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石河子地区设施樱桃病毒病害调查及病原检测 被引量:2
1
作者 周登攀 郝小军 向本春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15-724,共10页
【目的】研究新疆石河子地区设施樱桃病毒病的发生情况,明确病毒种类及带毒率。【方法】对新疆石河子设施樱桃病毒病害进行调查,利用已报道在樱桃上发生的8种病毒特异性引物,对122个设施樱桃疑似病毒病样品进行RT-PCR检测及序列同源性... 【目的】研究新疆石河子地区设施樱桃病毒病的发生情况,明确病毒种类及带毒率。【方法】对新疆石河子设施樱桃病毒病害进行调查,利用已报道在樱桃上发生的8种病毒特异性引物,对122个设施樱桃疑似病毒病样品进行RT-PCR检测及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石河子地区设施樱桃病毒病田间症状主要表现有花叶、卷叶、褪绿黄化、畸形、皱缩等。在样品中扩增出与樱桃病毒A(Cherry virus A,CVA)、李属坏死环斑病毒(Prunus necrotic ring spot virus,PNRSV)、李矮缩病毒(Prune dwarf virus,PDV)和樱桃绿环斑驳病毒(Cherry green ring mottle virus,CGRMV)预期大小一致的目的片段;序列分析表明4种病毒扩增片段与Gen Bank中注册的相应病毒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均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其中分离物CVA-SHZ、PNRSV-SHZ、PDV-SHZ和CGRMV-SHZ与Gen Bank中已报道的分离物Ch TA12(KT310083.1)、DJ1-1(JF333586.1)、HSY4-1(HQ539657.1)、ZZ-Ch-13(KC965106.1)对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5%、99.5%、99.0%和99.4%。CVA、PNRSV、PDV和CGRMV的检出率分别为67.3%、61.1%、6.5%、4.9%,受两种及两种以上病毒复合侵染检出率56.5%。【结论】新疆石河子地区设施樱桃病毒病原以CVA和PNRSV为主,且两种病毒复合侵染较为普遍。这是在新疆设施樱桃上检测到CVA、PNRSV、PDV、CGRMV4种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樱桃 病毒 分子检测 复合侵染
下载PDF
新疆石河子及新湖籽用西葫芦病毒病分子检测 被引量:7
2
作者 任琛荣 郝小军 +1 位作者 都业娟 向本春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2-106,共5页
以新疆石河子以及新湖总场籽用西葫芦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田间症状并采用RT-PCR方法,研究了籽用西葫芦发病情况。结果表明:籽用西葫芦病毒病田间症状主要表现有花叶型、黄化型、畸形和蕨叶型4类,其中花叶型最普遍。检测出的病毒主要有... 以新疆石河子以及新湖总场籽用西葫芦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田间症状并采用RT-PCR方法,研究了籽用西葫芦发病情况。结果表明:籽用西葫芦病毒病田间症状主要表现有花叶型、黄化型、畸形和蕨叶型4类,其中花叶型最普遍。检测出的病毒主要有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小西葫芦黄瓜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WMV)和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W),4种病毒的总检出率分别为33.3%、84.8%、75.8%和21.2%;其中,样品受2种及以上病毒复合侵染检出率达66.7%,主要以ZYMV+CMV、ZYMV+WMV、ZYMV+CMV+WMV+PRSV-W复合侵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用西葫芦 病毒病 病毒种类 复合侵染
原文传递
新疆葡萄霜霉病对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罗彦平 王强 +4 位作者 刘琳 芦屹 杨德松 张东海 李国英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51-856,共6页
【目的】测定葡萄霜霉病菌对4种药剂烯酰吗啉、嘧菌酯、甲霜灵、乙蒜素的敏感性,旨在为合理施药及对该病的抗药性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叶盘保湿法测定来自新疆不同地区和单位的11个葡萄霜霉病代表性菌株对烯酰吗啉、嘧菌酯、... 【目的】测定葡萄霜霉病菌对4种药剂烯酰吗啉、嘧菌酯、甲霜灵、乙蒜素的敏感性,旨在为合理施药及对该病的抗药性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叶盘保湿法测定来自新疆不同地区和单位的11个葡萄霜霉病代表性菌株对烯酰吗啉、嘧菌酯、甲霜灵、乙蒜素的敏感性。【结果】葡萄霜霉病菌对烯酰吗啉、嘧菌酯、甲霜灵和乙蒜素的敏感基线分别为0.197 1、0.167 9、0.936 7和0.575 1μg/mL。【结论】目前烯酰吗啉、嘧菌酯可以作为新疆葡萄生产中霜霉病发生期的主要治疗剂,但不要连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霜霉病 杀菌剂 敏感性
