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转课堂联合案例教学法在内科学心血管系统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陈隽 周一薇 +3 位作者 林清 陈宇宁 李秀娟 高海兵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18期32-36,共5页
目的分析翻转课堂联合案例教学法的混合教学模式在内科学心血管系统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6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308名2018级和2019级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2018级共计156名作为对照组,2019级共152名... 目的分析翻转课堂联合案例教学法的混合教学模式在内科学心血管系统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6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308名2018级和2019级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2018级共计156名作为对照组,2019级共152名作为试验组,分别开展常规教学和翻转课堂联合案例教学法,比较分析两组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学结果。结果试验组在高血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单元测试以及综合测试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表达能力、自学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翻转课堂联合案例教学法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岗位竞争力,有助于构建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系统,提升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教学改革 内科学 心血管系统 案例教学 测试成绩
下载PDF
妊娠肝病患者52例抑郁情绪与相关生化指标分析
2
作者 卓海燕 何兰兰 +3 位作者 姚履枫 陈贵兵 林多朵 许雅娟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肝病患者抑郁情绪与相关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对2020-2021年我科确诊的妊娠肝病患者52例采用宗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自评,并检测血清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 目的探讨妊娠肝病患者抑郁情绪与相关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对2020-2021年我科确诊的妊娠肝病患者52例采用宗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自评,并检测血清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等生化指标.采用person相关分析,分析患者SDS自评分数与上述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出现抑郁状态约31.91%.全孕期无明显发病峰值,全孕期均有抑郁发病风险.TBA、TBIL、DBIL水平与抑郁的SDS自评分数成负相关(r值分别为:-0.446,-0.345,-0.358,P均<0.05),而ALT、AST、GGT、ALP与抑郁的SDS自评分数无相关性.结论约1/3的妊娠肝病患者出现抑郁问题,且全孕期均可以出现,和血清胆汁酸水平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肝病 抑郁
下载PDF
扶正化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纤维化及ACE-Ang Ⅱ-AT1R轴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霍苗苗 程变巧 +1 位作者 林伟国 吴旭玮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4-119,共6页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纤维化及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CE-AngⅡ-AT1R)轴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扶正化瘀方低剂量干预组(低剂量组)和扶正...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纤维化及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CE-AngⅡ-AT1R)轴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扶正化瘀方低剂量干预组(低剂量组)和扶正化瘀方高剂量干预组(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经高脂饲料喂养24周后,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75、1.5g/kg扶正化瘀方灌胃,1次/d,6次/周,共6周。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生化指标;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及肝组织中AngⅡ水平;采用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ACE、AT1R的表达;RT-q PCR测定α-SMA、ACE、AT1R m RNA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ALT、AST水平均明显降低,且高剂量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TC和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3组血浆及肝组织中AngⅡ均明显升高;3组间血浆Ang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低剂量组肝组织AngⅡ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及Masson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肝细胞脂肪变性、炎性反应及肝纤维化程度均减轻,其中高剂量组效果更为明显。免疫组化分析显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α-SMA、ACE、AT1R等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其中高剂量组表达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T-q PCR结果显示,α-SMA、ACE、AT1R的m RNA水平显示出与蛋白表达相同的变化规律。结论扶正化瘀方能有效延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该机制可能与抑制ACE-AngⅡ-AT1R轴活性,从而有效抑制肝星状细胞的进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纤维化 扶正化瘀方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下载PDF
炎症指标在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并发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王香梅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32期86-89,共4页
