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脱细胞皮肤基质/聚氨酯混纺纤维支架促进大鼠皮肤缺损的修复 被引量:2
1
作者 吴辰 江佳慧 +2 位作者 苏豆 刘晨 慈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5-751,共7页
背景:研究证实,将脱细胞基质与聚合物进行混合纺丝不仅可改善纤维的结构性质,还可保存脱细胞基质的生物学活性,但是目前将聚氨酯与脱细胞皮肤基质进行静电纺丝制备皮肤组织工程支架还没有相关报道。目的:观察脱细胞皮肤基质/聚氨酯混纺... 背景:研究证实,将脱细胞基质与聚合物进行混合纺丝不仅可改善纤维的结构性质,还可保存脱细胞基质的生物学活性,但是目前将聚氨酯与脱细胞皮肤基质进行静电纺丝制备皮肤组织工程支架还没有相关报道。目的:观察脱细胞皮肤基质/聚氨酯混纺纤维支架对大鼠皮肤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分别制备聚氨酯静电纺丝纤维支架和脱细胞皮肤基质/聚氨酯混纺纤维支架。扫描电镜下观察纤维结构;将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于两组支架上,扫描电镜下观察支架上的细胞形态。取10只SD大鼠,在每只大鼠背部制作3个1 cm×1 cm的全层皮肤缺损,其中2处缺损分别植入聚氨酯静电纺丝纤维支架(对照组)、脱细胞皮肤基质/聚氨酯混纺纤维支架(实验组),剩余缺损处不植入任何材料(空白对照组)。术后第1,2,3周,观察皮肤创面愈合情况;植入后第3周,进行创面苏木精-伊红染色,计算创面瘢痕面积。结果与结论:①扫描电镜下可见两种静电纺丝纤维均为网状结构,并且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两种支架上沿纤维附着,黏附良好。②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各组皮肤创面逐渐愈合,至术后第3周,实验组、对照组皮肤创面基本愈合,空白对照组创面可见小溃疡形成。皮肤创面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对照组、实验组创面表皮覆盖基本完整,真皮层内可见成纤维细胞长入和炎症细胞浸润,并且实验组创面胶原纤维较为丰富、排列规则有序,与表皮面基本平行;空白对照组创面表皮仍有缺损。实验组创面瘢痕面积小于其他两组(P<0.05,P<0.01)。③结果表明,脱细胞皮肤基质/聚氨酯混纺纤维支架可以有效修复大鼠全层皮肤缺损、改善创面瘢痕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细胞皮肤基质 聚氨酯 静电纺丝 皮肤缺损 瘢痕
下载PDF
基于培养岗位胜任力的《皮肤性病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践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军 何彩凤 +1 位作者 慈超 常小丽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167-169,共3页
目的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其对培养医学生岗位胜任力的作用。方法2018级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1~8班,两个教学大班,共计24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1~4班)和对照组(5~8班),实验组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照组... 目的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其对培养医学生岗位胜任力的作用。方法2018级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1~8班,两个教学大班,共计24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1~4班)和对照组(5~8班),实验组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教学,实验组在学期初和学期末给予混合式教学对岗位胜任力影响的调查问卷评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课程结束后进行同样的期末成绩评定。结果实验组学期初在临床技能、职业素养、疾病预防、人际沟通能力、信息与管理能力、终生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的评分分别为(6.23±1.98)分、(5.98±1.69)分、(6.54±2.24)分、(6.98±2.28)分、(6.24±2.36)分、(6.12±2.52)分、(6.52±2.87)分、(5.95±1.92)分;学期末评分分别为(7.98±2.35)分、(8.25±2.56)分、(8.15±2.57)分、(8.56±2.64)分、(8.35±2.49)分、(8.34±2.54)分、(8.96±2.67)分、(7.25±1.59)分,实施混合式教学后各项得分均高于实施前(P<0.01);实验组期末考试成绩(76.25±14.64)分,对照组成绩为(74.56±13.85)分,实验组成绩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的培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岗位胜任力 皮肤性病学
下载PDF
皮肤镜对皮肤色素性肿瘤864例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格格 刘雯蓓 +2 位作者 何彩凤 江佳慧 慈超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0年第4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皮肤镜在皮肤科常见色素性肿瘤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皮肤色素性肿瘤患者864例的临床资料(591例黑素细胞痣、211例脂溢性角化病、62例基底细胞癌),以组织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皮肤镜诊断的正确率。结果皮肤镜对黑... 目的探讨皮肤镜在皮肤科常见色素性肿瘤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皮肤色素性肿瘤患者864例的临床资料(591例黑素细胞痣、211例脂溢性角化病、62例基底细胞癌),以组织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皮肤镜诊断的正确率。结果皮肤镜对黑素细胞痣、脂溢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5.26%、91.94%、87.10%,均显著高于临床诊断的83.76%、79.62%、69.35%(P<0.05)。皮肤镜对皮肤良性色素性肿瘤的诊断正确率为94.39%高于对恶性肿瘤的87.10%(P<0.05)。结论皮肤镜对黑素细胞痣、脂溢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的诊断正确率高,可减少皮肤色素性肿瘤的误诊、漏诊,减少不必要的皮肤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镜 黑素细胞痣 脂溢性角化病 基底细胞癌
下载PDF
NEDD4基因多态性rs2271289与中国汉族人瘢痕疙瘩表型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赵俊 陆孟珠 +1 位作者 张祥 陆闻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44-1246,1250,共4页
