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茶树病毒种类鉴定及多重PCR检测技术的建立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细红 蔡伟 +5 位作者 虞赟 李敏 王念武 杜振国 沈建国 高芳銮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8-710,共13页
【目的】明确福建省茶树主要病毒种类和分布情况,并建立同时快速检测多种病毒的多重PCR检测技术。【方法】2019—2023年,从福建省福州、南平、宁德、泉州、漳州、厦门、三明、莆田和龙岩9个地市区采集具有褪绿、皱缩和坏死等疑似病毒感... 【目的】明确福建省茶树主要病毒种类和分布情况,并建立同时快速检测多种病毒的多重PCR检测技术。【方法】2019—2023年,从福建省福州、南平、宁德、泉州、漳州、厦门、三明、莆田和龙岩9个地市区采集具有褪绿、皱缩和坏死等疑似病毒感染症状的茶树样品1869份,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PCR和RT-PCR检测的方法对茶树病毒病的病原进行鉴定,并将PCR扩增获得的特异性目的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对获得的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同时,根据GenBank上已报道的病毒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退火温度、引物浓度、循环数等反应条件和反应程序的优化,建立同时检测福建茶树主要病毒的多重PCR检测技术,并测定该技术的特异性、灵敏度及实际应用效果。【结果】从所采集的茶树病样上检出3种病毒,按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油茶双生病毒(oil tea associated geminivirus,OTaGV)(48.90%)、茶树坏死环斑病毒(tea plant necrotic ring blotch virus,TPNRBV)(26.75%)和茶树潜隐病毒1(camellia cryptic virus 1,CCV1)(17.98%);在检出病毒的1258份样品中,有807份为OTaGV、TPNRBV或CCV1单独侵染,检出率分别为37.20%、21.38%和5.56%;其余451份样品为2种或3种病毒复合侵染,复合侵染检出率达35.85%,OTaGV+CCV1、TPNRBV+CCV1、TPNRBV+OTaGV、OTaGV+CCV1+TPNRBV 4种类型复合侵染检出率分别为17.49%、0.40%、14.71%、3.26%。在地理分布上,OTaGV在福州、南平、宁德、泉州、漳州、厦门、三明、莆田和龙岩9个地区均有分布,其中漳州OTaGV检出率最高,为96.77%;CCV1在福州、南平、宁德、泉州、漳州、三明、莆田和龙岩8个地区均有分布,其中三明CCV1检出率最高,为66.00%;TPNRBV在福州、南平、宁德、泉州和漳州5个地区均有分布,其中泉州TPNRBV检出率最高,为79.13%;在福建省9个地区中,厦门地区仅检出OTaGV,三明、莆田和龙岩地区检出OTaGV和CCV1,其他5个地区同时检出OTaGV、TPNRBV和CCV1;福州、南平、宁德、泉州、漳州、三明、莆田7个地区检测到病毒复合侵染,其中漳州地区病毒复合侵染检出率最高(85.00%)、宁德地区病毒复合侵染检出率最低(23.03%)。利用测定的CCV1和TPNRBV部分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的CCV1分离物(FW)与已报道的福建分离物FJ-SH104(GenBank登录号:ON807095)亲缘关系最近、TPNRBV分离物(FU)与福建分离物QZHA92(GenBank登录号:OQ948454)亲缘关系最近。经优化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技术特异性强,仅OTaGV、TPNRBV和CCV1能扩增出特异性目的片段,而其他病毒及健康茶树样品上均未扩增出特异性目的片段;多重PCR灵敏度最低可以检测到稀释至10^(-4)倍的OTaGV、TPNRBV和10^(-3)倍的CCV1;利用该多重PCR检测技术对茶园中采集的60份病样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单一PCR检测结果完全相符。【结论】OTaGV、TPNRBV和CCV1是当前福建茶树上主要病毒种类,其中OTaGV为福建地区首次报道,该病毒可侵染茶树也为首次发现;在检出的3种病毒中,以OTaGV发生分布范围最广,其次为CCV1、TPNRBV;福建地区茶树病毒目前仍以单独侵染为主,但同时存在较多的复合侵染,复合侵染类型包括TPNRBV+CCV1、TPNRBV+OTaGV、CCV1+OTaGV和OTaGV+CCV1+TPNRBV;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技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茶园茶树上OTaGV、CCV1和TPNRBV3种病毒的快速检测。研究结果可为福建茶树病毒病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病毒 病原鉴定 多重PCR 分子检测 福建省
下载PDF
臭椿和鸦胆子抗烟草花叶病毒作用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沈建国 张正坤 +2 位作者 吴祖建 谢联辉 林奇英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研究臭椿和鸦胆子的抗植物病毒作用。方法:以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为供试病毒,采用局部枯斑法测定2种药用植物提取物对TMV侵染的抑制作用;叶碟法研究2种药用植物提取物的抗TMV增殖作用,并通过盆栽试验,测定2种... 目的:研究臭椿和鸦胆子的抗植物病毒作用。方法:以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为供试病毒,采用局部枯斑法测定2种药用植物提取物对TMV侵染的抑制作用;叶碟法研究2种药用植物提取物的抗TMV增殖作用,并通过盆栽试验,测定2种药用植物提取物对烟草花叶病的防治作用。结果:臭椿和鸦胆子提取物不仅能有效抑制TMV侵染,而且对TMV的增殖也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对烟草花叶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结论:臭椿和鸦胆子抗烟草花叶病毒作用显著,在抗植物病毒方面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椿 鸦胆子 烟草花叶病毒 抗病毒
