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餐厨垃圾淀粉类代表组分生熟大米中温厌氧发酵产氢性能
1
作者
杨煜琦
卓桂华
+5 位作者
王瑛琦
白雨欣
陈细妹
黄雅欣
刘常青
甄广印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11-2121,共11页
餐厨垃圾中淀粉类组分的性质是影响产氢效率的重要因素.为探究淀粉类代表组分——大米在生、熟性状下(RR、CR)的产氢效能,本文通过中温批式小瓶试验,研究不同接种比条件下生、熟大米的厌氧发酵混合体系(RR-F、CR-F)产氢及底物变化情况....
餐厨垃圾中淀粉类组分的性质是影响产氢效率的重要因素.为探究淀粉类代表组分——大米在生、熟性状下(RR、CR)的产氢效能,本文通过中温批式小瓶试验,研究不同接种比条件下生、熟大米的厌氧发酵混合体系(RR-F、CR-F)产氢及底物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无论RR-F或CR-F产氢效能均随基质与种泥比(S/I)比的增大而增大,最佳S/I比为1∶1;CR产氢效能更佳,RR-F和CR-F的最大累积产氢量分别为59.62 mL·g^(−1)VS和166.97 mL·g^(−1)VS.发酵副产物以乙酸和正丁酸为主,属于丁酸型发酵;正丁酸/乙酸比值越大,累积产氢量越大.发酵过程中,可溶糖、可溶蛋白浓度和pH快速降低,总挥发酸(TVFA)浓度快速增加并逐趋于稳定.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累积产氢量主要受可溶糖降解量、乙酸浓度的影响.蒸煮使CR的可溶糖析出更多,导致CR-F产氢效能明显高于RR-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大米
生熟组分
厌氧发酵
产H_(2)
碳水化合物
中温
原文传递
药剂联合高温对低有机质污泥水解促进研究
2
作者
江丽华
卓桂华
+4 位作者
陈细妹
林鸿
刘常青
甄广印
郑育毅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86-92,共7页
厌氧消化是实现污泥稳定和能源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南方地区污水处理厂广泛采用生物营养物去除工艺,普遍存在进水有机物含量低的问题,导致污泥有机质含量也偏低(VS/TS<0.6)。针对南方典型低有机质污泥,在120℃、0.5 h条件下分...
厌氧消化是实现污泥稳定和能源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南方地区污水处理厂广泛采用生物营养物去除工艺,普遍存在进水有机物含量低的问题,导致污泥有机质含量也偏低(VS/TS<0.6)。针对南方典型低有机质污泥,在120℃、0.5 h条件下分别投加NaOH、Ca(OH)_(2)和CaCl_(2)进行联合高温热水解预处理后,进行中温厌氧消化。结果表明,投加药剂联合高温热水解促进了溶解性有机碳(SOC)、可溶糖、可溶性蛋白质的溶出,进而提高了累积产甲烷量。在高温热水解预处理过程中,药剂对有机物的溶出效果为NaOH>Ca(OH)_(2)>CaCl_(2)。在后续厌氧消化过程中,由于CaCl_(2)可提高SCOD中碳水化合物占比,投加CaCl_(2)联合高温热水解后总化学需氧量(TCOD)和总糖降解效果明显,TCOD降解量为25326 mg/L且总糖降解量在TCOD降解量中占比最高(87.7%),因而3种药剂中CaCl_(2)的累积产甲烷量最高(183.1 mL/gVS)。CaCl_(2)联合高温热水解预处理较NaOH、Ca(OH)_(2)更能提高低有机质污泥的厌氧产沼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有机质污泥
高温热水解
联合预处理
厌氧消化
有机物溶出
原文传递
题名
餐厨垃圾淀粉类代表组分生熟大米中温厌氧发酵产氢性能
1
作者
杨煜琦
卓桂华
王瑛琦
白雨欣
陈细妹
黄雅欣
刘常青
甄广印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福州中城科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
福建师范大学
城市废物
资源
化技术与管理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出处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11-2121,共11页
基金
福建省科技厅对外合作项目(2021I0010)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2023Y0013)
福建省科技厅计划项目(2020N5015)资助.
