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患者反刍思维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小寒 吴开文 +1 位作者 黄惠君 陈剑英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9期50-53,共4页
目的以反刍思维和生活满意度量表测验工具为依托,调查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患者关于反刍思维与生活满意度的现状,为分析相关因素和制订积极的心理干预方案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积极和消极反刍思维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rumina... 目的以反刍思维和生活满意度量表测验工具为依托,调查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患者关于反刍思维与生活满意度的现状,为分析相关因素和制订积极的心理干预方案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积极和消极反刍思维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rumination scale,PANRS)和青少年学生总体生活满意度量表(adolescent students’life satisfaction scale,ASLSS)作为评价工具,对2022年11月—2023年5月福州某三甲精神病院心理科住院的30例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青少年患者(研究组)与无自杀性自伤行为正常在校学习的青少年作为对照组进行测评,对量表结果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研究组积极因子(享受快乐和积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消极因子(抑制快乐、否定自我、消极归因)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体生活满意度评分为(119.00±36.19)分,低于对照组的(156.00±34.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患者存在明显的积极反刍思维缺陷,较强的消极反刍思维,严重影响青少年对生活满意的程度。可以通过制订提高积极的反刍思维的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青少年未来生活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反刍思维 生活满意度 心理干预 青少年 抑郁症
下载PDF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患者负性情绪及自我效能感分析
2
作者 吴开文 陈小寒 方岚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5期24-27,共4页
目的调查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患者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及自我效能感的现状,为探索提高积极情绪及其自我效能感的应对策略提供参考依据,以利于青少年患者身心健康的平衡发展。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5月福州市第二总医院神经精神... 目的调查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患者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及自我效能感的现状,为探索提高积极情绪及其自我效能感的应对策略提供参考依据,以利于青少年患者身心健康的平衡发展。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5月福州市第二总医院神经精神病防治院心理科开放病房收治住院的30例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青少年患者作为研究组,30例同期正常在校学习的健康青少年作为对照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作为评价工具,比较2组的负性情绪及自我效能感评分,对量表结果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研究组焦虑量表评分(67.07±14.62)分、抑郁量表评分(73.57±14.36)分高于对照组[(29.20±5.23)分、(40.47±9.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自我效能感评分为(19.77±6.45)分,低于对照组的(25.30±3.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与抑郁负性情绪,其自我效能感缺陷,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自我意识及自信心水平。唤醒并提升青少年的积极情绪及自我效能感是促进其健康成长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青少年 负性情绪 自我效能感 心理健康 应对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