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S-SPME-GC-MS鉴定不同采收程度霞晖水蜜桃的风味物质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塔娜 陈小龙 +5 位作者 张佳辉 王冬兰 王亚 宋立晓 马凤鸣 余向阳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427-435,共9页
风味物质常用来评价桃果实的品质,香气成分不仅能反映果实的风味特征和品质,还能体现果实的成熟度。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鉴定了霞晖水蜜桃果实可挥发性风味物质,并针对水蜜桃S形成熟曲线,成熟后... 风味物质常用来评价桃果实的品质,香气成分不仅能反映果实的风味特征和品质,还能体现果实的成熟度。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鉴定了霞晖水蜜桃果实可挥发性风味物质,并针对水蜜桃S形成熟曲线,成熟后期快速软化的特点,选择后期外观差异较小且按照售卖经验分类为可采摘与不可采摘两类水蜜桃进行差异分析,寻找其特征差异物质。本研究共分离得到45种风味物质,主要包括苯甲醛、壬醛、十一醛、芳樟醇、2-乙基己醇、正癸醇、1-十一醇、γ-癸内酯、γ-十二内酯、辛酸乙酯和壬酸等。不可采收的霞晖水蜜桃果实和可采收的霞晖水蜜桃果实中差异特征风味物质分别是苯甲醛(35.84%)降低和γ-癸内酯(17.81%)升高。总体来看,醛类和内酯类化合物对霞晖水蜜桃果实香气的贡献值得关注。上述研究以期为水蜜桃精准采摘、智慧化采摘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霞晖水蜜桃 采收程度 风味物质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下载PDF
高效液相-电喷雾串联质谱法测定动物肌肉组织中的糖皮质激素 被引量:18
2
作者 龚兰 陈明 +2 位作者 魏娴 邹春 王冉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4-80,共7页
本实验建立了肌肉组织中氢化可的松、可的松、泼尼松和地塞米松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LC-ESI-MS/MS)检测方法。样品经酶水解、乙酸乙酯提取、HLB固相萃取净化,C_8色谱柱分离在多反应选择性监测模式(MRM)下采用负离子模式... 本实验建立了肌肉组织中氢化可的松、可的松、泼尼松和地塞米松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LC-ESI-MS/MS)检测方法。样品经酶水解、乙酸乙酯提取、HLB固相萃取净化,C_8色谱柱分离在多反应选择性监测模式(MRM)下采用负离子模式进行信号采集和测定。4种糖皮质激素的检出限为0.13~0.25μg/kg定量限为0.25~0.5μg/kg。在0.5~50.0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在0.5,5.0和10.0μg/kg基质加标水平下,4种物质的平均回收率为74.0%~101.8%相对标准偏差0.7%~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高效液相-电喷雾串联质谱 固相萃取 肌肉组织
下载PDF
固相萃取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饲料中7种大环内酯类药物含量 被引量:11
3
作者 龚兰 栾枫婷 +5 位作者 温天锐 陈明 邓博文 张泽璟 魏瑞成 王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74-880,共7页
建立了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精料补充饲料、配合饲料和浓缩饲料中7种大环内酯类药物(替米考星、罗红霉素、螺旋霉素、泰乐菌素、红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方法。饲料样品经1%氨化乙腈提取,... 建立了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精料补充饲料、配合饲料和浓缩饲料中7种大环内酯类药物(替米考星、罗红霉素、螺旋霉素、泰乐菌素、红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方法。饲料样品经1%氨化乙腈提取,Oasis PRiME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后,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分离,以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下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替米考星、螺旋霉素和红霉素的线性范围为0.5~50μg/L(r2>0.99),罗红霉素、泰乐菌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的线性范围为0.25~50μg/L(r2>0.99);7种待测物的检出限(LOD)为1.25~2.5μg/kg,定量下限为2.5~5.0μg/kg,5、10、50μg/kg 3个加标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为61.4%~103%,批内和批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43%~15%。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基质干扰小,适用于各类饲料中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常规监测和定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环内酯类药物 饲料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固相萃取
