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腺癌核内包涵体的临床病理及超微结构分析
1
作者 杜薇 张洪生 +2 位作者 曾德华 刘庆宏 余英豪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80-84,共5页
目的探讨肺腺癌肿瘤细胞核内包涵体的临床病理及超微结构特征。方法收集术后病理确诊肺腺癌标本20例,光镜下观察常规HE切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P-B、TTF-1及Napsin-A的蛋白表达情况,并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HE切... 目的探讨肺腺癌肿瘤细胞核内包涵体的临床病理及超微结构特征。方法收集术后病理确诊肺腺癌标本20例,光镜下观察常规HE切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P-B、TTF-1及Napsin-A的蛋白表达情况,并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HE切片可见肿瘤细胞中核内包涵体结构,表现为大小不等、均质红染的类圆形物质,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TF-1在所有肿瘤细胞核中呈阳性表达,SP-B、Napsin-A在大部分肿瘤细胞质中阳性表达,而SP-B同时在核内包涵体中亦有点状阳性表达。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核内包涵体主要由弥散型细颗粒状物质组成,与核膜间存在一圈空晕,核内包涵体局部可见与内层核膜相连接的膜性结构。结论肺腺癌核内包涵体是由肺表面活性蛋白产物,具有SP免疫原性,其阳性表达可提示腺癌的肺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核内包涵体 超微结构 免疫组化 SP-B
下载PDF
甲状腺术中冰冻与术后病理诊断不一致性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崔艳梅 张洪生 +3 位作者 王丽 李花 刘伟 高爱明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 分析甲状腺术中冰冻与术后病理诊断不一致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提高冰冻确诊率的方法和措施。方法 收集2018-03—2021-12期间行冰冻切片检查且经石蜡切片确诊的甲状腺病变1761例,分析其中病理诊断不一致病例的临床特点、大体特... 目的 分析甲状腺术中冰冻与术后病理诊断不一致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提高冰冻确诊率的方法和措施。方法 收集2018-03—2021-12期间行冰冻切片检查且经石蜡切片确诊的甲状腺病变1761例,分析其中病理诊断不一致病例的临床特点、大体特征、组织学改变、伴随基础病变以及相关人为因素。结果 在1761例甲状腺病变中,术中冰冻总确诊率为87.7%[其中良性病变(滤泡性腺瘤除外)、乳头状癌、微小乳头状癌及滤泡性肿瘤的确诊率分别为97.0%、97.4%、81.1%及47.6%],延迟诊断率为10.5%,假阴性率为1.8%,无假阳性。延迟诊断病例中,结节性甲状腺肿14例,其中8例显著间质纤维化,7例伴有乳头结构及细胞非典型性、4例因钙化/骨化制片困难;乳头状癌14例,其中10例为滤泡亚型;微小乳头状癌50例,其中46例乳头结构及核特征不明显,19例纤维瘢痕占肿瘤主体,7例因钙化影响制片。假阴性共32例,均为冰冻取材漏检的微小乳头状癌。结论 良性病变、乳头状癌及微小乳头状癌的冰冻确诊率高,冰冻检查是术中判断甲状腺病变性质的重要手段;滤泡性肿瘤冰冻确诊率低,冰冻诊断价值有限;甲状腺病变组织学结构的复杂性和冰冻取材漏检微小病变,为造成术中冰冻与术后病理诊断不一致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甲状腺肿瘤 冰冻切片 石蜡切片 诊断
原文传递
H3K36me3及其表观遗传修饰蛋白质SETD2和KDM4B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病理意义
3
作者 杨直 张洪生 +3 位作者 林毅 杨丽英 高爱明 程世越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1313-1322,共10页
目的:组蛋白修饰是表观遗传调控的一种重要形式。其中,组蛋白甲基化是染色质状态的关键决定因素。组蛋白H3第36位赖氨酸三甲基化产物(histone H3 trimethylation at lysine 36,H3K36me3)可以介导多种转录相关事件,有助于DNA损伤修复。... 目的:组蛋白修饰是表观遗传调控的一种重要形式。其中,组蛋白甲基化是染色质状态的关键决定因素。组蛋白H3第36位赖氨酸三甲基化产物(histone H3 trimethylation at lysine 36,H3K36me3)可以介导多种转录相关事件,有助于DNA损伤修复。组蛋白赖氨酸三甲基转移酶SET结构域2(SET domain containing 2,SETD2)、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4B(lysine-specific demethylase 4B,KDM4B)分别是H3K36me3甲基转移酶及去甲基酶,SETD2失活及KDM4B活化均可下调H3K36me3水平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本研究主要探讨H3K36me3、SETD2、KDM4B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石蜡包埋的组织样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H3K36me3、KDM4B、SETD2及4种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质(MSH2、MSH6、MLH1、PMS2)在结直肠癌及正常肠黏膜中的表达水平。采用多重荧光PCR-毛细管电泳检测结直肠癌及正常肠黏膜的微卫星状态,分为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MSI-H)组与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le,MSS)组,检测2组结直肠癌中H3K36me3及SETD2、KDM4B、MMR蛋白质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STED2、H3K36me3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呈负相关(分别为r=-0.745,P<0.001;r=-0.160,P<0.05),KDM4B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呈正相关(r=0.660,P<0.001)。