目的分析炎症指标在乙肝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并发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收治的120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临床表现方式分为感染组(70例... 目的分析炎症指标在乙肝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并发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收治的120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临床表现方式分为感染组(70例)和未感染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降钙素原(PCT)、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PCT阳性率、WBC阳性率、CRP阳性率,分析慢加急性肝衰竭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感染组患者的PCT、WBC、CRP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的PCT、WBC、CRP阳性率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WBC、CRP指标为慢加急性肝衰竭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CT、WBC、CRP指标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并发感染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指标 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并发感染 感染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李芹教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学术思想总结 被引量:1
5
作者 洪美珠 周文 李芹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77-79,共3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指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短期内出现急性肝功能失代偿和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1],死亡率高,引起ACLF的常见病因有嗜肝病毒感染、饮酒、药物、胆道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指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短期内出现急性肝功能失代偿和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1],死亡率高,引起ACLF的常见病因有嗜肝病毒感染、饮酒、药物、胆道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82.8%[2]。目前HBV-ACLF的治疗手段主要有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支持治疗及肝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病因病机 中医治法
下载PDF
干扰素-λ3水平及白细胞介素28B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预后的关系
6
作者 张冬青 林升龙 +6 位作者 马华皙 王香梅 廖资渊 吴雯军 陈梦云 王剑宇 高海兵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3年第6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干扰素-λ3(interferon-λ3,IFN-λ3)水平及白细胞介素28B(interleukin-28B,IL-28B)基因多态性与HBV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预后的关系,并联合其他影响因素以期建立一个早期、敏感、特异性强的HBV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 目的探讨外周血干扰素-λ3(interferon-λ3,IFN-λ3)水平及白细胞介素28B(interleukin-28B,IL-28B)基因多态性与HBV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预后的关系,并联合其他影响因素以期建立一个早期、敏感、特异性强的HBV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预后模型。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在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住院诊断为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97例,所有入组患者随访半年,随访终点事件为死亡,根据随访终点患者的生存状态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检测IFN-λ3水平及IL-28B rs 12979860多态性测序分型。收集患者治疗基线时的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指标,计算治疗基线时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对以上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建立HBV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预后评估模型。结果随访半年后,死亡组15例,存活组82例,死亡率15.5%。两组年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固醇、凝血酶原活动度、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IFN-λ3水平、MEL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逐步回归法,建立模型。结果显示凝血酶原活动度、IFN-λ3水平为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凝血酶原活动度及IFN-λ3水平更低。建立新的预后模型方程:Y=0.144+0.054×年龄(岁)+0.005×总胆红素水平(μmol/L)-0.07×凝血酶原活动度(%)-0.002×IFN-λ3(pg/ml)。ROC曲线比较新建立模型、MELD评分和IFN-λ3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新的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大于常用的终末期肝病的预测模型MELD评分及IFN-λ3水平。IL-28B rs 12979860多态性测序显示仅1例死亡患者基因型为CT型,其余病例均为CC型,两组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IFN-λ3水平可以作为判断HBV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指标。IFN-λ3水平联合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红素水平及年龄建立的新模型可以更好地预测肝衰竭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8B 单核苷酸多态性 干扰素-λ3 肝衰竭
下载PDF
护理风险预警机制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林建英 张龙升 黄姗姗 《中外医疗》 2023年第8期164-169,共6页
目的探究护理风险预警机制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诊治的9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本院护理风险预警机制开展时间(2022年1... 目的探究护理风险预警机制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诊治的9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本院护理风险预警机制开展时间(2022年1月)为界将其分为A组、B组,各48例。A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B组实施护理风险预警机制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营养指标[前清蛋白(PAB)、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情绪状态[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B组ALT、AST、TBIL水平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1个月,B组ALT、AST、TBIL水平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B组PAB、ALB、TRF水平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1个月,B组PAB、ALB、TRF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B组SDS、SAS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1个月,B组SDS、SA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较A组低(6.25%vs 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0,P<0.05)。B组护理满意度较A组高(97.92%vs 8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患者护理干预中实施护理风险预警机制护理,可改善肝功能及营养指标,改善不良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 护理风险预警机制 肝功能
