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射医学临床教学心得
1
作者 赖明哲 谢明辉 《中外医疗》 2013年第34期134-135,共2页
医学是关乎生命的严谨科学,需要一丝不苟、求实奉献的精神。"没有诊断就没有治疗",放射诊断是重要的临床诊断步骤,通过放射医学临床教学,让临床医学专业及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学生达到教学大纲相关要求,为这些医学生成为一名合... 医学是关乎生命的严谨科学,需要一丝不苟、求实奉献的精神。"没有诊断就没有治疗",放射诊断是重要的临床诊断步骤,通过放射医学临床教学,让临床医学专业及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学生达到教学大纲相关要求,为这些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好医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医学 临床教学 心得
下载PDF
双套管负压冲洗引流技术在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廖涛 谢思根 曹裕中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6期37-40,共4页
目的分析双套管负压冲洗引流技术在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2月-2024年6月共14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使用双套管负压冲洗引流技术的治疗效果,并对其使用方式、方法、优缺点、相关并发症等进行临床经验总... 目的分析双套管负压冲洗引流技术在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2月-2024年6月共14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使用双套管负压冲洗引流技术的治疗效果,并对其使用方式、方法、优缺点、相关并发症等进行临床经验总结。结果经双套管负压冲洗引流患者,均痊愈出院,临床效果好,引流充分,换药时间短,医务人员工作大幅减轻,患者无换药恐惧及痛苦,无明显并发症,临床效果确切。结论双套管负压冲洗引流技术在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应用中,引流充分、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颈部 多间隙感染 双套管引流 负压冲洗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临床治疗 被引量:23
3
作者 漆柳青 林建寨 +2 位作者 陈景钗 邹叶萍 刘永丹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1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5月~2016年7月收治的238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患者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诊断和治疗方案。结果 ... 目的探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5月~2016年7月收治的238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患者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诊断和治疗方案。结果 238例患者中,孕囊外生型98例,孕囊内生型128例,混合包块型12例。孕囊外生型者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或者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孕囊内生型患者中,单纯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78例,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清宫术36例,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MTX治疗14例。12例混合包块型患者中,4例行单纯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7例行子宫动脉栓塞联合清宫术,1例行全子宫切除术。随访3个月,所有未切除子宫患者均恢复月经。结论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临床上应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子宫瘢痕妊娠 剖宫产 孕囊外生型 孕囊内生型 混合包块型
下载PDF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危重患者病情变化的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温玉敏 陈宝珠 范淑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9-551,共3页
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危重患者病情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10年5月我院重症医学科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87例危重患者,其中无或轻度心肺功能不全(A组)40例,心肺功能严重不全(B组)47例,机械通气后0、1... 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危重患者病情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10年5月我院重症医学科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87例危重患者,其中无或轻度心肺功能不全(A组)40例,心肺功能严重不全(B组)47例,机械通气后0、1、3、12、24 h抽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记录即刻PetCO2。结果机械通气后0、1、3、12、24 h PetCO2与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86、0.899、0.932、0.840和0.866,P<0.05);PaCO2-PetCO2(ADCO2)与通气时间呈负相关(r=-0.752,P<0.05)。机械通气1 h后A组、B组PetCO2与PaCO2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48和0.688,P<0.05);A组ADCO2为(2.1±5.2)mm Hg,B组为(7.7±8.0)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9,P=0.0003)。结论 PetCO2具有无创、连续等特点,不仅能监测通气状况,还可监测循环功能和肺部血流情况,发现呼吸机故障,确定气管插管位置,对判断危重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气分析 二氧化碳分压 呼吸 人工 重症监护
下载PDF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分娩潜伏期镇痛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6
5
