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规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罗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期184-185,共2页
观察规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神经内科患者84例,按数字表法照组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应用规范化健康教育)(对照组,42例,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将比较两组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 使用规范化健康... 观察规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神经内科患者84例,按数字表法照组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应用规范化健康教育)(对照组,42例,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将比较两组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 使用规范化健康教育的观察组在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物质生活对比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效果上,观察组在慢性病自我效能评分、SDS评分、健康知识了解评分等护理效果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于神经内科护理中行规范化健康教育,能有效地针对神经内科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改善,还能够行之有效地将对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质量提高起来,十分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效果 规范化健康教育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神经原性肺水肿5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秦兵 巩娟瑜 廖卫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 :总结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神经原性肺水肿 ( NPE)的发病情况、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 5 6例 NP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NPE起病急 ,病情进展迅速 ,预后差 ,病死率高 ,本组病死率为 35 .7% ,肺水... 目的 :总结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神经原性肺水肿 ( NPE)的发病情况、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 5 6例 NP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NPE起病急 ,病情进展迅速 ,预后差 ,病死率高 ,本组病死率为 35 .7% ,肺水肿的程度和原发病的轻重密切相关。易并发中枢性高热和急性胃黏膜病变 ,可能和下丘脑功能受损有关。积极降低颅内压 ,减轻脑水肿 ,及早机械通气 ,激素疗法 ,预防感染和急性胃黏膜病变。结论 :NPE发生率高 ,起病急 ,病死率高 ,须进行有效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神经原性肺水肿 机械通气 激素疗法 脱水剂 甘露醇
下载PDF
文拉法辛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戴萍 许忠强 +1 位作者 李卫飞 周志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4期11-12,共2页
目的研究文拉法辛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时对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4—2014-12我科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采用黛力新0.5mg/d治疗,研究组给予文拉法辛75mg/d治疗,此外,所有入选... 目的研究文拉法辛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时对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4—2014-12我科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采用黛力新0.5mg/d治疗,研究组给予文拉法辛75mg/d治疗,此外,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康复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疗程共6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周末,用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焦虑量表(HAMA)和巴氏指数(BI)及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评估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HAMD、HAMA得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前BI及NI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周后NIHSS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BI 2组无明显差异(P>0.05);起病后6周,研究组BI较对照组升高(P<0.01)。结论文拉法辛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可靠,并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促进肢体神经功能的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文拉法辛 神经功能缺损 生活自理能力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神经源性心脏损害67例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卫飞 周志明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4年第4期314-316,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神经源性心脏损害的发生机理及诊治原则。方法 对 10 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作心电图、心肌酶谱测定 ,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改变占 6 4 .4 2 % ,心肌酶谱均有不同程度增高 ,以脑出血...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神经源性心脏损害的发生机理及诊治原则。方法 对 10 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作心电图、心肌酶谱测定 ,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改变占 6 4 .4 2 % ,心肌酶谱均有不同程度增高 ,以脑出血为明显 ,预后更差。结论 其发生机理可能与脑对心脏神经支配紊乱 ,神经、体液调节障碍 ,血管病变及动力学变化等有关。应对急性脑卒中加强心脏监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神经源性心脏损害 心电图 心肌酶谱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5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秦兵 巩娟瑜 廖卫平 《医师进修杂志》 2005年第4期42-44,共3页
目的 总结探讨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的发病情况、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5 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NPE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病死率高,本组病死率为34.5 % ,肺水肿的程度... 目的 总结探讨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的发病情况、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5 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NPE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病死率高,本组病死率为34.5 % ,肺水肿的程度和原发病的轻重密切相关。易合并中枢性高热和急性胃黏膜病变,可能和下丘脑功能受损有关。积极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及早机械通气,激素疗法,预防感染和急性胃黏膜病变。结论 NPE发生率高,起病急,病死率高,须进行有效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神经源性肺水肿 发病机制 颅内压 激素疗法
下载PDF
基于IL-6、SOD、NSE水平探究丁苯酞联合银杏叶在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6