下载PDF
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赖静兰 刘玉明 +4 位作者 林春 孙芳 周锐 林勇 林元豹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890-893,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受体拮抗剂(IL-1Ra)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福州市传染病医院2013年10月-2015年1月就诊的31例HBV-ACLF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28例急性乙...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受体拮抗剂(IL-1Ra)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福州市传染病医院2013年10月-2015年1月就诊的31例HBV-ACLF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28例急性乙型肝炎(AHB)和3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作为对照。用Q-Plex法检测外周血IL-1Ra、IL-1β、IL-6、IL-4、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等细胞因子浓度,并检测各组肝功能、凝血功能等,将血清IL-1Ra等细胞因子浓度与患者肝功能、MELD评分及HBV DNA等进行相关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结果 IL-1Ra、IL-1Ra/IL-1β在3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中HBV-ACLF组IL-1Ra水平[186.46(162.68-512.90)pg/ml]显著高于CHB组[70.47(47.07-92.47)pg/ml]和AHB组[143.69(117.75-208.54)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300,P〈0.001;Z=2.505,P=0.012);而HBV-ACLF患者IL-1Ra与IL-1β比值[2.92(2.20-4.74)]较AHB组[4.54(2.75-6.05)]低,但较CHB患者[2.49(1.50-2.50)]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966,P=0.048;Z=2.682,P〈0.001)。HBV-ACLF组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其他2组(P值均〈0.01)。血清IL-1Ra与TBil、MELD评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06、-0.818,P值均〈0.01),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呈正相关(r=0.475,P=0.007)。结论 IL-1Ra与反映HBV-ACLF严重程度的指标TBil、MELD评分呈负相关,与PTA呈正相关,IL-1ra在HBV-ACLF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肝炎 乙型 慢性 白细胞介素1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熊克宫 陈丽芳 +1 位作者 柯坤宇 孔金峰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4年第1期13-15,18,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1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按有无SBP分为SBP组(128例)和非SBP组(90例)。对2组年龄、性别、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1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按有无SBP分为SBP组(128例)和非SBP组(90例)。对2组年龄、性别、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Child-Pugh分级、腹水总蛋白和是否合并糖尿病、上消化道出血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示:SBP组血清TBIL高于非SBP组,血清ALB、PTA及腹水总蛋白低于非SBP组(均P<0.05);SBP组Child-Pugh C级、合并糖尿病及上消化道出血的比例分别为77.34%、12.50%及9.38%,非SBP组Child-Pugh C级、合并糖尿病及上消化道出血的比例分别为48.89%、3.33%及2.22%,SBP组均明显高于非SBP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血清TBIL、ChildPugh分级及腹水总蛋白进入回归模型,这3项指标是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SB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的危险因素众多,其中血清TBIL、Child-Push分级、腹水总蛋白是发生SBP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清铜蓝蛋白在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林小钦 林清标 +3 位作者 卓海燕 林太顺 柯坤宇 陈丽芳 《中外医疗》 2017年第13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在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入住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80例患者为肝衰组,纳入同期入住同院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80例患者为慢乙肝... 目的探讨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在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入住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80例患者为肝衰组,纳入同期入住同院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80例患者为慢乙肝组,及同时期的健康人40名作为健康组,检测3组患者的血清铜蓝蛋白、肝功能、凝血功能、血肌酐、甲胎蛋白,并计算肝衰组MELD分值。结果共纳入肝衰组80例,慢乙肝组80例,健康组40名。肝衰组的血清铜蓝蛋白水平为(170.1±27.6)mg/L,低于健康组(225.4±21.8)mg/L和慢乙肝为(251.4±29.5)mg/L(均P=0.000)。肝衰组血清铜蓝蛋白与白蛋白、总胆固醇呈正相关(r=0.289、0.312,均P<0.05),与MELD分值及肝性脑病呈负相关(r=-0.222、-0.238,P<0.05),而与胆碱酯酶、甲胎蛋白及肺炎、自发性腹膜炎、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均无相关性。结论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病情评估和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蓝蛋白 乙型肝炎 肝衰竭
下载PDF
烟雾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丽娜 詹阿来 +3 位作者 吴宗忠 邱陆阵 邹文 林彩文 《疑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烟雾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影像特点、发病机制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2年漳州市医院共收治的8例烟雾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 8例患者中,男1例,... 目的探讨烟雾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影像特点、发病机制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2年漳州市医院共收治的8例烟雾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 8例患者中,男1例,女7例,中位年龄47.9岁,除1例表现为脑出血外,余7例均为脑梗死,发病时大多甲状腺功能异常,心动过速4例,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8例。