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建造专业材料力学智能元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
作者 苏继龙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 2024年第12期95-96,共2页
为了让智能建造专业的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相关课程内容和工程实践方法,专业核心课程需要适时调整教学方法,融入智能元素,使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掌握土木工程智能化设计和施工的基本技能。以材料力学课程为例,以提升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建造... 为了让智能建造专业的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相关课程内容和工程实践方法,专业核心课程需要适时调整教学方法,融入智能元素,使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掌握土木工程智能化设计和施工的基本技能。以材料力学课程为例,以提升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建造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阐述了如何在该课程中通过智能元素逐步渗透的教学模式,探索和实践新工科理念下智能建造专业课程教学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智能建造 材料力学 人工智能
下载PDF
应用型本科院校智能建造专业实验室建设初探 被引量:2
2
作者 黎小英 陈忠源 林伟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78-81,共4页
为助力国家建筑业转型升级,各大高校纷纷开设智能建造专业。通过对智能建造专业实践课程的研究进行梳理,对智能建造专业实验室的建设进行探索,提出了适应于智能建造培养计划的实验室建设思路,并提出了“两大升级+三大新建”举措,以进一... 为助力国家建筑业转型升级,各大高校纷纷开设智能建造专业。通过对智能建造专业实践课程的研究进行梳理,对智能建造专业实验室的建设进行探索,提出了适应于智能建造培养计划的实验室建设思路,并提出了“两大升级+三大新建”举措,以进一步提高智能建造专业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工程实践动手能力以及现代化设备技术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建造 实验室建设 实验教学
下载PDF
基于新工科视域的智能建造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钟灵芳 陈忠源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74-77,共4页
国家高等教育对新工科建设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对地方院校智能建造专业建设过程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智能建造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跨学科知识教育的欠缺,教材建设滞后,实习环节目标不清、实践方式单一、学生成果缺乏有效评价等。... 国家高等教育对新工科建设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对地方院校智能建造专业建设过程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智能建造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跨学科知识教育的欠缺,教材建设滞后,实习环节目标不清、实践方式单一、学生成果缺乏有效评价等。基于此问题,提出了新工科视域下智能建造新专业的教学改革模式,即创新教学理念,注重跨学科建设,优化教材知识结构,突出专业特色,校内与校外实践相结合,提升实习效果,将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相结合,改进评价模式等,以期提升智能建造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建造 跨学科 教材建设 实习实践 评价模式
下载PDF
智能建造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赖晨晨 陈忠源 《内江科技》 2023年第7期116-117,130,共3页
无论是工业时代还是信息时代,建筑建造始终是人们所关注的重要领域,影响着民生与经济发展。随着传统建造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融合,智能建造的概念应运而生,成为各大高校积极创办并探索的教育项目。由于智能建造专业在中国发展较晚,研究... 无论是工业时代还是信息时代,建筑建造始终是人们所关注的重要领域,影响着民生与经济发展。随着传统建造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融合,智能建造的概念应运而生,成为各大高校积极创办并探索的教育项目。由于智能建造专业在中国发展较晚,研究处于初级阶段,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便格外重要。本文结合智能建造专业实践课程的培养困境,构建智能建造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进行新时期构建智能建造专业实践课程的几点思考,为各大院校的智能建造专业建设工作提供可行性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建造 实践课程体系 现代化信息技术 建筑建造 培养困境 专业实践课程 信息时代 构建与思考
