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参数MRI影像组学鉴别子宫内膜癌和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严文杰 许传芳 +3 位作者 杜灏蓝 林晓南 兰鹏 钟群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31-936,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多参数MRI影像组学建立模型在鉴别子宫内膜癌与子宫黏膜下肌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3年8月-2022年1月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和子宫黏膜下肌瘤病例93例,其中子宫内膜癌51例,子宫黏膜下肌瘤42例。应用Pytho... 目的:探讨基于多参数MRI影像组学建立模型在鉴别子宫内膜癌与子宫黏膜下肌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3年8月-2022年1月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和子宫黏膜下肌瘤病例93例,其中子宫内膜癌51例,子宫黏膜下肌瘤42例。应用Python软件Pyradiomics包将T_(2)WI、ADC、对比增强T_(1)WI(CE-T_(1)WI)图像勾画的ROI提取影像组学特征,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65)和测试集(n=28),应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对训练集数据进行特征降维,筛选最佳影像组学特征,代入Logistic回归机器学习方法构建模型,通过对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进行分析,探讨T_(2)WI、ADC、CE-T_(1)WI及T_(2)WI、ADC联合CE-T_(1)WI四组影像组学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经过降维和筛选,分别在T_(2)WI、ADC、CE-T_(1)WI组中提取24、27、26个影像学特征。构建的鉴别诊断子宫内膜癌和子宫黏膜下肌瘤模型中,T_(2)WI、ADC、CE-T_(1)WI及T_(2)WI、ADC联合CE-T_(1)WI组的训练集和测试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0.88、0.93、0.99和0.90、0.67、0.85、0.94。结论:基于T_(2)WI、ADC和CE-T_(1)WI建立影像组学模型对鉴别子宫内膜癌和子宫黏膜下肌瘤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子宫内膜癌 子宫黏膜下肌瘤
下载PDF
糖尿病性骨关节疾病的临床影像学诊断研究
2
作者 张素萍 潘洁娜 周振寿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8期1497-1499,共3页
目的:探究糖尿病性骨关节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院内2019年4月到2021年4月收治的50名糖尿病性骨关节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X线片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足部采用正斜位抬摄,剩余位置用正侧位抬摄,对影像学表现进... 目的:探究糖尿病性骨关节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院内2019年4月到2021年4月收治的50名糖尿病性骨关节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X线片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足部采用正斜位抬摄,剩余位置用正侧位抬摄,对影像学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足患者普遍存在食量增加、尿液增加、身体素质差、易疲惫等情况。根据X线显示,普遍存在骨质疏松、骨干萎缩、骨端骨质吸收破坏、骨性关节炎、软组织改变等情况。根据螺旋CT扫描结果可知,有5例存在关节腔积液情况,7例存在小血管壁钙化情况;根据影像学表现可知,关节腔积液12例、关节周围软组织变化5例,水肿10例,溃疡8例。结论:在糖尿病性骨关节病症诊断时,应结合早期临床表现,且CT扫描清晰度优于X线片,MRI影像可提高软组织分辨率,观察细微解剖结构,使诊断更加准确高效,为后期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骨关节病 临床表现 影像学诊断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定量参数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VEGF、PCNA因子水平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蔡轶良 章小英 +2 位作者 马民荣 张小镇 赵涌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定量参数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水平相关性。方法选取确诊的80例NSCLC患者作为NSCLC组,另选确诊为肺部良性病变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CT灌注成像检测及血...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定量参数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水平相关性。