6例患者通过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治疗、脑梗死综合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后神经系统症状改善,2例因甲状腺功能亢进控制不佳致病情加重而自动出院。结论 MD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易导致中年女性缺血性脑梗死急性发作,二者在病因及发病机制上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及早行颅脑MRA和甲状腺功能筛查十分必要,积极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和手术治疗是脑梗死恢复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烟雾综合征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并发肝肾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宝荣 杨世达 +4 位作者 甘巧蓉 黄水文 张冬青 潘晨 李东良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并发肝肾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以736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发肝肾综合征与未并发肝肾综合征患者,观察患者一般情...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并发肝肾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以736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发肝肾综合征与未并发肝肾综合征患者,观察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血液检测指标、肝脏大小及肝衰竭其他常见并发症等因素与肝肾综合征发生的相关性,并探讨肝肾综合征发生情况与患者90天预后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乙型肝炎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合并肝肾综合征患者HBe Ag阴性率、基线CHOL、AFP、凝血酶原活动度、肝左叶长径、肝右叶斜径均显著低于未并发肝肾综合征患者,而年龄、血Cr、INR则显著高于未并发肝肾综合征(P<0.01或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显示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真菌感染、上消化道出血、PTA降低、肝右叶斜径缩小为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并发肝肾综合征高危险因素,与HRS的发生密切相关。HRS的发生与乙型肝炎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90天的短期预后相关。结论: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真菌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肝右叶斜径缩小为乙型肝炎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并发肝肾综合征的高危险因素,临床应积极预防和及早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 肝肾综合征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拉米夫定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辰青 马华皙 +4 位作者 高海兵 林明华 王香梅 林升龙 陈秀敏 《海峡药学》 2016年第7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LAM)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在福州市传染病医院住院确诊为HBV相关ACLF并接受LAM治疗的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化指标、凝血指标...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LAM)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在福州市传染病医院住院确诊为HBV相关ACLF并接受LAM治疗的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化指标、凝血指标、人工肝治疗及并发症等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短期预后的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LAM治疗1个月预后显示独立危险因素为MELD评分及Alb降低,1个月HBV DNA转阴是保护性因素;分析LAM治疗3个月预后显示独立危险因素为TBil水平及MELD评分;分析LAM治疗6个月预后显示独立危险因素为MELD评分及Alb降低。结论 MELD评分及Alb降低是影响LAM治疗HBV相关ACLF患者1个月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1个月HBV DNA转阴是保护性因素,TBil水平及MELD评分是影响治疗3个月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MELD评分及Alb降低是影响治疗6个月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肝功能衰竭 预后分析
下载PDF
UGT1A1基因突变对乙型肝炎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卓海燕 范金海 +3 位作者 姚履枫 陈立 陈阮琴 李东良 《中外医疗》 2019年第25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UGT1A1基因突变对乙型肝炎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ACLF)转归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以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2015年5月-2017年10月期间入院后确诊的246例乙型肝炎慢加亚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46... 目的探讨UGT1A1基因突变对乙型肝炎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ACLF)转归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以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2015年5月-2017年10月期间入院后确诊的246例乙型肝炎慢加亚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46例ACLF患者进行UGT1A1基因测序。根据测序结果分为突变组(n=195)和无突变组(n=51),比较两组之间临床特征的差异。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组间的不同时间的胆红素、MELD评分的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GLMMs)。采用χ2检验分析组间的生存率差异。结果①UGT1A1基因突变组与无突变患者基线临床特征基本相似,但突变组IBIL高于无突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6, P=0.05);②突变组与无突变组的TBIL、IBIL水平及MELD评分随时间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TBIL=24.915,P=0.000;FIBIL=17.903,P=0.000;FMELD评分=8.179,P=0.000)。③突变组与无突变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基础上ACLF1期(100.00%vs 92.31%)(χ2=0.407,P=0.722)。慢性乙型肝炎基础上ACLF2期(76.92%vs76.47%)(χ2=0.973,P=0.643)。慢性乙型肝炎基础上ACLF3期(28.57%vs 31.58%)(χ2=0.022,P=0.639)。乙型肝炎肝硬化基础上ACLF1期(100.00%vs66.67%)(χ2=0.444,P=0.750)。乙型肝炎肝硬化基础上ACLF2期(57.89%vs 70.13%)(χ2=1.043,P=0.307)。乙型肝炎肝硬化基础上ACLF3期(80.00%vs 62.50%)(χ2=1.976,P=0.469)。结论①UGT1A1基因突变对乙型肝炎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的转归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胆红素代谢方面:突变组的胆红素上升的速度比无突变组快,消退较无突变组缓慢。②UGT1A1基因突变影响MELD评分,但对乙型肝炎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UGT1A1基因突变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肝硬化 慢加亚急性肝衰竭