下载PDF
天然抗烟草花叶病毒大分子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3
作者 吴艳兵 颜振敏 +2 位作者 谢荔岩 林奇英 谢联辉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96-1101,共6页
天然大分子物质主要包括蛋白、核酸和糖类。本文主要阐述了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天然抗烟草花叶病毒大分子物质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关于这些大分子物质的抗病毒机理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抑制病毒的侵染、对植物病毒增殖过程中的干扰和抑... 天然大分子物质主要包括蛋白、核酸和糖类。本文主要阐述了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天然抗烟草花叶病毒大分子物质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关于这些大分子物质的抗病毒机理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抑制病毒的侵染、对植物病毒增殖过程中的干扰和抑制作用、诱导植物的抗病性反应等,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大分子物质 烟草花叶病毒 作用机理
下载PDF
药用植物提取物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沈建国 谢荔岩 +2 位作者 吴祖建 谢联辉 林奇英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9-261,共3页
目的研究我国传统药用植物抗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 osa ic v irus,TM V)的作用,为从植物中开发抗病毒类生物农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局部枯斑法和叶碟法对我国78科162种药用植物提取物的抗TM V侵染和增殖作用进行测定。结果在10 m g/m... 目的研究我国传统药用植物抗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 osa ic v irus,TM V)的作用,为从植物中开发抗病毒类生物农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局部枯斑法和叶碟法对我国78科162种药用植物提取物的抗TM V侵染和增殖作用进行测定。结果在10 m g/mL水平下,19种植物提取物可有效抑制TM V侵染,9种植物提取物有明显抑制TM V增殖作用。结论大多数药用植物提取物具有一定抗TM V侵染活性,仅少数药用植物提取物有较好的抗TM V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烟草花叶病毒 抗病毒活性
下载PDF
采用多基因联合方法鉴定福建长乐和福清产区马铃薯Y病毒株系组成 被引量:12
5
作者 沈林林 邹文超 +1 位作者 高芳銮 詹家绥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3918-3926,共9页
【目的】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是马铃薯生产上危害较为严重的病毒,也是制约马铃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病毒之一。论文旨在开发一套简便、准确、快速的PVY分子鉴定技术,并采用该技术及时查明福建省部分产区PVY病害的发生、分布及... 【目的】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是马铃薯生产上危害较为严重的病毒,也是制约马铃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病毒之一。论文旨在开发一套简便、准确、快速的PVY分子鉴定技术,并采用该技术及时查明福建省部分产区PVY病害的发生、分布及PVY株系组成。【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采自福建省长乐市、福清市马铃薯种植区疑似受PVY感染的样品进行检测,并根据文献报道的PVY P1、VPg和CP基因保守区设计3对简并引物,对ELISA检测后的阳性样品进行基因扩增、克隆,并将获得的序列进行核苷酸序列一致性、重组位点、基因型分布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ELISA检测结果表明,17份样品中有13个样品与PVY抗体呈阳性反应,其他呈阴性反应。13个阳性样品均能成功扩增出3个与P1、VPg和CP基因预期大小一致的特异片段。BLAST比对分析显示P1、VPg和CP基因与文献报道的已知PVY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72%—99%、85%—99%和88%—99%。