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检验检疫实验室如何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被引量:1
1
作者 江树勋 倪敏 +1 位作者 程立军 柯家骥 《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 2009年第4期56-56,64,共2页
本文主要从系统品质保证、对外服务和开展管理主题活动等三个方面初步探讨了检验检疫实验室如何加强内部管理和提高对外服务水平。
关键词 实验室 系统品质保证(SQA) 管理 服务
下载PDF
侵染百合的病毒种类及其检疫重要性 被引量:7
2
作者 廖富荣 林石明 +4 位作者 吴媛 沈建国 黄蓬英 陈青 陈红运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0-74,共5页
在侵染百合的18种病毒中,有6种病毒为我国禁止进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在进境的百合中曾检出4种检疫性病毒,因而在进境百合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检疫重要性。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报道的百合病毒种类和最新分类进展以及从进境百合中截获的病毒种类。
关键词 百合 病毒 分类 检疫重要性
原文传递
近红外光谱技术对闽南乌龙茶品种的识别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程权 杨方 +2 位作者 王丹红 林振宇 邱彬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56-659,共4页
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了一种快速无损的乌龙茶品种识别方法。收集闽南地区不同茶场中铁观音、黄金桂、本山、毛蟹与梅占等5个品种共210份具有代表性的乌龙茶样品,采集近红外光谱数据,选用1100~1300 nm ,1640~2498 nm作为检测波... 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了一种快速无损的乌龙茶品种识别方法。收集闽南地区不同茶场中铁观音、黄金桂、本山、毛蟹与梅占等5个品种共210份具有代表性的乌龙茶样品,采集近红外光谱数据,选用1100~1300 nm ,1640~2498 nm作为检测波长范围,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 PCA)建立模型,并在实验过程中比较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 ,MSC)与标准正态变量校正(standard normal variate ,SNV)两种数据预处理方法对模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多元散射校正对模型的影响优于标准正态变量校正,对校正集的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6%,对预测集中样品的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0%。实验结果证明了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快速无损识别闽南地区乌龙茶,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种类识别 近红外光谱 主成分分析 欧氏距离判别法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NIR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下载PDF
加工食品中若干动物成分的PCR检测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38
4
作者 陈文炳 邵碧英 +2 位作者 廖宪彪 江树勋 李寿崧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38-342,共5页
本研究应用PCR技术检测了12种加工食品中的牛、羊、鸡、猪等动物源性成分,在此基础上还开发了真核生物所共有的18S核糖体DNA(18SrDNA)与食品中牛、羊、鸡、猪等多种动物物种特异性基因片段之间的二重PCR检测方法,还分析了牛、羊源性成分... 本研究应用PCR技术检测了12种加工食品中的牛、羊、鸡、猪等动物源性成分,在此基础上还开发了真核生物所共有的18S核糖体DNA(18SrDNA)与食品中牛、羊、鸡、猪等多种动物物种特异性基因片段之间的二重PCR检测方法,还分析了牛、羊源性成分单PCR检测的灵敏度,以及18SrDNA与牛、羊之间的二重PCR检测方法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食品 动物成分 PCR检测
下载PDF
基于PTR-TOF-MS与GC-MS技术的武夷水仙和武夷肉桂香气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邱晓红 张丹丹 +4 位作者 韦航 郑德勇 李小晶 林燕萍 叶乃兴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95-1201,共7页