方法选取确诊的80例NSCLC患者作为NSCLC组,另选确诊为肺部良性病变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CT灌注成像检测及血清VEGF、PCNA水平检测,对比组间CT灌注成像定量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VEGF、PCNA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NSCLC患者BF、BV与VEGF、PC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NSCLC组CT灌注定量参数BF值和BV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C组VEGF、PCN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SCLC患者BF与VEGF、PCNA水平呈现正相关性(r=0.2445,P<0.0001)、(r=0.1719,P=0.0001),BV与VEGF、PCNA水平呈现正相关性(r=0.4195,P<0.0001)、(r=0.4241,P<0.0001);BV和BF对NSCLC的诊断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080(95%CI=0.7407-0.8752,P<0.0001)和0.7788(95%CI=0.7050-0.8525,P<0.0001);VEGF和PCNA对NSCLC的诊断AUC分别为0.5109(95%CI=0.4190-0.6028,P=0.8112)和0.6013(95%CI=0.5126-0.6899,P=0.0270)。结论NSCLC组CT灌注定量参数、VEGF和PCN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SCLC组CT灌注定量参数与VEGF、PCNA明显相关,BV、BF和PCNA对NSCLC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增殖细胞核抗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IQon光谱CT多参数定量检查在冠状动脉疾病临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4
作者 龚伟琴 林端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92-195,共4页
目的:探讨IQon光谱CT多参数定量检查在冠状动脉疾病临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与同期体检86名健康人员分别纳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IQon光谱CT多参数定量检查。比较两组光谱C... 目的:探讨IQon光谱CT多参数定量检查在冠状动脉疾病临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与同期体检86名健康人员分别纳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IQon光谱CT多参数定量检查。比较两组光谱CT多参数定量检查结果,并根据检查结果绘制ROC曲线,分析碘密度图、常规图像、能谱曲线斜率、有效原子序数图诊断冠心病的最佳截断值与AUC,比较各项目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诊断冠心病的效能。结果:观察组碘密度图、常规图、有效原子序数图检查结果均低于对照组,能谱曲线斜率检查结果高于对照组(P<0.05)。光谱CT各个参数检测结果用于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均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碘密度图、常规图、能谱曲线斜率、有效原子序数图联合检测诊断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7,优于三项指标单独检测(P<0.05)。碘密度图、常规图、能谱曲线斜率、有效原子序数图联合检测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率均高于四项指标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Qon光谱CT多参数定量检查在冠状动脉疾病临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多参数联合检测可为冠状动脉疾病临床诊断提供充足数据参考,帮助医师准确诊断疾病,对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与改善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Qon光谱CT 多参数定量检查 冠状动脉疾病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垂体瘤DCE-MRI定量参数与临床病理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蔡轶良 章小英 +2 位作者 马民荣 张小镇 马锋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 探讨垂体瘤DCE-MRI定量参数与临床病理相关性。方法 选取80例垂体瘤患者,按照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进行分组,分析DCE-MRI参数对垂体瘤诊断效能。结果 21例侵袭性组患者转运常数(Ktrans)、血管容积分数(Vp)、容积分数(Ve)以及速率常数... 目的 探讨垂体瘤DCE-MRI定量参数与临床病理相关性。方法 选取80例垂体瘤患者,按照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进行分组,分析DCE-MRI参数对垂体瘤诊断效能。结果 21例侵袭性组患者转运常数(Ktrans)、血管容积分数(Vp)、容积分数(Ve)以及速率常数(Kep)水平均显著高于59例非侵袭性组患者(P<0.05);垂体瘤III~IV期亚组患者Ktrans、Vp、Ve以及Kep水平均显著高于I~II期亚组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Ktrans、Vp、Ve以及Ke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Ktrans、Vp、Ve以及Kep诊断侵袭性AUC为0.7619、0.7819、0.8344、0.7881,联合检测AUC为0.8988;Ktrans、Vp、Ve以及Kep对临床分期AUC为0.7750、0.7731、0.6956、0.7169,联合检测的AUC为0.8081;Ktrans、Vp、Ve及Kep对淋巴结转移诊断AUC为0.8313、0.7731、0.7700、0.7769,联合检测的AUC为0.8513。结论 DCE-MRI定量参数与垂体瘤病理特征具有关联性,可将Ktrans、Vp、Ve以及Kep用于垂体瘤分期、侵袭性及淋巴结转移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亚急性甲状腺炎采用核医学与超声检查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小镇 戚婉 +2 位作者 杜灏蓝 叶成斌 兰鹏 《中外医疗》 2019年第36期103-105,共3页