P1、VPg和CP 3个基因联合序列分析显示,FQ01分离物与PVY^(N-Wi)株系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最高,FQ08分离物与PVYE株系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最高,CL01、CL02、CL05和CL13 4个分离物与PVY^(NTN-NW)株系SYR-I型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最高,CL03、CL04、FQ02、FQ06、FQ09、FQ11和CL12 7个分离物与PVY^(NTN-NW)株系SYR-II型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最高。重组分析显示,除CP基因外,长乐市和福清市两个产区的PVY分离物的P1和VPg基因中均检测到显著的重组信号。基因型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长乐产区的P1基因为N型(60%)和N×O重组型(40%),VPg基因均为N×O重组型,而CP基因均为O型,而福清产区的P1基因为N型(25%)和N×O重组型(75%),VPg基因为N×O重组型(87.5%)和O型(12.5%),而CP基因除了一个分离物为N型外,其他均为O型。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分离物FQ01与PVYN-Wi株系聚为一簇,FQ08与PVYE株系聚为一簇,CL01、CL02、CL05和CL13与PVY^(NTN-NW)株系SYR-I型聚为一簇,CL03、CL04、FQ02、FQ06、FQ09、FQ11和CL12与PVY^(NTN-NW)株系SYR-II型聚为一簇,表明在系统发育关系上,分离物FQ01与PVYN-Wi株系最近,FQ08与PVYE株系最近,CL01、CL02、CL05和CL13与PVY^(NTN-NW)株系SYR-I型最近,CL03、CL04、FQ02、FQ06、FQ09、FQ11和CL12与PVY^(NTN-NW)株系SYR-II型最近。【结论】PVY在福建省长乐市、福清市马铃薯种植区普遍存在,重组株系已成为田间的主流株系,且PVY^(NTN-NW)已成为优势重组株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Y病毒 ELISA 多基因联合序列 系统发育 重组株系
下载PDF
杨梅叶提取物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及其化学成分初步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沈建国 谢荔岩 +2 位作者 翟梅枝 林奇英 谢联辉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1-443,共3页
以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mosaicvirus,TMV)为供试病毒,对杨梅叶提取物抗病毒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杨梅叶提取物具有较强的体外钝化和抗病毒侵染作用;通过系统预试和含量测定,初步确定杨梅叶提取物中主要含有黄酮和鞣质2类成分,两者含... 以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mosaicvirus,TMV)为供试病毒,对杨梅叶提取物抗病毒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杨梅叶提取物具有较强的体外钝化和抗病毒侵染作用;通过系统预试和含量测定,初步确定杨梅叶提取物中主要含有黄酮和鞣质2类成分,两者含量分别在水和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提取物中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 烟草花叶病毒 叶提取物 TMV 侵染 活性 乙醇提取物 初步研究 化学成分 体外
下载PDF
毛头鬼伞多糖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研究初报 被引量:25
7
作者 吴艳兵 谢荔岩 +2 位作者 谢联辉 林奇英 林诗发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5期338-341,共4页
【目的】为探讨毛头鬼伞多糖(Coprinus comatus)的生物活性,对毛头鬼伞多糖抗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活性进行测定,明确活性部位,为进一步分离纯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毛头鬼伞子实体和菌丝体提取多糖,并初步纯化... 【目的】为探讨毛头鬼伞多糖(Coprinus comatus)的生物活性,对毛头鬼伞多糖抗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活性进行测定,明确活性部位,为进一步分离纯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毛头鬼伞子实体和菌丝体提取多糖,并初步纯化,采用半叶法和叶碟法对抗病毒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毛头鬼伞多糖对TMV具有较强的体外抑制和抗病毒侵染作用,对TMV具有明显的体内抑制复制效果;在TMV接种前施用可以显著降低TMV侵染能力。【结论】毛头鬼伞多糖具有较好的抗TMV活性,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头鬼伞 多糖 抗病毒活性
下载PDF
污水稳定塘菌-藻生态系统去除与灭活植物病毒TMV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郑耀通 林奇英 谢联辉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28-1134,共7页
