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类型生物炭对芳香樟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陈宇琳 吴凤英 +3 位作者 张伟婷 刘东明 何峥旋 毛艳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80,共11页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生物炭对芳香樟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期为芳香樟经济林营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盆栽芳香樟优质品系‘MD1’为材料,设置对照(CK,不施化肥和生物炭)、化肥(F)、木炭+化肥(MC)和秸秆炭+化肥(JC)4个处理,在芳...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生物炭对芳香樟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期为芳香樟经济林营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盆栽芳香樟优质品系‘MD1’为材料,设置对照(CK,不施化肥和生物炭)、化肥(F)、木炭+化肥(MC)和秸秆炭+化肥(JC)4个处理,在芳香樟移栽前一天施入生物炭(140 g/盆)、化肥(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分别为6,2.19,0.44 g/盆),将其与土壤混匀,移栽定植后浇水灌透。移栽后测定施用不同类型生物炭对芳香樟生长指标、各器官精油含量、芳樟醇相对含量和根系活力的影响,并分析叶片光合特性和氮代谢的调控过程。【结果】1)与施用化肥处理相比,不同类型生物炭处理均可提高芳香樟株高、地径、总生物量和根系活力,且不同类型生物炭处理之间差异显著,JC处理对芳香樟植株生长的促进效果优于MC处理,其芳香樟株高、地径、总生物量和根系活力比MC处理分别增加了36.22%,8.24%,8.68%和12.80%。2)与施用化肥处理相比,不同类型生物炭处理均可显著提高芳香樟茎、叶得油率和芳樟醇相对含量,其中以JC处理芳香樟叶得油率和芳樟醇相对含量最高,分别达4.05%和94.31%。3)施用生物炭可提高芳香樟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减少光合产物消耗;化肥处理除亚硝酸还原酶外,氮代谢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施用不同类型生物炭均能促进芳香樟生长,提高精油含量和芳樟醇相对含量,改善芳香樟的光合生理特性,其中以秸秆炭+化肥处理综合表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芳香樟 生长品质 光合特性
下载PDF
生物炭基肥对反季节蔬菜地土壤可溶性氮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杨静 杨文浩 +3 位作者 李思苇 周碧青 毛艳玲 邢世和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8-485,共8页
以新垦高山反季节蔬菜地为研究对象,设置常规施肥(CK)、低量炭基肥(T1)、中量炭基肥(T2)和高量炭基肥(T3)4个处理,研究莴苣生长期间炭基肥不同施用量对耕层土壤可溶性氮(SN)含量及组成的影响,探讨影响土壤SN转化的相关因子.结果表明,施... 以新垦高山反季节蔬菜地为研究对象,设置常规施肥(CK)、低量炭基肥(T1)、中量炭基肥(T2)和高量炭基肥(T3)4个处理,研究莴苣生长期间炭基肥不同施用量对耕层土壤可溶性氮(SN)含量及组成的影响,探讨影响土壤SN转化的相关因子.结果表明,施用炭基肥处理土壤中的SN含量均呈"升高—降低—快速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莴苣生长前期,CK处理土壤中NO-3-N、NH+4-N和可溶性有机氮(SON)的含量较T1处理分别提高55.72%、11.93%和27.84%,较T2处理分别提高47.00%、6.90%和20.40%,较T3处理分别提高15.75%、-1.41%和-1.61%;莴苣生长中后期,T2处理土壤中NO-3-N、NH+4-N和SON的含量分别较CK处理提高5.07%、13.49%和22.09%,T3处理较CK处理分别提高32.82%、34.55%和70.57%,而T1处理与CK处理无显著差异.莴苣生长期间,T1处理的土壤累积净氮矿化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T3处理较CK处理显著提高145.66%.莴苣生长前期,CK处理的可溶性有机氮转化率(Vk)较T1~T3处理提高1.97~4.01 mg·kg^-1·d^-1;但在莴苣生长后期,T2和T3处理的Vk分别是CK处理的1.20和2.28倍.灰色斜率关联分析表明,土壤脲酶活性、细菌数量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施用炭基肥后土壤SN转化的重要因素.因此,等量施用炭基肥能够在莴苣生长后期增加土壤SN的含量,改善土壤中SN的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莴苣 炭基肥 可溶性氮 转化率
下载PDF
鼠曲草属植物的活性成分及其功效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利民 何春梅 +5 位作者 刘彩玲 王飞 李清华 张辉 黄毅斌 林国泰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63-69,共7页
鼠曲草属(Gnaphalium L.)植物富含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氨基酸,以及钾等化学物质。鼠曲草植物具有抗菌消炎、抗氧化自由基活性、抗补体活性、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可以用于治疗炎症、高尿酸血症等疾病,还具有护肝和抗癌的作用。此外... 鼠曲草属(Gnaphalium L.)植物富含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氨基酸,以及钾等化学物质。鼠曲草植物具有抗菌消炎、抗氧化自由基活性、抗补体活性、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可以用于治疗炎症、高尿酸血症等疾病,还具有护肝和抗癌的作用。此外,多茎鼠曲草(G.polycaulon Pers.)和鼠曲草(G.affine D.Don)是镉(Cd)超富集植物,可以用于修复Cd污染的土壤。鼠曲草植物提取物中的黄酮类物质存在醚键和吡喃环,具备杀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曲草 化学成分 药用价值 食用功能 改土效益
下载PDF
基于Landsat8数据的2种海表温度反演单窗算法对比——以红沿河核电基地海域为例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瀚阅 朱利 +1 位作者 李家国 范协裕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5-53,共9页