采用质子传递反应-飞行时间质谱仪(Proton Transfer Reaction-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ry,PTR-TOFMS)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对不同品种武夷岩茶(水仙、肉桂)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 采用质子传递反应-飞行时间质谱仪(Proton Transfer Reaction-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ry,PTR-TOFMS)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对不同品种武夷岩茶(水仙、肉桂)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武夷水仙以反式橙花叔醇、(E,E)-2,4-庚二烯醛、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等为主;武夷肉桂是反式橙花叔醇、α-法尼烯、苯甲醛为主,且在武夷山肉桂中存在高浓度的m/z 207、223、281、291几个未知化合物。2种分析技术所检测到的香气成分和相对含量比例差异显著,两者各有优劣,相互补充,联合分析更加完整,更有利于准确地进行香气分析,同时发现PTR-TOF-MS法更能真实地反映茶叶香气的完整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质子传递反应-飞行时间质谱仪(PTR-TOF-MS)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香气成分
下载PDF
马铃薯Y病毒福建分离物P1基因的分子变异和结构特征 被引量:9
6
作者 史凤阳 高芳銮 +2 位作者 沈建国 常飞 詹家绥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13-722,共10页
为揭示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P1基因的分子变异及结构特征,并查明福建分离物P1基因的变异来源。文章设计一对简并引物从感染PVY的马铃薯病叶扩增、克隆获得福建分离物P1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分析其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特... 为揭示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P1基因的分子变异及结构特征,并查明福建分离物P1基因的变异来源。文章设计一对简并引物从感染PVY的马铃薯病叶扩增、克隆获得福建分离物P1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分析其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特征,并采用贝叶斯法重建P1基因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12个福建分离物均成功扩增出预期大小(约915 bp)的特异性片段,P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已报道的PVY不同株系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73%~99%;QK44、XT02、XT08、LH05分离物的309 nt位置均检测到一个强烈的重组信号。12个PVY分离物中,P1蛋白有85个变异的氨基酸位点,表明其高度变异;P1蛋白的第41~275位是一个高度保守的结构功能域,含有3个保守的活性位点(H192、D201、V235);系统发育分析显示,福建分离物形聚为3种不同的簇,其对应的卷曲结构(Coiled-coil domain)和空间结构也不相同,表明不同株系型的P1基因在系统发育关系上分化较大。该研究结果表明PVY P1基因在核苷酸序列、氨基酸序列以及空间结构具有高度变异性,但行使P1蛋白功能的活性位点所在的氨基酸(H192、D201和V235)均高度保守;福建分离物P1基因的变异源主要来自碱基突变和基因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Y病毒 P1基因 变异 重组
下载PDF
猪源性成分的PCR检测技术优化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昊 连春 +2 位作者 王长康 陈文炳 邵碧英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6,共6页
为确定食品和饲料中的猪源性成分,本试验优化了PCR检测猪源性成分的反应体系。试验采用20μl的PCR反应体系,分别测定Taq DNA聚合酶为0U、1U、2U、3U时;25m mol/L的MgCl2为0、2、4、6μl时;dNTP为0、0.1、0.2、0.4μl时,其他PCR反应因素... 为确定食品和饲料中的猪源性成分,本试验优化了PCR检测猪源性成分的反应体系。试验采用20μl的PCR反应体系,分别测定Taq DNA聚合酶为0U、1U、2U、3U时;25m mol/L的MgCl2为0、2、4、6μl时;dNTP为0、0.1、0.2、0.4μl时,其他PCR反应因素为最大量的结果。结果表明:优化的猪源性成分PCR反应体系中Taq DNA聚合酶、25mmol/L MgCl2、dNTP适宜浓度分别为2U,2μl,0.4μl。优化后的反应体系对猪肉DNA最低检测浓度为0.04ng/μl。本研究优化出的猪源性成分PCR反应体系经二重PCR反应技术进行验证,不仅快速,简便,准确性与灵敏度高,并且经济、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源性成分 PCR检测 反应体系 优化
下载PDF
自动裂解-离子色谱联用技术检测纺织等消费品中卤素和硫 被引量:4
8
作者 许才明 张晓莉 +2 位作者 梁震 涂满娣 姜晓黎 《福建分析测试》 CAS 2016年第4期1-5,共5页
介绍了一种快速高效的样品处理方法——自动裂解炉与离子色谱联用的技术,用于消费品中卤素和硫的检测。该方法融合了自动裂解炉的快速简便和离子色谱的灵敏和精确等优点,高效快速检测各种消费品中卤素和硫含量,每个样品检测时间约为20m... 介绍了一种快速高效的样品处理方法——自动裂解炉与离子色谱联用的技术,用于消费品中卤素和硫的检测。该方法融合了自动裂解炉的快速简便和离子色谱的灵敏和精确等优点,高效快速检测各种消费品中卤素和硫含量,每个样品检测时间约为20min,方法的线性、检测限、灵敏度均达到要求。对所列举的消费品进行分析结果RSD均<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品 卤素 自动裂解 离子色谱
