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经辨证案例式教学法在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专硕规培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黄铭涵 陈琴 +2 位作者 何友成 孙月明 林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28期71-74,共4页
《伤寒论》六经辨证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专硕研究生中医六经辨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应着眼于回顾条文、建立框架、理解原旨、触类旁通、辨病证症结合、临证结合等。案例式教学是通过临床案例,将理论知识内化或外显的一种教... 《伤寒论》六经辨证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专硕研究生中医六经辨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应着眼于回顾条文、建立框架、理解原旨、触类旁通、辨病证症结合、临证结合等。案例式教学是通过临床案例,将理论知识内化或外显的一种教学方式。六经辨证案例式教学法可通过分析临床案例,以病证症合参、兼证加减,以及方药拆解、条文释义和类证鉴别为主要内容,全面而深入进行讲解阐述。该教学法有助于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实质提升专硕研究生的中医临床能力,值得在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专硕规培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辨证 案例式教学 中医专业 专硕研究生 规范化培训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慧 陈慧 +1 位作者 何炎琴 李春平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21期108-112,共5页
目的 基于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分析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2003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的相关文献,通过CiteSpace 6.2R2对相关文献的时间、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 目的 基于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分析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2003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的相关文献,通过CiteSpace 6.2R2对相关文献的时间、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2354篇,整体发文量呈现上升趋势;核心作者以丁曙晴、李瑛、周永光为代表;主要研究机构有南京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热点集中于中医外治疗法:针灸、穴位贴敷、推拿等;肠道菌群、胃肠激素等便秘相关机制研究及生活质量是未来的研究热点和趋势。结论 2003—2023年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知识图谱直观地展现了目前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有利于发挥传统中医药的独特治疗优势,为该领域今后的科研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中医药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一种改良式病号服在心电监护患者皮下注射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3
作者 孙慧 陈慧 许清媛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5年第1期165-167,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式病号服在心电监护患者皮下注射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4月在本院进行心电监护时需要进行皮下注射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穿改良式病号...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式病号服在心电监护患者皮下注射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4月在本院进行心电监护时需要进行皮下注射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穿改良式病号服,对照组患者穿传统病号服。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舒适度、皮下注射耗时、心电监护耗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进行皮下注射耗时及心电监护耗时均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中的改良式病号服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舒适度,缩短护士进行皮下注射及心电监护的耗时,提高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注射 心电监护 病号服 实用新型专利
下载PDF
麦门冬汤治疗太阴阳明合病的阴虚型便血的思考
4
作者 张晓境 何雨欣 +2 位作者 蔡华珠 刘启鸿 柯晓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6期86-88,共3页
