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文学对大学生审美价值观的影响及教学对策——以皖西学院为例
1
作者 潘应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196-198,共3页
面对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与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本文以安徽省皖西学院在校大学生的网络文学阅读问卷调查为依据,分析网络文学对大学生的审美价值观的影响。在网络文学课堂内外,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青年学子的审美价值观,探索具体对策。
关键词 网络文学 大学生 审美价值观
下载PDF
“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皖西学院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崔玲 《文教资料》 2017年第16期173-175,共3页
本文针对高校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现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即教材五花八门、教法传统单一、学生主体淡化;教学理念保守、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淡漠;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评估偏低等。为了满足“文化强国”战略需求,提出三点教学改... 本文针对高校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现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即教材五花八门、教法传统单一、学生主体淡化;教学理念保守、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淡漠;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评估偏低等。为了满足“文化强国”战略需求,提出三点教学改革的设想,即革新教学模式,实现翻转课堂;优化教学理念,强化传承与创新教育;重新定位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扩大课程惠及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强国”战略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网络与新媒体教学融合思路研究——以皖西学院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熊辉 陈尚达 卢义忠 《皖西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9-24,共6页
基于新文科交叉与融合的核心理念,地方应用型高校要积极探索校内外专业与学科内外交叉与融合的可能性,地方高校一是要摸清家底,科学谋划;二是整合有限资源,挖掘地方特色、彰显高校学科优势。皖西学院深受大别山红色文化浸润,其网络与新... 基于新文科交叉与融合的核心理念,地方应用型高校要积极探索校内外专业与学科内外交叉与融合的可能性,地方高校一是要摸清家底,科学谋划;二是整合有限资源,挖掘地方特色、彰显高校学科优势。皖西学院深受大别山红色文化浸润,其网络与新媒体教学应以地方红色文化传播为抓手,以“三全育人”为理念,秉持素质育人、专业育人的思想,从服务皖西农林经济、红色与乡村生态旅游着手,并与该校生物工程、信息科学技术、汉语言文学等一流专业协同发展,以地方融媒体发展与“双千计划”为机遇,在师资、教学、实践、就业等方面融合共享校内外优势资源,形成地方特色鲜明的传媒教学融合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与新媒体 新文科 红色文化 地方特色 学科融合
下载PDF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构想——以皖西学院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姚道武 《皖西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96-99,共4页
为适应媒介融合背景下新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需要,拟构建"院社台站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是搭建高校(新闻院系)与地方媒体(报社、电台、电视台、网站)合作的"1+1+2"人才培养框架,并阐述人才培养的"目... 为适应媒介融合背景下新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需要,拟构建"院社台站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是搭建高校(新闻院系)与地方媒体(报社、电台、电视台、网站)合作的"1+1+2"人才培养框架,并阐述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强调高校与地方媒体共同谋划、全程合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院社台站"互动,建设具有强大育人功能的人才培育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 新闻传播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大学生的“媒介化生存”及媒介素养提高——以皖西学院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红梅 《皖西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23-127,共5页
"媒介化生存"是当代大学生生存的基本特征,媒介素养是大学生媒介化生存中必备的素质。在对皖西学院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概括当前皖西学院在校大学生接触、利用、认知和评价媒介的整体状况,反映皖西学院大学生媒... "媒介化生存"是当代大学生生存的基本特征,媒介素养是大学生媒介化生存中必备的素质。在对皖西学院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概括当前皖西学院在校大学生接触、利用、认知和评价媒介的整体状况,反映皖西学院大学生媒介化生存状态下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提高皖西学院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媒介化生存 媒介素养教育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文学课程的教学探索——以皖西学院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潘应 《文教资料》 2019年第34期34-36,共3页
高校网络文学课程,作为通识教育课程,承担着育人的重要使命。在"课程思政"大背景下,应充分发挥该课程的育人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建设中。本文以皖西学院为例,审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网络文学课程的不... 高校网络文学课程,作为通识教育课程,承担着育人的重要使命。在"课程思政"大背景下,应充分发挥该课程的育人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建设中。本文以皖西学院为例,审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网络文学课程的不足之处,提出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课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新建本科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构——以安徽省皖西学院为例
7
作者 姚道武 《铜仁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26-129,共4页
新建本科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建设遭遇实践教学跛足的瓶颈,其发展维艰,严重制约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进行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实践教学,建构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 新建本科高校 新闻传播 实践教学
下载PDF
遗产与资源:乡村文化振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路径——以皖西乡村为例
8
作者 熊辉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14-119,共6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它的乡土性与地方性,对乡村文化振兴具有文化传承、活跃经济与社会治理意义。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建设乡村文史馆、发展村落休闲旅游、复兴乡镇企业、发展生态休闲农林产业、发... 乡村振兴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它的乡土性与地方性,对乡村文化振兴具有文化传承、活跃经济与社会治理意义。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建设乡村文史馆、发展村落休闲旅游、复兴乡镇企业、发展生态休闲农林产业、发展文化研学教育、拓展休闲生活新方式等六个方面,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可行性路径。以遗产与资源的视角研究地方非遗文化的应用,一方面是为了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理论发展,另一方面是为传承与保护非遗文化进行实践性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振兴 非物质文化遗产 皖西乡村 遗产与资源
下载PDF