下载PDF
关于检验检疫实验室整合改革的路径探析及策略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闵宝乾 齐黎 林淼 《中国检验检测》 2017年第5期69-72,共4页
通过分析检验检疫实验室改革相关政策背景以及当前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改革的典型路径、经验和做法等,思考提出落实检验检疫实验室整合改革、深化"跨区域实验室联盟"相关策略,希望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检验检疫系统实验室改革,... 通过分析检验检疫实验室改革相关政策背景以及当前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改革的典型路径、经验和做法等,思考提出落实检验检疫实验室整合改革、深化"跨区域实验室联盟"相关策略,希望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检验检疫系统实验室改革,实现检验检疫实验室科学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整合 路径分析 策略思考
原文传递
福建省福清地区马铃薯病毒病病原的分子检测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小龙 陈细红 +3 位作者 蔡伟 高芳銮 沈建国 吴祖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1-205,共5页
2017年调查福建福清地区马铃薯病毒病的发生情况,以明确该地区马铃薯主要病毒病原。共采集了46份疑似感染病毒的马铃薯植株,提取总RNA,利用RT-PCR技术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福清地区危害马铃薯的病毒有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 2017年调查福建福清地区马铃薯病毒病的发生情况,以明确该地区马铃薯主要病毒病原。共采集了46份疑似感染病毒的马铃薯植株,提取总RNA,利用RT-PCR技术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福清地区危害马铃薯的病毒有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 roll virus(PLRV)、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PVS),检出率分别为56.52%、17.39%和10.87%,以PVY检出率最高,说明PVY是危害该地区马铃薯样品的主要病毒病原。通过病毒复合侵染进行分析,发现该地区存在病毒复合侵染马铃薯现象。研究结果可为福清地区马铃薯种薯的引进和病毒病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清地区 马铃薯病毒 RT-PCR 检测与鉴定
下载PDF
福建寿宁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叶片和花粉微形态观察 被引量:8
11
作者 樊晓静 于文涛 +6 位作者 刘登勇 卢明基 郑洁 陈晓岚 魏明秀 林浥 叶乃兴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8-305,共8页
【目的】观察福建寿宁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叶片和花粉的微形态,为茶树野生种质资源发掘、鉴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利用冷场发射扫描电镜对4份福建寿宁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叶片和花粉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对茶树叶片气孔... 【目的】观察福建寿宁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叶片和花粉的微形态,为茶树野生种质资源发掘、鉴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利用冷场发射扫描电镜对4份福建寿宁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叶片和花粉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对茶树叶片气孔、茸毛和花粉极轴长、赤道轴长等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结果】4份野生茶树种质的叶片叶上表皮纹饰有平展型、皱脊型、波浪型3种;叶片下表皮气孔皆为长卵形,具异性气孔(腺鳞)且气孔密度相对栽培种较小;茸毛长度为(280.75±107.65)^(616.95±132.52)μm,且不同种长度差异明显,茸毛纹饰皆为平滑型;不同于栽培种,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叶片茸毛表层均有脱落现象。4份野生茶树花粉均具三孔沟,属N3P4C5类型,其花粉大小在(427.69±153.94)^(1205.07±237.80)μm^2,皆小于福鼎大白茶。花粉极面观有近圆形和三裂近三角形2种,赤道面观各不相同,花粉形状有超长球形和近球形2种,花粉纹饰均为疣状。【结论】4份野生茶树和福鼎大白茶的叶片和花粉微形态特征有一定的共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茶树 种质资源 寿宁县 叶片 花粉 微形态
下载PDF
HS-GC/MS方法检测入境废塑料中10种VOCs 被引量:5
12
作者 唐泓 姜晓黎 +1 位作者 任晓梦 梁鸣 《福建分析测试》 CAS 2017年第5期1-5,共5页