便血虽为临床常见胃肠疾病,但亦可见于太阴阳明合病。麦门冬汤出自《金匮要略》。作者临床运用麦门冬汤治疗太阴阳明合病的阴虚型便血,效果显著。文章从麦门冬汤“太阴、阳明为要”的立方思路,从全方主入太阴阳明的“虚实”“升降”“... 便血虽为临床常见胃肠疾病,但亦可见于太阴阳明合病。麦门冬汤出自《金匮要略》。作者临床运用麦门冬汤治疗太阴阳明合病的阴虚型便血,效果显著。文章从麦门冬汤“太阴、阳明为要”的立方思路,从全方主入太阴阳明的“虚实”“升降”“燥湿”三个生理病理方面,解析麦门冬汤的配伍组方,并举此法治疗太阴阳明合病的阴虚型便血的案例,阐明了麦门冬汤治疗该病的机制,从而指出麦门冬汤的证治指征:凡太阴阳明气阴不足,气机上壅所致病证,皆可考虑麦门冬汤加减治之,拓展了麦门冬汤的临床运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门冬汤 便血 太阴 阳明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多学科共建下慢病优化管理的实施
5
作者 敖俪元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9期134-138,共5页
近年来,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率逐步升高,该病有难治愈、易反复、致残率高等特点。我国对该病的全程化管理和治疗还处于探讨和优化阶段。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脾胃病科炎症性肠病专病团队在国医大师杨春波的带领下,在长期的... 近年来,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率逐步升高,该病有难治愈、易反复、致残率高等特点。我国对该病的全程化管理和治疗还处于探讨和优化阶段。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脾胃病科炎症性肠病专病团队在国医大师杨春波的带领下,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以疾病诊疗指南为指导、多学科共建的全病程化管理模式。现将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脾胃病科在该疾病管理中的多学科建设、质量控制、规范化管理、疗效评价、人文管理等经验进行总结及探讨,旨在为炎症性肠病的全病程管理提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全病程管理 慢病管理 质量控制 多学科共建
下载PDF
基于文献挖掘克罗恩病用药规律
6
作者 方萍萍 卢艺丹 +1 位作者 敖俪元 骆云丰 《光明中医》 2024年第7期1253-1256,1331,共5页
目的 通过文献挖掘中医药治疗克罗恩病的用药规律。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网、PubMed的中医药治疗克罗恩病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和剔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条件的48篇文献,建立Excel数据库,运用SPSS软件,以数据分析技术探讨... 目的 通过文献挖掘中医药治疗克罗恩病的用药规律。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网、PubMed的中医药治疗克罗恩病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和剔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条件的48篇文献,建立Excel数据库,运用SPSS软件,以数据分析技术探讨中医药治疗克罗恩病的用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49首方剂,涉及中药109味,白术、茯苓、白芍、党参为多,中药以补虚药最常用,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甘苦为主,主归脾、肺、胃经;在关联规则分析中,白术-茯苓是关联度最高的中药组合。结论 据目前已有的数据显示,中药治疗克罗恩病注重中焦脾胃功能,特别是注重脾的充实,兼顾正气守护,处方灵活。中医药治疗克罗恩病目前尚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梁 克罗恩病 用药规律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基于藏象学说论治炎症性肠病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14
7
作者 曾耀明 汪洋鹏 柯晓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375-2377,共3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具有慢性和消耗性等特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IBD是北美和欧洲的常见病...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具有慢性和消耗性等特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IBD是北美和欧洲的常见病,但近年来本病在我国增加的趋势非常明显,已成为消化系统常见病。IBD属中医脾胃病,UC病位在大肠,治疗基于脾胃,兼顾肺; CD病在小肠,治疗基于脾胃,重在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脾胃
原文传递
清化饮加味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脾胃湿热证30例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文荣 黄铭涵 +2 位作者 方文怡 黄恒青 张海鸥 《中医研究》 2011年第12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清化饮加味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清化饮加味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铝碳酸镁片,治疗2周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症状积... 目的:探讨清化饮加味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清化饮加味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铝碳酸镁片,治疗2周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症状积分、胃镜形态、病理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11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3例,有效率占90.0%;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7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有效率占86.7%;2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化饮加味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脾胃湿热证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化饮加味/中医药疗法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治疗应用 脾胃湿热证
