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ANO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
作者 闫红娟 马晓平 +4 位作者 李曼 仵楠 唐小雪 陈敏 徐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8-512,共5页
目的:探讨ANO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n=163)和实时荧光定量PCR(n=42)检测ANO1蛋白和mRNA在OSCC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ANO1的表达与O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n=163)和预后(n=93... 目的:探讨ANO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n=163)和实时荧光定量PCR(n=42)检测ANO1蛋白和mRNA在OSCC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ANO1的表达与O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n=163)和预后(n=93)的关系,并与TCGA数据库样本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证实ANO1在OSCC中高表达(P<0.05),与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一致。ANO1蛋白表达与T分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预后不良密切相关(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NO1蛋白表达(P=0.002)和分化程度(P=0.034)是影响O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NO1在OSCC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可作为肿瘤患者不良预后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ANO1 免疫组织化学 实时荧光定量PCR 预后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SUFU的表达水平及其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2
作者 张林杰 代海涛 +3 位作者 王亚 徐江 丁云杉 仵楠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1-566,共6页
目的探讨融合抑制因子(SUFU)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低表达对OSC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IHC检测OSCC组织及邻近正常组织中SUFU的蛋白表达,q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测定OSCC细胞(SCC15、CAL27)及人口腔上皮... 目的探讨融合抑制因子(SUFU)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低表达对OSC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IHC检测OSCC组织及邻近正常组织中SUFU的蛋白表达,q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测定OSCC细胞(SCC15、CAL27)及人口腔上皮角质细胞(HOK)中SUFU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并通过Pearson卡方检验探索其组织蛋白表达与O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在OSCC细胞株中降低SUFU的表达,通过CCK-8增殖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siSUFU组及siNC组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实验表明在OSCC组织中SUFU蛋白的表达水平低于邻近正常组织(P<0.05);OSCC细胞中SUFU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低于人口腔上皮角质细胞(P<0.05);且SUFU蛋白表达与OSCC患者的肿瘤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P<0.05);通过转染SUFU干扰片段发现siSUFU组细胞的增殖活性、侵袭细胞数量以及划痕愈合率相比siNC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SUFU在OSCC中呈现低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相关,且参与调节OSCC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功能,并可能通过调控Hh信号通路影响OSCC的发生及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融合抑制因子 HEDGEHOG信号通路
下载PDF
PLOD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3
作者 郭超杰 张佳佳 +3 位作者 曾洁 王晖予 艾尔法提·艾麦尔 徐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35-1043,共9页
目的:探讨前胶原赖氨酸,2-酮戊二酸5-双加氧酶1(PLOD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OSC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阐明PLOD1作为OSCC预后标志物的潜力。方法:采用肿瘤免疫评价资源(TIMER)数据库、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 目的:探讨前胶原赖氨酸,2-酮戊二酸5-双加氧酶1(PLOD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OSC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阐明PLOD1作为OSCC预后标志物的潜力。方法:采用肿瘤免疫评价资源(TIMER)数据库、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PIA)数据库和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组织中PLOD1 mRMA表达水平及其与HNSC患者生存期的关联。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10例OSCC组织和64例癌旁组织中PLOD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与O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PLOD1在OSCC诊断中的价值。