下载PDF
新疆阿拉尔垦区红枣黑斑病发病规律 被引量:2
4
作者 范晓栋 符泽 +3 位作者 钟聪慧 刘心心 黄家风 高峰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35-41,共7页
红枣黑斑病是枣果成熟期的主要病害,为了调查该病害在新疆阿拉尔垦区的发病规律,以骏枣和灰枣为试材,应用孢子捕捉技术和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阿拉尔垦区红枣黑斑病的初侵染源、病菌孢子扩散与田间病情的关系以及影响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 红枣黑斑病是枣果成熟期的主要病害,为了调查该病害在新疆阿拉尔垦区的发病规律,以骏枣和灰枣为试材,应用孢子捕捉技术和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阿拉尔垦区红枣黑斑病的初侵染源、病菌孢子扩散与田间病情的关系以及影响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上一年的枣树病残体是红枣黑斑病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在5月中下旬开始出现,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为高峰期,随后进入消退期。分生孢子通常在枣树冠层附近分布较多,全天24h内都可捕到分生孢子,但一般12:00左右捕捉量最多。分生孢子的扩散与温度、降雨量和累积降雨量呈正相关,而且与病害的发生关系较为密切。骏枣抗病性较弱,采用漫灌方式的枣园黑斑病发生较重;9月降雨是影响黑斑病流行程度的重要因子。因此,菌量、品种、灌水、温度和降雨等因素共同影响黑斑病的发生与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黑斑病 初侵染源 分生孢子扩散动态 流行因素
原文传递
4种土壤处理除草剂对龙葵的防除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5
5
作者 梁友 贾会娟 +5 位作者 董雪 李晶晶 刘彦龙 曹振军 王春娟 杨德松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2-108,共7页
采用盆栽法研究乙氧氟草醚、五氟磺草胺、二甲戊灵、仲丁灵4种土壤处理除草剂对龙葵的防除效果,评价4种药剂对的棉花安全性。结果表明乙氧氟草醚180.0 g/hm2以上时对龙葵出苗率有显著影响,但是随着剂量的增加对棉花抑制也逐渐增强,高剂... 采用盆栽法研究乙氧氟草醚、五氟磺草胺、二甲戊灵、仲丁灵4种土壤处理除草剂对龙葵的防除效果,评价4种药剂对的棉花安全性。结果表明乙氧氟草醚180.0 g/hm2以上时对龙葵出苗率有显著影响,但是随着剂量的增加对棉花抑制也逐渐增强,高剂量严重影响棉花根的生长,抑制率高达40%;五氟磺草胺各处理对龙葵和棉花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显著降低,严重影响植株生长;仲丁灵只有最高剂量1 584.0 g/hm2对龙葵防效达60.0%,但对棉花安全性差,不仅抑制棉花的出苗,还影响叶绿素和物质的合成;二甲戊灵对棉花和龙葵叶绿素有较小的影响,对其它各项生理指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因此,推荐使用乙氧氟草醚180.0,240.0 g/hm2作为大田施用剂量,能有效防除龙葵,且对棉花安全性较好,不推荐五氟磺草胺施用于棉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处理除草剂 龙葵 棉花
下载PDF
不同小麦品种对啶磺草胺的耐药性差异 被引量:6
6
作者 董雪 梁友 +2 位作者 田笑明 曹媛媛 杨德松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74-1481,共8页
【目的】探讨快速测定不同小麦品种对啶磺草胺耐药性差异的方法。【方法】室内采用培养皿法和酶活力法,测定不同小麦品种的IC50、ALS比活力、GSTs活力。【结果】不同小麦品种芽长对啶磺草胺的耐药性差异较大,其中中优9507、石冬8号、石... 【目的】探讨快速测定不同小麦品种对啶磺草胺耐药性差异的方法。【方法】室内采用培养皿法和酶活力法,测定不同小麦品种的IC50、ALS比活力、GSTs活力。【结果】不同小麦品种芽长对啶磺草胺的耐药性差异较大,其中中优9507、石冬8号、石麦15和济麦22耐药性最强,IC50值分别为15.308 3、9.197 6、8.527 6和6.065 3μg/mL。耐药性最差的为垦冬00(2)、新冬27号、新冬20号、藁城8901、烟农19、新冬38号和新冬17号,其IC50值都小于1μg/mL。乙酰乳酸合成酶(ALS)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测定表明:新冬18号比新冬22号对啶磺草胺有较强的耐药性。【结论】建议使用啶磺草胺时有效成分最大不应大于18 g/hm2。测定不同小麦品种对啶磺草胺除草剂的耐药性,可用GSTs酶法代替ALS酶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啶磺草胺 小麦 耐药性 乙酰乳酸合成酶 谷胱甘肽-S-转移酶
下载PDF
二甲戊灵降解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胡佳月 张国强 +1 位作者 韩小强 杨德松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4-70,共7页