作者 吴桂寿 郑成辉 +3 位作者 上官明化 钟进财 郑晓春 李育蓉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34期113-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分娩潜伏期镇痛应用中的可行性,并测定舒芬太尼的最适剂量。方法本院拟行无痛分娩的足月初产妇80例,ASAI~Ⅱ级,随机分为4组(n=20),每组产妇进入分娩潜伏期时(规律宫缩、宫口开大...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分娩潜伏期镇痛应用中的可行性,并测定舒芬太尼的最适剂量。方法本院拟行无痛分娩的足月初产妇80例,ASAI~Ⅱ级,随机分为4组(n=20),每组产妇进入分娩潜伏期时(规律宫缩、宫口开大1cm),选择L2、3椎间隙穿刺成功后,A组给予舒芬太尼2μg;B组给予舒芬太尼4μg;C组给予舒芬太尼6μg;D组给予舒芬太尼8μg,每组产妇均将舒芬太尼采用灭菌注射用水稀释到2.0ml后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而后向头端留置硬膜外导管,留置导管长度为3cm,同时连接硬膜外镇痛(PCEA)泵,镇痛药物采用0.1%罗哌卡因复合0.4μg/ml舒芬太尼,总量为100ml,首剂量设定为6ml,维持剂量为6ml,PCEA剂量为6ml,锁定时间为30min,PCEA维持至第一产程结束。观察各组产妇镇痛起效时间、PCEA首次给药时间及用药量、运动阻滞情况,第一、二、三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方式。结果C、D组患者的镇痛起效时间快于A、B组(P〈0.05);C、D组患者镇痛持续时间长于A、B组(P〈0.05);B、D组PCEA给药量少于A组(P〈0.05);A组第一产程时间长于B、C组(P〈0.05);但D组皮肤瘙痒的发生率高于A、C组(P〈0.05);各组在运动阻滞情况、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方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选用4-6μg舒芬太尼,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产科分娩潜伏期镇痛,且副作用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 舒芬太尼 无痛分娩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力宝 黄松华 +1 位作者 李超 陈仁旺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23期97-99,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TP方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TP方案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并统计分析不良反应。结...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TP方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TP方案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并统计分析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54.5%,临床获益率为78.8%;对照组有效率为34.3%,临床获益率为6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异常是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与单纯TP方案比较可使患者临床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TP方案 疗效
下载PDF
局部外用干扰素预防尖锐湿疣复发临床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肖鹏 张秀钦 王菁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3年第6期592-594,共3页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感染经CO2激光治疗后局部喷涂重组十扰素α-2b喷雾剂预防复发的有效悱和安全性方法将130例CA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8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26例;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5.8岁,对照组62例.其中男性40...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感染经CO2激光治疗后局部喷涂重组十扰素α-2b喷雾剂预防复发的有效悱和安全性方法将130例CA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8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26例;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5.8岁,对照组62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22例:年龄20。46岁,平均年龄35.6岁。治疗组采用CO2激光治疗后局部喷涂重组十扰索α-2b喷雾剂:对照组给予CO2激光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6个月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肯年龄、性别、病程和皮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率治疗组为94.1%,时照组67.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署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均逐月随诊6个月,复发率对照组为32.3%,治疗组为5.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经CO2激光治疗后局部喷涂重组干扰索α-2b对预防CA安全有效.具有使用方便.不良反应低,能有效预防CA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干扰素α-2b喷雾剂 尖锐湿疣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胡安然 王永忠 +2 位作者 郑福榕 郑志铭 叶建国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8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治疗嵌顿性腹股沟疝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3月为33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成功完成TEP,3例中转开腹行小切口下小肠...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治疗嵌顿性腹股沟疝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3月为33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成功完成TEP,3例中转开腹行小切口下小肠部分切除术+内环口高位缝扎术。手术时间42~140 min,平均(63.4±20.3)min;住院2~11 d,平均(4.5±2.2)d,术后出现血清肿7例(23%),无肠梗阻及补片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57个月,无慢性疼痛及复发。结论:TEP治疗嵌顿性腹股沟疝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康复快等优势,但术者需具备腹腔镜疝修补手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嵌顿疝 疝修补术 全腹膜外 腹腔镜检查
下载PDF
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在血液透析隐性水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3
9
作者 廖爱能 陈爱萍 +3 位作者 金哲 吴文胜 王小华 王新珠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20期125-127,共3页
