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P和心血管疾病 被引量:2
1
作者 汤圣兴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157-159,共3页
关键词 CRP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茶皂甙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杨浩 邵翔 俞国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59-161,共3页
目的:探讨茶皂甙(TSP)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SHR被随机分为4组,高血压对照组、卡托普利组(150 mg.kg-1.d-1)、TSP高剂量组(1600 mg.kg-1.d-1)、TSP低剂量组(400 mg.kg-1.d-1),... 目的:探讨茶皂甙(TSP)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SHR被随机分为4组,高血压对照组、卡托普利组(150 mg.kg-1.d-1)、TSP高剂量组(1600 mg.kg-1.d-1)、TSP低剂量组(400 mg.kg-1.d-1),每组6只;另选6只雄性WKY(Wistar-Nyoto)大鼠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每日给予各组大鼠相应药物灌胃,高血压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8周末,自大鼠腹主动脉取血,用于测定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Ang)、Ang、醛固酮含量;同时测定主动脉组织中Ang含量。结果:高血压对照组血浆Ang、Ang及组织中Ang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血压对照组(P均<0.01),而血浆PRA及醛固酮水平有所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与高血压对照组相比,TSP高剂量组Ang含量明显升高(P<0.01)、Ang和醛固酮含量显著降低(P均<0.01);组织中的Ang含量显著下降(P<0.01)。结论:TSP可显著升高Ang水平,减少Ang生成,推测降压机制主要是通过影响RAAS,发挥类似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Ang拮抗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皂甙 高血压 原发性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
下载PDF
冠脉介入术后Angio-seal血管闭合器的临床应用
3
作者 汪俊元 汤圣兴 +3 位作者 朱正才 夏朝红 柯永胜 曹蘅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449-451,共3页
目的:评价Angio-seal血管闭合器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股动脉封闭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将152例PCI患者分为血管闭合器组(76例)和人工压迫组(76例),观察止血成功率、止血时间、卧床时间及血管并发症。结果:两组止血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目的:评价Angio-seal血管闭合器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股动脉封闭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将152例PCI患者分为血管闭合器组(76例)和人工压迫组(76例),观察止血成功率、止血时间、卧床时间及血管并发症。结果:两组止血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闭合器组止血时间、卧床时间明显低于人工压迫组(P<0.05)。两组总的局部血管并发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gio-seal血管闭合器对股动脉穿刺点能快速、有效地止血,缩短卧床时间,明显减少局部血管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造影术 血管闭合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2011-2016年某院心血管内科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琚长霖 谢向荣 +2 位作者 周钰 曹蘅 芮世宝 《重庆医学》 CAS 2018年第29期3810-3812,共3页
目的分析2011-2016年心血管内科住院死亡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心血管内科258例住院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段死亡人数有无差异,分析主要死亡原因及其临床特征。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 目的分析2011-2016年心血管内科住院死亡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心血管内科258例住院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段死亡人数有无差异,分析主要死亡原因及其临床特征。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95例,36.82%)、心力衰竭(HF,86例,33.33%)及心源性猝死(SCD,30例,占11.63%)为主要死亡原因;41.86%的患者合并高血压、31.01%合并低钾血症、25.97%合并肾功能异常、17.05%合并糖尿病、16.28%合并有肺部感染。结论 AMI、HF、SCD是该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住院 死亡原因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在临界病变中诊断的应用
5
作者 鼋诧 汤圣兴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15年第2期90-92,共3页
血管内超声(IVUS)是近年来应用于冠状动脉病变检测的特殊技术之一,能够对冠状动脉血管病变进行精确的定性和定量评价。与冠状动脉造影技术不同的是,IVUS能提供冠状动脉血管横截面的图像,不仅能够能让我们了解病变处管腔的具体形态... 血管内超声(IVUS)是近年来应用于冠状动脉病变检测的特殊技术之一,能够对冠状动脉血管病变进行精确的定性和定量评价。与冠状动脉造影技术不同的是,IVUS能提供冠状动脉血管横截面的图像,不仅能够能让我们了解病变处管腔的具体形态,还可以进一步显示血管壁结构,做到对冠脉病变更准确的分析,尤其是临界病变中的应用,能够更好对临界病变做出诊断并指导我们对于临界病变治疗方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临界病变 诊断
原文传递
茶多酚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诱导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郑运江 杨浩 +2 位作者 汤圣兴 韩金旺 俞国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245-247,共3页
目的 研究茶多酚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在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基础上 ,观察茶多酚药物干预对损伤大鼠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终产物丙二醛 (MDA)... 目的 研究茶多酚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在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基础上 ,观察茶多酚药物干预对损伤大鼠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终产物丙二醛 (MDA)、一氧化氮 (NO)含量的影响。结果 茶多酚能明显降低血浆MDA含量、vWF活性及提高NO含量。结论 茶多酚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内皮细胞有明显保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保护作用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茶多酚 内皮细胞损伤 NO含量 血浆 活性 产物 降低
下载PDF
茶皂甙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杨浩 邵翔 俞国华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70-272,共3页