采用富集培养法,从新疆棉田土壤中分离筛选二甲戊灵高效降解菌株,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二甲戊灵降解的影响,以期为二甲戊灵污染土壤的治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经平板法初筛获得9株高度耐受二甲戊灵的降解细菌,其中,菌株JY-2和JY-5在3 d后... 采用富集培养法,从新疆棉田土壤中分离筛选二甲戊灵高效降解菌株,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二甲戊灵降解的影响,以期为二甲戊灵污染土壤的治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经平板法初筛获得9株高度耐受二甲戊灵的降解细菌,其中,菌株JY-2和JY-5在3 d后对100 mg/L二甲戊灵的降解率在75%以上。此2株细菌经形态观察和16S rDNA序列分析,被初步鉴定为沙雷氏菌(Serratia sp.)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2株细菌均能在以二甲戊灵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生长,其在外加碳源量0.5%、菌株接种量10%、初始二甲戊灵质量浓度200 mg/L、pH值7.0、温度30℃的最佳培养条件下振荡培养3 d,对二甲戊灵的降解率分别可达83.34%和82.79%。可见,此2株细菌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高效、快速地降解二甲戊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戊灵 降解细菌 筛选 鉴定 降解特性
下载PDF
山茱萸蛀果蛾幼虫触角和口器感器的超微形态 被引量:17
8
作者 陈静 花保祯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3-140,共8页
【目的】探索寄主范围不同的蛀果蛾科(Carposinidae)幼虫感器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为害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的单食性蛀果害虫———山茱萸蛀果蛾Carposina coreana Kim老熟幼虫触角... 【目的】探索寄主范围不同的蛀果蛾科(Carposinidae)幼虫感器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为害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的单食性蛀果害虫———山茱萸蛀果蛾Carposina coreana Kim老熟幼虫触角和口器感器的超微形态。【结果】山茱萸蛀果蛾幼虫触角柄节未见感器分布,梗节上有2个刺形感器和3个锥形感器,鞭节上有1个栓锥感器和3个锥形感器。口器上共有6种感器:刺形感器数量多,分布广;栓锥感器主要分布在颚叶、下颚须和下唇须上;指形感器位于内唇和下颚须端节侧缘;锥形感器和板形感器仅存在于下颚上;内唇感器为内唇所特有。【结论】蛀果蛾幼虫触角和口器的感器与寄主范围之间未发现严格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蛀果蛾 幼虫 触角 口器 感器 超微形态
原文传递
二甲戊灵对棉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胡佳月 金前 +2 位作者 贾会娟 韩小强 杨德松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7-63,共7页
【目的】研究新疆棉田土壤施用二甲戊灵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棉田土壤施用二甲戊灵0、2 700、4 050、5 400 g·hm^(-2),分析不同处理时间、不同深度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施用二甲戊灵后,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 【目的】研究新疆棉田土壤施用二甲戊灵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棉田土壤施用二甲戊灵0、2 700、4 050、5 400 g·hm^(-2),分析不同处理时间、不同深度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施用二甲戊灵后,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被抑制,处理40 d后,5~10 cm土壤层碱性磷酸酶活性被抑制作用最强,二甲戊灵2 700、4 050、5 400g·hm^(-2)处理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93.79%、90.77%、87.43%;脲酶活性总体表现激活趋势;蔗糖酶和脱氢酶活性随二甲戊灵浓度增高而增强,表层土壤酶活性较10~20 cm深层土壤激活作用显著;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0~10 cm土壤层过氧化氢酶活性呈现先抑制后激活的趋势。【结论】棉田土壤经二甲戊灵处理后,表现为脲酶、过氧化氢酶的激活效应;但二甲戊灵会抑制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土壤有效磷素,长期施用会导致土壤营养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田 二甲戊灵 碱性磷酸酶 脲酶 蔗糖酶 脱氢酶 过氧化氢酶
