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再发性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例
被引量:
2
1
作者
贾月琴
季必华
+3 位作者
朱应玉
林建
查翔远
宋有良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72-574,共3页
患儿女,9岁。因发热伴全身潮红1d,于2014年1月14日22时入院。患儿1月13日开始,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全身乏力,伴咳嗽,发热(体温最高达39℃),数小时后出现全身皮肤潮红伴触痛,病程中伴双侧肩关节疼痛、恶心、呕吐。
关键词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再发性
原文传递
氧氟沙星乳膏治疗感染性皮肤病疗效观察
2
作者
刘雯蓓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4期388-388,共1页
近年来我们对145例感染性皮肤病应用0.3%氧氟沙星(Ofloxacin,OF)乳膏(芜湖市第三制药厂生产)与1%诺氟沙星(Nor-floxacin,NF)乳膏(天津药业公司生产)作对照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均为门诊病人,临床上确诊为原发性...
近年来我们对145例感染性皮肤病应用0.3%氧氟沙星(Ofloxacin,OF)乳膏(芜湖市第三制药厂生产)与1%诺氟沙星(Nor-floxacin,NF)乳膏(天津药业公司生产)作对照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均为门诊病人,临床上确诊为原发性或继发性感染性皮肤病.采用随机分组对照观察,两组均不应用全身抗生素及其它抗菌外用药.氧氟沙星(OF)组:85例,男45例,女40例,年龄2.5~60岁.其中脓疱疮45例,毛囊炎19例,足癣及湿疹等继发性感染11例,外伤后感染10例.诺氟沙星(NF)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2~58岁.脓疱疮30例,毛囊炎15例,足癣及湿疹等继发性感染10例,外伤后感染5例.OF组细菌培养阳性率90.59%(77/85),NF组细菌培养阳性率90.00%(54/60).2 治疗方法两组治疗前后均作细菌培养.治疗时首先除去脓痂及脓液,OF组及NF组分别将外用药涂搽于患处,每天2次,治疗3天来院观察一次,7天为1疗程.OF组用药时间2~7天,平均4.3天,NF组用药时间3~8天,平均4.4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病
感染性
药物疗法
氧氟沙星乳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一例家系报道及DSRAD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
7
3
作者
崔勇
王军
+6 位作者
杨森
高敏
陈建军
严开林
肖风丽
黄薇
张学军
《食品与药品》
CAS
2005年第11A期46-49,共4页
目的报道1例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并对家系成员的DSRAD基因突变进行检测。方法PCR扩增该家系患者和健康对照个体DSRAD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并进行DNA测序,以100例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该家系患者DSRAD基因的第14外显子338...
目的报道1例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并对家系成员的DSRAD基因突变进行检测。方法PCR扩增该家系患者和健康对照个体DSRAD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并进行DNA测序,以100例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该家系患者DSRAD基因的第14外显子3388碱基发生了一个T→C的杂合突变,导致第1130位半胱氨酸被精氨酸替代,该区域可能存在DSRAD基因的脱氨基酶。家系中健康对照个体及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均未发现该突变。结论该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中存在DSRAD基因的特异性突变,该突变引起编码蛋白功能缺陷,导致出现皮肤色素异常的临床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
DSRAD基因
突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73例白癜风的精神心理因素分析
被引量:
4
4
作者
宋军
孟庆琴
+1 位作者
马小玲
刘雯蓓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79-81,共3页
关键词
白癜风
精神因素
心理因素
皮肤病
发病季节
临床表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梅毒螺旋体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
23
5
作者
贾月琴
季必华
《安徽医学》
2005年第5期453-454,共2页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
实验室诊断
性传播疾病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免疫印迹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6例二期梅毒患者血清γ-干扰素水平的检测
被引量:
2
6
作者
贾月琴
季必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227-229,共3页
目的:探讨二期梅毒患者体内苍白密螺旋体感染与细胞免疫功能之间的相互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有皮损的二期梅毒组、治疗后两年内RPR阴转组及RPR未阴转组患者血清γ-干扰素(IFN-γ)水平,并对上述各组之间的IFN-γ水平进...
