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的作用效果分
1
作者 张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31-034,共4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近一年的血液细胞检验报告数据,共计1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8例... 本研究旨在观察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近一年的血液细胞检验报告数据,共计1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8例。通过比较实施质量控制前后的血液细胞检验结果,分析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实施质量控制后,血液细胞检验的准确率显著提高,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显著降低。同时,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显著减少了实验室内部和实验室之间的变异,提高了检验结果的一致性。低温下存放0.5、3h后,两组RBC、WBC、PLT含量差异较大(P<0.05)。此外,质量控制还有助于发现和纠正检验过程中的问题,提高了检验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结论 对血细胞检测的质控方法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其进行有效的质控,可以有效地改善检测结果的准确度与可信度,帮助医师更好地进行诊疗。所以,在今后的几年里,我们应该把对血细胞检测的质控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不断地进行改善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细胞检验 质量控制 临床医学检验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医学检验过程中的血液细胞检验质量分析
2
作者 张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2期239-242,共4页
观察临床医学检验中的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应用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1月至2023年5月的80例行血液细胞检验的患者,双盲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质量管理,观察组则采用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低... 观察临床医学检验中的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应用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1月至2023年5月的80例行血液细胞检验的患者,双盲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质量管理,观察组则采用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低温下存放0.5h、3h后,两组RBC、WBC、PLT含量差异较大(P<0.05);观察组操作规范性、检验专业性及结果记录准确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应用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可规范操作流程,有效提高样本检验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检验 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 血细胞含量
原文传递
糖尿病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糖尿病分型中的应用探究
3
作者 封金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075-0078,共4页
探究糖尿病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糖尿病(DM)分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0月来自内分泌科的Ⅰ型糖尿病(T1DM)、Ⅱ型糖尿病(T2DM)患者各40例,记作DM组(按DM类型分别命名为T1DM组、T2DM组),另纳入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记作... 探究糖尿病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糖尿病(DM)分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0月来自内分泌科的Ⅰ型糖尿病(T1DM)、Ⅱ型糖尿病(T2DM)患者各40例,记作DM组(按DM类型分别命名为T1DM组、T2DM组),另纳入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记作非DM组;借助于化学发光法对全部受检者血标本中的自身抗体进行测定,共计三种:①抗胰岛细胞抗体(ICA),②胰岛素自身抗体(IAA),③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对比不同组别的单项及联合检测阳性率。结果 DM组单项抗体检测及抗体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非DM组,而T1DM组单项检测及抗体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T2DM组,且联合检测阳性率较单项检测更高(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价值。结论 DM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可为DM临床分型提供有效参考,且联合检测可促进阳性检出率的提升,有利于规避漏诊及误判风险,值得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自身抗体联合检测 分型 阳性率
下载PDF
先天性巨结肠中SMMHC、Smootheli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凌燕 宫颖新 +3 位作者 马琳 王萍 薛平 安会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8-600,共3页
目的探讨SMMHC、Smoothelin在先天性巨结肠神经节细胞、神经纤维及肠壁平滑肌中的表达及其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46例先天性巨结肠中SMMHC、Smoothelin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神经节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的关系。结... 目的探讨SMMHC、Smoothelin在先天性巨结肠神经节细胞、神经纤维及肠壁平滑肌中的表达及其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46例先天性巨结肠中SMMHC、Smoothelin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神经节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的关系。结果SMMHC及Smoothelin在先天性巨结肠不同发育阶段的神经节细胞内的表达模式不同,在狭窄段、移行段及扩张段肠壁平滑肌内表达缺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例标本中有42例狭窄段肠壁部分肌层SMMHC表达缺失(42/46,91.30%),37例狭窄段肠壁部分外纵肌层Smoothelin表达缺失(37/46,80.43%),SMMHC与Smoothelin在狭窄段肠壁平滑肌中的表达缺失率高于移行段、扩张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MMHC与Smoothelin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行段与扩张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狭窄段肠壁平滑肌中SMMHC、Smoothelin的部分表达缺失与患儿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SMMHC、Smoothelin与先天性巨结肠神经节细胞发育及肠道平滑肌收缩力有关,与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神经节细胞 SMMHC SMOOTHELIN
