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学科协作心肺康复对重症肺炎患者肺氧合功能、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
1
作者 朱芙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005-0008,共4页
以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行常规护理探究增加多学科协作心肺康复治疗,对患者产生的临床价值,用以改善患者肺氧合功能与呼吸力学指标。方法 时间:2023.4-2024.4;数量:96例,病情:重症肺炎;分组:随机化。CG/XZ组,常规/多... 以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行常规护理探究增加多学科协作心肺康复治疗,对患者产生的临床价值,用以改善患者肺氧合功能与呼吸力学指标。方法 时间:2023.4-2024.4;数量:96例,病情:重症肺炎;分组:随机化。CG/XZ组,常规/多学科协作心肺康复治疗。比较:呼吸力学指标、肺氧合功能指标、肺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XZ组患者Raw、PIP指标<CG组,Cst指标>CG组(T=7.259、10.481、17.110,P<0.001)。治疗后XZ组患者PaO2、氧合指数指标>CG组,PaCO2指标<CG组(T=11.951、17.631、14.054,P<0.001)。XZ组肺功能指标中各项>CG组(T=15.563、5.166、7.006、4.362,P<0.001)。XZ组并发症率2.08%<CG组14.58%(χ2=4.909,P=0.027<0.05)。结论 多学科协作心肺康复治疗应用于重症肺炎干预中,能改善患者肺氧合功能、呼吸力学指标、肺功能指标、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 心肺康复治疗 重症肺炎 肺氧合功能 呼吸力学指标
原文传递
结合案例情景模拟在康复科高危跌倒患者跌倒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解本香 程韵英 刘俊 《安徽医学》 2024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探讨结合案例情景模拟在康复科高危跌倒患者跌倒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1~12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高危跌倒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预防跌倒... 目的探讨结合案例情景模拟在康复科高危跌倒患者跌倒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1~12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高危跌倒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预防跌倒知识和技能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结合案例情景模拟教育。比较两组患者防跌倒知识和行为水平、跌倒发生率及伤害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预防跌倒知识和行为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预防跌倒知识得分、行为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前后预防跌倒知识差值、行为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跌倒发生率从1.18%降至0.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级以上伤害发生率从75%降至0。结论结合案例情景模拟能提高康复科高危跌倒患者防跌倒知识及技能水平,降低跌倒发生率和2级及以上伤害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情景模拟 防跌倒知识和行为 高危跌倒 伤害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与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对比研究
3
作者 李文 李杜娟 王锋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25年第2期225-232,共8页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治疗与体外冲击波(ESW)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进一步比较两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104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其中男性51例,女性53例;年龄51~70岁,平均年龄59.86岁;体质量50~80 ...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治疗与体外冲击波(ESW)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进一步比较两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104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其中男性51例,女性53例;年龄51~70岁,平均年龄59.86岁;体质量50~80 kg,平均体质量65.60 kg;身高153~175 cm,平均身高162.81 cm;病程3~8个月,平均病程5.45个月。随机分为BTX-A组(n=34)、ESW组(n=35)及Ctrl组(n=35)。Ctrl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BTX-A组在Ctrl组基础上增加超声联合电刺激定位下BTX-A注射治疗,ESW组在Ctrl组基础上增加ESW疗法。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测量患侧上肢肱二头肌杨氏模量值(Emean),采用上肢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对痉挛分级,评估患者患侧屈腕肌群及屈肘肌群的痉挛程度,并通过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价(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运动能力。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肱二头肌Emean值、上肢屈腕肌群及屈肘肌群MAS评分、FMA-UE评分、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屈腕肌群、屈肘肌群M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Ctrl组屈腕肌群MAS评分:(2.66±0.54)分vs(3.06±0.68)分;屈肘肌群MAS评分:(2.66±0.54)分vs(3.11±0.63)分。BTX-A组屈腕肌群MAS评分:(1.91±0.62)分vs(3.12±0.64)分;屈肘肌群MAS评分:(1.71±0.63)分vs(3.09±0.67)分。ESW组屈腕肌群MAS评分:(1.91±0.56)分vs(3.09±0.70)分;屈肘肌群MAS评分:(1.86±0.65)分vs(3.14±0.65)分。P<0.05],FMA-UE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Ctrl组FMA-UE评分:(34.69±2.13)分vs(25.74±1.54)分;MBI评分:(63.80±2.01)分vs(54.80±2.37)分。BTX-A组FMA-UE评分:(37.82±1.91)分vs(25.97±1.83)分;MBI评分:(70.18±2.32)分vs(55.15±1.99)分。ESW组FMA-UE评分:(37.31±2.11)分vs(25.69±1.39)分;MBI评分:(70.71±2.16)分vs(55.00±1.55)分。P<0.05]。与Ctrl组相比,BTX-A组和ESW组治疗后屈腕肌群及屈肘肌群MAS评分、FMA-UE评分、MB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TX-A组和ESW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rl组中治疗后与治疗前的肱二头肌Emean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BTX-A组和ESW组中治疗后与治疗前组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BTX-A组Emean值:(23.98±1.78)kPa vs(34.69±1.66)kPa;ESW组Emean值:(25.93±1.43)kPa vs(35.20±1.89)kPa。P<0.05],且BTX-A组与ESW组治疗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Emean值:(23.98±1.78)kPa vs(25.93±1.43)kPa。P<0.05]。结论BTX-A注射治疗与ESW疗法均可有效降低卒中后痉挛患者上肢肌张力,从而提高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治疗4周后BTX-A注射治疗与ESW疗法在痉挛量表评估和功能水平上疗效相当,而BTX-A注射治疗在超声水平的肌肉特性改变更为显著,但ESW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长期疗效仍值得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上肢痉挛 A型肉毒毒素 体外冲击波
原文传递
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联合电刺激引导注射A型肉毒素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疗效评估