不同的患者性别、年龄,不同的肿瘤发生部位、大体类型、肿瘤最大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SETD2及H3K36me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在不同的肿瘤浸润深度KDM4B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349,P<0.05)外,在其他临床病理参数上KDM4B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直肠癌样本中检测出14例为MSI-H结直肠癌、66例为MSS结直肠癌;SETD2及H3K36me3的表达均与结直肠癌微卫星状态相关(分别为χ^(2)=3.916,P<0.05及χ^(2)=41.608,P<0.001);KDM4B的表达与结直肠癌微卫星状态无明显相关性(χ^(2)=0.067,P>0.05)。SETD2及H3K36me3表达与MSI-H结直肠癌发生呈负相关(分别为r=-0.221,P<0.05及r=-0.721,P<0.001)。KDM4B表达与MSS结直肠癌发生呈正相关(r=0.200,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13例(16.25%)为dMMR,67例(83.75%)为pMMR;PCR-毛细管电泳验证结果显示14例为MSI-H结直肠癌,其中13例为dMMR,1例为pMMR;66例为MSS结直肠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多重荧光PCR-毛细管电泳检测结果具有强一致率(Kappa=0.955)。结论:H3K36me3及其表观遗传修饰蛋白质SETD2和KDM4B蛋白质的不同表达程度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表观遗传学 组蛋白赖氨酸三甲基转移酶 组蛋白H3第36位赖氨酸三甲基化产物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4B
下载PDF
胃泌酸腺腺瘤和胃底腺型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葛小霞 林建龙 +3 位作者 王丽萍 程焰红 陈小玲 王明月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17期70-74,共5页
目的 探讨胃泌酸腺腺瘤(gastric oxyntic gland adenoma,GOGA)和胃底腺型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 of fundic gland type,GA-F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预后。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4例GOGA和2例GA-FC,分析临床、病理、... 目的 探讨胃泌酸腺腺瘤(gastric oxyntic gland adenoma,GOGA)和胃底腺型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 of fundic gland type,GA-F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预后。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4例GOGA和2例GA-FC,分析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征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GOGA内镜示肿物与周边黏膜边界不清的褪色样隆起或平坦的黏膜下病变,病理表现为腺体融合呈管状、筛状,边缘规则无成角,Ki67 <2%;2例GA-FC内镜示肿物与周边黏膜边界清楚的褪色样隆起或平坦的黏膜下病变,表面可有不规则的结构,病理结构异型更明显,腺体融合呈筛状、迷路样,边缘不规则可见成角,间质轻度纤维化,Ki67> 2%。结论 泌酸腺腺瘤与胃底腺型腺癌两者属于同一生物学谱系的两端,两者在临床病理上具有共性的同时也有各自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泌酸腺腺瘤 胃底腺型腺癌 泌酸腺肿瘤 高分化胃腺癌 临床病理
下载PDF
伴有特殊形态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0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直 张洪生 +3 位作者 杜薇 杨丽英 孔令英 李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3-326,共4页
目的探讨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ow 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LGESS)变异形态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LGESS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特征并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CD10、vimentin、ER... 目的探讨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ow 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LGESS)变异形态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LGESS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特征并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CD10、vimentin、ER、PR、SMA、desmin、H-caldesmon、α-inhibin和Ki-67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LGESS平均发病年龄47. 5岁,肿块最大径4. 1~12. 2 cm;镜下除经典形态外,8例见黏液变,4例伴平滑肌分化,3例呈印戒细胞样形态,2例伴纤维化,2例间质出现石棉样纤维,2例微囊性变,1例伴广泛玻璃样变性,1例同时出现性索样、腺管样、腺瘤样瘤样、梁状、囊性变、伴横纹肌分化等形态,1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卵巢转移灶见蜕膜样形态。10例LGESS均表达CD10、vimentin,1例ER、PR阴性,ESS瘤细胞中Ki-67增殖指数均<10%,1例伴性索样分化ESS局部α-inhibin阳性,在伴有平滑肌分化的区域H-caldesmon阳性(4/10)、desmin(4/10)阳性、SMA(6/10)阳性。结论 LGESS特殊变异形态给病理医师带来病理诊断上的挑战,联合应用免疫组化及基因检测可为临床提供更精准的病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肉瘤 子宫内膜间质 特殊形态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检测