下载PDF
改进的PRiME HLB法联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鸡肉中37种兽药残留 被引量:12
4
作者 龚兰 赵航 +4 位作者 栾枫婷 陈明 朱磊 魏瑞成 王冉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0年第6期54-62,68,共10页
为获得一种快速高通量测定鸡肉中多种兽药残留的方法,本研究建立了PRiME HLB净化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磺胺类、抗病毒类、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硝基咪唑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和酰胺醇类共计37种兽药的残留量。重... 为获得一种快速高通量测定鸡肉中多种兽药残留的方法,本研究建立了PRiME HLB净化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磺胺类、抗病毒类、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硝基咪唑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和酰胺醇类共计37种兽药的残留量。重点研究了不同提取溶剂中甲酸浓度、提取体积比、净化方式对37种兽药回收率的影响。最终以2%甲酸水∶乙腈(v/v=30/70)为提取剂,PRiME HLB两步法净化,经ACQUITY UPLC HSS T3(2.1×100,1.8μm)色谱柱分离,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多重反应监测模式(MRM)下进行正负电离扫描,得到37种兽药的检出限为0.1~2.5μg/kg,定量限为0.2~5.0μg/kg;采用基质标准曲线校正,外标法定量,在0.04~2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向鸡肉中添加1.0~100μg/kg药物,回收率为71.7%~102.4%,且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均小于15%。该方法可靠、快速、灵敏度高,为高效识别鸡肉中潜在兽药残留提供重要的检测技术手段,并已成功应用于实际样品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药残留 鸡肉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PRiME HLB净化
下载PDF
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体系构建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8
5
作者 卢海燕 孙晓明 +4 位作者 林曼曼 刘贤金 卞立平 孙爱东 龚娅萍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3年第1期10-14,共5页
本文对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相关概念的内涵与发展、全程质量控制体系构建的要素、主体及路线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实践介绍了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在落地层面的初步探索,包括体系的标准化、信息化及推广模式等。
关键词 农产品 全程质量控制 体系构建 实践探索
下载PDF
微囊化JS25噬菌体在液态食品中的释放规律及生物防制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龙门 孙梦媛 +2 位作者 谢文 周卉 王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4-300,共7页
为了提高JS25噬菌体的稳定性及在不同液态食品中的应用,该研究通过海藻酸钠微囊化JS25噬菌体,对制备的JS25噬菌体微囊粉进行结构表征和稳定性分析,并研究微囊粉在不同液态食品中的释放规律及稳定性,确定其对液态食品的生物防制作用。结... 为了提高JS25噬菌体的稳定性及在不同液态食品中的应用,该研究通过海藻酸钠微囊化JS25噬菌体,对制备的JS25噬菌体微囊粉进行结构表征和稳定性分析,并研究微囊粉在不同液态食品中的释放规律及稳定性,确定其对液态食品的生物防制作用。结果表明,JS25噬菌体微囊粉包埋率可达87.4%;该条件下的微囊粉粒径分布在20~90?m之间,且呈正态分布;并且与浮游态噬菌体相比,微囊化的JS25噬菌体稳定性显著增加至35 d(4℃和20℃)。另外,JS25微囊粉在不同液态食品中均可迅速释放,并有较高的稳定性;鲜牛奶、蛋清液及肉汤中,当S25噬菌体微囊粉添加量分别超过0.1、1.0、2.0 g/kg时,对鲜致病菌有较强的清除作用。说明该工艺可以有效固定JS25噬菌体,并且对液态食品有较高的生物防制作用。因此,海藻酸钠微囊化JS25噬菌体可以用于JS25噬菌体微囊粉的生产加工及液态食品保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生物 工艺 微囊化 结构表征 液态食品
下载PDF
江苏种养结合猪场粪污处理典型模式分析Ⅰ——政府主导型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子臣 范敏其 +5 位作者 王鑫 盛婧 张岳芳 郭智 郑建初 管永祥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19期143-149,共7页