目的研究亚急性甲状腺炎采用核医学与超声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该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2018年1月—2019年5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共便利抽选8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核医学与超声检查以及手术病理检查,将手术... 目的研究亚急性甲状腺炎采用核医学与超声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该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2018年1月—2019年5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共便利抽选8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核医学与超声检查以及手术病理检查,将手术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比较核医学与超声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性,并对比患者甲状腺左叶厚度和右叶厚度。结果88例患者经手术检查均确诊为亚急性甲状腺炎,而经过超声检查确诊人数为41例(93.2%),核医学检查确诊人数为43例(97.7%),其核医学检查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超声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8,P=0.306>0.05)。同时,超声检查和核医学检查对于患者甲状腺左叶厚度与右叶厚度方面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0、0.095,P=0.765、0.925>0.05)。结论核医学和超声检查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诊断中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尤其是核医学,其临床诊断确诊率更具优势,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精准和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甲状腺炎 核医学 超声检查 临床诊断
下载PDF
已婚未育女性无盆底功能障碍动态磁共振成像观察
7
作者 叶成斌 许亚晔 +2 位作者 陈瑞烟 张祝辉 张小镇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5期929-931,939,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磁共振检查对已婚未育女性无盆底功能障碍盆底形态和功能量化评估。方法:对29名已婚未育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受试者行盆底动态磁共振成像检查,测量在静息位及最大腹压时盆腔脏器(膀胱底部、宫颈下端、肛管直肠连接处)到PC... 目的:探讨动态磁共振检查对已婚未育女性无盆底功能障碍盆底形态和功能量化评估。方法:对29名已婚未育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受试者行盆底动态磁共振成像检查,测量在静息位及最大腹压时盆腔脏器(膀胱底部、宫颈下端、肛管直肠连接处)到PCL线距离、膀胱底部及宫颈下端到H线垂直距离、M线长度(相当于肛管直肠连接处到PCL线距离)、肛提肌裂隙(盆膈裂孔)面积,耻骨直肠肌厚度、肛提肌板角度、H线长度。结果:膀胱底部、宫颈下端和肛管直肠交界处在静息位及最大腹压时至PCL线距离:静息位(2.21±0.50、2.12±0.71、-0.92±0.41)cm,最大腹压(0.96±1.07、0.68±1.05、-1.48±0.7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线长度:静息位(4.24±0.45)cm,最大腹压(4.75±0.53)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底部及宫颈下端到H线距离:静息位(2.51±0.61)cm、(4.11±1.31)cm,最大腹压(2.28±0.31)cm、(3.41±1.31)cm,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提肌板角度:静息位(41±10)°,最大腹压(4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提肌裂隙面积:静息位(10.51±1.17)cm^(2),最大腹压(12.52±2、32) 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耻骨直肠肌厚度分别为:静息位(0.53±0.15)cm、(0.52±0.14)cm,最大腹压(0.44±0.11)cm、(0.44±0.13)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线长度静息位(4.24±0.45)cm,最大腹压(4.75±0.53)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动态MRI检查中,通过测量在静息位及最大腹压时盆腔脏器到PCL线距离、M线长度(相当于肛管直肠连接处到PCL线距离)、肛提肌裂隙(盆膈裂孔)面积(LHS),耻骨直肠肌厚度(PRT)、肛提肌板角度(LPA)、H线长度及变化值,能够量化反应已婚未育无盆底功能障碍女性的盆底的形态及功能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 动态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动态磁共振成像对已婚未育女性盆底功能评估的应用探讨
8
