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福建不同产地红茶风味品质差异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肖春燕
李晶
+5 位作者
王治会
何碧云
黄维
林馥茗
陈林海
孙威江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5-266,共12页
为进一步探究福建不同地区红茶风味品质特征,本研究以福建省5个不同产地共30份红茶样本为研究材料,通过感官评估、生化成分和香气物质检测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比较福建不同产地红茶的风味品质成分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红茶以薯香...
为进一步探究福建不同地区红茶风味品质特征,本研究以福建省5个不同产地共30份红茶样本为研究材料,通过感官评估、生化成分和香气物质检测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比较福建不同产地红茶的风味品质成分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红茶以薯香、花香和甜香为主,滋味上以醇、甜为主,不同产地红茶风味品质成分有较大差异,武夷红茶茶多酚(17.65%)和茶褐素(7.57%)含量最高,福安红茶可溶性糖(16.45 mg/g)、总黄酮(12.81 mg/g)及茶黄素(0.43%)含量高于其他产地,政和红茶的总儿茶素(21.56 mg/g)及游离氨基酸含量(6.66%)高于其他地区,尤溪红茶茶黄素含量(0.19%)最低。样品中共鉴定出81种香气物质,醇类和酯类是主要的香气化合物,其中芳樟醇、苯乙醇、橙花醇、香叶醇、β-紫罗兰酮、棕榈酸甲酯、香叶基丙酮、水杨酸甲酯和(3E)-3,7-二甲基辛-1,3,6-三烯等9种成分是武夷红茶花果香的关键物质,茉莉酮酸甲酯和α-紫罗兰酮是福安红茶浓郁花香和甜香的赋香成分,正癸醛是福鼎红茶的特征性香气物质,苯甲醛是政和红茶特征性赋香物质。本研究结果综合分析了福建不同产地红茶的风味品质差异成分,进一步丰富了福建红茶风味品质特征的研究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红茶
风味品质
香气特征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S-SPME-GCMS)
气味活性值(OAV)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发挥福安茶产业优势打造乡村振兴支柱产业
被引量:
8
2
作者
苏峰
游鸿凯
+2 位作者
陈林海
刘丽英
刘小春
《中国茶叶》
2021年第10期66-71,共6页
福安是著名茶乡、全国重点产茶县。茶产业是福安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也是福安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文章概述福安产茶历史,基于福安茶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发展瓶颈,提出思路与对策,以供重点茶产区参考。
关键词
福安
茶产业
乡村振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析团体标准应用背景下紧压茶的发展
3
作者
王水金
《福建热作科技》
2022年第1期70-72,共3页
传统茶叶分类为六大类,2014年茶叶分类将紧压茶列入第七茶类,实际上六类茶都有紧压的,这样就形成了“一茶二类”现象。紧压茶在传统基础上传承与发展,从各自类别衍生出六大茶类紧压茶,同时也是各自的再加工茶。它跟团体标准的应用、市...
传统茶叶分类为六大类,2014年茶叶分类将紧压茶列入第七茶类,实际上六类茶都有紧压的,这样就形成了“一茶二类”现象。紧压茶在传统基础上传承与发展,从各自类别衍生出六大茶类紧压茶,同时也是各自的再加工茶。它跟团体标准的应用、市场的需求和加工技术的提升等密不可分,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推进紧压茶市场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压茶
团体标准
再加工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福安地方茶树种质亲缘关系与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
2
4
作者
陈林海
钟吉茂
+3 位作者
何燕燕
傅雯霏
杨军
温铃光
《茶叶通讯》
2022年第2期173-180,共8页
利用EST-SSR毛细管电泳荧光标记技术对37个福安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与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安地方茶树种质资源观测等位基因数为8.10,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58;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为0.284 ~ 0.885,平均值为0.608;观...
利用EST-SSR毛细管电泳荧光标记技术对37个福安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与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安地方茶树种质资源观测等位基因数为8.10,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58;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为0.284 ~ 0.885,平均值为0.608;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平均值分别为0.565和0.652;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289,遗传多样性丰富。福安穆云乡高岭村地方茶树种质资源与福安大白茶聚类在一起,为福安大白茶有性群体种,再次证明福安大白茶起源于福安穆云乡高岭村;对该区域种质资源的进一步鉴定认为,该地方茶树种质资源主要分为3个群体,每个群体的类型属性需要进一步鉴定与观察。上述结果可为福安地方茶树种质资源鉴定与利用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福安大白茶
EST-SSR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茶树苗木高产繁育轮作生产模式初探
5
作者
陈林海
《福建茶叶》
2023年第12期18-20,共3页
福安是全国茶树良种繁育的重要基地,生产历史悠久,辐射影响度广。近年来,积极探索茶苗繁育技术,采取扦插轮作方式,结合生姜、水稻等作物进行轮作栽培,有效提升耕田的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总体效益,形成了2年3季的轮作高效生产模式,实现增收...