下载PDF
神经内分泌肿瘤71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高尤亮 王晨 +2 位作者 曾德华 万丹 王婷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2期285-287,共3页
目的了解福州地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近年来的流行趋势。方法回顾性调查福州三家医院有明确病理诊断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变化趋势。结果 2006-2011年神经内分泌肿瘤共714例。714例患者年... 目的了解福州地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近年来的流行趋势。方法回顾性调查福州三家医院有明确病理诊断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变化趋势。结果 2006-2011年神经内分泌肿瘤共714例。714例患者年龄平均(55.19±13.63)岁,患者年龄呈逐年增高。男女比例为1.64:1,男女差别逐年减小。肿瘤的最常见部位是消化道(54.62%)、肺(21.71%);神经内分泌癌是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主要病理类型(53.36%)。20岁后随年龄增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病增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病年龄高峰在50~69岁。结论福州地区神经内分泌肿瘤检出率较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病呈上升趋势。神经内分泌肿瘤分布存在性别、年龄、部位、病理分类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胃肠道 病理分型
下载PDF
涎腺分泌性癌8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崔艳梅 王晓江 +2 位作者 朱琼 陈雪燕 刘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96-698,共3页
目的探讨涎腺分泌性癌(secretory carcinoma, S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涎腺SC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年龄16~60岁,平均39岁,均表现为单发性肿块,7例位于腮腺,1例位于颊黏... 目的探讨涎腺分泌性癌(secretory carcinoma, S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涎腺SC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年龄16~60岁,平均39岁,均表现为单发性肿块,7例位于腮腺,1例位于颊黏膜,肿瘤直径1.5~3.5 cm,平均直径2.4 cm。其中6例为实性肿块,2例伴有囊性变。镜下见粗细不等的纤维性间质将肿瘤分割成分叶状结构,排列成微囊、腺管、滤泡样结构伴腔内均质分泌物,部分区域呈实性及乳头状结构;肿瘤细胞中等大小,细胞圆形、卵圆形,胞质丰富、嗜酸性。核分裂象不易见,未见肿瘤性坏死及脉管侵犯。7例腮腺SC患者行腮腺全切+颈部淋巴结清扫,1例颊黏膜SC行肿块切除+局部扩大切除术,随访3~86个月,均未见复发。免疫表型:在8例涎腺SC中,7例S-100和Mammaglobin弥漫强阳性,1例部分肿瘤细胞阳性;DOG1均为阴性。结论 SC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涎腺肿瘤,治疗上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较好。从青年人至老年人均可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最常见发病部位为腮腺。S-100和Mammaglobin共表达且DOG1阴性为其重要的免疫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分泌性癌 乳腺样分泌性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肱骨奇异性骨旁骨软骨瘤样增生及相关病变临床、病理、影像特点对比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杨直 吴婺松 +2 位作者 张洪生 刘碧英 黄培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64-1367,共4页
目的探讨肱骨奇异性骨旁骨软骨瘤样增生(bizarre parosteal osteochondromatous proliferation,BPOP)、骨软骨瘤及软骨肉瘤临床、病理、影像特点差异。方法对右肱骨BPOP、右肱骨软骨肉瘤及左肱骨骨软骨瘤各1例进行临床、病理、影像学表... 目的探讨肱骨奇异性骨旁骨软骨瘤样增生(bizarre parosteal osteochondromatous proliferation,BPOP)、骨软骨瘤及软骨肉瘤临床、病理、影像特点差异。方法对右肱骨BPOP、右肱骨软骨肉瘤及左肱骨骨软骨瘤各1例进行临床、病理、影像学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并随访。结果 BPOP、骨软骨瘤患者无明显疼痛,软骨肉瘤患者伴剧烈疼痛,镜下BPOP由编织骨、钙化性软骨和纤维组织3种成分无规则排列而成,常出现奇异性软骨细胞及特征性"蓝骨",影像学示BPOP病灶位于骨表面,病灶与附着骨之间一般无髓腔相通,可与骨软骨瘤及软骨肉瘤鉴别。结论 BPOP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的骨软骨瘤样病变,与软骨肉瘤、骨软骨瘤易混淆,结合影像学与组织学可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软骨肉瘤 骨软骨瘤 奇异性骨旁骨软骨瘤样增生 Nora病
下载PDF
2386例甲状腺细针穿刺液基细胞学病理诊断分析 被引量:35
9
