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产加工过程食用玉米淀粉基因降解情况 被引量:1
1
作者 甄珍 窦迎港 刘晓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期154-159,共6页
含有转基因成分的玉米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核酸成分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增加出口过程中转基因成分检验难度。针对转基因食用玉米淀粉在加工过程中主要环节进行样本收集,使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加工过... 含有转基因成分的玉米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核酸成分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增加出口过程中转基因成分检验难度。针对转基因食用玉米淀粉在加工过程中主要环节进行样本收集,使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加工过程中样品内、外源基因不同扩增片段进行定量研究。研究发现,浸泡后的浆料湿磨及精磨分离阶段的样品DNA降解严重。随着检测转基因成分方法的不断创新和提高及数字PCR在检测领域的开发和应用,利用数字PCR方法检验痕量转基因成分,不仅可以定性检测,并且可以对转基因成分含量进行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 转基因 食用玉米淀粉 DNA降解 生产加工
下载PDF
高能燃料前体α-红没药烯的生物制造过程优化
2
作者 马治东 张亚鹏 +5 位作者 高慧鹏 李文强 吕波 秦磊 张全 李春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702-4711,F0004,共11页
α-红没药烯是一种主要存在于红没药、柠檬等植物精油中的倍半萜化合物,因具备多支链、环状结构,其烷化产物红没药烷可作为航空燃料替代品,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以酿酒酵母为底盘细胞来合成α-红没药烯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备选生... α-红没药烯是一种主要存在于红没药、柠檬等植物精油中的倍半萜化合物,因具备多支链、环状结构,其烷化产物红没药烷可作为航空燃料替代品,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以酿酒酵母为底盘细胞来合成α-红没药烯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备选生产方式。本研究在强化甲羟戊酸(mevalonate,MVA)合成途径的酿酒酵母中表达来自北美冷杉的α-红没药烯合酶AgBIS,利用葡萄糖诱导型启动子PHXT1对支路鲨烯合酶及脂肪酸合成途径进行动态下调,进一步系统增强MVA途径多个基因表达,并对辅因子供应与乙醇利用途径进行强化,使α-红没药烯在摇瓶中的产量达到510 mg/L。在3 L发酵罐中,通过乙醇补料发酵使α-红没药烯产量达到16.5 g/L,为目前报道的最高产量。本研究为微生物细胞工厂高效合成α-红没药烯提供了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红没药烯 酿酒酵母 代谢工程 微生物细胞工厂 合成生物学
下载PDF
米香白酒舒适度量表分析及舒适度与挥发性风味成分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温银萍 皇甫洁 +3 位作者 张根林 关美玲 何松贵 吴振强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0-85,共6页
为更加科学的评估消费者端对酒样的喜好,区别酒样品质差异,建立米香型白酒挥发性风味成分与舒适度关系,该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白酒饮用者饮酒1 h的感受进行调查,并对酒样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定量测定,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及建... 为更加科学的评估消费者端对酒样的喜好,区别酒样品质差异,建立米香型白酒挥发性风味成分与舒适度关系,该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白酒饮用者饮酒1 h的感受进行调查,并对酒样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定量测定,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及建立回归模型的方式探索饮酒舒适度与白酒中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相关性。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白酒饮后1 h常出现的典型症状为嗜睡、头晕、心悸、注意力不集中、疲倦、心跳加速问题;PCA结果表明,正丙醇、异戊醇、己酸乙酯、正已酸是影响所选五款酒样白酒风味的主要成分,且通过PCA可以将不同的酒样进行区分。建立了舒适度量表与白酒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之间的回归方程,说明正性量表及负性量表综合得分与白酒挥发性风味综合指标之间呈现较好的拟合关系,三次方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关系良好。该研究初步探索了基于调查问卷、色谱分析及统计学分析的白酒饮后评价方法,为饮酒舒适度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问卷 白酒 舒适度量表 主成分分析 挥发性风味成分