作者 周佩莉 陈承 +3 位作者 吴文倩 周皖舒 张勇 程峰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银杏叶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脑组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于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进行诊治的116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银杏叶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脑组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于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进行诊治的116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丁苯酞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丁苯酞联合银杏叶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学指标(IL-6、SOD、NSE)水平、认知功能[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生活活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6和NSE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而SOD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IL-6和NSE水平降低得更加明显,SOD水平升高得较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IL-6和NSE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SOD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29、4.694、4.96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MSE和MoC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497、4.609,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42,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72%(1∕58),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3.79%(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3,P<0.05)。结论银杏叶联合丁苯酞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具有显著的效果,不仅可以减轻机体炎症、氧化反应,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SOD、NSE水平,降低IL-6水平,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银杏叶 血管性痴呆 白细胞介素-6 超氧化物歧化酶 脑组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神经系统药源性疾病52例分析
7
作者 李卫飞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了解引起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1983~2006年住院患者发生神经系统疾病52例。结果:药源性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与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合并用药有关。老年人和儿童是易感人群。结论:药源性神经系统疾病涉及... 目的:了解引起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1983~2006年住院患者发生神经系统疾病52例。结果:药源性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与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合并用药有关。老年人和儿童是易感人群。结论:药源性神经系统疾病涉及药物种类多,表现多样,部分病例预后差,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 药源性疾病
下载PDF
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联合电刺激引导注射A型肉毒素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疗效评估
8
作者 郑直 许利 +4 位作者 程伟波 韩雨农 朱林丽 李文 李杜娟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超声联合电刺激引导注射A型肉毒素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被确诊为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51例,所有患者均在高频超声联合...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超声联合电刺激引导注射A型肉毒素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被确诊为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51例,所有患者均在高频超声联合电刺激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素于指浅屈肌(Fds)、指深屈肌(Fdp)、肱二头肌(Bb)、桡侧腕屈肌(Fcr)、尺侧腕屈肌(Fcu)。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各肌肉的杨氏模量平均值(Emean),以及Brunnstorm分级,改良Ashworth量表(MA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的差异性。结果:①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Fds、Fdp、Bb、Fcr、Fcu的Emean值均依次下降(P<0.05),MAS评分、Brunnstorm评分均依次升高(P<0.05),治疗后3个月AD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②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后3个月Fds、Fdp、Bb、Fcr、Fcu的Emean值与MAS评分呈负相关(r=-0.715、-0.802、-0.761、-0.708、-0.725,P<0.001);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dp和Fcu的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的差值越大治疗效果越明显,P<0.05;④ROC曲线显示Fdp、Fcu的治疗后3个月Emean与治疗前的差值诊断疗效的截断值分别为6.050、5.105 kPa,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0(95%CI:0.700~0.959)、0.891(95%CI:0.802~0.979),灵敏度分别为94.4%、83.3%,特异度分别为60.0%、80.0%。结论: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联合电刺激引导注射A型肉毒素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疗效明显,且剪切波弹性成像可以较准确量化地评估疗效,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弹性成像 高频超声 电刺激 A型肉毒素 痉挛性偏瘫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洪星 王文锐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年第5期35-37,共3页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45例,两组患者在糖尿病病程、周围神经病变程度、HbA1c、降糖措施及营养神经等基础治疗方面具有...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45例,两组患者在糖尿病病程、周围神经病变程度、HbA1c、降糖措施及营养神经等基础治疗方面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服用依帕司他(50mg,3次/日),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3粒,3次/日),3个月为1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MCV及SCV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正中神经MCV及SCV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MCV及SCV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提高疗效,尤其在改善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方面意义显著,联合用药未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依帕司他 通心络胶囊
下载PDF
血小板、凝血因子、内皮素与脑梗死患者脑血栓形成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汤俊峰 邵枝定 唐晓磊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1期1269-1273,共5页
