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rexin-A和RJR-2403影响脊髓腹角神经元自发动作电位的比较
1
作者 储婉玉 李妍 +5 位作者 甄骋 盛鑫 何光侣 徐爱萍 张环环 郑超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目的:探究食欲素-A(orexin-A)和α_(4)β_(2)-N型乙酰胆碱受体(α_(4)β_(2)-nAChR)选择性激动剂RJR-2403分别对新生大鼠离体脊髓腹角神经元自发动作电位影响的差异。方法:应用8~12 d新生SD大鼠,麻醉后游离出颈端至骶部的脊髓,保留腰骶... 目的:探究食欲素-A(orexin-A)和α_(4)β_(2)-N型乙酰胆碱受体(α_(4)β_(2)-nAChR)选择性激动剂RJR-2403分别对新生大鼠离体脊髓腹角神经元自发动作电位影响的差异。方法:应用8~12 d新生SD大鼠,麻醉后游离出颈端至骶部的脊髓,保留腰骶膨大节段并制备切片。切片孵育30min,采用木瓜蛋白酶消化19~22 min,转常温孵育45~60 min。沿中央管切取脊髓腹角,使用口径从大到小的巴斯德吸管急性机械分离神经元,静置20 min待细胞贴壁,在倒置显微镜下利用膜片钳记录良好的神经元,联合药理学方法进行功能性研究。在电流钳记录模式下,观察orexin-A和RJR-2403分别对离体脊髓腹角神经元自发放电(动作电位)的影响,并比较多种参数的差异。结果:(1)本研究应用急性分离的脊髓腹角神经元进行膜片钳记录,所记录的神经元胞体完整,形态多样,能发出较多突起且有分支;(2)给予orexin-A前的腹角神经元自发动作电位的频率[(3.55±0.66)Hz]低于给药后[(8.26±3.31)Hz](P<0.01),给药前动作电位幅值[(95.28±7.21)mV]高于给药后[(85.15±5.80)mV](P<0.05),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半幅时程无明显变化;(3)应用RJR-2403前,腹角神经元的静息电位[(-66.67±43.38)mV]高于给药后[(-60.48±3.38)mV](P<0.01),给药前放电频率[(2.74±1.60)Hz]低于给药后[(8.94±3.14)Hz](P<0.001),给药前动作电位幅值[(84.96±4.85)mV]高于给药后[(73.77±5.42)mV](P<0.01),给药前半幅时程[(4.34±1.52)ms]低于给药后[(5.39±1.80)ms](P<0.01)。结论:Orexin-A和RJR-2403对脊髓腹角神经元自发动作电位均具有正性调制作用,但对于静息电位、半幅时程存在不同作用,可能源于促代谢型受体和促离子型受体介导的作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欲素-A α_(4)β_(2)-N型乙酰胆碱受体 RJR-2403 脊髓腹角神经元 自发动作电位
下载PDF
临床浓度的依托咪酯对脊髓腹角神经元GABA和甘氨酸电流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甄骋 靳娜 +5 位作者 杨鑫宇 李妍 储婉玉 张环环 徐爱萍 郑超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研究临床浓度依托咪酯(ET)对脊髓腹角神经元γ-氨基丁酸(GABA)诱导的电流和甘氨酸(Gly)诱导的电流的幅度及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以7~14日龄的新生SD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将含腰骶膨大的脊髓切成厚度为300~500μm的薄片,经酶解消化... 目的:研究临床浓度依托咪酯(ET)对脊髓腹角神经元γ-氨基丁酸(GABA)诱导的电流和甘氨酸(Gly)诱导的电流的幅度及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以7~14日龄的新生SD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将含腰骶膨大的脊髓切成厚度为300~500μm的薄片,经酶解消化后,机械吹打含腹角的切片,分离出单个神经元后进行穿孔膜片钳记录。在电压钳模式下(V H=-70 mV),分别使用GABA(0.1 mmol/L)和Gly(30.0μmol/L)在分离的脊髓腹角神经元上诱发出电流,并研究临床浓度的ET对这两种电流的峰电流、稳态电流的幅度和动力学指标的影响。结果:相当于临床浓度的3.0μmol/L的ET自身无法在分离的脊髓腹角神经元上诱发出电流。但使用3.0μmol/L的ET对记录的神经元预处理2 min后,与对照电流相比,能够增大GABA峰电流幅度和稳态电流幅度(P<0.01)。使用3.0μmol/L的ET预处理2 min后,与对照电流相比,能够增大Gly峰电流幅度和稳态电流幅度(P<0.01)。同时,3.0μmol/L的ET预处理2 min缩短了GABA电流的上升时间(RT)(P<0.01),而延长了其衰减时间(DT)(P<0.01)。使用相同浓度的ET预处理2 min后,Gly电流的RT缩短(P<0.01)而DT延长(P<0.01)。结论:临床浓度的ET对脊髓腹角神经元的GABA和Gly峰电流和稳态电流的幅度皆有增强作用,并且对GABA电流和Gly电流这两种电流的激活和失敏动力学指标皆具有差异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GABA电流 Gly电流 脊髓腹角神经元 膜片钳记录
下载PDF
