...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CXCL2在孤立性风湿性多肌痛(PMR)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从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数据库(ChiCTR1800019715)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6例初诊且治疗后获得缓解的PMR患者血清、6例初诊未治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和6例体检正常者进行趋化因子蛋白组学筛选;另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22例初诊PMR患者(PMR活动组)、18例治疗缓解PMR患者(PMR缓解组)、20例RA患者(RA活动组)和20例体检正常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筛选的CXCL2进行验证,分析其与PMR活动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PMR活动评分(PMR-AS)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XCL2在PMR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蛋白组学筛选出CXCL2在PMR组中呈显著差异表达。ELISA结果显示,PMR活动组血清CXCL2水平低于PMR缓解组(P=0.039)、RA活动组(P=0.006)和对照组(P=0.041)。PMR活动组患者血清CXCL2水平与ESR(r=0.331,P=0.132)、CRP(r=-0.074,P=0.742)以及PMR-AS(r=-0.148,P=0.512)均无明显相关性。ROC曲线分析表明,CXCL2可用于PMR的诊断(AUC=0.709)以及与RA的鉴别诊断(AUC=0.750)。结论趋化因子CXCL2可用于PMR的诊断,及与RA患者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多肌痛 趋化因子 CXCL2
下载PDF
血清铁蛋白在风湿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9
4
作者 任传永 徐亮 +3 位作者 宣丹 李志 盛君 陆进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6期682-68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e)在判断风湿性疾病活动和转归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09年2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156例风湿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并以同期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比较各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e)在判断风湿性疾病活动和转归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09年2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156例风湿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并以同期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比较各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SFe水平。各疾病组SFe水平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Ab)、补体C3等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成人still病(AOSD)组(n=18)平均SFe水平为(1707±387)ng/mL,(143±100)ng/mL,n=20,P=0.000;类风湿关节炎(RA)组(n=42)平均SFe为(299±228)ng/m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28);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n=30)平均SFe为(295±326)ng/mL,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0)。SLE活动指数(SLEdiseaseactivityindex,SLEDAI)积分>10分组(n=12)平均SFe为(338±225)ng/mL,显著高于SLEDAI积分≤10分组(n=18)平均SFe(158±123)ng/mL,t=2.534,P=0.042。相关分析表明,RA组SFe与CCP-Ab水平有显著相关性(r=0.531,P=0.004),与其它临床指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SFe对诊断AOSD有重要意义,与AOSD及RA病情活动有关,当SLE高度活动时,其SFe水平也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铁蛋白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类风湿关节炎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丹丹 陆进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16-120,共5页
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已有60余年历史,但由于其不良反应较大,风湿病学家对糖皮质激素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一直存在不同的争议。近年来许多临床研究证实,糖皮质激素具有改善病情、抑制骨关节破坏的作用。本文就糖... 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已有60余年历史,但由于其不良反应较大,风湿病学家对糖皮质激素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一直存在不同的争议。近年来许多临床研究证实,糖皮质激素具有改善病情、抑制骨关节破坏的作用。本文就糖皮质激素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糖皮质激素 治疗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FRAX评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慧 陆进明 《安徽医学》 2014年第1期137-139,共3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我国RA的患病率为0.32 %~0.36 %,RA多见于50岁左右的女性,但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男女比例为1∶ 3.早期以滑膜炎及对称性、破坏性的关节病变为主要特征,中晚期累及软...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我国RA的患病率为0.32 %~0.36 %,RA多见于50岁左右的女性,但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男女比例为1∶ 3.早期以滑膜炎及对称性、破坏性的关节病变为主要特征,中晚期累及软骨及骨质,关节结构破坏而引起畸形、功能障碍,并伴有局部和全身骨质丢失,形成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 骨折危险性评估工具