下载PDF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90天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冬青 郑瑞丹 +7 位作者 林明华 吴雯军 林升龙 王香梅 马华皙 李芹 叶寒辉 高海兵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316-2319,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0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收治的119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90 d的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与生存组。抗病毒方案为... 目的探讨影响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0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收治的119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90 d的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与生存组。抗病毒方案为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收集治疗基线时患者ALT、AST、ChE、Alb、CHO、AFP、HBV DNA水平等临床指标及重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计算MELD评分。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90 d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构建新的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评估新预测模型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诊断效能。结果在90 d内,33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27.7%。生存组与死亡组相比,年龄、ALT、Alb、ChE、MELD评分以及肝性脑病、原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时肝性脑病(OR=10.404,95%CI:2.522~42.926,P=0.001)、血清Alb水平(OR=0.853,95%CI:0.764~0.952,P=0.005)、MELD评分(OR=1.143,95%CI:1.036~1.261,P=0.008)是影响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将这3项指标联合建立新的预测模型,ROC曲线结果显示新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33,高于MELD评分的0.672。结论对于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90 d预后评估,肝性脑病、Alb水平联合MELD评分建立的新模型较单纯MELD评分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预后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胆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护理 被引量:6
16
作者 郭霞 林秀如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第22期90-91,共2页
目的胆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护理观察。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该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52例胆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护理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并在围手术期实施全面护... 目的胆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护理观察。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该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52例胆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护理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并在围手术期实施全面护理,患者出院前,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所有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统计护理干预后,患者术后并发症状况。结果术后并发症统计,52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腹腔出血,2例患者出现呕吐,结合医嘱,并通过及时有效的并发症护理措施的实施,出现并发症的3例患者均恢复健康。52例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其中32例患者评价为优,18例患者评价为良,2例患者评价为差,总满意50例,护理总满意率为96.15%。结论胆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提升患者依从性,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减少和预防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糖尿病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临床护理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评价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出血风险及预后价值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江晓燕 甘巧蓉 +2 位作者 李孝楼 李芹 陈明胜 《传染病信息》 2019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 TEG)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HBV-ACLF)患者的凝血功能,评价其在判断患者出血风险及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收集83例HBV-ACLF患者的临... 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 TEG)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HBV-ACLF)患者的凝血功能,评价其在判断患者出血风险及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收集83例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用TEG检测患者全血凝血动力学,同时检测其常规生化、凝血等指标;比较消化道出血组和无消化道出血组之间,生存组和死亡组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法分析凝血指标[PT、APTT、凝血酶原国际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等]与TEG各参数[凝血因子活性(R值)、纤维蛋白原功能(K值)、纤维蛋白原功能(α-角)等]间的相关性;并用ROC曲线评价TEG的参数R值和PT对HBV-ACLF患者预后评估的能力。结果消化道出血组的R值、PT均较无消化道出血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83例患者中死亡37例,病死率为44.58%,死亡组年龄、R值、K值、PT、INR、TBIL、血清肌酐均明显高于生存组,凝血综合指数(CI值)、α-角、血小板功能(MA值)、凝血酶原活动度、抗凝血酶III、AFP水平均低于生存组(P均<0.05);TEG参数中R值、K值与PT呈正相关,与纤维蛋白原(fibrirlogerl, Fg)呈负相关;α-角和MA值、CI值都与PT、INR、TBIL呈负相关,与Fg呈正相关; R值对HBVACLF患者预后评估的能力低于PT,AUC分别为0.655、0.816。结论 TEG检测能真实反映HBV-ACLF患者凝血和抗凝在低水平的再平衡状态,其指标的异常提示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增加,但对预后评估的准确性低于P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乙型肝炎 慢加急性肝衰竭 血栓弹力图 凝血障碍