目的:探讨二期梅毒患者体内苍白密螺旋体感染与细胞免疫功能之间的相互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有皮损的二期梅毒组、治疗后两年内RPR阴转组及RPR未阴转组患者血清γ-干扰素(IFN-γ)水平,并对上述各组之间的IFN-γ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有皮损的二期梅毒患者血清IFN-γ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RPR阴转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RPR未阴转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RPR阴转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皮损的二期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显著增强;治疗后RPR未阴转的二期梅毒患者体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现象;二期梅毒治疗后RPR阴转的患者,其细胞免疫基本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苍白密螺旋体
Γ-干扰素
细胞免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发性表皮囊肿伴黑头粉刺及先天性左耳畸形1例
被引量:
1
7
作者
贾月琴
慈超
+1 位作者
杭守云
季必华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10期820-821,共2页
关键词
多发性表皮囊肿
黑头粉刺
耳畸形
先天性
皮肤性病科
临床资料
大结节
下颌部
18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苍白密螺旋体两类膜蛋白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8
作者
贾月琴(综述)
季必华(审校)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2005年第6期23-25,共3页
苍白密螺旋体尚不能人工培养,其具体免疫致病机制还不清楚.寻找具有免疫原性或潜在致病性膜蛋白分子已成为梅毒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TprK和Tromp两类与免疫原性或致病性有关的膜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苍白密螺旋体
蛋白分子
蛋白结构
功能研究进展
潜在致病性
免疫致病机制
免疫原性
人工培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扁平苔藓皮损中STAT3、VEGF、CyclinD1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
2
9
作者
慈超
刘雯蓓
+2 位作者
常小丽
何彩凤
强娣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8期874-878,共5页
目的:探讨扁平苔藓皮损中细胞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3例扁平苔藓皮损中STAT3、VEGF、CyclinD1的表达,与12例正常皮肤、黏膜组织作对...
目的:探讨扁平苔藓皮损中细胞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3例扁平苔藓皮损中STAT3、VEGF、CyclinD1的表达,与12例正常皮肤、黏膜组织作对照,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STAT3、VEGF、CyclinD1在扁平苔藓皮损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87%(14/23)、69.57%(16/23)和56.52%(13/23),在正常皮肤、黏膜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1/12)、16.67%(2/12)和8.33%(1/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扁平苔藓中STAT3与VEGF的表达,STAT3与CyclinD1的表达,VEGF与CyclinD1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631,0.734,0.564;P=0.001,0.000,0.005)。结论:STAT3、VEGF、CyclinD1在扁平苔藓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三者之间可能相互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苔藓
STAT3
VEGF
CYCLIND1
表达
相关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肝素钠治疗面部激素性皮炎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
9
10
作者
崔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324-324,共1页
关键词
肝素
面部激素性皮炎
药物治疗
副作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湿疹及其含义的商榷
11
作者
寇濂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1年第3期211-213,共3页
湿疹是皮肤科使用最广泛的名词,据考证已有2000年左右。然而它却是一个含糊不清的名词,至今还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朱德生在其所著皮肤病学中说,湿疹是一个范围广泛且范围不明确的病名。历史上不同时代、不同作者。
关键词
湿疹
含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
25
12
作者
陈希颖
季必华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6年第4期209-211,共3页
目前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虽无特效方法,但通过恰当的综合治疗可最大程度缓解患者的症状。抗惊厥药如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三环类抗抑郁药仍是常用药物。外用治疗为临床推荐的方法之一,其中辣椒素高浓度贴剂可用于其他治疗...
目前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虽无特效方法,但通过恰当的综合治疗可最大程度缓解患者的症状。抗惊厥药如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三环类抗抑郁药仍是常用药物。外用治疗为临床推荐的方法之一,其中辣椒素高浓度贴剂可用于其他治疗无效或无法耐受系统治疗者。而麻醉镇痛药、神经阻滞疗法等因其不良反应较大,不作为一线疗法。此外,新兴药物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自控镇痛技术等方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
治疗应用
药用制剂
外用药
物理治疗技术
心理治疗过程
原文传递
题名
再发性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例
被引量:
2
1
作者
贾月琴
季必华
朱应玉
林建
查翔远
宋有良
机构
铜陵市人民
医院
皮肤性病
科
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皮肤性病科
铜陵市人民
医院
感染性疾病
科
出处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72-574,共3页
文摘
患儿女,9岁。因发热伴全身潮红1d,于2014年1月14日22时入院。患儿1月13日开始,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全身乏力,伴咳嗽,发热(体温最高达39℃),数小时后出现全身皮肤潮红伴触痛,病程中伴双侧肩关节疼痛、恶心、呕吐。
关键词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再发性
分类号
R753.2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氧氟沙星乳膏治疗感染性皮肤病疗效观察
2
作者
刘雯蓓
机构
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皮肤性病科
出处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4期388-388,共1页
文摘
近年来我们对145例感染性皮肤病应用0.3%氧氟沙星(Ofloxacin,OF)乳膏(芜湖市第三制药厂生产)与1%诺氟沙星(Nor-floxacin,NF)乳膏(天津药业公司生产)作对照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均为门诊病人,临床上确诊为原发性或继发性感染性皮肤病.采用随机分组对照观察,两组均不应用全身抗生素及其它抗菌外用药.氧氟沙星(OF)组:85例,男45例,女40例,年龄2.5~60岁.其中脓疱疮45例,毛囊炎19例,足癣及湿疹等继发性感染11例,外伤后感染10例.诺氟沙星(NF)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2~58岁.脓疱疮30例,毛囊炎15例,足癣及湿疹等继发性感染10例,外伤后感染5例.OF组细菌培养阳性率90.59%(77/85),NF组细菌培养阳性率90.00%(54/60).2 治疗方法两组治疗前后均作细菌培养.治疗时首先除去脓痂及脓液,OF组及NF组分别将外用药涂搽于患处,每天2次,治疗3天来院观察一次,7天为1疗程.OF组用药时间2~7天,平均4.3天,NF组用药时间3~8天,平均4.4天.
