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蔗抗旱性生理生化鉴定指标 被引量:45
1
作者 高三基 罗俊 +2 位作者 张华 陈如凯 林彦铨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51-1054,共4页
利用因子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了甘蔗叶片相对含水量、膜脂过氧化代谢、活性氧代谢、光合参数及蔗茎产量性状等指标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甘蔗叶片的MDA含量和PMP明显提高,而RWC、SOD活性、Chl含量、Fv/Fm、Fv/Fo... 利用因子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了甘蔗叶片相对含水量、膜脂过氧化代谢、活性氧代谢、光合参数及蔗茎产量性状等指标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甘蔗叶片的MDA含量和PMP明显提高,而RWC、SOD活性、Chl含量、Fv/Fm、Fv/Fo、△Fv/Ft、△Fv/Fo和蔗茎单茎重(SSW)8个抗旱性指标均显著降低.SSW与其它9个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大小依次为PMP>SOD活性>MDA含量>RWC>Fv/Fo>Fv/Fm>Chl含量>ΔFv/Fo>ΔFv/Ft,其中,SSW与ΔFv/Fo和ΔFv/Ft相关性不显著.通过因子分析将10个甘蔗抗旱性指标用4个公共因子表示,累加方差贡献率达到92·08%.因子l主要是反映光合作用特性指标对甘蔗品种抗旱性起支配作用,因子2主要是反映叶片相对含水量及活性氧代谢指标对甘蔗品种抗旱性起支配作用,因子3和因子4分别只有SSW和Chl含量有较大载荷.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各抗旱性生理生化指标与SSW关联密切程度依次为Fv/Fm>PMP>Fv/Fo>RWC>MDA含量>SOD活性>ΔF/F>Chl含量>ΔF/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抗旱性 水分胁迫 因子分析 灰色关联度分析
下载PDF
能源甘蔗主要经济和光合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31
2
作者 罗俊 周会 +2 位作者 张木清 陈如凯 张华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68-273,共6页
以 4× 5不完全双列杂交 (NcII)衍生的 2 0个家系实生苗为材料 ,对其主要经济和光合性状的遗传力和配合力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1)锤度、株高和茎径的遗传主要由加性基因效应引起 ,而丛有效茎数、丛重、锤重和地上部鲜重的遗传主要... 以 4× 5不完全双列杂交 (NcII)衍生的 2 0个家系实生苗为材料 ,对其主要经济和光合性状的遗传力和配合力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1)锤度、株高和茎径的遗传主要由加性基因效应引起 ,而丛有效茎数、丛重、锤重和地上部鲜重的遗传主要由非加性基因效应引起 ;(2 )配合力分析表明 ,CP84 / 1198、CP74 / 383、崖 90 / 3、桂 73/ 16 7和科 5各性状 gca较大 ,是较好的高生物量高光效亲本 ,CP84 / 1198×Ya 90 / 3、CP85 / 14 32×桂 73/ 16 7、CP74 / 383×桂 73/ 16 7、CP85 /14 32×科 5各性状sca和tca较大 ,为较好的高生物量高光效组合 ;(3)茎径、锤度和丛重母本gca方差大于父本 gca方差 ,丛有效茎数、锤度和地上部鲜重的广义遗传力在 5 0 %以上 .表 7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甘蔗 光合性状 配合力 遗传力 不完全双列杂交
下载PDF
CL系列甘蔗亲本的遗传力及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38
3
作者 徐良年 邓祖湖 +4 位作者 陈如凯 张木清 张华 张熙 郑晓平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45-449,共5页
