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证医学PICOS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凌洋 谢向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5年第3期100-103,共4页
探讨循证医学PICOS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实习学生50名,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循证医学PICOS模式教学,通过理论考核、实践技能考核、问卷调查评估教学效果。结... 探讨循证医学PICOS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实习学生50名,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循证医学PICOS模式教学,通过理论考核、实践技能考核、问卷调查评估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学生理论知识成绩、实践技能操作及对教学满意度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医学PICOS模式应用于心血管内科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临床思维能力及学习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PICOS模式 心血管内科 教学应用
下载PDF
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内科研究生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2
作者 凌洋 王劲风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5年第3期034-037,共4页
内科作为临床重要科室,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发生变化,寻求高效的带教模式,不仅能提升教学质量,也能培养高质量的医疗人才。在本文研究中,分析内科研究生临床教学模式转型的必要性,并探索循证医学模式在内科教学的可行性,基于传统教学模式,... 内科作为临床重要科室,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发生变化,寻求高效的带教模式,不仅能提升教学质量,也能培养高质量的医疗人才。在本文研究中,分析内科研究生临床教学模式转型的必要性,并探索循证医学模式在内科教学的可行性,基于传统教学模式,联合循证医学思维,在实践教学中,设计循证问题、完善循证教学过程,并关注情景教学等,将循证知识在情景中互动及实践,提升研究生的学习能力及思维能力,并总结分析,认识到未来的教学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教学模式 内科研究生 情景教学 带教质量
下载PDF
微信互动平台在心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3
作者 凌洋 王劲风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5年第5期194-197,共4页
探讨微信互动平台在心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以院内心内科实习医学生为目标,抽选40名,2023年1月-2024年2月,随机数字表法下分组,对照组20名实施常规教学方案,研究组20名则实施微信互动平台教学方案,对两组教学效果... 探讨微信互动平台在心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以院内心内科实习医学生为目标,抽选40名,2023年1月-2024年2月,随机数字表法下分组,对照组20名实施常规教学方案,研究组20名则实施微信互动平台教学方案,对两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 研究组理论知识、实操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教学效果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教学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心内科临床教学,采取微信互动平台方案,可提高实习医学生理论知识要实操能力,加强教学效果与教学满意度,所具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科临床教学 微信互动平台 教学效果 教学满意度 理论知识
下载PDF
PBL教学法在心内科临床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
4
作者 凌洋 王劲风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5年第4期001-004,共4页
分析研究生心内科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医学研究生70名作为研究对象(参与时间:2022年7月-2024年9月),将研究生按随机法分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心内科教学,观察组采取PBL教学模式,比较两组研究生对心内科知... 分析研究生心内科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医学研究生70名作为研究对象(参与时间:2022年7月-2024年9月),将研究生按随机法分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心内科教学,观察组采取PBL教学模式,比较两组研究生对心内科知识掌握情况及研究生学习积极性,并调查研究生的职业认同感及教学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研究生的四个部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研究生积极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职业认同感项目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教学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心内科知识实践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模式可提升教学质量及研究生对职业认同感,该教学模式下,研究生满意度较高,具有教学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 心内科 研究生 职业认同感 满意度
下载PDF
目标教学法在心内科本科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凌洋 王劲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5年第5期130-133,共4页
探讨分析目标教学法在心内科本科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院内心内科本科生50名,2023年1月-2024年1月,随机数字表法下分组,对照组25名接受常规教学,研究组25名则接受目标教学法,对两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 研究... 探讨分析目标教学法在心内科本科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院内心内科本科生50名,2023年1月-2024年1月,随机数字表法下分组,对照组25名接受常规教学,研究组25名则接受目标教学法,对两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 研究组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教学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学习综合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心内科本科生采取目标教学法进行带教,可以提高本科生教学成绩,改善本科生对带教满意度,促进其综合能力提升,所具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科本科生带教 目标教学法 考核成绩 教学满意度 综合能力
下载PDF
本科生冠心病见习教学中AI与LBL“双师”教学的应用及对学生考核成绩的影响
6
作者 凌洋 谢向荣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5年第4期146-149,共4页
探讨本科生冠心病见习教学中AI与LBL“双师”教学的应用及对学生考核成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2月到2024年2月本科见习学生122例作为研究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幻灯片教学,观察组采取AI与LBL“双师”教学,对... 探讨本科生冠心病见习教学中AI与LBL“双师”教学的应用及对学生考核成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2月到2024年2月本科见习学生122例作为研究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幻灯片教学,观察组采取AI与LBL“双师”教学,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学生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教学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本科生冠心病见习教学中应用AI与LBL“双师”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考核成绩与教学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见习教学 双师教学 人工智能
