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血乳酸和C-反应蛋白对重症肺炎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8
1
作者 姚建华 谢立德 +1 位作者 汪健蕾 汪正光 《临床肺科杂志》 2013年第4期600-601,共2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和动脉血乳酸在重症肺炎患者预后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分析我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0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死亡28例,好转42例。C-反应蛋白的ROC曲线下面积0.718(95%可信区间:0.599~0.836,P=...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和动脉血乳酸在重症肺炎患者预后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分析我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0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死亡28例,好转42例。C-反应蛋白的ROC曲线下面积0.718(95%可信区间:0.599~0.836,P=0.005),C-反应蛋白9 mg/dl时Youden指数最大,为0.464。动脉血乳酸的ROC曲线下面积0.699(95%可信区间:0.573~0.825,P=0.005),血乳酸2.4mmol/L时Youden指数最大,为0.333。Logistc回归分析显示:血乳酸>2.4 mmol/L死亡风险上升(OR 3.333;95%CI 0.226~49.093);C反应蛋白>9 mg/dl死亡风险更高(OR 9.0;95%CI 1.628~49.756);C反应蛋白>9 mg/dl同时血乳酸>2.4 mmol/L死亡风险最高(OR 17.778;95%CI 3.356~94.179)结论 C-反应蛋白和动脉血乳酸同时升高的重症肺炎患者较单独一项升高的患者有更高的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C-反应蛋白 动脉血乳酸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在神经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郑绍鹏 张牧城 +2 位作者 徐芳媛 汪正光 方向群 《安徽医学》 2017年第6期692-694,共3页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在神经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皖南医学院附属黄山市人民医院2011年11月至2014年6月收住的神经重症患者30例,根据是否应用PICCO监测分为观察组(14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组运用PICC...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在神经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皖南医学院附属黄山市人民医院2011年11月至2014年6月收住的神经重症患者30例,根据是否应用PICCO监测分为观察组(14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组运用PICCO监测指导液体复苏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而对照组根据心率(HR)、血压、尿量、乳酸(LAC)及中心静脉压等指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4 h后的平均动脉压(MAP)、HR、LAC清除率,比较两组患者28 d病死率及90 d恢复良好率,同时比较两组存活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MAP、HR、LAC、疾病病种及危重程度(GCS、APACHEⅢ评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两组患者的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MAP及24 h LAC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90 d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存活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技术能提高神经重症早期的液体复苏效果,改善组织灌注,并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神经重症 乳酸清除率
下载PDF
分类树模型法分析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的相关影响因素
3
作者 汪正光 张牧城 +2 位作者 黄嵘 方向群 张曲矗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6年第10期885-888,共4页
目的利用分类树模型法分析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急性肾损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03-2014-01该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3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Exhaustive CHAID分类树模型法分析重... 目的利用分类树模型法分析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急性肾损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03-2014-01该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3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Exhaustive CHAID分类树模型法分析重症患者出现急性肾损伤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分类树模型从34个候选变量中筛选出4个重要解释变量,分别是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休克、使用羟乙基淀粉和血糖。结论采用分类树模型分析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主要相关影响因素是可行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休克和血糖升高是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急性肾损伤 分类树模型
下载PDF
老年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的高危因素 被引量:8
4
作者 周学萍 汪正光 +3 位作者 张牧城 张曲矗 李平国 汪健蕾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35-1438,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3年9月在重症医学科住院的患者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患者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316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3年9月在重症医学科住院的患者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患者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316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其中老年组137例,49例出现AKI,中青年组179例,42例出现AKI。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序贯性器官衰竭评估(SOFA)总分是老年组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中青年组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是SOFA神经评分、入科时血糖水平、高血压和休克。结论老年重症患者住院期间AKI的发生率高。与中青年组不同,SOFA总分是老年重症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重症 序贯性器官衰竭 血糖 休克 血压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预后评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机械通气患者远期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7