为探讨CL系列甘蔗品种作杂交亲本的遗传特点,采用3×3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遗传设计,估算了7个产量和品质性状的遗传方差、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结果表明:锤度的遗传主要受母本加性基因效应控制,株高的遗传主要受父... 为探讨CL系列甘蔗品种作杂交亲本的遗传特点,采用3×3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遗传设计,估算了7个产量和品质性状的遗传方差、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结果表明:锤度的遗传主要受母本加性基因效应控制,株高的遗传主要受父母本加性基因控制,而锤重的遗传主要受非加性基因效应所制约;CL83-1163作为母本,糖分配合力高,且能把高糖特性传递给后代,CL88-4730为父本,产量和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大,其杂交后代表现高产高糖;根据配合力总效应(TCA),综合表现好的组合有CL83-1364×CL88-4730、CL83-1900×CL84-3152、CL83-1163×CL88-4730,可用于今后的甘蔗有性育种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不完全双列杂交 遗传力 配合力
下载PDF
GNA基因遗传转化甘蔗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陈平华 林美娟 +1 位作者 薛志平 陈如凯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740-743,748,共5页
虫害常常给甘蔗生产造成重大损失。GNA对蚜虫、飞虱、叶蝉等刺吸式害虫和某些咀嚼式害虫如蛴螬等有极高的毒性。对引进的GNA基因进行鉴定,并利用基因枪将GNA基因转化甘蔗愈伤组织,经筛选、分化,获得了一批抗性再生植株,抽样检测,获得了4... 虫害常常给甘蔗生产造成重大损失。GNA对蚜虫、飞虱、叶蝉等刺吸式害虫和某些咀嚼式害虫如蛴螬等有极高的毒性。对引进的GNA基因进行鉴定,并利用基因枪将GNA基因转化甘蔗愈伤组织,经筛选、分化,获得了一批抗性再生植株,抽样检测,获得了4株PCR阳性植株,为培育优良抗虫甘蔗新品种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A 基因枪 甘蔗 转基因 抗虫基因 愈伤组织
下载PDF
甘蔗花叶病毒福建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姚伟 段真珍 +3 位作者 周会 何正权 张木清 陈如凯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8-381,共4页
关键词 甘蔗花叶病毒 外壳蛋白基因 序列分析 马铃薯Y病毒属 分离物 核苷酸序列测定 克隆 福建
下载PDF
一种改良的转基因甘蔗基因组DNA提取方法 被引量:16
6
作者 姚伟 耿广良 +2 位作者 余爱丽 张木清 陈如凯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用改良的转基因甘蔗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可从少量的转基因甘蔗叶片中简便快速地提取高质量的DNA,有效地去除甘蔗叶片中的多糖、多酚类和RNA等物质。经核酸蛋白测定仪及凝胶电泳分析表明,该改良方法提取的DNA具有典型的DNA分子标准紫外吸... 用改良的转基因甘蔗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可从少量的转基因甘蔗叶片中简便快速地提取高质量的DNA,有效地去除甘蔗叶片中的多糖、多酚类和RNA等物质。经核酸蛋白测定仪及凝胶电泳分析表明,该改良方法提取的DNA具有典型的DNA分子标准紫外吸收光谱特点,其A260/A280为1.7-1.9,A260/A230为1.8-2.0,叶片的DNA产量为45-60μg(100mg)-1,适用于对转基因甘蔗进行PCR、酶切和Southern杂交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 甘蔗 DNA提取
下载PDF
甘蔗杂交后代蔗汁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高三基 陈如凯 +4 位作者 邓祖湖 徐良年 傅华英 张华 罗俊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1-37,共7页
以4×3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选配的12个杂交组合后代为材料,对蔗汁锤度、旋光读数、转光度、蔗汁蔗糖分、视纯度和重力纯度等6个品质性状进行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品质性状的遗传主要由基因加性效应引起,其中蔗汁锤度、旋... 以4×3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选配的12个杂交组合后代为材料,对蔗汁锤度、旋光读数、转光度、蔗汁蔗糖分、视纯度和重力纯度等6个品质性状进行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品质性状的遗传主要由基因加性效应引起,其中蔗汁锤度、旋光读数、转光度、蔗汁蔗糖分主要由父本基因加性效应引起。CP72-330、HoCP93-750、桂糖91-116和粤糖92-1287等4个亲本的品质性状一般配合力(gca)为正值且较大,是配合力较好的高糖亲本。CP72-330×桂糖91-116及HoCP93-750×粤糖92-1287的品质性状特殊配合力(sca)相对效应值均为正值且较大,杂交后代品质性状平均值也较高,为较好的高糖杂交组合。品质性状父本gca方差大于母本gca方差,亲本gca方差为组合sca方差的7-28倍,广义遗传力(hB2)为58%-68%,狭义遗传力(hN2)为56%-60%,属于遗传能力较强的品质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品质性状 配合力 遗传力 不完全双列杂交