下载PDF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评估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生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宝荣 方建凯 +2 位作者 林明华 高海兵 潘晨 《肝脏》 2017年第12期1085-1089,1093,共6页
目的探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在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79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腹腔... 目的探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在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79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腹腔感染、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白蛋白、球蛋白、总胆红素、ALT、AST、γ-谷氨酰转肽酶、胆碱酯酶、总胆固醇、血钾、血钠、血肌酐、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WBC、Hb、血小板、甲胎蛋白、HBV DNA载量并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指标,应用ANN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ANN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ANN模型提示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顺序依次为:INR、WBC、Hb、年龄、血钠、总胆红素、血肌酐、甲胎蛋白、腹腔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和肺部感染。Logistic回归模型提示:INR(回归系数0.45,P<0.01,OR值1.566)、WBC(回归系数0.12,P<0.01,OR值1.125)、Hb(回归系数-0.01,P=0.015,OR值0.987)和年龄(回归系数0.02,P=0.026,OR值1.021)为主要危险因素。构建的ANN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的AUC分别为0.881±0.016、0.825±0.020(Z=2.186,P=0.029)。结论 ANN模型具有较好的危险因素评估预测价值,INR升高、WBC升高、Hb降低和年龄偏大是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肝性脑病 危险因素 人工神经网络 回归分析
下载PDF
能量代谢指标与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短期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风险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秀敏 林升龙 +5 位作者 王香梅 马华晳 张冬青 廖资渊 林明华 高海兵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11-1316,共6页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HBV-LC)患者的间接能量代谢指标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19年11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收治住院的失代偿期HBV-LC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住院后2周...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HBV-LC)患者的间接能量代谢指标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19年11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收治住院的失代偿期HBV-LC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住院后2周内发生SBP和无SBP患者的基线临床参数和能量代谢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患者发生SBP的相关风险因素。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新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的诊断效应,以最大Youden指数对应的点为模型的截断值,采用DeLong检验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纳入失代偿期HBV-LC患者50例,住院后2周内发生SBP患者23例(46%),无SBP患者27例(54%)。SBP患者的甘油三酯、前白蛋白以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均显著低于无SBP患者(P值均<0.05);而SBP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C反应蛋白(CRP)和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则显著高于无SBP患者(P值均<0.05)。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能量代谢指标:SBP患者的呼吸熵(RQ)和碳水化合物氧化率(CHO)均较无SBP患者低[RQ:0.79(0.76~0.86)vs 0.85(0.79~0.91),P=0.041;CHO:20.50%(15.25%~41.05%)vs 41.6%(22.25%~68.05%),P=0.04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PTA为失代偿期HBV-LC患者住院期间发生SBP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0.004,P=0.008),并以PTA、CRP、RQ和CHO等变量构建回归模型,模型AUC为85.0%,当曲线的Youden指数为最大值时,模型截断值为0.60,特异度为85.19%,敏感度为73.91%,模型的区分度优于CRP(AUC=74.5%,P=0.049)和PCT(AUC=56.4%,P<0.01)。结论失代偿期HBV-LC患者短期内发生SBP的患者能量代谢指标RQ和CHO明显降低,结合PTA、CRP和CHO/RQ比值等指标,有助于临床医师早期判断SBP的高风险患者,并加强对高风险患者的营养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肝硬化 腹膜炎 能量代谢
下载PDF
一点红致肝窦阻塞综合征1例报告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阮琴 卓海燕 +1 位作者 李孝楼 陈立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78-2779,共2页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54岁。因“乏力、腹胀2个月,眼黄、尿黄、尿少3周”于2016年11月25日入外院。1年前因“颈部肿物”诊断为“鼻咽部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并于9个月前予以“R-CHOP方案”化疗1次,后长期服用“沙利度胺、乌苯美司、阿...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54岁。因“乏力、腹胀2个月,眼黄、尿黄、尿少3周”于2016年11月25日入外院。1年前因“颈部肿物”诊断为“鼻咽部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并于9个月前予以“R-CHOP方案”化疗1次,后长期服用“沙利度胺、乌苯美司、阿司匹林、甲泼尼龙”,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伴腹胀,无发热、腹痛,未重视,未治疗。1个月前停用“甲泼尼龙、沙利度胺”,3周前出现眼黄、皮肤黄,同时尿量减少,腹围增大,转诊本院,无酗酒史。查体:体温36.5℃;脉搏9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2/80 mm Hg;神清,皮肤巩膜中度黄染,未见肝掌、蜘蛛痣。双侧颈部、锁骨上窝、腋窝可触及肿大淋巴结;肺部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膨隆、腹肌软,全腹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触诊不满意,Murphy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无水肿,病理征未引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点红 生物碱类 肝静脉闭塞性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