下载PDF
基于低温液化技术的CO_(2)捕集流程设计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子博 张勇 +3 位作者 王彦军 王军 李雪琴 李兆敏 《油气与新能源》 2024年第2期58-65,共8页
在工业生产中实现CO_(2)减排是一项艰巨的挑战,也是应对全球变暖的重要技术路线。CO_(2)捕集技术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其中低温液化法具有可行性和经济性。利用工艺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对低温液化分离CO_(2)工艺进行全流程模拟,选... 在工业生产中实现CO_(2)减排是一项艰巨的挑战,也是应对全球变暖的重要技术路线。CO_(2)捕集技术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其中低温液化法具有可行性和经济性。利用工艺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对低温液化分离CO_(2)工艺进行全流程模拟,选择3种物性方法对混合气的泡露点线进行模拟分析,基于某公司排放的含有高浓度CO_(2)的CO_(2)/N_(2)混合气为碳源,并对比文献数据,选择PR(Peng Robinson)状态方程作为本工艺的物性方法。分析了液化压力和温度对混合气液化率及CO_(2)纯度的影响,以CO_(2)液化率不低于90%、纯度不低于99.5%为目标,确定了最佳液化条件。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能耗,优化了冷却介质流量、冷凝温差、蒸发温度等工段参数,在最优条件下,CO_(2)液化率达91.80%、纯度达99.50%,液化单位总能耗最低为12.22 kW·h/kmol。该研究可为低温液化分离CO_(2)工艺设计与性能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液化 气液相平衡 Aspen Plus CO_(2)/N_(2)混合气
下载PDF
玉米醇溶蛋白-葡聚糖-叶黄素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5
作者 窦迎港 党艳艳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0-208,共9页
叶黄素对光、热敏感,导致其稳定性差,为解决此问题,对叶黄素进行微胶囊化处理。文章以叶黄素为芯材,玉米醇溶蛋白、葡聚糖为壁材,采用反溶剂沉淀法对叶黄素进行包埋,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叶黄素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对其... 叶黄素对光、热敏感,导致其稳定性差,为解决此问题,对叶黄素进行微胶囊化处理。文章以叶黄素为芯材,玉米醇溶蛋白、葡聚糖为壁材,采用反溶剂沉淀法对叶黄素进行包埋,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叶黄素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对其进行表征并测定其贮藏稳定性和抗氧化性。结果表明,叶黄素微胶囊的最佳制备条件为乙醇浓度84%、溶剂与反溶剂体积比1∶2、反应温度39℃、玉米醇溶蛋白浓度4.0 mg/mL、葡聚糖浓度1.0 mg/mL,此时包埋率为90.53%,载药率为8.23%。包埋后叶黄素的饱和溶出度提高了4.84倍,贮藏6周后,叶黄素微胶囊在光照条件下的保留率高于叶黄素35.20%,在25℃下叶黄素微胶囊的保留率高于叶黄素23.11%,在4℃下叶黄素微胶囊的保留率高于叶黄素16.31%,在-20℃下叶黄素微胶囊的保留率仅下降1.91%。叶黄素微胶囊对DPPH、ABTS+自由基的抗氧化活性高于未包埋的叶黄素。该研究结果可为叶黄素微胶囊作为新型添加剂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黄素微胶囊 响应面法 结构表征 稳定性 抗氧化性
下载PDF
乙酸改性γ-Al_(2)O_(3)高效去除痕量PCl_(3)的研究
6
作者 黄鹏兵 袁威 +3 位作者 王雪莹 王悦 张建树 邓人攀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3-139,共7页
