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C-RT-PCR检测菜豆荚斑驳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沈建国 高芳銮 +3 位作者 廖富荣 王念武 郭琼霞 吴祖建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08-111,共4页
根据已报道的菜豆荚斑驳病毒(Bean pod mottle virus,BPM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应用试管捕捉RT-PCR(Tube capture RT-PCR,TC-RT-PCR)技术对大豆种皮上的BPMV进行检测。结果表明,TC-RT-PCR方法能从携带BPM... 根据已报道的菜豆荚斑驳病毒(Bean pod mottle virus,BPM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应用试管捕捉RT-PCR(Tube capture RT-PCR,TC-RT-PCR)技术对大豆种皮上的BPMV进行检测。结果表明,TC-RT-PCR方法能从携带BPMV的大豆种皮上扩增到预期大小的基因片段。将TC-RT-PCR扩增产物克隆测序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扩增到的片段序列与BPMV的CP基因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进一步证实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应用TC-RT-PCR方法,成功检测了一批进境大豆样品。本文建立的TC-RT-PCR方法,为大豆种子上BPMV的检测和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荚斑驳病毒 检测 TC—RT—PCR
下载PDF
志贺氏菌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 被引量:6
2
作者 柯璐 戴晓丽 +3 位作者 林杰 黄嫦娇 曾维扬 张温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253-259,共7页
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标准物质。通过正交试验法选择冻干保护率最高的保护剂配方方案。以鸡肉粉作为标准物质基质,按比例与保护剂配方混合,添加拟定菌数的新鲜菌液后进行冷冻干燥。实验制备的标准物质样品其特性值(含菌数)为530 CFU/瓶,... 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标准物质。通过正交试验法选择冻干保护率最高的保护剂配方方案。以鸡肉粉作为标准物质基质,按比例与保护剂配方混合,添加拟定菌数的新鲜菌液后进行冷冻干燥。实验制备的标准物质样品其特性值(含菌数)为530 CFU/瓶,不确定度为24 CFU/瓶。冷冻干燥样品在-20℃及4℃条件下保存12个月,特性值稳定;25℃条件下保存9个月,特性值稳定;60℃条件下保存,稳定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氏志贺氏菌 标准物质 基质 鸡肉
下载PDF
双孢蘑菇RAPD-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6
3
作者 陈文炳 林媛 +5 位作者 王泽生 邵碧英 廖剑华 李寿崧 江树勋 林河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28-432,共5页
本研究对6个影响双孢蘑菇RAPD-PCR反应的关键因素进行了一系列优化,目的在于建立理想的RAPD最佳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为大量双孢蘑菇品种间的RAPD多样性分析做准备。各关键因素梯度设置如下:(1)7个退火温度梯度:33.5、36.5、38.3、40.1、... 本研究对6个影响双孢蘑菇RAPD-PCR反应的关键因素进行了一系列优化,目的在于建立理想的RAPD最佳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为大量双孢蘑菇品种间的RAPD多样性分析做准备。各关键因素梯度设置如下:(1)7个退火温度梯度:33.5、36.5、38.3、40.1、43.7、45.4、48.1℃。(2)6个Mg2+浓度梯度:0.5、1.0、1.5、2.0、2.5、3mmol/L。(3)5个Taq酶用量梯度:0.5、1.0、1.5、2.0、2.5U。(4)5个dNTPs浓度梯度:0.10、0.15、0.20、0.25、0.30mmol/L。(5)5个引物浓度梯度:0.1、0.2、0.3、0.4、0.5μmol/L。(6)7个模板DNA用量梯度:100、20、4、0.8、0.16、0.032、0ng。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RAPD反应体系为:10×buffer2.0μl、Taq酶1.5U、模板DNA4-100ng、MgCl22.0mmol/L、dNTP0.20mmol/L,引物0.3μmol/L,加ddH2O至20μl。PCR热循环参数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1min,44℃退火1min50s,72℃延伸2min,循环40次;最后72℃延伸7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蘑菇 RAPD—PCR 体系优化
下载PDF
连续浸提法结合ICP-OES分析藻类中铝形态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丹红 蔡春平 +3 位作者 吴文晞 陈祥明 涂满娣 余孔捷 《福建分析测试》 CAS 2014年第4期37-40,共4页
用连续提取法研究福建食用藻类中铝形态分布情况,对提取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用ICP—OES发射光谱法测定藻类总铝及各形态铝的含量。结果显示:藻类中铝主要以有机铝形态存在,藻类中稳定态有机铝占总铝73%~84%。
关键词 藻类 形态 连续浸提法 ICP-OES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法检测鞋材中丙烯腈单体残留量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旻实 李小晶 +3 位作者 周雪晖 卢丽君 邹哲祥 郑思远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08-110,118,共4页
建立了鞋材中丙烯腈单体残留量测定的顶空气相色谱方法。样品经N,N-二甲基甲酰胺革取后,在极性柱上进行分离,选用氢离子火焰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分析。丙烯晴在50~1000mg/kg样品含量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15mg/kg。选用常... 建立了鞋材中丙烯腈单体残留量测定的顶空气相色谱方法。样品经N,N-二甲基甲酰胺革取后,在极性柱上进行分离,选用氢离子火焰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分析。丙烯晴在50~1000mg/kg样品含量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15mg/kg。选用常用鞋材锦纶、腈纶、鞋用胶粘剂,AB洙胶,丁腈橡胶,在4个浓度水平进行添加试验,样品加标回收率在85.6%~109.5%,相对标准偏差1.98%-3.98%(n=7)。本方法操作简单快速,重现性好,准确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 鞋材 顶空-气相色谱法 外标法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食品接触材料中三聚氰胺的残留量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旻实 刘伟 +1 位作者 郑思远 林柏玲 《福建分析测试》 CAS 2012年第5期17-20,共4页
