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相关性研究概况 被引量:16
1
作者 康燕能 王敏 +1 位作者 林辉瑶 唐金模 《陕西中医》 2018年第7期983-985,共3页
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和治疗前景,其治疗的精髓在于辨证施治,传统的中医学辨证带有一定主观性,且常常遇到无证可辨或难以辨证的困境。近几年相关的临床研究证明:现代医学指标与中医辨证相结合,可能使慢乙肝的中医辨... 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和治疗前景,其治疗的精髓在于辨证施治,传统的中医学辨证带有一定主观性,且常常遇到无证可辨或难以辨证的困境。近几年相关的临床研究证明:现代医学指标与中医辨证相结合,可能使慢乙肝的中医辨证更趋客观化、标准化、规范化,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意义深远。如何进一步研究中医证型的客观化和规范化,仍是今后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中医证型 客观指标
下载PDF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中的运用 被引量:4
2
作者 苏海华 唐金模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23期20-22,共3页
结合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历史起源和现代临床医学,基于"未病先防""既病防传防变"和"愈后防复"等治未病思想的内涵,探讨其在临床上对慢性乙型肝炎预防和治疗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治未病 防治
下载PDF
清热解毒凉血法治疗乙肝相关性肝衰竭的临床经验总结 被引量:5
3
作者 肖志鸿 吴丽 陈国良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13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并总结应用清热解毒凉血法治疗乙肝相关性肝衰竭的临床经验。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热毒炽盛型乙肝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中西医治疗组30例,西医治疗组34例。西医治疗组仅给予西... 目的探讨分析并总结应用清热解毒凉血法治疗乙肝相关性肝衰竭的临床经验。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热毒炽盛型乙肝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中西医治疗组30例,西医治疗组34例。西医治疗组仅给予西医内科综合治疗,中西医治疗组在西医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凉血法中药口服及保留灌肠,观察两组治疗后第1个月和第2个月的肝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活度(PTA),及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中西医结合组同一时间点与西药治疗组比较,ALT、AST、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Bil、CHE、PT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凉血法能有效阻止乙肝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疾病从早期进展到中期,同时能够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清热解毒凉血法 乙肝病毒 中西医治疗
下载PDF
清热解毒凉血法治疗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肖志鸿 吴丽 +1 位作者 林立 陈国良 《光明中医》 2016年第10期1403-1406,共4页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凉血法阻止乙肝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将64例热毒炽盛型乙肝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治疗组30例与西医治疗组34例。西医治疗组仅给予西医内科综合治疗...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凉血法阻止乙肝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将64例热毒炽盛型乙肝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治疗组30例与西医治疗组34例。西医治疗组仅给予西医内科综合治疗,中西医治疗组在西医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凉血法中药口服及保留灌肠,以病情脱离肝衰竭早期为研究终点,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HBVDNA载量、血浆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氨水平变化。结果经治疗后,中西医治疗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PTA、血浆内毒素、TNF-α及血氨水平的改善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P<0.05),并且中西医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西医治疗组(P<0.05),而HBV DNA的变化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7%,而西医治疗组为52.9%(P≈0.048<0.05);治疗期间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和44.1%(P≈0.040<0.05),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清热解毒凉血法能有效阻止乙肝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进展为中期以及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此综合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探讨,并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凉血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 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 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下载PDF
陈国良教授以扶正祛邪法诊治肝纤维化的经验 被引量:12
5
作者 肖志鸿 吴丽 陈国良 《光明中医》 2018年第7期927-929,共3页