作者 叶成斌 林学英 +2 位作者 张小镇 陈瑞烟 张祝辉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3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已婚未育女性孕前盆底功能和形态的磁共振成像变化特征。方法对31名已婚未育女性志愿者行盆底的静息及动态磁共振成像检查,分别测量盆腔脏器(膀胱底部、宫颈下端和肛管直肠交界处)在静息位与最大腹压(即最大力排期)时至耻尾线(... 目的探讨已婚未育女性孕前盆底功能和形态的磁共振成像变化特征。方法对31名已婚未育女性志愿者行盆底的静息及动态磁共振成像检查,分别测量盆腔脏器(膀胱底部、宫颈下端和肛管直肠交界处)在静息位与最大腹压(即最大力排期)时至耻尾线(PCL线)及耻骨中线(MPL线)的距离及动静态的最大腹压时变化幅度。结果膀胱底部、宫颈下端和肛管直肠交界处在静息位与最大腹压时至PCL线距离分别为:静息位(2.23±0.51)、(2.11±0.72)与(0.93±0.40)cm,最大腹压(0.97±1.07)、(0.72±1.06)与(1.60±0.7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底部、宫颈下端、肛管直肠连接处到MPL线距离分别为:静息位(2.82±0.57)、(2.11±0.72)与(0.93±0.40)cm,最大腹压(2.68±0.41)、(4.52±1.32)与(2.91±0.74)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腹压膀胱底部、宫颈下端和肛管直肠交界处至PCL线距离变化幅度分别为:(1.26±0.95)、(1.39±1.08)与(0.66±0.63)cm,至MPL线距离变化幅度分别为:(0.14±0.60)、(0.60±1.05)与(0.18±0.66)cm,最大腹压盆腔脏器至PCL及MPL线距离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MRI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女性孕前盆底的形态和运动功能变化,最大腹压时以PCL为基线较MPL线观察盆腔脏器下降程度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 动态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探讨肛管磁共振检查对肛瘘分型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施姗 兰鹏 潘洁娜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3期435-437,共3页
目的:探讨探讨肛管磁共振检查对肛瘘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2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肛瘘患者,时间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患者均使用同一型号磁共振扫描仪进行磁共振检查,分析所有患者的肛管磁共振检查结果及手术结果,分析肛瘘分型手术... 目的:探讨探讨肛管磁共振检查对肛瘘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2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肛瘘患者,时间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患者均使用同一型号磁共振扫描仪进行磁共振检查,分析所有患者的肛管磁共振检查结果及手术结果,分析肛瘘分型手术结果及肛管磁共振诊断分型结果,手术结果与肛管磁共振诊断结果对比,手术分型结果与肛管磁共振诊断分型结果对比。结果:在脓肿、外口、支管、主瘘管、内口诊断结果对比中,手术结果与肛管磁共振诊断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括约肌外型、括约肌上型、经括约肌型、括约肌间型的肛瘘分型对比中,手术结果与肛管磁共振诊断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肛瘘诊断中采用肛管磁共振检查,可对肛瘘分型进行准确鉴别,对内、外括约肌与瘘管关系进行精确评价,准确判断有无脓肿及脓肿数目,准确显示瘘管走行、数量、内外口位置,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脓肿 分型 括约肌 磁共振检查
下载PDF
黄色瘤样垂体炎的MRI表现附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0
作者 潘洁娜 薛强弘 +1 位作者 张素萍 施姗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3期589-592,共4页
目的:分析黄色瘤样垂体炎影像学特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及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方法:分析现有病例,解析临床及影像特点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黄色瘤样垂体炎的MR影像表现。结果:黄色瘤样垂体炎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最典型的表现是... 目的:分析黄色瘤样垂体炎影像学特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及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方法:分析现有病例,解析临床及影像特点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黄色瘤样垂体炎的MR影像表现。结果:黄色瘤样垂体炎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最典型的表现是垂体柄增粗及由于增粗的垂体柄、侵犯海绵窦而在MRI冠状位上表现为“三角形”。结论:黄色瘤样垂体炎临床上极少见,对此病全面的认识,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及选择精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炎 原发性垂体炎 黄色瘤样垂体炎
下载PDF
CT和MRI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效果观察及检出率评价
11
作者 张玉花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4期692-694,共3页
目的:观察及评价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CT和MRI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展开,涉及人员:急性脑梗死患者,合计58例,涉及时间2021年5月至2022年11月,均运用CT、MRI技术检查。辨识两种技术的检查效果,并分析不同部位检出率、病灶直径、检查时间... 目的:观察及评价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CT和MRI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展开,涉及人员:急性脑梗死患者,合计58例,涉及时间2021年5月至2022年11月,均运用CT、MRI技术检查。辨识两种技术的检查效果,并分析不同部位检出率、病灶直径、检查时间、检查费用及检查满意值。结果:不同部位检出率比较中,MRI技术检出额叶、基底节区、颞叶的概率比CT技术的统计结果明显更高P<0.05;相较于CT技术检查数值,MRI技术检查病灶直径、检查时间与检查费用的数值明显更高,P<0.05;MRI技术检查满意值明显比CT技术检查满意值更高,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运用MRI技术检查效果明显优于CT技术,不过为了确保临床诊断效果,建议推行CT技术、MRI技术联合诊断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技术 MRI技术 急性脑梗死 不同部位检出率 病灶直径 检查时间 检查费用 检查满意值