下载PDF
二甲戊灵对棉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佳月 贾会娟 +2 位作者 韩小强 金前 杨德松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90-896,共7页
以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计数法分别对不同深度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进行统计,探究二甲戊灵处理后土壤微生物种群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深度为0~15 cm时,二甲戊灵对细菌、真菌、放线菌多为抑制作用,其中放线菌种群对表现... 以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计数法分别对不同深度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进行统计,探究二甲戊灵处理后土壤微生物种群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深度为0~15 cm时,二甲戊灵对细菌、真菌、放线菌多为抑制作用,其中放线菌种群对表现的最为明显,呈持续抑制状态;细菌次之,呈阶段性抑制状态;而真菌对二甲戊灵具有一定抗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抑制和激活均不明显。土壤深度为15~20 cm时,二甲戊灵对3种微生物有不同程度激活作用。二甲戊灵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随微生物种类和二甲戊灵浓度和土壤深度而异。正常使用浓度下,对微生物的影响是暂时的,其稳定系统不易破坏,但长期施用二甲戊灵会引起土壤微生物的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戊灵 细菌 真菌 放线菌
下载PDF
北疆地区打瓜镰刀菌根腐病药剂防治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亚峰 李平 +1 位作者 金玉华 张莉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71-1276,共6页
【目的】打瓜根腐病是北疆地区打瓜上的重要病害,明确几种杀菌剂对打瓜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为打瓜根腐病的有效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室内毒力测定、盆栽药效试验和小区药效试验,比较6种杀菌剂对打瓜根腐病的防治差异。【结果】室内... 【目的】打瓜根腐病是北疆地区打瓜上的重要病害,明确几种杀菌剂对打瓜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为打瓜根腐病的有效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室内毒力测定、盆栽药效试验和小区药效试验,比较6种杀菌剂对打瓜根腐病的防治差异。【结果】室内毒力测定表明:乙蒜素对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为31 mg/L,其他依次为多菌灵、恶霉灵、苯甲·福美双、枯草芽孢杆菌、三氯异氰尿酸。盆栽试验表明:药剂灌根的防治效果比药剂拌种好,其中多菌灵灌根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为83.0%,其次是恶霉灵和苯甲·福美双,防治效果分别为64.4%和60.2%。小区试验表明:苯甲·福美双防治效果较好,平均防效为46.4%,其次是多菌灵和恶霉灵,平均防效分别为45.3%和45.1%。【结论】苯甲·福美双、多菌灵和恶霉灵对打瓜根腐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瓜根腐病 茄病镰孢菌 药剂防治
下载PDF
侵染加工番茄的BBWV2的分子鉴定及田间检测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建云 许文博 +1 位作者 刘升学 黄家风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6期675-679,共5页