本文针对入境废塑料所存在的异味现象,建立了HS-GC/MS(顶空进样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10种挥发性有机物质(VOCs)的检测方法,从而更好地检测入境废塑料中的挥发性有毒有害物质,旨在防止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废塑料入境,通过对检测方法的优化... 本文针对入境废塑料所存在的异味现象,建立了HS-GC/MS(顶空进样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10种挥发性有机物质(VOCs)的检测方法,从而更好地检测入境废塑料中的挥发性有毒有害物质,旨在防止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废塑料入境,通过对检测方法的优化,该方法可以对入境废塑料中VOCs的种类进行定性,并能对所检出的VOCs进行准确定量。本方法中10种VOCs各组分的回收率介于92.8%~113.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介于0.98%~8.59%之间。方法定量限为0.05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塑料 固体废物 危险废物 VOCS 顶空进样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水仙属DNA条形码鉴定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程飞 于文涛 +4 位作者 李敏 张慧 邢冬昊 陈清西 沈建国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52-460,共9页
以进口荷兰黄水仙、多花水仙和中国水仙为研究对象,进行DNA提取、PCR扩增和数据分析,来评估mat K基因、rbc L基因、trn H-psb A片段和ITS片段4个候选DNA条形码的鉴定能力.建树法分析结果显示:叶绿体基因片段具有鉴定黄水仙品种的能力,... 以进口荷兰黄水仙、多花水仙和中国水仙为研究对象,进行DNA提取、PCR扩增和数据分析,来评估mat K基因、rbc L基因、trn H-psb A片段和ITS片段4个候选DNA条形码的鉴定能力.建树法分析结果显示:叶绿体基因片段具有鉴定黄水仙品种的能力,但中国水仙与黄水仙聚为一支;核基因片段ITS序列可以准确区分出中国水仙和黄水仙,但在区分黄水仙品种时支持率较低;4种基因片段的组合条形码具有较强的鉴定能力,能准确鉴定出中国水仙和黄水仙,也能识别出不同黄水仙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距离分析法的结果显示,ITS+mat K、ITS+trn H-psb A、ITS+rbc L和ITS+mat K+trn H-psb A+rbc L 4种组合条形码鉴定的成功率较高,适用于黄水仙品种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鉴定 条形码 水仙属 黄水仙 中国水仙
下载PDF
应用种特异性PCR技术快速鉴定辣椒实蝇 被引量:13
14
作者 黄振 陈韶萍 +1 位作者 谢婧 郭琼霞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0-466,共7页
【目的】辣椒实蝇Bactrocera latifrons(Hendel)为我国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其寄主范围广泛,危害严重。由于传统鉴定方法受到饲养周期、饲养条件、虫态等因素的限制,使得果蔬进出口贸易通关速度、疫情快速鉴定受到较大的影响,因此迫切... 【目的】辣椒实蝇Bactrocera latifrons(Hendel)为我国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其寄主范围广泛,危害严重。由于传统鉴定方法受到饲养周期、饲养条件、虫态等因素的限制,使得果蔬进出口贸易通关速度、疫情快速鉴定受到较大的影响,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关于实蝇的快速鉴定识别的技术。【方法】本研究基于mt DNA COI序列设计了一对能够准确鉴定辣椒实蝇的种特异性引物FL680和RL1057,选用辣椒实蝇作为阳性对照,选用番石榴实蝇B.correcta(Bezzi)、桔小实蝇B.dorsalis(Hendel)和颜带实蝇B.cilifer(Hendel)等20种实蝇作为阴性对照,进行PCR扩增并将PCR产物进行电泳检测。【结果】仅目标种辣椒实蝇能够扩增出清晰且单一的约378 bp的条带,其余实蝇种类均未出现条带。将本实验建立的种特异性PCR(SS-PCR)鉴定方法应用于实际检疫工作中并得到了验证,表明该方法具有强的种特异性。【结论】本文提出辣椒实蝇快速鉴定识别技术可应用于实蝇的疫情监测和口岸的检疫检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实蝇 种特异性引物 种特异性PCR MTDNA COI 快速鉴定
原文传递
福建省乌龙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现状及其特色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林浥 于文涛 +2 位作者 李小晶 郑玉成 叶乃兴 《福建茶叶》 2018年第3期1-2,共2页
福建省是乌龙茶的原产地和主产区之一,品类丰富,产值大,具有丰富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储备资源。本文概述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的福建省乌龙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现状,介绍了已获得地理标志保护的茶类,对其实施标准、保护地域、... 福建省是乌龙茶的原产地和主产区之一,品类丰富,产值大,具有丰富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储备资源。本文概述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的福建省乌龙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现状,介绍了已获得地理标志保护的茶类,对其实施标准、保护地域、适制品种和加工工艺等特色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茶叶类地理标志保护的工作人员提供借鉴,促进福建乌龙茶产业的保护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乌龙茶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茶树品种 加工工艺