下载PDF
MRI动态增强后3D减影血管成像诊断乳腺肿瘤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成华 戚婉 +1 位作者 许亚晔 叶成斌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126-127,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后3D减影血管成像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后3D减影血管成像诊断乳腺肿瘤的良恶性情况,并将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动态增强扫描后3D减影血管成像能更直观、更...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后3D减影血管成像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后3D减影血管成像诊断乳腺肿瘤的良恶性情况,并将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动态增强扫描后3D减影血管成像能更直观、更清晰显示乳腺恶性肿瘤供血血管,良恶性肿瘤的血管数目有明显的差别,诊断的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86.7%。结论 MRI动态增强后3D减影血管成像显示的血管数目对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 3D减影血管成像 乳腺肿瘤 乳腺癌
下载PDF
3.0TMRI动态增强多定量参数Ktrans、Kep、Ve值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成华 兰浩敏 《中外医疗》 2022年第1期196-198,共3页
目的研究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实施3.0TMRI动态增强多定量参数Ktrans、Kep、Ve值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择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该院纳入75例的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以手术病理检验结果作为金标准,全部患者均行多普勒超声检查、3.0TMRI动... 目的研究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实施3.0TMRI动态增强多定量参数Ktrans、Kep、Ve值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择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该院纳入75例的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以手术病理检验结果作为金标准,全部患者均行多普勒超声检查、3.0TMRI动态增强检查,讨论患者的两种检查形式的准确性。结果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确诊结果良性53例,占比70.67%;恶性22例,占比29.33%。多普勒超声检查良性46例,占比61.33%;恶性29例,占比28.67%。3.0TMRI动态增强检查良性51例,占比68.00%;恶性24例,占比32.00%。乳腺良恶性肿瘤3.0TMRI动态增强检查诊断结果灵敏度(92.45%)、特异度(90.91%)、准确性(92.00%)均明显高于多普勒超声检查(71.70%、63.64%、69.33%),3.0TMRI动态增强检查诊断阳性预测值(96.08%)、阴性预测值(83.33%)高于多普勒超声检查(82.61%、4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59、4.659、12.354、4.746、7.018,P<0.05)。结论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行3.0TMRI动态增强检查准确性水平较高,根据其多定量参数进行诊断,可鉴别肿瘤病理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3.0TMRI动态增强检查 多定量参数 Ktrans Kep Ve
下载PDF
前列腺癌MRI动态增强定量参数Ktrans值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成华 兰浩敏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2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总结前列腺癌MRI动态增强定量参数Ktrans值与Gleason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2例病理检验确诊前列腺癌患者,对患者行MRI增强动态扫描,并在Ktrans参数图基础上,取感兴趣区测量前列腺相应位置的Ktrans值,并与病理穿... 目的:总结前列腺癌MRI动态增强定量参数Ktrans值与Gleason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2例病理检验确诊前列腺癌患者,对患者行MRI增强动态扫描,并在Ktrans参数图基础上,取感兴趣区测量前列腺相应位置的Ktrans值,并与病理穿刺结果的Gleason评分做相关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前列腺癌动态增强定量参数的Ktrans值与Gleason评分之间存在相关性,统计学处理得出r=0.284,P=0.025。结论:前列腺癌区Ktrans值与Gleason评分正相关,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可以将Ktrans值作为评价前列腺癌分级以及预后的重要指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MRI Ktrans值 GLEASON评分
下载PDF