利用蚕豆病毒属的兼并引物对23个加工番茄病株进行RT-PCR检测,其中19株检测出被该属病毒侵染。从中选取4个病株的RT-PCR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将所得序列经过基因库检索发现,4个序列均与蚕豆萎蔫病毒2(BBWV2)基因组RNA1的序列同源性最高... 利用蚕豆病毒属的兼并引物对23个加工番茄病株进行RT-PCR检测,其中19株检测出被该属病毒侵染。从中选取4个病株的RT-PCR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将所得序列经过基因库检索发现,4个序列均与蚕豆萎蔫病毒2(BBWV2)基因组RNA1的序列同源性最高。然后对病毒分离物XJ14-1基因组进行进一步的克隆和测序,获得RNA1组分3659个核苷酸,RNA2组分1300个核苷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它们与BBWV2的RNA1和RNA2具有高的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6.6%~94%和76.9%~94.1%,而与BBWV1的RNA1和RNA2的序列相似性都很低。因此分子鉴定结果表明,新疆加工番茄受到BBWV2的侵染。利用BBWV2的单克隆抗体对田间不同品种(品系)加工番茄病株进行ELISA检测,结果显示田间病株带毒率达到53.3%,并且供试20品种(品系)均可被BBWV2侵染,该数据表明,BBWV2在田间发生普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番茄 蚕豆萎蔫病毒2(BBWV2) 分子鉴定 田间检测
下载PDF
2株降解菌对土壤中二甲戊灵的降解效果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佳月 张国强 +1 位作者 韩小强 杨德松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85-591,共7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细菌菌株JY-2和JY-5对二甲戊灵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并采用生物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二甲戊灵的降解率与接种量呈正相关,其中,当接种量为10%(0.6×109CFU/g)时,接种后15 d菌株JY-2和JY-5对土壤中2...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细菌菌株JY-2和JY-5对二甲戊灵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并采用生物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二甲戊灵的降解率与接种量呈正相关,其中,当接种量为10%(0.6×109CFU/g)时,接种后15 d菌株JY-2和JY-5对土壤中200 mg/kg二甲戊灵的降解率分别达到66.18%和65.66%,低于此接种量时降解菌的降解作用较弱;土壤温度及含水量对菌株降解作用具有显著影响,最适土壤温度为30℃,最佳含水量为600 g/kg,在此条件下,菌株JY-2和JY-5对二甲戊灵的降解率分别为73.25%和67.07%;接种降解菌JY-2和JY-5可不同程度降解土壤中二甲戊灵,减轻二甲戊灵对玉米和棉花生长的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土壤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戊灵 降解菌 生物修复
下载PDF
樱桃病毒PNRSV、CGRMV、PDV多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登攀 郝小军 向本春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1期40-43,共4页
采用多重RT-PCR方法,建立可同时检测李属坏死环斑病毒(Prunus necrotic ring spot virus,简称PNRSV)、李矮缩病毒(Prune dwarf virus,简称PDV)、樱桃绿环斑驳病毒(Cherry green ring mottle virus,简称CGRMV)的方法。根据GenBank中PNRSV... 采用多重RT-PCR方法,建立可同时检测李属坏死环斑病毒(Prunus necrotic ring spot virus,简称PNRSV)、李矮缩病毒(Prune dwarf virus,简称PDV)、樱桃绿环斑驳病毒(Cherry green ring mottle virus,简称CGRMV)的方法。根据GenBank中PNRSV、PDV、CGRMV的保守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并对多重RT-PCR的退火温度、循环数、灵敏度、特异性、dNTPs浓度等因素进行优化,建立能同时检测3种樱桃病毒的多重RT-PCR方法。该方法能同时扩增出PNRSV(675 bp)、CGRMV(363 bp)、PDV(304 bp)特异片段,扩增产物大小与预期相符。测序结果表明,3种病毒的序列与相应参考序列相似性达90%以上。多重RT-PCR反应条件优化结果显示,在退火温度为58℃、35个循环条件下,效果均较为理想;dNTP的浓度对试验结果影响不大,最适的浓度为0.6 mmol/L;灵敏度分析结果显示,最低检测浓度为59.7 ng/μL。应用该方法对新疆石河子地区的樱桃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准确、快速、灵敏地同时检测单一或复合侵染的3种樱桃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绿环斑驳病毒 李属坏死环斑病毒 李矮缩病毒 多重RT-PCR 病原检测 大样品快速检测
下载PDF
不同寄主植物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晶晶 张建萍 +4 位作者 李广云 梁友 贾会娟 董雪 杨德松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4期409-413,共5页
