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纳其根醇提取物调节肠道菌群改善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血糖紊乱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杨浩 古丽若依·帕尔哈提 金小越 《医学研究杂志》 2025年第1期106-110,共5页
目的 研究阿纳其根醇提取物(ethanol extract of the root of anacyclus pyrethrum,EEAP)对高脂饮食小鼠血糖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将48只C57BL/6N雄性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EEAP组及二甲双胍组,... 目的 研究阿纳其根醇提取物(ethanol extract of the root of anacyclus pyrethrum,EEAP)对高脂饮食小鼠血糖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将48只C57BL/6N雄性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EEAP组及二甲双胍组,每组各8只。低、中、高剂量EEAP组小鼠分别给予100、200、400mg/kg的EEAP,二甲双胍组小鼠给予二甲双胍280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等量蒸馏水,每天灌胃1次,连续12周。除对照组小鼠饮食采用正常饲料外,其余各组小鼠均采用高脂饲料。使用血糖试纸检测各组小鼠空腹和随机血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检测小鼠炎性细胞因子水平,通过16S rDN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肠道菌群。结果 在第12周时,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EEAP组和二甲双胍组小鼠体质量均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EEAP组和二甲双胍组小鼠空腹血糖和随机血糖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EEAP组和二甲双胍组小鼠肠道中嗜黏蛋白阿克曼菌和普拉梭菌丰度明显升高,而脱硫弧菌丰度明显降低。结论 EEAP可改善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血糖紊乱,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纳其根醇提取物 肠道菌群 高脂饮食 肥胖 血糖紊乱
下载PDF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单雪峰 阿布肚沙拉木·卡斯木江 +1 位作者 杨龙 高晓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10期865-871,共7页
目的分析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探讨MIF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期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接受诊断和治疗的802例原... 目的分析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探讨MIF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期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接受诊断和治疗的8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性别、民族、年龄、吸烟史、饮酒史、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心脏超声参数等指标,通过ELISA方法检测血清MIF水平。根据Devereux公式计算左心室质量(LVM)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并根据LVMI水平(男性>125 g/m^(2)、女性>120 g/m^(2))将患者分为左心室肥厚组(136例)和非肥厚组(666例)。绘制散点图并采用Sperman相关分析MIF与LVM和LVMI的关联。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患者发生LVH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MIF预测高血压患者发生LVH的效能。结果肥厚组的MIF水平高于非肥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24.77(79.05,141.58)ng/ml比69.07(51.76,88.08)ng/ml,P<0.05]。此外,肥厚组的男性比例、冠心病病史比例、年龄、高血压病程、收缩压水平均高于非肥厚组(P<0.05)。Spe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IF与LVM、LVMI呈正相关(r分别为0.270、0.3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MIF(OR=1.029,95%CI 1.023~1.036,P<0.001)、收缩压(OR=1.013,95%CI 1.003~1.024,P=0.013)、男性(OR=1.997,95%CI 1.169~3.472,P=0.012)、饮酒(OR=0.356,95%CI 0.173~0.704,P=0.004)是高血压患者发生LVH的影响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MIF预测高血压患者发生LVH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77(95%CI 0.725~0.829,P<0.001)。结论MIF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存在关联,提示MIF可能参与高血压影响心脏功能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原发性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左心室质量 左心室质量指数
下载PDF
预后营养指数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赵帮豪 袁腾 +5 位作者 赵翎 阿曼古丽·如则 尼鲁帕尔·谢甫开提 马依彤 杨毅宁 高晓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817-1824,共8页