数字化X线牙片与CBCT对牙根纵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如岚 彭莉敏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1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牙片与CBCT对牙根纵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收治的45例疑似牙根纵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开展数字化X线牙片、CBCT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牙片与CBCT对牙根纵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收治的45例疑似牙根纵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开展数字化X线牙片、CBCT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检查结果、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有38例为牙根纵裂,7例为非牙根纵裂。CBCT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数字化X线牙片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BCT检查牙根纵裂,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较强,诊断价值高于数字化X线牙片,值得广泛的推广以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CBCT牙片 数字化X线牙片 敏感度 特异性 准确度
下载PDF
双低剂量在64排CT头颅血管成像应用中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柳惠彬 吴道清 李华灿 《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 2017年第4期1323-1326,共4页
目的探讨低辐射剂量联合低对比剂剂量在64排CT头颅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方法 80例头颅CT血管造影(CTA)检查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分别采用常规方案和低辐射剂量联合低对比剂剂量方案行头颅CTA检查。结果两组方案的对比剂用量和不同辐射... 目的探讨低辐射剂量联合低对比剂剂量在64排CT头颅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方法 80例头颅CT血管造影(CTA)检查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分别采用常规方案和低辐射剂量联合低对比剂剂量方案行头颅CTA检查。结果两组方案的对比剂用量和不同辐射剂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得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低剂量组显著减少了受检患者的对比剂用量和辐射的剂量,减少了辐射伤害和对比剂的潜在危害,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64排CT 头颅血管成像检查
下载PDF
复杂性肛瘘的CT、MRI表现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瑞烟 叶成斌 周永昌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2年第5期840-842,共3页
目的:研究复杂性肛瘘的CT、MRI表现。方法:本次纳入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经本院证实为复杂性肛瘘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展开研究,对其CT、MRI检查资料进行观察分析,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图像表现。结果:MRI检查的瘘口... 目的:研究复杂性肛瘘的CT、MRI表现。方法:本次纳入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经本院证实为复杂性肛瘘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展开研究,对其CT、MRI检查资料进行观察分析,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图像表现。结果:MRI检查的瘘口、瘘管及分支、肛门周围脓肿、脓肿周围软组织感染的诊断符合率高于CT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性肛瘘的CT、MRI检查图像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MRI检查的诊断价值更高,但是临床实际工作中,应结合两种检查方式进行诊断,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加全面、可靠的信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肛瘘 CT MRI
下载PDF
Ⅱ型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亚频段低频振幅功能MRI研究
18
作者 潘洁娜 薛强弘 +3 位作者 周振寿 张素萍 王晓阳 Chen Ziqian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2年第9期1585-1595,共11页
