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出导向“产教研”融合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以福州理工学院应用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寇丽杰 《科技视界》 2022年第2期131-134,共4页
新工科背景下,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研究,“产教研”融合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必然的走势。论文在地方民办应用型高校福州理工学院现有校企合作背景下,坚持校企产教研融合,建立高校教学与企业需求,学术科研相结合的创新实践能力培... 新工科背景下,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研究,“产教研”融合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必然的走势。论文在地方民办应用型高校福州理工学院现有校企合作背景下,坚持校企产教研融合,建立高校教学与企业需求,学术科研相结合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本研究依托项目推进融合,将企业项目和科研课题带入课堂和实验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质量,采用产出导向的混合式教学方法推动课程教学。笔者的研究为新工科教育发展中产教研进一步深度融合并有效落地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研融合 产出导向 应用型人才培养
下载PDF
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深度融合培养模式研究——以F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许文庆 《萍乡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87-91,共5页
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特点,针对软件工程专业进行"产教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适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训教学基地、课程体系、分散实践教学的运行管理机制,通过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 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特点,针对软件工程专业进行"产教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适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训教学基地、课程体系、分散实践教学的运行管理机制,通过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操作水平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具备较高的软件设计水平、实践动手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提升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应用型本科 软件工程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应用复分析理论计算一类菲涅尔型积分
3
作者 江毅 苏灵燕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9-12,共4页
对于一类用实函数理论较难求解的菲涅尔型积分,先应用狄利克雷判别法判断其敛散性,再结合围道积分法和柯西积分定理给出了带有x^(n-2)或x^(m)的菲涅尔型积分的一般性收敛结果.
关键词 菲涅尔型积分 狄利克雷判别法 围道积分法 柯西积分定理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4
作者 周翔 《电脑与电信》 2024年第9期69-72,共4页
随着新工科建设的不断推进,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计算机学科中新工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挑战,提出两个角色弱化和五个方面脱节的问题,... 随着新工科建设的不断推进,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计算机学科中新工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挑战,提出两个角色弱化和五个方面脱节的问题,然后探讨了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提出“以学生为根本,以实践为导向,以过程为成果,以自主为动力”的教育理念,最后结合实践经验,总结了该模式在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具体应用与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创新实践 智能科学与技术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基于新工科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5
作者 周翔 《电脑与电信》 2024年第8期79-83,111,共6页
随着新工科建设的深入,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亟待创新。针对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践,首先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需求,以及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所面临的挑战。接着,提出了“点-线... 随着新工科建设的深入,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亟待创新。针对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践,首先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需求,以及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所面临的挑战。接着,提出了“点-线-面-体”相结合的思路,构建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且详细阐述了进阶式项目课程组的具体构建内容与实践应用。实践表明,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在本校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智能科学与技术 递进式 实践教学体系
下载PDF
智能制造与电子信息类专业群“交叉融合”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与实践