作者 林建龙 钟国栋 +1 位作者 王鸿程 梁飞月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12-117,共6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FNA)液基细胞学形态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超声引导下对2386例甲状腺结节行细针穿刺及液基细胞学检测。细胞学结果按甲状腺Bethesda系统报告。361例行手术切除并得组织学对照,分析液基细胞学形态特征及诊断...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FNA)液基细胞学形态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超声引导下对2386例甲状腺结节行细针穿刺及液基细胞学检测。细胞学结果按甲状腺Bethesda系统报告。361例行手术切除并得组织学对照,分析液基细胞学形态特征及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假阴性漏诊原因。结果 (1)2386例FNA诊断结果:Ⅰ类:标本无法诊断285例(11.9%);Ⅱ类:良性病变1128例(47.3%);Ⅲ类: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病变179例(7.5%);Ⅳ类:滤泡性肿瘤70例(2.9%);Ⅴ类:可疑恶性肿瘤188例(7.9%);Ⅵ类:恶性肿瘤536例(22.5%)。(2)361例FNAC对应的组织学结果:良性病变74例(20.5%),恶性肿瘤287例(占切除标本79.5%),细胞学阳性组(Ⅲ、Ⅴ、Ⅵ类)恶性肿瘤269例(96.1%)显著高于细胞学阴性组(Ⅰ、Ⅱ类)22.2%(16/72),二者差异显著(P<0.01);FNAC诊断敏感性94.4%、特异性83.6%、准确性92.3%,阳性预测值为96.1%,阴性预测值为83.3%。(3)肿瘤灶≤0.2 cm、纤维化、钙化、囊性变等因素导致未抽吸到肿瘤细胞是细胞学假阴性漏诊主要原因。结论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液基细胞学检测是甲状腺结节术前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准确有效方法,可明显提高甲状腺结节术前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细针穿刺 液基细胞学 病理诊断
原文传递
670例甲状腺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林建龙 钟国栋 +3 位作者 王婷 林晶 魏霖 李颜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91-94,F0004,共5页
目的探讨术中冰冻切片对甲状腺病变的诊断价值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670例甲状腺病变术中冰冻切片诊断结果,并与石蜡切片比较,分析甲状腺冰冻切片病理形态特征及误诊和延迟诊断情况。结果 670例甲状腺冰冻切片病例中,确诊647例(准... 目的探讨术中冰冻切片对甲状腺病变的诊断价值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670例甲状腺病变术中冰冻切片诊断结果,并与石蜡切片比较,分析甲状腺冰冻切片病理形态特征及误诊和延迟诊断情况。结果 670例甲状腺冰冻切片病例中,确诊647例(准确率96.58%),误诊15例(误诊率2.24%),延迟诊断8例(延迟率1.19%);误诊病例中假阳性1例(0.15%),假阴性14例(2.09%)。结论直径小于0.2cm的微小癌和不确定包膜侵犯的滤泡性肿瘤是甲状腺冰冻切片的主要诊断陷阱,准确取材、精心制片及熟练掌握冰冻切片甲状腺病变形态特征可提高冰冻切片诊断准确率并降低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冰冻切片 病理诊断 误诊
下载PDF
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389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高尤亮 王晨 +2 位作者 曾德华 万丹 王婷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7期1392-1393,共2页
目的:了解福州地区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近年来的流行趋势.方法:回顾性调查福州三家医院有明确病理诊断的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变化趋势.结果:2006年~2011年消化系统神经... 目的:了解福州地区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近年来的流行趋势.方法:回顾性调查福州三家医院有明确病理诊断的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变化趋势.结果:2006年~2011年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共389例,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病呈升高趋势,389例患者平均(55.38±13.32)岁,患者年龄逐年增高,男女比例为1.75∶1,男女差别逐年减小,肿瘤的最常见部位是直肠(32.98%)、胃(32.20%);神经内分泌瘤是主要病理类型(58.35%),20岁后随年龄增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病增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病年龄高峰在50~67岁.结论:福州地区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检出率较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病呈上升趋势,神经内分泌肿瘤分布在性别、年龄、部位、病理分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消化系统 病理分型
下载PDF
毛黏液样型星形细胞瘤3例并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崔艳梅 刘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65-1067,共3页