文摘
餐厨垃圾中淀粉类组分的性质是影响产氢效率的重要因素.为探究淀粉类代表组分——大米在生、熟性状下(RR、CR)的产氢效能,本文通过中温批式小瓶试验,研究不同接种比条件下生、熟大米的厌氧发酵混合体系(RR-F、CR-F)产氢及底物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无论RR-F或CR-F产氢效能均随基质与种泥比(S/I)比的增大而增大,最佳S/I比为1∶1;CR产氢效能更佳,RR-F和CR-F的最大累积产氢量分别为59.62 mL·g^(−1)VS和166.97 mL·g^(−1)VS.发酵副产物以乙酸和正丁酸为主,属于丁酸型发酵;正丁酸/乙酸比值越大,累积产氢量越大.发酵过程中,可溶糖、可溶蛋白浓度和pH快速降低,总挥发酸(TVFA)浓度快速增加并逐趋于稳定.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累积产氢量主要受可溶糖降解量、乙酸浓度的影响.蒸煮使CR的可溶糖析出更多,导致CR-F产氢效能明显高于RR-F.
关键词
餐厨垃圾
大米
生熟组分
厌氧发酵
产H_(2)
碳水化合物
中温
Keywords
food waste
rice
raw and cooked components
anaerobic fermentation
H_(2) production
carbohydrates
mesophilic
分类号
X-1 [环境科学与工程]
O6 [理学—化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药剂联合高温对低有机质污泥水解促进研究
2
作者
江丽华
卓桂华
陈细妹
林鸿
刘常青
甄广印
郑育毅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环境与
资源
学院碳中和现代产业学院福建省污染控制与
资源
循环
利用
重点实验室
城市废物
资源
化技术与管理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福州中城科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
福建省金皇环保科技
有限公司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出处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86-92,共7页
基金
福建省科技厅对外合作项目(2021I0010)
福建省科技厅计划项目(2020N5015)
福建省科技厅公益类项目(2019R1015-1)。
文摘
厌氧消化是实现污泥稳定和能源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南方地区污水处理厂广泛采用生物营养物去除工艺,普遍存在进水有机物含量低的问题,导致污泥有机质含量也偏低(VS/TS<0.6)。针对南方典型低有机质污泥,在120℃、0.5 h条件下分别投加NaOH、Ca(OH)_(2)和CaCl_(2)进行联合高温热水解预处理后,进行中温厌氧消化。结果表明,投加药剂联合高温热水解促进了溶解性有机碳(SOC)、可溶糖、可溶性蛋白质的溶出,进而提高了累积产甲烷量。在高温热水解预处理过程中,药剂对有机物的溶出效果为NaOH>Ca(OH)_(2)>CaCl_(2)。在后续厌氧消化过程中,由于CaCl_(2)可提高SCOD中碳水化合物占比,投加CaCl_(2)联合高温热水解后总化学需氧量(TCOD)和总糖降解效果明显,TCOD降解量为25326 mg/L且总糖降解量在TCOD降解量中占比最高(87.7%),因而3种药剂中CaCl_(2)的累积产甲烷量最高(183.1 mL/gVS)。CaCl_(2)联合高温热水解预处理较NaOH、Ca(OH)_(2)更能提高低有机质污泥的厌氧产沼性能。
关键词
低有机质污泥
高温热水解
联合预处理
厌氧消化
有机物溶出
Keywords
sludge with low organic content
thermophilic hydrolysis
combined pretreatment
anaerobic digestion
dissolution of organic matter
分类号
TU992 [建筑科学—市政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餐厨垃圾淀粉类代表组分生熟大米中温厌氧发酵产氢性能
杨煜琦
卓桂华
王瑛琦
白雨欣
陈细妹
黄雅欣
刘常青
甄广印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2
药剂联合高温对低有机质污泥水解促进研究
江丽华
卓桂华
陈细妹
林鸿
刘常青
甄广印
郑育毅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