目的观察茶皂甙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为高血压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24只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1)高血压对照组;(2)卡托普利组(150mg·kg^-1·d^-1);(3)茶皂甙高剂量组(1600mg... 目的观察茶皂甙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为高血压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24只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1)高血压对照组;(2)卡托普利组(150mg·kg^-1·d^-1);(3)茶皂甙高剂量组(1600mg·kg^-1·d^-1);(4)茶皂甙低剂量组(400mg·kg^-1·d^-1);6只雄性WKY大鼠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每天通过灌胃法分别给予卡托普利,高、低剂量的茶皂甙和蒸馏水,每隔两周在上午8—10时用大鼠尾动脉血压无创测量分析系统测量大鼠动脉收缩压一次,共5次。结果给药8周后,茶皂甙高剂量组的动脉收缩压与用药前相比显著下降(P〈0.01),明显低于高血压对照组(P〈0.01),与卡托普利组接近(P〉0.05),茶皂甙低剂量组的动脉收缩压与用药前相比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P〈0.05)。结论茶皂甙可以有效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动脉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皂苷类 卡托普利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生化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永军 汤圣兴 +3 位作者 朱正才 汪俊元 朱正国 艾阳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365-367,共3页
目的:探讨生化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因胸痛发作3 h内就诊患者分为ACS组和非缺血性胸痛(non-ischemic chest pain,NICP)组,在胸痛0~3 h和3~6 h分别抽血采用ELISA等方法... 目的:探讨生化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因胸痛发作3 h内就诊患者分为ACS组和非缺血性胸痛(non-ischemic chest pain,NICP)组,在胸痛0~3 h和3~6 h分别抽血采用ELISA等方法检测骨髓相关蛋白(Myeloid-re-lated protein,MRP)、妊娠相关蛋白A(pregnancy-associatedplasma protein A,PAPP-A)、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MB,CK-MB)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四项指标。评价MRP与PAPP-A、CK-MB、cTnI联合检测在ACS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MRP诊断发病3 h内ACS的灵敏度为57.4%,高于PAPP-A(8.2%)、CK-MB(21.3%)和cTnI(18.0%)。四项指标联合诊断ACS的灵敏度提高到75.4%。MRP诊断发病3~6 h ACS的灵敏度为78.7%,也高于PAPP-A(39.3%)、CK-MB(49.2%)和cTnI(45.9%)。四项指标联合诊断ACS的灵敏度提高到96.7%。结论:MRP对ACS诊断的灵敏度高于PAPP-A、CK-MB、cTnI,可作为诊断ACS的早期生化标志物。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ACS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标志物 急性冠脉综合征 诊断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夏朝红 孔祥权 +1 位作者 杨玉雯 孙波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1259-1262,共4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动脉血压及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large-conductance calcium-activated potassium channel,BKCa,MaxiK)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9周龄SHR12只,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AVT组...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动脉血压及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large-conductance calcium-activated potassium channel,BKCa,MaxiK)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9周龄SHR12只,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AVT组)、蒸馏水组(DW组),每组6只,以Wistar-Kyoto大鼠为对照组(WKY组)(n=6)。AVT组以AVT加适量蒸馏水灌胃10周(50 mg.kg-1.d-1)。观察给药前后大鼠腹主动脉血压的变化,测定大鼠血清TC、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利用膜片钳全细胞模式记录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钾电流、用四乙胺阻断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后的电流、膜电容,以计算BKCa电流值、电流密度。结果:AVT组腹主动脉血压明显低于DW组[(171±8)mmHgvs(190±10)mmHg,P<0.01](1 mmHg=0.133 kPa);与DW组相比,AVT组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BKCa电容减低[(23.8±2.6)pFvs(30.0±2.5)pF,P<0.01]而电流密度则显著高于DW组[(13.2±1.2)pA/pFvs(9.2±1.2)pA/pF,P<0.01)],与WKY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长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降低SHR血压,其机制可能是AVT影响BKCa活性,调节血管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 膜片钳技术 高血压
下载PDF
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的增龄变化及与高血压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孔祥权 杨玉雯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1期70-72,共3页
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其发病机制一直是医学界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近年来随着“膜学说”的发展,钾通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在平滑肌细胞膜上的5种钾通道中,以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Ca)对血管张力和神经元的兴奋... 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其发病机制一直是医学界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近年来随着“膜学说”的发展,钾通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在平滑肌细胞膜上的5种钾通道中,以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Ca)对血管张力和神经元的兴奋性影响最明显。BKCa的增龄变化在高血压形成中的作用已被诸多实验证实,且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本文着重就BKCa的增龄变化对高血压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作一简要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 增龄变化 高血压 平滑肌细胞膜 BKCA 人类健康 发病机制 血管张力