建立了一种用液相色谱技术检测分析食品接触材料中三聚氰胺残留量的方法。样品采用0.1 mol/L盐酸作为提取溶液,70℃水浴超声提取。色谱分离采用NH2柱,流动相为V(乙腈):V(5m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H 6.5)=75:25,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在... 建立了一种用液相色谱技术检测分析食品接触材料中三聚氰胺残留量的方法。样品采用0.1 mol/L盐酸作为提取溶液,70℃水浴超声提取。色谱分离采用NH2柱,流动相为V(乙腈):V(5m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H 6.5)=75:25,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在优化条件下,三聚氰胺浓度在0.2-100 mg/L范围内与其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S/N=3)为0.02 mg/L。在100μg的添加水平下,三聚氰胺的回收率在80-9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80-4.32%。揭示了原料中三聚氰胺残留量与成型品的三聚氰胺迁移量的正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该法简便、快速,可准确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三聚氰胺残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胺 食品接触材料 高效液相色谱 残留
下载PDF
单增李斯特氏菌商品化核酸检测试剂盒评价
7
作者 陈彬 林艳 +4 位作者 柯璐 徐珊 林杰 戴晓丽 郑晶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104-109,共6页
通过实验室内确认和实验室间协同实验对商品化单增李斯特氏菌LAMP试剂盒进行适用性评价,选择具有代表性的5大类15个细类食品基质,对剂盒方法包括灵敏度、特异性、假阴性率、假阳性率、相对准确度、检出限、耐变性以及批间变异8项定性方... 通过实验室内确认和实验室间协同实验对商品化单增李斯特氏菌LAMP试剂盒进行适用性评价,选择具有代表性的5大类15个细类食品基质,对剂盒方法包括灵敏度、特异性、假阴性率、假阳性率、相对准确度、检出限、耐变性以及批间变异8项定性方法性能指标进行实验室内评估。并对10家实验室的协同实验结果进行评价。试剂盒检测结果与基准方法 GB 4789.3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检测结果上无显著差异,能基本满足食品样品的检测要求,但蔬菜制品类的商品化核酸试剂盒法灵敏度仅为5%、假阴性率高达95%、相对准确率为68%,且与基准法检测阳性确证比在5%的置信区间内存在统计学差异,因此不适用于蔬菜制品的检测。10家实验室对3个接种水平样本的检测,特异性、灵敏度以及相对准确度均为100%,因此LAMP试剂盒检测法结果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环介导等温扩增 商品化核酸试剂盒 评价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食品接触材料中三聚氰酸的残留量
8
作者 陈旻实 吕水源 +2 位作者 李小晶 曾树金 郑思远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13年第3期14-16,共3页
建立了一种用液相色谱技术检测分析食品接触材料中三聚氰酸残留量的方法。样品采用体积分数为10%的乙醇溶液作为提取溶液,超声提取。色谱分离采用氨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磷酸盐缓冲溶液(体积比为75∶25),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在优... 建立了一种用液相色谱技术检测分析食品接触材料中三聚氰酸残留量的方法。样品采用体积分数为10%的乙醇溶液作为提取溶液,超声提取。色谱分离采用氨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磷酸盐缓冲溶液(体积比为75∶25),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在优化条件下,三聚氰酸质量浓度在0.5~50 mg/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S/N=3)为0.1 mg/L。在0.1%的添加水平下,三聚氰酸的回收率在80%~93%之间,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36%~2.54%(n=6)。揭示了原料中三聚氰酸残留量与成型品的三聚氰酸迁移量的正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该法简便、快速,可准确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三聚氰酸残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酸 食品接触材料 高效液相色谱 残留
下载PDF
含食品基质的志贺氏菌标准物质特性值检测及能力验证
9
作者 林杰 戴晓丽 +3 位作者 徐珊 黄嫦娇 张温岭 柯璐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1-229,共9页
对含鸡肉基质的志贺标物按照《CNAS-GL03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要求进行均匀性和稳定性的检测,并确定标物的最小取样量。按规定的运输条件送至参加能力验证的实验室,在有效时间内按要求检测完毕,并及时汇报检测结果。本... 对含鸡肉基质的志贺标物按照《CNAS-GL03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要求进行均匀性和稳定性的检测,并确定标物的最小取样量。按规定的运输条件送至参加能力验证的实验室,在有效时间内按要求检测完毕,并及时汇报检测结果。本结果根据《CNAS-GL02-2006能力验证结果的统计处理和能力评价指南》进行评价。结果:志贺标物的最小取样量为2 m L(即瓶内全部复水原液),均匀性试验F统计量=1.408<2.424,均匀性良好,可满足能力验证均匀性要求。标物在-20℃和4℃保存10 d的稳定性良好,两组数值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0741和0.0105,说明-20℃下存放的标物较4℃更稳定,运输时应尽量保持环境温度4℃,在检测时可将其暂时存放于-20℃冰箱。定性能力验证结果满意度为86.7%,参与的30间实验室仅有4间结果不满意。定量能力验证结果满意度为80%。参加的实验室共20间,其中一间检测结果可疑,3间实验室结果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贺氏菌 标准物质 特性值 均匀性 稳定性 能力验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