下载PDF
血清铁蛋白在风湿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任传永 徐亮 《安徽医学》 2009年第8期980-982,共3页
铁蛋白(ferritin)于1943年由Granick分离成功,是一种高分子的铁结合蛋白,主要分布于肝、脾、骨髓组织及其他组织细胞中。铁蛋白是体内含铁最丰富的一种蛋白,在铁的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e)能反映体内... 铁蛋白(ferritin)于1943年由Granick分离成功,是一种高分子的铁结合蛋白,主要分布于肝、脾、骨髓组织及其他组织细胞中。铁蛋白是体内含铁最丰富的一种蛋白,在铁的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e)能反映体内铁存储量,是判定体内铁含量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疾病 铁蛋白 诊断
下载PDF
中药熏蒸配合西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评价及护理 被引量:14
8
作者 许崇武 魏丽 《临床护理杂志》 2013年第3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配合西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熏蒸治疗,并给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治疗组临...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配合西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熏蒸治疗,并给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关节肿痛数减少,晨僵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ESR、CRP、RF均有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RA患者实施中药熏蒸配合西医治疗,同时给予护理干预,可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增加治疗疾病的信心,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护理 中药熏蒸
下载PDF
全国多中心使用糖皮质激素风湿病患者骨质疏松调查 被引量:32
9
作者 张学武 姚海红 +85 位作者 梅轶芳 王辉 高娟 林志国 张海宏 王言 赵彦萍 王亮 李洋 李英楠 聂英坤 徐亮 舒强 刘花香 李向培 厉小梅 徐晋 刘璘琛 王艳艳 沈友轩 冷晓梅 吴庆军 王立 赵岩 丁进 李治琴 牛敏 冯媛 陈倩蕴 冷南 王聪华 刘湘源 王芳 王秀娟 张舸 刘宏潇 周惠琼 王丽英 赵千子 李胜光 段婷 周明珠 赵义 黄彦弘 路跃武 黄桂芬 韩峰 戚务芳 张娜 董笑影 孙文闻 高丽霞 王俊祥 陈海英 顾光 李芳 姜国平 刘涛 王晋平 陈雁飞 王晓云 刘斌 李法新 夏丽萍 张榕 赵丽娟 张冶宇 郭韵 薛江霞 刘冬梅 王岩岩 戴冰冰 刘伟 刘畅 华冰珠 丁从珠 顾菲 孙怡宁 莫凌菲 张斌 宁旺斌 潘静 沈凌汛 连莉 黄文辉 林泽英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7年第3期277-284,共8页
目的了解中国服用糖皮质激素风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病情况和诊疗现状,以期引起对骨质疏松防治的重视。方法 2012年11月1日至2013年1月31日,在全国46家风湿病专科医院对3 136例曾经或正在服用糖皮质激素的风湿病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用药... 目的了解中国服用糖皮质激素风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病情况和诊疗现状,以期引起对骨质疏松防治的重视。方法 2012年11月1日至2013年1月31日,在全国46家风湿病专科医院对3 136例曾经或正在服用糖皮质激素的风湿病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用药情况及骨量调查,了解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发生率。结果 (1)所有调查患者中,主要病种为类风湿关节炎(1 069例)和系统性红斑狼疮(983例)。3 136例患者中90%存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其中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41.4%。44.7%的患者在调查当时糖皮质激素用量(等效于泼尼松)>7.5 mg/d,调查当时糖皮质激素剂量≤2.5 mg/d者仍有58.5%存在骨质疏松。(2)随着年龄增加,骨质疏松及骨折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小于30岁的患者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总发生率为74.4%。(3)女性风湿病患者骨密度异常比例高于男性,平均停经年龄低于正常人群(45.8岁)。(4)抗骨质疏松药物使用不规范,32.7%的患者从未预防性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在T<-2.5的患者中,35.6%未给予预防性抗骨质疏松治疗。主要用药为钙和维生素D,20.9%的患者仅给予钙剂单独治疗,仅有4%使用膦酸盐类药物。结论我国应用糖皮质激素的风湿病患者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增高,且预防性用药不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糖皮质激素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病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小燕 邵体红 +1 位作者 陈曦 徐亮 《安徽医学》 2013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合并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住院的322例RA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及治疗转归。按有无间质性肺病分...