6
作者 叶楠 李婷 +1 位作者 吕守向 黄香平 《智能制造》 2024年第4期129-132,共4页
针对智能制造产业高技术、高技能的综合型人才需求量猛增,新技术的变革发展带来的人才培养挑战,本文提出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交叉融合实践”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途径,介绍了以智能制造为主线的“纵向可发展+横向可迁移”的... 针对智能制造产业高技术、高技能的综合型人才需求量猛增,新技术的变革发展带来的人才培养挑战,本文提出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交叉融合实践”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途径,介绍了以智能制造为主线的“纵向可发展+横向可迁移”的课程体系,其目标希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以期对现代化制造类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具有前瞻、导向和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 交叉融合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基于“BD+TOC”的“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7
作者 李婷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5年第1期58-63,69,共7页
阐述“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结合工程实践与项目案例,将工程能力作为课程教学重要目标,通过教学内容重构、主题式教学方法使用及考核方式改革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驱力,强化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微波技术领域和天线设计... 阐述“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结合工程实践与项目案例,将工程能力作为课程教学重要目标,通过教学内容重构、主题式教学方法使用及考核方式改革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驱力,强化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微波技术领域和天线设计应用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技术与天线 教学创新 工程教育 主题式教学 反向设计
下载PDF
关于群胚的一个等价构造
8
作者 邱志敏 王丹丹 肖镇然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94-96,共3页
为了构造一个新的等价群胚G_([1]),先考虑以G^(0)_([1])=G^(1)为G_([1])的对象空间,G_([1])(α,β)={(ξ,ζ)∈G^(1)×G^(1)|ζα=βξ}为箭头空间,证明G_([1])满足群胚定义;再考虑一个从G_([1])到G的严格态射s_([1])=(s^(0)_([1]),... 为了构造一个新的等价群胚G_([1]),先考虑以G^(0)_([1])=G^(1)为G_([1])的对象空间,G_([1])(α,β)={(ξ,ζ)∈G^(1)×G^(1)|ζα=βξ}为箭头空间,证明G_([1])满足群胚定义;再考虑一个从G_([1])到G的严格态射s_([1])=(s^(0)_([1]),s^(1)_([1])):G_([1])→G,其中,s^(0)_([1])=s:G^(0)_([1])→G^(0),s^(1)_([1])=π_(1):G^(1)_([1])→G^(1),证明G_([1])和G等价。即对任意群胚G=(G^(1)→G^(0)),可以构造一个新的和它等价的群胚G_([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胚 群胚态射 纤维积 等价
下载PDF
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AIoT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9
作者 李婷 刘顺财 《计算机教育》 2025年第3期160-165,共6页
面向AIoT技术领域和各行业AIoT融合应用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结合新工科建设对高校人才培养学科专业交叉融合要求和应用型高校办学特色与定位,提出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AIoT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OBE教学理念指导下,分析AIoT产业人才需求和... 面向AIoT技术领域和各行业AIoT融合应用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结合新工科建设对高校人才培养学科专业交叉融合要求和应用型高校办学特色与定位,提出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AIoT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OBE教学理念指导下,分析AIoT产业人才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详细阐述以传统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专业为代表的ICT类专业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定位、专业建设方案、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等方面的思路与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物联网 产教融合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大规模通信网络涉密信息安全动态预警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薇 张昂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70-374,共5页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深入发展,良好的网络安全是进行大规模网络通信的基础。针对传统信息安全预警存在虚警高、感知能力差等缺点,提出了基于博弈对抗的大规模网络涉密信息的动态预警方法。针对动态预警,上述方法首先将整个网络系统进...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深入发展,良好的网络安全是进行大规模网络通信的基础。针对传统信息安全预警存在虚警高、感知能力差等缺点,提出了基于博弈对抗的大规模网络涉密信息的动态预警方法。针对动态预警,上述方法首先将整个网络系统进行不同阶段的分段,对不同阶段的非合作信号攻击进行动态博弈建模和分析。然后设计了多阶段的博弈对抗模型的求解方法,同时给出对应阶段的对抗博弈策略。为了验证提出方法和模型的有效性,给出了不同角度的数字仿真,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上述方法可以很好地为大规模涉密信息安全提供有效的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 动态预警 网络 涉密信息 博弈对抗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KLT跟踪图像拼接模型设计 被引量:2