下载PDF
线上和线下混合教学在高血压教学中的效果分析
7
作者 凌洋 谢向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5年第5期090-093,共4页
探究线上和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对高血压教学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级200例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98例,对照组102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观察组则实施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 探究线上和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对高血压教学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级200例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98例,对照组102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观察组则实施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方式。对两组的学生考试成绩、教学满意度等相关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以及评估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实施线上和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后,观察组的考试成绩及教学满意度等指标明显相比于对照组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并且具有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实施高血压相关课程教育时,已被证实,结合线上与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并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上和线下混合教学 高血压教学 效果分析
下载PDF
CARTO三维标测系统在心律失常教学中应用和发展研究
8
作者 凌洋 刘继纯 谢向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12期177-180,共4页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电活动出现异常,导致心脏跳动过快、过慢或不规则。这类疾病在心血管病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诊断和治疗方法不断发展。传统的检测方法虽然具有指导意义,但仍存在局限性。CARTO三维标测系统作为一种先进的电生理标测技...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电活动出现异常,导致心脏跳动过快、过慢或不规则。这类疾病在心血管病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诊断和治疗方法不断发展。传统的检测方法虽然具有指导意义,但仍存在局限性。CARTO三维标测系统作为一种先进的电生理标测技术,为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支持。本文将简单介绍CARTO三维标测系统、阐释其在心律失常教学中的应用进展,并分析其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TO三维标测系统 心律失常 教学应用和进展 心律失常 教学应用和进展
下载PDF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比、同型半胱氨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程小兵 罗娟娟 +6 位作者 陈燕 韩卫星 单其俊 杨玉雯 潘文博 钟万生 陈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684-2689,共6页
目的评价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及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比(sdLDL-C/LDL-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三者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科在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的住院患者200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内膜(IMT... 目的评价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及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比(sdLDL-C/LDL-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三者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科在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的住院患者200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内膜(IMT)异常组122例和对照组78例,其中颈动脉内膜异常组又分为颈动脉增厚组30例及颈动脉斑块组92例,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颈动脉斑块与sdLDL-C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颈动脉异常组sdLDL-C、sdLDL-C/LDL-C和Hcy明显高于对照组。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sdLDL-C/LDL-C、sdLDL-C是颈动脉增厚和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95%CI:1.021~1.213,P<0.001)、糖尿病(95%CI:1.009~1.0394,P<0.001)、sdLDL-C/LDL-C(95%CI:1.012~1.449,P<0.001)、sdLDL-C(95%CI:0.876~0.934,P<0.001)、Hcy(95%CI:0.439~0.81,P<0.001)。结论sdLDL-C/LDL-C、sdLDL-C、Hcy具有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且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增厚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同型半胱氨酸 颈动脉粥样硬化 sdLDL-C/LDL-C
下载PDF
可视教育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吕建萍 范晓莉 +3 位作者 许崇武 匡霞 周志庆 叶美娟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10期1257-1260,共4页
目的 :探索可视教育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通过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发生的住院患者跌倒坠床事件得出的前几位高危情景和因素,录制成教育视频并绘制成宣传教育画册及墙报,应用于院内... 目的 :探索可视教育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通过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发生的住院患者跌倒坠床事件得出的前几位高危情景和因素,录制成教育视频并绘制成宣传教育画册及墙报,应用于院内5个患者跌倒坠床高危试点病区,落实跌倒坠床情景和视频教育再辅以常规的跌倒坠床分级预防措施。比较干预前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患者构成及跌倒坠床发生率。并抽样调查患者住院前后对跌倒坠床预防措施的认知、行为及对医院防跌倒坠床措施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前后,试点病区住院患者跌倒坠床低、中、高危患者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干预后较干预前环比明显降低(28.26%-46.34%),具有临床意义。干预后患者对预防跌倒坠床认知及行为较干预前均明显提高(P〈0.01)。患者对医院预防跌倒坠床措施的满意度达91.67%。无1例患者因发生跌倒坠床而投诉及索赔。结论 :中、高危跌倒坠床风险患者是发生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主要人群,可视教育并执行跌倒坠床分级护理,能有效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提高住院患者对预防跌倒坠床的认知度及满意度,有效降低潜在的医患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教育 预防 跌倒坠床