关键词
皮肤病
感染性
药物疗法
氧氟沙星乳膏
分类号
R751.05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R986 [医药卫生—药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一例家系报道及DSRAD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
7
3
作者
崔勇
王军
杨森
高敏
陈建军
严开林
肖风丽
黄薇
张学军
机构
安徽医
科
大学
皮肤
病研究所
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皮肤性病科
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
出处
《食品与药品》
CAS
2005年第11A期46-49,共4页
基金
国家"863"计划资助课题(2001AA227031
2001AA224021
2002BA711A10)
文摘
目的报道1例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并对家系成员的DSRAD基因突变进行检测。方法PCR扩增该家系患者和健康对照个体DSRAD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并进行DNA测序,以100例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该家系患者DSRAD基因的第14外显子3388碱基发生了一个T→C的杂合突变,导致第1130位半胱氨酸被精氨酸替代,该区域可能存在DSRAD基因的脱氨基酶。家系中健康对照个体及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均未发现该突变。结论该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中存在DSRAD基因的特异性突变,该突变引起编码蛋白功能缺陷,导致出现皮肤色素异常的临床表型。
关键词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
DSRAD基因
突变
Keywords
dyschromatosis symmetrica
hereditaria/DSRAD
gene/mutation
分类号
R758.5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773例白癜风的精神心理因素分析
被引量:
4
4
作者
宋军
孟庆琴
马小玲
刘雯蓓
机构
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皮肤性病科
出处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79-81,共3页
关键词
白癜风
精神因素
心理因素
皮肤病
发病季节
临床表现
分类号
R758.41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梅毒螺旋体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
23
5
作者
贾月琴
季必华
机构
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皮肤性病科
出处
《安徽医学》
2005年第5期453-454,共2页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
实验室诊断
性传播疾病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免疫印迹技术
分类号
R446.6 [医药卫生—诊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76例二期梅毒患者血清γ-干扰素水平的检测
被引量:
2
6
作者
贾月琴
季必华
机构
铜陵市人民
医院
皮肤性病
科
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皮肤性病科
出处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227-229,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二期梅毒患者体内苍白密螺旋体感染与细胞免疫功能之间的相互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有皮损的二期梅毒组、治疗后两年内RPR阴转组及RPR未阴转组患者血清γ-干扰素(IFN-γ)水平,并对上述各组之间的IFN-γ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有皮损的二期梅毒患者血清IFN-γ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RPR阴转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RPR未阴转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RPR阴转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皮损的二期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显著增强;治疗后RPR未阴转的二期梅毒患者体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现象;二期梅毒治疗后RPR阴转的患者,其细胞免疫基本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关键词
梅毒
苍白密螺旋体
Γ-干扰素
细胞免疫
Keywords
syphilis
treponema pallidum
interferon-γ(IFN-γ)
cellular immunity
分类号
R759.1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发性表皮囊肿伴黑头粉刺及先天性左耳畸形1例
被引量:
1
7
作者
贾月琴
慈超
杭守云
季必华
机构
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皮肤性病科
出处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10期820-821,共2页
关键词
多发性表皮囊肿
黑头粉刺
耳畸形
先天性
皮肤性病科
临床资料
大结节
下颌部
18岁
分类号
R751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R764 [医药卫生—耳鼻咽喉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苍白密螺旋体两类膜蛋白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8
作者
贾月琴(综述)
季必华(审校)
机构
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皮肤性病科
出处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2005年第6期23-25,共3页
文摘
苍白密螺旋体尚不能人工培养,其具体免疫致病机制还不清楚.寻找具有免疫原性或潜在致病性膜蛋白分子已成为梅毒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TprK和Tromp两类与免疫原性或致病性有关的膜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苍白密螺旋体
蛋白分子
蛋白结构
功能研究进展
潜在致病性
免疫致病机制
免疫原性
人工培养
分类号
R759.1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R811.5 [医药卫生—放射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扁平苔藓皮损中STAT3、VEGF、CyclinD1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
2
9
作者
慈超
刘雯蓓
常小丽
何彩凤
强娣
机构