目的探讨血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在维持性血液透析隐性水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检测32例临床无明显水肿、心力衰竭表现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NT-proBNP水平,同时监测患者体重(BW)、动态血压监测24 h平均收缩压... 目的探讨血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在维持性血液透析隐性水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检测32例临床无明显水肿、心力衰竭表现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NT-proBNP水平,同时监测患者体重(BW)、动态血压监测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24 h MSBP/24 h MDBP)、血红蛋白(HGB)、白蛋白(ALB)、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24 h尿量(24 h UV)及心脏超声指标[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舒张末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并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比较和分析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检测结果。结果治疗前后的HGB、ALB、24 h UV、eGFR、LV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24 h MSBP、24 h MDBP、BW及NT-proBNP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降幅与BW下降值呈正相关(r=0.397,P=0.025),与24 h MSBP、24 h MDBP及LVMI下降值无相关性(P>0.05)。结论要重视对血液透析隐性水肿患者干体重的定期评估,血NT-proBNP水平动态检测有助于判断患者的BW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 隐性水肿 血液透析 干体重
下载PDF
三血管气管切面超声诊断胎儿主动脉弓异常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生旭 汪荣华 童小燕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15期2137-2139,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三血管气管切面对胎儿主动脉弓异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福建省三明市第二医院行中孕期产前超声筛查中经超声心动图检出的胎儿主动脉弓异常73例,经产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引产后病理解剖证实,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三血管气管切面对胎儿主动脉弓异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福建省三明市第二医院行中孕期产前超声筛查中经超声心动图检出的胎儿主动脉弓异常73例,经产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引产后病理解剖证实,分析在三血管气管切面中的超声表现。结果本组胎儿在三血管气管切面均有特征性声像图的改变:迷走右锁骨下动脉48例,右位主动脉弓伴左侧动脉导管11例,主动脉弓缩窄11例,主动脉弓离断2例,双主动脉弓1例。结论三血管气管切面对胎儿主动脉弓异常的超声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主动脉弓 三血管气管切面 超声诊断
下载PDF
关节镜下经皮与开放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谢文生 林影 陈荣汉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25期67-69,72,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经皮与开放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4年12月诊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56例患者采用开放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为对照组,56例患者采...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经皮与开放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4年12月诊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56例患者采用开放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为对照组,56例患者采用关节镜下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明显小于对照组,优良率、Rusmussen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经皮与开放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均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其中关节镜下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创伤小,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开放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胫骨平台骨折
下载PDF
抗菌药临床应用管理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养琳 罗群志 陈坤全 《中国医药导刊》 2013年第8期1468-1470,共3页
目的:调查医院抗菌药使用干预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抗菌药使用使用强度、抗菌药使用金额、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率等,进行纵向分析。结果:通过药抗菌药专项整治活动,2011年8月起住院抗菌药使用率、Ⅰ类切口预防用药比例... 目的:调查医院抗菌药使用干预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抗菌药使用使用强度、抗菌药使用金额、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率等,进行纵向分析。结果:通过药抗菌药专项整治活动,2011年8月起住院抗菌药使用率、Ⅰ类切口预防用药比例、抗菌药使用强度,抗菌药使用金额占医院用药金额比等出现明显拐点,各项指标呈下降趋势;在抗菌药使用减少,手术切口及院感感染率无明显差别(P〉0.05),抗菌药使用趋势更加合理规范,在抗菌药专项整治持续实施过程中,抗菌药专项管理措施安全有效。结论:经过抗菌药专项整治工作,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率、使用强度、Ⅰ类切口预防用药比例均达到卫生部要求,促进了医院临床抗菌药使用更加合理规范,取得明显成效,但在抗菌药物选择上还存个别选择不当,及住院抗菌药的使用率、使用强度个别时间过高,还须进一步加强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 应用管理 效果分析
下载PDF
神经内镜联合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对血肿清除率和再出血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肖连福 周希汉 +1 位作者 黄瑞宏 黄陈铭 《吉林医学》 CAS 2022年第9期2504-2507,共4页