总结归纳江苏养殖粪污处理典型模式,为区域尺度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统筹协调高效利用,提供模式参考及案件借鉴。以政府主导型的武进区农业废弃物综合治理中心(礼嘉站)为例,介绍种养结合模式背景及构架,分析关键... 总结归纳江苏养殖粪污处理典型模式,为区域尺度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统筹协调高效利用,提供模式参考及案件借鉴。以政府主导型的武进区农业废弃物综合治理中心(礼嘉站)为例,介绍种养结合模式背景及构架,分析关键技术组成,剖析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阐明运行机制。结果表明:收集分散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了养殖业、种植业、第三方服务组织、政府及社会群众之间的利益共同体,破解了小型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瓶颈难题,促进了"乡村振兴"的"环境美、农民富"进程。江苏探索的政府主导型养殖粪污集中处理模式,对构建和发展区域尺度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更具代表性及示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养结合 粪污处理 典型模式 循环农业 面源污染 农业废弃物
原文传递
东海县优质中晚粳稻田组合安全用药模式研究
8
作者 陈小龙 史明武 +4 位作者 王冬兰 程金金 张志勇 刘贤金 余向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5期141-144,共4页
针对江苏省沿淮苏北稻作生态区病虫害发生特点建立规范化组合用药模式,在东海县进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安全用药方案和常规方案均达到了有效控制病虫害的目的,安全用药方案在鸭舌草、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的防控效果上,综合表现... 针对江苏省沿淮苏北稻作生态区病虫害发生特点建立规范化组合用药模式,在东海县进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安全用药方案和常规方案均达到了有效控制病虫害的目的,安全用药方案在鸭舌草、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的防控效果上,综合表现均优于常规用药方案,且较常规用药方案农药施用量减少一次,能有效保护稻田生态安全和降低稻米农药残留超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粳稻 安全生产 组合用药 绿色防控
下载PDF
Helveticin-M与绿原酸复配对大肠杆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及其机制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虹懿 刘芳 +5 位作者 孙芝兰 苏萌萌 诸永志 王道营 徐为民 彭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8-74,共7页
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为指示菌,利用生长曲线测定和细菌活性实验研究Helveticin-M、绿原酸及二者复配的抑菌效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激光扫描共... 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为指示菌,利用生长曲线测定和细菌活性实验研究Helveticin-M、绿原酸及二者复配的抑菌效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胞外ATP浓度检测,探讨经Helveticin-M、绿原酸不同处理对指示菌形态结构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Helveticin-M或绿原酸单独作用相比,二者复配处理后指示菌生长减缓,OD600 nm明显下降,在3 h内指示菌活菌数显著减少,在二者协同作用下抑菌效果显著增强(P<0.05);SEM观察显示复配处理后指示菌较单独处理时细胞表面损伤更为严重;CLSM分析结果也表明复配处理后指示菌细胞膜通透性明显增强,且Helveticin-M+绿原酸复配处理可显著提高胞外ATP浓度(P<0.05)。因此,Helveticin-M与绿原酸复配处理主要通过增强大肠杆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的细胞膜通透性,影响细菌正常生长繁殖,增强抑菌作用。该研究为扩大Helveticin-M与绿原酸的产业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veticin-M 绿原酸 大肠杆菌 肠炎沙门氏菌 协同作用 抑菌机制
下载PDF
接种内生降解菌Stenotrophomonas pavanii DJL-M3对多菌灵胁迫下水稻根际微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冯发运 王亚 +5 位作者 岳远浩 李俊霞 孙星 程金金 葛静 余向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730-2740,共11页
内生降解菌定殖可促进水稻中农药等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代谢,研究功能内生菌对农药暴露下水稻根际微生态的影响,可为利用植物-微生物互作调控农作物农药残留及修复农田生态环境污染提供科学依据。以水稻根际土壤中的蚯蚓、土壤酶和微生物... 内生降解菌定殖可促进水稻中农药等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代谢,研究功能内生菌对农药暴露下水稻根际微生态的影响,可为利用植物-微生物互作调控农作物农药残留及修复农田生态环境污染提供科学依据。以水稻根际土壤中的蚯蚓、土壤酶和微生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接种内生菌Stenotrophomonas pavanii DJL-M3对水稻根际微生态响应多菌灵胁迫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菌灵暴露导致水稻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强,脲酶和蔗糖酶活性被抑制;多菌灵污染可对水稻根际周围的蚯蚓造成氧化损伤,致使其体内丙二醛累积并诱导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乙酰胆碱酯酶过表达;多菌灵残留显著降低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与碳源代谢活性。