了解污水稳定塘生态系统去除与灭活植物病毒的效率与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对模型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mosaicvirus,TMV)的实验结果显示:稳定塘系统中的悬浮固体(SS)可在短时间内吸附TMV且达到一个饱和值.纯培养... 了解污水稳定塘生态系统去除与灭活植物病毒的效率与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对模型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mosaicvirus,TMV)的实验结果显示:稳定塘系统中的悬浮固体(SS)可在短时间内吸附TMV且达到一个饱和值.纯培养的枯草芽孢杆菌及小球藻对TMV的存活无明显不良影响,而光合细菌和稳定塘中的混合细菌群却对TMV具有灭活作用.当它们同藻类形成菌藻共生体系时,对TMV的灭活速率分别从对照的每天0 0404log10(枯斑数·mL-1)升高到0 0783log10(枯斑数·mL-1)和0 075log10(枯斑数·mL-1) 因此,在污水稳定塘生态系统中,由于病毒对悬浮固体的吸附以及菌藻共生体系中微生物的作用可有效地去除与灭活植物病毒,其中悬浮固体吸附病毒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灭活,稳定塘中存在的细菌特别是光合细菌对植物病毒的灭活才是最主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V 植物病毒 光合细菌 枯斑 生态系统 烟草花叶病毒 纯培养 稳定塘 污水 悬浮固体
下载PDF
马铃薯Y病毒福建分离物P1基因的分子变异和结构特征 被引量:9
9
作者 史凤阳 高芳銮 +2 位作者 沈建国 常飞 詹家绥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13-722,共10页
为揭示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P1基因的分子变异及结构特征,并查明福建分离物P1基因的变异来源。文章设计一对简并引物从感染PVY的马铃薯病叶扩增、克隆获得福建分离物P1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分析其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特... 为揭示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P1基因的分子变异及结构特征,并查明福建分离物P1基因的变异来源。文章设计一对简并引物从感染PVY的马铃薯病叶扩增、克隆获得福建分离物P1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分析其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特征,并采用贝叶斯法重建P1基因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12个福建分离物均成功扩增出预期大小(约915 bp)的特异性片段,P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已报道的PVY不同株系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73%~99%;QK44、XT02、XT08、LH05分离物的309 nt位置均检测到一个强烈的重组信号。12个PVY分离物中,P1蛋白有85个变异的氨基酸位点,表明其高度变异;P1蛋白的第41~275位是一个高度保守的结构功能域,含有3个保守的活性位点(H192、D201、V235);系统发育分析显示,福建分离物形聚为3种不同的簇,其对应的卷曲结构(Coiled-coil domain)和空间结构也不相同,表明不同株系型的P1基因在系统发育关系上分化较大。该研究结果表明PVY P1基因在核苷酸序列、氨基酸序列以及空间结构具有高度变异性,但行使P1蛋白功能的活性位点所在的氨基酸(H192、D201和V235)均高度保守;福建分离物P1基因的变异源主要来自碱基突变和基因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Y病毒 P1基因 变异 重组
下载PDF
双链RNA技术与植物病毒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晓婷 吴祖建 +1 位作者 林奇英 谢联辉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55-458,共4页
90%以上的植物病毒基因组是RNA。含RNA基因组的病毒会产生特异的双链RNA(dsRNA)。从受到病毒侵染的植物组织中提取病毒相关的dsRNA,进行病毒的检测和分类,诊断植物病毒病,探索生物防治植物病毒病的新途径,是植物病毒研究的重要内容。本... 90%以上的植物病毒基因组是RNA。含RNA基因组的病毒会产生特异的双链RNA(dsRNA)。从受到病毒侵染的植物组织中提取病毒相关的dsRNA,进行病毒的检测和分类,诊断植物病毒病,探索生物防治植物病毒病的新途径,是植物病毒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双链RNA技术在植物病毒研究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链RNA 植物病毒
下载PDF
美洲商陆抗病毒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1
作者 付鸣佳 吴祖建 +1 位作者 林奇英 谢联辉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2年第1期66-71,共6页
美洲商陆抗病毒蛋白(pokeweedantiviralproteins,PAP)是一类具多种生物功能和活性的蛋白,本文在阐述了该类蛋白的生化等特性的同时,综述了该类蛋白在抗植物病毒、抗动物病毒以及用作免疫毒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美洲商陆 抗病毒蛋白 核糖体失活蛋白 抗病毒作用 免疫毒素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幽影病毒属病毒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凡 林奇英 +1 位作者 陈海如 谢联辉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33-1036,1037,共5页
