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键环节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无陪护病房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毛俐俐 郑娟 《西藏医药》 2025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究关键环节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无陪护病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24年1~6月创伤骨科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60例)实施关键环节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结局。结果试验组住院时间... 目的探究关键环节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无陪护病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24年1~6月创伤骨科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60例)实施关键环节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结局。结果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FMA、护理满意度、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疼痛控制、病房管理、出入院护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风险事件发生率1.66%,对照组11.66%,(P<0.05)。结论骨科无陪护病房中应用关键环节护理管理模式效果理想,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骨科 无陪护病房 关键环节护理管理
下载PDF
基于ABC时间管理法改进骨科病房护理计划对老年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林里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31期116-120,共5页
目的 探讨基于ABC时间管理法改进骨科病房护理计划对老年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福州市第二总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25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科室于2022年1月开始实施基于ABC时间管理法改进骨科病房护理计... 目的 探讨基于ABC时间管理法改进骨科病房护理计划对老年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福州市第二总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25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科室于2022年1月开始实施基于ABC时间管理法改进骨科病房护理计划,根据患者入院时间进行分组,实施基于ABC时间管理法前入院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基于ABC时间管理法后入院的65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PSQI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FIM评分、BI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ABC时间管理法改进骨科病房护理计划,能够提升老年患者的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和疼痛程度,提高其独立性、生活能力和对护理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老年患者 护理计划 ABC时间管理法 康复效果
下载PDF
小儿骨科临床研究:复杂而可行的工作
3
作者 Federico Canavese 陈顺有 潘源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5-508,共4页
高水平、规范化的临床研究是小儿骨科医师提高诊治水平,把握学科前沿以及客观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途径。然而,开展小儿骨科临床研究工作很复杂,即蕴含机遇,又面临着巨大挑战。本文从临床研究设计、理论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偏倚、统计学... 高水平、规范化的临床研究是小儿骨科医师提高诊治水平,把握学科前沿以及客观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途径。然而,开展小儿骨科临床研究工作很复杂,即蕴含机遇,又面临着巨大挑战。本文从临床研究设计、理论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偏倚、统计学分析、多中心研究的启动和发展以及研究报告等方面,阐述如何开展高质量的小儿骨科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研究 研究设计 研究报告 多中心研究 骨科 儿童
下载PDF
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小儿骨科外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4
作者 刘湘萍 郑娟 +1 位作者 丁银丽 林煜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9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索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小儿骨科外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0月福州市第二总医院应用传统的外周静脉留置针的130例患儿为对照组,并选取2023年11月应用个性化护理干预的外周静脉穿刺的114例患儿为观察组,两组均干预至... 目的探索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小儿骨科外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0月福州市第二总医院应用传统的外周静脉留置针的130例患儿为对照组,并选取2023年11月应用个性化护理干预的外周静脉穿刺的114例患儿为观察组,两组均干预至患儿出院。观察两组患儿1次穿刺成功率、家属满意度、哭闹时间和护士穿刺心率增幅差值。结果观察组患儿哭闹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1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穿刺前心率、心率增加幅度、心率增幅差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缩减患儿哭闹时间、降低护士穿刺压力,同时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家属满意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干预 小儿骨科 穿刺成功率 护士压力
下载PDF
椎旁肌脂肪浸润水平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后功能评分的影响
5