11
作者 卢佳佳 《现代电子技术》 2021年第13期41-45,共5页
传统的KLT跟踪图像拼接模型存在特征点偏移参数对称性低、抗干扰能力差的问题,导致拼接结果光滑度较低,为此,基于计算机视觉设计了一种新的KLT跟踪图像拼接模型。通过灰度检测法辨析KLT跟踪图像的关键点和特征角点,实现特征角点的提取... 传统的KLT跟踪图像拼接模型存在特征点偏移参数对称性低、抗干扰能力差的问题,导致拼接结果光滑度较低,为此,基于计算机视觉设计了一种新的KLT跟踪图像拼接模型。通过灰度检测法辨析KLT跟踪图像的关键点和特征角点,实现特征角点的提取和匹配;然后通过图像拼接线性估计、PERANSANC算法特征点过滤、KLT单应性矩阵计算求精过程,实现对KLT跟踪图像拼接模型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计算机视觉的KLT跟踪图像拼接模型能够有效提高拼接模型特征点偏移参数对称性,增强拼接过程抗干扰能力,使得拼接结果光滑度得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拼接 KLT技术 计算机视觉 模型设计 特征点匹配 特征点提取 图像追踪
下载PDF
单幅图像距离信息分析模型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宗煌 林志强 +1 位作者 许美燕 黄方方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1期88-94,共7页
针对单幅图像的距离信息分析,首先建立合理的世界坐标系,基于RANSAC算法的双消失点法计算相机内参数矩阵与外参数矩阵;然后根据相机投影模型,求解图像中点在三维空间中的坐标;最后可得到运动目标之间以及拍照者距地物目标的距离.结果表... 针对单幅图像的距离信息分析,首先建立合理的世界坐标系,基于RANSAC算法的双消失点法计算相机内参数矩阵与外参数矩阵;然后根据相机投影模型,求解图像中点在三维空间中的坐标;最后可得到运动目标之间以及拍照者距地物目标的距离.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单幅图像距离信息分析模型可以有效地提取视觉情报中地物目标的几何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情报分析 RANSAC算法 双消失点法 相机投影模型 信息分析模型
下载PDF
智能云平台异构数据库协同检索算法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倪强 周守东 宋婷婷 《保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1-97,共7页
智能云平台是一种集成各种资源和功能的高效计算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灵活的数据存储和高效的数据检索服务.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异构数据库中数据呈爆炸式增长.为了提升网络异构数据库检索效果,提出智能云平台异构数据库协同检索算法.... 智能云平台是一种集成各种资源和功能的高效计算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灵活的数据存储和高效的数据检索服务.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异构数据库中数据呈爆炸式增长.为了提升网络异构数据库检索效果,提出智能云平台异构数据库协同检索算法.构建智能云平台异构数据库,均衡异构数据库中的节点能耗;排序云平台多源异构数据,预处理异构数据;建立以索引库为核心的检索服务引擎,利用神经网络提取多源异构数据特征,实现异构数据库的匹配检索.测试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查准率为96%,查全率为94%,数据丢失量仅为1.由此证明,所提方法有效提高了网络异构数据库检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平台 异构数据库 索引库 神经网络 匹配检索
下载PDF
物联网中非结构化信息特征自动提取方法研究
14
作者 林晓农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1期17-21,共5页
由于物联网中非结构化信息占比较大,且信息增速较快,为解决现有方法无法有效处理海量非结构化信息的特征,存在特征提取结果准确性不高与耗时较长的问题,提出物联网中非结构化信息特征自动提取方法。依据非结构化信息描述概念,构建一个... 由于物联网中非结构化信息占比较大,且信息增速较快,为解决现有方法无法有效处理海量非结构化信息的特征,存在特征提取结果准确性不高与耗时较长的问题,提出物联网中非结构化信息特征自动提取方法。依据非结构化信息描述概念,构建一个四面体结构,实现对非结构化数据的整体描述。采用小波降噪方法去除非结构化信息中的非正常流信息,保证特征提取的效率。在此基础上,运用多特征判别方法实现对有价值特征与无价值特征的判别,从而实现对非结构化信息特征的自动提取。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实现对非结构化信息特征的高效提取,且提取结果准确性较高,所得结果具有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非结构化信息 特征提取 小波降噪 多特征判别
下载PDF
基于SeetaFace6的人脸识别信息管理系统
15
作者 李娟 杨溢超 《现代计算机》 2023年第24期117-120,共4页
基于人脸识别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实现身份信息的高效化管理,但传统的人脸识别信息管理系统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对人脸图像质量要求高、系统运行速度慢等。基于SeetaFace6设计与实现了人脸识别信息管理系统,系统采用轻量级、易部署的SeetaFa... 基于人脸识别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实现身份信息的高效化管理,但传统的人脸识别信息管理系统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对人脸图像质量要求高、系统运行速度慢等。基于SeetaFace6设计与实现了人脸识别信息管理系统,系统采用轻量级、易部署的SeetaFace6人脸识别引擎实现人脸检测、跟踪、注册与识别等信息管理与可视化分析,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快速响应能力,可应用于工地人员进出通行、考勤打卡、安全监控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信息管理系统 SeetaFace6 深度学习
下载PDF
基于粒度计算的数据流最大频繁项集更新方法
16
作者 周翔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5,共5页