豆腐果苷对Aβ_(1-42)诱导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汪琴琴 罗潇潇 +4 位作者 赵健 丁见 汪萌芽 郑兰荣 郑超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2-16,27,共6页
目的:探究豆腐果苷(HEL)对β淀粉样蛋白1-42(Aβ_(1-42))诱导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24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NS)组、Aβ_(1-42)+NS组、Aβ_(1-42)+HEL组、HEL组,每组6只。通过脑立体定位双侧海马... 目的:探究豆腐果苷(HEL)对β淀粉样蛋白1-42(Aβ_(1-42))诱导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24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NS)组、Aβ_(1-42)+NS组、Aβ_(1-42)+HEL组、HEL组,每组6只。通过脑立体定位双侧海马区注射Aβ_(1-42)(5μg/μL)建立AD模型,注射3 d后Aβ_(1-42)+NS组和Aβ_(1-42)+HEL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豆腐果苷(50 mg/kg)灌胃治疗4周;作为对照,NS组和HEL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豆腐果苷(50 mg/kg)灌胃4周。治疗结束后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对各组大鼠行为、认知能力进行评估;通过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大鼠海马CA1区核因子-κB(NF-κB)表达情况;免疫印迹检测大鼠海马中淀粉前体样蛋白(APP)、NF-κB、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1)与NS组相比,Aβ_(1-42)+NS组大鼠逃逸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原平台次数和停留在原平台象限的时间均显著降低;海马CA1区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核固缩;APP、NF-κB、TNF-α表达显著升高(P<0.05)。(2)与Aβ_(1-42)+NS组相比,Aβ_(1-42)+HEL组大鼠逃逸潜伏期明显缩短,穿越原平台次数和原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均明显增多。(3)海马CA1区细胞核固缩得到良好改善;APP、NF-κB、TNF-α表达明显降低(P<0.05)。(4)NS组和HEL组大鼠Morris水迷宫结果无显著差异,APP、NF-κB和TNF-α蛋白在海马CA1区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豆腐果苷能够改善Aβ_(1-42)诱导AD大鼠认知功能,可能与抑制APP、NF-κB及TNF-α的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腐果苷 β淀粉样蛋白1-42 NF-ΚB 海马
下载PDF
神经性厌食症大鼠伏隔核与延髓头端腹外侧区的神经通路联系 被引量:1
4
作者 魏雯雯 吴琼波 +2 位作者 郑超 汪萌芽 张环环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09-615,共7页
目的探讨中枢伏隔核(NAc)与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M)之间是否存在神经通路联系,为进一步阐明神经性厌食症(AN)患者心血管功能的中枢调节机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饮食-运动模拟法建立神经性厌食症大鼠模型,使用荧光金逆向示踪法并... 目的探讨中枢伏隔核(NAc)与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M)之间是否存在神经通路联系,为进一步阐明神经性厌食症(AN)患者心血管功能的中枢调节机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饮食-运动模拟法建立神经性厌食症大鼠模型,使用荧光金逆向示踪法并结合多通道同步记录技术,探究NAc与RVLM间是否存在通路联系并参与AN模型大鼠心血管功能的调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N模型组大鼠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显著降低,RVLM神经元放电频率显著增加。在正常组和AN模型组大鼠RVLM核团微量注射荧光金0.5μL后,观察到NAc有荧光金逆行标记神经元分布。400μA电刺激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NAc时,大鼠收缩压、心率均显著性降低,RVLM神经元放电频率显著增加,而电刺激后模型组的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正常组。结论应用饮食-运动模拟法能成功建立神经性厌食症大鼠模型。大鼠NAc与RVLM间存在神经通路联系,该神经通路可能参与了AN模型大鼠心血管功能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性厌食症 延髓头端腹外侧区 伏隔核 心血管功能
