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石河子地区汉族人群HLA-DPB1基因多态性与肺结核易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卢丽君 吴江东 +3 位作者 左维泽 张万江 章乐 吴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25-1228,1249,共5页
目的:探讨研究新疆石河子地区的汉族肺结核患者与汉族健康对照者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PB1等位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肺结核易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DNA水平基于测序的分型方法(Sequence-based typing,SBT),通过病例-对照研究93例新疆石... 目的:探讨研究新疆石河子地区的汉族肺结核患者与汉族健康对照者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PB1等位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肺结核易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DNA水平基于测序的分型方法(Sequence-based typing,SBT),通过病例-对照研究93例新疆石河子地区汉族肺结核患者与96例同一地区的汉族随机健康对照者的HLA-DPB1位点的多态性,通过统计分析研究结果,筛选出易感和保护性基因。结果:在健康对照组中,共筛选出16个等位基因,其中HLA-DPB1*0501(28.1%)和HLA-DPB1*0201(27.6%)的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其他位点,分别位居第一第二;病例组与对照组研究发现,HLADPB1*0201在对照组中的频率显著高于病例组(P<0.05)。而HLA-DPB1*0501在病例组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疆石河子地区汉族人群HLA-DPB1基因频率与中国其他地区北方汉族人群大体一致;同时本研究提示HLADPB1*0501可能为新疆石河子地区汉族肺结核的易感性基因,而HLA-DPB1*0201则可能为其保护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HLA-DPB1等位基因 多态性 易感性
下载PDF
新疆地区汉族和维吾尔族部分人群HLA-DRB1、HLA-DQB1、HLA-DPB1基因多态性与单倍型的比较 被引量:8
2
作者 吴江东 卢丽君 +1 位作者 左维泽 章乐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8-522,526,共6页
目的了解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汉族和维吾尔族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HLA-DRB1)、HLA-DQB1、HLA-DPB1高分辨分型基础上的基因多态性和单倍型分布的特点。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基因分型(PCR-SBT)法对新疆地区188例汉族人群与90例... 目的了解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汉族和维吾尔族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HLA-DRB1)、HLA-DQB1、HLA-DPB1高分辨分型基础上的基因多态性和单倍型分布的特点。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基因分型(PCR-SBT)法对新疆地区188例汉族人群与90例维吾尔族人群进行HLA-DRB1、HLA-DQB1、HLA-DPB1基因分型,直接计数法计算基因频率,应用Arlequin3.5软件以最大似然法获得单倍型频率。结果汉族人群频率最高的HLA-Ⅱ类基因分别是DRB1*09∶01(12.8%)、DQB1*03∶01(20.3%)和DPB1*05∶01(33.5%);三位点组成的单倍型频率最高的分别是DRB1*09∶01-DQB1*03∶03(8.8%)、DRB1*09∶01-DPB1*05∶01(5.0%)、DQB1*03∶01-DPB1*05∶01(9.6%)和DRB1*09∶01-DQB1*03∶03-DPB1*05∶01(6.3%)。维吾尔族人群频率最高的HLA-Ⅱ类基因分别是DRB1*07∶01(18.3%)、DQB1*03∶01(18.9%)和DPB1*04∶01(30.0%);三位点组成的单倍型频率最高的分别是DRB1*07∶01-DQB1*02∶02(16.1%)、DRB1*07∶01-DPB1*04∶01(5.0%)、DQB1*03∶01-DPB1*04∶01(7.3%)、DRB1*07∶01-DQB1*02∶02-DPB1*04∶01(7.4%)。两组人群中等位基因有显著差异的是∶DRB1*04∶04、DRB1*07∶01、DRB1*08∶03、DRB1*11∶04、DRB1*12∶02、DRB1*13∶01、DRB1*15∶01、DQB1*02∶02、DQB1*06∶01、DPB1*04∶01和DPB1*05∶01。结论中国新疆汉族与维吾尔族人群HLA-DRB1、HLA-DQB1、HLA-DPB1等位基因频率、单倍型频率分布均有自己的多态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分化抗原 基因多态性 单倍型
原文传递
病毒感染在卡波氏肉瘤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谭晓华 杨磊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511-1513,共3页
关键词 卡波氏肉瘤 病毒感染 发病 作用研究 KS 常见 经典型 遗传 南部 激素
下载PDF
新疆阿克苏地区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分型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刘丙雨 贾鹏霞 +4 位作者 李新月 张万江 程江 吴江东 马雅静 《吉林医学》 CAS 2020年第8期1904-1908,共5页