5
作者 汪正光 张牧城 +2 位作者 方向群 程金霞 谢立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预后评分(CAP评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机械通气患者远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2年9月在本院重症医学科(ICU)住院的AECOPD并机械通气患者64例,进行CAP评分。...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预后评分(CAP评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机械通气患者远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2年9月在本院重症医学科(ICU)住院的AECOPD并机械通气患者64例,进行CAP评分。以患者入住ICU作为观察起点,以患者死亡或入住ICU 180 d为观察终点,计算实际病死率及生存时间。结果最终共纳入55例患者,其中死亡30例(死亡组),存活25例(存活组),实际病死率为55%,与CAP评分预测死亡风险(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4)。死亡组CAP评分为(129±30)分,存活组为(108±19)分,死亡组CAP评分大于存活组(t=-2.977,P=0.004)。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AP评分与实际病死率呈正相关(r=0.893,P=0.007)。绘制ROC曲线发现,CAP评分预测AECOPD并机械通气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734〔95%CI(0.600,0.868),P=0.003〕,当取CAP评分为110分时Youden指数最大,为0.4。绘制Kaplan-Meier曲线发现,本组患者平均生存期为102 d〔95%CI(82,122)〕,中位生存期为114 d〔95%CI(31,197)〕。结论 CAP评分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AECOPD并机械通气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测患者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预后 通气机 机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预后评分
下载PDF
AECOPD并机械通气患者一年内死亡风险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4
6
作者 姚建华 汪正光 +2 位作者 程金霞 郑绍鹏 张牧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4124-4126,共3页
目的: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出现呼吸衰竭并机械通气患者的随访观察,分析患者在一年内的死亡风险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我科2009年6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出现呼吸衰竭并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出现呼吸衰竭并机械通气患者的随访观察,分析患者在一年内的死亡风险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我科2009年6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出现呼吸衰竭并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入住ICU时作为观察起点,以患者死亡或入住ICU后365d为观察终点,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1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死亡39例,存活22例,死亡率为63.94%。平均生存时间179d,SE20d,中位生存时间124d,SE64d。死亡组平均年龄(71.09±9.21)岁,死于COPD急性加重28例(71.79%),脑血管意外3例(7.69%),肺炎3例(7.69%),心血管事件3例(7.69%),其他2例(5.13%)。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预后评分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出现呼吸衰竭并机械通气患者1年内死亡风险极高,主要死亡原因是COPD急性加重,COPD和支气管哮喘预后评分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死亡风险 支气管哮喘 预后
下载PDF
潜在危重病预警评分在多发性创伤患者病情变化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8
7
作者 汪正光 张牧城 +3 位作者 谢立德 郑绍鹏 黄嵘 方向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28-930,共3页
目的:探讨潜在危重病预警评分在多发性创伤患者病情变化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科2013年1—7月收治的50例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以入住ICU时为观察起点.转出ICU或死亡为观察终点。分别计算每一位患者不同时间段的... 目的:探讨潜在危重病预警评分在多发性创伤患者病情变化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科2013年1—7月收治的50例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以入住ICU时为观察起点.转出ICU或死亡为观察终点。分别计算每一位患者不同时间段的潜在危重病预警评分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50例中存活44例.死亡6例。50例患者分别进行了295次潜在危重病预警评分和MEWS评分。潜在危重病预警评分最高22分,最低0分,中位数5分(3分,7分)。MEWS评分最高12分,最低0分,中位数4分(2分,6分)。潜在危重病预警评分ROC曲线下面积0.880(95%可信区间0.813—0.947,P〈0.001)。评分6.5时Youden指数最大.为0.580。MEWS评分ROC曲线下面积0.767(95%可信区间0.661—0.873,P〈0.001),评分5.5时Youden指数最大,为0.450。结论:潜在危重病预警评分对多发性创伤患者的病情变化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优于ME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评分 预警 危重病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在神经源性肺水肿诊治中的应用价值:附4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1
8
作者 郑绍鹏 张牧城 +4 位作者 汪正光 方向群 程金霞 汪健蕾 谢立德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5-298,共4页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在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附属黄山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至2013年4例重症神经系统疾病并发NPE患者的PiCCO血流动力学特点及诊治经...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在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附属黄山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至2013年4例重症神经系统疾病并发NPE患者的PiCCO血流动力学特点及诊治经过,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4例NPE患者PiCCO显示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明显升高(入科即刻为12~42mL/kg,治疗24h为10。22mL/kg),均表现为高通透性肺水肿类型,第1个24h的容量平衡均为正平衡(例1~例4分别为+1130、+1200、+1750、+1120mL);治疗中加强胶体的补充,应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米力农等血管活性药物,循环氧合改善、EVLWI下降。最终3例改善,1例死亡。结论NPE在临床中诊治复杂,治疗过程中出现矛盾多,PiCCO监测技术在早期诊断、鉴别肺水肿类型、指导补液和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及评估病情、预测预后方面有着较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神经源性肺水肿 血管外肺水指数