目的:探究神经内镜联合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对血肿清除率和再出血率的影响。方法:选取85例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信封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3),其中对照组实施小骨窗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神经内镜联... 目的:探究神经内镜联合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对血肿清除率和再出血率的影响。方法:选取85例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信封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3),其中对照组实施小骨窗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神经内镜联合小骨窗手术治疗,比较两组血肿清除率、手术相关指标水平、各个时间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评定表(BI)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再出血率。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NIHSS评分均随时间延长而下降,且观察组术后7 d、15 d、30 d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BI评分均随时间延长而升高,且观察组术后3 d、7 d、15 d、30 d的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33%、5.2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2.22%、1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神经内镜联合小骨窗手术治疗较单纯小骨窗手术治疗血肿清除率更高,既可缩短手术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又能改善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优势明显,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小骨窗手术 高血压脑出血 清除血肿
下载PDF
多西紫杉醇、顺铂、氟尿嘧啶三药联合在转移鼻咽癌二线治疗中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琳 杨力宝 黄松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31期10-11,共2页
目的评价多西紫杉醇、顺铂、氟尿嘧啶三药联合对转移晚期鼻咽癌的二线治疗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探讨治疗鼻咽癌的二线化疗方案。方法诊断明确放疗后转移的晚期鼻咽癌患者13例,多西他赛50 mg/m^2 d1+顺铂50 mg/m^2 d1-5+5-FU 500 mg/(m^2... 目的评价多西紫杉醇、顺铂、氟尿嘧啶三药联合对转移晚期鼻咽癌的二线治疗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探讨治疗鼻咽癌的二线化疗方案。方法诊断明确放疗后转移的晚期鼻咽癌患者13例,多西他赛50 mg/m^2 d1+顺铂50 mg/m^2 d1-5+5-FU 500 mg/(m^2·d) d1-5,每3周重复。化疗2个周期后根据RECTST1.1(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1.1)效评价标准和通用不良事件术语标准v4.0(Common Toxicity Criteria Version 4.0)评价系统分级(0~Ⅳ)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13例患者共完成46个周期化疗,每例患者化疗周期数1~4个,中位化疗周期数为3个。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6例,稳定(SD)2例,进展(PD)2例,客观缓解率(ORR)为69%。1年生存率为84.6%(11/13)。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脱发,粒细胞和血小板、血色素中轻度减少,其余不良反应较少。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氟尿嘧啶治疗远处转移鼻咽癌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可以耐受,是治疗晚期鼻咽癌较好的二线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药物疗法 多西他赛 顺铂 氟尿嘧啶 治疗应用
下载PDF
用亚甲蓝判定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蒋新宇 林其声 黎犇犇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20期65-66,共2页
目的以亚甲蓝为示踪剂探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评价前哨淋巴结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方法研究对象为自2011年6月份起我院普外科收治的100例cTis^3N0~2M0的乳腺癌患者。使用亚甲蓝为示踪剂,进行前哨淋巴... 目的以亚甲蓝为示踪剂探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评价前哨淋巴结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方法研究对象为自2011年6月份起我院普外科收治的100例cTis^3N0~2M0的乳腺癌患者。使用亚甲蓝为示踪剂,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之后行腋窝清扫。结果 91例患者中成功地发现了SLN,SLN的数量为201个,平均每例2.20个。SLNB的灵敏度91.00%(91/100),准确率96.70%(88/91),假阴性率5.66%(3/53),阳性预测值为100%。结论使用亚甲蓝作为示踪剂能准确找到前哨淋巴结,并能较好的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哨淋巴结 乳腺癌 亚甲蓝
下载PDF
针对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开展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兴蓉 陈雪玉 陈世兰 《中外医疗》 2015年第10期144-145,148,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48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74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则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48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74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则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病例护理后症状消失时间、认知程度、遵医行为及满意程度,并行临床应用价值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为(9.8±3.9)d,认知率为82.4%,遵医率为91.9%,满意率为97.3%,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该组患者的FEV1为(2.2±0.3)L,PEF为(6.3±0.3)L/s,FEV1/FVC为(66.9±4.0)%,亦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提高病症与肺功能改善效果,并良好提升临床认知率、遵医率及满意程度,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重度支气管哮喘 效果
下载PDF