下载PDF
建筑外墙用高强钢结构的厚板窄间隙焊接数值模拟
5
作者 方伟国 陈忠源 王树彬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8-102,共5页
焊接过程中,在冷、热循环的影响下钢结构会产生残余应力,这将影响其腐蚀、开裂、疲劳强度等力学性能,对结构的强度造成危害。因此,利用数值模拟研究建筑外墙用高强钢结构在厚板窄间隙焊接时产生的残余应力。将高强钢结构厚板的基本参数... 焊接过程中,在冷、热循环的影响下钢结构会产生残余应力,这将影响其腐蚀、开裂、疲劳强度等力学性能,对结构的强度造成危害。因此,利用数值模拟研究建筑外墙用高强钢结构在厚板窄间隙焊接时产生的残余应力。将高强钢结构厚板的基本参数和窄间隙焊接参数输入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高强钢结构厚板试件的有限元模型,计算焊接热辐射与热对流的影响,分析材料宽厚比及焊缝宽度对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焊缝区的应力分布有别于母材区,较大宽厚比可以降低焊缝区的残余应力,试件在8 mm焊缝宽度下的残余应力分布更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外墙 高强钢结构厚板 窄间隙焊接 残余应力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装配式建筑连接构件疲劳损伤智能检测方法研究
6
作者 陈颖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94-98,共5页
为克服传统构件疲劳损伤检测方法存在的灵敏度低、检测耗时长的问题,研究以提高检测效果为目的,借助超声波辅助技术设计了一种新的装配式建筑连接构件疲劳损伤检测方法。针对装配式建筑连接构件的特殊性,定义装配式建筑连接构件的损伤变... 为克服传统构件疲劳损伤检测方法存在的灵敏度低、检测耗时长的问题,研究以提高检测效果为目的,借助超声波辅助技术设计了一种新的装配式建筑连接构件疲劳损伤检测方法。针对装配式建筑连接构件的特殊性,定义装配式建筑连接构件的损伤变量,并建立连接构件疲劳损伤累积模型。然后引入疲劳损伤线性累积理论计算构件的初始极限强度,在此基础上,将构件应力应变关系与超声波动方程有机结合,得到超声波在构件中传播的非线性效应,从而实现对构件疲劳损伤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从检测灵敏度、检测耗时、检测准确度3个角度有效提高检测性能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连接构件 超声波 疲劳损伤检测 疲劳损伤累积模型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的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智能管理系统设计 被引量:2
7
作者 许瑾璐 《长江信息通信》 2022年第3期187-189,192,共4页
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测与管理是建设工程稳定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建设工程施工的安全与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智能管理系统设计,在硬件设计上,由于施工环境的复杂性,选用RFID电子标签用于存... 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测与管理是建设工程稳定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建设工程施工的安全与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智能管理系统设计,在硬件设计上,由于施工环境的复杂性,选用RFID电子标签用于存储设备数据信息,对感知层硬件设备的技术参数进行严格的把控。在软件设计上,通过采集感知层的射频数据,在软件系统的显示界面实现各项采集数据的整理;通过采用WSN技术智能监控施工安全并对安全风险进行预警;采用计算安全风险一致性比率,实现系统基于物联网对安全风险的远程集控管理。实验表明,与传统的系统相比,能够有效地对安全风险提出预警,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将安全风险因素进行修正,提高了建设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建设工程 施工 安全 智能管理 系统设计
下载PDF
大孔隙参数对斜坡非均匀渗流与稳定性的影响
8
作者 阙云 李尚辉 +3 位作者 詹小军 张吉松 薛斌 谢秀栋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133,共12页