下载PDF
杏仁核谷氨酸受体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大鼠心血管功能的作用
5
作者 吴亚洋 蔡坤宜 +3 位作者 吴雨洁 郑超 汪萌芽 张环环 《生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1-622,共12页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会增加心血管疾病患病率,而杏仁核在调控心血管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PTSD模型大鼠杏仁核谷氨酸受体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采用电刺激与单次延长应激相结合的复合...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会增加心血管疾病患病率,而杏仁核在调控心血管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PTSD模型大鼠杏仁核谷氨酸受体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采用电刺激与单次延长应激相结合的复合应激方法制备PTSD模型,通过分析造模前后体重变化差异以及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进行模型检测。用荧光金(FluoroGold,FG)逆行示踪技术观察逆行标记神经元分布。用Western blot检测杏仁核谷氨酸受体含量变化。分别在PTSD大鼠中央杏仁核(the central nucleus of the amygdala,CeA)微量注射人工脑脊液、非选择性谷氨酸受体阻断剂KYN、AMPA受体阻断剂CNQX,用在体多通道同步记录技术观察注射药物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PTSD组大鼠体重增长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开放臂停留时间占比明显降低(P<0.05)。在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ostral ventrolateral medulla,RVLM)注射FG后,在CeA内观察到逆行标记神经元。PTSD组杏仁核AMPA受体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CeA注射ACSF后,PTSD大鼠RVLM神经元放电频率、心率并无明显变化(P>0.05),而注射KYN或CNQX后,PTSD大鼠RVLM神经元放电频率、心率均加快(P<0.05)。以上结果提示,杏仁核AMPA受体可能通过抑制性通路参与PTSD大鼠心血管活动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杏仁核 延髓头端腹外侧区 谷氨酸受体 心血管功能
原文传递
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心血管功能变化及相关心理生理学通路 被引量:3
6
作者 吴琼波 魏雯雯 +3 位作者 曾成红 郑超 汪萌芽 张环环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85-892,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模型大鼠心血管功能以及延髓头端腹外侧(rostral ventrolateral medulla,RVLM)区和内侧缰核(medial habenular nucleus,MHb)神经元活动间的可能性联系。运用在体多... 本研究旨在探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模型大鼠心血管功能以及延髓头端腹外侧(rostral ventrolateral medulla,RVLM)区和内侧缰核(medial habenular nucleus,MHb)神经元活动间的可能性联系。运用在体多通道同步记录技术结合荧光金(FluoroGold,FG)逆向示踪等技术,同步记录神经元自发放电和多项外周生理指标,并观察荧光金逆行标记神经元分布。结果显示,PTSD组大鼠RVLM、MHb神经元放电频率及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微量注射0.5μL 4%FG至RVLM区,MHb区神经元被逆行标记;电刺激MHb后,正常对照组大鼠RVLM神经元放电频率在100~500μA下较刺激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心率在100~300μA下较刺激前显著加快(P<0.05),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在200~300μA下较刺激前显著上升(P<0.05);相比之下,PTSD组大鼠仅RVLM放电频率在100~300μA下较刺激前明显升高(P<0.05)。以上结果提示,PTSD模型大鼠的心血管功能活动增强,该变化可能与RVLM、MHb神经元活动以及二者之间潜在的神经通路联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心血管生理学 延髓头端腹外侧区 内侧缰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