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胆囊管胆道引流在肝移植胆道重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Meta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垒 彭贵主 叶啟发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31-36,65,共7页
目的评价经胆囊管胆道引流(transcytic bile drainage,TBD)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sino 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万方数据库... 目的评价经胆囊管胆道引流(transcytic bile drainage,TBD)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sino 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以及维普数据库等。查找并筛选出所有比较经胆囊管胆道引流(transcytic bile drainage,TBD)与T管引流(T-tube,T-T)或non-TBD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同时手动检测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7年2月28日。主要结局指标:胆道并发症总的发生率、胆道狭窄、胆漏以及拔管相关性胆漏。按纳入、排除标准由2位评价者独立进行RCT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5.30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采用GRADE pro3.6软件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文献6篇,其中TBD与T管引流(T-T)对照研究3篇,TBD与胆管直接吻合(primary closure)对照研究文献1篇,TBD、T-T与直接吻合三者对照研究2篇。纳入病例542例,其中TBD组347例,T-T组102例,non-TBD组13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T-T组相比,TBD虽然不能降低胆道并发症总的发生率和总的胆漏发生率(7.3%vs10.8%,RR=1.27,95%CI=0.50~1.16,P=0.21;23.9%vs 30.4%,RR=1.03,95%CI=0.30~1.45,P=0.30),但是能显著降低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和拔管后胆漏的发生率(14.3%vs 30.2%,RR=3.37,95%CI=0.33~0.75,P=0.0008;1.7%vs 18.8%,RR=2.48,95%CI=0.05~0.70,P=0.01)。与胆管直接吻合相比,TBD能降低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总的发生率以及胆道狭窄的发生率,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5.8%vs 39.2%,RR=0.29,95%CI=0.58~1.50,P=0.77;14.0%vs 19.2%,RR=0.61,95%CI=0.54~3.24,P=0.54),并且不会明显增加胆漏的发生率(17.4%vs 15.8%,RR=0.47,95%CI=0.47~1.59,P=0.64)。结论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预防上,TBD与胆管直接吻合相当,优于T管引流。因此,TBD在肝移植胆管重建中是可行的,并且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经胆囊管胆道引流 T管引流 胆道并发症 META分析
下载PDF
肝细胞癌组织中己糖激酶-2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黄尧 黄新辉 +6 位作者 黎蕴通 邢晓华 王英超 曾永毅 曾金华 刘小龙 刘景丰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0-176,共7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简称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己糖激酶2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临床病理因素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8月至201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04例肝癌患者...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简称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己糖激酶2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临床病理因素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8月至201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04例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己糖激酶2蛋白的表达。观察指标:(1)己糖激酶2蛋白在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2)肝癌组织中己糖激酶2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3)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4)己糖激酶2蛋白表达与肝癌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患者术后1年内,每2个月行两种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全身骨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术后1年每3个月复查以上项目。对怀疑肝内外复发、转移患者经CT增强扫描、超声造影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影像学检查发现肿瘤复发和(或)转移确定肿瘤复发、转移时间。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12月31日。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己糖激酶2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χ^2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和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己糖激酶2蛋白在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204例患者肝癌组织中己糖激酶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4.51(1.48~11.58),癌旁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28(0.18~0.4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816,P〈0.05)。己糖激酶2在肝癌组织中相对表达量的中位数为4.51,故将己糖激酶2蛋白相对表达量≤4.51定义为低表达,〉4.51定义为高表达。(2)肝癌组织中己糖激酶2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发现方式为无症状健康体检发现和有临床症状肝癌组织中己糖激酶2蛋白高表达分别为49例和 53例,肿瘤直径为≤2 cm、〉2 cm且≤5 cm、〉5 cm且≤10 cm、〉10 cm分别为1、14、52、35例,肿瘤数目为 1个、≥2个分别为91例和11例,有、无镜下脉管癌栓分别为56例和46例,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90,47.087,5.082,3.842,P〈0.05)。(3)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现方式、肿瘤直径、肿瘤包膜、肿瘤病理学分化程度、镜下脉管癌栓、术后TBil峰值、己糖激酶2蛋白表达是影响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2年肿瘤复发转移率的危险因素(HR=1.663,3.159,1.516,0.426,2.705,1.419,2.786,95%可信区间:0.119~2.472,2.105~4.740,0.989~2.322,0.260~0.698,1.851~3.952,0.951~2.117,1.819~4.269,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现方式为有临床症状、镜下有脉管癌栓、己糖激酶2蛋白高表达是影响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2年肿瘤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HR=2.702,2.117,6.908,95%可信区间:1.417~5.151,1.386~3.233,3.920~12.174,P〈0.05)。(4)己糖激酶2蛋白表达与肝癌患者预后的关系:204例肝癌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3~6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5个月。己糖激酶2蛋白低表达和高表达肝癌患者,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0%、71.9%、52.6%和79.6%、50.2%、30.3%,两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41,P〈0.05)。结论: 己糖激酶2蛋白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可作为预测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肿瘤复发转移有效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切除术 复发 转移 己糖激酶.2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