作者 林自力 詹洋 +2 位作者 郑萍 刘文革 翁绳健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了解行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融合术(ACDF)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术前椎旁肌脂肪浸润水平同术后疼痛和功能学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行单节段ACDF的神经根型颈椎病... 目的了解行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融合术(ACDF)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术前椎旁肌脂肪浸润水平同术后疼痛和功能学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行单节段ACDF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67例,通过术前颈椎核磁共振图像测量椎旁肌表面积,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颈椎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功能区肌肉比例同手术前后VAS评分差值相关(P<0.05)。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行单节段ACDF,功能区肌肉比例同术后VAS评分相关,同术后NDI改善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融合术 视觉模拟评分法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
下载PDF
中西医诊疗针道感染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清双 杨阳 +2 位作者 潘源城 陈嵩 陈顺有 《光明中医》 2025年第4期696-699,共4页
针道感染是骨科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和治疗效果。文章系统阐述针道感染的诊断方法、分级标准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提供更为有效的诊疗方案。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感染风险、加速... 针道感染是骨科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和治疗效果。文章系统阐述针道感染的诊断方法、分级标准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提供更为有效的诊疗方案。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感染风险、加速愈合、减少不良反应,并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该综合疗法为未来的研究与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道感染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药内服 中医外治疗法
下载PDF
围术期快速康复干预模式对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7
作者 陈铃 唐秀萍 陈锹涓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83-186,共4页
目的:分析在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中采取快速康复干预模式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福州市第二总医院骨科收治的膝关节损伤行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 目的:分析在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中采取快速康复干预模式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福州市第二总医院骨科收治的膝关节损伤行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5例。采用医院自制的专业问卷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效果,采用膝关节功能评分(KSS)量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状况,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比较2组患者睡眠障碍的改善效果,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的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的VAS评分、PSQI评分、AI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K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采取快速康复干预可显著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较常规围术期护理更能缓解疼痛症状,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改善,提高护理满意度,可为临床提供有效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单侧 快速康复护理 围术期护理 睡眠质量 满意度 疼痛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成人桡骨远端骨折诊断与治疗循证指南(2024) 被引量:1
8
作者 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北京积水潭医院)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新与转化学组 +24 位作者 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康复专业委员会创伤学组 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北京医学会创伤学分会 北京围手术期医学研究会创伤骨科专业委员会 蒋协远 张长青 余斌 吴新宝 公茂琪 李庭 孙志坚 姚东晨 米萌 肖鸿鹄 费晗 余翔 谭哲伦 王玲 郭颖彬 米尔阿里木·木尔提扎 付刚 高士翔 伊喆 马颖宏 朱诗宇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4年第5期257-274,共18页
一、背景介绍桡骨远端骨折占所有骨折的26%~46%,占急诊骨折患者的1/6~1/5[1-5]。在儿童和青少年(年龄<18岁)和中老年人群(年龄>50岁)中,桡骨远端骨折均为最常见的骨折,且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5... 一、背景介绍桡骨远端骨折占所有骨折的26%~46%,占急诊骨折患者的1/6~1/5[1-5]。在儿童和青少年(年龄<18岁)和中老年人群(年龄>50岁)中,桡骨远端骨折均为最常见的骨折,且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中老年人群 循证指南 儿童和青少年 诊断与治疗 急诊骨折 发病率
下载PDF
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融合术治疗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多中心研究
9