为揭示降雨条件下大孔隙参数对斜坡水分非均匀运移与稳定性的影响,基于两域模型与稳定系数场原理,建立降雨入渗下斜坡非均匀渗流与稳定性求解模型,并借助COMSOL Multiphysics多物理场有限元平台,编制相应的模型求解程序,通过大孔隙土柱... 为揭示降雨条件下大孔隙参数对斜坡水分非均匀运移与稳定性的影响,基于两域模型与稳定系数场原理,建立降雨入渗下斜坡非均匀渗流与稳定性求解模型,并借助COMSOL Multiphysics多物理场有限元平台,编制相应的模型求解程序,通过大孔隙土柱降雨试验验证数值模型的合理性,对比均匀流与非均匀流条件下斜坡体积含水率和点稳定系数,分析大孔隙参数(大孔隙占比ω_(f)、两域导水系数之比μ、大孔隙经验参数r_(w))对斜坡渗流场及稳定系数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比不考虑大孔隙,考虑大孔隙时的基质域和大孔隙域表层体积含水率分别增长7.7%和降低5.1%,入渗深度分别增长83.3%和150.0%;边坡浅层失稳面积增大3.9%。基质域和大孔隙域入渗深度均随大孔隙占比ω_(f)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大孔隙域与基质域饱和渗透系数之比μ增大,两者入渗深度变化趋势相反,即μ越大,基质域入渗深度越小,大孔隙域反之;两者与经验参数r_(w)无显著关系。至降雨结束,基质域表层土体体积含水率已达最大值;大孔隙域则随着ω_(f)和μ的增大而增大,但几乎不受经验参数r_(w)的影响。非均匀流条件下,边坡水分交换沿着剖面从上往下分为负交换区、正交换区和无交换区,水分交换平衡深度与基质域入渗深度变化趋势一致;水分交换负交换区与正交换区的深度均存在一个峰值,并随大孔隙占比ω_(f)的增大而减小,随着μ和r_(w)的增大而增大。不同参数取值下,边坡均为浅层失稳破坏,ω_(f)和μ越大,失稳层深度越大,表层点稳定系数越小,因此大孔隙不利于边坡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隙参数 非均匀流 点稳定系数 水分交换 入渗深度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隧道复合式路面力学响应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翁斌 张超 +2 位作者 阙云 章灿林 徐松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6-187,共12页
为揭示移动荷载作用下公路隧道复合式路面结构力学响应,通过现场试验与有限元法相结合及模型精度验证的手段,基于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法分析有仰拱和无仰拱的隧道复合式路面力学响应。结果表明,无论有仰拱,还是无仰拱,轴载对各项力学指标... 为揭示移动荷载作用下公路隧道复合式路面结构力学响应,通过现场试验与有限元法相结合及模型精度验证的手段,基于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法分析有仰拱和无仰拱的隧道复合式路面力学响应。结果表明,无论有仰拱,还是无仰拱,轴载对各项力学指标的影响最大,混凝土基层厚度对各项力学指标的影响较小,水平荷载对混凝土面板板底拉应力和沥青面层层间剪应力的影响较大、对沥青面层层底拉应变影响较小;无仰拱时围岩模量对各项力学指标的影响大于有仰拱;有仰拱时混凝土面层厚度对沥青面层层底拉应变的影响大于沥青面层厚度,混凝土面层厚度对沥青面层层间剪应力的影响大于基层厚度,无仰拱时影响相反;有仰拱隧道复合式路面结构轴载换算系数得到混凝土面层设计轴次是现行规范的1.8倍,无仰拱是1.3倍;有仰拱、无仰拱时混凝土面层疲劳寿命分别比设计轴载大17和8个数量级,沥青面层疲劳寿命均比设计轴载大1个数量级。研究结果可为隧道复合式路面结构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复合式路面 响应面 力学响应 移动荷载 疲劳寿命
下载PDF
基于五参数模型的尾矿泥浆沉降过程模拟
10
作者 雷杰 于海浩 杨樟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3-168,共6页
为模拟尾矿泥浆在不同盐溶液中的沉降过程,以探究其沉降特性,通过自由沉降试验获取了尾矿泥浆在不同浓度盐溶液中的沉降曲线数据,并基于五参数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沉降曲线,反映了矿泥沉降过程的特... 为模拟尾矿泥浆在不同盐溶液中的沉降过程,以探究其沉降特性,通过自由沉降试验获取了尾矿泥浆在不同浓度盐溶液中的沉降曲线数据,并基于五参数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沉降曲线,反映了矿泥沉降过程的特征及其与盐溶液浓度的关系。进一步对模型进行微分分析,得到了矿泥沉降速率表达式,并绘制了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研究结果验证了五参数模型在模拟矿泥沉降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可行性,为定量分析和预测矿泥沉降速率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同时为深入理解沉降过程的动态特性提供了重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泥 自由沉降 五参数模型 沉降速率
下载PDF
偏心轮组驱动马铃薯收获机混沌振动特性分析与试验研究
11
作者 苏继龙 黄伟锋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24年第6期1086-1092,共7页