接种内生降解菌S.pavanii DJL-M3促进了水稻根际残留多菌灵的降解,缓解根际土壤微生物与蚯蚓所受胁迫压力,显著提高了土壤脲酶、蔗糖酶活力以及蚯蚓的存活率,并有效提升了水稻根际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性与多样性。因此,接种内生降解菌S.pavanii DJL-M3有助于多菌灵残留污染下稻田土壤生态环境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菌 多菌灵 水稻 蚯蚓 土壤酶 根际微生物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结合QuEChERS法快速检测青椒中15种邻苯二甲酸酯 被引量:8
11
作者 严煌倩 李勇 +6 位作者 翟丽菲 龙玲 程金金 陈小龙 葛静 杨丽璇 余向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59-465,共7页
为了建立同时检测青椒中15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AEs)的方法,将QuEChERS法与气相色谱-质谱法相结合,样品用乙腈超声振荡提取,经乙二胺-N-丙基合硅胶(PSA)、石墨化碳(GCB)吸附剂净化,用DB-5MS色谱柱程序升温分离,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 为了建立同时检测青椒中15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AEs)的方法,将QuEChERS法与气相色谱-质谱法相结合,样品用乙腈超声振荡提取,经乙二胺-N-丙基合硅胶(PSA)、石墨化碳(GCB)吸附剂净化,用DB-5MS色谱柱程序升温分离,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下进行测定。15种邻苯二甲酸酯的质量浓度在10.0μg/kg至1 000.0μg/kg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较好(r≥0.997 5),检出限(S/N=3)为0.1~0.7μg/kg,定量限(S/N=10)为0.3~2.1μg/kg,加标回收率为70.3%~108.0%,相对偏差(RSD)值为1.4%~10.2%。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灵敏,符合多残留检测和痕量分析的技术要求,适用于蔬菜中邻苯二甲酸酯类残留的分析。测定大棚青椒样品,邻苯二甲酸酯含量为248.45~343.96μg/kg,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残留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QuEChERS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青椒
下载PDF
四川省主要粮食作物中镰刀菌毒素污染规律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新元 董飞 +5 位作者 仲伶俐 武德亮 王淑芳 徐剑宏 马桂珍 史建荣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1-148,172,共9页
【目的】了解四川粮食作物中镰刀菌毒素污染情况以及种植制度对该地区粮食作物中镰刀菌毒素污染影响。【方法】以四川省玉米、小麦和水稻等粮食作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四川省主要粮食作物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3-乙... 【目的】了解四川粮食作物中镰刀菌毒素污染情况以及种植制度对该地区粮食作物中镰刀菌毒素污染影响。【方法】以四川省玉米、小麦和水稻等粮食作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四川省主要粮食作物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3-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cetyldeoxynivalenol,3ADON)、15-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cetyldeoxynivalenol,15ADON)、雪腐镰刀菌烯醇(nivalenol,NIV)和镰刀菌烯醇(fusarenone X,4ANIV)等5种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为主的镰刀菌毒素污染情况,以及玉米-小麦套作、水稻-小麦轮作及水稻-再生稻等种植制度对粮食作物中镰刀菌毒素污染影响。【结果】(1)取样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中的镰刀菌毒素污染种类以NIV为主,NIV含量显著高于3ADON、15ADON及4ANIV(P<0.05),但与DON没有显著差异(P>0.05);(2)小麦样品中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DON+3ADON+15ADON+NIV+4ANIV,trichothecenes)含量显著高于水稻和玉米样品(P<0.05);(3)绵阳、德阳和资阳小麦中tirchothecenes含量不仅显著高于当地玉米及水稻样品(P<0.05),而且显著高于其他主产区的小麦、玉米及水稻样品(P<0.05);(4)种植制度对2019年粮食作物中镰刀菌毒素污染水平影响显著,水稻-小麦轮作方式下的小麦样品中trichothecenes含量显著高于玉米-小麦套作方式下小麦样品(P<0.05),水稻-再生稻种植方式会显著增加再生稻中trichothecenes含量(P<0.05)。【结论】四川省小麦、玉米和水稻主要毒素污染种类为NIV毒素;通过适当调整取样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制度,如减少水稻-小麦轮作或再生稻种植面积,将有助于四川省主要粮食作物中镰刀菌毒素的污染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粮食 镰刀菌毒素 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