下载PDF
基于谨守病机理念之益胃畅气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施婧瑶 林平 +3 位作者 何顺勇 李玉龙 郑琳 黄铭涵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第23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应用“益胃畅气汤”加减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就诊患者,随机分组,西药对照组采用替普瑞同联合吗丁啉方案治疗,中药观察组采用“益胃畅气汤”随症加减治疗。比较2组慢性...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应用“益胃畅气汤”加减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就诊患者,随机分组,西药对照组采用替普瑞同联合吗丁啉方案治疗,中药观察组采用“益胃畅气汤”随症加减治疗。比较2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进行2组患者胃脘痛、痞闷、嗳气、纳呆症状积分对比,结果显示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再次比较各症状积分,结果显示,2组各症状治疗后积分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积分变化较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其中嗳气症状治疗积分变化2组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6.67%(29/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P<0.01)。结论“益胃畅气汤”加减能有效缓解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从而改善生活质量,进一步验证了“谨守病机”“因病论治”方法的有效性和可实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胃畅气汤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脘痛 病机 脾虚气滞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超声检查对脾胃虚寒(弱)证和肝胃不和证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胃容受性及胃排空功能的评估
10
作者 林晴 余如丹 王文荣 《河北中医》 2022年第5期743-747,共5页
通过超声检查评估脾胃虚寒(弱)证和肝胃不和证餐后不适综合征(PDS)患者的胃容受性及胃排空功能的差异。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脾胃病科的PDS患者共60例,其中脾胃虚寒(弱)证组32例,肝胃不和... 通过超声检查评估脾胃虚寒(弱)证和肝胃不和证餐后不适综合征(PDS)患者的胃容受性及胃排空功能的差异。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脾胃病科的PDS患者共60例,其中脾胃虚寒(弱)证组32例,肝胃不和证组28例,另选健康志愿者15例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液体营养餐负荷试验,然后通过超声检查分别记录3组受试者阈值饮入量和最大饮入量,并通过超声测量比较3组受试者近端胃和远端胃饮后30、60、90、120 min时排空率情况及胃半排空时间情况。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脾胃虚寒(弱)证组最大饮入量少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胃不和证组阈值饮入量和最大饮入量均少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肝胃不和证组比较,脾胃虚寒(弱)组阈值饮入量和最大饮入量均多于肝胃不和证组(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脾胃虚寒(弱)证组近端胃饮后60、120 min排空率及远端胃饮后120 min排空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胃不和证组近端胃饮后120 min排空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肝胃不和证组比较,脾胃虚寒(弱)证组近端胃饮后60、120 min排空率及远端胃饮后120 min排空率均低于肝胃不和证组(P<0.05)。健康对照组比较,脾胃虚寒(弱)证组近端胃和远端胃半排空时间长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胃不和证组近端胃半排空时间长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肝胃不和证组比较,脾胃虚寒(弱)证组远端胃和远端胃半排空时间均长于肝胃不和证组(P<0.05)。结论超声检查能有效反映PDS患者的胃容受性及胃排空功能改变情况,其中脾胃虚寒(弱)证以胃排空延迟为主,肝胃不和证以胃容受舒张功能减弱为主,说明超声检查对PDS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后不适综合征 功能性消化不良 超声检查 脾胃虚寒 肝胃不和 胃肠功能
下载PDF
《伤寒论》阳明病便秘证治 被引量:10
11
作者 郑泽宇 黄恒青 《光明中医》 2019年第8期1163-1165,共3页
便秘古代称之为"结",由《黄帝内经》发展到《伤寒杂病论》,以及后世众多医家对其看法不一。《伤寒论》中将便秘分别从阳明"阳结"、少阳"阳微结"、太阴"阴结"、少阴"纯阴结"四大病症... 便秘古代称之为"结",由《黄帝内经》发展到《伤寒杂病论》,以及后世众多医家对其看法不一。《伤寒论》中将便秘分别从阳明"阳结"、少阳"阳微结"、太阴"阴结"、少阴"纯阴结"四大病症进行辨证论治。今笔者主要对阳明"阳结"方面,分别对三承气汤、麻子仁丸、蜜煎导法及猪胆汁导法以及其对后世治疗便秘的影响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阳明病 阳结 《黄帝内经》 《伤寒论》