为了探索棉花叶片、加工番茄叶片、加工番茄青果和加工番茄红果对棉铃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测定棉花叶片和加工番茄的果实等组织器官的主要物质含量,分析影响棉铃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因素。结果表明:以加工番茄叶片饲喂的棉铃虫上幼虫发... 为了探索棉花叶片、加工番茄叶片、加工番茄青果和加工番茄红果对棉铃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测定棉花叶片和加工番茄的果实等组织器官的主要物质含量,分析影响棉铃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因素。结果表明:以加工番茄叶片饲喂的棉铃虫上幼虫发育历期最短16.04 d、幼虫存活率最高54.44%,蛹羽化率最高83.58%,以加工番茄红果发育历期最长26.17 d,幼虫成活率最低3.67%,蛹羽化率最低0.00%。因此,4种食料中棉铃虫的适合度为:加工番茄叶片>棉花叶片>加工番茄青果>加工番茄红果。棉花叶片、加工番茄叶片和果实中的营养成分差异较大,其中加工番茄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为15.14%、C/N为0.91;加工番茄红果可溶性蛋白含量最低为3.04%、C/N为9.65。因此,植物组织内的可溶性糖含量低、C/N小、含水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高有利于棉铃虫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棉花 加工番茄 生长发育 物质含量
下载PDF
不同药剂与助剂混配对葡萄霜霉病的田间药效及持效期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强 边凤霞 +1 位作者 李国英 杨德松 《新疆农垦科技》 2016年第6期25-27,共3页
试验调查了6种药剂与2种助剂混配对新疆葡萄霜霉病的田间防效及药效持效期。试验结果表明,250g/L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86.2%氧化亚铜这2种药剂与娇润阴非离子农用增效剂混配;55%噁酮·霜脲氰、250g/L嘧菌酯与有机硅增效剂混配,不... 试验调查了6种药剂与2种助剂混配对新疆葡萄霜霉病的田间防效及药效持效期。试验结果表明,250g/L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86.2%氧化亚铜这2种药剂与娇润阴非离子农用增效剂混配;55%噁酮·霜脲氰、250g/L嘧菌酯与有机硅增效剂混配,不仅在大田中的防治效果比较好,而且持效期也相对比较长,在供试药剂中表现较为突出。同时,在生产上,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施药次数及施药间隔期进行合理选择,才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霜霉病 药效 持效期
下载PDF
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的抗性分析
17
作者 李晶晶 曹振军 +3 位作者 张建萍 黄艳勤 王春娟 杨德松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67-1569,共3页
用常规棉和不同品种的转Bt基因抗虫棉分别饲喂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对棉铃虫幼虫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生物学指标的变化进行室内观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转Bt基因抗虫棉之间对棉铃虫幼虫体重和死亡率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 用常规棉和不同品种的转Bt基因抗虫棉分别饲喂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对棉铃虫幼虫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生物学指标的变化进行室内观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转Bt基因抗虫棉之间对棉铃虫幼虫体重和死亡率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JK-1、DB、D16、新陆早36,另外,取食转Bt基因抗虫棉叶片之后棉铃虫幼虫的化蛹率比取食常规棉叶片的棉铃虫幼虫的化蛹率减少12.5%~30.0%,蛹重减轻15.6%~41.9%,羽化率降低5.5%~8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 抗虫棉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抗虫性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总蛋白和两种保护酶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志虎 王中 +1 位作者 陈静 韩小强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40-445,共6页