下载PDF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养殖污水中强力霉素残留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圣新 朱磊 +2 位作者 鲍恩东 王冉 魏瑞成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23期249-251,共3页
为了监测养殖场排污水中兽药抗生素污染状况,拟建立1种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养殖场污水中强力霉素残留。养殖场排污水离心后取上清液过滤膜并调整溶液pH值,分别采用固相萃取柱进行富集和洗脱,氮吹浓缩处理,C18色谱柱分离,0.01m... 为了监测养殖场排污水中兽药抗生素污染状况,拟建立1种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养殖场污水中强力霉素残留。养殖场排污水离心后取上清液过滤膜并调整溶液pH值,分别采用固相萃取柱进行富集和洗脱,氮吹浓缩处理,C18色谱柱分离,0.01mol/L乙二酸溶液+甲醇-乙腈溶液洗脱。结果显示,标准曲线在1~20μg/mL浓18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98;在10~50μg/L添加浓度范围内,强力霉素平均回收率为91.55%~9514%,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1.66%~6.45%,日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62%~0.75%,该方法的检测限为0.1μg/mL。该方法操作简便、高效,适用于养殖场排污水中强力霉素残留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力霉素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抗生素残留 检测方法
下载PDF
基于Bt毒素的杀虫蛋白理性设计与创新应用策略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重新 金嘉凤 +5 位作者 孙晓明 沈成 张霄 陈澄宇 刘贤金 刘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25,共30页
Bt毒素是源于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的具有特殊杀虫功能的大分子蛋白,其制剂和转基因作物已广泛用于害虫防治,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生态效益。围绕Bt毒素挖掘和提升其应用价值是持续研究的热点,特别是随着Bt毒素结构... Bt毒素是源于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的具有特殊杀虫功能的大分子蛋白,其制剂和转基因作物已广泛用于害虫防治,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生态效益。围绕Bt毒素挖掘和提升其应用价值是持续研究的热点,特别是随着Bt毒素结构功能和作用机制日趋明晰,为其功能修饰和创新应用创造了条件,相关研究蓬勃发展,成效显著。大量研究表明,采用定点突变、结构域替换或融合以及抗独特型抗体模拟等策略,是理性设计活性更高、稳定性更强、杀虫谱更广、非靶标生物安全性更高甚至是可用于害虫抗药性治理的有别于母体Bt毒素的突变体、结构杂合体乃至功能效应物抗体等新型杀虫蛋白的有效手段;此外,采用催化毒素活化、驱动毒素靶向受体结合、促进毒素表达以及同源或异源杀虫材料复配或共表达的协同促效等创新增效策略,也是助推Bt毒素应用价值的重要手段。本文总结了Bt毒素结构功能和作用机制,梳理了基于Bt毒素功能修饰的突变体、结构杂合体以及功能效应物抗体等新型杀虫蛋白理性设计和基于Bt毒素功能增效的创新应用策略等相关研究进展,并结合作者团队在模拟Bt毒素杀虫功能效应物抗体靶向设计研发方面的最新成果,探讨了基于Bt毒素的杀虫蛋白理性设计与创新应用策略未来发展动向及潜在可行捷径,为相关研究提供较为全面的最新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和启发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毒素 苏云金芽孢杆菌 杀虫蛋白 定点突变 抗独特型抗体 蛋白融合表达 杀虫增效物
下载PDF
基于群体感应的生物膜技术在土壤污染修复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1
15
作者 生弘杰 王芳 +6 位作者 冯发运 程金金 张银萍 葛静 张雷刚 蒋新 余向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3-593,共11页