幽影病毒是一类较为特殊的植物病毒,其基因组不编码外壳蛋白,因此不形成通常的病毒粒体结构。这类病毒可以通过机械摩擦方式传播,在黄症病毒的帮助下也可以通过蚜虫传播。幽影病毒属病毒由7个确定种和3个暂定成员组成,烟草丛顶病毒是目... 幽影病毒是一类较为特殊的植物病毒,其基因组不编码外壳蛋白,因此不形成通常的病毒粒体结构。这类病毒可以通过机械摩擦方式传播,在黄症病毒的帮助下也可以通过蚜虫传播。幽影病毒属病毒由7个确定种和3个暂定成员组成,烟草丛顶病毒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幽影病毒属唯一成员。幽影病毒的寄主范围较窄,体外抗性也较差。幽影病毒感病组织中含有大量dsRNA。有些病毒还含有卫星RNA。幽影病毒的基因组为单分体的+ssRNA,编码4个非结构蛋白,其中的ORF3蛋白在病毒RNA的稳定性及寄主体内的长距离运输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幽影病毒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相关研究趋势和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影病毒 黄症病毒 生物学特性 DSRNA 基因组结构
下载PDF
水稻齿叶矮缩病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3
作者 郑璐平 谢荔岩 +1 位作者 连玲丽 谢联辉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8-12,共5页
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ice ragged stunt virus,RRSV)属呼肠孤病毒科水稻病毒属,其所致的水稻齿叶矮缩病是东南亚、东亚和南亚一些国家的重要病害,病害的发生对当地的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综述了国内外有关RRSV的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方面... 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ice ragged stunt virus,RRSV)属呼肠孤病毒科水稻病毒属,其所致的水稻齿叶矮缩病是东南亚、东亚和南亚一些国家的重要病害,病害的发生对当地的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综述了国内外有关RRSV的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所致病害的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齿叶矮缩病毒 生物学特征 分子生物学 防治
下载PDF
橘蚜传播柑橘衰退病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4
作者 林尤剑 谢联辉 POWELL C A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9-66,共8页
就橘蚜传播柑橘衰退病毒 (CTV)的传毒特性、传毒率、影响传毒率因素、与柑橘衰退病流行的关系、对混合株系的虫传分离作用以及带毒橘蚜的分子生物学检测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橘蚜传播 CTV的方式为非循回型半持久式 ,其从甜橙和墨西哥莱... 就橘蚜传播柑橘衰退病毒 (CTV)的传毒特性、传毒率、影响传毒率因素、与柑橘衰退病流行的关系、对混合株系的虫传分离作用以及带毒橘蚜的分子生物学检测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橘蚜传播 CTV的方式为非循回型半持久式 ,其从甜橙和墨西哥莱檬植株上传播 CTV的效率高于棉蚜、橘二叉蚜和绣线菊蚜等蚜虫 .橘蚜对 CTV不同株系的传毒率有所差异 ,对重型株系的传毒率较轻型株系高 .影响传毒率的因素有蚜虫发育虫态、毒源植物、接毒植物和环境条件等 .橘蚜与酸橙砧甜橙衰退病的发生与流行 ,特别是衰退型强株系衰退病的发生与流行有密切相关性 ,它是甜橙衰退病发生与流行的最主要传播介体 .橘蚜对 CTV具有分离株系的作用 ,通过单虫传播 ,可以将混合感染状态的 CTV不同株系分离而获得纯化株系 .检测橘蚜携带 CTV的分子生物学反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已建立 ,并已应用于检测橘蚜等蚜虫的单虫带毒情况 .讨论认为 ,不同发育虫态、毒源植物、接毒植物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对橘蚜传播 CTV的影响 ,特别是毒源植物和温度条件对橘蚜传毒率的影响 ,及利用橘蚜单虫传播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蚜 柑橘 衰退病毒 传毒特性 传毒率 流行规律 衰退病
下载PDF
TC-RT-PCR检测菜豆荚斑驳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沈建国 高芳銮 +3 位作者 廖富荣 王念武 郭琼霞 吴祖建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08-111,共4页
