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载荷谱的电池包疲劳试验与计算方法
1
作者 上官文斌 岳炼 +1 位作者 吕辉 周孚鹏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6,共7页
电池包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对电动汽车的整车性能有着关键性的影响。而在电动汽车的运行过程中,电池包会不断受到来自路面的持续性冲击力,造成电池包的疲劳损坏,对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以及整车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以电动汽... 电池包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对电动汽车的整车性能有着关键性的影响。而在电动汽车的运行过程中,电池包会不断受到来自路面的持续性冲击力,造成电池包的疲劳损坏,对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以及整车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以电动汽车电池包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电池包随机振动试验方法与疲劳寿命的计算方法。先对振动台、工装夹具和电池包进行扫频分析,得到振动台台面、夹具空载端板、电池包与工装夹具连接端板处的加速度传感器的测量数值与输入扫频加速度值保持一致,验证振动信号的有效传递,确保输入的振动信号能够准确传递至电池包,然后开展电池包随机振动试验。并对电池包进行了电芯性能检测、气密性检查、绝缘电阻检查和共振频率检查,得出电池包的损伤部位。研究了电池包疲劳损伤计算方法,对电池箱、电池模组和电池包内各连接方式进行了精细化建模。基于精细化模型,进行了电池包频响特性的计算。基于计算得到的频响特性和实车路谱采集试验得到电池包随机振动载荷谱曲线,采用Goodman疲劳寿命估算方法和Miner线性累积损伤法则,并结合电池包材料S-N曲线,对电池包进行了随机振动疲劳损伤分析。试验得到的电池包结构损伤部位与分析得到的失效部位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证实了本文提出的疲劳损伤计算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电池包 随机振动试验 精细化模型 疲劳损伤计算
下载PDF
汽车高强钢坐垫边梁侧件翻孔工艺优化
2
作者 刘再华 胡再兴 +2 位作者 粟汝才 程晓宇 张赛军 《模具工业》 2024年第9期23-27,共5页
分析了汽车坐垫边梁侧件相应区域与衬套铆接配合的技术要求,还介绍了常规侧件连接处的生产工艺和特点,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通过结合材料流动规律和体积不变定律,优化并整合新工序,有效解决了边梁侧件连接处侧壁过薄、配合稳定性... 分析了汽车坐垫边梁侧件相应区域与衬套铆接配合的技术要求,还介绍了常规侧件连接处的生产工艺和特点,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通过结合材料流动规律和体积不变定律,优化并整合新工序,有效解决了边梁侧件连接处侧壁过薄、配合稳定性差的问题。结合实际生产,证明了整体工序设计合理,有效控制了成本,满足了客户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优化 拉深 翻孔 汽车 模具
下载PDF
基于CFD数值模拟的储能电池箱液冷散热研究及优化
3
作者 毕然 贺鸿 +1 位作者 徐雄艺 刘婷 《环境技术》 2024年第10期150-159,共10页
针对储能电池箱,提出一种采用冲压方式加工的新型液冷流道结构,并基于CFD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储能电池箱的流-热-固耦合仿真模型,对流道内部流场及整体温度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入口流量为5 L/min时,流道流阻为9.828 kPa,电池组顶部... 针对储能电池箱,提出一种采用冲压方式加工的新型液冷流道结构,并基于CFD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储能电池箱的流-热-固耦合仿真模型,对流道内部流场及整体温度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入口流量为5 L/min时,流道流阻为9.828 kPa,电池组顶部最大温差为1.40℃,温度分布均匀性较好,而随着入口流量的逐渐增大,流道流阻大幅增加,电池组散热性能提升有限,逐渐呈现疲态,因此必须合理控制入口流量,维持流道流阻与电池组散热性能之间的平衡。最后,对流道结构进行了针对性优化,增设了有利于加强流体流动扰动,进而强化对流传热的凸包结构,并分析了凸包数量对于电池组温度分布均匀性的影响,为当前锂离子电池组的热管理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锂离子电池 液冷散热 CFD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新能源商用车车架性能仿真分析
4
作者 何金泉 李发兴 +2 位作者 陈亮宇 黄传海 周思 《汽车与新动力》 2024年第2期36-39,共4页
车架作为衔接底盘与车身的桥梁时刻承担车身、附件及货物的重力,同时承受着各种路面激励和发动机激励,因此车架的性能直接影响到汽车的舒适度和驾驶体验。本文利用Optistruct软件搭建车架有限元模型,对某车架进行仿真分析,并根据仿真结... 车架作为衔接底盘与车身的桥梁时刻承担车身、附件及货物的重力,同时承受着各种路面激励和发动机激励,因此车架的性能直接影响到汽车的舒适度和驾驶体验。本文利用Optistruct软件搭建车架有限元模型,对某车架进行仿真分析,并根据仿真结果对车架进行模态分析和刚度分析,从而评估车架性能是否满足要求。结果表明:所研究车架因发动机激励而产生共振的可能性较小,其刚度性能良好,具有较好的抗变形能力,强度性能也满足材料屈服要求,基本符合设计要求。经过车辆路试,该车架未发生性能问题,证明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可为商用车车架性能的仿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架 模态分析 刚强度 有限元