下载PDF
GNA基因遗传转化甘蔗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平华 林美娟 +1 位作者 薛志平 陈如凯 《甘蔗(福建)》 2004年第3期1-6,共6页
虫害常常给甘蔗生产造成重大损失。GNA对蚜虫、飞虱、叶蝉等刺吸式害虫和某些咀嚼式害虫如蛴螬等具有极高的毒性。本研究对引进的GNA基因进行鉴定,并利用基因枪将其转化甘蔗愈伤组织,经筛选、分化,获得了一批抗性再生植株,抽样检测,获得... 虫害常常给甘蔗生产造成重大损失。GNA对蚜虫、飞虱、叶蝉等刺吸式害虫和某些咀嚼式害虫如蛴螬等具有极高的毒性。本研究对引进的GNA基因进行鉴定,并利用基因枪将其转化甘蔗愈伤组织,经筛选、分化,获得了一批抗性再生植株,抽样检测,获得了4株PCR阳性植株,为培育优良抗虫甘蔗新品种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A基因 遗传转化 甘蔗 植物表达载体
下载PDF
转ScMV-CP基因甘蔗的分子生物学分析与鉴定 被引量:38
9
作者 姚伟 余爱丽 +3 位作者 徐景升 耿广良 张木清 陈如凯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3-18,共6页
采用改良的CTAB方法提取转基因甘蔗幼苗的基因组DNA ,核酸蛋白测定仪分析及凝胶电泳结果表明 ,提取的DNA具有典型的DNA分子的标准紫外吸收光谱特点 ,DNA产量为 4 5~ 6 0 μg/ 10 0mg。同时根据质粒载体设计合成了 2对引物 ,分别扩增新... 采用改良的CTAB方法提取转基因甘蔗幼苗的基因组DNA ,核酸蛋白测定仪分析及凝胶电泳结果表明 ,提取的DNA具有典型的DNA分子的标准紫外吸收光谱特点 ,DNA产量为 4 5~ 6 0 μg/ 10 0mg。同时根据质粒载体设计合成了 2对引物 ,分别扩增新霉素磷酸转移酶 (nptII)基因和甘蔗花叶病毒外壳蛋白(ScMV CP)基因。PCR检测结果表明 ,在 5 3株待检测的样品中有 2 4株同时含有这 2种转基因成分 ,其中 13株在Southern杂交中有杂交信号出现 ,其拷贝数为 1~ 3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ScMV-CP基因 转基因 分子生物学 改良CTAB法 DNA提取 PCR检测 鉴定 花叶病 抗病育种
下载PDF
AMMI模型在甘蔗区域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0
作者 徐良年 高三基 +2 位作者 邓祖湖 张华 罗俊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735-739,共5页
甘蔗品种区域试验中基因型(G)和环境(E)互作现象普遍存在,AMMI模型作为一种分析G×E互作关系的方法,可非常有效地补充现有区域试验分析方法的不足。AMMI模型中双标图和特殊互作效应值Dge的引入,为直观、定量地估计环境对基因型的分... 甘蔗品种区域试验中基因型(G)和环境(E)互作现象普遍存在,AMMI模型作为一种分析G×E互作关系的方法,可非常有效地补充现有区域试验分析方法的不足。AMMI模型中双标图和特殊互作效应值Dge的引入,为直观、定量地估计环境对基因型的分辩力及基因型对环境的特殊适应性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通过对2003~2004年度国家甘蔗新品种第四轮区域试验结果进行分析,2条显著的主成分轴共解释了61.47%的互作平方和,品种粤农91-600、福农95-1702、闽糖92-505为高产稳产型,云蔗94-375、粤糖91-1102为高产但不稳产,桂糖95-53、粤糖96-244为稳产较好但产量较低,川引97-1为产量低而不稳。从AMMI双标图及互作效应值可看出高产类型品种中,福农95-1702除广西南宁、云南开远外,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粤糖91-1102则仅对广东湛江、福建福州有特殊适应性,云蔗94-375则仅对云南开远、江西赣州有特殊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AMMI模型 区域试验 稳定性 适应性
下载PDF
甘蔗品种黑穗病抗性评价体系的建立(英文) 被引量:32
11
作者 阙友雄 许莉萍 +3 位作者 林剑伟 陈天生 陈如凯 李依龙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8-23,共6页