心电图检查对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燕榕 陈景钗 刘海宏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6期318-319,共2页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56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常规十二导心电图检查及超声心动图,对异常心电图进行统计分析,出现心律失常者加做动态心电图。结果正常心电图2例(3.6%),异常心电图54例(96.4%),异常...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56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常规十二导心电图检查及超声心动图,对异常心电图进行统计分析,出现心律失常者加做动态心电图。结果正常心电图2例(3.6%),异常心电图54例(96.4%),异常心电图中以ST-T改变、左室高电压、异常Q波常见,并各自有其特点,其中ST-T改变50例(92.6%),左室高电压22例(40.7%),异常Q波20例(37.0%),心律失常中以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及右束支传导阻滞最常见,其中室性早搏18例(33.3%),房室传导阻滞9例(16.7%),右束支传导阻滞7例(13.0%),房性早搏5例(9.3%),心房颤动3例(5.6%)。结论提高对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特点的认识,结合超声心动图,可大大提高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准确性,减少误诊与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临床意义
下载PDF
检测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水平在肺部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廖建丰 《中国医药导刊》 2015年第11期1095-1096,共2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鉴别肺部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肺部感染的患者160例分为细菌性肺炎组(94例)和非细菌性肺炎组(66例),选择住院部未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70例为对照组。对三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1周后的PC...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鉴别肺部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肺部感染的患者160例分为细菌性肺炎组(94例)和非细菌性肺炎组(66例),选择住院部未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70例为对照组。对三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1周后的PCT和CRP水平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入院时细菌性肺炎组患者的PCT和CRP水平显著高于非细菌性肺炎组(P<0.05);细菌性肺炎组和非细菌性肺炎组的PCT与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细菌性肺炎组的PCT水平和CRP水平,与非细菌性肺炎组的CRP水平相比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细菌性肺炎组中入院时、治疗1周后PCT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细菌性肺炎组(P<0.05)。结论:PCT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在鉴别肺部感染中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肺部感染
下载PDF
膀胱内注射肉毒素A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功能障碍28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剑 唐华 +3 位作者 魏怀莹 黄建成 郭昌平 俞婷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肉毒素A膀胱内注射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价值、疗效。方法我院从2009年8月至2014年7月收治氯胺酮相关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28例,膀胱镜下均匀分布于膀胱逼尿肌内注射A型肉毒素200U,记录治疗前及治疗1、4、12周后患... 目的探讨肉毒素A膀胱内注射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价值、疗效。方法我院从2009年8月至2014年7月收治氯胺酮相关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28例,膀胱镜下均匀分布于膀胱逼尿肌内注射A型肉毒素200U,记录治疗前及治疗1、4、12周后患者临床症状(日间排尿次数、夜间排尿次数、每次尿量、OABSS评分)改善情况,及利用抑郁焦虑自评表对比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4、12周日间排尿次数分别为(21.39±3.60)、(15.94±3.29)、(14.83±2.67)、(13.33±2.33)次,夜间排尿次数分别为(14.28±3.91)、(9.72±3.20)、(7.83±2.00)、(7.28±1.84)次,治疗后排尿次数明显减少;每次尿量分别为(30.00±8.89)、(52.56±6.78)、(60.94±8.04)、(65.67±12.40)mL,治疗后排尿量增加;OABSS评分分别为(10.0±1.19)、(7.61±1.04)、(7.17±1.20)、(6.94±1.16)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临床症状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抑郁与焦虑的心理评分分别为(48.44±5.87)、(38.39±4.77)与(51.39±4.33)、(38.78±5.2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戒除氯胺酮,肉毒素A膀胱内注射治疗可短期内较明显缓解氯胺酮相关性膀胱功能障碍症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毒素A 氯胺酮(K粉) 膀胱功能障碍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20
作者 肖玲 郑光儒 陈其庄 《光明中医》 2014年第4期787-788,共2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疗效。方法随机将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钠加华法林钠片治疗,治疗组采用脉络舒通颗粒加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外涂新癀片。结果治疗组血栓性浅静脉炎总有效率情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疗效。方法随机将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钠加华法林钠片治疗,治疗组采用脉络舒通颗粒加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外涂新癀片。结果治疗组血栓性浅静脉炎总有效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具有加速血栓溶解减轻患者疼痛等特点,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疗法血栓性浅静脉炎 青蛇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