背景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逐年增加,已有研究证明了糖尿病可扩大心血管疾病的不良影响,涉及营养和炎症途径。预后营养指数(PNI)是免疫营养的标志,可反映个体的炎症、免疫状态和营养状况。由于其简单、快速、易得和可... 背景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逐年增加,已有研究证明了糖尿病可扩大心血管疾病的不良影响,涉及营养和炎症途径。预后营养指数(PNI)是免疫营养的标志,可反映个体的炎症、免疫状态和营养状况。由于其简单、快速、易得和可靠等优点,近年来关于PNI在各系统中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少有文献探讨PNI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PNI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发生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3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 053例行PCI术的STEMI合并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资料,计算PNI,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177例)和非MACE组(876例)。同时依据PNI预测STEMI合并T2DM患者行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的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PNI组(686例)与低PNI组(367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STEMI合并T2DM患者行PCI后发生院内MACE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究PNI对STEMI合并T2DM患者行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的预测价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UC)。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PNI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MACE组和非MACE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血清葡萄糖、Killip分级、乳酸脱氢酶、心率、肌红蛋白、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白细胞计数、脑钠肽(BNP)、PNI、全球急性冠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总蛋白、肌酐、尿素氮、三酰甘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葡萄糖升高(OR=1.055,95%CI=1.002~1.112,P=0.044)、GRACE评分高(OR=1.034,95%CI=0.876~0.939,P<0.001)是STEMI合并T2DM患者行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的危险因素,PNI升高(OR=0.907,95%CI=1.017~1.050,P<0.001)是患者行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的保护因素。PNI预测STEMI合并T2DM患者行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的AUC为0.734(95%CI=0.694~0.773),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模型预测STEMI合并T2DM患者行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的AUC为0.791(95%CI=0.753~0.858)。低PNI组发生MACE、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比例、住院天数、血清葡萄糖、肌钙蛋白T、CK-MB、肌红蛋白、BNP、C反应蛋白、肌酐、尿素氮高于高PNI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比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DL-C、血红蛋白低于高PNI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NI与血红蛋白、HDL-C、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呈正相关(P<0.05);PNI与血清葡萄糖、肌酐、尿素氮、BNP、肌钙蛋白T、CK-MB、肌红蛋白、C反应蛋白呈负相关(P<0.05)。结论 PNI是STEMI合并T2DM患者PCI术后院内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临床中可作为监控患者免疫营养状态且预测患者短期预后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糖尿病 2型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预后营养指数 预测价值
下载PDF
新疆哈萨克族血脂异常、高血压和糖尿病共病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金梦龙 秦晓英 +10 位作者 马力亚·阿米提 加孜呢·努尔拜 李建新 曹杰 罗思富 刘成 张雨晨 盖敏涛 李艳鹏 鲁向锋 付真彦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38-1444,共7页