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人正常口腔上皮HOK细胞和OSCC SCC15和CAL27细胞中PLOD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利用脂质体法将小干扰RNA(siRNA)片段转染至SCC15细胞,分为si-NC组(转染阴性对照si-NC)和si-PLOD1组(转染si-PLOD1),采用CCK-8法、细胞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2组细胞增殖活性、划痕愈合率和侵袭细胞数。结果:公共数据库分析,HNSC组织中PLOD1 mRNA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5);与PLOD1低表达组比较,PLOD1高表达组HNSC患者生存期较短(HR=1.41,P=0.018)。PLOD1蛋白主要表达于OSCC细胞的细胞质中,OSCC组织中PLOD1表达强度高于癌旁组织(P<0.01),并与OSCC患者T分期和TNM分期有关(P=0.021,P=0.004)。PLOD1诊断OSCC的AUC为0.811,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63.64%和90.63%。Kaplan-Meier生存分析,与PLOD1低表达组比较,PLOD1高表达组OSCC患者生存率降低(P<0.01);COX回归分析,PLOD1高表达是影响OS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2)。OSCC细胞中PLOD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高于HOK细胞(P<0.05)。与si-NC组比较,si-PLOD1组细胞增殖活性和划痕愈合率降低(P<0.05),侵袭细胞数减少(P<0.01)。结论:PLOD1在OSCC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沉默PLOD1表达可抑制O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PLOD1可能是OSCC新的治疗靶点和预后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前胶原赖氨酸 2-酮戊二酸5-双加氧酶1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预后
下载PDF
PD-L1对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4
作者 曾洁 俞雪燕 +1 位作者 罗婷 徐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4,共7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PD-L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OSCC CAL27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口腔上皮HOK细胞和OSCC CAL27、TCA8113和SCC15细胞中PD-L1蛋...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PD-L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OSCC CAL27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口腔上皮HOK细胞和OSCC CAL27、TCA8113和SCC15细胞中PD-L1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CAL27细胞中PD-L1蛋白表达和定位情况。将CAL27细胞分为对照组(转染si-NC)和si-PD-L1组(转染si-PD-L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细胞干扰效率,CCK-8法检测不同时间点2组细胞增殖活性,平板克隆实验检测2组细胞克隆形成数,细胞划痕愈合实验检测2组细胞划痕愈合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2组细胞中迁移和侵袭细胞数。结果:OSCC细胞中PD-L1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HOK细胞(P<0.05或P<0.01), PD-L1在CAL27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表达。CCK-8法和平板克隆实验,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时间点si-PD-L1组CAL27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5或P<0.01),克隆形成数明显减少(P<0.01)。细胞划痕愈合实验,与对照组比较,si-PD-L1组CAL27细胞划痕愈合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Transwell小室实验,与对照组比较,si-PD-L1组CAL27细胞中迁移和侵袭细胞明显减少(P<0.01)。结论:PD-L1在OSCC细胞中的表达高于口腔正常上皮细胞,敲低PD-L1表达可抑制OSCC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及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下载PDF
COL7A1和LAMC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5
作者 刘家琦 梁登桓 +5 位作者 张佳佳 郭超杰 刘昱词 徐江 曾妍 郑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34-639,共6页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中Ⅶ胶原蛋白α-1链(typeⅦCollagen α-1 chain, COL7A1)和层粘连蛋白γ-2(laminin γ-2,LAMC2)的表达水平,明确COL7A1和LAMC2的表达水平与O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中Ⅶ胶原蛋白α-1链(typeⅦCollagen α-1 chain, COL7A1)和层粘连蛋白γ-2(laminin γ-2,LAMC2)的表达水平,明确COL7A1和LAMC2的表达水平与O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8例OSCC组织和55例癌旁组织中COL7A1和LAMC2的表达,分析COL7A1和LAMC2表达水平与O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检测OSCC细胞系中COL7A1和LAMC2的表达量;应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进行验证。结果:OSCC组织中COL7A1和LAMC2的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1),且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0.655,P<0.001);COL7A1的表达与T分期、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LAMC2的表达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正常口腔角质细胞相比,COL7A1和LAMC2在OSCC细胞系中均呈过表达(P<0.05);生存分析显示,COL7A1和LAMC2高表达组的总生存期均短于低表达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COL7A1和LAMC2是影响O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OL7A1和LAMC2在OSCC中表达增高,与肿瘤的TNM分期以及转移有关,对OSCC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Ⅶ型胶原蛋白 层粘连蛋白γ2 预后