针对目前我国小型马铃薯收获机振动筛振动频率单一的问题,设计一种欠驱动偏心轮组激振器使马铃薯收获机振动筛产生混沌振动特性,以期提供筛体多频率振动和提高土薯分离效果。首先建立由3个偏心轮构成的偏心轮组混沌激振器力学模型,并基... 针对目前我国小型马铃薯收获机振动筛振动频率单一的问题,设计一种欠驱动偏心轮组激振器使马铃薯收获机振动筛产生混沌振动特性,以期提供筛体多频率振动和提高土薯分离效果。首先建立由3个偏心轮构成的偏心轮组混沌激振器力学模型,并基于Simulink仿真程序完成对轮组激振器的混沌特征的识别;同时,采用振动筛台架虚拟样机进行仿真和搭建振动台架试验,并采集筛体加速度数据进一步验证在激振器作用下,振动筛具有宽频输出特性;最后应用离散元法建立椭球形和类球形马铃薯模型和土壤颗粒模型,利用ADAMS与EDEM软件进行耦合仿真,分析在混沌振动下筛上马铃薯的运动速度和受力情况以及土块的运动状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偏心轮组激振器能够带动马铃薯收获机筛体产生混沌振动;在驱动转速300 r·min-1时马铃薯满足向后抛送要求,椭球形和类球形马铃薯筛上受到的最大压力均小于马铃薯破损所能承受的极限平均压力值且土壤破碎和透筛现象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收获机 振动筛 混沌振动 离散元
原文传递
EPC模式应用于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成本管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琪燕 《内江科技》 2024年第1期10-13,共4页
装配式建筑可实施设计、生产、施工、装配、装修一体化的“低碳环保”建造方式,与我国实现建筑业的绿色制造“全生命周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相契合,但实际建设过程,装配式建筑项目成本居高不下成为总承包成本管理的难题。本文首先从装... 装配式建筑可实施设计、生产、施工、装配、装修一体化的“低碳环保”建造方式,与我国实现建筑业的绿色制造“全生命周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相契合,但实际建设过程,装配式建筑项目成本居高不下成为总承包成本管理的难题。本文首先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EPC模式应用于装配式建筑项目中有利于成本控制的优势;再根据EPC模式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成本组成,分析总承包商对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成本控制的难度;最后提出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项目成本管理措施应从提高与装配式建筑项目相适应的设计水平、优化生产水平、加强运输管理和提高安装效率与质量,以期为总承包商成本控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成本控制 总承包商 EPC模式 成本管理措施 低碳环保 全生命周期 建造方式
下载PDF
粉质黏土边坡稳定的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13
作者 范思成 陈忠源 +2 位作者 张梦思 郑玮 陈晗玥 《武夷学院学报》 2024年第12期45-50,共6页
为了更加深入的确定各个因素对粉质黏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选取坡高、坡角、容重、粘聚力以及内摩擦角5个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运用Geo-Studio软件数值模拟多种工程勘测的实际情况,最终得到360种不同情况下边坡安全系数。采用单因素... 为了更加深入的确定各个因素对粉质黏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选取坡高、坡角、容重、粘聚力以及内摩擦角5个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运用Geo-Studio软件数值模拟多种工程勘测的实际情况,最终得到360种不同情况下边坡安全系数。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各参数的敏感度后认为:总体上,各影响因素敏感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坡角、内摩擦角、容重、粘聚力、坡高;随着坡高、坡角和容重的增大,边坡的安全系数逐渐降低;随着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增大,边坡的安全系数逐渐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质黏土 稳定性 敏感度 单因素分析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建筑用钢-连续纤维复合筋的单向拉伸力学性能研究
14
作者 胡汉敏 李尚辉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63,共5页