背景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三高”)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国家提出实施“三高”共管,但目前缺乏关于新疆哈萨克族“三高”共病情况的相关研究。目的调查哈萨克族血脂异常、高血压... 背景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三高”)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国家提出实施“三高”共管,但目前缺乏关于新疆哈萨克族“三高”共病情况的相关研究。目的调查哈萨克族血脂异常、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及共病情况,探索三者共病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2022年3—6月,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选取杜热镇和吐尔洪乡两个人口较多且以哈萨克族为主的乡镇,调查该地区18岁以上哈萨克族常住居民,通过问卷调查(一般信息、吸烟饮酒史、患病情况等)、体格检查(腰围、臀围、身高、体质量、血压、心率等)和实验室检查(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和空腹血糖等)收集患者信息,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哈萨克族“三高”共病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4835名哈萨克族居民,男、女各占48.2%(2231/4835)和51.8%(2504/4835),平均年龄(45.8±12.7)岁。血脂异常、高血压和糖尿病标化患病率分别为37.9%、21.1%和4.0%。血脂异常患者中高胆固醇、高低密脂蛋白胆固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三酰甘油血症人群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4.1%、24.8%、10.0%和7.3%。“三高”共病的标化患病率为11.8%。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BMI、腰围、臀围、心率、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是“三高”共病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BMI和心率是“三高”共病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哈萨克族血脂异常患病率高于高血压和糖尿病,血脂异常以高胆固醇血症为主。血脂异常与高血压共病在“三高”共病中最为常见,应将老年人、男性和高BMI人群作为“三高”共管的重点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高血压 糖尿病 慢性病共病 哈萨克族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南疆部分地区绵羊捻转血矛线虫苯并咪唑抗性相关分子Ⅰ型β-微管蛋白基因的多态性分析
5
作者 张颖 瓦热斯·吐尔松 +7 位作者 辛连喜 热依兰木·吐尔洪 卡力比夏提·艾木拉江 阿得力江·吾斯曼 胡敏 巴音查汗·盖力克 郭庆勇 赛福丁·阿不拉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9-56,共8页
为了解南疆地区绵羊捻转血矛线虫对苯并咪唑类药物的抗性相关分子β-微管蛋白基因的多态性,本研究对克州及喀什的183条捻转血矛线虫成虫进行ITS-2基因特异性PCR鉴定后,对抗药相关的Ⅰ型β-微管蛋白基因进行了扩增和测序,并对该抗药基因... 为了解南疆地区绵羊捻转血矛线虫对苯并咪唑类药物的抗性相关分子β-微管蛋白基因的多态性,本研究对克州及喀什的183条捻转血矛线虫成虫进行ITS-2基因特异性PCR鉴定后,对抗药相关的Ⅰ型β-微管蛋白基因进行了扩增和测序,并对该抗药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167、198和200位点进行了分析。结果:在2个地区种群中,198位点及200位点均发生不同程度突变,且以198位点突变为主,暂未在167位点发生突变;两地共发现了5种基因型,其中198位点纯合敏感型及200位点纯合抗药型(喀什12条占12.37%,克州2条占2.33%),198位点纯合抗药型及200位点纯合敏感型(喀什23条占23.71%,克州7条占8.14%)两地均存在,提示这2个种群都存在抗药性。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南疆部分地区捻转血矛线虫种群Ⅰ型β-微管蛋白基因存在苯并咪唑类药物抗药性突变,为新疆地区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有效防控及抗药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药性 苯并咪唑 捻转血矛线虫 Ⅰ型β微管蛋白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新疆南疆
下载PDF
高脂饮食对小鼠胰岛功能及胰腺组织中TCF7L2/GLP-1的影响
6
作者 孟齐 艾比拜·玉素甫 +1 位作者 刘华 蒋升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872-878,共7页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对小鼠胰岛功能及胰腺组织中转录因子7-类似物2(TCF7L2)与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影响。方法3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和高脂饮食(T2DM模型)组,分别连续24周喂养普通饲料和60%高脂饲料。连续喂养24周后比较...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对小鼠胰岛功能及胰腺组织中转录因子7-类似物2(TCF7L2)与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影响。方法3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和高脂饮食(T2DM模型)组,分别连续24周喂养普通饲料和60%高脂饲料。连续喂养24周后比较两组小鼠的体质量以及胰岛功能等相关指标的差异;检测小鼠不同时间点的血糖水平,血浆中胰岛素、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的水平,胰腺组织中TCF7L2、GLP-1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蛋白的表达水平和mRNA转录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饮食组小鼠的体质量显著增加(P<0.01),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耐受能力明显受损(P<0.05),HDL-C、LDL-C、TC、TG、空腹血糖和胰岛素的水平明显增加(P<0.05),而TCF7L2、GLP-1和GLP-1R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另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脂饮食组小鼠胰腺组织的胰岛形态不规则,体积增大,血管数量增多,扩张充血显著。结论高脂饮食的T2DM小鼠,胰腺组织胰岛形态改变,胰岛功能降低,TCF7L2表达水平降低,并且GLP-1和GLP-1R表达水平同步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转录因子7类似物2 胰高血糖素样肽-1 胰腺 胰岛素
下载PDF