目的:对新疆阿克苏地区结核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分析(MIRU-VNTR)及耐药性检测,初步了解该地区结核杆菌基因分型及表型耐药状况,分析该地区成簇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9月~2019年10月阿克苏地区痰涂... 目的:对新疆阿克苏地区结核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分析(MIRU-VNTR)及耐药性检测,初步了解该地区结核杆菌基因分型及表型耐药状况,分析该地区成簇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9月~2019年10月阿克苏地区痰涂片阳性的维吾尔族结核病患者中分离到的结核分枝杆菌186株,进行12位点MIRU-VNTR基因分型和北京型基因检测,采用比例法对一线抗结核药进行药敏试验,采用BioNumerics7.1软件进行聚类分析,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该地区总耐药率34.9%,初治耐多药率15.8%,复治耐多药率47.2%;②北京基因型101株,非北京基因型85株。北京型和非北京型二者在耐药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共产生156种基因型,其中独特基因型129种,余成27簇,成簇率16.1%。成簇型与独特型在性别、吸烟史、慢阻肺、营养不良史、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多药和治疗是患者成簇(近期传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阿克苏地区结核杆菌呈现明显的基因多态性;耐多药和复治是患者成簇即近期传播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维吾尔族 成簇 耐药性 传播
下载PDF
miRNA-34a、Notch1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万国兴 李锋 +2 位作者 孙建平 李文琴 曹玉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13-1115,共3页
miRNA-34a在众多肿瘤中发挥作用,通过作用靶基因Notch1调控Notch信号通路,广泛参与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探讨miRNA-34a-Notch1信号通路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对乳腺癌的防治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乳腺肿瘤 miRNA-34a NOTCH1 文献综述
下载PDF
腹部脂肪组织APN基因DNA甲基化及mRNA表达与维吾尔族T2DM的相关性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君 张望强 +6 位作者 丁毓磊 许彭 王婷婷 徐文静 陆环 刘宗智 谢建新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9-275,共7页
为探讨APN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及m RNA表达与新疆维吾尔族T2DM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文章选择新疆维吾尔族正常个体50例、肥胖个体48例、肥胖伴T2DM个体26例,收集腹部网膜脂肪组织,利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APN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 为探讨APN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及m RNA表达与新疆维吾尔族T2DM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文章选择新疆维吾尔族正常个体50例、肥胖个体48例、肥胖伴T2DM个体26例,收集腹部网膜脂肪组织,利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APN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情况,应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APN基因m RNA表达情况。结果显示,APN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阳性率在正常对照(34%)、肥胖(47.9%)及T2DM组(65.4%)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APN m RNA相对拷贝数(0.7162)显著高于肥胖(0.4244)及T2DM组(0.40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T2DM个体相关性分析提示,APN m RNA相对拷贝数与空腹血清葡萄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 A1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显著负相关(P<0.05)。APN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与其m RNA表达负相关,甲基化阳性组相对拷贝数(0.2700)显著低于阴性组(0.78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上结果提示,APN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通过抑制其m RNA表达导致糖脂代谢紊乱,可能参与了新疆维吾尔族肥胖及T2DM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2型糖尿病 腹部脂肪组织 脂联素基因 DNA甲基化
下载PDF
狗枣猕猴桃根对小鼠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8
7