下载PDF
全面无反应性量表评分对颅脑损伤患者90天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6
9
作者 汪正光 张牧城 +2 位作者 黄嵘 洪曦菲 方向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6期3208-3210,共3页
目的:探讨全面无反应性量表( FOUR)评分对颅脑损伤患者90 d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皖南医学院附属黄山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2014年1—10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分别评估每例患者入ICU第1天时FOUR... 目的:探讨全面无反应性量表( FOUR)评分对颅脑损伤患者90 d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皖南医学院附属黄山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2014年1—10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分别评估每例患者入ICU第1天时FOUR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GCS)评分。以入ICU第1天为观察起点,入ICU第90天为观察终点,统计患者90 d病死率,分析FOUR评分和GCS评分与改良Rankin量表( mRS)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5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41例、女10例,年龄21~83岁,中位年龄51(41,62)岁,中位住ICU时间8(3,15)d。90 d病死率为39.2%(20/51),90 d预后良好17例,预后不良34例。患者入ICU第1天GCS评分平均(6.5±3.6)分,FOUR评分平均(6.2±4.7)分。GCS评分与FOUR评分评估颅脑损伤患者90 d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7〔95%CI(0.799,0.976),P 〈0.001〕和0.927〔95%CI(0.853,1.000),P 〈0.001〕。FOUR评分与mRS评分呈负相关(rs =-0.836,P〈0.001);GCS评分与mRS评分呈负相关(rs =-0.783, P〈0.001)。结论 FOUR对颅脑损伤患者90 d预后有较好的判断价值,优于GCS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全面无反应性量表 预后 重症监护病房
下载PDF
APACHEⅡ评分对AECOPD伴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10
作者 方向群 黄嵘 +2 位作者 汪健蕾 汪正光 郑绍鹏 《安徽医药》 CAS 2011年第10期1253-1254,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机械通气患者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科2005年1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98例AECOPD伴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APACHEⅡ和...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机械通气患者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科2005年1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98例AECOPD伴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APACHEⅡ和死亡风险,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死亡组和好转组APACHEⅡ评分、有创通气时间(d)、住ICU时间(d)分别为23.91±7.34、18.43±5.51;18.04±19.69、4.58±4.41;25.37±22.98、10.98±19.14,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APACHEⅡ评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19(P=0.001)。随着APACHEⅡ评分的增加,死亡率也逐步增加,当APACHEⅡ评分超过20分时死亡率增加明显。APACHEⅡ对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效果偏差。结论 APACHEⅡ评分对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病情的评估有一定的效果,但在预测患者死亡率方面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评估 价值
下载PDF
AECOPD患者C反应蛋白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生理评分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姚建华 吴建林 +2 位作者 程金霞 张牧城 汪健蕾 《临床肺科杂志》 2010年第10期1408-1409,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C反应蛋白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支气管哮喘生理评分(CAPS)的相关性,以及C反应蛋白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6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85例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C反应蛋白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支气管哮喘生理评分(CAPS)的相关性,以及C反应蛋白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6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85例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反应蛋白与CAPS相关系数为0.605(P=0.000);C反应蛋白ROC曲线下面积是0.768,CAPS评分ROC曲线下面积0.776。结论 C反应蛋白与CAPS有较好的相关性,对预后有一定的判断效果,简单易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生理评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下载PDF
神经源性肺水肿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14
12
作者 郑绍鹏 张牧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7-519,共3页
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NPE)通常是指在无呼吸、循环系统疾病情况下继发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一种急性肺水肿,病死率可高达60%-100%。近年逐渐得到大家的认识和重视,但因其发病机制和血流动力学的复杂性,... 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NPE)通常是指在无呼吸、循环系统疾病情况下继发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一种急性肺水肿,病死率可高达60%-100%。近年逐渐得到大家的认识和重视,但因其发病机制和血流动力学的复杂性,临床缺乏明确的诊断标准,死亡率仍较高,现就NPE的诊治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肺水肿 诊治 PULMONARY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急性肺水肿 血流动力学 疾病情况 循环系统
下载PDF