下载PDF
我国茶叶进出口现状和技术性贸易措施
16
作者 连培榕 唐寰宇 +3 位作者 郑洁 叶洪 刘少明 李小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经济管理》 2018年第7期00018-00019,共2页
本文就当前我国茶叶进出口呈现出的特点做出简要的概括,主要从我国茶叶出口、进口贸易现状进行分析,并剖析当前与我国以及与我国茶叶贸易相关的国家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以及它们通过何种方式来影响我国茶叶进出口贸易。
关键词 茶叶 出口贸易 技术性贸易措施
下载PDF
中国马铃薯Y病毒的检测鉴定及CP基因的分子变异 被引量:29
17
作者 高芳銮 沈建国 +3 位作者 史凤阳 方治国 谢联辉 詹家绥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3125-3133,共9页
【目的】查明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病在中国的发生情况,及时、准确地鉴定出PVY并对其分子变异进行分析。【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采自中国14个省(直辖市)马铃薯种植区疑似受PVY感染的样品进行了检测,并对其中的部分材料镜检... 【目的】查明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病在中国的发生情况,及时、准确地鉴定出PVY并对其分子变异进行分析。【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采自中国14个省(直辖市)马铃薯种植区疑似受PVY感染的样品进行了检测,并对其中的部分材料镜检验证,然后根据CP基因序列设计1对简并引物针对随机选择感染PVY的14个省(直辖市)代表样品进行CP基因扩增克隆,将测序得到的序列进行分子变异分析,并使用贝叶斯法(Bayesian inference,BI)重建系统发育关系。【结果】ELISA检测结果表明,691份样品中220个样品与PVY抗体呈阳性反应,其余呈阴性反应;ELISA检测的阳性材料在透射电镜下均可观察到明显的风轮状内含体,14个PVY分离物均成功扩增出预期大小(约800 bp)的特异性片段,C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已报道PVY不同株系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均在88%以上;在14个PVY分离物CP基因中共发现有29个多态性位点,其中6个简约信息位点,23个单一变异位点。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14个PVY分离物与PVYN:O株系相聚成簇,表明其在系统发育关系上,与PVYN:O株系的亲缘关系最近。【结论】PVY CP基因高度保守,但不同地区分离物也存在一定的分子变异,本研究可为今后了解PVY病毒病流行、变异趋势及其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Y病毒 ELISA 外壳蛋白基因 分子变异 贝叶斯法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闽南乌龙茶中的挥发性成分及其在分类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8
作者 程权 杨方 +3 位作者 李捷 卢声宇 蓝锦昌 江锦彬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4-181,共8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 MS)分析了闽南乌龙茶中的挥发性成分。从48份不同等级和产季的乌龙茶(铁观音、黄金桂、本山、毛蟹和梅占)中获得了2 000余种挥发性化合物,经筛选得到51种...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 MS)分析了闽南乌龙茶中的挥发性成分。从48份不同等级和产季的乌龙茶(铁观音、黄金桂、本山、毛蟹和梅占)中获得了2 000余种挥发性化合物,经筛选得到51种共有组分,并结合质谱数据库、保留指数与结构谱图等进行了初步鉴定。在此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获得得分投影图,直观给出了不同样品的分类趋势。通过逐步判别获得9种对分类结果有显著影响的组分,并以此为变量通过Fisher判别法(FDA)建立了4个判别函数,对样品的分类准确率达到97.9%。本试验证实了以挥发性成分识别闽南乌龙茶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主成分分析 FISHER判别分析 挥发性成分 闽南乌龙茶
下载PDF
PVY^(NTN-NW)榆林分离物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高芳銮 常飞 +2 位作者 沈建国 谢联辉 詹家绥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0-279,共10页