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皮肤性病科
出处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8期874-878,共5页
文摘
目的:探讨扁平苔藓皮损中细胞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3例扁平苔藓皮损中STAT3、VEGF、CyclinD1的表达,与12例正常皮肤、黏膜组织作对照,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STAT3、VEGF、CyclinD1在扁平苔藓皮损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87%(14/23)、69.57%(16/23)和56.52%(13/23),在正常皮肤、黏膜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1/12)、16.67%(2/12)和8.33%(1/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扁平苔藓中STAT3与VEGF的表达,STAT3与CyclinD1的表达,VEGF与CyclinD1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631,0.734,0.564;P=0.001,0.000,0.005)。结论:STAT3、VEGF、CyclinD1在扁平苔藓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三者之间可能相互协调。
关键词
扁平苔藓
STAT3
VEGF
CYCLIND1
表达
相关性
Keywords
Lichen planus
STAT3
VEGF
CyclinD1
Expression
Relationship
分类号
R965.2 [医药卫生—药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肝素钠治疗面部激素性皮炎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
9
10
作者
崔勇
机构
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皮肤性病科
出处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324-324,共1页
关键词
肝素
面部激素性皮炎
药物治疗
副作用
分类号
R758.29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R973.2 [医药卫生—药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湿疹及其含义的商榷
11
作者
寇濂
机构
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皮肤性病科
出处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1年第3期211-213,共3页
文摘
湿疹是皮肤科使用最广泛的名词,据考证已有2000年左右。然而它却是一个含糊不清的名词,至今还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朱德生在其所著皮肤病学中说,湿疹是一个范围广泛且范围不明确的病名。历史上不同时代、不同作者。
关键词
湿疹
含义
分类号
R758.23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
25
12
作者
陈希颖
季必华
机构
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皮肤性病科
出处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6年第4期209-211,共3页
文摘
目前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虽无特效方法,但通过恰当的综合治疗可最大程度缓解患者的症状。抗惊厥药如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三环类抗抑郁药仍是常用药物。外用治疗为临床推荐的方法之一,其中辣椒素高浓度贴剂可用于其他治疗无效或无法耐受系统治疗者。而麻醉镇痛药、神经阻滞疗法等因其不良反应较大,不作为一线疗法。此外,新兴药物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自控镇痛技术等方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关键词
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
治疗应用
药用制剂
外用药
物理治疗技术
心理治疗过程
Keywords
Neuralgia, postherpetic
Therapeutic uses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External application drugs
Physical therapy modalities
Psychotherapeutic processes
分类号
R752.12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R747.9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再发性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例
贾月琴
季必华
朱应玉
林建
查翔远
宋有良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2
原文传递
2
氧氟沙星乳膏治疗感染性皮肤病疗效观察
刘雯蓓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一例家系报道及DSRAD基因突变的研究
崔勇
王军
杨森
高敏
陈建军
严开林
肖风丽
黄薇
张学军
《食品与药品》
CAS
2005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773例白癜风的精神心理因素分析
宋军
孟庆琴
马小玲
刘雯蓓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梅毒螺旋体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贾月琴
季必华
《安徽医学》
2005
2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76例二期梅毒患者血清γ-干扰素水平的检测
贾月琴
季必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多发性表皮囊肿伴黑头粉刺及先天性左耳畸形1例
贾月琴
慈超
杭守云
季必华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苍白密螺旋体两类膜蛋白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
贾月琴(综述)
季必华(审校)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200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扁平苔藓皮损中STAT3、VEGF、CyclinD1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慈超
刘雯蓓
常小丽
何彩凤
强娣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肝素钠治疗面部激素性皮炎的病例对照研究
崔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湿疹及其含义的商榷
寇濂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进展
陈希颖
季必华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6
2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