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尤瑞克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满卓 王慧 +1 位作者 赵素霞 王静 《临床荟萃》 CAS 2020年第11期1001-1004,共4页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120例按TOAST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且未进行溶栓取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120例按TOAST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且未进行溶栓取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两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神经保护剂、改善血液循环药物,对照组他汀类药物选择阿托伐他汀,20 mg/次,每晚1次;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1次,及尤瑞克林治疗,0.15 PNA,加入0.9%生理盐水100 ml,静点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治疗前、治疗14天后分别进行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用方法测定血浆ox-LDL、hs-CRP含量。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ox-LDL、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14天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未溶栓取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促进恢复神经功能,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 尤瑞克林 NIHSS评分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强化他汀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疗效影响及CISS分型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刘满卓 赵素霞 李嘉民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16期2480-2482,2486,共4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近期临床疗效影响及CISS分型的关系。方法将126例ACI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强化组。其中,强化组68例,入院后即刻给予阿托伐他汀钙40mg,口服14d,此后按20m...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近期临床疗效影响及CISS分型的关系。方法将126例ACI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强化组。其中,强化组68例,入院后即刻给予阿托伐他汀钙40mg,口服14d,此后按20mg/d继续服用90d,同时给予缺血性卒中的基础治疗;对照组58例,入院后即刻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90d,同时给予相同缺血性卒中的基础用药。按中国缺血卒中分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病因和发病机制分型,观察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4d、90d NIHSS评分及评价治疗后14d、90d疗效;2组治疗前、治疗后14 d、90 d按CISS分型亚组间NIHSS评分比较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14d、90d后强化组疗效均较对照组更显著,且治疗后90d疗效较治疗后14 d疗效更显著(P<0.05)。CISS分型中,除心源性卒中和不明原因卒中外,强化组中其他3种病因患者的NIHSS评分减少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的相同类型(P<0.05)。2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安全有效改善ACI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对ACI患者进行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取得更加显著的疗效,在不同CISS分型患者中,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LAA型、PAD型、OE型患者的疗效和近期预后更显著,而CS型、UE型患者的疗效和近期预后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强化他汀 疗效 中国缺血卒中分型(CISS分型)
下载PDF
血糖水平与颈动脉病变患者全脑血流量的关系分析
3
作者 李嘉民 刘海涛 +1 位作者 王慧 杨春燕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749-752,共4页
目的分析血糖水平与颈动脉病变患者全脑血流量(CBFV)的关系。方法收集石家庄市第一医院9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史和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将其分为血糖正常组(2 h PG<7.8 mmol/L)31例、血糖升高组(7.8 mmol/L≤... 目的分析血糖水平与颈动脉病变患者全脑血流量(CBFV)的关系。方法收集石家庄市第一医院9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史和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将其分为血糖正常组(2 h PG<7.8 mmol/L)31例、血糖升高组(7.8 mmol/L≤2 h PG≤11.1 mmol/L)33例和糖尿病组(2 h PG>11.1 mmol/L)26例,比较三组基线资料、生化指标和CBFV水平,分析血糖水平与CBFV的关系。结果年龄、BMI、SBP水平:糖尿病组>血糖升高组>血糖正常组(P<0.05);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组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TC、TG、LDL-C水平:糖尿病组>血糖升高组>血糖正常组(P<0.05);CBFV水平:糖尿病组<血糖升高组<血糖正常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糖水平与年龄、BMI、SBP、LDL-C均呈正相关(P<0.05),与CBFV呈负相关(P<0.05)。结论颈动脉病变患者血糖水平与CBFV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病变 血糖 全脑血流量 相关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