生物膜修复技术凭借其高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已被广泛应用于土壤中难降解污染物的去除。其中,群体感应效应在生物膜修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群体感应是微生物普遍存在的细胞间通讯形式,有助于生物膜内不同细菌种内/种间的信息... 生物膜修复技术凭借其高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已被广泛应用于土壤中难降解污染物的去除。其中,群体感应效应在生物膜修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群体感应是微生物普遍存在的细胞间通讯形式,有助于生物膜内不同细菌种内/种间的信息交流,使微生物能够在“群体水平”上相互协作,能够调控生物膜胞外聚合物的生成以及对污染物的吸附固定与降解。本文在简要介绍生物膜和群体感应的功能和作用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群体感应调控生物膜形成以及对污染物的降解基础上,综述了群体感应在生物膜修复技术中的应用,最后对生物膜群体感应系统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工程化设计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修复 生物膜 群体感应 群体感应淬灭 土壤修复
下载PDF
烟草粉螟卵黄原蛋白基因鉴定及其对X射线胁迫的响应
16
作者 赵钧 徐鹿 +3 位作者 苗圃 李成军 吴孔明 李淑君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138,共7页
【背景和目的】卵黄原蛋白(vitellogenin,Vg)是昆虫卵黄发生的关键物质,为探索X射线辐照胁迫对烟草粉螟Vg基因转录表达和雌成虫繁殖力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技术克隆烟草粉螟Vg基因的全长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qPCR技术检测在... 【背景和目的】卵黄原蛋白(vitellogenin,Vg)是昆虫卵黄发生的关键物质,为探索X射线辐照胁迫对烟草粉螟Vg基因转录表达和雌成虫繁殖力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技术克隆烟草粉螟Vg基因的全长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qPCR技术检测在烟草粉螟雌成虫不同组织(足、头、中肠、脂肪体、卵巢和表皮)的表达量和雌成虫在不同X射线辐照剂量(50,100和150 Gy)胁迫下该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以及对其蛹羽化率、成虫寿命、产卵量、卵孵化率的影响。【结果】(1)克隆获得烟草粉螟卵黄原蛋白基因,命名为EeVg(GenBank登录号:OM804251),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5337bp,编码1778个氨基酸。(2)EeVg基因在雌成虫的脂肪体中相对表达量最高,为头部表达量的17.96倍。(3)100和150 Gy的X射线辐照雌蛹极显著地降低EeVg在烟草粉螟羽化后的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的0.34倍和0.09倍。(4)剂量为50、100和150 Gy的X射线辐照降低烟草粉螟雌蛹羽化率和成虫寿命(87.78%~75.56%和6.40~4.17d),显著降低雌蛾的产卵量和卵孵化率(55.27~20.37粒和76.67%~72.22%)。【结论】高剂量的X射线辐照胁迫可使EeVg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显著降低烟草粉螟繁殖力,为深入研究X射线影响烟草粉螟繁殖力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粉螟 卵黄原蛋白基因 X射线辐照 表达量 繁殖力
下载PDF
苦参碱在梨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被引量:1
17
作者 卢莉娜 沈燕 +4 位作者 高美静 仲建锋 卢飞 郑尊涛 张志勇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2184-2189,共6页
为探明植物源农药苦参碱在梨及其土壤中的残留和消解情况,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带氮磷检测器(NPD)分析法,在天津和安徽开展了苦参碱在梨和土壤中消解动态规律和残留情况的研究。结果表明,苦参碱在梨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限为1.36×10^(-... 为探明植物源农药苦参碱在梨及其土壤中的残留和消解情况,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带氮磷检测器(NPD)分析法,在天津和安徽开展了苦参碱在梨和土壤中消解动态规律和残留情况的研究。结果表明,苦参碱在梨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限为1.36×10^(-12)g,在梨和土壤中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1和0.004 mg·kg^(-1)。在天津和安徽,苦参碱在梨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4.89和3.94 d,在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4.77和5.27 d,其消解均符合消解动态方程。采用高低剂量分别施药3和4次,施药7~28 d后,梨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均低于我国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中的临时最大限量值(MRL)5 mg·kg^(-1)。因此,在规范施药条件下,苦参碱在梨和土壤中属于低残留、易消解农药,在梨上施用膳食摄入风险低,施用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残留 消解动态
下载PDF
沙门氏菌裂解性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2
18
作者 包红朵 张鹏禹 +4 位作者 周艳 张莉莉 张辉 陶明煊 王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1-136,共6页