作者 黄琦 徐江龙 +7 位作者 宿玉玺 叶卫华 唐欣 陈顺有 周治国 赵占波 付桂兵 唐盛平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1-526,共6页
目的采用多中心研究方案,评价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融合术治疗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参与单位包括深圳市儿童医院等6个医疗中心。2016年5月至2021年3月6个医疗中心共采用手术治疗单个胸椎或腰椎半椎体... 目的采用多中心研究方案,评价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融合术治疗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参与单位包括深圳市儿童医院等6个医疗中心。2016年5月至2021年3月6个医疗中心共采用手术治疗单个胸椎或腰椎半椎体畸形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35例,随访时间均在2年以上,均采用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融合术。收集所有患儿一般资料,测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冠状面主弯Cobb角、头侧代偿弯、尾侧代偿弯、冠状面平衡和矢状面节段性后凸角度以及并发症情况,评价手术效果。结果35例患儿中,男18例,女17例,其中半椎体位于第2至第10胸椎者10例,位于第11胸椎至第2腰椎者17例,位于第3至第5腰椎者8例。平均固定融合2.4个脊柱节段,手术年龄(4.5±2.6)岁,随访时间(42.6±17.6)个月;冠状面主弯Cobb角:术前为(37.6±9.0)°,术后为(9.0±6.4)°,末次随访时为(13.3±11.1)°。术后畸形矫正率为76.1%,末次随访时畸形矫正率为64.6%。头、尾侧代偿弯自行矫正率分别为44.4%和57.1%,节段性后凸矫正率为37.2%。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主弯、头侧代偿弯、尾侧代偿弯及节段性后凸角度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椎弓根切割4例(11.4%,4/35),畸形进展3例(8.6%,3/35),感染1例(2.9%,1/35),无一例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短节段融合术治疗单个胸椎或腰椎半椎体畸形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安全有效,能直接去除致畸原因,保留脊柱生长与活动功能,但需重点关注和积极预防椎弓根切割、畸形进展等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先天性 椎板切除术 脊柱融合术 治疗结果 多中心研究
下载PDF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后残余髋臼发育不良骨盆截骨时机与指征的多中心前瞻性非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方案
10
作者 李敬春 刘雁寒 +12 位作者 黎艺强 朱光辉 郭跃明 李明 康晓鹏 唐盛平 沈先涛 邵景范 陈顺有 蒋飞 李进 徐宏文 中国儿童骨科多中心研究协作组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7-534,共8页
全身麻醉下闭合复位加髋人位石膏固定是治疗24月龄以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的通用方法,但闭合复位后仍有约1/3的患儿存在残余髋臼发育不良。尽管骨盆截骨术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残余髋臼发育不良... 全身麻醉下闭合复位加髋人位石膏固定是治疗24月龄以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的通用方法,但闭合复位后仍有约1/3的患儿存在残余髋臼发育不良。尽管骨盆截骨术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残余髋臼发育不良的治疗,但其手术时机和手术指征仍不明晰。本研究拟通过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非随机对照试验探讨DDH闭合复位后残余髋臼发育不良的手术干预时机和指征。研究设计拟纳入283例DDH闭合复位后残余髋臼发育不良患儿,包括观察组183例,手术组(采用骨盆截骨术)100例。手术组根据患儿年龄采用Salter、Pemberton、骨盆三联或髋臼周围截骨术。所有患儿随访10年,拟在DDH闭合复位后8个时间点(闭合复位术后1、2、3、4、5~6、7~8、9~10年以及10年以上)拍摄髋关节正位X线片,测量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中心边缘角(center-edge angle of wiberg,CEA)和Reimer指数(Reimer's index,RI),根据末次随访时正位X线片上髋关节Severin分级分为满意组(Severin分级为Ⅰ、Ⅱ级)和不满意组(Severin分级为Ⅲ、Ⅳ级),利用Logistic回归和Cox回归分析残余髋臼发育不良的风险因素,比较两组患儿AI、CEA、RI及Severin分级情况。这一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可以为DDH闭合复位后残余髋臼发育不良的手术干预时机和指征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髋脱位 先天性 闭合复位 残余髋臼发育不良 截骨术 骨盆 临床方案 多中心研究
下载PDF
XMU-MP-1调节M1/M2极化平衡保护氧糖剥夺的BV2小胶质细胞的作用研究
11
作者 魏桂财 黄富妹 +3 位作者 赖泳锟 刘凯 林勤 郑忠 《海峡药学》 2024年第8期7-12,共6页
目的:探讨XMU-MP-1(Xiamen University-inhibitor of mammalian sterile 20-like kinase protein 1)对氧糖剥夺(OGD)损伤后小胶质细胞M1/M2极化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OGD法诱导BV2细胞损伤。实验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MST1/2 siRN... 目的:探讨XMU-MP-1(Xiamen University-inhibitor of mammalian sterile 20-like kinase protein 1)对氧糖剥夺(OGD)损伤后小胶质细胞M1/M2极化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OGD法诱导BV2细胞损伤。实验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MST1/2 siRNA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分别给予1.25、5.0和20.0μg·mL^(-1) XMU-MP-1)。采用MTT法测细胞活力,ELISA测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6和IL-1β表达,qRT-PCR测M1和M2标志物的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测CD206表达,蛋白印迹法测MST1、LATS1和YAP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XMU-MP-1抑制BV2细胞增殖,显著降低TNF-α、IL-6和IL-1β的表达水平,下调MCP-1、IL-6、TNF-α和i NOS mRNA的表达,上调CD206、IL-10、TGF-β、IL-10和YM1 mRNA表达,降低MST1和LAST 1蛋白表达,上调YAP和CD206表达。结论XMU-MP-1通过调控MST1/2的磷酸化,调节OGD损伤后的BV2细胞M1/M2极化平衡,为神经炎症靶点药物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小胶质细胞 哺乳动物不育系20样激酶1(MST1/2) Yes-相关蛋白 氧糖剥夺
