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白蛋白水平对老年髋关节骨折手术病人术后康复的意义
1
作者 孟德静 石晓云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白蛋白水平对老年髋关节骨折手术病人术后康复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100例老年髋关节骨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入院时、术后1 d及1周血清白蛋白水平。术后随访3个月,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估病人... 目的 探讨血清白蛋白水平对老年髋关节骨折手术病人术后康复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100例老年髋关节骨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入院时、术后1 d及1周血清白蛋白水平。术后随访3个月,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估病人康复效果,比较不同康复效果病人临床资料、血清白蛋白水平;采用Lasso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病人术后康复效果的因素,并采用ROC曲线评估血清白蛋白预测术后康复效果的效能。结果 不同康复效果病人年龄、合并内科疾病、术后延迟负重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不佳病人术后1周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康复良好病人(P<0.05);Lasso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内科疾病、术后延迟负重及术后1周血清白蛋白水平是病人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P<0.05);相关分析显示,术后1周血清白蛋白水平与髋关节Harris评分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术后1周血清白蛋白水平预测术后康复效果的AUC为0.806,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41%、87.53%。结论 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老年髋关节骨折病人术后康复效果密切相关,可为临床预测病人术后康复效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骨折 康复效果 血清白蛋白
下载PDF
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入路选择对局部不稳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疗效的影响
2
作者 吴东朝 孙先泽 +1 位作者 顾振芳 孟德静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939-943,共5页
目的:分析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入路选择对局部不稳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近期和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按照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将120例接受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局部不稳OPLL患者分为A组(n=68)与B组(n=52)。A组经肌间... 目的:分析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入路选择对局部不稳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近期和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按照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将120例接受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局部不稳OPLL患者分为A组(n=68)与B组(n=52)。A组经肌间隙入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B组经传统后正中入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1年、2年颈椎功能状态、颈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矢状面C_(2)-C_(7) Cobb角和颈椎活动度(ROM),计算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颈后伸肌群萎缩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较B组长(P<0.05)。时间对JOA有影响(F_(时间)=533.741,P_(时间)<0.05),组别对JOA有影响(F_(组别)=17.137,P_(组别)<0.05),且两者存在交互作用(F_(组间×时间)=7.206,P_(组间×时间)<0.05)。两组术前JO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JOA均降低,于术后两年达到最低值;且A组术后3个月、1年、2年的JOA均低于B组(P<0.05)。术后3个月、1年、2年A组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5)。术后2年A组C_(2)-C_(7) Cobb角高于B组。术后3个月、1年、2年A组C_(2)-C_(7) ROM均高于B组(P<0.05);颈后伸肌总萎缩率、颈后伸肌开门侧萎缩率和颈后伸肌门轴侧萎缩率均低于B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肌间隙入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可显著改善局部不稳的OPLL患者颈椎功能状态、颈椎曲度和颈椎活动度,减轻疼痛症状,但其手术时间长于传统后正中入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 经肌间隙入路 传统后正中入路 颈椎功能状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