福安是全国茶树良种繁育的重要基地,生产历史悠久,辐射影响度广。近年来,积极探索茶苗繁育技术,采取扦插轮作方式,结合生姜、水稻等作物进行轮作栽培,有效提升耕田的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总体效益,形成了2年3季的轮作高效生产模式,实现增收节支,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苗木
高产
轮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萎凋条件对福安大白白茶感官品质的影响初探
被引量:
3
6
作者
林清菊
《茶业通报》
2022年第2期72-75,共4页
为探讨不同室内萎凋环境加工的福安大白白茶在感官品质上的差异,确定福安大白茶品种所制白茶相对适宜的萎凋环境.本试验原料为福安大白茶一芽二叶初展新梢,萎凋过程采用空调和除湿机进行人工控制温湿度,通过感官审评和方差分析探究不同...
为探讨不同室内萎凋环境加工的福安大白白茶在感官品质上的差异,确定福安大白茶品种所制白茶相对适宜的萎凋环境.本试验原料为福安大白茶一芽二叶初展新梢,萎凋过程采用空调和除湿机进行人工控制温湿度,通过感官审评和方差分析探究不同萎凋环境对毛茶感官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湿度控制在70±5%、室温22℃为福安大白鲜叶室内萎凋的相对适宜环境,在此条件下萎凋42 h并筛萎凋,总历时56 h,则萎凋过程中毛茶失水与理化物质变化相协调,可获得品质相对优异的福安大白白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萎凋
福安大白茶
白茶
感官审评
方差分析
原文传递
题名
福建不同产地红茶风味品质差异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肖春燕
李晶
王治会
何碧云
黄维
林馥茗
陈林海
孙威江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
福建农林大学安溪
茶
学院(数字经济学院)
福安市茶产业发展中心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5-266,共12页
基金
红茶不同烘干技术与配套工艺研究与应用(福建省红茶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2L3071)
福建张天福茶叶发展基金会科技创新基金(FJZTF01-FJZTF03)。
文摘
为进一步探究福建不同地区红茶风味品质特征,本研究以福建省5个不同产地共30份红茶样本为研究材料,通过感官评估、生化成分和香气物质检测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比较福建不同产地红茶的风味品质成分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红茶以薯香、花香和甜香为主,滋味上以醇、甜为主,不同产地红茶风味品质成分有较大差异,武夷红茶茶多酚(17.65%)和茶褐素(7.57%)含量最高,福安红茶可溶性糖(16.45 mg/g)、总黄酮(12.81 mg/g)及茶黄素(0.43%)含量高于其他产地,政和红茶的总儿茶素(21.56 mg/g)及游离氨基酸含量(6.66%)高于其他地区,尤溪红茶茶黄素含量(0.19%)最低。样品中共鉴定出81种香气物质,醇类和酯类是主要的香气化合物,其中芳樟醇、苯乙醇、橙花醇、香叶醇、β-紫罗兰酮、棕榈酸甲酯、香叶基丙酮、水杨酸甲酯和(3E)-3,7-二甲基辛-1,3,6-三烯等9种成分是武夷红茶花果香的关键物质,茉莉酮酸甲酯和α-紫罗兰酮是福安红茶浓郁花香和甜香的赋香成分,正癸醛是福鼎红茶的特征性香气物质,苯甲醛是政和红茶特征性赋香物质。本研究结果综合分析了福建不同产地红茶的风味品质差异成分,进一步丰富了福建红茶风味品质特征的研究理论。
关键词
福建红茶
风味品质
香气特征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S-SPME-GCMS)
气味活性值(OAV)
Keywords
Fujian black tea
flavor quality
aromatic characteristics
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
odor activity value(OAV)
分类号
TS27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发挥福安茶产业优势打造乡村振兴支柱产业
被引量:
8
2
作者
苏峰
游鸿凯
陈林海
刘丽英
刘小春
机构
福建省种植业技术推广总站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
福安市茶产业发展中心
福建商贸学校
福建省茗旗
茶
业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茶叶》
2021年第10期66-71,共6页
基金
苏峰劳模示范性工作室项目
福建省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专项(闽财指[2020]1786号)。
文摘
福安是著名茶乡、全国重点产茶县。茶产业是福安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也是福安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文章概述福安产茶历史,基于福安茶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发展瓶颈,提出思路与对策,以供重点茶产区参考。
关键词
福安
茶产业
乡村振兴
Keywords
Fu'an
tea industry
rural revitalization
分类号
F326.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析团体标准应用背景下紧压茶的发展
3
作者
王水金
机构
福安市茶产业发展中心
出处