下载PDF
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手术后外髁缺血性坏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12
作者 林基 潘源城 +3 位作者 林然 黄鸿哲 林伟凡 陈顺有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29-1034,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手术后肱骨外髁缺血性坏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福州市第二总医院采用手术治疗的337例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随访过程中通过X线片评估是否发生肱骨外髁缺血性坏死(avasc...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手术后肱骨外髁缺血性坏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福州市第二总医院采用手术治疗的337例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随访过程中通过X线片评估是否发生肱骨外髁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AVN),并以其作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侧别、BMI、Weiss分型、初始位移、骨折块是否翻转、术后移位程度、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长、术中造影以及复位方式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针对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P≤0.1的自变量,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筛选AVN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模型,并得出最佳截断值。结果337例患儿中,7例(2.1%,7/337)术后发生AVN。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AVN组与无AVN组患儿的年龄[2(1,4)岁比4(3,6)岁]、初始移位距离[14.8(11.3,15.8)mm比6.1(3.7,12.1)mm]、AVN患儿骨折块翻转率(6/7比76/3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两组性别、侧别、BMI、Weiss分型、术后移位程度、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长、术中关节腔造影以及复位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AVN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偏小(OR=1.953,95%CI:1.065~3.571)、骨折块翻转(OR=29.413,95%CI:1.138~760.015)。ROC曲线下面积为0.7766,年龄2.5岁是该预测模型的最佳截断值;年龄<2.5岁组和年龄≥2.5岁组患儿的AVN发生率(7.0%比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年龄偏小、骨折块翻转是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术后肱骨外髁缺血性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2.5岁可以作为最佳截断值用于预测AVN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髁骨折 缺血性坏死 危险因素 外科手术 儿童
下载PDF
自组装脂质体纳米载体对骨肉瘤细胞Saos-2靶向递送及凋亡的影响
13
作者 陈康尧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03-106,共4页
目的以天然脂肪酸月桂酸和硬脂酸为骨架,利用它们在二甲基甲酰胺(dimethylformamide,DMF)中的自组装构建了一种脂质体纳米载体并负载阿霉素,对其靶向人骨肉瘤细胞Saos-2及凋亡情况进行考察.方法采用自组装制备了负载阿霉素的脂质体纳米... 目的以天然脂肪酸月桂酸和硬脂酸为骨架,利用它们在二甲基甲酰胺(dimethylformamide,DMF)中的自组装构建了一种脂质体纳米载体并负载阿霉素,对其靶向人骨肉瘤细胞Saos-2及凋亡情况进行考察.方法采用自组装制备了负载阿霉素的脂质体纳米载体,采用激光共聚焦考察了其靶向人骨肉瘤细胞Saos-2能力,采用Annexin V-FITC染色技术考察了脂质体纳米载体对人骨肉瘤细胞Saos-2凋亡的影响.结果自组装脂质体纳米载体与人骨肉瘤细胞Saos-2孵育48h时,荧光强度最高,绿色荧光的自组装脂质体纳米载体会围绕在骨肉瘤细胞Saos-2周围,相对于同剂量DMF的对照组,自组装脂质体纳米载体组的细胞无论是早期凋亡还是晚期凋亡的比例均有所增加.结论负载阿霉素的脂质体纳米载体能准确地靶向人骨肉瘤细胞Saos-2,并加速人骨肉瘤细胞Saos-2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纳米载体 阿霉素 骨肉瘤细胞Saos-2 细胞靶向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基于PI3K/Akt通路探讨氟尿嘧啶对大鼠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
14
作者 郑世雄 林煜 +1 位作者 刘合亮 魏艳珍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99-103,F0004,共6页
目的以PI3K/Akt信号通路为切入点,探讨氟尿嘧啶抑制膝骨关节炎模型大鼠软骨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氟尿嘧啶治疗组,采用改良Hulth法制备膝骨关节炎模型,术后6周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 目的以PI3K/Akt信号通路为切入点,探讨氟尿嘧啶抑制膝骨关节炎模型大鼠软骨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氟尿嘧啶治疗组,采用改良Hulth法制备膝骨关节炎模型,术后6周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于膝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氟尿嘧啶治疗组按2mg/kg重组氟尿嘧啶注射液关节腔内注射,持续干预15d后取材;番红固绿染色观察软骨组织结构变化,AB-PAS染色观察软骨基质黏蛋白分布变化,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软骨组织PI3K、p-PI3K、Akt、p-Akt、Bcl-2和Bax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对照组软骨4层结构紊乱,可见软骨缺失和软骨细胞凋亡,基质浅染甚至失染,酸性黏蛋白分布缩小和中性黏蛋白分布扩大,潮线不清;p-PI3K、p-Akt、Bcl-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Baxm 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氟尿嘧啶治疗组软骨结构较规则,未见明显软骨缺失和细胞凋亡,基质染色较深,酸性黏蛋白分布扩大和中性黏蛋白分布缩小,潮线可见;p-PI3K、p-Akt、Bcl-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Bax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关节腔内注射氟尿嘧啶可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软骨细胞凋亡和基质降解,延缓关节软骨退变的病理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氟尿嘧啶 细胞凋亡 PI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骨肽注射液在四肢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应用的效果及对血清指标水平的影响分析