目的 探讨毛黏液样型星形细胞瘤(pilomyxoid astro-cytoma,P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3例PMA的影像学、形态学及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例1,女性,41岁,左侧额叶囊实性占位,以囊性为主;例2,女婴,1... 目的 探讨毛黏液样型星形细胞瘤(pilomyxoid astro-cytoma,P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3例PMA的影像学、形态学及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例1,女性,41岁,左侧额叶囊实性占位,以囊性为主;例2,女婴,13个月,鞍区见巨大实性占位;例3,男性,17岁,囊实性占位,以囊性为主,放疗后切除。镜下肿瘤具有黏液性基质,由双极性肿瘤细胞构成,围绕血管周围呈放射状排列,形成假菊形团结构,未见双相性结构及Rosenthal纤维;其中例1于血管周围可见较多以T细胞为主的淋巴细胞浸润;例3可见部分血管呈线状肾小球样丛状结构,并见退变的、异型明显的肿瘤细胞,考虑与放疗有关。免疫表型:瘤细胞中vimentin、S-100、Olig-2、GFAP均呈弥漫强阳性,NeuN、CKpan、EMA和ER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1%~3%。结论 PMA通常发生于1岁以内患儿,但也可发生于青少年及成人,常以癫痫发作为首发临床症状;大体通常为实性胶状肿物,但亦可表现为囊实性肿块,且以囊性为主;双极性肿瘤细胞是PMA独特的组织学特征;与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ilocyticastrocytoma,PA)相比,其具有较强的侵袭性及复发风险,应加强对其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肿瘤 毛黏液样型星形细胞瘤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下载PDF
脐尿管腺癌1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丽英 滕晓东 杨直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9年第10期671-674,678,共5页
目的探讨脐尿管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13例脐尿管腺癌病例,结合临床辅助检查、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3例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2例,年龄28~79岁,平均51岁。肿瘤位于膀胱顶部、左侧壁、左前... 目的探讨脐尿管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13例脐尿管腺癌病例,结合临床辅助检查、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3例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2例,年龄28~79岁,平均51岁。肿瘤位于膀胱顶部、左侧壁、左前壁、前壁正中,最大径2~7 cm;组织学类型,脐尿管黏液腺癌6例,非特殊类型腺癌4例,肠型腺癌2例,黏液腺癌伴印戒细胞癌1例。免疫组化:CK7+/-,CK20、CDX2弥漫强(+),瘤细胞膜β-Cantenin弥漫强(+);p63、GATA-3(-)。结论脐尿管腺癌是一种罕见但高度恶性的肿瘤,在膀胱顶部或前壁的肌层见浸润型腺癌并伴有血尿时,应高度怀疑是否存在脐尿管腺癌。目前治疗采取膀胱部分切除加脐尿管切除,辅助全身化疗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尿管腺癌 临床病理 诊断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乳腺乳头状淋巴管内血管内皮细胞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14
作者 杨直 张洪生 +3 位作者 黄培生 王丽 高爱明 魏小杰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3期153-155,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乳头状淋巴管内血管内皮细胞瘤(PILA)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例乳腺PILA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进行随访及文献复习。结果该病主要病理改变为薄壁囊状扩张的大小不等血管腔隙,腔内衬... 目的探讨乳腺乳头状淋巴管内血管内皮细胞瘤(PILA)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例乳腺PILA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进行随访及文献复习。结果该病主要病理改变为薄壁囊状扩张的大小不等血管腔隙,腔内衬覆内皮细胞及鞋钉样瘤细胞。管腔内瘤细胞排列呈乳头状皱褶和玻璃样变轴心。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CD34、CD31、vimentin和bcl-2(+)。随访6年无复发、转移,预后良好。结论乳腺PILA是一种非常罕见的交界性血管性肿瘤,组织学形态易与多种良性、恶性血管性肿瘤混淆。经扩大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乳头状淋巴管内血管内皮细胞瘤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原文传递
前列腺原发性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15
作者 王丽萍 钟国栋 +3 位作者 万丹 葛小霞 魏霖 林建龙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7期598-600,627,共4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原发性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large B-cell lymphoma,IVLBCL)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前列腺原发性IVLBCL行HE及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并复... 目的探讨前列腺原发性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large B-cell lymphoma,IVLBCL)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前列腺原发性IVLBCL行HE及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前列腺间质血管内见异型淋巴样细胞,细胞核大而深染,可见突出核仁,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20、MUM1、Bcl-2阳性,CD34显示瘤细胞生长在血管内。Ki-67增殖指数80%。患者术后未经化疗,随访6个月后死亡。结论前列腺原发性IVLBCL比较罕见,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易导致漏诊、误诊,确诊需结合病理形态学检查和免疫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 前列腺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TCT在甲状腺细针穿刺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16