为提高对数据流内信息挖掘的程度,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粒度计算的数据流最大频繁项集更新方法。根据数据流存在的不确定性特点,以属性的取值建立对象粒,将对数据流最大频繁项集的挖掘转化为相同属性对象粒的计算,将过程计算分为两部分,即... 为提高对数据流内信息挖掘的程度,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粒度计算的数据流最大频繁项集更新方法。根据数据流存在的不确定性特点,以属性的取值建立对象粒,将对数据流最大频繁项集的挖掘转化为相同属性对象粒的计算,将过程计算分为两部分,即实时数据流信息挖掘和数据流信息分析,引入对象粒计算方法对实时挖掘结果进一步分析,得出最大频繁项集,对其进行更新。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在相对稀疏和稠密的数据流环境中,所提方法运行时间相对于对比方法至多可提升30%,最少所占内存可低至对比方法的50%,且相同条件下,随最小支持度阈值变化,运行时间减小幅度均明显少于对比方法,表明实验方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流 粒度计算 最大频繁项集 最小支持度阈值
下载PDF
民办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改革与实践
17
作者 郑劲松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11期46-51,共6页
近年来民办本科高校围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逐渐开展相应的教学改革。文中以福州理工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建设为案例,结合民办本科高校自身特色,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和持续改进三大理念,从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 近年来民办本科高校围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逐渐开展相应的教学改革。文中以福州理工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建设为案例,结合民办本科高校自身特色,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和持续改进三大理念,从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可量化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机制、多方参与的持续改进评价机制三个方面阐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为民办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民办高校 电子信息类专业
下载PDF
区域经济发展潜力时间序列预测模型仿真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磊 宋婷婷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20-24,共5页
为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潜力时间预测准确性,提出了区域经济发展潜力时间序列预测模型仿真。文章对区域经济发展数据归一化、降维重构;基于滑动窗口,引入决策树进行区域经济发展数据时序特征提取;利用自注意力机制线性映射函数进行区域经济... 为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潜力时间预测准确性,提出了区域经济发展潜力时间序列预测模型仿真。文章对区域经济发展数据归一化、降维重构;基于滑动窗口,引入决策树进行区域经济发展数据时序特征提取;利用自注意力机制线性映射函数进行区域经济发展数据特征融合;基于残差网络改进CNN网络,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潜力时间序列预测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预测拟合系数较高,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均低于0.4,提升了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 时序特征 区域经济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信号与系统”课程建设实践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婷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24年第4期68-71,共4页
针对“新工科”背景下“信号与系统”课程存在教学与工程实际脱节、学生工程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等突出问题,以OBE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目标,采用“双线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课程内容重构强化... 针对“新工科”背景下“信号与系统”课程存在教学与工程实际脱节、学生工程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等突出问题,以OBE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目标,采用“双线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课程内容重构强化课程与工程的联系、拓展课堂实践提升课程“两性一度”、多维度考核评价形成持续改进机制等方法,结合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提高学生工程素养,为电子信息类核心课程新工科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与系统 课程建设 新工科
下载PDF
基于低代码平台的软件开发实践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林平 宋婷婷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8-61,80,共5页
低代码平台凭借其减少代码和编程工作、提高开发效率以及降低开发成本的优势,已经成为企业应对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工具。该研究对当前知名的低代码平台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其通过拖拽方式实现快速交付和产品迭代,以及灵活、可靠的软件系统... 低代码平台凭借其减少代码和编程工作、提高开发效率以及降低开发成本的优势,已经成为企业应对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工具。该研究对当前知名的低代码平台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其通过拖拽方式实现快速交付和产品迭代,以及灵活、可靠的软件系统开发与部署的优点,并基于低代码Oracle APEX平台,验证了实际案例。文章以期为寻找满足企业软件系统快速开发需求的新途径提供参考,进一步助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代码平台 软件开发 部署 数字化转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