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合并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住院的322例RA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及治疗转归。按有无间质性肺病分为RA无ILD组283例,RA-ILD组39例。对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322例RA患者合并ILD的患病率为12%,且多见于50岁以上患者(85%);RA-ILD组中男性患者的比例较RA无IL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RA-ILD组的发病年龄显著高于RA无I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RA-ILD组RF滴度较RA无ILD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间病程、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免疫球蛋白G(IgG)、血小板(BPC)、补体(C3、C4)、抗核抗体(ANA)阳性率、抗SSA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例病情反复发作,其中男性2例(17%),女性10例(83%)。结论老年、男性、RF滴度高可能是RA并发ILD的危险因素;女性患者病情易反复,预后不佳;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间质性肺病
下载PDF
模拟临床情境教学在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志 贾兰兰 +4 位作者 刘瑞韬 毛桐俊 宣丹 徐亮 田新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12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数据库平台的临床真实世界与参与式模拟临床情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实习的临床专业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分为... 目的探讨基于数据库平台的临床真实世界与参与式模拟临床情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实习的临床专业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教学活动。观察组在常规教学活动基础上加入本教学模式。对比两组在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教学方式满意度及教学效果评价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理论考核成绩及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方式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教学效果的优秀率评价,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数据库平台从真实世界到参与式模拟临床情境的教学模式在风湿病领域的临床教学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库平台 真实世界 本科生 参与式 临床实习 模拟临床情境 教学模式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小燕 徐亮 《安徽医学》 2011年第10期1787-1789,共3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慢性、进行性关节侵蚀破坏为主的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病。除关节表现外,近50%的患者出现关节外表现,包括类风湿结节、血管炎、心包炎和肺部改变等。在各种肺部并发症中,间质性肺病(ILD)是...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慢性、进行性关节侵蚀破坏为主的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病。除关节表现外,近50%的患者出现关节外表现,包括类风湿结节、血管炎、心包炎和肺部改变等。在各种肺部并发症中,间质性肺病(ILD)是最严重的,Gouri等对1 460例RA患者随访20年的研究表明,ILD在RA中年发病率为4.1/1 000,15年累计发病率为62.9/1 000,中位存活时间为3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间质性肺病
下载PDF
感染性心内膜炎模拟系统性血管炎1例并文献复习
13
作者 毛丽 朱传苗 +5 位作者 刘瑞韬 何倩 贾兰兰 强孚勇 陈兰芳 李志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1期1043-1047,共5页
目的提高对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症的临床认识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8月15日本院收治的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资料及治疗转归,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表现出类似于原发性... 目的提高对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症的临床认识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8月15日本院收治的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资料及治疗转归,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表现出类似于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特征,从而增加疾病诊断的挑战性。动态复查心脏彩超有助于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诊断,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对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症状改善作用有限,对改善实验室指标有一定作用,抗生素治疗及心脏瓣膜手术是关键性治疗手段。结论以多系统受累为临床表现的疑似系统性血管炎患者,需要警惕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可能,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在感染性心内膜炎模拟系统性血管炎治疗中患者有一定获益,早期诊断、规范治疗是改善感染性心内膜炎预后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系统性 血管炎
下载PDF