作者 魏霖 李颜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24期122-124,共3页
目的分析液基膜式薄层细胞学技术(thin prepliquid based cytology testing,TCT)应用于B超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病理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 376例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进行甲状腺细针穿刺病理检查的患者,对所采集的标本均进... 目的分析液基膜式薄层细胞学技术(thin prepliquid based cytology testing,TCT)应用于B超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病理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 376例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进行甲状腺细针穿刺病理检查的患者,对所采集的标本均进行常规细胞涂片制片(cytological smear,CS)和TCT制片,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 TCT标本中不满意标本占比17.0%,显著低于CS标本的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CT与CS标本的Ⅱ级、Ⅲ级、Ⅳ级和Ⅴ级标本所占比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TCT标本的阳性检出率为26.9%,CS标本的阳性检出率为25.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B超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采用TCT制片,具有较高的涂片质量,且诊断准确率高,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基薄层 细胞学技术 B超引导 甲状腺 细针穿刺 病理诊断
下载PDF
全切缘显示ESD标本病理检查方法的优点及推广 被引量:3
17
作者 崔艳梅 刘伟 +2 位作者 吴在增 郑智勇 刘建强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26期2401-2406,共6页
目的对"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标本取材规范"进行改进,并提出精确显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EIN)早期浸润的方法.方法建立一种"全切缘显... 目的对"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标本取材规范"进行改进,并提出精确显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EIN)早期浸润的方法.方法建立一种"全切缘显示"的ESD标本取材法,应用于120例消化道ESD标本.用0.05%24型蛋白酶消化40 min修复的Ⅳ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观察HGEIN基底膜是否完整,判断有无早期浸润.对患者性别、年龄、病变的部位、肉眼分型、组织学类型、切缘侵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以判断该取材法的临床实用性.结果食管30例、胃64例、肠26例;男性70例,女性50例,年龄23-81岁,平均58岁.肉眼分型:Ⅰ型42例,ⅡA型43例,ⅡB型29例,ⅡC型6例.组织学类型:HGEIN39例;癌变17例,其中3例为M1,5例为M2,6例为M3,3例为SM2.HGEIN有2例口端切缘侵犯.8例疑癌变标本,通过Ⅳ型胶原标记后6例证实为HGEIN,2例为癌变.结论 "全切缘显示"ESD标本病理检查方法,不仅上下切缘及两侧切缘都可以完整显示,且不增加工作量,无需大包埋盒和平推式滑动切片机等专用设备.对于HGEIN疑癌病例用Ⅳ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早期癌浸润效果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取材 制片 病理诊断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病理特点及诊断方法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林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25期61-62,65,共3页
目的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病理特点,并探究更为有效的诊断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接收疑似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病例,本院对纳入患者均行生化指标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超声检查、CT检查、MRI检... 