下载PDF
基于雨课堂的形成性评价在儿童口腔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6
作者 闫红娟 马晓平 +4 位作者 张楠 孙丽君 周政 徐江 陈敏 《农垦医学》 2024年第3期269-272,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雨课堂的形成性评价在儿童口腔医学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方法:将本校2019级和2020级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共126人作为研究对象(实施雨课堂形成性评价前后各63人)。课后分析比较两组学生期末总评成绩情况,并对实施雨课堂形成性评... 目的:探讨基于雨课堂的形成性评价在儿童口腔医学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方法:将本校2019级和2020级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共126人作为研究对象(实施雨课堂形成性评价前后各63人)。课后分析比较两组学生期末总评成绩情况,并对实施雨课堂形成性评价后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结果:实施雨课堂形成性评价后学生期末总评成绩显著高于实施前(P<0.001);96.83%的学生对雨课堂联合形成性评价教学效果满意。结论:在儿童口腔医学教学中实施基于雨课堂的形成性评价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在教学中不断完善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课堂 形成性评价 儿童口腔医学 教学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FABP3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7
作者 王亚 祖木热提古丽·阿不来提 +2 位作者 代海涛 徐江 仵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7-432,共6页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脂肪酸结合蛋白3(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s 3,FABP3)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及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分析OSCC中FABP3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脂肪酸结合蛋白3(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s 3,FABP3)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及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分析OSCC中FABP3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和免疫细胞浸润水平的关系。结果TCGA及GEO数据库分析显示,FABP3在OSCC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OS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FABP3的阳性率分别为23.72%(37/156)、58.33%(35/60)。FABP3表达与OSCC的T分期相关(χ^(2)=5.41,P=0.02)。免疫浸润结果显示:FABP3高表达与自然杀伤细胞(r=0.561,P<0.001)、巨噬细胞(r=0.429,P<0.001)、未成熟树突状细胞(r=0.393,P<0.001)等浸润水平呈正相关。Log-rank检验分析显示,FABP3蛋白高表达组OSCC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FABP3蛋白低表达组(HR=2.04,P=0.008)。Cox生存分析显示,FABP3蛋白高表达和病理学分级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FABP3高表达OSCC患者预后不佳,并通过影响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浸润水平调控OS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鳞状细胞癌 免疫浸润 FABP3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TRPV2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8
作者 王亚 张林杰 +2 位作者 仵楠 徐江 代海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913-1918,共6页
目的探究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TRPV2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TRPV2在OSCC中的表达水平,Pearsonχ^(2)检验分析TRPV2表达与OSCC患者临床病理的关系,Log-rank检验分析TRPV2对生存期的影响。生物信息学... 目的探究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TRPV2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TRPV2在OSCC中的表达水平,Pearsonχ^(2)检验分析TRPV2表达与OSCC患者临床病理的关系,Log-rank检验分析TRPV2对生存期的影响。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索TRPV2的潜在生物学功能,及免疫组化验证TRPV2与巨噬细胞浸润水平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证实TRPV2在OSCC中高表达(P<0.05),且TRPV2高表达与OSCC患者T分期、肿瘤组织学分级、预后不佳具有相关性(P<0.05)。生物信息学方法发现TRPV2参与PI3K/AKT等通路及调控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免疫组化验证TRPV2高表达与巨噬细胞浸润水平呈正相关(R=0.562,P<0.001)。结论TRPV2在OSCC中高表达且与预后不佳相关,可通过PI3K/AKT等通路及调控巨噬细胞免疫浸润水平参与OSCC的发生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type-2 预后 富集分析 免疫浸润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IGF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9