生理评分系统对危重病患者病情评估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方向群 汪正光 +2 位作者 黄嵘 汪健蕾 郑绍鹏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 探讨生理评分系统(PSS)在危重病患者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科2010-03-01~2010-07-05收治的115例危重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以入住 ICU时为观察起点, 30 d为观察终点,分别计算每一位患者的EWS评分、M... 目的 探讨生理评分系统(PSS)在危重病患者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科2010-03-01~2010-07-05收治的115例危重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以入住 ICU时为观察起点, 30 d为观察终点,分别计算每一位患者的EWS评分、MEWS评分和PSS评分.结果 115例中存活66例,死亡49例.存活组EWS评分、MEWS评分、PSS评分和住ICU时间与死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随着PSS评分的增加,死亡率也逐步增加(rp=0.964,P=0.000).EWS评分ROC曲线下面积0.732(95%可信区间0.636~0.828,P=0.000),评分6.5分时Youden指数最大,为0.472;MEWS评分ROC曲线下面积0.776(95%可信区间0.686~0.865,P=0.000),评分4.5分时Youden指数最大,为0.452;PSS评分 ROC曲线下面积0.801(95%可信区间0.721~0.880,P=0.042),明显高于EWS评分、MEWS评分(P〈0.01),PSS评分5.5分时Youden指数最大,为0.434.结论 PSS评分对危重病患者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有较好的效果,相对简单、依从性好,优于EWS评分、MEWS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评分系统 危重病 价值
下载PDF
简化CAPS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附90例报告 被引量:7
14
作者 汪正光 张牧城 +2 位作者 汪健蕾 郑绍鹏 程金霞 《新医学》 2010年第4期221-224,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简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生理评分(CAPS)对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和预后的价值。方法:90例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按转归分为好转组(64例)和死亡组(24例),用CAPS及简化CAPS评估... 目的:探讨简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生理评分(CAPS)对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和预后的价值。方法:90例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按转归分为好转组(64例)和死亡组(24例),用CAPS及简化CAPS评估病情。其中CAPS取患者入ICU后24h内生理参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最差值,而简化CAPS则取患者入ICU时或转ICU前的所测值。比较好转组和死亡组的CAPS、简化CAPS、有创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分析CAPS及简化CAPS与病死率的关系,计算并比较两种评分法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结果:好转组的CAPS、简化CAPS、有创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分别为(28.6±9.3)分、(22.1±8.3)分、2~15(7)d、3~19(10)d,死亡组则分别为(37.4±8.8)分、CAPS(30.9±9.3)分、6~43(20)d、7~43(21)d,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CAPS和简化CAPS均与AECOPD患者的病死率呈正相关(r分别为0.943、0.986,P均<0.01)。CAP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8,简化CAP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简化CAPS用于评估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是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生理评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呼吸衰竭 疾病严重程度
下载PDF
颅脑损伤患者急性胃肠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牧城 汪正光 +3 位作者 郑绍鹏 谢立德 黄嵘 张曲矗 《安徽医学》 2015年第9期1097-1099,共3页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患者继发急性胃肠损伤(AG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附属黄山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239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31例患者(96.65%)发生AGI,其中Ⅰ级...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患者继发急性胃肠损伤(AG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附属黄山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239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31例患者(96.65%)发生AGI,其中Ⅰ级180例,Ⅱ级49例,Ⅲ级2例;无AGI 8例(3.35%)。合并低灌注153例,合并高血压23例,合并糖尿病4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是AGI发生的高危因素,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及低灌注等与AGI关联度不高。结论颅脑损伤后,AGI的严重程度与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GCS评分是发生AGI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急性胃肠损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诊脓毒症严重程度评分对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嵘 徐芳媛 +1 位作者 方向群 李翔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2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脓毒症严重程度评分(EDSSS)对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皖南医学院附属黄山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符合脓毒症3.0标准的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转归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别计算两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急诊脓毒症严重程度评分(EDSSS)对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皖南医学院附属黄山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符合脓毒症3.0标准的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转归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别计算两组患者的EDSSS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纳入109例患者,存活组患者66例(60.55%),死亡组43例(39.45%)。APACHEⅡ评分和EDSSS预测死亡风险的诊断截点分别为20.5分和5.5分,Youden指数分别为0.233和0.401,灵敏度分别为0.581和0.628,特异度分别为0.652和0.773,AUC分别是0.691(95%CI:0.591~0.791,P=0.001)和0.780(95%CI:0.692~0.869,P=0.000)。结论EDSSS对脓毒症患者的死亡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优于APACHEⅡ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脓毒症严重程度评分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 脓毒症 预后 价值