下载PDF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永军 曹蘅 +2 位作者 查春光 程陶玲 叶艇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40-41,共2页
目的:将活动平板运动试验(TET)的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结果对照,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1例冠心病和可疑冠心病患者同期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活动平板运... 目的:将活动平板运动试验(TET)的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结果对照,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1例冠心病和可疑冠心病患者同期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80.56%、特异度68.00%、阳性预测值为78.38%、符合率为75.41%。多支病变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高于单支病变(P<0.05)。结论: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比较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尤其对多支血管病变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下载PDF
科研项目驱动模式在研究生临床心电图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德国 邢文 +1 位作者 王劲风 张永军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752-754,共3页
目的探讨科研项目驱动模式对提高研究生心电图读图能力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本院的临床型硕士研究生30名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5名。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科... 目的探讨科研项目驱动模式对提高研究生心电图读图能力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本院的临床型硕士研究生30名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5名。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科研项目以驱动学生的自学。分别于课程结束后1周和3个月测试学生的心电图判断能力,同时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科研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结果课程结束后1周心电图读图能力测试成绩两组无差异(P>0.05),但课程结束后3个月,实验组的心电图读图测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显示多数学生对科研项目驱动模式促进心电图教学的态度满意。结论科研项目驱动模式可以显著提高研究生的远期心电图读图技能,促进学员自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传统课堂教学 心电图 科研项目驱动模式
下载PDF
I_(Ks)复极储备下调对心肌肥厚豚鼠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汪和贵 黄霆 +2 位作者 王政 葛楠楠 柯永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28-433,共6页
目的:观察心肌肥厚时快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rapidly activated delayed rectifier potassium channel,I_(Kr))和慢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slowly activated delayed rectifier potassium channel,IKs)的变化,并探讨I_(Kr)和IKs阻断剂对心... 目的:观察心肌肥厚时快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rapidly activated delayed rectifier potassium channel,I_(Kr))和慢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slowly activated delayed rectifier potassium channel,IKs)的变化,并探讨I_(Kr)和IKs阻断剂对心肌肥厚豚鼠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方法:豚鼠分为假手术组和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组,制备LVH模型。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心室肌细胞I_(Kr)和IKs电流,观察I_(Kr)和IKs电流的变化;给予豚鼠分别静脉注射I_(Kr)阻断剂多非利特(0.04 mg/kg)和IKs阻断剂chromanol 293B(0.1 mg/kg),观察其对LVH豚鼠QTc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结果:豚鼠胸主动脉缩窄6周后,与假手术组相比,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QTc间期和细胞电容显著增加(P<0.05或P<0.01);LVH心室肌细胞IKs明显减少[+60 m V:(0.36±0.03)p A/p F vs(0.58±0.05)p A/p F,P<0.01];LVH对I_(Kr)无明显影响。I_(Kr)阻断剂可显著延长LVH豚鼠QTc间期(P<0.01),并增加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IKs阻断剂对LVH豚鼠QTc间期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无明显影响。结论:IKs复极储备下调是心肌肥厚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厚 快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 慢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 复极储备 室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内皮细胞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功能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运江 俞国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67-69,共3页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功能变化 内皮细胞 心血管手术 血供 钙超载 冠脉 介导 微血管 心肌组织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15
作者 匡霞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21期2601-2602,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路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住院后随意性教育方式,路径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方式进行。比较两组病人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路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住院后随意性教育方式,路径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方式进行。比较两组病人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应对技能掌握程度、遵医行为、平均住院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路径组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应对技能掌握程度、遵医行为、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平均住院天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增强了健康教育效果,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急性心肌梗死 健康教育