作者 曾洁 祖木热提古丽·阿不来提 +3 位作者 马琰迪 俞雪燕 夏飞飞 徐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18-1423,共6页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及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IGF1在115例OSCC组织(OSCC组)及74例邻近正常组织(正常组)中的蛋白表达,分析与OSCC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之间的关系...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及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IGF1在115例OSCC组织(OSCC组)及74例邻近正常组织(正常组)中的蛋白表达,分析与OSCC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之间的关系。利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口腔正常上皮细胞系HOK和OSCC细胞系CAL-27、TCA-8113、SCC-15和SCC-25中IGF1蛋白和mRNA水平。结果IGF1在OSCC组中的高表达率为72.17%,明显高于正常组(2.70%)(P<0.001)。IGF1用于诊断OSC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灵敏度为0.73,特异性为0.82。IGF1的表达与OSCC分化程度、T分期和浸润深浅有关(P=0.03,P=0.02,P=0.02),与性别、年龄、N分期、TNM分期、吸烟、饮酒、HPV感染无关(P>0.05)。Kaplan-Meier和COX回归分析显示,IGF1高表达、分化程度、T分期和浸润深浅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0.01,P=0.04,P=0.03,P=0.04)。COX多因素表明,IGF1高表达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1)。Western blot和qRT-PCR结果显示,IGF1在OSCC细胞系中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口腔上皮细胞(P<0.05)。结论IGF1在OSCC中高表达,是OSCC潜在的诊断及预后不良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MTHFD2通过影响免疫浸润调控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启政 郭超 李源凤 《农垦医学》 2023年第2期161-166,共6页
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2是线粒体中叶酸介导的一碳代谢反应的关键酶,其在调控细胞生理过程,对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MTHFD2与肿瘤免疫浸润的关系以及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 MTHFD2 OSCC 免疫浸润 免疫靶向治疗
下载PDF
Er:YAG激光、渗透树脂和微研磨治疗釉质脱矿的效果对比
11
作者 曹璇璇 姜丹丹 +2 位作者 仵楠 周政 代海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96-500,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Er:YAG激光、渗透树脂和微研磨治疗釉质脱矿的效果。方法:按照纳排标准选取临床上拔除的新鲜前磨牙48颗,建立体外釉质脱矿模型后,将其随机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B组为微研磨组,对样本进行微研磨处理后表面涂... 目的:对比分析Er:YAG激光、渗透树脂和微研磨治疗釉质脱矿的效果。方法:按照纳排标准选取临床上拔除的新鲜前磨牙48颗,建立体外釉质脱矿模型后,将其随机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B组为微研磨组,对样本进行微研磨处理后表面涂氟;C组为渗透树脂组,样本使用渗透树脂处理;D组为Er:YAG激光组,对样本进行激光照射后表面涂氟;处理完毕后4组样本均浸泡于人工唾液中(每日更换1次),21 d后对4组样本进行二次脱矿处理。分别测量各组处理前(t0)、脱矿后(t1)、治疗处理后(t2)以及二次脱矿处理后(t3)釉质表面的显微硬度和粗糙度,分别通过肉眼和扫描电镜观察样本的治疗效果及表面结构。结果:(1)t0与t1时,4组之间牙釉质显微硬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t2、t3时,C组显微硬度值最大,其次为D组、B组,A组最小;除C组与D组外,其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t3时,A组显微硬度值低于t1(P<0.01),其余3组高于t1(P<0.01);(2)t0与t1时,各组之间牙釉质表面粗糙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t2、t3时,C组粗糙度值最小,其次为D组、B组,A组最大;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3)样本肉眼观察仅C组色泽基本正常;(4)扫描电镜观察发现B、C、D组较A组牙釉质表面空隙明显减少,平滑度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渗透树脂在改善脱矿釉质表面的粗糙度方面优于激光照射;在提高显微硬度效果和抗脱矿稳定性方面明显优于微研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釉质脱矿 渗透树脂 微研磨 激光
下载PDF
腮腺深叶良性肿瘤:与定位和手术入路相关的分类
12
作者 马学花 徐江 +2 位作者 夏飞飞 方桃莉 孙志鹏 《上海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87-392,共6页