目的:应用不同频段低频振幅算法,研究Ⅱ型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静息状态下脑组织自发神经活动的变化。方法:采集14例DR患者、16例糖尿病非视网膜病变(non-diabetic retinopathy,NDR)患者及17例健康对照组(he... 目的:应用不同频段低频振幅算法,研究Ⅱ型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静息状态下脑组织自发神经活动的变化。方法:采集14例DR患者、16例糖尿病非视网膜病变(non-diabetic retinopathy,NDR)患者及17例健康对照组(healthy controls,HC)志愿者行静息态下脑功能磁共振(fMRI)扫描,计算三个组在Slow-5(0.01-0.027Hz)和Slow-4(0.027-0.073Hz)2个子频段的低频振幅(ALFF)值,进行组间主效应、频段间主效应及组与频段交互效应的分析。结果:频段间主效应:左眶部额上回在slow4子频段比slow5子频段ALFF值减低;组间主效应:相比于NDR组,DR组ALFF激活减低,主要分布于双侧颞上回、左侧小脑4、5区,ALFF增高的脑区分布于双侧回直肌、双侧眶部额上回、右额中回;与HC组比较,NDR组ALFF减低的脑区分布于右颞中回、双侧回直肌、双侧眶部额上回和额中回,而左小脑1区、左尾状核和右顶下小叶ALFF增高;组间与频段间交互效应:主要分布于颞中回、颞下回、梭状回、眶部额下回、楔叶、内侧额上回的左侧和双侧小脑1区、双侧前扣带回。结论:DR患者存在多个与视觉网络、默认网络、工作记忆网络等有关的脑域出现神经元自发性振荡活动变化,且糖尿病病情程度不同所反映的不同脑区活动改变区域在不同的频率段具有不一样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的神经元活动受频率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振幅 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 功能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T2WI联合Gd-DTPA增强对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的诊断准确性探讨
19
作者 陈瑞烟 兰鹏 周振寿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2年第11期2023-2026,共4页
目的:探讨T2WI联合钆喷酸葡胺(Gd-DTPA)增强对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的诊断准确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疗的82例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T2WI扫描、T2WI联合Gd-DTPA增强扫描... 目的:探讨T2WI联合钆喷酸葡胺(Gd-DTPA)增强对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的诊断准确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疗的82例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T2WI扫描、T2WI联合Gd-DTPA增强扫描,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CT、单独T2WI扫描、T2WI联合Gd-DTPA增强扫描在直肠癌患者壁外血管侵犯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分析在直肠癌患者壁外血管侵犯诊断中不同检查方法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结果:82例直肠癌患者中,有28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证实存在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情况,其余54例患者不存在壁外血管侵犯。在直肠癌患者壁外血管侵犯诊断中,参照手术病理诊断结果,T2WI联合Gd-DTPA增强扫描(T1-vibe增强)在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方面均比CT、单独T2WI扫描更高(P<0.05),而CT与单独T2WI扫描之间的结果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直肠癌患者壁外血管侵犯诊断结果一致性分析中,T2WI联合Gd-DTPA增强扫描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呈高度一致,而CT、单独T2WI扫描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呈中度一致。结论:在直肠癌患者壁外血管侵犯诊断时,应用MRI T2WI序列联合Gd-DTPA增强扫描可提高诊断准确性,诊断价值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壁外血管侵犯 诊断 磁共振成像 T2WI 增强扫描
下载PDF
卵巢甲状腺肿的CT和MRI表现分析
20
作者 严文杰 戚婉 +2 位作者 刘碧英 兰鹏 许传芳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年第10期1875-1877,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甲状腺肿(SO)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术前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卵巢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和MRI表现,观察其发生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和信号特征、强化方式等,总结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目的:探讨卵巢甲状腺肿(SO)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术前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卵巢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和MRI表现,观察其发生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和信号特征、强化方式等,总结其影像学表现。结果:10例均为单发发病,左侧8例,右侧2例;均表现为边界清楚囊实性肿块;肿块呈分叶状8例,卵圆形2例。肿瘤最大径3.2~13.6cm,平均9.4cm。10例行MRI检查T2WI囊腔内可见极低信号区9例,增强后10例囊性部分未见强化,实性部分明显强化;4例可见腹、盆腔积液,6例可见脂肪信号。1例行CT检查实性部分为增厚的分隔及囊壁,囊性部分可见高密度区,增强后囊壁及分隔明显强化,囊性部分未见强化,厚壁分隔中见点状钙化,无腹盆腔积液。结论:卵巢甲状腺肿CT和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确定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甲状腺肿 体层摄影技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