在多晶硅生产过程中,为了不影响产品性能,必须将杂质PCl_(3)的含量降低到ppb的水平,然而,这目前仍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可高效去除痕量PC13的方法,即利用乙酸改性γ-Al_(2)O_(3)作为吸附剂,其可去除ppb级别的PCl_(3),... 在多晶硅生产过程中,为了不影响产品性能,必须将杂质PCl_(3)的含量降低到ppb的水平,然而,这目前仍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可高效去除痕量PC13的方法,即利用乙酸改性γ-Al_(2)O_(3)作为吸附剂,其可去除ppb级别的PCl_(3),去除率高达84.2%。Boehm滴定实验表明,改性后的γ-Al_(2)O_(3)表面羧基含量大幅增加,从而增加了吸附PCl_(3)的活性位点,使其对PCl_(3)的吸附性能显著提升。表征分析和DFT模拟计算表明,乙酸与γ-Al_(2)O_(3)主要是通过γ-Al_(2)O_(3)中的羟基H和乙酸中的羰基O形成氢键而相互作用的;除了物理吸附外,γ-Al_(2)O_(3)中的Al与PCl_(3)中的Cl,以及乙酸中的羰基O与PCl_(3)中的P之间还可通过电荷转移相互作用。连续五次循环实验表明,该吸附剂在低温下具有优异的再生性能。本研究开发的吸附剂由于其高效、易于再生和低成本等特点,在去除痕量PCl_(3)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Al_(2)O_(3) 乙酸 吸附 痕量PCl_(3) 多晶硅
下载PDF
Mo_(2)C/MXene@N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解水制氢性能
7
作者 李嫚嫚 陆岩 +4 位作者 杨佳宁 胡乃轩 陆远航 庞欣鑫 彭邦华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1-669,共9页
开发低成本、高性能的析氢反应(HER)电催化剂是实现电解水制氢规模化的关键。本文以MXene(Ti_(3)C_(2)T_(x))为导电基底,以2-甲基咪唑和钼酸铵为原材料,通过室温溶液沉积制备出Mo-MOF/MXene前驱体,然后在Ar气氛下退火制得Mo_(2)C/MXene... 开发低成本、高性能的析氢反应(HER)电催化剂是实现电解水制氢规模化的关键。本文以MXene(Ti_(3)C_(2)T_(x))为导电基底,以2-甲基咪唑和钼酸铵为原材料,通过室温溶液沉积制备出Mo-MOF/MXene前驱体,然后在Ar气氛下退火制得Mo_(2)C/MXene@NC复合催化材料。SEM和TEM表征结果表明MXene具有层状结构,大的比表面积为Mo_(2)C纳米点在MXene表面均匀分散提供了基础,且进一步增加了活性位点,同时Mo_(2)C与导电性优良的MXene强耦合,调节了复合材料的电子结构,促进电子的转移,从而提升了催化性能。另外,Mo-MOF在MXene表面的原位沉积及转化的NC材料也确保了MXene结构在高温下的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在600℃温度下制备的Mo_(2)C/MXene@NC催化剂,在1 mol·L^(-1)KOH溶液中显现出了优异的HER性能,在电流密度为10 mA cm^(-2)时的过电位为210 mV,Tafel斜率为180 mV dec^(-1),并能在16 h内保持催化剂性能的稳定性。本实验不仅提供了一种高活性钼基HER催化剂的制备策略,而且为高温合成MXene基纳米复合材料开辟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MOF MXene 电催化 析氢反应
下载PDF
两性离子超分子水凝胶的制备及对废水中阴/阳离子染料的吸附去除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海怡 冉廷敏 +1 位作者 张福平 史玉琳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0-386,共7页
以三聚氯氰和5-氨基间苯二甲酸为原料,通过亲核取代制备了一种新型耐盐两性离子超分子水凝胶(ZSH)2,4,6-三(3,5-二羧基苯基氨基)-1,3,5-三嗪。运用FTIR、NMR、MS和SEM技术对ZSH进行了表征,并将其用于对阴离子染料活性艳红(K-2BP)和阳离... 以三聚氯氰和5-氨基间苯二甲酸为原料,通过亲核取代制备了一种新型耐盐两性离子超分子水凝胶(ZSH)2,4,6-三(3,5-二羧基苯基氨基)-1,3,5-三嗪。运用FTIR、NMR、MS和SEM技术对ZSH进行了表征,并将其用于对阴离子染料活性艳红(K-2BP)和阳离子红(X-GTL)的吸附去除。基于ZSH的pH响应性和耐盐性,在高盐染料废水中利用ZSH的原位溶胶-凝胶转变,可在其与阴/阳离子染料接触的瞬间完成吸附。当吸附pH为0.86、ZSH与K-2BP的质量比为5∶2时,K-2BP的去除率可达89.6%,饱和吸附量为459.2 mg/g;当吸附pH为1.00、ZSH与X-GTL的质量比为2∶1时,X-GTL的去除率可达91.8%,饱和吸附量为427.6 mg/g。ZSH吸附K-2BP和X-GTL的过程更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水凝胶 PH响应性 耐盐 两性离子化合物 原位吸附
下载PDF
基因编辑作物技术原理、商业化及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窦迎港 甄珍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23,共8页