Wnt/β-catenin通路参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调控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志 张梦莹 +2 位作者 李雪琴 陆进明 徐亮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86-1490,共5页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经Wnt/β联蛋白(β-catenin)通路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大鼠ADSC的条件培养基作用于HBZY-1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RNA干扰、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等技术分析...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经Wnt/β联蛋白(β-catenin)通路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大鼠ADSC的条件培养基作用于HBZY-1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RNA干扰、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等技术分析HBZY-1细胞增殖能力、Wnt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在ADSC条件培养基作用下,HBZY-1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dickkopf WNT信号通路抑制物1(DKK1)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纤连蛋白(fibronectin)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mRNA表达显著降低,同时系膜细胞的β-catenin和Bcl-2蛋白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ADSC中DKK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BZY-1细胞,利用小干涉RNA敲低ADSC的DKK1表达后,其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将干扰后的ADSC条件培养基作用于HBZY-1细胞,可重新增加HBZY-1细胞Wnt信号通路中β-catenin和Bcl-2的蛋白水平。结论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可能参与ADSC对HBZY-1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 系膜细胞 Wnt DICKKOPF WNT信号通路抑制物1(DKK1)
原文传递
哮喘小鼠脾脏来源CD4^+ T细胞促进体外培养巨噬细胞的M2极化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梦莹 李志 +2 位作者 李雪琴 钟民 吕坤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9-295,共7页
目的探讨哮喘小鼠脾脏来源CD4^+T细胞体外对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极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粉尘螨变应原诱导的过敏性哮喘小鼠动物模型。于末次激发24h后,取小鼠肺中叶、HE染色观察炎症改变,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脾脏... 目的探讨哮喘小鼠脾脏来源CD4^+T细胞体外对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极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粉尘螨变应原诱导的过敏性哮喘小鼠动物模型。于末次激发24h后,取小鼠肺中叶、HE染色观察炎症改变,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脾脏组织中miR-155-5p水平;免疫磁珠分选哮喘小鼠脾脏CD4^+T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哮喘小鼠脾脏CD4^+T细胞miR-155-5p水平,同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哮喘小鼠脾脏中CD4^+IFN-γ^+Th1细胞和CD4^+IL-4^+Th2细胞比例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正常组和哮喘组小鼠肺组织中M2相关标志基因精氨酸酶1(Arg1)、类几丁质酶3样分子3(YM1/Chi3l3)、类抵抗素α(retnlα/FIZZ1)的mRNA水平;哮喘小鼠脾脏来源CD4^+T细胞与BMDM进行共培养,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MDM的M2相关标志基因Arg1、YM1、FIZZ1的mRNA水平;通过瞬时转染的方法,将miR-155-5p抑制剂(miR-155-5p-inhibitor)和阴性对照分别转染入哮喘小鼠脾脏CD4^+T细胞后,再与BMDM进行共培养48h后,实时定量PCR测定BMDM中的Arg1、YM1、FIZZ1的mRN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小鼠肺、脾脏组织中miR-155-5p水平增加,脾脏CD4^+T细胞miR-155-5p水平升高,且Th2细胞比例上升,肺组织中Arg1、YM1、FIZZ1表达上调;哮喘组小鼠脾脏CD4^+T细胞与BMDM体外共培养后,BMDM的Arg1、YM1、FIZZ1的mRNA水平上调,而转染miR-155-5p-inhibitor后的脾脏CD4^+T细胞并未明显影响体外共培养的BMDM的M2标志基因表达。结论哮喘小鼠脾脏来源的CD4^+T细胞能够促进体外共培养的巨噬细胞向M2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CD4^+T细胞 巨噬细胞 极化 miR-155-5p
原文传递