超声多模态成像技术在判断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预测脑梗死发病的价值
7
作者 张茜 霍昱彰 王霞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821-826,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多模态成像技术在判断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预测脑梗死(CI)发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筛选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89例。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为金标准判断斑块的稳定性,将患者分... 目的探讨超声多模态成像技术在判断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预测脑梗死(CI)发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筛选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89例。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为金标准判断斑块的稳定性,将患者分为不稳定组(n=49)和稳定组(n=40),比较两组超声多模态成像技术[二维超声(2DUS)、三维超声(3DUS)、超声造影(CEUS)及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参数;随访12个月,根据CI是否发病将患者分为发生组(n=34)和未发生组(n=55),分析发生组与未发生组临床资料,并以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I发病的危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超声2DUS、3DUS及SWE、CEUS对CI发病的预测价值。结果不稳定组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混合回声和低回声斑块占比、溃疡斑块占比、较大脂质核心斑块占比、斑块总体积(TPV)、CEUS模式2~3级占比高于稳定组,而平均杨氏模量值(Mean YM)则低于稳定组(P<0.05)。发生组低回声斑块占比、TPV、CEUS模式2~3级占比高于未发生组,而Mean YM则低于未发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回声特征为低回声、高TPV、CEUS分级2~3级和低Mean YM值是导致患者CI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低回声、TPV、CEUS分级2~3级、Mean YM单独预测CI发病的AUC为0.699、0.640、0.703、0.718,采用log(P)联合预测AUC(95%CI)为0.909(0.829~0.960),联合预测效能较单独预测效能更好(P<0.05)。结论超声多模态成像的斑块回声特征、斑块体积、CEUS分级和SWE模式Mean YM值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之间关系紧密,且斑块回声特征、斑块体积、CEUS分级、Mean YM值联合检测对CI发病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 稳定性 预测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总钙蛋白颗粒、骨桥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与血管钙化的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董丽明 李本皓 +2 位作者 李莉 米克热衣·艾孜买提 李寅辉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4期60-65,共6页
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总钙蛋白颗粒(TCPP)、骨桥蛋白(OPN)、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与血管钙化的相关性、预测发生效能。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CKD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血管钙化分为钙化组(n=40)... 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总钙蛋白颗粒(TCPP)、骨桥蛋白(OPN)、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与血管钙化的相关性、预测发生效能。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CKD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血管钙化分为钙化组(n=40)及未钙化组(n=80)。比较2组基线资料及血清生化指标(钙、磷、TCPP、OPN及Hcy)水平,分析血清TCPP、OPN及Hcy与CKD患者血管钙化的相关性。结果2组性别、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吸烟史、饮酒史、体质量指数、原发性疾病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组血清钙、磷、TCPP、OPN、Hcy水平以及年龄≥65岁占比均高于未钙化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钙、磷、TCPP、OPN及Hcy均是CKD患者血管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血清TCPP、OPN、Hcy及三者联合预测CKD患者血管钙化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1、0.824、0.803及0.932,具有一定预测价值。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TCPP、OPN、Hcy单独预测(P<0.01)。CKD血管钙化患者血清TCPP、OPN及Hcy与钙、磷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TCPP、OPN及Hcy水平在CKD血管钙化患者中异常升高,与血管钙化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血管钙化 钙蛋白颗粒 骨桥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危险因素 预测价值 相关性
下载PDF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绒毛组织中可变剪接的调控分析