根据已报道的菜豆荚斑驳病毒(Bean pod mottle virus,BPM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应用试管捕捉RT-PCR(Tube capture RT-PCR,TC-RT-PCR)技术对大豆种皮上的BPMV进行检测。结果表明,TC-RT-PCR方法能从携带BPM... 根据已报道的菜豆荚斑驳病毒(Bean pod mottle virus,BPM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应用试管捕捉RT-PCR(Tube capture RT-PCR,TC-RT-PCR)技术对大豆种皮上的BPMV进行检测。结果表明,TC-RT-PCR方法能从携带BPMV的大豆种皮上扩增到预期大小的基因片段。将TC-RT-PCR扩增产物克隆测序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扩增到的片段序列与BPMV的CP基因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进一步证实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应用TC-RT-PCR方法,成功检测了一批进境大豆样品。本文建立的TC-RT-PCR方法,为大豆种子上BPMV的检测和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荚斑驳病毒 检测 TC—RT—PCR
下载PDF
介体线虫传播植物病毒专化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国坤 谢联辉 +1 位作者 林奇英 吴祖建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5-60,共6页
介体线虫传播植物病毒专化性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对介体线虫与植物病毒的组合、专化性传播、传播遗传因子、传播的助蛋白策略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介体线虫 植物病毒 传播专化性 遗传因子 助蛋白策略
下载PDF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非结构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章松柏 王开放 +1 位作者 刘小娟 吴祖建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102-2107,共6页
病毒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可以反映病毒的某种功能,是研究病毒功能的重要依据。借助农杆菌的介导,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可能编码的6种非结构蛋白分别在本氏烟细胞中表达,通过荧光共聚... 病毒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可以反映病毒的某种功能,是研究病毒功能的重要依据。借助农杆菌的介导,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可能编码的6种非结构蛋白分别在本氏烟细胞中表达,通过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所表达的蛋白亚细胞定位情况。结果表明:Pns52、Pns91定位相似,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在细胞质中形成较大的颗粒状聚集体;Pns6、Pns71、Pns72和Pns92定位相似,分散于整个细胞,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或膜上,均形成丝网状结构;WoLF PSORT对比分析显示它们可能都是膜内在蛋白(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此外,Pns6在细胞质中还可以形成颗粒状的聚集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非结构蛋白 亚细胞定位
下载PDF
病毒诱导基因沉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郑璐平 谢荔岩 +1 位作者 林奇英 谢联辉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36-640,共5页
对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的发现、载体的开发、作用机理和优势的研究,以及VIGS在植物基因功能鉴定上的应用和展望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 载体 功能鉴定
下载PDF
小分子植物病毒抑制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慧 吴祖建 +1 位作者 林奇英 谢联辉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1-316,共6页
论述了小分子病毒抑制物的结构及对病毒的抑制机理 。
关键词 小分子植物 病毒抑制物质 结构 抑制机理
下载PDF
烟草花叶病毒复制酶介导抗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邵碧英 吴祖建 +1 位作者 林奇英 谢联辉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3年第5期416-418,共3页
在抗病毒植物基因工程中,利用病毒的复制酶基因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本文对烟草花叶病毒(TMV)的基因组结构及其编码的蛋白的功能作了简介,同时较详细地阐述了由TMV复制酶的通读部分、全长复制酶以及突变或缺失的复制酶介导的对病毒抗... 在抗病毒植物基因工程中,利用病毒的复制酶基因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本文对烟草花叶病毒(TMV)的基因组结构及其编码的蛋白的功能作了简介,同时较详细地阐述了由TMV复制酶的通读部分、全长复制酶以及突变或缺失的复制酶介导的对病毒抗性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植物基因工程 烟草花叶病毒 复制酶 介导 抗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