15
作者 尤龙木 何文 《北方药学》 2024年第6期41-42,60,共3页
目的:探讨骨肽注射液在四肢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应用的效果及对血清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100例四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应用阿法骨化醇治疗,观察组术后早期采用骨肽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期间疼痛程度、治... 目的:探讨骨肽注射液在四肢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应用的效果及对血清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100例四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应用阿法骨化醇治疗,观察组术后早期采用骨肽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期间疼痛程度、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水平。结果: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94.00%vs76.00%)(P<0.05)。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更低(P<0.05)。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BGP、PICP、CT水平明显更高(P<0.05)。结论:骨肽注射液能够加速四肢骨折患者骨折端愈合,缓解疼痛症状,提升其骨代谢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肽注射液 四肢骨折 疼痛程度 骨代谢水平
下载PDF
注射用卡络磺钠联合氨甲环酸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失血及纤溶指标、炎症因子的影响
16
作者 钟建元 高晓乐 《神经药理学报》 2024年第6期45-49,共5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卡络磺钠联合氨甲环酸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失血的影响。方法: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于切皮前5 min,两组均予以氨甲环酸1 g静脉滴注,手术结束即刻... 目的:探讨注射用卡络磺钠联合氨甲环酸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失血的影响。方法: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于切皮前5 min,两组均予以氨甲环酸1 g静脉滴注,手术结束即刻,观察组予以注射用卡络磺钠静脉滴注,对照组则予以生理盐水静脉滴注。记录两组围术期失血情况,于术前及术后1 d,检测患者外周血对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D二聚体水平,并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记录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均减少(P<0.05),术后引流量、最大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下降值和异体输血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1 d,两组FDP、D-二聚体、IL-6、CRP水平均上升(P<0.05),但相比对照组,观察组FDP、D-二聚体、IL-6、CRP水平较低(P<0.05)。较对照组,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更短(P<0.05),两组感染、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卡络磺钠联合氨甲环酸使用能够减少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失血,抑制纤溶,减轻炎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且不增加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围术期失血 氨甲环酸 注射用卡络磺钠 炎症
下载PDF
空心螺钉与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内踝Salter-Harris Ⅲ、Ⅳ型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潘源城 卢凤珊 +4 位作者 陈添来 马洪 郭跃明 李伟强 陈顺有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8-403,共6页
目的比较空心螺钉与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内踝Salter-Harris Ⅲ、Ⅳ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州市第二总医院小儿骨科和佛山市中医院小儿骨科自2016年6月至2022年6月分别收治的48、16例儿童内踝Salter-Harris Ⅲ、Ⅳ型骨折患者资料... 目的比较空心螺钉与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内踝Salter-Harris Ⅲ、Ⅳ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州市第二总医院小儿骨科和佛山市中医院小儿骨科自2016年6月至2022年6月分别收治的48、16例儿童内踝Salter-Harris Ⅲ、Ⅳ型骨折患者资料。男32例,女32例;年龄12(10,14)岁;左侧31例,右侧33例;骨折Salter-Harris分型:Ⅲ型45例,Ⅳ型19例。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2组:空心螺钉组44例(采用空心螺钉固定),克氏针组20例(采用克氏针固定)。