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_(2)ZrO_(3)包覆富锂Li_(1.20)Mn_(0.44)Ni_(0.32)Co_(0.04)O_(2)改性正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1
作者 王娟 牟微 +4 位作者 任蕾 杨凤环 高俊 余姮星 贾鹏飞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1-157,共7页
富锂层状氧化物以其高放电比容量和低成本优势而成为重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将拥有供锂离子迁移的三维通道的Li_(2)ZrO_(3)导体包覆在富锂层状正极材料Li_(1.20)Mn_(0.48)Ni_(0.24)Co_(0.08)O_(2)表面,期望改善其综合电化学性能。... 富锂层状氧化物以其高放电比容量和低成本优势而成为重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将拥有供锂离子迁移的三维通道的Li_(2)ZrO_(3)导体包覆在富锂层状正极材料Li_(1.20)Mn_(0.48)Ni_(0.24)Co_(0.08)O_(2)表面,期望改善其综合电化学性能。系统地研究了Li_(2)ZrO_(3)包覆及不同包覆量对Li_(1.20)Mn_(0.48)Ni_(0.24)Co_(0.08)O_(2)的晶体结构,颗粒形貌和电化学性能影响。电化学测试结果证实Li_(2)ZrO_(3)包覆改性能够显著提高Li_(1.20)Mn_(0.48)Ni_(0.24)Co_(0.08)O_(2)的首次库伦效率,高倍率和低温放电能力,以及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_(1.20)Mn_(0.48)Ni_(0.24)Co_(0.08)O_(2) Li_(2)ZrO_(3)包覆改性 锂离子导体 稳定的循环性能
原文传递
基板表面张力对量子点胶体及其聚氨酯复合膜荧光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吕焘 吴赟 +3 位作者 司鹏翔 龙柱 王娟 张丹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9-104,共6页
通过离子共沉积法、一锅法分别制备水相CdS@ZnS核壳结构量子点和水性聚氨酯,将量子点与聚氨酯以1:1的质量比均匀混合后,滴在具有不同表面张力的基板上,经自然干燥后形成量子点/聚氨酯薄膜。研究表明,基板的表面张力大小能直接影响量子... 通过离子共沉积法、一锅法分别制备水相CdS@ZnS核壳结构量子点和水性聚氨酯,将量子点与聚氨酯以1:1的质量比均匀混合后,滴在具有不同表面张力的基板上,经自然干燥后形成量子点/聚氨酯薄膜。研究表明,基板的表面张力大小能直接影响量子点以及量子点薄膜的荧光性能。文中通过测量接触角来表征基板的表面张力。接触角越大,表面张力越小。表面张力较大时,会引起量子点大范围聚集,导致区域量子点浓度过大,引起浓度猝灭,所以,基板表面张力增大虽然能提升量子点的色纯度但也会导致其荧光强度下降。在365 nm紫外灯照射下可以明显看出基板与量子点分散液接触面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其它区域。通过荧光光谱仪测试量子点/聚氨酯复合膜发现,复合膜荧光强度也随表面张力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复合膜 表面张力 荧光性能
下载PDF
一种耐久性生物基PA56镀铜导电织物的制备
3
作者 罗真梦 杜培波 +2 位作者 王娟 蔡再生 葛凤燕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1-54,59,共5页
受邻苯三酚和氨基发生共价反应产生类似“生物胶水”的启发,采用单宁酸(TA)和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产生杂化交联网络,并通过化学镀的方法在由戊二胺和己二酸生物发酵聚合而成的PA56织物基底上构筑高附着力的导电镀铜织物。探讨... 受邻苯三酚和氨基发生共价反应产生类似“生物胶水”的启发,采用单宁酸(TA)和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产生杂化交联网络,并通过化学镀的方法在由戊二胺和己二酸生物发酵聚合而成的PA56织物基底上构筑高附着力的导电镀铜织物。探讨了TA和APTES的质量比、改性时间、催化剂用量、铜源用量及镀铜时间对织物导电性的影响。优化的镀铜工艺为:TA与APTES质量比为2∶1、聚合时间为3 h、硝酸银质量浓度为6 g/L、硫酸铜质量浓度为20 g/L、镀铜时间为90 min,镀铜织物表面电阻为0.028Ω/sq。该镀铜织物具有良好的耐水洗和耐干湿摩擦性能,且透气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PA56 导电织物 单宁酸 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下载PDF
基于金属酚网络设计的耐久抗菌织物及其性能
4
作者 张彩云 范志颖 +3 位作者 杜培波 文艳 王娟 葛凤燕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2-55,共4页
为有效地解决抗菌纺织品的耐久性问题,受贻贝仿生的启发,研究引入金属酚网络单宁酸-铜离子,采用紫外辅助沉积法制备了高效耐久抗菌棉织物,并对其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铜离子在织物表面主要以Cu(Ⅱ)的形式存在,整理后的棉织物具有优... 为有效地解决抗菌纺织品的耐久性问题,受贻贝仿生的启发,研究引入金属酚网络单宁酸-铜离子,采用紫外辅助沉积法制备了高效耐久抗菌棉织物,并对其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铜离子在织物表面主要以Cu(Ⅱ)的形式存在,整理后的棉织物具有优异的抗菌性及耐久性,在经过30次水洗后,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达到99.9%以上,同时织物的断裂强力有所提高,服用性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宁酸 金属离子 紫外辅助沉积 耐久性