为了建立甘蔗品种黑穗病抗性评价体系,选用9个引进品种,设计一个包括6个对照品种在内的田间试验。首次采用混合小种进行人工浸渍接种,通过整个新植蔗生长季病害进展曲线下的面积、茎感染率和株感染率3个病情指数,以及病害流行学参数潜... 为了建立甘蔗品种黑穗病抗性评价体系,选用9个引进品种,设计一个包括6个对照品种在内的田间试验。首次采用混合小种进行人工浸渍接种,通过整个新植蔗生长季病害进展曲线下的面积、茎感染率和株感染率3个病情指数,以及病害流行学参数潜伏侵染期和持续发病期的分析,对其抗病性进行评价。在分析以上参数相关程度的基础上,引进了系统聚类分析法进行进一步评价。结果显示:9个引进甘蔗品种中,ROC26属于感病品种,其余属于抗病或高抗品种;3个病情指数和持续发病期的两两相关均为显著正相关,潜伏侵染期与这些参数的相关为负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在类间距离大于1.0的条件下,可将15个品种聚为6类,进一步明确了各品种抗黑穗病性的相似程度;抗性鉴定标准对照种NCo310、F134、NCo376和Ya71-374的应用,明确了接种源为小种1和小种2,通过一次接种试验,明确了供试品种对2个小种的抗性水平,标准对照种的抗性表现,还说明了本生长季发病条件基本是适宜的。本文建立的甘蔗品种抗黑穗病评价体系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品种 黑穗病 抗性评价 相关系数 聚类分析
下载PDF
福州地区甘蔗黄叶病病原分子鉴定及电镜检测 被引量:17
12
作者 高三基 郭晋隆 +3 位作者 陈如凯 黄晓第 徐景升 王勤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210-1213,共4页
电镜观察表明,感病甘蔗叶片的韧皮部伴胞内存在着大量类似甘蔗黄叶病毒(SCYLV)的病毒粒子;利用RT-PCR扩增出556bp的目的片段,氨基酸和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是SCYLV外壳蛋白基因的一部分,与其他国家SCYLV分离物同源性达95%以上;应... 电镜观察表明,感病甘蔗叶片的韧皮部伴胞内存在着大量类似甘蔗黄叶病毒(SCYLV)的病毒粒子;利用RT-PCR扩增出556bp的目的片段,氨基酸和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是SCYLV外壳蛋白基因的一部分,与其他国家SCYLV分离物同源性达95%以上;应用组织印迹杂交免疫检测技术,在YLS病症的叶片中脉韧皮部出现紫红色斑块,呈阳性反应。综合分析认为福州地区甘蔗黄叶病的病原体为SCYL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黄叶病 甘蔗黄叶病毒 分子鉴定
下载PDF
甘蔗经济性状的因子分析及品种聚类分析 被引量:28
13
作者 高三基 陈如凯 +3 位作者 张华 徐良年 邓祖湖 罗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3-116,共4页
对14个甘蔗品种2次新植和1次宿根的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将11个甘蔗经济性状用4个主因子表示,累加方差贡献率达到91.08%.第1主因子中起主要作用的性状是折光锤度、转光度、蔗汁蔗糖分和甘蔗蔗糖分等糖分因子;... 对14个甘蔗品种2次新植和1次宿根的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将11个甘蔗经济性状用4个主因子表示,累加方差贡献率达到91.08%.第1主因子中起主要作用的性状是折光锤度、转光度、蔗汁蔗糖分和甘蔗蔗糖分等糖分因子;第2主因子载荷值较大的性状有甘蔗茎径、单茎重和公顷蔗茎产量指标等产量因子;第3主因子只有公顷有效茎数起主导作用;第4主因子起支配作用是重力纯度和视纯度等衡量甘蔗成熟度的因子.第1主因子与第4主因子有较大的正相关性,与第2主因子有较大的负相关性.根据品种斜交因子得分值,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把14个甘蔗品种分为4类,第1类又分为3个亚类,不同类型品种具有不同的产量和品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产量性状 品质性状 因子分析
下载PDF
能源甘蔗不同叶位叶片形态、光合气体交换及其与产量关系 被引量:18
14
作者 罗俊 张华 +3 位作者 陈由强 徐景升 林彦铨 陈如凯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54-760,共7页
利用CI-203叶面积分析仪和CI-301CO2气体分析仪分析4个能源甘蔗品种分蘖期和伸长初期不同叶位层叶片的形态特征和光合气体交换特征参数.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不同叶位层间叶片形态、光合气体交换特征参数存在显著差异.分蘖期和伸长初期... 利用CI-203叶面积分析仪和CI-301CO2气体分析仪分析4个能源甘蔗品种分蘖期和伸长初期不同叶位层叶片的形态特征和光合气体交换特征参数.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不同叶位层间叶片形态、光合气体交换特征参数存在显著差异.分蘖期和伸长初期蔗叶的叶长、叶宽、叶面积、长宽比等叶片形态参数和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率等光合气体交换特征参数均表现为随着叶位的下降,自上而下逐渐变小.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分蘖期第3叶的叶宽和水分利用率及第5叶的叶宽对产量形成影响较大;而伸长初期第1叶和第3叶的叶面积对产量形成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甘蔗 叶片形态 光合气体交换 叶位