末次随访时摄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对两组患儿进行影像学评估,并根据踝关节活动度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定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同时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除侧别外,两组患儿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术后获(37.3±21.5)个月随访,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空心螺钉组与克氏针组患儿患侧胫骨远端外侧角分别为89.0°(89.0°,90.0°)、89.0°(89.0°,90.0°),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73.5°(67.8°,76.0°)、70.0°(70.0°,75.0°),AOFAS踝-后足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7.7%(43/44)、95.0%(19/20),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螺钉组与克氏针组患儿术后骨骺早闭发生率分别为36.4%(16/44)和65.0%(1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结论空心螺钉与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内踝Salter-Harris Ⅲ、Ⅳ型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功能结果。然而,空心螺钉固定在减少骨骺早闭的风险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骨折固定术 踝关节 Salter-Harris分型
原文传递
成人桡骨远端骨折诊断与治疗循证指南(2024) 被引量:2
18
作者 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北京积水潭医院)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新与转化学组 +23 位作者 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康复专业委员会创伤学组 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北京医学会创伤学分会 北京围手术期医学研究会创伤骨科专业委员会 蒋协远 张长青 余斌 吴新宝 公茂琪 李庭 孙志坚 米萌 肖鸿鹄 费晗 余翔 谭哲伦 王玲 郭颖彬 米尔阿里木·木尔提扎 付刚 高士翔 伊喆 马颖宏 朱诗宇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37-753,共17页
一、背景介绍。桡骨远端骨折占所有骨折的26%~46%,占急诊骨折患者的1/6~1/5[1,2,3,4,5]。在儿童和青少年(年龄<18岁)和中老年人群(年龄>50岁)中,桡骨远端骨折均为最常见的骨折,且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病率也... 一、背景介绍。桡骨远端骨折占所有骨折的26%~46%,占急诊骨折患者的1/6~1/5[1,2,3,4,5]。在儿童和青少年(年龄<18岁)和中老年人群(年龄>50岁)中,桡骨远端骨折均为最常见的骨折,且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5,6,7]。女性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疏松程度较男性更严重,桡骨远端骨折发病率上升也较男性更为明显。研究表明在65岁以上人群中,女性发生桡骨远端骨折的风险是男性的5倍[8]。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老年人口逐年增多,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中老年人群 社会公共卫生 循证指南 儿童和青少年 骨质疏松程度 雌激素水平 老年人口
原文传递
儿童股骨颈合并大转子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分析
19
作者 潘源城 陈添来 +4 位作者 薛宸涛 卢凤珊 欧阳智斌 郭跃明 陈顺有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8-542,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颈合并大转子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福州市第二总医院小儿骨科收治的5例儿童股骨颈合并大转子骨折患者资料。男1例,女4例;年龄(11.0±1.9)岁;股骨颈骨折Delbet分型:...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颈合并大转子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福州市第二总医院小儿骨科收治的5例儿童股骨颈合并大转子骨折患者资料。男1例,女4例;年龄(11.0±1.9)岁;股骨颈骨折Delbet分型:均为Ⅲ型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4±2.1)d。所有患儿采用空心螺钉(1例)或儿童髋部接骨板(4例)固定治疗。分析此类骨折的临床特点,记录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患髋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儿童股骨颈合并大转子骨折的临床特点:①狭窄区域内骨折同时累及2个解剖部位,②粉碎性骨折,③均为DelbetⅢ型股骨颈骨折。所有患儿术后获(22.8±6.0)个月随访。5例患儿骨折均获骨性愈合,股骨大转子骨折愈合时间为(5.2±1.8)周,股骨颈骨折愈合时间为8.0(8.0,10.0)周。随访期间无一例患儿发生股骨头坏死、髋内翻畸形及双下肢不等长等并发症。2例患儿术后出现大转子骨骺早闭。末次随访时根据Ratliff评分标准评定患髋功能:优3例,良2例。结论儿童股骨颈合并大转子骨折是一类特殊的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狭窄区域内骨折同时累及2个解剖部位,且均为DelbetⅢ型骨折。切开复位空心螺钉或儿童髋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此类骨折的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钉 骨板 儿童
原文传递
儿童骨折的损伤特点及治疗趋势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凤飞 卢育南 陈顺有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4-377,共4页
全国每年约有500万的儿童发生骨折,其骨折的损伤模式不同于成人,诊断治疗具有特殊性[1]。据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小儿骨科工作委员会的统计数据,2023年国内专业从事儿童骨科的医师人数不足2000人,且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很多医... 全国每年约有500万的儿童发生骨折,其骨折的损伤模式不同于成人,诊断治疗具有特殊性[1]。据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小儿骨科工作委员会的统计数据,2023年国内专业从事儿童骨科的医师人数不足2000人,且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很多医院的儿童骨折由成人骨科医生来处理,了解儿童骨折的特殊性,掌握其治疗原则,是广大骨科医师的必修课。在2023年2期小儿骨科重点刊,我们就儿童最好发的"肘部损伤"做了总结[2],本期重点刊组稿我们就儿童骨折的"损伤特点及治疗趋势"为主题,向广大骨科医师介绍儿童骨折的治疗原则和注意事项,希望大家能熟练掌握儿童创伤的诊治特点,并提倡小儿骨科的标准化、专业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医师协会 骨科医师 小儿骨科 损伤特点 儿童骨折 骨科医生 肘部损伤 诊治特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