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及其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志 张梦莹 +4 位作者 徐亮 陆进明 陈兰芳 毛桐俊 宣丹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4期366-370,共5页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环磷酰胺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增殖及其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环磷酰胺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增殖及其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对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不同时间以不同药物浓度分别加入地塞米松和环磷酰胺进行干预。以MTT法检测药物对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计算两种药物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地塞米松和环磷酰胺半数抑制浓度分别及联合作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48h,以RT-PCR的方法比较3组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ICAM-1和MCP-1的mRNA表达差异。结果:地塞米松、环磷酰胺均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UVECs的增殖,地塞米松和环磷酰胺IC50分别为0.74、1.87mg/mL。地塞米松与环磷酰胺分别及联合孵育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ICAM-1和MCP-1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且联合作用组显著低于单个药物组(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并抑制血管内皮细胞ICAM-1和MCP-1mRNA表达,从而对血管起到保护作用并可能为临床治疗血管炎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糖皮质激素 环磷酰胺 细胞间黏附分子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下载PDF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节炎中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毛桐俊 许国飞 +5 位作者 盛君 李志 宣丹 张军 陆进明 徐亮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5期568-573,共6页
目的:检测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水平,探索抗CCP抗体与SLE患者关节炎及骨侵蚀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141例SLE患者血清中抗CCP抗体水平,并与SLE患者关节临床表现及其... 目的:检测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水平,探索抗CCP抗体与SLE患者关节炎及骨侵蚀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141例SLE患者血清中抗CCP抗体水平,并与SLE患者关节临床表现及其他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抗CCP抗体在SLE患者中的阳性率为20.6%(29/141)。其中,在SLE关节炎组抗CCP抗体阳性率为26.7%(20/75),非关节炎组抗CCP抗体阳性率为13.6%(9/66),两者间比较相近(P=0.056),但是SLE关节炎组抗CCP抗体中位水平为16 RU/mL(5~1600 RU/mL)高于非关节炎组的12 RU/mL(4~51 RU/mL)(P=0.004)。抗CCP抗体阳性SLE患者中关节炎组抗CCP抗体中位水平为304.5 RU/mL(28~1600 RU/mL),也明显高于非关节炎组的30.0 RU/mL(28~51 RU/mL)(P=0.001)。在75例SLE有关节炎表现的患者中,有6例患者出现侵蚀性关节炎,其中5例检测出高滴度抗CCP抗体[459 RU/mL(76~605 RU/mL)]。结论:在SLE中,20.6%的患者体内存在抗CCP抗体,对于有关节炎表现的SLE患者伴有高滴度的抗CCP抗体,可能会发生侵蚀性关节炎,抗CCP抗体对判断SLE关节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关节炎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下载PDF
M2型巨噬细胞来源的外泌体lncRNA NR_028113.1通过激活JAK2/STAT3通路促进巨噬细胞的极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梦莹 李志 +4 位作者 裴纬亚 李雪琴 杨辉 朱小龙 吕坤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3-399,共7页
目的探究M2型巨噬细胞来源的外泌体lncRNA NR_028113.1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并培养BALB/c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BMDMs),IL-4诱导其向M2型巨噬细胞极化后,提取并鉴定M2细胞上清液所分泌的外泌体exosome(M2-exo),qR... 目的探究M2型巨噬细胞来源的外泌体lncRNA NR_028113.1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并培养BALB/c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BMDMs),IL-4诱导其向M2型巨噬细胞极化后,提取并鉴定M2细胞上清液所分泌的外泌体exosome(M2-exo),qRT-PCR检测M2外泌体中lncRNA的表达。将100μg/mL的M2-exo,对照组用等体积的PBS分别与M0巨噬细胞共孵育48 h后,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Arg1、YM-1、FIZZ1、iNOS和TNF-α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CD206^(+)细胞比例,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JAK2/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设计、合成lncRNA smart silencer特异性抑制lncRNA NR_028113.1的表达,转染M2细胞48 h后提取各组细胞(exo+NC和exo+smart silencer)上清液分泌的外泌体再与M0型巨噬细胞共孵育,检测孵育后各组细胞中Arg1、YM-1、FIZZ1、iNOS和TNF-α的表达以及CD206^(+)细胞比例和JAK2/STAT3信号通路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lncRNA NR_028113.1在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中高表达(P<0.05)。相比于PBS对照组,与M2-exo共培养的M0巨噬细胞中Arg1、YM-1和FIZZ1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iNOS和TNF-α表达显著下调(P<0.05),CD206^(+)细胞所占比例显著增加(P<0.01),JAK2/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P<0.05)。抑制M2-exo中lncRNA NR_028113.1的表达后,共培养的M0巨噬细胞中Arg1、YM-1和FIZZ1表达显著下调(P<0.05),iNOS和TNF-α表达显著上调(P<0.05),CD206^(+)细胞所占比例显著减少(P<0.05),JAK2/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减少(P<0.05)。结论M2型巨噬细胞来源的外泌体lncRNA NR_028113.1可显著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其机制可能与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lncRNA 巨噬细胞极化 JAK2 STAT3