以辽宁省红沿河核电站附近海域为研究区,对单窗算法用于Landsat8 TIRS数据反演沿海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的适用性进行比较分析。首先,基于大气廓线数据(thermodynamic initial guess retrieval,TIGR),针对Landsat8 TIR... 以辽宁省红沿河核电站附近海域为研究区,对单窗算法用于Landsat8 TIRS数据反演沿海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的适用性进行比较分析。首先,基于大气廓线数据(thermodynamic initial guess retrieval,TIGR),针对Landsat8 TIRS第10波段修订QK&B算法系数;然后,从星地同步验证和参数敏感性2方面对辐射传输模型(radiation transfer model,RTM)和QK&B算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结合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大气参数实现的RTM算法精度较QK&B算法略高;对于QK&B算法,基于NCEP廓线数据模拟的大气透过率比经验方程估算的值更具优势;RTM算法对大气透过率敏感性相对较高,且明显高于QK&B算法;而QK&B算法对大气平均作用温度的敏感性较高;RTM算法对大气透过率、大气上行辐射以及QK&B算法对大气透过率、大气平均作用温度的敏感性均随着水汽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温度 Landsat8 单窗算法 敏感性分析 热红外遥感
下载PDF
紫云英翻压还田对水稻土有机碳转化的影响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利民 王飞 +2 位作者 邢世和 黄毅斌 林国泰 《福建农业科技》 2019年第8期66-70,共5页
长期过量施用化肥,导致稻田土壤生产力下降,中低产田比重加大,已严重威胁粮食安全。近年来,水稻化肥绿色替代技术对农田土壤营养物质转化的影响已成为研究热点。然而,目前系统研究化肥减施处理下紫云英绿肥持续回田后稻田土壤有机碳转... 长期过量施用化肥,导致稻田土壤生产力下降,中低产田比重加大,已严重威胁粮食安全。近年来,水稻化肥绿色替代技术对农田土壤营养物质转化的影响已成为研究热点。然而,目前系统研究化肥减施处理下紫云英绿肥持续回田后稻田土壤有机碳转化的影响因子及机制还很缺乏。因此,综述了化肥减施处理下紫云英持续回田后土壤有机碳转化过程,并阐析了紫云英持续回田后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对有机碳转化的影响及其机理,特别是阐述了与碳固定功能相关的微生物种类在有机碳转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为将来有效调控水稻土有机碳转化提供新的途径,实现土壤增碳和水稻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作物 有机碳转化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微生物特性
下载PDF
废菌棒生物炭对亚热带红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壮 邹双全 +4 位作者 邢世和 黄昭昶 陈思明 王晓朋 毛艳玲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14-822,共9页
为探究生物炭对亚热带红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以亚热带红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短期盆栽试验,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探讨对照(CK)、化肥(F)、低炭(LB)、高炭(HB)、低炭+化肥(LBF)、高炭+化肥(HBF)6种不同处理下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规... 为探究生物炭对亚热带红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以亚热带红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短期盆栽试验,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探讨对照(CK)、化肥(F)、低炭(LB)、高炭(HB)、低炭+化肥(LBF)、高炭+化肥(HBF)6种不同处理下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二氧化碳(CO2)平均排放通量范围为:-189.81^-97.34 mg/(m^2·h),施用生物炭可以降低CO2的排放通量,且与生物炭施用量呈正相关,平均降幅为54.62%;(2)施用生物炭可以降低甲烷(CH4)的排放通量,而且生物炭施用量越大、效果越显著,配施化肥则会减弱抑制作用;(3)施用生物炭可以降低氧化亚氮(N2O)排放量,与对照相比低炭、高炭N2O累积排放量分别降低1.67倍、1.97倍,配施复合肥则会减弱抑制作用;(4)生物炭能够显著降低综合温室效应(GWP),生物炭施用量越大,对综合温室效应的抑制作用越明显,低炭、高炭处理GWP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232%、319%。配施化肥则会减弱抑制作用。短期施用生物炭可以降低亚热带红壤CO2、CH4和N2O排放通量与综合温室效应,且生物炭施用量越大,效果越佳,配施化肥,则效果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亚热带红壤 温室气体 综合温室效应
下载PDF
水稻生育期对不同施肥条件下黄泥田土壤无机氮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王祎 杨文浩 +3 位作者 毛艳玲 周碧青 聂三安 邢世和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52-1358,共7页
为揭示不同施肥条件下水稻生育期黄泥田土壤细菌群落的动态变化及对可溶性无机氮的影响,以33年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CK、单施无机肥NPK、无机肥配施牛粪NPKM和无机肥配施秸秆NPKS)的黄泥田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等... 为揭示不同施肥条件下水稻生育期黄泥田土壤细菌群落的动态变化及对可溶性无机氮的影响,以33年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CK、单施无机肥NPK、无机肥配施牛粪NPKM和无机肥配施秸秆NPKS)的黄泥田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等技术分析水稻幼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扬花期和成熟期的黄泥田耕层土壤细菌数量、群落组成和结构.结果显示,黄泥田可溶性无机氮以铵态氮为主,含量为6.01-30.93 mg/kg,占可溶性无机氮总量的95%以上.细菌16S rRNA基因拷贝数为3.03×10^7-14.33×10^7/g干土.土壤优势细菌群落为变形菌门、绿弯菌门、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细菌群落差异以拔节期最为明显;不同生育期细菌群落差异以无机有机肥配施处理最为明显.多元方差分析表明,水稻生育期可以解释细菌群落结构59.79%的变异,施肥处理可以解释细菌群落结构10.44%的变异,土壤铵态氮与细菌16S rRNA基因拷贝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本研究表明土壤细菌群落与土壤铵态氮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水稻不同生育期引起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比不同施肥处理引起的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更为明显.(图3表4参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模式 水稻生育期 土壤细菌 可溶性无机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