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森林“四库”研究的热点、前沿和动态
1
作者 栗世博 赖巧巧 屈峰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1,共11页
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对1994—2024年中国森林“四库”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与总结,通过绘制可视化图谱来探究中国森林“四库”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当前的研究热点包括森林碳汇、林下经济、林业碳汇、森林旅游等,对森林碳汇的核算... 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对1994—2024年中国森林“四库”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与总结,通过绘制可视化图谱来探究中国森林“四库”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当前的研究热点包括森林碳汇、林下经济、林业碳汇、森林旅游等,对森林碳汇的核算、碳市场、生态补偿机制、森林康养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提出了建立科学准确、全方位的森林碳汇测算体系,建立多元化补偿方式,完善补偿标准体系,完善碳市场体制机制,完善森林康养配套设施,健全森林康养发展机制,为森林“四库”奠定更坚实的研究基础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四库” 碳中和 森林康养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旅游承载力监测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郭进辉 肖方利 +2 位作者 邹莉玲 王淋辉 陈秋华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3-266,共4页
加强旅游承载力监测是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管理的重要任务。基于拥挤规范理论测算了武夷山国家公园天游峰观景台游客可接受的最大旅游承载力、最佳旅游承载力,并结合《导则》测算了极限旅游承载力。结果表明,游客最佳旅游承载力与可接受... 加强旅游承载力监测是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管理的重要任务。基于拥挤规范理论测算了武夷山国家公园天游峰观景台游客可接受的最大旅游承载力、最佳旅游承载力,并结合《导则》测算了极限旅游承载力。结果表明,游客最佳旅游承载力与可接受的最大旅游承载力远低于极限旅游承载力。研究通过视频监测数据分析了每日实时旅游承载力状态,发现节假日期间部分时段出现超过承载力标准的现象,并基于不同承载力状态提出了旅游承载力管理建议和对策,对国家公园和其他自然保护地旅游承载力监测与管理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承载力 拥挤规范 武夷山国家公园 生态旅游
下载PDF
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家庭旅馆顾客满意度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郭进辉 孙华贞 +2 位作者 张庆 林珊 朱雪玲 《武夷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36-39,93,共5页
以武夷山国家公园周边社区南源岭村家庭旅馆的顾客网络点评为研究样本,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法构建了"服务质量""房间环境""地理区位""总体感受"四个维度的顾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网络评论,... 以武夷山国家公园周边社区南源岭村家庭旅馆的顾客网络点评为研究样本,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法构建了"服务质量""房间环境""地理区位""总体感受"四个维度的顾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网络评论,原文按照李克特量表进行评分赋值,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顾客满意度较高的,指标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服务质量""总体感受""房间环境"和"地理区位",但"其他交通方面程度"与"周边餐饮方便程度"等指标满意度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旅馆 满意度 武夷山国家公园 南源岭村 网络文本分析法
下载PDF
全域生态旅游背景下资源—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及障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郑秋琴 王超 +1 位作者 修新田 陈秋华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2-139,共8页
论文以全域生态旅游为研究背景,构建了资源—社会经济—环境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耦合协调度,采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协调发展的障碍因素。以中国武平县为案例地,研究发现:(1)武平县资源—社会经济—环境系统... 论文以全域生态旅游为研究背景,构建了资源—社会经济—环境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耦合协调度,采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协调发展的障碍因素。以中国武平县为案例地,研究发现:(1)武平县资源—社会经济—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水平逐年上升,总体向更好状态转变;(2)发展模式可以分为四个阶段:2009—2013年为资源导向型、2014—2015年为经济发展型、2016—2017年为生态引领型和2018—2020年为经济发展型;(3)从均值看,武平县复合系统耦合度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耦合协调度呈初级协调,相较于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双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上更为稳定,武平县全域生态旅游三个系统彼此之间还存在某种程度牵制;(4)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环境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修复能力是阻碍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生态旅游 耦合协调度 资源—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 障碍度