原文传递
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血小板分布宽度的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程小兵 陈燕 +2 位作者 罗娟娟 杨玉雯 单其俊 《东南国防医药》 2020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效果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8年9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患者,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检测治疗前后的RDW和P...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效果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8年9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患者,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检测治疗前后的RDW和PDW,并计算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化值(RDW-C)、血小板分度宽度变化值(PDW-C),以及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化率(RDW-Cr)、血小板分布宽度变化率(PDW-Cr)。结果有效组较无效组的RDW、PDW变化值(-1.01±3.25 vs 1.62±2.12,-1.10±4.5 vs 0.25±1.2)及变化率(-2.15±6.2 vs 3.10±6.8,-6.3±9.3 vs 1.45±7.1)显著提高(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C(OR=1.012,95%CI:1.015~1.121)、PDW-C(OR=1.011,95%CI:1.019~1.082)是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RDW和PDW的变化值及变化率在评价治疗效果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DW与PDW治疗前后变化值及变化率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分布宽度 红细胞分布宽度 心肌梗死 疗效
下载PDF
围绕执业医师考试改革检体诊断学实验教学模式
12
作者 马玉红 宋默涵 +3 位作者 万美兰 夏朝红 杨浩 金艺凤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3期8-9,共2页
传统诊断学实验教学采用以书本为模板,教学手法单一,教学内容简单,教学效果欠佳。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实施,我教研室检体诊断学教学已围绕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做出相应改革:①教学大纲做出相应调整;②编写新的实验指导;③... 传统诊断学实验教学采用以书本为模板,教学手法单一,教学内容简单,教学效果欠佳。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实施,我教研室检体诊断学教学已围绕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做出相应改革:①教学大纲做出相应调整;②编写新的实验指导;③加强实验教师的培训;④课堂考核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体诊断学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实验教学改革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谢琨 曹蘅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15年第1期35-39,共5页
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受体与血管性血友因子(vWF)相互作用是血小板在血管损伤部位发生黏附和动脉血栓形成的始动环节,同时也是高剪切力下血小板在血管病理性狭窄部位发生黏附和聚集的重要机制,因此,GPIb受体被认为是抗血栓治疗的重... 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受体与血管性血友因子(vWF)相互作用是血小板在血管损伤部位发生黏附和动脉血栓形成的始动环节,同时也是高剪切力下血小板在血管病理性狭窄部位发生黏附和聚集的重要机制,因此,GPIb受体被认为是抗血栓治疗的重要靶点。GPIb受体拮抗剂通过阻GPIb复合物与vWF相互作用而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达到抗血小板血栓形成的目的,对于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当前一些GPIb受体拮抗剂研究进展,将要探讨的有:684-Fab、SZ2,属于抗GPIbα鼠源单克隆抗体;RAM.1,属于抗GPIbβ的鼠源单克隆抗体;Agkisacucetin、Jerdonibitin、Rhodocetin—αβ,均属蛇毒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Ib受体 血小板 血栓 单克隆抗体 蛇毒蛋白
原文传递
双腔起搏器植入对缓慢心律失常患者Apelin-13的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鲍昔杰 杨玉雯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25期3845-3846,共2页
目前很多研究结果均显示患者体内植入起搏器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唯一有效方法,但在体内植入单腔(VVI)还是双腔起搏器(DDD)在临床上有了很大争议,两者在各方面各有利弊。为了在临床上给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本课... 目前很多研究结果均显示患者体内植入起搏器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唯一有效方法,但在体内植入单腔(VVI)还是双腔起搏器(DDD)在临床上有了很大争议,两者在各方面各有利弊。为了在临床上给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本课题通过分别在患者体内植入单腔与双腔起搏器,随访四月,每月定期观察患者血浆中Apelin-13含量变化情况来探究双腔起搏器的临床应用与价值。在此次研究数据中显示,患者在体内植入双腔起搏器后血浆中Apelin-13的含量更接近人体正常值,更有利于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的改善,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起搏器(DDD) 缓慢性心律失常 Apelin-13的变化
下载PDF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的术式演变
15
作者 汪俊 杨浩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5年第5期574-579,共6页
心房颤动的治疗目前主要有抗栓、控制心室率、电复律以及导管射频消融等,仅有导管射频消融为治愈心房颤动提供了可能,从最初的法国波尔多中心尝试性运用点消融至今已有数十个年头,随着对心房颤动机制的深入研究,消融术式得到了极大的发... 心房颤动的治疗目前主要有抗栓、控制心室率、电复律以及导管射频消融等,仅有导管射频消融为治愈心房颤动提供了可能,从最初的法国波尔多中心尝试性运用点消融至今已有数十个年头,随着对心房颤动机制的深入研究,消融术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期间提出了多种心房颤动的产生及维持机制,但临床上对心房颤动,尤其是持续性的消融仍远未达到满意的疗效,通过对不同术式的研究并取长补短,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消融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术式演变
下载PDF
比伐芦定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葛涛 汤圣兴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7年第5期623-626,共4页