下载PDF
骆云丰教授从脾论治杂病经验介绍
12
作者 姚柱豪 谢秋雨 骆云丰 《光明中医》 2023年第8期1455-1457,共3页
此文介绍了骆云丰从脾胃治疗疑难杂病的经验。对重症肌无力,依据脾虚九窍不通理论应用补中益气汤而获效,文案显示了辨治过程中攻补相宜、补清相制、脾肾相资遣药奥妙;对于临床中自觉发热一类的疾病,归于内伤发热,依据东垣阴火理论,阐发... 此文介绍了骆云丰从脾胃治疗疑难杂病的经验。对重症肌无力,依据脾虚九窍不通理论应用补中益气汤而获效,文案显示了辨治过程中攻补相宜、补清相制、脾肾相资遣药奥妙;对于临床中自觉发热一类的疾病,归于内伤发热,依据东垣阴火理论,阐发补脾胃泻阴火升阳之理,在此文中显示虚实之辨以及升阳潜阳思路;对于汗证的治疗,以水饮立论,强调脾阳健运的作用,此文从水湿同济到温肾利水再到温阳健脾,体现了治脾的规律及法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云丰 名医经验 脾胃学说
下载PDF
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肠道Cajal间质细胞增殖的影响
13
作者 刘丽雅 张欣然 +6 位作者 吴与伦 刘启鸿 陈锦团 谢秋容 魏丽慧 柯晓 沈阿灵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35期72-77,83,共7页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对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大鼠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SPF级Wistar成年雌性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低剂量组(0.270g/kg)、...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对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大鼠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SPF级Wistar成年雌性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低剂量组(0.270g/kg)、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中剂量组(0.540g/kg)、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高剂量组(1.080g/kg)、阳性药(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0.180mg/kg)组,每组5只。采用盐酸洛哌丁胺灌胃建立ST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在继续造模的基础上分别给予药物灌胃,连续给药14d。观察并计算各组大鼠一般体征变化、粪便含水率及肠道推进率,采用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c-Kit),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5-HT3受体(5-hydroxy tryptamine 3 receptor,5-HT3R)和5-HT4受体(5-hydroxy tryptamine 4 receptor,5-HT4R)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排便次数、粪便含水量、肠道推进速度等均有所下降,大鼠肠组织中c-Kit、5-HT、5-HT3R、5-HT4R等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干预后,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低、中、高剂量组大鼠排便频率、粪便含水率、肠道推进率、肠组织中c-Kit,5-HT,5-HT3R和5-HT4R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肠道益生菌制剂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可有效改善STC的作用,通过促进结肠Cajal间质细胞增殖、增加5-HT、5-HT3R、5-HT4R的蛋白表达,可能是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改善STC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5-羟色胺 CAJAL间质细胞
下载PDF
5-羟色胺信号系统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刘启鸿 胡剑云 +3 位作者 王宁馨 陈盈 胡露楠 柯晓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11期2099-2103,共5页
5-羟色胺(5-HT)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与胞内信使,大量存在于消化系统,少量分布于血小板与神经系统,与人体多种生理病理活动密切相关。其在脑内可参与多种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的调节,如睡眠、摄食、体温、精神情感性疾病等。5-HT信号系统... 5-羟色胺(5-HT)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与胞内信使,大量存在于消化系统,少量分布于血小板与神经系统,与人体多种生理病理活动密切相关。其在脑内可参与多种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的调节,如睡眠、摄食、体温、精神情感性疾病等。5-HT信号系统包含多个受体及亚型,其异常表达可引起中枢系统与外周系统的功能紊乱,从而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探究5-HT信号系统与疾病病理生理机制的关系尤为重要,同时也可为新药的研发提供靶向依据,未来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色胺 5-羟色胺受体 5-羟色胺受体亚型
下载PDF
谈湿秘及湿热秘 被引量:9
15
作者 骆云丰 陈锦团 《新中医》 CAS 2016年第9期8-9,共2页