下载PDF
提高冲模研合率的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刘进军 王一帆 +2 位作者 贺立辉 李春成 张赛军 《模具工业》 2019年第8期14-17,23,共5页
针对模具制造过程中遇到的合模问题,结合模具生产制造流程,分别从模具结构设计、模具生产工序及模具研合流程等方面给出了提高冲模零件型面研合率的方法。经生产验证,型面整体补偿、模具结构优化以及模具生产工序优化可以有效减少模具... 针对模具制造过程中遇到的合模问题,结合模具生产制造流程,分别从模具结构设计、模具生产工序及模具研合流程等方面给出了提高冲模零件型面研合率的方法。经生产验证,型面整体补偿、模具结构优化以及模具生产工序优化可以有效减少模具研合工作量,缩短模具研合周期,提高模具开发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压 模具研合 结构优化 模面补偿 误差控制
下载PDF
快速更换凸模镶件的拉杆结构设计
6
作者 刘进军 龚小龙 +2 位作者 李健强 冼子祺 张赛军 《模具工业》 2016年第12期39-41,共3页
针对实际生产中成形多种局部存在差异的制件,更换模具零件效率低,浪费大量资源的问题,设计拉杆快换凸模结构,实现了带孔和不带孔制件成形时模具零件的快速更换,操作简单快捷,缩短加工2种不同制件中更换模具零件的时间,提高了制件的生产... 针对实际生产中成形多种局部存在差异的制件,更换模具零件效率低,浪费大量资源的问题,设计拉杆快换凸模结构,实现了带孔和不带孔制件成形时模具零件的快速更换,操作简单快捷,缩短加工2种不同制件中更换模具零件的时间,提高了制件的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具 凸模 拉杆 快换
下载PDF
双管道汽车空调集液管卷圆成形新工艺
7
作者 刘进军 李健强 +2 位作者 龚小龙 冼子祺 张赛军 《模具工业》 2016年第11期26-28,共3页
介绍了双管道汽车空调集液管卷圆成形的新工艺,并成功用于生产,克服传统卷圆成形工艺的局限,实现板料卷圆一体化成形,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且成形制件质量良好。可为同类制件的成形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板材 卷圆成形 新工艺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金属零件表面缺陷检测系统 被引量:25
8
作者 王宇 吴智恒 +3 位作者 邓志文 刘进军 童季刚 莫爵贤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18年第4期210-211,214,共3页
分析了金属零件表面缺陷的基本特征、金属零件表面缺陷的种类及表面缺陷检测方法,提出了利用机器视觉技术来检测金属零件表面缺陷,并对视觉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探析,对开展机器视觉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机器视觉 表面缺陷 检测系统
下载PDF
冲压模具设计加工中数字化手段的实践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凤洋 李沁逸 《南方农机》 2018年第20期137-137,共1页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由此推动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冲压模具也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形势下,得到了快速的改善。为了进一步提升冲压模具的设计水平,增强它的使用性能,需要借助数字化技术。本文就数字化技术在冲压模具设计...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由此推动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冲压模具也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形势下,得到了快速的改善。为了进一步提升冲压模具的设计水平,增强它的使用性能,需要借助数字化技术。本文就数字化技术在冲压模具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压模具 数字化技术 设计加工
下载PDF
基于曲率差的回弹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10
作者 张赛军 宋世光 +1 位作者 王一帆 刘进军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8-83,149,共7页
针对板料在常温下冲压成形时回弹较大,且现有的评价方法无法判断回弹发生的具体位置而难以准确指导修模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曲率差的回弹评价方法来表征冲压零件回弹,可以准确地显示零件回弹发生的具体位置。首先,采用GOM ATOS Core光... 针对板料在常温下冲压成形时回弹较大,且现有的评价方法无法判断回弹发生的具体位置而难以准确指导修模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曲率差的回弹评价方法来表征冲压零件回弹,可以准确地显示零件回弹发生的具体位置。首先,采用GOM ATOS Core光学三维扫描仪获取冲压件回弹后的型面,以凸模型面作为冲压件回弹前的型面,再通过MeshLab软件将连续曲面离散为点云。然后,通过多层次B样条插值算法(MBA)将离散的点云拟合成曲面,计算每一点的平均曲率,并以回弹前后的曲率差值来表征回弹大小。最后,将该方法用于某汽车铝合金制成的前风窗下横梁和前防撞梁冲压件的整形阶段,根据冲压件回弹前后的曲率差修正模具型面,并采用位移法对比模具修正前后的零件回弹量。结果表明:前风窗下横梁的正负最大位移分别从+1.415和-2.508 mm减小为+0.707和-1.263 mm;前防撞梁的最大负位移从-3.574 mm减小为-0.801 mm,回弹量明显减小,满足其尺寸偏差要求。说明基于曲率差的回弹评价方法,可以准确地找到回弹发生的部位,并有效地指导回弹补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材成形 回弹评价 点云 曲率差 修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