目的探讨NEDD4基因多态性rs2271289与汉族人瘢痕疙瘩相关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结合课题组前期瘢痕疙瘩关联分析数据,选取309例瘢痕疙瘩患者1 080例正常对照者的NEDD4基因多态性rs2271289基因分型资料,PLINK 1.07软件对选取数据资料进... 目的探讨NEDD4基因多态性rs2271289与汉族人瘢痕疙瘩相关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结合课题组前期瘢痕疙瘩关联分析数据,选取309例瘢痕疙瘩患者1 080例正常对照者的NEDD4基因多态性rs2271289基因分型资料,PLINK 1.07软件对选取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瘢痕疙瘩患者和正常对照者比较显示NEDD4基因多态性rs2271289基因频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62,95%CI:1.24~2.10,P=3.28E-04);通过分层分析显示严重瘢痕疙瘩患者与正常对照者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患者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家族史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EDD4基因多态性rs2271289与汉族人瘢痕疙瘩发病易感性相关,此外与瘢痕疙瘩发病严重程度相关,与家族史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单核苷酸多态性 表型 NEDD4基因
下载PDF
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向展翔 王军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27-129,共3页
特异性皮炎(AD)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因其往往伴随剧烈瘙痒,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AD患者往往存在皮肤屏障损伤,使其易被外界过敏原致敏及皮肤干燥。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被研究透彻,但已经明确的是遗传因素在... 特异性皮炎(AD)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因其往往伴随剧烈瘙痒,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AD患者往往存在皮肤屏障损伤,使其易被外界过敏原致敏及皮肤干燥。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被研究透彻,但已经明确的是遗传因素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许多文献报道在AD患者皮疹处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定植明显增多,在遗传基础上由体表细菌定植群落紊乱而造成的1型辅助性T细胞/2型辅助性T细胞(Th1/Th2)平衡紊乱,并最终引起皮疹和瘙痒。本文结合近年最新文献对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特应性 疾病遗传易感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2型炎症 白细胞介素
下载PDF
尖锐湿疣初发患者皮损中Livin和Caspase-3的表达 被引量:3
6
作者 林丽 王军 秦晓明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9年第6期338-341,共4页
目的:检测尖锐湿疣(CA)初发患者皮损及正常包皮组织中Livin和Caspase-3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Livin和Caspase-3在30例CA初发患者皮损和20例正常包皮组织中的表达。结果:Livin和Caspase-3在CA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67%和43... 目的:检测尖锐湿疣(CA)初发患者皮损及正常包皮组织中Livin和Caspase-3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Livin和Caspase-3在30例CA初发患者皮损和20例正常包皮组织中的表达。结果:Livin和Caspase-3在CA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67%和43.33%,在正常包皮组织表达率分别为25.00%和70.00%。Livin与Caspase-3在CA组织中的表达强度之间无相关性(r=0.238,P>0.05)。结论:在CA初发患者皮损中存在Livin高表达和Caspase-3低表达,二者可能共同参与了CA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细胞凋亡 免疫组化 LIVIN CASPASE-3
下载PDF
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6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唐彪 柯国琳 +3 位作者 吴辰 卢晓红 刘雯蓓 慈超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AGEP)的致病因素、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以期提高临床诊疗能力。方法收集AGEP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AGEP患者,其中男31例,女29例,儿童及成人各30例。44例(73.3%)患者发病前有感... 目的探讨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AGEP)的致病因素、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以期提高临床诊疗能力。方法收集AGEP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AGEP患者,其中男31例,女29例,儿童及成人各30例。44例(73.3%)患者发病前有感染病史。58例(96.7%)有明确用药史,抗生素占79.3%(46/58),其中林可酰胺类抗生素占58.6%(34/58)。所有患者均表现为皮肤红斑脓疱,35例(58.3%)出现发热,49例(81.7%)白细胞升高,5例(8.3%)出现肝功能异常,经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支持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药物和感染是AGEP的主要致病因素,AGEP患者应尽早停用可疑药物并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 分析 特征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乳房外Paget病3例 被引量:3
8
作者 罗婉仪 何彩凤 季必华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36-1037,1049,共3页
3例乳房外Paget病患者,均为男性,年龄范围69~84岁,病程1~2年不等,发病部位均为阴囊部。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表皮及毛囊上皮可见单个或成巢的Paget细胞,细胞大,胞浆丰富淡染。符合乳房外Paget病的诊断。
关键词 PAGET病 乳房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