多年来,肝素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仅有的抗凝药物,因此被默认为标准的抗凝药物。近年来的几项多中心试验表明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中,与肝素相比,比伐芦定能减少主要出血事件,但可能增加缺血事件,尤其使急性期支架内... 多年来,肝素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仅有的抗凝药物,因此被默认为标准的抗凝药物。近年来的几项多中心试验表明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中,与肝素相比,比伐芦定能减少主要出血事件,但可能增加缺血事件,尤其使急性期支架内血栓风险增高。故目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使用比伐芦定抗凝的疗效是否优于肝素仍存争议。为克服早期血栓风险,研究者尝试了多种策略:如延长比伐芦定的使用时间、联合应用起效更快的新型抗血小板药物、转运途中即开始抗凝治疗以及将负荷量比伐芦定从静脉注射改为冠状动脉内注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伐芦定 冠状动脉内注射 肝素 抗凝
下载PDF
女性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17
作者 韦莲莲 杨玉雯 《当代医学》 2017年第21期198-200,共3页
研究证实,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能够改善心衰患者心脏功能,提高生存率,减少终点事件。虽然目前缺少大型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但现有的大部分数据显示,女性患者CRT术后获益大于男性,且女性是CRT获益的独立预测因素。本文就女性患者CR... 研究证实,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能够改善心衰患者心脏功能,提高生存率,减少终点事件。虽然目前缺少大型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但现有的大部分数据显示,女性患者CRT术后获益大于男性,且女性是CRT获益的独立预测因素。本文就女性患者CRT的应用及疗效进行综述,便于了解女性患者CRT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女性 心衰
下载PDF
CARTO引导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患者围术期舒适护理 被引量:2
18
作者 柯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19期2962-2963,共2页
目的:总结CARTO引导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患者围术期舒适护理经验。方法:对我科80例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做好心理舒适、环境舒适、生理舒适、社会舒适及症状舒适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射频消融即刻成功率100%。术后并发穿... 目的:总结CARTO引导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患者围术期舒适护理经验。方法:对我科80例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做好心理舒适、环境舒适、生理舒适、社会舒适及症状舒适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射频消融即刻成功率100%。术后并发穿刺点少量渗血3例,小血肿2例,均经及时发现并处理后无不良后果。无腰背酸痛、下肢麻木、心脏穿孔、心脏压塞、迷走神经反射等不适或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感觉低度舒适者4例(5%),中度舒适者16例(20%)、高度舒适者60例(7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CARTO系统指导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患者围术期中,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是射频消融治疗成功开展的有力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下载PDF
应用ICE指导经皮介入封堵双孔型房间隔缺损1例报道
19
作者 张璇 张晓春 +5 位作者 张蕾 李明飞 陈莎莎 潘文志 周达新 葛均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6-311,共6页
本文报道1例心腔内超声心动图(intracardiac echocardiography,ICE)指导下的双孔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介入封堵术。患者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提示为双孔型ASD(继发孔型),大小分别... 本文报道1例心腔内超声心动图(intracardiac echocardiography,ICE)指导下的双孔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介入封堵术。患者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提示为双孔型ASD(继发孔型),大小分别为12 mm和13 mm,两处相距约6 mm;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及ICE引导下,成功应用20 mm小腰大边ASD封堵器进行封堵,术后即刻ICE提示房间隔无分流,封堵器位置、大小、形态良好,对周围结构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ASD) 双孔型 心腔内超声心动图(ICE) 介入封堵术
下载PDF
单纯主动脉瓣反流和狭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20
作者 王若枫 张超 +4 位作者 雷晨慧 张璇 王敏红 王娟 周运锋 《中华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2-440,共9页
目的探讨单纯主动脉瓣反流(PAR)和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并发症的差异,并分析主要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0月至2024年1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TAVR手术治疗的124例患者,依据... 目的探讨单纯主动脉瓣反流(PAR)和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并发症的差异,并分析主要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0月至2024年1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TAVR手术治疗的124例患者,依据术前超声心动图将患者分为PAR组(64例)和AS组(60例)。收集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心脏超声及CT影像数据,并记录术后并发症。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术前临床、影像资料的差异;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组患者主要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危险因素对2组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的预测效能。结果PAR组的主要并发症是传导阻滞(CD,33例);AS组的主要并发症是瓣周漏(PVL,41例)。术前资料比较显示PAR组患者术后有无CD在膜部室间隔(MS)最短径、MS最短径/最长径的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S组患者术后有无PVL在主动脉瓣环长径、瓣环面积、瓣环周长、锚定区钙化积分的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S最短径是PAR患者术后发生CD的独立危险因素(OR=0.628,95%CI 0.437~0.902,P=0.012),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751(95%CI 0.630~0.872,P=0.001);而锚定区钙化积分是AS患者术后发生PVL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54,95%CI 1.055~2.003,P=0.022),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740(95%CI 0.601~0.879,P=0.003)。结论PAR和AS患者TAVR术后的并发症有所差异,其中CD是PAR患者的主要并发症,MS最短径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而PVL是AS患者术后的主要并发症,锚定区钙化积分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单纯主动脉瓣反流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