9
作者 杨丽 杨静 +2 位作者 叶尔登切切克 韩锐 腊晓琳 《中国性科学》 2025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分析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绒毛组织的可变剪接(AS)位点,探讨枢纽基因与免疫浸润细胞的关系。方法收集2022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例URSA患者(URSA组)和4例选择性终止妊娠(ETP)孕妇(ETP组)的绒毛组织样本。采... 目的分析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绒毛组织的可变剪接(AS)位点,探讨枢纽基因与免疫浸润细胞的关系。方法收集2022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例URSA患者(URSA组)和4例选择性终止妊娠(ETP)孕妇(ETP组)的绒毛组织样本。采用Hisat2基因组比对软件分析各样本剪接位点,找出可变剪接基因(RASGs)和差异表达基因(DEGs)共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生物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枢纽基因与免疫浸润细胞的关系。结果RNA-seq测序后共检测出9种已知AS事件分类,其中A3SS发生率最高。共筛选出156个共表达基因,GO主要富集在蛋白质结合,KEGG富集在错配修复通路。5个枢纽基因分别为RAD51AP1、CDK1、BUB1、AURKA及UBE2C,其中RAD51AP1与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免疫增强相关,CDK1与调节性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免疫增强相关,AURKA与单核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免疫增强相关,BUB1、UBE2C与调节性T细胞免疫增强相关。结论RAD51AP1、CDK1、BUB1、AURKA及UBE2C可能是URSA参与免疫浸润的枢纽基因,是潜在生物学标志物,仍需要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 绒毛组织 可变剪接 转录组测序 免疫浸润
下载PDF
CXCL8对宫颈癌细胞紫杉醇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10
作者 张华 努尔比亚·依比布拉 +3 位作者 路鹏霏 贾春丽 裴轩萱 包永星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3-20,共8页
目的探索敲低CXCL8对宫颈鳞状细胞癌紫杉醇化疗疗效的影响,并深入探究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宫颈癌Hela细胞系,通过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RNAi)技术特异性地抑制CXCL8基因的表达。以HitransG P、复感染指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 目的探索敲低CXCL8对宫颈鳞状细胞癌紫杉醇化疗疗效的影响,并深入探究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宫颈癌Hela细胞系,通过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RNAi)技术特异性地抑制CXCL8基因的表达。以HitransG P、复感染指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100为最佳转染条件,CCK-8实验筛选嘌呤霉素最佳干预浓度为1.5μg/mL;按最佳转染条件将LV-CXCL8-RNAi(3靶点)和阴性对照慢病毒转染至Hela细胞中,并设置空白对照组,qRT-PCR实验选定sh-CXCL8-13组慢病毒为后续实验的干预序列及病毒。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sh-CXCL8组、紫杉醇组以及sh-CXCL8+紫杉醇组。通过CCK-8实验和细胞侵袭实验评估Hela细胞的增殖活性及侵袭能力,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CXCL8、Bcl2、Bax及β-actin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其余四组相比,sh-CXCL8+紫杉醇组Hela细胞活性及侵袭性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RT-PCR结果显示,sh-CXCL8+紫杉醇组中CXCL8、Bcl2、PIK3CB以及Akt1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降低,Bax基因表达量明显上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sh-CXCL8+紫杉醇组中CXCL8、PIK3CB和p-Akt1蛋白的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敲低CXCL8可以降低Hela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可能是通过影响PI3K/Akt通路来影响Hela细胞对紫杉醇的药物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CXCL8 紫杉醇 敏感性 侵袭
下载PDF
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在布鲁氏菌感染中的变化特点研究
11
作者 殷郑伟 朱玥洁 +4 位作者 史娟 何月月 丁剑冰 王泉 张峰波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5-660,共6页
目的:探究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及其相关因子在布鲁氏菌急慢性感染中的变化特点和相关性,明确ILC2在布鲁氏菌病慢性化中的免疫作用。方法:将43例急性布鲁氏菌病患者和45例慢性布鲁氏菌病患者与49例健康对照进行比较。流式细胞术检测各... 目的:探究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及其相关因子在布鲁氏菌急慢性感染中的变化特点和相关性,明确ILC2在布鲁氏菌病慢性化中的免疫作用。方法:将43例急性布鲁氏菌病患者和45例慢性布鲁氏菌病患者与49例健康对照进行比较。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ILC2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PBMC中GATA3 mRNA水平;ELISA检测血清中IL-33、ST2、IL-4和IL-13等细胞因子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和AST水平。结果:慢性布病组ILC2水平、PBMC中GATA3 mRNA水平、血清IL-33、IL-4和IL-13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及急性布病组显著升高(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ILC2水平与GATA3 mRNA、IL-33、IL-4和IL-13水平均呈正相关,与ST2水平呈负相关。ROC曲线表明ILC2、GATA3、IL-33和ST2等指标均对布病患者严重程度有较好的预测能力(AUC>0.7)。结论:ILC2及其相关因子水平升高与布鲁氏菌病慢性化密切相关,可能在布鲁氏菌感染致病过程中起重要免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2型固有淋巴细胞 GATA3 IL-33 IL-4 IL-13