目的研究血小板、凝血因子、内皮素水平与脑梗死患者脑血栓形成的相关性及鉴别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来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120例有新发脑血栓形成的脑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时间段收入治疗的无新发脑... 目的研究血小板、凝血因子、内皮素水平与脑梗死患者脑血栓形成的相关性及鉴别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来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120例有新发脑血栓形成的脑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时间段收入治疗的无新发脑血栓形成的脑梗死患者112例为对照组。采集受试者肘检测静脉血5 mL,离心取上清液,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P-选择素(CD62P),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内皮素(ET)等指标。分析以上指标对脑梗死的诊断效能,分析其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临床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T、Ⅷ因子水平、PLT、CD62P、NIHSS、C-反应蛋白(CRP)两两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但均与PT、APTT呈负相关关系(P<0.05);影响NIHSS的因素有分组(对象属性)、高血压、Ⅷ因子水平、PLT、CD62P、CRP。鉴别价值:AUC:ET>Ⅷ因子水平>CRP>NIHSS>PLT(Z=4.000,P=0.406);敏感度:PLT>ET>22 CRP>Ⅷ因子水平>NIHSS(χ^(2)=0.367,P=0.545);特异性:Ⅷ因子水平>NIHSS>CRP>ET>PLT(χ^(2)=0.045,P=0.832)。结论血小板、凝血因子、内皮素水平均可用于脑梗死患者脑血栓形成的诊断鉴别,且两两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凝血因子 内皮素 脑梗死 相关性 鉴别价值
下载PDF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及治疗 被引量:21
11
作者 戴萍 周志明 《医学综述》 2007年第17期1315-1317,共3页
睡眠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可对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造成不利的影响。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临床表现形式主要有失眠、过度睡眠、日间过度倦睡症。其发生与解剖、神经递质、社会心理等多个因素有关。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治疗不单使用中枢... 睡眠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可对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造成不利的影响。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临床表现形式主要有失眠、过度睡眠、日间过度倦睡症。其发生与解剖、神经递质、社会心理等多个因素有关。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治疗不单使用中枢神经兴奋药物、镇静药物、抗抑郁药,更需要心理、康复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睡眠障碍 发病机制 治疗
下载PDF
美多巴联合中医辨证治疗老年帕金森病3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2
作者 洪星 《疑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8期563-565,共3页
目的观察美多巴联合中医辨证治疗老年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选取76例65岁以上的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2组均统一接受美多巴治疗,而治疗组在美多巴治疗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运用中药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 目的观察美多巴联合中医辨证治疗老年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选取76例65岁以上的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2组均统一接受美多巴治疗,而治疗组在美多巴治疗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运用中药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分别对2组使用统一帕金森评分量表(UPDRS)第Ⅲ、Ⅳ部分评分进行比较,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减少并发症方面的疗效。结果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UPDRSⅢ、Ⅳ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UPDRSⅢ、Ⅳ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及减少并发症方面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但其疗效与治疗时程有关,应该坚持规范足程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辨证 帕金森病 美多巴 帕金森评分量表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巩娟瑜 《临床医学工程》 2013年第9期1129-1130,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间住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根据患者入院后24 h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间住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根据患者入院后24 h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4分)32例,中度神经功能缺损(4~15分)45例,重度神经功能缺损(〉15分)13例。测定并分析三组的hsCRP、ox-LDL及Hcy水平。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在hsCRP、oxLDL及Hcy三个指标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而且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hsCRP、ox-LDL及Hcy水平三者均出现增高趋势,且轻度型、中度和重度型三种情况下的hsCRP、ox-LDL及Hcy水平均出现显著差异(P〈0.05)。结论 hsCRP、ox-LDL及Hcy水平三个指标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超敏C反应蛋白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急性氟乙酰胺中毒的诊治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卫飞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0年第10期889-890,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氟乙酰胺中毒的早期诊断与有效救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急性氟乙酸胺中毒患者,其中神经型 21例,心脏型5例。治疗方法包括洗胃、解毒剂、解痉对症等救治措施。结果:神经型中以抽搐为首发症状 17例,早期误诊... 目的:探讨急性氟乙酰胺中毒的早期诊断与有效救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急性氟乙酸胺中毒患者,其中神经型 21例,心脏型5例。治疗方法包括洗胃、解毒剂、解痉对症等救治措施。结果:神经型中以抽搐为首发症状 17例,早期误诊6例。除2例心脏型死亡外,余均抢救成功。结论:神经型中以抽搐为首发症者易误诊,心脏型虽少见,但预后凶险,除一般救治外,应采取有效的循环,呼吸功能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乙酰胺中毒 中枢神经 乙酰胺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洪星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0年第3期138-139,共2页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老年人群 帕金森病 疗效观察 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中西医结合疗法 治疗并发症 药物治疗
下载PDF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及用药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洪星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09年第9期905-908,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及用药安全性。方法18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人随机分为辛伐他汀10 mg/d、20 mg/d、30 mg/d及40 mg/d治疗组,分别测定随访6个月前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较组内和...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及用药安全性。方法18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人随机分为辛伐他汀10 mg/d、20 mg/d、30 mg/d及40 mg/d治疗组,分别测定随访6个月前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较组内和组间的差异性以及组间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6个月后,各组与治疗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较(P<0.05),10 mg/d组与其它三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较(P<0.05),20 mg/d组与30 mg/d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较(P>0.05),20 mg/d组与40 mg/d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较(P<0.05);10 mg/d组与20 mg/d组不良反应比较(P>0.05),10 mg/d组、20 mg/d组与另两组比较(P<0.05)。结论四组剂量的辛伐他汀治疗均能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但20 mg/d组既能有效地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又能避免高不良反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用药安全性