作者 黄瑾 郑玉建 +1 位作者 王维山 包晓玲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5-76,共2页
目的观察狗枣猕猴桃根提取物对小鼠抗脂质过氧化及延缓衰老的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衰老模型组和实验组。衰老模型组饮用D-半乳糖,实验组除饮用D-半乳糖外,每日定时灌服狗枣猕猴桃根提取物。50 d后,分别检测各组红... 目的观察狗枣猕猴桃根提取物对小鼠抗脂质过氧化及延缓衰老的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衰老模型组和实验组。衰老模型组饮用D-半乳糖,实验组除饮用D-半乳糖外,每日定时灌服狗枣猕猴桃根提取物。50 d后,分别检测各组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肝总抗氧化能力、血浆和肝丙二醛(MDA)的水平。结果与衰老模型组比较,实验组小鼠的红细胞SOD及肝总抗氧化能力显著增高,血浆和肝脏MDA降低。结论狗枣猕猴桃根具有增强组织清除白由基功能及延缓衰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狗枣猕猴桃根 超氧化物岐化酶 丙二醛(MDA) 总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结核杆菌RV1737多肽免疫特性和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宁静 张万江 +3 位作者 陈创夫 马雅静 吴江东 程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63-1166,共4页
研究结核杆菌RV1737多肽免疫特性及在结核病中诊断鉴别能力,多肽抗原模拟干扰素γ(IFN-γ)释放实验(IGRA),刺激后潜伏结核感染(LTBI)组IFN-γ高于结核(TB)组(P<0.05),A+B+C联合组的灵敏度高于多肽A、B、C与融合D(P<0.05)。同时多... 研究结核杆菌RV1737多肽免疫特性及在结核病中诊断鉴别能力,多肽抗原模拟干扰素γ(IFN-γ)释放实验(IGRA),刺激后潜伏结核感染(LTBI)组IFN-γ高于结核(TB)组(P<0.05),A+B+C联合组的灵敏度高于多肽A、B、C与融合D(P<0.05)。同时多肽建立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结核IgG抗体,TB组有更好的反应性,多肽A的IgG抗体吸光度高于多肽B、C(P<0.05),组间绘制ROC,多肽A面积最大,联合A+B+C多肽,曲线面积升高且与单独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1737多肽有成为潜伏结核诊断候选抗原潜力。多肽抗原建立ELISA检测外周血结核IgG抗体可能成为血清学实验结核病筛选新抗原且多肽A效果较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潜伏结核感染 多肽 诊断性实验 干扰素释放实验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Slug和Snail细胞核抗原热修复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文琴 万国兴 +5 位作者 李锋 梁伟华 李玉聪 李怡晓 杜小明 曹玉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09-810,共2页
充分的抗原修复是免疫组化染色效果好坏的重要环节,特别是抗原修复处理方法和抗原修复液的选择。抗原修复包括酶修复法和热修复法,胰蛋白酶消化法近年来很少使用。石善溶认为从石蜡切片中提取蛋白质时选择适宜的加热条件进行处理,效... 充分的抗原修复是免疫组化染色效果好坏的重要环节,特别是抗原修复处理方法和抗原修复液的选择。抗原修复包括酶修复法和热修复法,胰蛋白酶消化法近年来很少使用。石善溶认为从石蜡切片中提取蛋白质时选择适宜的加热条件进行处理,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核抗原 高温高压 微波水煮沸 EDTA 枸橼酸
下载PDF
ERK促进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Smad7表达
10
作者 钟华 何芳 +4 位作者 胡清华 陈雄英 邓峰美 孙志萍 李增春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04-1105,共2页
关键词 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 SMAD7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 ERK 信号传导通路 protein 大鼠 转化生长因子
下载PDF
外源性一氧化碳对游离脂肪酸刺激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金保 谢建新 +4 位作者 王铁鹏 徐文静 冯晓朋 王婷婷 张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2827-2829,共3页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巨噬细胞,探讨外源性一氧化碳对游离脂肪酸(FFA)引起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取状态良好的RAW264.7巨噬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FFA组和一氧化碳释放分子2组(CORM-2组),用含100μmol/L FFA及100μmol/L CORM-2的高糖DME...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巨噬细胞,探讨外源性一氧化碳对游离脂肪酸(FFA)引起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取状态良好的RAW264.7巨噬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FFA组和一氧化碳释放分子2组(CORM-2组),用含100μmol/L FFA及100μmol/L CORM-2的高糖DMEM培养基分别作用于RAW264.7巨噬细胞24 h。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p-NF-κB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白介素(IL)-6水平。结果 FFA组p-NF-κB、TNF-α及IL-6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且CORM-2组p-NF-κB、TNF-α及IL-6水平均明显低于FF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源性一氧化碳对FFA所致的慢性低炎症状态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脂肪酸 游离 炎症 一氧化碳释放分子