下载PDF
甘蔗蔗汁品质性状的回归分析及模型 被引量:11
15
作者 高三基 陈如凯 +4 位作者 张华 傅华英 邓祖湖 罗俊 徐良年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84-87,90,共5页
本文对47份不同甘蔗基因型的蔗汁品质性状进行简单回归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蔗汁蔗糖分(Suc)与锤度(BX)、温度校正后锤度(BX’)、蔗汁旋光读数(0Z)以及转光度(pol)之间均呈线性回归,简单回归模型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决定系... 本文对47份不同甘蔗基因型的蔗汁品质性状进行简单回归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蔗汁蔗糖分(Suc)与锤度(BX)、温度校正后锤度(BX’)、蔗汁旋光读数(0Z)以及转光度(pol)之间均呈线性回归,简单回归模型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393、0.9199、0.9861及0.9839。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和残差分析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方程为Suc=0.05706+0.21488BX+0.181030Z,方差分析表明多重线性回归模型达极显著水平(P<0.01),决定系数为0.9931。t测验表明,蔗汁蔗糖分的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的差异不显著,相对误差平均为0.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质性状 蔗汁 甘蔗 多重线性回归模型 逐步回归分析 线性回归方程 显著水平 方差分析表 温度校正 残差分析 相对误差 蔗糖分 基因型 转光度 t测验 实测值 预测值 锤度 平均
下载PDF
甘蔗黄叶病毒的RT-PCR检测技术 被引量:19
16
作者 高三基 郭晋隆 +4 位作者 孟岩 黄振瑞 陈如凯 刘文荣 MICHAEL S Irey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6-470,共5页
以甘蔗黄叶病毒(ScYLV)特异性引物YLSF111和YLSR462为引物,对福建蔗区8个罹病品种的疑似病株进行RT-PCR检测,扩增出352 bp特异性片段.将PCR产物克隆后测序,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是ScYLV外壳蛋白(CP)基因的一部分,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 以甘蔗黄叶病毒(ScYLV)特异性引物YLSF111和YLSR462为引物,对福建蔗区8个罹病品种的疑似病株进行RT-PCR检测,扩增出352 bp特异性片段.将PCR产物克隆后测序,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是ScYLV外壳蛋白(CP)基因的一部分,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95%以上,与美国、印度、巴西等国家ScYLV分离物(GeneBank登录号分别为AF157029、AY236971、AF141385)CP基因同源性达100%,证实我国福建地区甘蔗黄叶综合症的病原体为ScYLV.本研究同时建立了ScYLV的RT-PCR检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甘蔗黄叶病毒 RT—PCR 分子鉴定
下载PDF
甘蔗宿根矮化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徐景升 许莉萍 +2 位作者 阙友雄 高三基 陈如凯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4-188,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甘蔗宿根矮化病的检测、传播、防治及其致病菌Leifsoniaxyli subsp.xyli的分类归属和致病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研究策略。
关键词 甘蔗 RSD(Ratoon stunthlg disease) Leifsonia xyli subsp.xyli
下载PDF
ISSR标记在茶树品种遗传多态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8
作者 唐玉海 郭春芳 +2 位作者 张木清 陈常颂 陈荣冰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55,共5页