目的:腮腺深叶良性肿瘤(benign deep lobe parotid tumors,BDLPTs)具有多种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与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类型BDLPTs手术方式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20年8月因腮腺区肿物就诊于北京大... 目的:腮腺深叶良性肿瘤(benign deep lobe parotid tumors,BDLPTs)具有多种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与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类型BDLPTs手术方式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20年8月因腮腺区肿物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并行手术治疗且病理诊断为BDLPTs的75例患者,回顾性评估CT影像资料,根据肿瘤与各种结构的解剖关系将BDLPTs分为4类,探讨每种类型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Ⅰ型BDLPTs(14/75,18.7%)完全位于下颌支和茎突下颌间隙内侧,瘤体增大时突向咽旁间隙。Ⅱ型BDLPTs(19/75,25.3%)位于下颌后间隙,以下颌支、茎突下颌间隙、乳突和下颌后静脉为界。Ⅲ型BDLPTs(27/75,36.0%)呈膨胀型生长,横穿茎突下颌间隙,从下颌后静脉延伸至咽旁间隙。Ⅳ型BDLPTs(15/75,20%)位于耳垂下方、面神经和下颌后静脉深部。经下颌骨劈开入路主要用于Ⅰ型病例(10/14),Ⅲ型病例采用腮腺入路(14例)、下颌入路(11例)和腮腺-下颌联合入路(2例),Ⅱ型和IV型病例经腮腺入路同时行腮腺切除术。结论:BDLPTs分类可为术前制定治疗计划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良性肿瘤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西格列汀激活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趋化因子受体4信号通路对脂多糖诱导的人牙周膜干细胞增殖、凋亡、炎症和成骨分化的影响
13
作者 唐小雪 周政 +1 位作者 李启期 姜丹丹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5,共9页
目的 探讨西格列汀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炎症微环境下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增殖、凋亡、炎症和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PDLSCs,用不同浓度的西格列汀处理后检测细胞活力,以确定后续西格列汀实验浓度。采用1μg/mL LP... 目的 探讨西格列汀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炎症微环境下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增殖、凋亡、炎症和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PDLSCs,用不同浓度的西格列汀处理后检测细胞活力,以确定后续西格列汀实验浓度。采用1μg/mL LPS刺激诱导24 h建立hPDLSCs炎症模型并分为空白组、对照组、西格列汀低浓度组(0.5μmol/L)、西格列汀中浓度组(1μmol/L)、西格列汀高浓度组(2μmol/L)、西格列汀高浓度+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SDF-1)/CXC趋化因子受体4 (CXCR4)通路抑制剂(AMD3100)组(2μmol/L+10μg/mL)。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培养24、48、72 h后的hPDLSCs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72 h后hPDLSCs凋亡情况;诱导成骨分化21 d后茜素红染色检测hPDLSCs成骨分化能力,试剂盒测定hPDLSCs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检测hPDLSCs培养上清液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hPDLSCs中成骨分化相关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 (RUNX2)、骨钙素(OCN)、骨桥蛋白(OPN)及SDF-1和CXCR4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hPDLSCs中SDF-1、CXCR4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对照组hPDLSCs增殖活性、矿化结节数量、染色强度、ALP活性和RUNX2、OCN、OPN mRNA及SDF-1、CXC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凋亡率、TNF-α、IL-1β、IL-6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西格列汀低、中、高浓度组hPDLSCs增殖活性、矿化结节数量、染色强度、ALP活性和RUNX2、OCN、OPN mRNA及SDF-1、CXC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依次升高,凋亡率、TNF-α、IL-1β、IL-6水平依次降低(P<0.05);AMD3100可部分逆转高浓度西格列汀对LPS诱导的hPDLSCs的作用效果(P<0.05)。结论 西格列汀可能通过激活SDF-1/CXCR4信号通路促进LPS诱导的炎症微环境下hPDLSCs的增殖和成骨分化,抑制hPDLSCs凋亡和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格列汀 脂多糖 人牙周膜干细胞 成骨分化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CXC趋化因子受体4
下载PDF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USP10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
14
作者 梁登桓 刘家琦 +5 位作者 李东慧 张佳佳 郭超杰 曾妍 徐江 郑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7-421,共5页