目的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病理特点,并探究更为有效的诊断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接收疑似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病例,本院对纳入患者均行生化指标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超声检查、CT检查、MRI检查,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病理特点,并以病理组织学检查为金标准,对比各项诊断方法的诊断效果以及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在诊断方式中,病理组织学检查诊出率70.0%、超声检查诊出率68.0%、MRI检查诊出率64.0%、CT检查诊出率60.0%均高于生化指标检查诊出率35.0%(P<0.05),但病理组织学检查与超声检查、MRI检查、CT检查诊出率比较(P>0.05)。超声、CT、MRI检查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生化指标检查(P<0.05)。其中超声检查灵敏度最高。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病理特点显著,各种诊断方式均有一定的应用效果,但超声检查仍是首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分化型 病理特点 诊断方法
下载PDF
CD_(31)、CD_(105)及PTEN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19
作者 李花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26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ECAM-1/CD_(31))、内皮糖蛋白抗体(CD_(105))及PTEN(PTEN)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就诊的58例宫颈癌患者和6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CD_(31)、CD_(105)... 目的探讨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ECAM-1/CD_(31))、内皮糖蛋白抗体(CD_(105))及PTEN(PTEN)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就诊的58例宫颈癌患者和6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CD_(31)、CD_(105)及PTEN在宫颈癌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宫颈癌组织中CD_(31)、CD_(105)标记的MVD值显著高于子宫肌瘤正常宫颈组织,对比差异显著(P<0.05)。宫颈癌、子宫肌瘤患者宫颈组织的PTEN阳性表达率为46.55%、100.00%,对比差异显著(P<0.05)。临床分期为Ⅲ~Ⅳ期宫颈癌患者的CD_(31)标记MVD值相对更高(P<0.05)。临床分期为Ⅲ~Ⅳ期以及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的CD_(105)标记MVD值相对更高(P<0.05),临床分期为Ⅲ~Ⅳ期以及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阳性表达率相对更高(P<0.05)。结论宫颈癌的临床诊断中,根据CD_(31)、CD_(105)及PTEN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能够及时、准确的判断疾病的发生、进展情况,进而为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CD_(31) CD_(105) PTEN 临床诊断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PPP2R5A及c-Myc表达与预后的临床关系
20
作者 杨丽英 杨直 +3 位作者 杜薇 庄良武 高爱明 程世越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PPP2R5A与c-Myc在子宫内膜癌(EC)中的表达,确定两者表达强度及其与患者预后的临床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增生期各12例中子宫内膜组织PPP2R5A与C-myc的表达,分析PPP2R5A... 目的探讨PPP2R5A与c-Myc在子宫内膜癌(EC)中的表达,确定两者表达强度及其与患者预后的临床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增生期各12例中子宫内膜组织PPP2R5A与C-myc的表达,分析PPP2R5A、c-Myc蛋白的表达强度与子宫内膜癌临床指标的关系及对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影响。结果PPP2R5A在Ⅱ型子宫内膜癌表达强度较其他3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及不典型增生表达强度较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稍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yc在Ⅱ型EC表达强度较其他3组强高,与正常增生组和不典型增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型E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EC较正常增生组、不典型增生组表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P2R5A及c-Myc在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PP2R5A表达与年龄、FIGO分期、淋巴脉管间隙受侵、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织学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yc的表达与年龄、FIGO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织学分级、淋巴脉管间隙受侵、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P2R5A高表达和c-Myc高表达是影响子宫内膜癌临床进展和预后的独立因素,PPP2R5A对子宫内膜癌特别是Ⅱ型EC的预后和发展过程有一定的提示意义,c-Myc在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检测PPP2R5A和c-Myc的表达能够更加有效地评估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PPP2R5A C-MYC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