下载PDF
20对夫妻同时一氧化碳中毒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戴萍 陆克亮 李卫飞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第1期91-92,共2页
①目的分析总结夫妻同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时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差异。②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0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夫妻的临床资料。③结果 20对同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夫妻中,男性患者出现肌肉酸痛、末梢神经炎、CK异常例数显著高于... ①目的分析总结夫妻同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时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差异。②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0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夫妻的临床资料。③结果 20对同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夫妻中,男性患者出现肌肉酸痛、末梢神经炎、CK异常例数显著高于女性。女性患者脑功能损伤、CT异常、MMSE异常率显著高于男性。恶心呕吐、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男女两组无明显区别。④结论在基本相同的中毒环境时,性别对中毒患者特别是重度中毒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均有影响,女性出现中枢神经损害明显而男性周围神经损害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性别 症状差异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帕金森病3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洪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年第3期168-170,共3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选取76例65岁以上的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统一接受美多芭治疗,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选取76例65岁以上的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统一接受美多芭治疗,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分别对两组使用统一帕金森评分量表(UPDRS)第Ⅲ、Ⅳ部分评分进行比较,观察中西医结合在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减少并发症方面的疗效。结果:治疗后3个月,两组UPDRSⅢ、Ⅳ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UPDRSⅢ、Ⅳ评分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减少并发症方面优于西医治疗,但其疗效与治疗时程有关,应该坚持规范足程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帕金森病 美多芭 统一帕金森评分量表
下载PDF
文拉法辛与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19
作者 戴萍 许忠强 李卫飞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年第5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和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②方法选取我科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给予文拉法辛或黛力新治疗6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6周末,用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焦虑量表(HAMA)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和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②方法选取我科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给予文拉法辛或黛力新治疗6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6周末,用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焦虑量表(HAMA)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③结果文拉法辛组和黛力新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66.67%,两组治疗后HAMD、HAMA得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文拉法辛组从第2周起的HAMD、HAMA得分较黛力新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不良反应明显少于黛力新组。④结论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可靠,起效迅速,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文拉法辛 黛力新 疗效 副反应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认知障碍症状学的分型 被引量:13
20
作者 周佩莉 袁怀武 +5 位作者 计仁杰 阮婕 魏果 沈和平 周琼 罗本燕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81-286,共6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认知障碍症状学的分型。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155例)和嘉兴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53例)收治的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208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认知障碍症状学的分型。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155例)和嘉兴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53例)收治的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208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评分量表、临床痴呆量表评估认知功能,根据美国国立疾病与卒中研究院、瑞士神经科学研究国际协会和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有关血管性痴呆和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诊断标准诊断认知障碍,并按照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评分量表各认知领域分值权重进行症状学分型,比较各型之间的基线特征、影像学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按认知障碍症状学特点分为5型:正常型61例(29.3%)、记忆损伤为主型10例(4.8%)、语言损伤为主型35例(16.8%)、操作损伤为主型14例(6.7%)、混合型88例(42.3%)。各型间比较,年龄、受教育年限、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卒中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梗死部位和梗死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型在入院时改良Rankin量表分级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大多存在认知障碍,血管性认知障碍按症状学可分为5型,该分型反映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异质性,但各亚型间影像学表现和神经功能缺损表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认知障碍 症状学 分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