双斑长跗萤叶甲是新疆北疆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本研究旨在探索短时高温对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生理生化的影响。在室内研究了不同高温(33℃、37℃、41℃、45℃)不同时间(0.5 h、1.5 h、2.5 h、6 h、12 h)处理后,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体内... 双斑长跗萤叶甲是新疆北疆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本研究旨在探索短时高温对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生理生化的影响。在室内研究了不同高温(33℃、37℃、41℃、45℃)不同时间(0.5 h、1.5 h、2.5 h、6 h、12 h)处理后,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体内总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氢酶(CAT)的变化规律。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总蛋白在37℃处理12 h时,蛋白含量最高,41℃处理12 h时有所下降,45℃时双斑长跗萤叶甲只能存活1.5 h,但蛋白含量仍高于对照(26℃)。POD活性随温度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在33℃处理6 h时,活性最高,在41℃处理12 h时,活性最低。CAT活性在同一时间不同温度处理中呈先降后升再降趋势。在37℃处理1.5 h时活性达到最高,在41℃处理12 h时活性最低。在同一温度不同处理时间中,CAT活性在33℃时先升高后降低,在37℃、41℃时随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在45℃时持续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26℃)。双斑长跗萤叶甲总蛋白及保护酶的活性与温度密切相关,据此推测高温下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死亡的原因与保护酶系统被破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斑长跗萤叶甲 高温胁迫 总蛋白 POD CAT
下载PDF
加工番茄叶霉病的防治药剂筛选及其品种抗性鉴定 被引量:6
19
作者 司天桃 张国强 +1 位作者 薛琳 杨德松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25-228,共4页
本研究针对加工番茄叶霉病菌进行了药剂室内毒力测定和盆栽防效试验,并对14份加工番茄品种抗叶霉病进行了评价,目的是筛选出对加工番茄叶霉病具有良好防效的药剂和抗病品种。结果表明:30%烯酰·咪鲜胺SC抑菌效果最好,其EC50为0.006m... 本研究针对加工番茄叶霉病菌进行了药剂室内毒力测定和盆栽防效试验,并对14份加工番茄品种抗叶霉病进行了评价,目的是筛选出对加工番茄叶霉病具有良好防效的药剂和抗病品种。结果表明:30%烯酰·咪鲜胺SC抑菌效果最好,其EC50为0.006mg/mL。防效试验中,5种药剂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22.5%异菌脲SC、56.7%氢氧化铜WG、47%春雷王铜WP和30%烯酰·咪鲜胺SC对叶霉病的防效均在60%以上。供试的14份加工番茄品种中,没有发现高抗品种,中抗品种4个,感病品种8个,高感品种2个。‘屯河9号’、‘石红666’、‘金红宝87-5’和‘737’为中抗品种,‘石红18’和‘石红45’为高感品种,其余为感病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叶霉病 毒力 盆栽防效 品种抗性
下载PDF
多重PCR检测籽用西葫芦种子带毒及热处理脱毒效果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任琛荣 周登攀 +1 位作者 都业娟 向本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2-128,共7页
为了明确籽用西葫芦种子携带病毒的情况,以籽用西葫芦种子为材料,采用多重PCR技术检测种子带毒率。同时为了筛选出有效脱除病毒的方法,通过相对定量法分析了不同温度湿热和干热处理对种子携带病毒的钝化效果。结果表明,从7个籽用西葫芦... 为了明确籽用西葫芦种子携带病毒的情况,以籽用西葫芦种子为材料,采用多重PCR技术检测种子带毒率。同时为了筛选出有效脱除病毒的方法,通过相对定量法分析了不同温度湿热和干热处理对种子携带病毒的钝化效果。结果表明,从7个籽用西葫芦品种种子幼苗中均可检测到CMV、ZYMV及WMV,其检出率分别为67.1%、50.0%和72.3%,多个病毒的复合检出率为66%。不同品种种子幼苗的病毒检出率有明显差异,其中‘粒丰9号’种子幼苗的病毒检出率最低,为60%,而‘京丰9号’,‘瑞丰9号’,‘绿丰9号’及‘金葫360’的病毒检出率均为100%。8种处理均能不同程度降低籽用西葫芦种子幼苗的带毒率,其中干热60、70、75℃,湿热75℃处理同时脱除WMV、CMV和ZYMV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用西葫芦 种子 带毒率 种子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