目的:研究头颈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组织中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0(ubiquitin-specific peptidase 10,USP10)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预后价值。方法:通过UALCAN网站分析HNSCC中USP10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 目的:研究头颈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组织中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0(ubiquitin-specific peptidase 10,USP10)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预后价值。方法:通过UALCAN网站分析HNSCC中USP10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0例HNSCC组织和30例正常组织中USP10蛋白的表达,分析HNSCC中USP10的表达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HNSCC组织中USP10表达上调(P<0.05),且USP10的表达与分化程度相关(P<0.05)。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USP10高表达组生存时间短于低表达组(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转移和USP10高表达是HNSC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HNSCC中USP10表达升高,USP10可作为HNSCC的预后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0 预后
下载PDF
聚焦超声联合下鼻甲部分切除与下鼻甲骨折外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比较
15
作者 张玲 徐江 《农垦医学》 2023年第3期212-215,223,共5页
目的:比较聚焦超声联合下鼻甲部分切除与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取石河子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70例,按照随机法分成两组,A组(n=36)和B组(n=34)。A组采用鼻内镜下高能量聚... 目的:比较聚焦超声联合下鼻甲部分切除与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取石河子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70例,按照随机法分成两组,A组(n=36)和B组(n=34)。A组采用鼻内镜下高能量聚焦超声治疗联合下鼻甲黏骨膜下部分切除,B组采用鼻内镜下高能量聚焦超声治疗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根据术前术后两组症状评分、鼻炎结膜炎生活质量(RQLQ)评分比较疗效。结果:A组治疗有效率(88.89%,32/36)高于B组(88.24%,30/34),但是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RQLQ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能量聚焦超声联合下鼻甲部分切除与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均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方法,为了能够使患者的效果达到最优,所采取的具体方法应当因人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聚焦超声 下鼻甲
下载PDF
血清ProGRP和NSE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耐药中的价值
16
作者 马晓平 闫红娟 +1 位作者 徐丹 巩平 《农垦医学》 2023年第3期198-203,共6页
目的: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治疗耐药前后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Gastrin Releasing Peptide Precursor,ProGR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分析其与患者治疗方案之间... 目的: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治疗耐药前后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Gastrin Releasing Peptide Precursor,ProGR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分析其与患者治疗方案之间的相关性,初步探讨其在耐药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5例晚期NSCLC患者治疗耐药前后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液标本,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PorGRP和NSE水平。结果:75例晚期NSCLC患者,耐药后血清ProGRP和NSE平均水平均高于耐药前血清ProGRP和NSE平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ProGRP和NSE两者水平在NSCLC治疗耐药后具有相关性(P<0.001);晚期NSCLC靶向治疗耐药后血清ProGRP和NSE水平明显高于单纯化疗耐药后血清ProGRP和NS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75例晚期NSCLC患者,治疗耐药后23例进行二次病理学检查,其中3例转化为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其血清ProGRP和NSE水平均呈高表达状态,均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阳性患者,比例约13.04%(3/23)。结论:血清ProGRP和NSE水平与晚期NSCLC治疗耐药具有相关性,通过二者的检测有助于判断晚期NSCLC药物治疗预后,为临床治疗NSCLC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耐药
下载PDF
多次根管与一次性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对比
17
作者 王梓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50-52,共3页