红色历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及路径探析
9
作者 胡文彬 《社会科学前沿》 2023年第10期5847-5853,共7页
将红色历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弘扬红色历史精神,树立正确价值观;学习红色历史经验,提升创新能力的时代价值,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力量源泉。文章试从课程体系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 将红色历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弘扬红色历史精神,树立正确价值观;学习红色历史经验,提升创新能力的时代价值,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力量源泉。文章试从课程体系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网络空间四个方面探究将红色历史文化有机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以传承和弘扬红色历史文化及其精神,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正确价值观,为构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历史文化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路径
下载PDF
蒋光慈革命文学中的皖西故乡书写
10
作者 江琼 《皖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蒋光慈是从皖西大别山走出来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先驱。皖西这片革命的热土深深地滋养着他影响着他,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无比丰富的素材。蒋光慈常常把写作背景置于皖西乡村,以革命的笔触审视家乡,以作家的眼光回忆故乡,融皖西田园... 蒋光慈是从皖西大别山走出来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先驱。皖西这片革命的热土深深地滋养着他影响着他,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无比丰富的素材。蒋光慈常常把写作背景置于皖西乡村,以革命的笔触审视家乡,以作家的眼光回忆故乡,融皖西田园空间图景于革命叙事之中。在《少年飘泊者》《咆哮了的土地》《乡情》等革命小说和诗歌中,呈现了大量皖西山川风物、民间风俗以及方言俗语,地域文化特征凸显。这些畅销的诗文既广泛宣传了革命思想,也扩充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土文学的题材领域,并从一个角度见证了皖西革命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光慈 革命文学 皖西 山歌 方言
下载PDF
地方高校服务农村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17
11
作者 陈运贵 《社科纵横》 2012年第7期109-112,共4页
在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社会实践中,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明确自身使命,发挥独特优势,积极为农村文化建设服务,是发挥地方高校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培育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必然要求。然而,由于思... 在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社会实践中,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明确自身使命,发挥独特优势,积极为农村文化建设服务,是发挥地方高校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培育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必然要求。然而,由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大多数地方高校在如何服务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却反应比较迟缓,取得的成绩也很有限,为今之计,迫切需要地方高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服务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协调学校、农村、政府间的关系,整合各种资源,增强自身辐射农村的功能,提高服务农村文化建设的能力,最终,通过农村文化建设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新农村 文化建设 路径
下载PDF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市场困惑与反思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莉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25-33,共9页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始终存在市场困惑,主要表现为迎合市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间存在认识困境;市场吸纳容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多样性之间存在包容困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政府角色与市场角色之间存在错位现象。造成非物...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始终存在市场困惑,主要表现为迎合市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间存在认识困境;市场吸纳容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多样性之间存在包容困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政府角色与市场角色之间存在错位现象。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市场困惑的原因在于对“资本”的认知有失偏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特质认识不足,以及市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多元主体话语博弈的对象。理性看待资本、确立市场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思想,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特质、探索多元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模式、甄别不同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情况以及灵活转变政府角色,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市场困惑 资本逻辑 文化生态
下载PDF
乡村文化振兴的逻辑内涵探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运贵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1期105-107,共3页
乡村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之魂。要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必须准确理解“乡村”“乡村文化”“乡村文化振兴”这些概念的逻辑内涵。“乡村”是社会单元,饱含的是人们的乡村记忆、乡音、乡情和乡愁,凸显的文化韵味;“乡村文化”是人们在长... 乡村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之魂。要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必须准确理解“乡村”“乡村文化”“乡村文化振兴”这些概念的逻辑内涵。“乡村”是社会单元,饱含的是人们的乡村记忆、乡音、乡情和乡愁,凸显的文化韵味;“乡村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和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得到村落成员认可并接受的具有集体意识的村落文化,饱含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成为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其中蕴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推进中所需要的精神价值。“乡村文化振兴”就是要在传统的乡村文化中发现乡村村落中所保存和延续下来的精神内核,并使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从而产生出与现代乡村建设相契合的、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精神动力。因此,探究乡村文化振兴的逻辑脉络,则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乡村文化 乡村文化振兴 逻辑内涵
下载PDF
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以寿县肘阁抬阁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丁琼 《新闻研究导刊》 2014年第18期94-95,共2页
本文以皖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县的肘阁、抬阁为例,分析了利用新媒体技术对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和方法,为民俗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 肘阁 抬阁 新媒体 数字化