从家禽屠宰场污水中,以肠炎沙门氏菌ATCC13076和禽沙门氏菌CVCC2184为宿主菌,分离到两株裂解性沙门氏菌噬菌体,分别命名为v B_Sen M-PA13076(简称PA13076)和v B_Sen M-PC2184(简称PC2184)。同时对这两株噬菌体进行了噬菌斑、噬菌谱系(... 从家禽屠宰场污水中,以肠炎沙门氏菌ATCC13076和禽沙门氏菌CVCC2184为宿主菌,分离到两株裂解性沙门氏菌噬菌体,分别命名为v B_Sen M-PA13076(简称PA13076)和v B_Sen M-PC2184(简称PC2184)。同时对这两株噬菌体进行了噬菌斑、噬菌谱系(含耐药菌)、形态学(透射电镜)、遗传物质、酸碱及热稳定性、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等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两株噬菌体的裂解空斑均透亮清晰;除对本身宿主菌产生强裂解作用,还裂解其他沙门氏菌,为宽噬菌谱,其中PA13076能强裂解一株耐氨苄青霉素ATCC13076转化菌株(A+13076),PC2184则能裂解另一株耐氨苄青霉素CVCC2184转化菌株(A+2184);电镜观察这两株噬菌体均为肌尾病毒科;遗传物质为ds DNA;p H值和温度耐受能力较好;PA13076、PC2184最佳感染复数分别为0.01、10,潜伏期分别为20、30 min,爆发期分别为70、60 min,平均爆发量分别为21、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沙门氏菌 裂解性噬菌体 生物学特性 耐药性
下载PDF
生活污水氮磷浓度对水稻生长及氮磷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尹爱经 薛利红 +2 位作者 杨林章 段婧婧 侯朋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68-776,共9页
通过设置不同N、P浓度的生活污水进行水稻盆栽实验,研究了生活污水灌溉对水稻生长、产量以及氮磷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常灌溉和不施肥条件下,污水灌溉明显降低了水稻施肥期的田面水氮磷浓度,水稻移栽后70 d左右田面水N、P浓度... 通过设置不同N、P浓度的生活污水进行水稻盆栽实验,研究了生活污水灌溉对水稻生长、产量以及氮磷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常灌溉和不施肥条件下,污水灌溉明显降低了水稻施肥期的田面水氮磷浓度,水稻移栽后70 d左右田面水N、P浓度与不施肥处理田面水N、P浓度趋于一致;污水TN、TP浓度与水稻的生长指标和产量密切相关,生活污水灌溉提高了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但穗数明显减少,导致产量下降;当污水中总氮浓度达20~25 mg·L^(-1)、总磷浓度达1.0~1.5 mg·L^(-1)时,不施任何化肥条件下水稻产量即可达到常规化肥处理的95%,差异不显著,此时污水灌溉中带入的氮仅为常规施肥处理氮用量的64.1%和磷肥用量的23.2%。与常规化肥处理相比,污水灌溉提高了水稻的N、P利用效率,水稻对N、P的吸收利用与污水中的N、P浓度成正相关,且污水中的N、P存在着正交互作用,即提高P浓度促进了N的吸收利用,提高N浓度促进了P的吸收利用。在应用生活污水进行稻田灌溉时,需在分蘖期配施一定的化肥从而保证水稻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污水灌溉 氮磷 水稻 产量
下载PDF
猪肺炎支原体和猪鼻支原体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7
20
作者 武昱孜 熊祺琰 +5 位作者 刘蓓蓓 张珍珍 王佳 华利忠 韦艳娜 邵国青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91-1498,共8页
建立同时检测猪肺炎支原体和猪鼻支原体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根据猪肺炎支原体P97序列和猪鼻支原体P37序列的特异性引物,分别标记FAM和Texas Red荧光报告基团的2条TaqMan探针,建立和优化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和体系,同时检测... 建立同时检测猪肺炎支原体和猪鼻支原体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根据猪肺炎支原体P97序列和猪鼻支原体P37序列的特异性引物,分别标记FAM和Texas Red荧光报告基团的2条TaqMan探针,建立和优化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和体系,同时检测其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建立的双重荧光定量PCR对猪肺炎支原体和猪鼻支原体的最低检测值均为10copies·μL-1;与猪源致病菌、病毒和其他常见细菌均无交叉反应;各浓度标准品的Ct值变异系数小于5%,重复性好。检测72份临床样本,其中猪肺炎支原体的肺阳性率为80%,鼻拭子阳性率22%,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阳性率58.33%;猪鼻支原体的肺阳性率为40%,鼻拭子阳性率66%,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阳性率41.67%。建立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比普通PCR更加敏感,实用性强,可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该方法能同时快速和定量地检测猪肺炎支原体和猪鼻支原体,在短时间内获得样品的多个信息,快速地解决了多次检测所需的时间以及经济消耗,为猪肺炎支原体和猪鼻支原体的监测和防控提供了新型、可靠的检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肺炎支原体 猪鼻支原体 双重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