用筛选出的12个ISSR引物对17个茶树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61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3条,占87.08%,平均每个引物组合扩增出5.08个条带.根据Nei-Li系数将17个茶树品种聚为2类.结果显示,ISSR是一种重复性好、效率高的分子标记,... 用筛选出的12个ISSR引物对17个茶树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61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3条,占87.08%,平均每个引物组合扩增出5.08个条带.根据Nei-Li系数将17个茶树品种聚为2类.结果显示,ISSR是一种重复性好、效率高的分子标记,可以用于茶树品种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SR 茶树 聚类分析 分子标记
下载PDF
甘蔗品质指标的通径分析和因子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高三基 傅华英 +2 位作者 陈如凯 徐良年 张华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81-84,共4页
应用通径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对36个甘蔗品种(系)的11个品质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甘蔗蔗糖分除了与蔗渣蒸煮液失水量没有显著相关外,与其他9个品质指标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甘蔗纤维分与甘蔗出汁率、蔗汁折光锤... 应用通径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对36个甘蔗品种(系)的11个品质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甘蔗蔗糖分除了与蔗渣蒸煮液失水量没有显著相关外,与其他9个品质指标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甘蔗纤维分与甘蔗出汁率、蔗汁折光锤度、蔗汁旋光读数、蔗汁直接转光度、蔗汁间接转光度和蔗渣含水量有极显著相关性,而与蔗渣蒸煮液失水量、蒸煮液的折光锤度和蒸煮液的旋光读数的相关性不显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甘蔗蔗糖分主要受甘蔗出汁率、蔗汁直接转光度、蔗汁间接转光度、蔗渣蒸煮液失水量和蒸煮液的旋光读数等5个指标影响较大,而甘蔗纤维分主要受甘蔗出汁率、蔗渣含水量、蔗渣蒸煮液失水量和蒸煮液的折光锤度等4个指标影响较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9个甘蔗品质指标可由4个主因子所代表,其特征值的累计贡献率达94.30%。前3个主因子分别为蔗汁糖分指标因子、蔗渣糖分指标因子和蔗渣水分因子,其特征值的累计贡献率达83.06%,第4个主因子只有蔗渣蒸煮液失水量载荷值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品质指标 通径分析 因子分析
下载PDF
能糖兼用甘蔗新品种的评价与利用 被引量:14
20
作者 吴嘉云 邓祖湖 +4 位作者 徐良年 高三基 张华 罗俊 陈如凯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共5页
对近年选育的12个甘蔗新品系进行了产量、品质及其主要工农艺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FN99-20169、FN02-3924和FN02-6404表现早熟、高产、高糖,且工农艺综合性状优良,可望选育成为能糖兼用新品种;FN02-6427也具有早熟、高产、高糖和茎粗等... 对近年选育的12个甘蔗新品系进行了产量、品质及其主要工农艺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FN99-20169、FN02-3924和FN02-6404表现早熟、高产、高糖,且工农艺综合性状优良,可望选育成为能糖兼用新品种;FN02-6427也具有早熟、高产、高糖和茎粗等优点,但开花较早,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宜较早收获;FN01-0241工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较差,生产利用前景有限,但具有早熟特高糖的特性,可试作高糖亲本应用.早期田间锤度研究表明,FN02-3924属特早熟高糖品系,作能源甘蔗可提早2个多月开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甘蔗 新品种 比较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