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土地利用多尺度空间自相关分析 被引量:96
1
作者 邱炳文 王钦敏 +1 位作者 陈崇成 池天河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1-320,I0001,共11页
常规统计方法是分析制约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常用方法,其理论假设前提是数据本身在统计上是独立的,呈正态分布。而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往往具有一定的空间自相关性,同时空间自相关性中蕴含一些有用的信息,必须采用合适的方法予以解... 常规统计方法是分析制约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常用方法,其理论假设前提是数据本身在统计上是独立的,呈正态分布。而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往往具有一定的空间自相关性,同时空间自相关性中蕴含一些有用的信息,必须采用合适的方法予以解决。论文以福建省作为研究区域,采用Moran's I系数的自相关图来表示土地利用及其影响因子的空间自相关性特征,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土地利用与影响因子的空间自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土地利用与影响因子普遍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并且空间自相关性与研究尺度密切相关,空间自相关性随尺度增大而增强。空间自回归模型的解释能力比经典统计回归模型略强,并且空间自回归模型中的残差较小、空间模式不明显,而经典回归模型的残差比较大,并且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空间自相关 空间自回归模型 多尺度 福建省
下载PDF
基于改进灰色关联的福州市避难所适宜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14
2
作者 周玉科 刘建文 梁娟珠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3-70,134,共9页
构建应急避难场所适宜性评价模型,定量研究避难场所的适宜性是城市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基于多源POI及遥感数据构建了基础信息数据库,在考虑街道完整性约束的条件下使用Voronoi图法划分避难场所的服务区,并预测各服务区内... 构建应急避难场所适宜性评价模型,定量研究避难场所的适宜性是城市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基于多源POI及遥感数据构建了基础信息数据库,在考虑街道完整性约束的条件下使用Voronoi图法划分避难场所的服务区,并预测各服务区内避难人口数;然后,根据安全性、有效性、可达性原则,构建避难所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采用改进的灰色关联组合权重模型,探索福州市应急避难场所不同地震烈度下的适宜性。研究表明:1)改进的灰色关联组合权重模型考虑服务有效性随距离非线性衰减的效应,同时能够综合主观与客观权重方法的特点,简单易行且具有良好的适用性;组合权重结果符合预期,其中疏散道路宽度(0.029)、道路密度(0.0154)权重较小,避难所有效面积(0.189)、避难所坡度(0.154)权重较大;与距离相关的指标随地震烈度增长权重呈上升趋势。2)福州市避难所建设存在一定缺口,中心城区6级烈度下有效避难的区域占72.4%,7级、8级、9级烈度下有效避难区域分别占41%、24%、6.8%;避难缺口主要集中于抗震能力较差的建筑聚集区。3)避难所空间分布并不均衡,繁华商圈及老城区避难所分布密集,公共设施较为完善,综合评价结果较好;晋安区、仓山区、马尾区经济欠发达的区域,避难所规模较小,避难人口较多,可达性较差,综合评价结果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场所 距离衰减 组合权重 灰色关联分析 福州市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防重叠冲突的地图点标注方法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梁娟珠 许文鑫 周玉科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11,共6页
高质量地图点要素标注及自动配置问题是地图制图中的难点之一。为了解决地图点要素标注中的重叠问题,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局部优化功能实现防重叠冲突的地图点要素标注。该文首先通过地图点要素标注的位置分配问题,建立基于点要素的八位... 高质量地图点要素标注及自动配置问题是地图制图中的难点之一。为了解决地图点要素标注中的重叠问题,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局部优化功能实现防重叠冲突的地图点要素标注。该文首先通过地图点要素标注的位置分配问题,建立基于点要素的八位置候选模型。其次,针对地图点的防重叠冲突问题,提出地图点标注的重叠数量评价函数和重叠面积评价函数,记录每一次迭代过程中点要素标注的重叠个数和重叠面积,得到标注重叠质量得分,进而得到适应度评分。最后基于3种评分结果建立新的终止条件,将数次迭代后满足该条件的标注设置为最终的配置方案。实验采用随机模拟数据和福州大学城实际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遗传算法和防重叠冲突的点标注配置与一般的标注配置相比,其重叠个数减少了89%。在迭代过程中最后一代相较于第一代的重叠面积减少了75%,标注的适应度提升54.5%。该算法能够有效地计算出群体点标注的近似最优解,显著提升地图标注的美观性和位置平衡性,适用于网络地图和专题地图点要素的自动化标注和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要素标注 遗传算法 布局优化 重叠避让
下载PDF
基于自组织映射的北京主体功能区识别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建文 周玉科 梁娟珠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8年第3期53-56,共4页