基因编辑技术自2012年问世以来,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并在应用上不断突破创新。该技术利用“分子剪刀”将DNA双链断裂,连接上非同源末端或同源重组,对DNA特定的位点进行突变、敲除、插入或替换。本文详细阐述了迄今为止各种基因编辑技... 基因编辑技术自2012年问世以来,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并在应用上不断突破创新。该技术利用“分子剪刀”将DNA双链断裂,连接上非同源末端或同源重组,对DNA特定的位点进行突变、敲除、插入或替换。本文详细阐述了迄今为止各种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及方法,介绍现阶段该技术的应用及编辑作物商业化情况,同时对该技术的检测研究加以分析。基因编辑技术已然成为全球热点,新技术、新研究和新成果如雨后春笋,在动植物育种、疾病治疗和药物研发等领域得到应用,未来该技术必将展现其革命性意义,如何监管、检测和商业化应用将成为监管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 原理 应用 监管 检测
原文传递
多重刺激响应性材料的合成及其对染料废水的处理
10
作者 赵威 杨海怡 +1 位作者 冉廷敏 史玉琳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8-505,共8页
以可溶性淀粉(ST)、烯丙基缩水甘油醚(AGE)和2,4-二(二甲胺基)-6-氯-[1,3,5]-三嗪(BDAT)为原料,制得具有多重刺激响应性絮凝剂ST-AGE-BDAT,用于活性艳红K-2BP染料废水处理,考察该絮凝剂对外界不同刺激的响应性,探讨各种因素对染料废水... 以可溶性淀粉(ST)、烯丙基缩水甘油醚(AGE)和2,4-二(二甲胺基)-6-氯-[1,3,5]-三嗪(BDAT)为原料,制得具有多重刺激响应性絮凝剂ST-AGE-BDAT,用于活性艳红K-2BP染料废水处理,考察该絮凝剂对外界不同刺激的响应性,探讨各种因素对染料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絮凝剂对Na_(2)SO_(4)具有显著的溶解度转化响应性,当溶液中Na_(2)SO_(4)质量浓度大于10 g/L时,ST-AGE-BDAT的析出率超过95%,残留量明显降低;温度诱导的ST-AGE-BDAT相变具有不可逆性,透光率在15 d内始终低于1%,没有发生可逆的溶解度转换;在活性艳红K-2BP染料质量浓度为200 mg/L、pH为1.5、ST-AGE-BDAT投加量为0.2 g/L、絮凝时间为5 min的条件下,出水中染料去除率为99.6%;ST-AGE-BDAT絮凝剂有效改善了絮凝过程中窗口窄的缺陷,在含盐或高温废水处理方面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废水 盐响应 自清洁 单向温敏 絮凝剂
下载PDF
四丁基三溴化铵促进的有机硼酸在无过渡金属条件下的脱硼硒化、溴化和羟基化反应
11
作者 田永盛 魏斓枫 +3 位作者 黄嘉为 韦玉 徐亮 刘帅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87-1997,共11页
介绍了无过渡金属下四丁基三溴化铵(TBATB)促进的有机硼酸的原位多功能化的简易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各种有机硼能够以中等至优异的收率转化为相应的硒化、溴化或羟基化产物.该反应具有条件温和、无过渡金属、底物适用范围广泛、操作简单... 介绍了无过渡金属下四丁基三溴化铵(TBATB)促进的有机硼酸的原位多功能化的简易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各种有机硼能够以中等至优异的收率转化为相应的硒化、溴化或羟基化产物.该反应具有条件温和、无过渡金属、底物适用范围广泛、操作简单等优点,为有机硼的原位功能化提供了有前途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丁基三溴化铵 有机硼酸 硒化 溴化 羟基化 无过渡金属
原文传递
生物催化天然产物的糖基改构与进展
12
作者 杨谦 邢登雪 +1 位作者 秦磊 李春 《生命的化学》 CAS 2024年第7期1216-1227,共12页
糖基改构是一种十分重要且独特的天然产物结构修饰方式,能有效改善天然产物的水溶性、稳定性及药理活性,在自然界中由相关的糖基转移酶(glycosyltransferases,GTs)催化完成。植物天然产物的糖基改构主要通过尿苷二磷酸糖基转移酶(uridin... 糖基改构是一种十分重要且独特的天然产物结构修饰方式,能有效改善天然产物的水溶性、稳定性及药理活性,在自然界中由相关的糖基转移酶(glycosyltransferases,GTs)催化完成。植物天然产物的糖基改构主要通过尿苷二磷酸糖基转移酶(uridine diphosphate glycosyltransferases,UGTs)实现,然而大多数UGTs的催化活性、稳定性、底物特异性、区域选择性较低,难以满足工业催化要求。本文综述了发生糖基化天然产物的种类及其相关糖基转移酶的分类、挖掘、表征、改造,为开展提高UGTs催化效率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DP-糖基转移酶 天然产物 糖基化修饰 生物催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