下载PDF
T-SPOT对痰涂片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结核病诊断的准确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路超奇 张万江 +5 位作者 陈创夫 程江 卢丽君 罗丹 吴江东 马雅静 《农垦医学》 2020年第6期489-495,共7页
目的:探讨结核杆菌T细胞斑点实验(T-SPOT.TB)对有呼吸系统症状且疑似伴发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诊断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89例有呼吸系统症状且疑似伴发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诊断... 目的:探讨结核杆菌T细胞斑点实验(T-SPOT.TB)对有呼吸系统症状且疑似伴发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诊断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89例有呼吸系统症状且疑似伴发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诊断结果、T-SPOT.检查、血球、生化检查、影像学诊断结果;分析T-SPOT.TB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效能,并应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T-SPOT.TB检查假阳、假阴结果产生的相关因素。结果:T-SPOT.TB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75%、60.00%、72.89%、80.00%;T-SPOT.TB假阳性患者BMI、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淋巴单核比的均值大于真阳性+真阴性患者(P<0.05);T-SPOT.TB假阴性患者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均值小于真阳性+真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OR=1.472,P=0.03)为产生假阳性的危险因素。结论:BMI是T-SPOT.TB诊断假阳性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杆菌T细胞斑点实验 结核病 诊断准确性 体重指数
下载PDF
双荧光素酶报告技术验证miR-6857-3p对SP110基因的靶向调控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新月 王雪 +4 位作者 贾鹏霞 张万江 程江 吴江东 马雅静 《农垦医学》 2020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miR-6857-3p对SP110基因的靶向调控作用。方法:从人巨噬细胞基因组中获取SP110基因的3′UTR序列,构建SP110基因的3′UTR野生型及SP110的3′UTR突变型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分别将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 目的: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miR-6857-3p对SP110基因的靶向调控作用。方法:从人巨噬细胞基因组中获取SP110基因的3′UTR序列,构建SP110基因的3′UTR野生型及SP110的3′UTR突变型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分别将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si CHECK-2-SP110-3′UTR和psi CHECK-2-SP110-3′UTR-6857mut)和miRNA质粒(miR-6857-3p mimic、miR-4772-3p mimic、miR-4659b-3p mimic和miRNA mimic nc)共转染到293T细胞,进行荧光活性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携带miR-6857-3p mimic和SP110野生型3'UTR的构建体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产生明显下降(P<0.001),SP110突变型3'UTR的构建体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下降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6857-3p可以直接靶向SP110的3′UTR序列,SP110是miR-6857-3p的直接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荧光素酶报告技术 miR-6857-3p SP110
下载PDF
SP110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的构建与包装
14
作者 贾鹏霞 刘丙雨 +4 位作者 李新月 张万江 程江 吴江东 马雅静 《转化医学杂志》 2020年第2期75-78,共4页