4
作者 郑直 许利 +4 位作者 程伟波 韩雨农 朱林丽 李文 李杜娟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超声联合电刺激引导注射A型肉毒素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被确诊为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51例,所有患者均在高频超声联合...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超声联合电刺激引导注射A型肉毒素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被确诊为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51例,所有患者均在高频超声联合电刺激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素于指浅屈肌(Fds)、指深屈肌(Fdp)、肱二头肌(Bb)、桡侧腕屈肌(Fcr)、尺侧腕屈肌(Fcu)。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各肌肉的杨氏模量平均值(Emean),以及Brunnstorm分级,改良Ashworth量表(MA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的差异性。结果:①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Fds、Fdp、Bb、Fcr、Fcu的Emean值均依次下降(P<0.05),MAS评分、Brunnstorm评分均依次升高(P<0.05),治疗后3个月AD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②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后3个月Fds、Fdp、Bb、Fcr、Fcu的Emean值与MAS评分呈负相关(r=-0.715、-0.802、-0.761、-0.708、-0.725,P<0.001);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dp和Fcu的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的差值越大治疗效果越明显,P<0.05;④ROC曲线显示Fdp、Fcu的治疗后3个月Emean与治疗前的差值诊断疗效的截断值分别为6.050、5.105 kPa,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0(95%CI:0.700~0.959)、0.891(95%CI:0.802~0.979),灵敏度分别为94.4%、83.3%,特异度分别为60.0%、80.0%。结论: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联合电刺激引导注射A型肉毒素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疗效明显,且剪切波弹性成像可以较准确量化地评估疗效,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弹性成像 高频超声 电刺激 A型肉毒素 痉挛性偏瘫
下载PDF
老年脑梗死后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5
作者 张金琴 汪艳 +1 位作者 李杜娟 李文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后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特征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2月于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31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依据纳入患者是否继发肺部感染分成观察组(继发肺部感染)和对照组(...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后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特征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2月于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31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依据纳入患者是否继发肺部感染分成观察组(继发肺部感染)和对照组(未继发肺部感染)。统计310例脑梗死患者中肺部感染例数,并分析其病原菌特征。对2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得到老年脑梗死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310例脑梗死患者中,肺部感染87例,设为观察组,余下223例设为对照组。87例肺部感染患者分离病原菌菌株10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比最高69株,占比68.32%。通过对2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老年脑梗死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吸烟史、既往肺部疾病史、合并糖尿病、侵入性操作、后循环梗死、重度梗死及吞咽功能障碍。结论 老年脑梗死后肺部感染可能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与吸烟史、既往肺部疾病史、糖尿病、侵入性操作、梗死程度及吞咽功能有关,应及时采取临床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脑梗死 肺部感染 病原菌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肠内营养补充改善老年脑卒中鼻饲患者的营养状况
6
作者 谢冬芹 李文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22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补充对营养不良的老年脑卒中鼻饲患者营养状况、身体机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0名老年脑卒中鼻饲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补充对营养不良的老年脑卒中鼻饲患者营养状况、身体机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0名老年脑卒中鼻饲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饮食指导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饮食指导加肠内营养补充干预,两组患者均连续干预3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人体测量学指标、营养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治疗前及治疗1、2、3周后营养指标。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3周后对照组患者三头肌皮褶厚度(TST)、小腿围(CC)、上臂围(AC)、握力(GS)均降低,观察组患者TSF、CC、AC、GS均升高,但两组各指标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患者TSF、AC、G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3周后对照组患者营养风险筛查评估表(NRS2002)评分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NRS2002评分显著降低,对照组患者预后营养指数(PNI)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PNI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均评分均显著升高,且治疗3周后观察组患者NRS2002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NI和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1、2、3周后对照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全血血红蛋白(Hb)均逐渐降低,观察组逐渐升高,观察组治疗2、3周后血清ALB、TP含量及治疗1、2、3周后全血Hb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肠内营养补充能够改善脑卒中鼻饲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患者TSF、CC、AC、GS,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补充 脑卒中 鼻饲 白蛋白 总蛋白 血红蛋白
下载PDF
脑瘫患儿继发髋关节脱位的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杜娟 周云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1-94,共4页
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存在的姿势异常及功能障碍症候群,而髋关节脱位是其常见的伴随症状。本文就脑瘫患儿继发髋关节脱位流行病学特征、髋关节发育监测方案、治疗手段等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关键词 脑性瘫痪 髋关节脱位 防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