为了研究建筑用钢-连续纤维复合筋的单向拉伸力学性能,以玄武岩纤维为连续纤维原料,缠绕螺纹钢筋制备钢-连续纤维复合筋,用万能试验机对该复合筋施加单调及反复的单向拉伸力,测试其应力-应变关系,以及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等性能。结果表... 为了研究建筑用钢-连续纤维复合筋的单向拉伸力学性能,以玄武岩纤维为连续纤维原料,缠绕螺纹钢筋制备钢-连续纤维复合筋,用万能试验机对该复合筋施加单调及反复的单向拉伸力,测试其应力-应变关系,以及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等性能。结果表明:钢-连续纤维复合筋的塑性变形能力良好,且在玄武岩纤维的质量分数为35%时,复合筋的内芯屈服后外包纤维呈现出显著二次刚度,说明其单向拉伸性能最优。在高温下钢-连续纤维复合筋仍能保持较高的抗拉强度与弹性模量,说明其高温单向拉伸性能较优,可作为建筑的重要用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钢-连续纤维复合筋 单向拉伸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15
作者 张沛杰 吴繁超 《砖瓦》 2024年第10期179-181,共3页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是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土木工程、智能建造和智慧工程管理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福建省一流本科课程,对该课程的改革创新尤为重要。但传统土建类专业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往往重专业知识、轻思政教育,这成为限制土...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是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土木工程、智能建造和智慧工程管理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福建省一流本科课程,对该课程的改革创新尤为重要。但传统土建类专业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往往重专业知识、轻思政教育,这成为限制土建类专业课程创新发展的顽疾。针对此问题,首先分析了《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课程思政教育现状结合授课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思政元素和思政融入方式,对《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进行课程思政改革。以期将课程思政以“润物无声、化育无行”的方式潜移默化的融入课程教学当中,实现从传统“思政课程”迈入“课程思政”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 课程思政 思政元素 教学改革
下载PDF
隧道复合式路面动力响应影响因素的权重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翁斌 阙云 +3 位作者 章灿林 徐松 袁燕 傅东阳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3年第1期32-39,145,共9页
为揭示车辆荷载作用下公路隧道复合式路面结构力学响应,依托实体工程开展现场试验,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模型精度验证,分析车辆荷载、路面结构尺寸以及材料参数对有仰拱和无仰拱的隧道复合式路面动力响应的影响。结... 为揭示车辆荷载作用下公路隧道复合式路面结构力学响应,依托实体工程开展现场试验,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模型精度验证,分析车辆荷载、路面结构尺寸以及材料参数对有仰拱和无仰拱的隧道复合式路面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隧道复合式路面混凝土面层最不利荷载位置为纵缝边缘中部,轴载和混凝土面层厚度对混凝土面层板板底拉应力、沥青层层底拉应变以及层间剪应力的影响较大,水平荷载和混凝土面层模量对各项动力响应指标的影响较小;普通复合式路面沥青面层动力响应隧道路面相差较小,混凝土面层板底拉应力分别为有仰拱的5.99倍、无仰拱的1.74倍。研究结果可为隧道复合式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复合式路面 动力响应 现场试验 数值模拟 权重分析
下载PDF
福建省既有石砌体房屋整毛石墙体抗震加固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繁超 施微丹 +2 位作者 何佰昭 商昊江 吴应雄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1-561,共11页
福建沿海地区现存大量既有石砌体房屋,其石砌体墙多数为整毛石干砌甩浆砌筑,砂浆强度低且灰缝饱满度差,结构未设置抗震构造措施,整体性及抗震性能差,对此类房屋进行抗震加固是城乡建设工作的重点。分析既有石砌体房屋的构造组成特点及... 福建沿海地区现存大量既有石砌体房屋,其石砌体墙多数为整毛石干砌甩浆砌筑,砂浆强度低且灰缝饱满度差,结构未设置抗震构造措施,整体性及抗震性能差,对此类房屋进行抗震加固是城乡建设工作的重点。分析既有石砌体房屋的构造组成特点及抗震薄弱环节,综述了整毛石墙体抗震加固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情况,总结了目前整毛石墙体抗震加固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最后根据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提出采用与石材材性相匹配的超高性能混凝土进行整毛石墙体加固的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毛石墙体 加固 抗震性能 超高性能混凝土