下载PDF
牛津急性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和生理评分系统对ICU患者病情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7
17
作者 程金霞 方思维 +2 位作者 李翔 徐芳媛 李超 《安徽医学》 2018年第9期1082-1084,共3页
目的探讨牛津急性疾病严重程度评分(OASIS)和生理评分系统(PSS)在ICU患者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黄山市人民医院ICU住院的102例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转归情况分为好转组(72例)与死亡组(30... 目的探讨牛津急性疾病严重程度评分(OASIS)和生理评分系统(PSS)在ICU患者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黄山市人民医院ICU住院的102例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转归情况分为好转组(72例)与死亡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OASIS和PSS评分,计算OASIS和PSS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结果好转组患者OASIS、PSS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24. 64±5. 95)分、(4. 18±2. 36)分和(3. 36±3. 97) d,死亡组患者为(34. 60±7. 17)分、(6. 47±2. 66)分和(8. 13±9. 36) 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OASI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 856(95%CI:0. 770~0. 942,P <0. 05),评分为30. 5分时Youden指数最大,为0. 592。PSS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 747(95%CI:0. 637~0. 858,P <0. 05),评分为5. 5分时Youden指数最大,为0. 421。结论 OASIS对ICU患者的病情评估与预后优于PSS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牛津急性疾病严重程度评分 生理评分系统 病情评估 预后
下载PDF
微创经皮气管切开术在ICU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姚建华 汪正光 +2 位作者 程金霞 郑绍鹏 张牧城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33期159-160,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气管切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地收集2010年3月~2012年9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经皮气管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5例中成功84例,中转传统气管切开术1例,术后切口出血较多行外科手术止血1例;手术...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气管切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地收集2010年3月~2012年9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经皮气管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5例中成功84例,中转传统气管切开术1例,术后切口出血较多行外科手术止血1例;手术时间(8.00±5.2)min,术中出血量(5.00±3.2)mL。并发症5例,发生率5.88%,无窒息、皮下气肿、气胸、切口溢痰等并发症。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术具有简单快捷、并发症少、微创等优点,在ICU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气管切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皮气管切开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生理评分在疾病急性加重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9
19
作者 周学萍 凌桂爱 +2 位作者 方妙娟 洪丽 周婉玲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生理评分(the COPD and Asthma Physiology Score,CAPS)能否正确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病情的严重性和预后,指导治疗和护理计划的制定。方法对我科2008年9月~2010年5月住院...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生理评分(the COPD and Asthma Physiology Score,CAPS)能否正确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病情的严重性和预后,指导治疗和护理计划的制定。方法对我科2008年9月~2010年5月住院的AECOP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CAPS评分,按最终转归分为好转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的CAPS评分、有创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费用;计算ROC曲线下面积以判断CAPS评分对预后的分辨度。结果死亡组和好转组CAPS评分、有创通气时间(d)、住ICU时间(d)、住院费用(元)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CAPS评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835,Youden指数在31.5分时最大为0.604;不同分数段CAPS评分与病死率的相关系数是0.90。结论 CAPS评分对AECOPD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有较好的判断价值,CAPS评分可为合理使用人力资源,制定护理计划提供客观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生理评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护理
下载PDF
COPD急性加重并机械通气患者180天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卫香 凌桂爱 +2 位作者 方妙娟 姚振玲 胡建伟 《贵州医药》 CAS 2013年第11期1003-1004,共2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预防和可治疗的气道疾病,气道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性反应有关。COPD急性加重及其合并症可导致肺功能不断恶化,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预防和可治疗的气道疾病,气道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性反应有关。COPD急性加重及其合并症可导致肺功能不断恶化,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影响患者整体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本文旨在调查影响COPD急性加重患者180天预后危险因素,以更好指导Et常护理工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患者 死亡危险因素 急性加重 COP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气道疾病 异常炎性反应 气流受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