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脑内双核团电活动与多项生理指标的同步记录技术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伟 汪伟伟 +1 位作者 黄军 汪萌芽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423-429,共7页
目的:建立同步检测脑内双核团电活动和多项生理指标,以同时观察脑内相关核团活动与生理反应的心理生理学实验技术。方法:在麻醉的成年大鼠(n=26)进行脑内奖赏系统关键核团腹侧背盖区(VTA)和惩罚系统重要核团基底外侧杏仁核(BLA)电活动... 目的:建立同步检测脑内双核团电活动和多项生理指标,以同时观察脑内相关核团活动与生理反应的心理生理学实验技术。方法:在麻醉的成年大鼠(n=26)进行脑内奖赏系统关键核团腹侧背盖区(VTA)和惩罚系统重要核团基底外侧杏仁核(BLA)电活动的同步记录,同时监测心电、呼吸肌肌电、皮肤电导、体温等多项生理指标,建立成年大鼠脑内双核团细胞外记录与多项生理指标联合记录技术,并对自发深呼吸反应和夹尾刺激反应时同步记录到的6项指标进行初步分析。结果:①麻醉成年大鼠BLA放电频率高于VTA(n=26,配对t检验,P<0.01),且VTA与BLA的放电频率呈正相关(r=0.936,P<0.01);②大鼠自发深呼吸反应期VTA电活动幅值减小(n=9,P<0.05),呼吸肌肌电幅值和皮肤电导幅值均增大(P<0.01);③在夹尾刺激时VTA和BLA的放电频率降低(n=12,P<0.001和P<0.05),心电信号RR间期缩短(P<0.01),但VTA放电频率在夹尾后比夹尾前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脑内双核团电活动和多项生理指标同步记录技术可以稳定记录脑内相关核团电活动和生理活动的变化,可能为药物成瘾脑机制等相关综合性研究提供了一种适宜的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侧背盖区 基底外侧杏仁核 细胞外记录 多导生理记录仪 心理生理学 大鼠
下载PDF
大鼠光辐射热甩尾试验的时反应量-效关系 被引量:8
2
作者 余雪霏 张铭勋 +2 位作者 方博文 郑超 汪萌芽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76-180,共5页
目的:分析大鼠光辐射热甩尾反应的时反应量-效关系(TDRR)。方法:应用常规大鼠光辐射热甩尾反应方法检测大鼠光辐射热甩尾反应的潜伏期,以分析不同光强度的影响,并比较光照强度改变位点的移位法、重复测量对TDRR的影响。结果:通过对40只... 目的:分析大鼠光辐射热甩尾反应的时反应量-效关系(TDRR)。方法:应用常规大鼠光辐射热甩尾反应方法检测大鼠光辐射热甩尾反应的潜伏期,以分析不同光强度的影响,并比较光照强度改变位点的移位法、重复测量对TDRR的影响。结果:通过对40只大鼠进行常规法不同光照强度下大鼠甩尾反应潜伏期的测定,观察到甩尾反应潜伏期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显著性缩短(单因素方差分析,F=75.17,P<0.01),其直线相关系数r=-0.939 8(P<0.01),直线回归方程为y=-0.161x+18.592,直线回归系数(b)为-0.161(P<0.01),经双曲线型TDRR模型Y=cs+1/(x-a)s+b进行曲线拟合得最短潜伏期为2.961 s。另外,改变光照位点的移位法或改变位点的常规法检测与常规法之间的差异,不同检测方法的重复检测之间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光辐射热甩尾反应的潜伏期和光照强度之间存在TDRR,可用常规法、移位法和改变位点的常规法进行重复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觉 甩尾试验 时反应量-效关系
下载PDF
单次吗啡暴露差异性增强大鼠杏仁核和伏隔核的吗啡敏感性 被引量:2
3
作者 程小春 张森 +3 位作者 黄军 汪伟伟 刘伟 汪萌芽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9期998-1003,共6页
目的:探讨单次吗啡暴露对大鼠基底外侧杏仁核(BLA)和伏隔核核心部(NACc)吗啡敏感性差异的影响。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均分成实验组(单次吗啡暴露)和对照组,分别在第1天皮下注射吗啡(5 mg/kg)或等容量生理盐水,注射过程均予以嗅觉条件刺... 目的:探讨单次吗啡暴露对大鼠基底外侧杏仁核(BLA)和伏隔核核心部(NACc)吗啡敏感性差异的影响。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均分成实验组(单次吗啡暴露)和对照组,分别在第1天皮下注射吗啡(5 mg/kg)或等容量生理盐水,注射过程均予以嗅觉条件刺激(茴香)。正常饲养到第8天,分别在乌拉坦麻醉下进行BLA、NACc电活动,以及体温、心电、呼吸肌肌电、皮肤电导的6通道同步记录,观察皮下注射5 mg/kg吗啡后BLA和NACc电活动以及外周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仅吗啡注射使实验组大鼠BLA和NACc的放电频率均明显升高(BLA:P<0.01,NACc:P<0.01),而且NACc的放电频率又高于BLA(P<0.05)。实验组BLA和NACc的基础放电频率呈高度正相关(rC=0.95,P=0.00),与对照组的基础放电频率相关系数(rA=0.17,P=0.66)有显著差异(P<0.05),吗啡给药后实验组放电频率的相关系数(rD=0.57,P=0.11)也与对照组(rB=-0.59,P=0.10)有明显的差异(P<0.05)。同时,在两组都观察到吗啡注射后体温出现一过性下降(P<0.05),实验组呼吸肌电平均周期明显下降(P<0.05),但其他检测的生理指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单次吗啡暴露不仅增强了大鼠BLA和NACc电活动的相关性,而且更明显地提高了NACc对再次注射吗啡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隔核 杏仁核 吗啡 心理生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