原文传递
数字乡村建设能助力乡村包容性绿色增长吗?——基于双重机器学习的因果推断
5
作者 谢帮生 陈鎏鹏 周子渭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7-179,共13页
数字乡村建设作为数字赋能乡村的生动实践,究竟是“数字赋能”还是“数字负能”?能否助力乡村经济增长、社会包容和绿色发展三者之间协调进步备受学界关注。该研究采用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经济-社会-环境”框架... 数字乡村建设作为数字赋能乡村的生动实践,究竟是“数字赋能”还是“数字负能”?能否助力乡村经济增长、社会包容和绿色发展三者之间协调进步备受学界关注。该研究采用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经济-社会-环境”框架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并在定量测算二者增长水平的基础上,运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实证检验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1)整体上,数字乡村建设显著促进了乡村包容性绿色增长,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分乡村包容性绿色增长维度上看,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经济增长、乡村社会包容和乡村绿色发展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其中对于乡村绿色发展的推动作用最为明显。(2)机制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建设能够通过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提升乡村创业活跃度及加快农业技术进步来推动乡村包容性绿色增长。(3)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绿色金融发展水平、高环境规制和高经济发展水平的省份,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效应更为明显。该研究进一步丰富了乡村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测度和分析框架,在加快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数字技术服务与应用水平,把握乡村数字化发展机遇、保障“数字红利”惠及农民,因地制宜建设好“差异化”的数字乡村,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后发乡村发展等方面提供助力乡村振兴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乡村包容性绿色增长 新质生产力 双重机器学习
下载PDF
生态文明与文化创新 被引量:2
6
作者 温铁军 《上海文化》 2013年第6X期4-6,共3页
生态文明是一种超越传统工业文明、以多样性为内涵的、人类自觉回归自然的文明形态。21世纪贯彻生态文明战略的最大障碍,在于百年工业化期间形成的各种利益集团及符合其利益诉求的激进发展主义的思想和行为不可能自觉改变。在此背景下,... 生态文明是一种超越传统工业文明、以多样性为内涵的、人类自觉回归自然的文明形态。21世纪贯彻生态文明战略的最大障碍,在于百年工业化期间形成的各种利益集团及符合其利益诉求的激进发展主义的思想和行为不可能自觉改变。在此背景下,公共文化建设及其长效发展也必然要进行改革创新。一、国家发展战略与社会结构的重大转变1998年,在中国遭遇生产过剩危机以后,国家发展战略依次出现了"三大差别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传统工业文明 文化特质 再平衡 发展战略 发展主义 工业文明时代 社会结构 改革创新 长效
原文传递
平台属性对绿色农产品网购安全信任的影响——价格敏感度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谢向英 何姗 张烨 《科技和产业》 2023年第16期207-213,共7页
基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以消费者价格敏感度为调节变量,探究电商平台内外属性对消费者绿色农产品网购安全信任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消费者价格敏感度调节下,系统质量、信息质量、服务质量、口碑声誉、结构保证与主观规范6大平台属性对... 基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以消费者价格敏感度为调节变量,探究电商平台内外属性对消费者绿色农产品网购安全信任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消费者价格敏感度调节下,系统质量、信息质量、服务质量、口碑声誉、结构保证与主观规范6大平台属性对绿色农产品网购安全信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据此,提出电商平台应改善并优化平台建设质量、构建并完善平台保障体系,以增强消费者绿色农产品网购意愿,助推绿色农产品电商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属性 绿色农产品 网络网购 安全信任 价格敏感度
下载PDF
强化湿地生态观
8
作者 翁善波 《政协天地》 2014年第1期36-37,共2页
“这是一处按湿地生态原理构建的校同景观公园。 这里保留了原生态的动植物,体现人对自然的尊重;
关键词 湿地 生态观 生态原理 动植物 原生态 景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