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对于我国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国土开发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自然环境(NDVI、坡度等)和人类社会活动(夜间灯光、POI点等)两类数据,构建了12个因子,采用Self-Organizing Map(SOM)神经网络和层次聚类法,对... 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对于我国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国土开发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自然环境(NDVI、坡度等)和人类社会活动(夜间灯光、POI点等)两类数据,构建了12个因子,采用Self-Organizing Map(SOM)神经网络和层次聚类法,对北京城市功能区进行分类,并结合经典功能区分类和Google Earth目视验证进行了主体功能区的划分。结果表明,由于SOM神经网络能够保持输入数据的拓扑关系及非线性的特征,基于SOM神经网络的层次聚类法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及抗干扰能力,对于多源数据的城市用地分类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同时表明,北京市主体功能区由中心城区向外呈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的环形分布特征,各区之间呈"点-轴-面"协调发展的空间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M 层次聚类 北京 主体功能区
下载PDF
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算法并行化设计与性能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周玉科 刘建文 王妍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7年第12期250-255,272,共7页
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MCMC(Markov Chain Monte Carlo)算法广泛应用于地球系统模型中参数不确定性分析和模拟。由于地球环境科学数据的高维度、大容量特性,迫切需求高性能的MCMC算法满足应用需求。采用数据分治法实现该算法的多核并行化... 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MCMC(Markov Chain Monte Carlo)算法广泛应用于地球系统模型中参数不确定性分析和模拟。由于地球环境科学数据的高维度、大容量特性,迫切需求高性能的MCMC算法满足应用需求。采用数据分治法实现该算法的多核并行化。利用静态和动态分配策略将算法中的多个输入链分配到各CPU;独立计算并通过共享内存实现进程间通信;主进程回收各单元计算结果,合成最终的马尔可夫链输出矩阵。采用控制变量法分析不同样本和马尔可夫链数量下的算法加速情况。结果表明在计算规模较大、动态负载均衡的条件下易于获得较好的加速比,在4个CPU以内时效果显著,之后随着CPU增加加速效果出现波动或趋于稳定。研究表明并行化MCMC能够利用多核CPU硬件设施获得加速效果,更多核数的加速性能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算法 分治法则 多核计算 共享内存 加速性能
下载PDF
基于RF特征选择和XGBoost模型的赤潮等级预测 被引量:4
6
作者 赖祥源 朱勤东 +2 位作者 陈火荣 王臻 陈佩君 《渔业研究》 2021年第1期1-12,共12页
赤潮的发生是各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因素。针对赤潮预测中影响因子选取难、准确率不够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森林(RF)特征选择方法的极端梯度提升树(XGBoost)赤潮等级预测模型。以三沙湾赤潮... 赤潮的发生是各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因素。针对赤潮预测中影响因子选取难、准确率不够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森林(RF)特征选择方法的极端梯度提升树(XGBoost)赤潮等级预测模型。以三沙湾赤潮监控区为研究区,将2005—2019年间湾区内发生的赤潮事件数据作为模型输入数据,结合随机森林算法的特征重要性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得出特征最终排序。其次,根据RF算法在各特征下的AUC值求得模型最佳特征数并结合特征重要性选出XGBoost模型所需的最佳特征集合。最后,利用最佳特征集合对XGBoost分类模型进行训练。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相比其他分类方法可以达到较高的分类精度,能够为三沙湾赤潮等级预测提供新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F 特征选择 XGBoost 赤潮等级预测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近岸海域水质综合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熊云帆 朱勤东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0年第1期1-4,共4页