目的构建核体蛋白SP110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并进行慢病毒包装,为研究SP110在结核病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CR技术获得SP110基因序列并将其插入到慢病毒穿梭质粒LV5中,获得重组慢病毒质粒V-SP110,经酶切鉴定及DNA测序鉴定后,... 目的构建核体蛋白SP110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并进行慢病毒包装,为研究SP110在结核病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CR技术获得SP110基因序列并将其插入到慢病毒穿梭质粒LV5中,获得重组慢病毒质粒V-SP110,经酶切鉴定及DNA测序鉴定后,用RNAi-Mate将重组质粒和慢病毒包装质粒系统(pGag/Pol、pRev、pVSV-G)包装成重组慢病毒颗粒,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通过荧光显微镜或FACS计数荧光细胞,结合稀释倍数计算病毒滴度。结果酶切鉴定结果显示产生约1650 bp的片段,片段大小与SP110基因cDNA大小一致。DNA测序比对测序结果与预期SP110基因序列完全一致,说明SP110基因正确插入载体中,成功构建了SP110基因过表达载体。经293T细胞包装后,成功获得病毒滴度为1.0×10^8 TU/mL的重组慢病毒LV5-SP110。结论SP110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构建与包装成功完成,为进一步探讨SP110基因在结核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110基因 慢病毒构建 慢病毒包装
下载PDF
尼古丁对败血症大鼠存活率的影响
15
作者 张君 许航 +4 位作者 何永来 徐文静 王勇 陆环 谢建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0年第8期1451-1455,共5页
目的:研究尼古丁对败血症大鼠晚期炎症介质HMGB-1血清浓度及存活率的影响。方法: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败血症大鼠模型,应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阳性对照组,尼古丁组)。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大... 目的:研究尼古丁对败血症大鼠晚期炎症介质HMGB-1血清浓度及存活率的影响。方法: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败血症大鼠模型,应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阳性对照组,尼古丁组)。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6及HMGB-1等炎症因子,比较浓度变化情况。Kaplan-Meier法对各组大鼠存活率经行分析,比较不同剂量尼古丁,不同时间点给药对败血症大鼠存活率的影响。结果:各组大鼠血清TNF-α、IL-6浓度在模型建立后即开始增高,空白对照及生理盐水组较其它3组增高明显(p<0.05),在建模后第2天达最高值后开始下降。各组HMGB-1浓度在模型建立后第2天开始显著增高,尼古丁组及假手术组较其它3组增加缓慢(p<0.05),到第5天达最高值后均开始下降。尼古丁的最佳作用浓度为200ug/kg体重,最佳给药时间为模型建立后24h。与其它四组相比,尼古丁能显著降低败血症大鼠的血清HMGB-1浓度(p<0.05),对败血症大鼠存活率的影响,尼古丁组与生理盐水组及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及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古丁能显著降低败血症大鼠血清HMGB-1浓度,提高败血症大鼠的存活率,对败血症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败血症 HMGB-1 尼古丁 存活率
原文传递
阿克苏地区耐药结核杆菌基因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丙雨 杨雪 +4 位作者 贾鹏霞 张万江 程江 吴江东 马雅静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CAS 2021年第3期53-56,共4页
目的:初步了解新疆阿克苏地区耐药结核杆菌基因分型状况及影响耐多药产生的危险因素,为耐多药结核病防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法:收集阿克苏地区结核病专科医院(阿克苏第二人民医院)痰涂片阳性的维吾尔族肺结核病患者,从患者痰中分离并... 目的:初步了解新疆阿克苏地区耐药结核杆菌基因分型状况及影响耐多药产生的危险因素,为耐多药结核病防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法:收集阿克苏地区结核病专科医院(阿克苏第二人民医院)痰涂片阳性的维吾尔族肺结核病患者,从患者痰中分离并培养结核分枝杆菌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从186例临床分离株中筛选出65株耐药结核分枝杆菌,采用12个多位点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MIRU-VNTR)进行基因分型,同时应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耐多药结核杆菌产生的危险因素。结果:65株耐药结核杆菌共产生52种基因型。其中独特基因型40种,余成12簇,每簇2~3株,共25株,成簇百分比38.5%(25/65),成簇率20%,耐多药成簇菌株12株,成簇百分比18.5%,成簇率11.5%。北京型耐多药菌株32株(61.5%),非北京型耐多药菌株20株(38.5%)。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慢阻肺、复治、治疗中断或失败、肺空洞是MDR-TB产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阿克苏地区耐药结核杆菌存在一定比例的近期传播,影响MDR-TB产生的危险因素有多种,需加强措施减少MDR-TB的产生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多药结核杆菌 基因分型 传播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