【目的】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是马铃薯病毒科(Potyviridae)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代表成员,是马铃薯和烟草生产中分布最为广泛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病毒之一。研究旨在揭示PVY榆林分离物ShX14的全基因组特征,并准确判断... 【目的】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是马铃薯病毒科(Potyviridae)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代表成员,是马铃薯和烟草生产中分布最为广泛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病毒之一。研究旨在揭示PVY榆林分离物ShX14的全基因组特征,并准确判断其株系分子类型。【方法】根据已经报道的PVY不同基因保守区设计11对简并引物,采用片段重叠法从感染PVY的马铃薯病叶中扩增、克隆获得榆林分离物ShX14的全长序列,并对其序列特征、重组位点、系统发育关系等进行分析。同时,应用系统发育与性状关联分析(phylogeny-trait association analysis)评估PVY分离物与株系的关联性。【结果】测序获得的ShX14分离物核苷酸序列全长为9 724 nt(不含3′端的多聚腺苷酸尾)。该病毒基因组含有一个9 186 nt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 061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polyprotein)。在P3顺反子中+2相位上也发现由移码(reading frame shift)产生的PIPO蛋白。全基因组序列比较分析显示,ShX14分离物与HN2、SYR-NB-16分离物(PVYNTN-NW株系SYR-I型)的核苷酸、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分别为98%—99%和98%—100%。该分离物的P1、HC-Pro/P3和CP基因的5′端均检测到显著的重组信号,重组位点分别位于2 318、5 674和8 385 nt,与PVYNTN-NW株系(SYR-I型)的重组位点相似。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物与HN2、SYR-NB-16分离物相聚成簇,表明其在系统发育关系上,与PVYNTN-NW株系(SYR-I型)的亲缘关系最近。系统发育分析与性状关联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物与PVYNTN-NW株系(SYR-I型)的关联系数(association index,AI)、简约分值(parsimony score,PS)和最大单系分支(maximum monophyletic clade,MC)3个统计检验均显著,表明其与PVYNTN-NW株系(SYR-I型)存在显著的关联性。同时,应用多重RT-PCR成功扩增出约为1 000、600和400 bp的3个特异性片段,与PVYNTN-NW株系(SYR-I型)的特异条带大小相一致。这些结果也进一步确定该分离物属于PVYNTN-NW株系(SYR-I型)。【结论】ShX14分离物为N×O重组分离物,属于PVYNTN-NW株系(SYR-I型),为后续深入开展该分离物的生物学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Y病毒 全基因组 重组 系统发育 系统发育与性状关联分析
下载PDF
基于游离氨基酸组分的白茶滋味品质研究 被引量:44
20
作者 张丹丹 叶小辉 +4 位作者 赵峰 王丹红 危赛明 郑德勇 叶乃兴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5-520,共6页
为研究游离氨基酸组分对白茶滋味品质的影响及通过氨基酸组分实现白茶品类的判别,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白茶主产区46个白茶试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白茶游离氨基酸总量为16.19~51.00mg·g^(-1),平均含量为39.36mg·g^(-1),... 为研究游离氨基酸组分对白茶滋味品质的影响及通过氨基酸组分实现白茶品类的判别,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白茶主产区46个白茶试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白茶游离氨基酸总量为16.19~51.00mg·g^(-1),平均含量为39.36mg·g^(-1),不同品类白茶氨基酸总量由高至低依次为贡眉(45.78±8.39)mg·g^(-1)、白毫银针(38.15±6.12)mg·g^(-1)和白牡丹(34.01±9.16)mg·g^(-1)。2白茶的茶氨酸含量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52.90%,是构成白茶鲜爽味的主要组分;脯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和苏氨酸是白毫银针甜味的贡献物质之一;亮氨酸、组氨酸和蛋氨酸对其苦味具有一定的影响;脯氨酸、缬氨酸、天冬氨酸和丙氨酸是贡眉甜味的贡献物质之一;苯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缬氨酸对其苦味具有一定的贡献;谷氨酸可能是白毫银针与贡眉鲜酸味物质的主要贡献氨基酸。3在基于游离氨基酸组分白茶不同品类分析中,对品类判别的回判正确率均达到100%,采用该模型对27个市售样品分别进行预测,3种白茶的品类判别正确率分别为100%、88.89%、88.89%。白茶中的氨基酸构成依据品类的不同存在各自的典型特征;依据茶汤中4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并结合PCA和LDA分析法能够实现对白茶品类的高准确率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滋味 游离氨基酸组分 判别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