基于数据降维和模糊理论的思想,把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引入近岸海域水质综合评价,构建了主成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首先用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对多维评价指标进行降维处理,综合选取评价因子并进行赋权,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 基于数据降维和模糊理论的思想,把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引入近岸海域水质综合评价,构建了主成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首先用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对多维评价指标进行降维处理,综合选取评价因子并进行赋权,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对比单因子评价法和其他综合评价法,并利用GIS在空间信息表达的天然优势,展示评价结果并分析。将该模型应用于罗源湾水质评价,实践表明,该模型应用于近岸海域水质综合评价是完全可行的,为近岸海域水质综合评价提供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主成分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近岸海域
下载PDF
基于变化点的青藏高原植被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许文鑫 周玉科 梁娟珠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67-676,共10页
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态圈和独特的高寒地理环境,使得高原植被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因此探讨青藏高原植被变化趋势在认识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和区域生态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82~2012年GIMMS NDVI3g植被指数数据集,通过季节趋势分析和... 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态圈和独特的高寒地理环境,使得高原植被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因此探讨青藏高原植被变化趋势在认识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和区域生态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82~2012年GIMMS NDVI3g植被指数数据集,通过季节趋势分析和变化点检测方法建立季节趋势模型对变化趋势进行分类研究,并结合土地覆被分类情况明确了高原植被在时间序列变化点前后变化趋势的时空格局。结果表明:①季节趋势模型能够有效地识别植被时间序列的变化点,发现青藏高原植被变化点时间分布跨度大,空间异质性强;②高原植被的改善区域面积大于退化区域面积,西部植被略呈退化趋势,南部和东北部植被退化趋势明显,中东部植被情况有所改善。此外,有58.93%的区域中植被状态趋于稳定,32.3%的区域中植被状态变化显著;③在高原植被状态发生一般或显著变化的区域中,单调趋势和中断趋势的植被改善情况多于退化情况,逆趋势中退化情况多于改善情况;3.14%的区域发生单调趋势变化,58.36%的区域发生中断趋势变化,38.50%的区域发生逆趋势变化;单调趋势和中断趋势的时间分布较为集中,逆趋势则布满整个时间序列;④高原不同的土地覆被类型中植被改善和退化的情况有所差异,其中改善率最高的类型是沙漠(53.30%),稀疏植被的退化率最高(60.14%)。总体而言,青藏高原植被趋于改善,但空间异质性比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植被指数 时间序列 变化点 季节趋势模型 趋势变化
原文传递
基于MODIS NDVI和多方法的青藏高原植被物候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32
9
作者 周玉科 刘建文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6-498,共13页
基于遥感的植被物候分析具有连续观测、覆盖面广的优点,已经成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生理物理变化研究的重要手段。基于青藏高原96个气象站点和对应的MODIS NDVI时序数据,探索分析了2000~2014年间站点、典型植被覆盖和高原整体区域... 基于遥感的植被物候分析具有连续观测、覆盖面广的优点,已经成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生理物理变化研究的重要手段。基于青藏高原96个气象站点和对应的MODIS NDVI时序数据,探索分析了2000~2014年间站点、典型植被覆盖和高原整体区域上的植被物候变化趋势及地理环境影响。首先采用三次样条(Spline)函数法、双逻辑斯蒂(D-L)函数法和奇异谱分析法(SSA)进行NDVI时序数据重构,其次利用导数法(Derivative method,Der)及阈值法(Threshold method,Trs)提取植被物候关键参数(生长季长度LOS、生长季开始点SOS、生长季结束点EOS),进而对比分析6种方法提取结果的差异和适用条件;再利用M-K test趋势分析法计算了各站点和区域的物候发展趋势,并探索其与海拔、降水、温度间的相关性;最后将本文遥感LOS与气温阈值法得到的生长期长度指标(GSL)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1)阈值法有较强的稳定性及适应性,导数法结果差异较大,整体来看阈值法优于导数法。草原及森林覆被类型中3种物候参数使用SSA、Spline、D-L与阈值法的组合提取结果较优;(2)多种方法提取的多种物候参数趋势空间差异性较大,小尺度上趋势比较一致。青藏高原东南部湿润半湿润的灌木草原区及西北荒漠草原区,呈现SOS和EOS推迟、但LOS仍然延长的趋势;青藏高原西南部湿润区呈现SOS延后、EOS提前、LOS缩短的趋势;青藏高原分布广泛的草原区,各物候参数并未呈现显著变化的趋势特征;(3)温度与物候参数发展趋势呈相关关系,温度升高的情况下呈现SOS提前、EOS延后的现象。由于高原地貌、气候的复杂性,多数站点的物候发展趋势与海拔、降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GSL与LOS的相关性也呈现相似的特征。本文证实在植被物候参数遥感提取中,多种方法差异较大,很少有在全部区域均适用的方法;站点尺度上青藏高原在近15年来植被物候并未呈现明显春季提前或秋季延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NDVI时序重构 植被物候参数 趋势分析 阈值法 导数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