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职院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双元互动”探析——以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朱正湖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8-80,共3页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要求高职院校的办学要与就业市场实现零距离对接;高职院校的文化能否与企业文化有机地融为一体,将对高职生能否顺利完成从"校园人"向"职业人...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要求高职院校的办学要与就业市场实现零距离对接;高职院校的文化能否与企业文化有机地融为一体,将对高职生能否顺利完成从"校园人"向"职业人"的转变产生重要的影响;"校企文化互动"是校企合作办学的新取向,实行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双元互动"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文化 企业文化 “双元互动”
下载PDF
高职生技术化倾向的人文反思 被引量:1
2
作者 郭泽忠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2期19-22,共4页
高职教育办学定位为高职院校片面追求就业率提供了"合理化"辩护,使得高职院校过度强调技能训练、忽视人文关怀;作为现代人,高职生生活于技术圈中,并被技术意志所改造。技术意志用物的逻辑消解了人的主体性存在,这就需要我们... 高职教育办学定位为高职院校片面追求就业率提供了"合理化"辩护,使得高职院校过度强调技能训练、忽视人文关怀;作为现代人,高职生生活于技术圈中,并被技术意志所改造。技术意志用物的逻辑消解了人的主体性存在,这就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探讨关于高职生的人文观照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生 技术化 倾向 高职院校 主体性存在 马克思主义 意志 物的逻辑 人学理论 人文观照 人文关怀 技能训练 高职教育 办学定位 现代人 就业率 合理化 消解 生活 路径
下载PDF
高职院校政行校企深度合作办学的探索 被引量:11
3
作者 杨娟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98-100,共3页
政行校企深度合作是高职院校创新办学模式,提升办学水平,实现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人员交流、资源共享和服务经济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合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新形势下政行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和机制,为高职院校实现政行校企... 政行校企深度合作是高职院校创新办学模式,提升办学水平,实现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人员交流、资源共享和服务经济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合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新形势下政行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和机制,为高职院校实现政行校企深度合作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政行校企 合作办学 实践
下载PDF
浅析校训在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朱正湖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35-36,共2页
校训是学校文化中的核心文化,在校园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个好的校训,能够引起师生员工的共鸣,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有效地激发师生爱岗敬业、勤奋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高职院校必须充分利用校训的挖掘、凝练、... 校训是学校文化中的核心文化,在校园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个好的校训,能够引起师生员工的共鸣,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有效地激发师生爱岗敬业、勤奋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高职院校必须充分利用校训的挖掘、凝练、宣传、践行等一系列载体,积极发挥校训在其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训 高职院校 文化建设 重要作用
下载PDF
高职院校学习型校园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娟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38-39,共2页
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在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承担着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加强高校学习型校园建设,不仅能从实践上推动我国学习型社会的蓬勃发展,而且可以促进高校持续健康地发展,为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强大的科教支持。文章以... 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在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承担着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加强高校学习型校园建设,不仅能从实践上推动我国学习型社会的蓬勃发展,而且可以促进高校持续健康地发展,为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强大的科教支持。文章以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领导班子建设、教师的发展、共同愿景的构建、管理制度的创新、人际文化的构建和环境的改善六个方面,探索学习型校园建设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型校园建设 探索 实践
下载PDF
也谈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人文关怀的视角 被引量:1
6
作者 郭泽忠 《中外企业家》 2010年第7X期194-195,共2页
在大学生中进行感恩教育、开展感恩活动是给予大学生人文关怀、完善大学生人格品质的重要方式。尝试建构感恩的同质性、时空性概念,籍以作为感恩教育的理论支撑。在剖析家庭、学校、社会因素对感恩教育的不利影响基础上,结合实际、切合... 在大学生中进行感恩教育、开展感恩活动是给予大学生人文关怀、完善大学生人格品质的重要方式。尝试建构感恩的同质性、时空性概念,籍以作为感恩教育的理论支撑。在剖析家庭、学校、社会因素对感恩教育的不利影响基础上,结合实际、切合大学生的特点,提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感恩教育 同质性 时空性 教育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