《福建热作科技》
2022年第1期70-72,共3页
文摘
传统茶叶分类为六大类,2014年茶叶分类将紧压茶列入第七茶类,实际上六类茶都有紧压的,这样就形成了“一茶二类”现象。紧压茶在传统基础上传承与发展,从各自类别衍生出六大茶类紧压茶,同时也是各自的再加工茶。它跟团体标准的应用、市场的需求和加工技术的提升等密不可分,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推进紧压茶市场的形成。
关键词
紧压茶
团体标准
再加工茶
分类号
F326.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福安地方茶树种质亲缘关系与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
2
4
作者
陈林海
钟吉茂
何燕燕
傅雯霏
杨军
温铃光
机构
福安市
茶
叶质量检测
中心
/福建省
茶
产业
技术体系福安综合试验站
福建省茗旗
茶
业有限公司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茶
叶研究所
福安市茶产业发展中心
出处
《茶叶通讯》
2022年第2期173-180,共8页
基金
福建省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专项(闽财教指[2021]74号)。
文摘
利用EST-SSR毛细管电泳荧光标记技术对37个福安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与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安地方茶树种质资源观测等位基因数为8.10,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58;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为0.284 ~ 0.885,平均值为0.608;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平均值分别为0.565和0.652;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289,遗传多样性丰富。福安穆云乡高岭村地方茶树种质资源与福安大白茶聚类在一起,为福安大白茶有性群体种,再次证明福安大白茶起源于福安穆云乡高岭村;对该区域种质资源的进一步鉴定认为,该地方茶树种质资源主要分为3个群体,每个群体的类型属性需要进一步鉴定与观察。上述结果可为福安地方茶树种质资源鉴定与利用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
茶树
福安大白茶
EST-SSR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Keywords
Tea plant
Fu’an Dabai tea
EST-SSR
Polymorphism
Genetic relationship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茶树苗木高产繁育轮作生产模式初探
5
作者
陈林海
机构
福建省
福安市茶产业发展中心
出处
《福建茶叶》
2023年第12期18-20,共3页
文摘
福安是全国茶树良种繁育的重要基地,生产历史悠久,辐射影响度广。近年来,积极探索茶苗繁育技术,采取扦插轮作方式,结合生姜、水稻等作物进行轮作栽培,有效提升耕田的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总体效益,形成了2年3季的轮作高效生产模式,实现增收节支,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茶树苗木
高产
轮作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萎凋条件对福安大白白茶感官品质的影响初探
被引量:
3
6
作者
林清菊
机构
福安市茶产业发展中心
出处
《茶业通报》
2022年第2期72-75,共4页
文摘
为探讨不同室内萎凋环境加工的福安大白白茶在感官品质上的差异,确定福安大白茶品种所制白茶相对适宜的萎凋环境.本试验原料为福安大白茶一芽二叶初展新梢,萎凋过程采用空调和除湿机进行人工控制温湿度,通过感官审评和方差分析探究不同萎凋环境对毛茶感官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湿度控制在70±5%、室温22℃为福安大白鲜叶室内萎凋的相对适宜环境,在此条件下萎凋42 h并筛萎凋,总历时56 h,则萎凋过程中毛茶失水与理化物质变化相协调,可获得品质相对优异的福安大白白茶.
关键词
温度
萎凋
福安大白茶
白茶
感官审评
方差分析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福建不同产地红茶风味品质差异分析
肖春燕
李晶
王治会
何碧云
黄维
林馥茗
陈林海
孙威江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发挥福安茶产业优势打造乡村振兴支柱产业
苏峰
游鸿凯
陈林海
刘丽英
刘小春
《中国茶叶》
2021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浅析团体标准应用背景下紧压茶的发展
王水金
《福建热作科技》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福安地方茶树种质亲缘关系与遗传多样性
陈林海
钟吉茂
何燕燕
傅雯霏
杨军
温铃光
《茶叶通讯》
202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茶树苗木高产繁育轮作生产模式初探
陈林海
《福建茶叶》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不同萎凋条件对福安大白白茶感官品质的影响初探
林清菊
《茶业通报》
2022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