湿邪致秘,中医典籍早有记载,而目前的中医内科学教材以及相关的中医诊疗指南鲜有提及者。随着气候的变暖、人口流动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湿秘、湿热秘也越来越多,成为便秘辨证中的类型之一。收集古今文献,探讨湿秘、湿热秘的定义、病因... 湿邪致秘,中医典籍早有记载,而目前的中医内科学教材以及相关的中医诊疗指南鲜有提及者。随着气候的变暖、人口流动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湿秘、湿热秘也越来越多,成为便秘辨证中的类型之一。收集古今文献,探讨湿秘、湿热秘的定义、病因病机、治法、方药,认为湿秘、湿热秘是由气候、饮食以及脾胃运化异常,导致湿浊或湿热下注大肠,阻滞气机而诱发,临床常以大便秘结不通、排出不畅、粘腻不爽、便出挂盆为特征,选方用药上则需注意湿、热、气、滞的调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湿秘 湿热秘
原文传递
隆起糜烂性胃炎中西医治疗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艳 王文荣 《光明中医》 2022年第20期3823-3827,共5页
隆起糜烂性胃炎(Raised erosive gastritis,REG)是一种病情反复,较难治愈的消化科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其治疗方法备受关注。现代医学以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抑酸护胃等药物治疗及等离子消融术、高频电凝术、氩离子... 隆起糜烂性胃炎(Raised erosive gastritis,REG)是一种病情反复,较难治愈的消化科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其治疗方法备受关注。现代医学以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抑酸护胃等药物治疗及等离子消融术、高频电凝术、氩离子凝固术等内镜介入术治疗为主。中医学从辨证论治、辨病施治出发,总结出不少专药专方,辅以中医特色外治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则充分发挥二者优势,疗效佳、不良反应小,在临床上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起糜烂性胃炎 慢性胃炎 中医药疗法 西医疗法 综述
下载PDF
国医大师杨春波“脾胃湿热理论体系”构建撮要 被引量:2
17
作者 骆云丰 陈锦团 +1 位作者 杨正宁 杨春波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556-559,共4页
国医大师杨春波擅长脾胃病诊治,对脾胃湿热证的研究尤为深入,经过70余年临证积淀渐成体系,形成完善的“杨氏脾胃湿热体系”。对于杨氏脾胃湿热体系的构建,笔者从湿热初涉缘起、脾胃湿热形成、脾胃湿热理论核心、脾胃湿热理论的发展及传... 国医大师杨春波擅长脾胃病诊治,对脾胃湿热证的研究尤为深入,经过70余年临证积淀渐成体系,形成完善的“杨氏脾胃湿热体系”。对于杨氏脾胃湿热体系的构建,笔者从湿热初涉缘起、脾胃湿热形成、脾胃湿热理论核心、脾胃湿热理论的发展及传承等阐述了杨老对于脾胃湿热体系构建的过程及内容,重点介绍了脾胃湿热的病因病机特点、诊断标准的设立及确定、特色治疗方药等理论核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医大师 脾胃湿热 体系构建
原文传递
大承气汤临证举要 被引量:5
18
作者 骆云丰 《光明中医》 2016年第19期2867-2868,共2页
大承气汤出自《伤寒杂病论》,涉及条文达30条之多,而现代医家对其应用则多以《方剂学》为依据,其功效概括为峻下热结,其主治概括为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现从《伤寒论》原文出发,通过临床得失,阐述其辨证要... 大承气汤出自《伤寒杂病论》,涉及条文达30条之多,而现代医家对其应用则多以《方剂学》为依据,其功效概括为峻下热结,其主治概括为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现从《伤寒论》原文出发,通过临床得失,阐述其辨证要点,强调其应用不应拘泥于体质以及痞满燥实四大症,而应抓住结热的病机,灵活变通,然在辨证方证的过程中又有对燥屎及转屎气等细节的认识及把握;另引用案例,示人以药味组成、药量变化的重要性及巧妙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承气汤 临证举要 伤寒论
下载PDF
消化系统常见病胃下垂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 被引量:6
19
作者 柯晓 +6 位作者 王敏 唐旭东 赵培琳 陈敏琴 温艳东 王凤云 吕林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83-286,共4页
2018年9月13日在重庆召开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指南第三次专家论证会,形成《消化系统常见病胃下垂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终稿。前期编写、修改流程见参考文献[1-2]。
关键词 胃下垂 中医 诊疗 指南 基层医生版
原文传递
慢传输型便秘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许燕城 刘启鸿 柯晓 《医学综述》 CAS 2022年第8期1561-1567,共7页
慢传输型便秘(STC)作为慢性功能性便秘类型之一,目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因此需要借助动物实验进行深入探讨。目前,常见造模方法主要包括药物(复方地芬诺酯、洛哌丁胺、吗啡、盐酸小檗碱、大黄、酚酞)、非药物(冰水、... 慢传输型便秘(STC)作为慢性功能性便秘类型之一,目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因此需要借助动物实验进行深入探讨。目前,常见造模方法主要包括药物(复方地芬诺酯、洛哌丁胺、吗啡、盐酸小檗碱、大黄、酚酞)、非药物(冰水、限水、低纤维饮食)等。常见的评价方法涵盖了一般情况、粪便情况、结肠动力传输评估、结肠病理及电生理检测、肠神经测定、结肠Cajal间质细胞检测及肠道微生态测定等多种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探寻符合STC复杂发病特点且稳定的动物模型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动物模型 造模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