牙体牙髓病患者中,分析多次根管治疗、一次性根管治疗内容、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具体构成为:牙体牙髓病患者,做分组处理后,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指导依据为:电脑随机法,以上2组患者调查后发现,入院开始时间在2020年7月,结束时间在... 牙体牙髓病患者中,分析多次根管治疗、一次性根管治疗内容、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具体构成为:牙体牙髓病患者,做分组处理后,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指导依据为:电脑随机法,以上2组患者调查后发现,入院开始时间在2020年7月,结束时间在2022年9月,总例数为82;其中,多次根管治疗在对照组中开展,一次性根管治疗在实验组中开展,各组收纳样本容量41例,就2组最终效果展开对比,内容包括:VAS评分、治疗效果(牙龈指数、咬合力、咀嚼效率)、并发症(咬合不适、牙龈肿胀、口腔感染)发生率。结果 (1)多次根管治疗、一次性根管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别小,P>0.05;治疗工作实施后,该指标明显好转,相比对照组(2.59±0.44),实验组评分(1.01±0.29)居更低水平,P<0.05;(2)治疗效果即:牙龈指数中,实验组(0.32±0.07)VS对照组(0.65±0.09),测定数据低,P<0.05;咬合力、咀嚼效率方面,对实验组展开分析,数据(140.83±8.56Ibs、92.28±3.27%)和对照组(121.17±9.69Ibs、79.11±3.56%)相比,实验组有更高表现,P<0.05;(3)并发症发生率中,抽取牙体牙髓病患者统计后,数据有显著价值,即:19.51%(8/41)、4.88%(2/42),可见,后者比前者低,实验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 临床上,在减轻疼痛程度,改善牙龈指数,提高牙体牙髓病患者咬合力、咀嚼效率,避免并发症,降低发生率方面,联合一次性根管治疗方案效果确切,可大力推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体牙髓病患者 治疗效果 VAS评分 多次根管 一次性根管治疗
下载PDF
冻干去抗原羊松质骨支架的生物相容性评价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政 杨泽辉 +1 位作者 何惠宇 崔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6期2499-2505,共7页
背景:异种骨具有与人类骨类似的天然多孔结构,在治疗骨缺损时可引导骨组织再生,但植入过程中也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免疫反应。目的:采用冻干法制备去抗原羊脊椎松质骨支架材料,并评价其生物相容性。方法:取羊脊椎松质骨,制备两组去抗原异... 背景:异种骨具有与人类骨类似的天然多孔结构,在治疗骨缺损时可引导骨组织再生,但植入过程中也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免疫反应。目的:采用冻干法制备去抗原羊脊椎松质骨支架材料,并评价其生物相容性。方法:取羊脊椎松质骨,制备两组去抗原异种骨支架,化学组经H2O2、甲醇/氯仿混合液等化学试剂处理;冻干组将经化学处理的羊松质骨在-80℃冰箱中低温冷冻4周,真空干燥,60Co照射消毒。①细胞毒性实验:分别采用化学组材料浸提液、冻干组材料浸提液与DMEM/F12培养基培养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②热源实验、急性毒性实验:从兔耳缘静脉分别注射化学组材料浸提液、冻干组材料浸提液与生理盐水。③皮内刺激实验:分别在兔脊柱背部皮下注射化学组材料浸提液、冻干组材料浸提液、生理盐水及乙醇。结果与结论:冻干组支架无细胞毒性、急性毒性及热源反应,皮内刺激实验阴性;化学组支架有细胞毒性及轻微急性毒性反应,有致热源作用及轻度皮肤刺激性。结果表明经过化学处理羊脊椎松质骨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相对较差,而化学处理配合低温冷冻、真空干燥及60Co照射的羊脊椎松质骨生物相容性较好,基本能达到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支架材料 冻干骨 免疫反应 细胞毒性 生物相容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微种植体支抗推磨牙向远中移动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阮晓慧 代海涛 刘海霞 《口腔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444-446,共3页
目的评价2种推磨牙向远中移动支抗装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例因上颌磨牙前移所致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随机分为2组:微种植体支抗结合磨牙推进器组(A组)和Nance腭托支抗结合磨牙推进器组(B组)。对矫治开始之前与磨牙远移到位后... 目的评价2种推磨牙向远中移动支抗装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例因上颌磨牙前移所致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随机分为2组:微种植体支抗结合磨牙推进器组(A组)和Nance腭托支抗结合磨牙推进器组(B组)。对矫治开始之前与磨牙远移到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以及磨牙远移速率进行比较,评价磨牙远移后颅面硬组织变化的结果。结果 A组与B组治疗前后SNA、SNB、ANB值变化量均无明显差异;B组U1-NA、U1-SN值在治疗前后变化量均较A组大;2组在磨牙移动距离上无明显差异(P>0.05);但A组月平均移动速率明显大于B组。结论初步临床观察表明应用微种植体支抗推磨牙向远中移动能更好地控制支抗,移动速率快,异物感小,易清洁,治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体支抗 推磨牙向远中 Nance腭托 磨牙推进器
下载PDF
煅烧与冻干制备去抗原异种骨支架材料的性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泽辉 何惠宇 +2 位作者 崔杰 王小志 周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51期8788-8794,共7页
背景:异种骨因其结构及生物特性与人体骨相似,经理化处理后抗原性降低,具有多孔结构,并且来源丰富、可以长期保存等特点,被认为是解决自体骨与异体骨来源不足的有效方法。目的:比较2种不同处理方法处理后去抗原异种松质骨支架材料的各... 背景:异种骨因其结构及生物特性与人体骨相似,经理化处理后抗原性降低,具有多孔结构,并且来源丰富、可以长期保存等特点,被认为是解决自体骨与异体骨来源不足的有效方法。目的:比较2种不同处理方法处理后去抗原异种松质骨支架材料的各项理化特性。方法:将经过化学方法处理的羊松质骨放入马弗炉中,在1 000℃高温下煅烧2 h制备成煅烧骨,将另一组经过化学处理的羊松质骨放入-80℃冰箱中冷冻4周,然后在真空仪器中干燥制备成冻干骨,将经过超纯水冲洗干净的羊松质骨当做对照组。结果与结论:3组样品均保留与人体骨组织类似的多孔三维结构,通过微观观察,它们的框架保存完整,有较小的孔隙(55-650μm)和较高的孔隙率(65%-80%),煅烧后的支架材料韧性降低而脆性明显增加,冷冻干燥处理后力学性能则下降不大,经过衍射分析仪测定它们的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但煅烧组中还含有少量的β-磷酸三钙,而能谱分析则证实3组的钙磷含量比均接近人体的钙磷比。结果提示经过这两种方法处理的松质骨与人体骨组织结构相似,其中各主要元素的含量比也与人体接近,而且具有足够小的孔隙和较高的孔隙率,但是煅烧处理对支架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比较大,而经过冷冻干燥处理力学性能下降不大但无法完全去除材料中的抗原成分,它们基本能达到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组织工程骨材料 煅烧骨 冻干骨 异种骨 支架材料 理化性能 孔隙率 力学性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