下载PDF
卡托普利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诱导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家胜 郑运江 俞国华 《实用全科医学》 2006年第3期251-252,共2页
目的实验研究卡托普利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在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基础上,观察卡托普利药物干预对损伤大鼠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DA... 目的实验研究卡托普利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在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基础上,观察卡托普利药物干预对损伤大鼠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结果卡托普利能明显降低MDA含量及vWF活性。结论卡托普利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内皮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与其通过清除氧自由基的膜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托普利 心肌缺血再灌注 内皮细胞 膜脂质过氧化
下载PDF
骨髓相关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17
作者 张永军 汤圣兴 +3 位作者 朱正才 汪俊元 朱正国 艾阳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相关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因胸痛发作3 h内就诊患者8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临床最终诊断,将患者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和非缺血性胸痛组。分别在胸痛0~3 h、3~6 h、6~12 h采血检测骨... 目的探讨骨髓相关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因胸痛发作3 h内就诊患者8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临床最终诊断,将患者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和非缺血性胸痛组。分别在胸痛0~3 h、3~6 h、6~12 h采血检测骨髓相关蛋白,比较不同时段、不同取样途径骨髓相关蛋白变化规律。结果胸痛0~3 h、3~6 h和6~12 h骨髓相关蛋白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血和同期外周静脉血骨髓相关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0~6 h骨髓相关蛋白受试者作业特征曲线,最适cut-off值为8.5 mg/L,受试者作业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98(95%CI 0.815~0.981),灵敏度为60.7%,特异度为95.0%。结论骨髓相关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作为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生化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相关蛋白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生化标志物 诊断
下载PDF
缬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核因子-κB蛋白表达的影响
18
作者 杨玉雯 王德国 +1 位作者 孔祥权 徐承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8年第9期1002-1004,共3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组织NF-κB原位表达变化以及AT1受体阻断剂缬沙坦对其的影响。方法:16只SHR随机分成SHR组和SHR加缬沙坦药物干预组(1 mg.kg-1.d-1),另8只WKY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在实验第2、4、6、8周末测定大鼠尾... 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组织NF-κB原位表达变化以及AT1受体阻断剂缬沙坦对其的影响。方法:16只SHR随机分成SHR组和SHR加缬沙坦药物干预组(1 mg.kg-1.d-1),另8只WKY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在实验第2、4、6、8周末测定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实验结束取各组大鼠血浆测定血浆中肾素、血管紧张素II(AngII)水平;取出各组大鼠两侧肾脏组织,分别运用免疫组化原位测定肾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SHR组SBP和血浆中肾素活性以及AngII水平与WKY大鼠相比显著增高,缬沙坦治疗组SBP显著降低,但血浆中肾素活性以及AngII水平明显高于SHR组和WKY组。在蛋白水平,WKY组大鼠肾组织中NF-κB表达较低,SHR组肾小球和肾小管中NF-κB高度表达;使用缬沙坦干预后,NF-κB表达显著降低。结论:在蛋白水平对NF-κB表达的调控可能参与缬沙坦的降血压效应和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核因子-ΚB 缬沙坦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与胰岛素内分泌代谢的关系
19
作者 陶厚权 杨尚印 赵振东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3年第2期157-159,共3页
高血压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原发性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中最普遍疾病,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人类公共健康的严重问题之一。尽管在细胞膜学说,离子学说、神经体液学说、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然未能揭示原发性高... 高血压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原发性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中最普遍疾病,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人类公共健康的严重问题之一。尽管在细胞膜学说,离子学说、神经体液学说、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然未能揭示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理。本文围绕胰岛素代谢与原发性高血压之间的内在联系加以综述,以取得认识上的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高血压 胰岛素 内分泌代谢
下载PDF
具有自动房室间期搜索功能的双腔起搏器的临床随访
20
作者 蒋静涵 孔祥权 +4 位作者 杨玉雯 汪祥海 章辉 李倩 王伟华 《心脏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221-223,共3页
目的:观察具有自动房室(AV)间期搜索功能的双腔起搏器减少心室起搏的有效性及起搏器长期的参数变化及安全性。方法:对两种DDD/R起搏器86例(有搜索功能40例,无搜索功能46例)患者术后半年内随访观察。结果:有搜索功能组术后1、3、6个月右... 目的:观察具有自动房室(AV)间期搜索功能的双腔起搏器减少心室起搏的有效性及起搏器长期的参数变化及安全性。方法:对两种DDD/R起搏器86例(有搜索功能40例,无搜索功能46例)患者术后半年内随访观察。结果:有搜索功能组术后1、3、6个月右室起搏率明显小于无搜索功能组[(20±6)%vs.(78±12)%,(18±7)%vs.(73±9)%,(19±5)%vs.(76±9),均P<0.05]。两组起搏参数及患者心功能分级均无明显差异。随访期间未出现AV搜索功能障碍等情况。结论:有AV搜索功能DDD/R起搏器可减少非必须的心室起搏,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 双腔 自动房室间期搜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