下载PDF
既有石结构民宅外走廊重建置换的加固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施微丹 吴繁超 +2 位作者 林婷婷 金捷 吴应雄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2年第3期147-153,共7页
福建省既有石结构房屋保有量大,石结构房屋由石墙、石柱、石梁和石楼板这四种石构件堆砌组成,结构抗震性能极差。石结构房屋通常设有外走廊,外走廊相对于其他部位较为独立,在地震中和其他环境振动下极易倒塌。在既有石结构房屋未进行抗... 福建省既有石结构房屋保有量大,石结构房屋由石墙、石柱、石梁和石楼板这四种石构件堆砌组成,结构抗震性能极差。石结构房屋通常设有外走廊,外走廊相对于其他部位较为独立,在地震中和其他环境振动下极易倒塌。在既有石结构房屋未进行抗震加固前,为确保外走廊安全,提出拆除外走廊石构件,采用钢筋混凝土(RC)结构重建置换的加固方法。设计与分析表明:应当尽可能地增大RC构件的刚度,以减少地震作用下石结构房屋的侧向位移;RC构件与相邻的石构件应可靠连接。外走廊RC构件重建置换的加固方法可为类似石结构民宅加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结构 外走廊 石柱 石梁 石楼板 置换加固
下载PDF
坡面径流与大孔隙流耦合作用下边坡水分场参数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尚辉 刘代文 +2 位作者 阙云 陈宪 丁辉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4-272,共9页
为了揭示不同大孔隙参数取值条件下边坡水分场的变化规律,利用2个耦合的Richards方程描述大孔隙流,并联合运动波方程,建立坡面径流与大孔隙流耦合模型;基于有限元软件COMSOL的偏微分方程接口,实现所建立耦合模型的数值求解,并自行设计... 为了揭示不同大孔隙参数取值条件下边坡水分场的变化规律,利用2个耦合的Richards方程描述大孔隙流,并联合运动波方程,建立坡面径流与大孔隙流耦合模型;基于有限元软件COMSOL的偏微分方程接口,实现所建立耦合模型的数值求解,并自行设计室内模型试验,验证数值结果,分析不同大孔隙参数对体积含水率和坡面积水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COMSOL软件的偏微分方程接口可以实现所建立耦合模型的数值求解,相比于无大孔隙坡面,考虑大孔隙时水分入渗深度明显更大;边坡饱和区深度与湿润锋深度均随大孔隙域占比的增大而增大,均随大孔隙域与基质域导水系数之比与经验参数的增大而减小;当降雨历时为30 min时,坡面积水深度区分度最大,表现在随着大孔隙域占比的增大而减小,均随大孔隙域与基质域导水系数之比和经验参数的增大而增大;3种大孔隙参数按照对边坡水分场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大孔隙域占比、经验参数、大孔隙域与基质域导水系数之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面径流 水分场 有限元法 大孔隙流 湿润锋
下载PDF
纳米级偏高岭土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抗折和劈拉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阎杰 罗岩 +2 位作者 柏永清 邢国斌 谢军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7-113,共7页
为探究纳米偏高岭土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纳米偏高岭土(NMK)掺量(3%、5%、7%)及再生骨料取代率(30%、50%、100%)为变量制备纳米再生混凝土并进行劈拉、抗折强度试验.结合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及孔... 为探究纳米偏高岭土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纳米偏高岭土(NMK)掺量(3%、5%、7%)及再生骨料取代率(30%、50%、100%)为变量制备纳米再生混凝土并进行劈拉、抗折强度试验.结合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研究破坏面和界面过渡区(ITZ)微观形貌以及孔径分布特征,揭示NMK对再生混凝土劈拉、抗折强度的影响关系.试验结果表明,NMK的掺入对不同取代率的再生混凝土劈拉、抗折强度均有改善作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研究表明,NMK填充再生混凝土内部部分大孔、中孔孔隙,降低总孔体积和比表面积,细化再生混凝土的孔隙结构、提高结构密实度.在显微镜下的微观结构分析显示,随着NMK掺量的增加,水化反应产生的C—S—H凝胶在逐渐增加,内部结构中孔隙和裂缝减少,再生混凝土内部微观结构整体更加密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级偏高岭土 再生混凝土 抗折强度 劈拉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