下载PDF
利用聚多巴胺/叶酸制备超疏水棉织物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子璇 季静怡 +2 位作者 聂宜苹 王娟 张丹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3-110,共8页
通过聚多巴胺(PDA)包裹叶酸(FA)自聚合形成微纳米结构,利用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DTMS)修饰粗糙表面,达到降低织物表面张力的目的,从而赋予棉织物超疏水性能,此时棉织物表面的接触角达到151.9°,滚动角达到8°。FA可以通过π-... 通过聚多巴胺(PDA)包裹叶酸(FA)自聚合形成微纳米结构,利用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DTMS)修饰粗糙表面,达到降低织物表面张力的目的,从而赋予棉织物超疏水性能,此时棉织物表面的接触角达到151.9°,滚动角达到8°。FA可以通过π-π相互作用和氢键共同诱导多巴胺(DA)的聚合。HDTMS与棉织物表面的羟基发生缩合反应以提高其疏水性。改性棉织物表面经过1000次摩擦后,接触角仍保持在130°以上,其物理力学性能仅略微下降。在满足棉织物基础应用的同时大幅度扩展了棉织物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棉织物 聚多巴胺 叶酸 硅烷偶联剂
下载PDF
生物基PA56织物的板栗壳色素染色 被引量:1
6
作者 杜培波 张施岚 +2 位作者 蔡再生 王娟 葛凤燕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0-22,共3页
试验采用天然板栗壳色素染料对生物基PA56织物进行染色,探讨了pH、染色温度等因素对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染色织物的耐干、湿摩擦色牢度可达3~4级,耐水洗色牢度可达到4级,耐汗渍色牢度可达4级,耐日晒色牢度可达2~3级;织物具有... 试验采用天然板栗壳色素染料对生物基PA56织物进行染色,探讨了pH、染色温度等因素对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染色织物的耐干、湿摩擦色牢度可达3~4级,耐水洗色牢度可达到4级,耐汗渍色牢度可达4级,耐日晒色牢度可达2~3级;织物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和抗菌性能,紫外线防护系数(UPF)达到299;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达到99.53%和92.80%;织物本征阻燃特性未受到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 板栗壳 抗紫外 抗菌 生物基PA56
下载PDF
pH可控改性聚乙烯胺自组装膜的制备
7
作者 聂宜苹 王子璇 +2 位作者 季静怡 贾鹏飞 张丹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8-174,共7页
采用水溶性N-(3-二甲氨基丙基)-N'-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为耦合剂制备了改性聚乙烯胺PVAm-DOPA和PVAm-PBA,并通过自组装的方式在硅板表面构建成一对高分子超薄膜,实现了PVAm-PBA和PVAm-DOPA之间基于可逆... 采用水溶性N-(3-二甲氨基丙基)-N'-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为耦合剂制备了改性聚乙烯胺PVAm-DOPA和PVAm-PBA,并通过自组装的方式在硅板表面构建成一对高分子超薄膜,实现了PVAm-PBA和PVAm-DOPA之间基于可逆硼酸酯反应的可控自组装,并通过改变反应体系的pH值实现了硅板上自组装超薄膜表面的亲水性能调控。研究表明,PVAm-DOPA和PVAm-PBA的等电点分别为pH=10.5和pH=9.2;PVAm-DOPA和PVAm-PBA在硅板上所形成的自组装薄膜的厚度可由pH值进行控制,当pH值小于4时,薄膜厚度稳定在2nm左右,之后薄膜厚度随pH值的升高而增加并最终趋于稳定;同时,硅板上自组装薄膜表面的亲水性能也随着pH值的增大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酸酯反应 改性聚乙烯胺 pH可控 自组装
下载PDF
甜菜碱改性聚乙烯胺在活性染料染色中的作用及影响
8
作者 季静怡 聂宜苹 +2 位作者 王子璇 贾鹏飞 张丹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4-80,共7页
通过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接枝法使用甜菜碱对聚乙烯胺进行化学接枝,并固定在棉纤维上使其阳离子化,解决了传统染色过程中大量使用无机盐造成的水污染问题。与传统使用无机盐上染法相比... 通过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接枝法使用甜菜碱对聚乙烯胺进行化学接枝,并固定在棉纤维上使其阳离子化,解决了传统染色过程中大量使用无机盐造成的水污染问题。与传统使用无机盐上染法相比,由于棉纤维阳离子化增加了染料与纤维之间的亲和力,该方法上染率由40.8%提高至78.0%,匀染性和染色牢度均得到提升,染色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_(cr))由1267 mg/L降低至221 mg/L。方法操作简单效果优良,符合当前绿色生产的理念,可以被广泛应用于棉纤维材料的染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织物 聚乙烯胺 上染率 化学需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