陈国良教授认为慢性肝病肝纤维化是一个沿着"湿一热一毒一瘀一虚"进展的动态变化过程,呈现出由实至虚,由表入里,由气及血,由轻到重的进行性演变特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基本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其中"本虚"是指肝... 陈国良教授认为慢性肝病肝纤维化是一个沿着"湿一热一毒一瘀一虚"进展的动态变化过程,呈现出由实至虚,由表入里,由气及血,由轻到重的进行性演变特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基本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其中"本虚"是指肝、脾、肾、气血亏虚,以脾虚最为常见且占主要地位;"标实"是指湿热疫毒之邪稽留血分、气郁血阻。鉴于肝纤维化以本虚标实为基本病机,陈国良教授确立了扶正祛邪为肝纤维化的治则大法,采取解毒、补虚、活血三法并用,创立了基础方七味化纤汤,并在临床研究中已证明七味化纤汤有良好抗纤维化作用,临床疗效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聚 肝纤维化 扶正祛邪 陈国良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陈国良教授清热解毒凉血法治疗肝衰竭的经验 被引量:3
6
作者 肖志鸿 吴丽 陈国良 《光明中医》 2017年第4期484-486,共3页
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属中医学"急黄""瘟黄"范畴,中医基本病机为热毒炽盛,毒漫三焦,陈国良教授采用清热解毒凉血法,及早急投重剂之清热解毒凉血方口服,同时应用自创的蘡薁合剂保留灌肠,多途径给药,既保证了大... 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属中医学"急黄""瘟黄"范畴,中医基本病机为热毒炽盛,毒漫三焦,陈国良教授采用清热解毒凉血法,及早急投重剂之清热解毒凉血方口服,同时应用自创的蘡薁合剂保留灌肠,多途径给药,既保证了大剂量药物的应用吸收,又避免苦寒伤胃,诸法合用,能顿挫病势,截断疫毒内陷。临床研究已证明了陈国良教授此诊治方案能有效阻止乙肝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进展为中期以及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清热解毒凉血法 陈国良
下载PDF
疏肝利胆健脾活血法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如棉 章亭 +1 位作者 吴剑华 蔡虹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27-30,共4页
目的探析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经疏肝利胆健脾活血法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后的效果以及熊去氧胆酸(UDCA)应答率变化情况。方法将我中心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接收的122例PBC患者随机分为"疏肝利胆健脾活血"组(中药联合... 目的探析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经疏肝利胆健脾活血法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后的效果以及熊去氧胆酸(UDCA)应答率变化情况。方法将我中心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接收的122例PBC患者随机分为"疏肝利胆健脾活血"组(中药联合治疗组)与UDCA组各61例,分别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UDCA联合疏肝利胆健脾活血中药治疗和仅UDCA治疗。对比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血小板、血清自身抗体、症候积分、治疗安全性、UDCA应答标准情况。结果中药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52周UDCA应答率明显高于UDCA组(P<0.05);治疗后24、52周患者肝功能及血小板、血清自身抗体各指标水平较UDCA组与治疗前均显著改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UDCA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PBC患者采用"疏肝利胆健脾活血"法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肝功能,提高UDCA应答率,临床实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疏肝利胆健脾活血 熊去氧胆酸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1
8
作者 郭杏仁 赖泳彤 胡天赤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第15期195-198,共4页
血糖波动是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文章就血糖波动监测方法、血糖与糖尿病并发症(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低血糖、病死率等)、中医药对血糖波动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减少胰岛β细胞凋亡、调节肠道... 血糖波动是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文章就血糖波动监测方法、血糖与糖尿病并发症(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低血糖、病死率等)、中医药对血糖波动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减少胰岛β细胞凋亡、调节肠道菌群、调节胰岛β细胞自噬水平、改善餐后血糖波动、双向调节血糖研究、调节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分子)、血糖波动的辩证论证(血糖波动与中医证候相关性、从“肝”论治血糖波动、从“脾”论治血糖波动、从“阴火”论治血糖波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波动 中医药 综述
下载PDF
应用散剂破解中药“良药苦口”的思考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少芳 陈少东 梁惠卿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18-620,共3页
苦涩不适的口感已成为阻碍中医药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散剂具有汤剂随证加减的灵活性及良好的临床疗效。此外,散剂用量少,服用方便,能极大消除汤剂苦涩口感。随着中药超微粉与粒子设计等技术的应用,将有力地推动散剂品质提升,使得散剂... 苦涩不适的口感已成为阻碍中医药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散剂具有汤剂随证加减的灵活性及良好的临床疗效。此外,散剂用量少,服用方便,能极大消除汤剂苦涩口感。随着中药超微粉与粒子设计等技术的应用,将有力地推动散剂品质提升,使得散剂有可能破解中药良药苦口之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掩味 散剂 中药 口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