下载PDF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探析——以寿县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克顺 《皖西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42-145,共4页
城市化和信息化浪潮使得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困境。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语言媒介属性,以及其对口语交际环境的高度依赖,决定了其保护必须走活态传承的道路。具体而言,可以从开启青少年亲近民间文学类非遗... 城市化和信息化浪潮使得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困境。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语言媒介属性,以及其对口语交际环境的高度依赖,决定了其保护必须走活态传承的道路。具体而言,可以从开启青少年亲近民间文学类非遗的传承路径、开拓其城市传承空间、建构其网络传承媒介等方面强化民间文学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态传承
下载PDF
城乡文化融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逻辑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运贵 《皖西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43-49,共7页
面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如何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着力解决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绕不开的话题。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城乡融合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我们探索城乡文化融合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引,我国... 面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如何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着力解决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绕不开的话题。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城乡融合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我们探索城乡文化融合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引,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城乡文化的探索实践为城乡文化的融合发展奠定了实践基础。在现阶段,我国城乡发展仍然不平衡不充分,城乡二元结构还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我国城乡文化融合发展之路依然存在很多障碍与挑战。因此,我们只有将城乡文化发展置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其矛盾运动规律之中来考察,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破除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定文化自信,加强城乡文化的交流与互动,才能走出一条城乡文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共同繁荣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化 乡村文化 融合发展 逻辑
下载PDF
廉政文化建设与旅游的融合运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昌勇 《武夷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72-75,共4页
廉政文化旅游的兴起,使得廉政文化建设与旅游的互融发展问题逐渐成为学界的重要关切。从功能定位上看,廉政文化建设与旅游的融合运用应着力于资政、启民、育人功能的发挥;从价值取向上看,廉政文化旅游发展不以经济价值为中心,而以政治... 廉政文化旅游的兴起,使得廉政文化建设与旅游的互融发展问题逐渐成为学界的重要关切。从功能定位上看,廉政文化建设与旅游的融合运用应着力于资政、启民、育人功能的发挥;从价值取向上看,廉政文化旅游发展不以经济价值为中心,而以政治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为着眼点;从实践逻辑上看,两者的融合运用内含着对廉政建设、文化传承、旅游发展基本规律和要求的顺应与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廉政文化旅游 功能定位 价值取向 实践逻辑
下载PDF
地方高校服务“文化强省”建设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运贵 《经济研究导刊》 2011年第36期302-304,共3页
近年来,安徽高校通过加强学科建设、开展文化下乡活动、进行校地合作等形式,积极服务区域文化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传播安徽文化,在服务文化强省建设中不断取得新进展。但安徽高校服务文化强省建设工作也还存在着不足,高校文化创新... 近年来,安徽高校通过加强学科建设、开展文化下乡活动、进行校地合作等形式,积极服务区域文化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传播安徽文化,在服务文化强省建设中不断取得新进展。但安徽高校服务文化强省建设工作也还存在着不足,高校文化创新、文化传承与传播的能力和水平还不能满足安徽文化建设的需要。面对新形势,地方高校应乘势而为,选择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战略,创新体制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引领开发文化资源,助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文化强省”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地域文化视域下《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探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红梅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68-74,共7页
以地域文化构建大学语文课程内容,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结合主题活动教学模式,变革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增设地域文化类选修课程,形成以大学语文为中心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群,是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一种尝试和创新,也是地方高... 以地域文化构建大学语文课程内容,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结合主题活动教学模式,变革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增设地域文化类选修课程,形成以大学语文为中心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群,是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一种尝试和创新,也是地方高校"传承文化,服务地方"的高校社会职能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大学语文 课程改革
下载PDF
我国文化惠农政策的问题透视与理论想象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运贵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4-96,共3页
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必须建立和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在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进程中,文化惠农政策调整水平还不能令人满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文化惠农政策缺乏刚性,二是文化惠农政策内容缺失,三是文化惠农政策出台滞后,四是文化惠农政策不... 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必须建立和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在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进程中,文化惠农政策调整水平还不能令人满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文化惠农政策缺乏刚性,二是文化惠农政策内容缺失,三是文化惠农政策出台滞后,四是文化惠农政策不够协调的问题。究其原因,文化惠农政策缺乏应有的"文化自觉",文化惠农政策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体系,制度设计和决策机制尚不完善等。为此,我们要科学制定文化惠农政策,加强宏观层面的总体政策安排,建立较为刚性的政策法规体系,积极探索适应地方的特殊文化政策,以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建设 农村文化建设 文化惠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