下载PDF
意大利牛舌草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12
作者 郭文辉 徐晓琴 +3 位作者 孙宇 马国需 石磊岭 陈良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471,共7页
为阐明意大利牛舌草药效物质基础,本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等对意大利牛舌草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现代波谱学方法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从中共分离鉴定了19个化合物,分别为:... 为阐明意大利牛舌草药效物质基础,本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等对意大利牛舌草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现代波谱学方法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从中共分离鉴定了19个化合物,分别为:羟基酪醇(1)、咖啡酸乙酯(2)、3,4-二羟基苄胺(3)、对羟基苯甲酸(4)、香草醛(5)、1,2,4-苯三酚(6)、原儿茶醛(7)、(E)-4-(2-hydroxyvinyl)-2-methoxyphenol(8)、原儿茶酸(9)、异鼠李素(10)、丙三醇(11)、对羟基苯甲醛(12)、咖啡因(13)、caffeic acid ethylene ester(14)、原儿茶酸乙酯(15)、phenylethylβ-D-glcoside(16)、benzylβ-D-glucopyranoside(17)、3,4-dihydroxyphenyl caffeate(18)、山柰酚-3-O-芸香糖苷(19)。化合物1~3、6~8、12~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10个化合物(1、3、6~8、13~17)为首次从牛舌草属中分离得到。同时采用脂多糖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症模型,以吲哚美辛作为阳性对照,测定各化合物的体外抗炎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2、10、13抗炎活性相对较好,IC_(50)值分别为19.6、14.9、11.3、10.2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大利牛舌草 化学成分 抗炎活性 羟基酪醇 咖啡酸乙酯 异鼠李素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筛选lncRNAs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艳霞 梁凌云 +1 位作者 陈冰 马彩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35期101-104,共4页
目的基于高通量测序探讨长链非编码RNA(TOPORS-AS1、TMPO-AS1、LINC00925、MIR155HG、NR2F2-AS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80例维吾尔族患者的宫颈组织,包括... 目的基于高通量测序探讨长链非编码RNA(TOPORS-AS1、TMPO-AS1、LINC00925、MIR155HG、NR2F2-AS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80例维吾尔族患者的宫颈组织,包括宫颈炎(20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20例)和CSCC(40例)。检测各组长链非编码RNA相对表达量,比较长链非编码RNA在各组中的差异及MIR155HG与C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CSCC组TMPO-AS1、LINC00925、MIR155HG和NR2F2-AS1表达高于宫颈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CC组TOPORS-AS1、TMPO-AS1、LINC00925、MIR155HG和NR2F2-AS1表达高于HSI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CC患者肿块直径>4 cm的MIR155HG表达高于肿块直径≤4 cm,淋巴结转移的MIR155HG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OPORS-AS1、TMPO-AS1、LINC00925、MIR155HG、NR2F2-AS1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MIR155HG表达与宫颈癌肿块直径和淋巴结转移状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长链非编码RNA 临床特征
下载PDF
短暂性与持续性急性肾损伤的再认识
14
作者 陈思思 黄萱 李素华 《现代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200-204,共5页
急性肾损伤(AKI)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综合征,具有高发病率、死亡率特点,并且与患者长、短期生存结局相关。但较少有研究探讨短暂性和持续性AKI,该文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肾损伤患者的管理需求,详细总结... 急性肾损伤(AKI)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综合征,具有高发病率、死亡率特点,并且与患者长、短期生存结局相关。但较少有研究探讨短暂性和持续性AKI,该文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肾损伤患者的管理需求,详细总结了短暂性及持续性AKI定义、病理生理学、诊断及治疗进行全面的综述,以期能为相关临床医生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急性肾损伤 持续性急性肾损伤 诊断 预后 综述