下载PDF
细胞结合补体活化产物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建军 李光曦 +5 位作者 张军 李志 程龙 张鹏 李小宁 冯钢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检测外周血T、B淋巴细胞和红细胞结合补体活化片段C3d、C4d水平,评价细胞结合补体活化产物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收集68例SLE患者、70例非SLE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68例体检健康者外周血样本,采用流式细胞... 目的检测外周血T、B淋巴细胞和红细胞结合补体活化片段C3d、C4d水平,评价细胞结合补体活化产物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收集68例SLE患者、70例非SLE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68例体检健康者外周血样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结合补体活化产物T-C4d、B-C4d、E-C4d、T-C3d、B-C3d、E-C3d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anti-dsDNA)、外周血细胞计数等相关指标,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非参数检验、敏感性、特异性等统计学方法分析3组间细胞结合补体活化产物的分布差异。结果 T-C4d、B-C4d、E-C4d、T-C3d、B-C3d、E-C3d在SLE患者中的特异性中位荧光强度(SMFI)均高于非SLE的自免性疾病患者和正常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C4d、B-C4d和E-C4d在SLE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最高,分别为3.8(1.2,13.1)、22.1(6.2,67.9)和19.6(1.8,52.4); T-C4d、B-C4d和E-C4d在红细胞和/或淋巴细胞减少患者中的水平也显著高于无红细胞和/或淋巴细胞减少患者(P均<0.05); T-C4d、B-C4d、E-C4d、T-C3d、B-C3d、E-C3d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1、0.763、0.663、0.631、0.611、0.615(P均<0.05)。T-C4d、B-C4d联合诊断SLE的敏感性为73.5%,优于anti-dsDNA的36.8%。结论外周血细胞结合补体活化产物在SLE患者中特异性高表达,联合检测不同系细胞补体活化产物有助于SLE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活化产物 系统性红斑狼疮 C3D C4D
下载PDF
92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短期生存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盛君 陆进明 +2 位作者 宣丹 强孚勇 徐亮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6期674-679,共6页
目的:探索影响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患者短期生存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7月至2013年7月本院住院治疗101例PM/DM患者临床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检查,9例失访,随访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死亡组和非死亡组,分析影响短... 目的:探索影响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患者短期生存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7月至2013年7月本院住院治疗101例PM/DM患者临床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检查,9例失访,随访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死亡组和非死亡组,分析影响短期生存和预后危险因素。结果:92例患者中男29例,女63例,其中PM41例,DM51例,死亡15例,其中PM4例,DM11例。死亡组患者年龄(59.1±10.6)岁高于非死亡组(44.3±12.9)岁,中位数病程[9(3~123)]月明显短于非死亡组[-46(4~174)]月,血清白蛋白(ALB)水平[(31.9±4.3)g/L]低于非死亡组[(37.4±6.1)g/L],死亡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46.1±32.6)mm/h]高于非死亡组(30.6±24.9)mm/h],C反应蛋白(CRP)水平[(32.5±25.4)mg/L]高于非死亡组[(18.0±11.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45和0.026)。死亡组间质性肺病(ILD)发生率(11/15,73.33% vs 29/77,37.66%)、心脏损害发生率(9/15,60.00%VS24/77,31.17%)及肺部感染发生率(10/15,66.67% vs 524/77,31.170)均高于非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预测PM/DM患者1、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8.7%、82.3%、59.5O,多因素COX回归显示年龄[χ2=14.128,P〈0.001,RR为1.102,95%CI(1.048~1.160)]、合并ILD[χ2=4.642,P=0.031,RR为0.284,950CI(0.090~0.893)]、低ALB血症[χ2=7.543,P=0.006,RR为0.890,95%CI(0.819~0.967)]、心脏损害[χ2=4.980,P=0.026,RR为0.306,95%CI(0.108~0.866)]及合并肺部感染[χ2=5.451,P=0.020,RR为0.277,950CI为(0.095~0.140)]均是影响其预后危险因素。结论:PM/DM死亡组患者年龄大、病程短,血清ALB水平偏低,ILD、心脏损害及肺部感染发生率高,其中年龄、低ALB血症、合并ILD、心脏损害及肺部感染是影响PM/DM患者短期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