下载PDF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IL-6/STAT3信号通路对肺功能及Th17/Treg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会娜 郝恒瑞 +2 位作者 安红 马红芬 刘磊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0-423,共4页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信号通路与肺功能及Th17/Treg。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2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5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组,随机纳入同期于医院体检的儿...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信号通路与肺功能及Th17/Treg。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2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5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组,随机纳入同期于医院体检的儿童5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Treg,计算Th17/Treg;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STAT3 mRNA的表达;检测两组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呼气峰值流速(PEF)及FEV_(1)/用力肺活量(FVC)。结果 研究组患儿IL-6、PCT和CRP均高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患儿Th17及Th17/Treg高于对照组,Treg低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患儿STAT3 mRNA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儿PEF、FEV_(1)%以及FEV_(1)/FVC肺功能指标优于研究组患儿(P<0.001)。结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体内Th17/Treg细胞失衡,IL-6/STAT3信号通路相关分子水平升高,导致患儿肺功能下降,推测IL-6/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引发了Th17/Treg细胞失衡,进而影响相应细胞因子水平,导致了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信号通路 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信号通路 肺炎支原体肺炎 Th17细胞 TREG细胞
原文传递
伴有COLQ基因突变的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1
6
作者 任会强 张建伟 +2 位作者 王凌燕 薛平 安会波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9-271,共3页
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CMS)是一种神经肌肉传导障碍性疾病,好发于新生儿和儿童期。神经肌肉活检和基因检测是诊断CMS的重要检查方法。该文回顾性分析1例CMS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肌肉活检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患儿为12岁男性,四肢无力3年入院... 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CMS)是一种神经肌肉传导障碍性疾病,好发于新生儿和儿童期。神经肌肉活检和基因检测是诊断CMS的重要检查方法。该文回顾性分析1例CMS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肌肉活检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患儿为12岁男性,四肢无力3年入院。镜下见肌纤维明显肥大和萎缩,萎缩肌纤维以圆形、椭圆形为主,ATP酶染色示萎缩和肥大累及两型肌纤维。糖原和脂肪染色均为阴性。基因检测显示患儿COLQ基因突变。CMS的治疗因不同的基因突变类型,对药物有不同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活检 基因突变类型 基因检测 脂肪染色 ATP酶染色 肌纤维 COL 新生儿
原文传递
河北地区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6042例结果分析
7
作者 封金丽 崔洋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6期149-152,共4页
探讨河北地区幽门螺杆菌(Hp)感染流行状况,并对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结果进行分析,为当地进行幽门螺杆菌防治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20-2021年来我单位进行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的河北地区自然人群604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印... 探讨河北地区幽门螺杆菌(Hp)感染流行状况,并对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结果进行分析,为当地进行幽门螺杆菌防治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20-2021年来我单位进行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的河北地区自然人群604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印迹法对该人群幽门螺杆菌抗体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42例就诊者中幽门螺杆菌抗体感染阳性数共计1969例(32.59%),其中细胞毒(CagA)、空泡毒(VacA)感染引起的I型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20.61%(1244/6042),尿素酶(UreA、UreB)感染引起的II型阳性率为11.98%(725/6042),I型高于II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Hp感染的阳性率为34.39%(947/2753),女性Hp感染的阳性率为31.07%(1022/3289),男性略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I型,II型Hp感染人群中,阳性率最高的均在40-60岁之间,明显高于其他年龄阶段的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篇文章通过对6042例就诊者血清中幽门螺杆菌抗体感染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旨在探讨河北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及流行分布特点,进一步为该地区幽门螺杆菌的防治提供可行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Hp) 性别 抗体分型 年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