下载PDF
miR-let-7a-5p靶向调控SNAP23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发展的研究
15
作者 陈娇 刘清 +3 位作者 黄丛改 郑树涛 刘涛 卢晓梅 《癌变.畸变.突变》 2025年第1期63-71,共9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 miR-let-7a-5p靶向调控突触体相关蛋白23(SNAP23)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发展的机制。方法:在人类癌症差异表达的miRNA数据库(dbDEMC)中分析了食管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iR-let-7a-5p的表达水平,在人类癌症miRNA... 目的:探讨微小RNA miR-let-7a-5p靶向调控突触体相关蛋白23(SNAP23)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发展的机制。方法:在人类癌症差异表达的miRNA数据库(dbDEMC)中分析了食管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iR-let-7a-5p的表达水平,在人类癌症miRNA的交互式分析和可视化数据库(CancerMIRNome)中,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对数秩检验探讨了食管癌组织中miR-let-7a-5p的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人永生化食管上皮细胞SHEE和ESCC细胞系中miR-let-7a-5p的表达;利用慢病毒载体转染技术,构建miR-let-7a-5p过表达的稳定转染细胞株;分别采用EdU细胞增殖实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在dbDEMC和CancerMIRNome数据库中分析miR-let-7a-5p在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在ENCORI、Diana Tarbase、miRDB数据库寻找miR-let-7a-5p的下游靶基因。Western blot法检测SNAP23蛋白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析miR-let-7a-5p和SNAP23的靶向关系。结果:在食管癌组织中,miR-let-7a-5p的表达水平较癌旁正常组织降低,其表达水平与患者总生存期呈正相关(HR=0.57,P<0.05)。与人永生化食管上皮细胞SHEE相比,ESCC细胞系中miR-let-7a-5p呈低表达(P<0.01)。与对照组相比,增强miR-let-7a-5p表达后,ESCC细胞系TE-13的增殖、集落形成、迁移和侵袭能力均受到抑制(P<0.05或P<0.01)。在ESCC患者的外周血中,miR-let-7a-5p的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增加(P<0.01)。分泌蛋白SNAP23被预测出是miR-let-7a-5p的下游靶基因。过表达miR-let-7a-5p后SNAP23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miR-let-7a-5p可下调野生型-SNAP23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P<0.01)。结论:miR-let-7a-5p通过靶向下调SNAP23的表达,抑制ESCC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miR-let-7a-5p 突触体相关蛋白23 侵袭转移 靶向治疗
下载PDF
酮体氧化代谢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尼鲁帕尔·谢甫开提 阿曼古丽·如则 +2 位作者 夏依旦·米吉提 赵帮豪 高晓明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48-152,共5页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生理状态下的心脏主要依靠脂肪酸和葡萄糖的氧化代谢来提供能量,然而,在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各种病理状态下,心肌细胞内的脂肪酸和葡萄糖的代谢路...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生理状态下的心脏主要依靠脂肪酸和葡萄糖的氧化代谢来提供能量,然而,在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各种病理状态下,心肌细胞内的脂肪酸和葡萄糖的代谢路径出现障碍,酮体作为“超级燃料”为心脏供能。本文根据最新报道,对酮体代谢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心肌肥厚 Β-羟丁酸 β-羟丁酸脱氢酶
下载PDF
浅谈太极拳对骨质疏松腰痛的影响
17
作者 顾启功 王虹乔 +1 位作者 李晚 何成斌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5年第7期162-165,共4页
骨质疏松腰痛是当今社会面临的健康问题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太极拳与骨质疏松腰痛的关系。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健身运动,其独特的运动方式和理念在改善骨质疏松腰痛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太极拳训练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骨密度,改善骨结构,... 骨质疏松腰痛是当今社会面临的健康问题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太极拳与骨质疏松腰痛的关系。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健身运动,其独特的运动方式和理念在改善骨质疏松腰痛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太极拳训练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骨密度,改善骨结构,减轻腰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建议骨质疏松腰痛患者参与太极拳锻炼,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骨质疏松 腰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